是抱着“和青春期好好说再见”的心情去电影院看下篇的,心想可以大哭一场,调整情绪,储些勇气来再次拥抱写字楼的人生。
结果自看到清良脑海里飘过“帮忙打理峰家料理店”的画面时,便开始流泪不止。
我眼里这两位小提琴手的爱情是红颜色的,勇敢、坦荡荡、非常耀眼。
电影版里满满的都是千秋的爱,做观众都觉幸福到眩晕。
千秋把野田妹拉来重温莫扎特的桥段太妙了:要创造一个又一个演奏的巅峰;也要一次又一次的爱上,“fall in love”,对方。
就是那个人,你要反反复复爱上许多次,N多次,无穷多次,还不腻烦。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这个暑假你都应该进电影院看这场少女梦的最佳样板戏。
我不认为交响是一个爱情故事,或者说它首先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野田一开始迷上千秋的时候很草率,就是普通女孩见到帅哥和才华合体的花痴反应,千秋对野田一直采取非人态度对待,除了惜才,连一点私下的恻隐之心都没有表现给观众,看得人心疼,在两人的感情线上,连个称职的助攻都没有,想想花男里的类,一吻里的今之助,偷爱里的斗真(忘记剧里名字了)....总之少女漫画里一切的事件发生都是为了帮助男女主爱上对方,拥有爱的羁绊就是故事的尽头。
交响里是反过来的,爱情是两个人补完自己的最后一块拼图,一切的事件都是为了让这两个人发现自己的天赋、职责。
如前所言,这两个人的关系里,从头到尾都没有第三者,最大的对手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应该是什么样子。
野田意识到自己不能跟千秋一起的终极原因是:我的目标是想当个幼师(目标本身并不坏),但这个人生方向远远无法承载野田的能力,她的价值大到她自己浑然不知,直到千秋出现,因为一个简单地迷恋,野田开始觉醒了,不是对爱情,是对自己的天赋。
剧里有大段大段的篇幅表现野田在台下看着千秋的演出泪流满面,在这一次一次地洗礼中,野田的蜕变开始了。
跟自己的舒适圈较劲,严格跟谱弹,理解作者,参加那些跟她的风格完全不搭的高规格比赛,本来是一只叽叽喳喳的自由鸟,但现在要训练自己成为一只能唱出天籁的夜莺。
一开始,我的态度是野田不要这么苦逼啊,其实我们都很爱那个创作屁屁体操的野田,而且,我们觉得男主也应该爱上这样的女主,这就是我们这些被少女漫画1.0版本荼毒的观众,幼稚的地方。
野田果然很了不起,从决定踏上职业演奏征程开始,凭借强大的才能和毅力完成了三次升级:1.参加钢琴比赛得到导师侧目成功留学欧洲 。
2.莫扎特音乐会演出一鸣惊人。
3.与大师合作肖邦第一钢协正式出道。
这三次升级的背后是野田无数的失败,迷茫,和泪水,苦苦挣扎的日子里,千秋几乎是缺席的,对于野田的努力,千秋支持她也充满期待,在她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也给过她特训,但始终他不是那个为了野田放弃自己的人,因为他很清楚,每次面对作品的时候,就像一座座高墙,但最终也只有靠自己翻过去。
于是,野田在无数个没有男主的日子里,艰苦地进行自我迭代,一切始于对千秋的追随,但完成任务的过程是靠着野田的一生悬命,而最终,她迎来了自己的新篇章,从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大姐成为了能理解古典音乐精髓的智者,从一个粗砺的琴手变身为世界级演奏家,爱上千秋对于野田是一个契机,那些被埋藏起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野田完成了自己的补完计划。
比起野田,千秋是无敌的,这个人没有致命弱点,脾气差点什么的对于对于天才来说非常正常,不能坐飞机也只是个梗,毕竟谁都有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觉得千秋这个男主的厉害之处在于,某种意义上,他是不需要女主的,即便不是野田,也会有人可以治好他的恐惧症,即便不是野田,他也有很多机会指挥乐团,如果野田的人生动力来自于千秋,那千秋的成长生涯只关乎音乐而已,是音乐本身的力量一直驱使着千秋升级打怪,而他的天赋异禀保证了他一路开挂。
整个剧,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千秋在指挥征途上的自我探寻:1.吊车尾的s团逆袭 2.指挥大赛夺冠3.拯救崩溃边缘的马勒乐团千秋如神,每一次都能在失利后逆风飞翔,可谓悟性奇高,对于千秋,音乐路上的绝望远没有野田那么多,毕竟他是天才,拥有上帝亲吻过的大脑,他所追求的一直是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这也贯彻到了他对野田的帮助中,而野田非常争气地回报了他的期待,他是一个非常有耐心,非常有恒心,非常优秀的驯兽师,他可以带领乐团进行高水准的演出,也能带领野田成为光彩夺目的音乐家,遇到野田,是造物主对自己优秀作品的奖励,诚如野田没有让千秋失望,千秋也没有让上帝失望,他没有浪费天赐的才华,完成了自己的补完计划。
后篇从野田妹出道后,剧情转的太快,该强调的部分缺失掉了,反而注重描写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我的理解是,野田妹演奏音乐的初衷是获得极大的快乐,后面虽然有磨练有成长,但始终未能脱离这个本质。
和千秋合奏恐怕也是这个目的。
只不过是由独乐乐上升到众乐乐。
她的演奏始终围绕着这个宗旨,但是出道演出后的野田妹,惶恐压倒了快乐,她的内心似乎还承受不了这种程度的快乐。
此时,她懦弱了,她胆小了,像大多数人一样,她害怕后面的落差太大。
野田出走后的自述“我已经好好的做过了,已经勇敢直面了,所以这样就够了吧。
”对于野田妹此时的心理状态只以这样一句话作结显然不够。
什么够了,直面了什么,如果没有好好的深入人物的来龙去脉,恐怕忽视野田妹此时的状态是很容易的。
于是就有可能连接不上后面的变化。
后面野田妹因雅多薇的激发,从对于音乐的止步中再次找到了她的原点,就是快乐自由的弹琴。
此时,她也许并不是想着为了超越而演奏音乐,而是单纯的回忆起了最初的演奏音乐的快乐。
于是就有了幼儿园这一部分。
我认为这一段表现野田妹出道后的感情变化,是需要以更加连贯而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简单来说,需要更多的篇幅。
但是显然剧本和导演都不很看重这一部分。
中间穿插的是千秋的视角,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那段野田妹的幸福论。
然后就是千秋将野田妹引向感情和音乐的正道。
野田妹向千秋表达了对于音乐的惶恐,此时她虽然更加倾向于回到音乐这条路上,但是这条路已经不能再包括千秋了。
这说明野田妹已经对千秋的感情失去了信心,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野田妹一直以来就是将爱情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没有信心,对于爱情也就没有信心。
后面就是双钢琴完全唤醒野田妹的部分。
这一段我不得不庆幸千秋幸好有才华,不然两个人的感情也就差不多玩完了。
通过双钢琴合奏使两人爱情回春,真的是一步险棋。
而且一曲奏毕,野田妹就恢复了对于音乐对于爱情的信心,与演奏前对比,心理产生了急剧的变化。
但是只通过音乐表达,果然还是太含蓄太隐晦了。
最后的双钢琴合奏,让野田妹的脸上又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
还是回归到了追求快乐的本质,只是千秋通过现场让野田妹感受到了信心的来源,这个方式也算是对症下药,立杆见血了,但是一般人切勿模仿。
以上这部分,由野田妹转到千秋再转到两人的互动,略显分散、潦草、仓促,缺乏重点,缺少冲击力。
我觉得最后还是应该更加强调野田妹的视角才好,这样才能和前面连接上。
至于两人爱情的互动,观众其实早已理解了。
以上是我对于后篇的不满有人说认真你就输了但是我并非为了输才认真的总之,我爱交响。
也因为我太爱交响,太爱野田妹,而且并非是对于戏剧、对于戏剧人物那种通常的喜爱,所以才会发这样的牢骚。
今天看了交响情人梦sp有人写影评说女主角只愿与男主角在世界比肩于是放弃简单的梦想那么努力怎么这么简单的一些话就会让我想到你明明是学经济的大一就去把四六级一次考下来明明就是本科生你怎么能一次就找那么好的工作跟博士硕士一起工作是个书呆子就算了唱歌还唱得那么好好像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都是要你照顾生病了是你去买药我连风寒感冒和热感冒要分开吃药都不知道你教我怎么样唱歌把音唱准怎么呼吸你教我怎么样理财当时的我看着你其实应该是幸福而且不安的吧你说的分开也许只是要逼我做决定而我却是害怕呢两人差距的恐慌那不是自卑而是觉得终有一天你如果离开我我就什么都不是恐惧所以 所以才有后来那么强的个性反差吧什么都要自己来不去仰视也不会向下看人开始变得有决断开始努力什么都要去学什么都想试试每天上六个小时课动力在哪儿呢应该是想要做一个成功的翻译然后傻傻的希望在某一班飞机上与你相遇说一声你好希望与你比肩站立希望那时候不会再有那些不安恐惧那种无能为力那种除了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抛弃的念头就是这样吧可是最后还是温和了想要弄明白真要好几年就好像我回忆起往事还是会难过但是也会觉得幸福长大了呢若再次有机会遇见你希望你看到不是我的外表或者职业而是感激你让我成长让我追赶
虽然没有贬低其他剧的意思,但我觉得野田妹和千秋的感情才是最完美,最值得双方去努力实现的。
里面有一句话:“我在最失意的时候,上帝派野田妹来,把我从谷底救出来,但原来,上帝一直留我在日本,是要我把她带到这舞台上来。
”这就是一直相伴,相互扶持的爱情。
其实里面讲感情的内容并不多,不明显,不是那种典型的谈情说爱,还爱得死去活来。
但就是这种因为一件件事去努力,互相鼓励,才让我觉得这份感情一直藏在最细腻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把它表现出来。
千秋就是野田妹的伯乐,那种我会和你一起好好努力,一次一次超越前面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希望,我也可以找到一个陪我一起奋斗的
波士顿天气很凉。
听说,北京也降温了。
这个故事我等了8个月。
之前特地找出过漫画来看,情节都是清楚的。
但总是期待着电影能演绎最完美的收尾。
激动的时刻还没到来,光是看着DL和海报,我等着等着,就哭了。
千秋的那段独白是最最泪奔的--“如果让她在日本那样自由地弹着钢琴,她会不会更快乐一些”。
看交响TV版的时候,只是因为故事搞笑、画面养眼、以及和钢琴相关,才尤其喜欢。
从巴黎篇开始,情感越来越复杂。
看到DL里千秋这句话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被它感动,是源于和野田妹相似的挣扎。
如果留在那里了,会不会更快乐一些呢?
可以淋着最熟悉的日光,可以在家乡的水坝边看夕阳,可以吃到最喜欢的拉面,可以放心的和朋友在一起边说笑边伸伸懒腰……不用在下雨的巴黎街头赶路,不用看到千秋和别的女生的表演而懊恼吃醋,不用纠结着舒曼该怎么演绎,不用费力地背肖邦的乐谱……最终篇里野田妹的海报照中,有三张最为印象深刻-在巴黎街头淋雨一脸委屈,坐在列车上手捧一束金色的灿烂的花笑得恬静淡雅,蓝色晚礼服在舞台上自如挥洒。
而这些画面串起的生活,即便是被电影美化的童话,也是拒绝了那个舒适美好的“零假设”的。
自从在千秋身边之后,她就一次次把自己推出了心灵的舒适区域,一边挣扎,一边成长。
相对应的,在那一段独自奔跑、沮丧、寻找、迷茫的画面之后,千秋还是斩钉截铁的说---“即使这样,我也还是想带着她走上那个舞台。
”而即使没有一个千秋前辈拉着我向前走,我也始终无法潇洒地成为hedonist。
生命中有太多的should do和should be。
往往轻巧的比繁重的更难以承受。
于是只有,打完这段话后擦干眼泪继续做作业看书。
于是只有相信,熬过的寒冷不仅仅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
看完后篇好几天,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
说不上平静,说不上激动,就像贴吧里的很多人说的那样,喃喃自语般的内心OS:真的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呢。
========================================================时间倒带回到三年前。
2007年,我刚进入大学校园。
大一的时光,忙忙碌碌,什么都好奇着想要去参与,对一切怀着新鲜的热情。
所学的专业需要修习钢琴,每一天无论有多少事情,都尽量抽空到琴房练习。
学琴的开头,对钢琴感到好奇和向往,倒也不觉得那么累。
只是还没有意识到,钢琴对我的意义、音乐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就是在某一天,华师钢琴系的朋友发短信来,推荐我看一部日剧,《交响情人梦》,说上野树里真是迷人。
光看名字,原先对日剧无感的我只是觉得,或许又是一部没营养的偶像剧吧。
于是观看的日程一拖再拖,直到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才选择开始看这部电视剧。
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看交响TV版的时候,每一集都伴随着笑声,喜欢看野田妹追着千秋花痴,喜欢看千秋无语地频翻白眼,喜欢真澄蓬松的爆炸头里别着各色蝴蝶结发卡,喜欢小峰无厘头的热情和自恋。
不能错过的,还有清良的惊艳,修特列泽曼的色咪咪(华丽丽的可爱老头啊),以及腼腆的黑木同学。
最喜欢TV里的两个场景,一是S乐团的首次公演,全副武装的黑T,上台前不断在后台自我催眠“观众都是马铃薯观众都是马铃薯”的各位,却在那个初次登场的大舞台上展现了一次振奋人心的表演。
青春、自由、热爱、挥洒,浑然一体,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乐团。
第二个喜欢的场景,也就是最后那个“大河抱抱”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
喜欢树里抿着嘴微笑的样子,圆圆的眼睛里有细碎的星星,被那样幸福地拥抱着,却还是脱线地说了一句:“Merry Christmas”千秋只能以更紧的拥抱回应她。
彼时,夕阳的余晖洒满两个有爱的人,那种渗透到心里的温暖感受,一直到今天还是停留在我的心里。
第二年的时候,看了SP巴黎篇。
有的人说对这个特别篇失望,可我一点也没有。
我依然是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地追着看完了全部。
来到国外的野田妹,比起幼年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千秋,自然是有着更多的不适应与迷惘。
千秋早她一步的成功,给了她鼓励的同时,也给了她更多的压力。
看特别篇的时候,对千秋王子有一丝丝的不满。
觉得他总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进步再进步而选择对野田妹说“对不起”。
虽然我知道他不是完全不在乎野田妹的感受,但就是怀抱着对野田妹喜欢的私心,希望王子前进的脚步可以放慢一点点。
更何况后来孙蕊的出现,简直是雪上加霜,看到野田妹一次次怀疑自己的时候,也跟着哽咽了喉头。
幸好野田妹有着过人的恢复能力,在成功绊倒并制服了千秋前辈后(桥上的围巾+摔跤大战OTZ),又重新变身为元气美少女。
很喜欢她在古堡里演奏的三首曲子,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最后一首奏鸣曲,以及拉威尔的《镜子.丑角的晨歌》。
“在日本的时候就是这样,总觉得一直在一起,但其实也不是那样,就像是独自旅行时,却不知不觉地又回到身边。
就这样吧,只要不让我失去你。
”那样努力并成长着的野田妹,值得千秋在湖边的动情之吻。
一晃三年过去了,第四个年头也已过半。
在前两年里学习钢琴,转系后自己弹了一年,没有上任何钢琴老师的课,只是因为看了交响,体会到钢琴的美好之处,不忍心割舍,所以不肯放弃。
月中的时候随着转系前的班级参加了省音协的钢琴考级,圆了心头的一个梦想。
这之后,再看交响的电影版,忽然真切感受到“成长”一词的分量。
电影版里,早出道的千秋面临着和新乐团的磨合问题。
看似乌合之众的乐团,其实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每一个乐者都有他要背负的生活,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存压力,却有着共同的信念——音乐。
更深一层地领悟到音乐无国界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作曲家们想要在音乐中表达的关于现实与内心的种种,竟然是从前篇最后的柴可夫斯基《序曲1812》。
一颗心随着乐团演奏和千秋的指挥千回百转,行进到进行曲的时候,和台下的野田妹一样,不自觉地比划着双手,几乎是眼含热泪地摆动着身体。
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全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渴望,渗透在每一个细胞里,跃动在身体的每一根血管之中。
从来不爱听交响乐的我,自此时常翻找一些交响名篇,一边做事一边听着,简直要发展成为钢琴外的第二爱好了。
而看后篇的时候,千回百转的心情更是从没有平复过。
虽然知道孙蕊和千秋根本不可能有戏,但是看到他们在台上“眉来眼去”还是觉得不爽。
我不知道野田妹是否会一样在意,或者只是在意于他们的合奏和千秋更加前进的脚步,彼时我的心情也和野田妹一样低落。
演出后回到家里,千秋一副担心的样子,野田妹却只是笑着说要做饭给他吃。
眼底眉梢里藏不住的落寞。
她抱着千秋问:“前辈,你喜欢我吗?
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
”甚至向千秋求婚,笨拙地表达自己的恐惧。
她只是想要单纯快乐地弹着琴,和爱人平凡快乐地在一起,如果她没有天赋的才华,没有遇到优秀耀眼的千秋王子,这一切不会太难实现。
但是,才华和千秋都是她不能舍弃的宿命,所以她一路勇敢地追到了这里。
她不知道奥克莱老师暗中加快训练她的脚步,是因为“这孩子差一点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钢琴家”,还以为老师不喜欢她,或者觉得她没有实力。
野田妹掉到了一个新的低谷区,幸好这时候,那个色色的指挥家怪老头出现了,邀请她在他的巡回演出中初次登台。
他们一起合作了肖邦钢琴协奏曲,终于这一次,换千秋在台下注视灼灼发光的野田妹。
我始终觉得,野田妹并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次演出的目的和意义,她专注于演奏,专注于内心那种想要踏上新的征程的愿景,所以当一切演奏完美落幕时,她发出那一声叹息,好像已经用尽全力表达了自己一般,旋即看见台下无数人起身为她鼓掌,这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刚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一切,已经回不去了”,她不知道怎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掌声,不知道怎么面对千秋王子,更怀疑自己已经弹不出更好的钢琴。
于是她又一次选择了逃避。
终于又是回到了幼儿园老师的命题上,被一群孩子环绕的野田妹,简单快乐,“精神好到有点让人担心”。
不止千秋,我也曾经疑惑,对于野田妹来说,究竟是做幼儿园老师好,还是不断向上攀爬的钢琴演奏家来的幸福?
每当这时,只要听一听野田妹的钢琴声,就不难做出选择。
就像千秋说的那样,“即使重新选择多少次,也会想要把她带上那个舞台,为了听这样的钢琴。
”再然后,两个人的合奏,就像三年前那样,默契,却不再是千秋一昧配合着暴走的野田妹,因为野田妹也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弹什么,依然轻盈,依然跃动,却能尽力避免任何破绽。
每一个看着的人都知道,这两人都飞速地成长了,并且,这样弹奏的两个人,是如此地相爱啊。
虽然最后还是没能见到千秋和野田妹在舞台上合作钢琴协奏曲的场景,但是,就像上野树里在采访中说的那样,音乐是流动的,这才是音乐的生命所在,所以交响最后没有拍一个圆梦的ENDING,也正是想让交响永远流动下去,喜欢交响的人们,都会怀揣着一份喜欢,一份来自音乐的鼓励,怀抱着各自的信念继续走下去。
相信千秋和野田妹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最好的舞台上合作出最好的协奏曲。
也相信,两个好人的幸福故事永不结束。
而我自己,因为遇见了交响,遇见了千秋和野田妹,也开始选择了与音乐直面。
我并不会认为,考级通过就是终点,大学毕业就是终点,因为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带着这三年半和交响一起成长的回忆,清楚地看见时光在身上雕刻的痕迹,美的,不美的,都是宝贵的。
一路走来,从小野田的傻气花痴,到坚韧不懈,到成熟淡定,进行着崭新的自我蜕变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那一个,和千秋一样,值得我托付全部爱恋的人,终有一天会出现,我像野田妹一样收留他,或者,被他收留,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最重要的部分。
看完《家族的形式》闲着无聊,点进知乎看到有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上树野里的演技,有人推荐《交响情人梦》。
看不进书,就点进来快进看。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快进的手渐渐停了下来。
情节其实很简单,设定也有一点儿玛丽苏。
比如千秋学长因为小时候的心理阴影不能出国。
但是这是06年的剧!
同时期的我国的玛丽苏偶像剧差不多也是类似设定,似乎现在依旧是这种设定?
所以关于设定部分也不能过于苛刻。
最初支撑我的就是树里和千秋学长的颜值。
但是渐渐的看了进去。
这个剧表达了很多东西。
天赋很重要,但是也要认真学习。
选择很重要,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野田妹的梦想是成为幼儿园老师,明明那么有天分。
但是为了千秋学长,她想要好好努力。
两个人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追赶对方。
野田妹也疲惫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弹钢琴?
千秋学长又很傲娇,虽然不会表扬野田妹,但也会正面肯定她。
野田妹在千秋学长的指点下进步的最快。
他了解她,知道如何指导她。
两个为了对方互相努力的人,真的是real感动。
但是,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逐。
野田妹的梦想是和千秋学长同台演奏协奏曲。
千秋学长却先和其他人一起演奏了自己喜欢的曲子。
野田妹在台下整个人都呆呆的,特别让人心疼。
而当野田妹和大师同台演奏的时候,千秋学长也像之前在台下看着自己演出的的野田妹一样。
整个人呆住。
互相仰望对方的两个镜头真的是bravo!
最终两个人都明白了,不要盲目追逐对方的步伐,要不断的超越自己。
不断的超越自己,很难,但都有心爱的人在身边支持自己。
觉得很甜的还有,第二集的时候野田妹说,学长的背影看起来好像抱,这是恋爱的味道么?
电影最后两个人合奏了第一次合奏的曲子之后,野田妹又说了同样的话,千秋学长一把抱住野田妹。
还有是,野田妹回家,千秋学长去找她,从背后抱住她,邀请她和自己一起去留学。
还有千秋学长也在疑惑野田妹是不是更适合当幼儿园老师,但是每次听到她的琴声都会想和她一起演奏。
还有千秋学长假装睡着,让野田妹得逞偷亲自己。
还有很多很多....除了野田妹和千秋学长,大家也都很棒。
看完了剧、sp、电影版,真的是依依不舍。
野田妹&千秋学长 是今生最爱cp,没有之一!
两个人都进步很多以后重新合奏了第一次合奏的曲子的时候,千秋学长在心中感叹,野田妹真的不是以前的野田妹了,进步好多,好厉害。
但...我一定能和她合拍。
两个人合奏的画面真的是太动人啦今年以后的每一年都要刷一遍QAQ!
记得高三的时候,借来同学的魅族MP4,晚上躲在被窝里一遍一遍地偷看。
那是夏天的晚上,我裹着厚厚的被子,举着MP4的手臂酸痛,还要时不时地擦汗,遇到笑料百出的地方更会憋出内伤,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跟着他们一起开心,跟着他们一起掉眼泪,跟着他们所有人一起被音乐感动。
一个感动,一不小心就爱了五年。
从最初的11集日剧,到特别篇,再到最终篇,最终划上了一个完美的省略号,对,是省略号,因为野田妹和千秋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正像米老头子所说的,他们都在努力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合奏出完美的交响乐。
从整部剧来看,都似野田妹死皮赖脸地追逐千秋,从这点看,这与当下流行的某部“脑残”日剧无异,都是“废柴弱智女死追高商全能男”的设定。
但这二者之间的天壤之别,其实只是出自一句话而已,是米璐奇老头子那句一针见血的话:“小野田,以你现在的水平是不能跟千秋在一起的。
”(大概是这样吧=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野田,她不再纠结于“他到底爱不爱我”的问题,她不再到他面前摇尾乞怜,她不会为他的一个拥抱而欢呼雀跃,她甚至拒绝他出于同情可怜的帮助。
她选择转身离开,她选择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配得上他的人,甚至是比他更优秀的人。
每一次的转身离开,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惜,更不需要求助,虽然会背负心酸与寂寞,但是回来之后,却已然变得更坚强、更优秀,离他更近一步,然后平等地恋爱。
这样的女孩儿,怎能让人不爱?
因为爱你,所以要和你变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当然,野田妹的最后一次华丽转身终于让千秋恍然大悟:与其是说野田把他带到了欧洲,不如说是上帝安排他留在日本,让他带着小野田来到这个本该是属于她的舞台上。
他其实才是小野田生命中的配角。
终于,野田的转身让他惊慌失措,一个人对着手机掉眼泪,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是被甩了。
于是就出现了削瘦的千秋奔跑在金色的巴黎街道上那一幕。
于是就出现了他们在金色的夕阳光线下重弹“莫扎特双钢奏鸣曲”的那一幕。
这一幕像是对过去的致意,对过去的感恩,感激过去少不更事的自己,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虽然本大爷奇迹般地配合下来了,但是你说的进步在哪儿呢?
”“看着前辈的背影,好想扑上去,我的心扑通扑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fall in love吗?
”(大概)狡猾地编剧套用了最初的台词,仿佛一下子被拉回了日本东京,变成了那个死皮赖脸的小野田和不可一世的千秋。
成长中,必然会改变,但是有些东西确实是不会变的,比如小野田对千秋长久以来的爱和努力。
还有千秋火爆脾气的指挥风格,还有他对小野田刮目相看时充满爱和赞赏的眼神。
可以发现整个特别篇和最终篇都沉浸在金色的夕阳中,金色是秋天巴黎的色调。
街边的咖啡屋,高雅的fine dining,金色的教堂,微波粼粼的塞纳河,广场的情侣,圣诞节的流光溢彩……最终篇甚至把野田的发色也染上了淡淡地夕阳黄,剧组的大叔大婶们你们是有多么喜欢夕阳= =不过确实是非常的漂亮。
五年了,对这部剧始终心心念念。
每看一遍,除去对音乐的热爱之外,也会对千秋和野田的爱情多一些思考。
只有这样平等而积极的爱情,方能长久吧。
我要恶心吐了,看看评分从电视版到sp电影版,一路下滑,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所以感受特别明显,电视版的时候全程姨母心泛滥,恨不得跟全世界安利这部剧,所以一看完就立马接着看sp,结果虐女主给我虐哭了,然后已经大半夜了,又去找电影版,一口气看到刚才看完了。
sp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一个什么心情了,看到电影版差不多是后篇后半段的时候,我就全程冷漠脸看,真的是被男主恶心坏了,从sp就一直在说对不起(当时我还看到弹幕说千秋你不要再说抱歉了,后面你会说更多抱歉的)果然到了电影版也是一直在对不起,这个事儿我要好好跟nadamei讲,那个事儿我要好好跟她讲。
明明一开始就知道野田妹很在意孙蕊,却仍旧是在别人打电话说的时候没有任何不情愿的表现,而是说我当然接受,至于野田妹?
那当然是我接受以后再跟她说对不起,好好跟她讲。
仗着女主喜欢他,一直这样做让女主难受的事情然后去道歉,然后下一次还做。
这种事情真的太让人恶心了。
因为知道女主一直在等她,所以他一直都是这种态度,自己的事情永远是最重要的,野田妹的事情永远可以延后。
直到野田妹跟色老头协奏,获得了大家的赞赏,他终于意识到女主原来是会离开他的,然后呢?
然后女主一个人在家睡了不知道多少天,别人没钥匙也就算了,千秋除了打个电话表现一下很担心还做了什么么?
野田妹一个人在巴黎,连手机都没拿,他作为一个漂洋过海把野田妹从亚洲带来欧洲的人除了上述说的,别的什么都没做,甚至都没有回去租的公寓看一眼野田妹在不在家。
找到了之后,他邀请野田妹跟他一起协奏,嗯?
看到这个地方我就好家伙了,真是好家伙。
野田妹希望和他一起合奏从电视版说到sp版说到电影版,他不知道这个是她一直的愿望么?
他知道,他只是认为野田妹不会离开他,所以什么都没做,直到意识到野田妹要离开他,赶紧过来邀请野田妹跟他一起协奏,这种事情真的太恶心了吧。
最后的合奏可以接受,但是结束的也太莫名其妙了,野田妹和千秋之间还有那么多现实的问题都不解决,合着您这儿合奏一曲发现俩人还是合拍的,所有现实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让观众觉得更憋屈了(此处观众特指我)!
当然电视版还是很好看的,会推荐给朋友的那种,但是后面两个是真的不行,后面的漫改也感觉很刻意,没有电视版那么自然。
不过为了避免朋友看完电视版觉得好看从而看后面版本然后也跟吃了屎一样恶心,那就都不推荐好了。
这是看的第一部日剧,真是,太不令人愉快了。
在音樂上和跟學長的關係終於走到這步,好有老懷安慰的感覺 (笑)
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TV版到现在陪了我几年不舍得就这么结束想说的太多一会儿去屋顶写点东西
NODAME是所有腐女小说里的女主角,只是多了一手优秀的钢琴技艺。而CHIAKI是所有腐女小说里的男主角,只是少了一份亲和力。而交响乐却是看过交响情人梦的人的LOVE THING,包涵着梦想,爱情与希望。
看過原作,但實在對這部電影沒甚麼興趣。因為他就像是加長版的電視劇,一點都不像是在看電影。
完美的完美的完美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觉得很夸张,但是身边很多女人喜欢
你肿么了你千秋王子,你瘦成内样到底是想要肿样啊?
简直不知所云…
消瘦的玉木宏最后的王子样。
什么鬼!其实我没看
于是到最后的最后,已经需要用快进才能看下去了么?= =
不是很能看懂中间两人情绪都大起大落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女主因为不能合演闹别扭男主因为女主出名了说我不喜欢你了而有落差,最后女主又喜欢他了然后又能合演了所以两人都好了,是这个样子的么= =
从头到尾都莫名其妙,特效又做过头.....
比前篇好看一点
呵呵
终于完结了
完全是动画片的翻版,没意思
跟TVdrama比完全没创新。看得疲劳。除了钢琴曲交响曲本身以外没有能让我感动的地方。
结束了~从东京到巴黎~从北京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