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L'attesa,西西里的漫长等待(台),The Wait
导演:皮耶罗·梅西纳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乔治·科兰杰利,璐·德·拉格,多梅尼科·迪耶莱,安东尼奥·福莱托,科琳娜·洛卡斯特罗,乔瓦尼·安扎尔多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15
简介:儿子Giuseppe逝去,他的女友Jeanne突然登门造访,独自住在西西里的房子里的母亲Anna(朱丽叶·比诺什 饰)却不知如何开口告知她死讯。两个女人一同等待着Giuseppe的到来,她们的等待变成了对爱和意志的行动,也是她们信念的行为表达。详细 >
很法国的电影。一个不愿告诉儿子女朋友儿子已经去世的妈妈,一个一直等待男朋友出现的女生,两个人都是法国人,妈妈在女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实我觉得妈妈先前不告诉女朋友儿子去世、而误让她以为只是不爱她更好,对这个女孩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最大的伤害是失恋,而不是失去一个人。电影里很多情节没有说很清楚,比如男孩的死因、男孩女孩去年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是这种不明不白的氛围充斥在电影中。当最后女孩看到手机,听到妈妈给儿子那段录音时,她全明白了。妈妈和女生的拥抱表明了一种两个人的连接。
这么烂的故事编剧也敢写,心疼大咖的演技 😡
我猜导演真的用内心戏给了演员不少挑战。
故弄玄虚,一会悬疑一会象征的。就这么一个谁都早就看破的事。演技没得说,配乐,构图都很好,但也解决不了这么一个无聊故事。
浮生未到无生地,暂到人间又一生——年轻女孩想要根据中年女人提供的模糊信息确认其生命的延续「朱塞佩」通往哪里,陷入「存在主义」困局的母亲利用女孩提供的隐私信息和《等待》被爱的偶像崇拜心理,试图为她亦为自己塑造一个虚拟的「异形/异性」形象,并借用年轻女孩的认知盲区,构建和维持他「永恒存在」的假象——或以此仪式对其实施精准情感诈骗和广泛精神控制。然而,不幸在《天降幸运》那一刻降临,无法(按时按点分娩)复活的教子不仅无法抚平一位教母内心深处的历史伤疤,同时也有可能将年轻而天真的女孩引向「新自由主义」歧途和「历史虚无主义」深渊。从重新想象《另一种结局》的角度看,比诺什饰演的《法式火锅》主厨或是「研究不同饮食如何改变世界各地人们的病理状况」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意识操盘手——雨点轻沤风复惊,偶来何事去何情。
剧情太单薄,经不起推敲,叙事也稍微有点乱。比诺什阿姨在电影里容光焕发(特别是餐桌上那一幕),许多克制住的情绪也拿捏得相当到位。
我好像特别容易喜欢上电影里的跳舞桥段 ~/嫉妒就是还存在渴望/女友是渴望的载体 有儿子的爱和陪伴 也有年轻的自己
Biff陰差陽錯避過的雷,歐盟影展終究還是看了。睡了前面一段,看完覺得睡過整部也不可惜⋯⋯倒是可以回去再看一遍藍。
悲伤不只是靠镜头刷脸体现
由三个空镜头组合而成:一个远景的全景镜头以及俩组由左向右的缓慢移动的短镜头带我们进入了主人翁生活的山村田园风光的环境中。接着通过人物的旁白以及对整理信件的一个特写镜头让我们知晓了主人翁的工作,一系列快速连贯的整理动作和崭新的信件与报刊、破旧的包裹布衬托出父亲的敬业精神,一个邮递员对信件的精心呵护,对整理信件业务的熟悉得到体现。
这一刻,等待化成了最无力的告白。这一刻,是对往日的追忆,是对离人的思念,是对现实的告别。努力地回避,怎样也躲不过心头那一抹深情梦往昔...
Giuseppe逝去,他的女友Jeanne突然登门造访,独自住在西西里的房子里的母亲Anna却不知如何开口告知她死讯
逃避不承认是对他最后的缅怀。
为了两女主看的
一般
比诺什静态中的情绪表达能力是当今世界女演员之最,很喜欢结局,只静静告别,谁也别说破。
故事虽没有新意(消失身体的持续在场),可是充满宗教气息的光影、构图和象征赋予了影片深度的意指能力,后半部亡者形象的epiphany,还有复活节游行过后的蓝色清晨,那一对对面罩后的瞳仁,都是诗意的脚注。摄影构图美若油画,对光的控制尤其见功力。当然,还有两位女主的表演:superb。
等待愛人回來,等待哀傷浮現、淡去;等待時機告白,等待真相降臨;等待白天,等待黑夜;等待死亡,等待復活// 在西西里的老別墅裏,Binoche在《藍》22年後出演了最沉重的哀愁
又一个不见的人后来的故事。音乐品味赞。
属于除故事外都ok,靠演员撑起来的类型,故事实在是闷和温吞。不懂她俩为何要强行演一个意大利片,强行说意大利语。妹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