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之盐
Le sel des larmes,Première chasse,The Salt of Tears,淚水成鹽(台)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主演:洛根·安托弗莫,欧莱雅·阿玛拉,路易丝·舍维约特,安德烈·维尔姆斯,Souheila Yacoub,Aline Belibi,Teddy Chawa,Martin Mesni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瑞士语言:法语年份:2020
简介:卢克(洛根·安托弗莫 Logann Antuofermo 饰)是一名出身平凡的小镇青年,他只身一人前往巴黎求学,在那里邂逅了名为杰米拉(欧莱雅·阿玛拉 Oulaya Amamra 饰)的美丽女子,两人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一段浪漫的关系。实际上,卢克在老家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 友让娜(路易丝·舍维约特 Louise C..详细 >
#2020北影节# 七零八落的垃圾。
自《嫉妒》开启的“不忠”三部曲,菲利普·加瑞尔以黑白胶片探索男女之间最私密的关系。《眼泪之盐》看似以时间与地点的出现打破了其创造的关于爱情“元故事”的概念,却用叙述和影像本身赋予这个故事更加强烈的普世性,它是关于所有爱情的原初,所有最基本的欲望,所有可能的相遇与离开。它是一场爱情教育。
加瑞尔的渣男故事作品集其实是玩笑话 本质还是在探讨爱情是什么 简直感情意义上的惊悚片 探讨爱情却极其理智甚至有一丢丢冷酷地看 这部甚至扩展到人的情感本质是什么 导演所认为的情感是当时当下的非常私人的表达 而评判则是后来别人的事情 男人可以因为无依靠而只想找个温柔乡也可以因为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去寻找爱情里的对等 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的心和身体 可以因为想要私人时间拒绝父亲的留宿 也表达了以往作品里情感与性别阶级境遇大环境因素之前的千丝万缕 种族矛盾移民导致民族主义情绪各种社会问题私货照旧夹带一些 喜欢跳舞的那段洋溢着的感觉 在感情的世界里尽情舞动游戏.猜寻迷 但感情过了那个当下 心境变了 一切也都随之改变 不再似从前 真是打脸般的无情现实 BIFF#
无语子。也一直很讨厌现代感的故意黑白。还挺喜欢他爸爸。
一场不能如愿进行的「性生活」最终成了一段关系的转折。在「强者止步」这一禁令的提醒下,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处女地」的试探也失去了兴趣。作为新浪潮精神的捍卫者,加瑞尔根本没把男女之间那点破事儿放在眼里,他的《眼泪之盐》是一部令人动容的挽歌:作者在为一个人不能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而感到难过。子承父业的男主无疑是在新的领域发挥着老一辈人的余热,作者借前任与现任之间的传承关系幽幽引出父子之间的代际问题:儿子是个游民,他的爱情注定会死在路上,且不再需要为之神伤,因为错过这一个还有下一个。但父亲却在为定居者制作家具,他很早就对这个不再为爱情流泪的世界绝望,就连批评都是有气无力爱答不理。因此被分手的人与被时代抛弃的人面临同样的处境,他们都在等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的回心转意,然而只有一座坟墓和一口棺材陪伴着他们。
#2020 BJIFF 01# 8.22 微妙地展现恋爱中的双标。带有一些年轻人恋爱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承诺又随意抛弃。只有父子情是真的,因为父子本是“同一人”。
等待多是自欺欺人纷杂的道德困境,欲望的迷途从玩弄到被玩弄
配乐庸俗 前半段故事无聊得让人瞌睡 护士出现后略好了一些......
BJIFF1舒缓钢琴定格转跟随的稍俯拍远景,逐渐摒弃景物,只剩人物。“我还能见到你么?”“我要上班”“下班之后呢”对镜梳妆,在房间点燃短烛。“我见过一些女人,用一生去等待男人,然后孤独终老。”得知恋人通过考试,尖叫,拥抱,亲吻。“我们认识么”“不”“我叫……”久了,音乐和旁白的节奏就好了。无论找谁都不对,静默版woody allen
孩童在游戏中犯下错误而流下的眼泪总是会被宽恕的,因此孩童的眼泪并无盐分。对父亲的告别,可视为童年的结束。
够低能的了 还超过了 90min 🙄
哎,如果没有老父亲,这部电影就没意义了。喜欢导演的台词字幕设置,是他人的人生啊。
【4.5】#SIFF2020# 故事本身会让我想起《夏天的故事》。影像上感觉是看过的加瑞尔里最考究的一部,深重的影调仿佛穿越到科斯塔电影。每一场床戏完全是照明教学实例,跳舞那场戏可以进入影史级舞蹈戏行列。
两次女性的正面全裸印象挺深。一次是乡下前女友的洗澡,窗户洞开,男主走过,女人投以俯视,两个视线是向上的对角线,女人胜券在握的压迫感十足。另一次是三人同居,第三任全裸出浴,男主仰视的主观视角和男小三假装看书的视线与女人的酮体形成一个锐角,无法掌控的卑弱感撑到最强。这种对角线处处存在,男主找到第一任,从楼梯上缓缓下来大腹便便的女孩,再度形成对角线,黄金分割上的圆肚皮如同魔物压垮他的心理防线。
啊这就是《电影手册》年度十佳?还是豆瓣评分比较符合我的取向。这剧情太无聊了,几次差点睡着。这片子讲得大概是啥爱情不爱情的,男的脑子里只有性。唯一喜欢的一幕是跳舞那段。
四星半//一辈子拍年轻人的爱情也没什么不好//爱情也是遵循守恒定律的 你伤害别人多少也会被别人伤害多少 个人经历与性格决定了应激判断 如果说感情没有对错的话也没法说渣不渣这种话 只是选择不同方式不同//看见了不一样的巴黎 相对琐碎混乱无序 或许这样的巴黎更接近他们的生活//眼泪从眼眶流出滑落 脸颊承接了那些痛苦 没有时间干涸也没有人能理解 一切都只是一种自我知觉//父子关系掩藏在儿子的情爱故事之下却更动人//很久没有怀揣期待看电影了 还是觉得《一日情人》更好
为什么尽管戏剧逻辑这么差,却总能从加瑞尔电影里提取出不错的寓言细节。题目是想表达虚情假意的鳄鱼眼泪?个人觉得是情感的引力场,常常被另一个人决定,距离、对象的改变可能导致相斥。男主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弱磁力人格,但对男女关系权力博弈很敏感,因此这个磁铁,吸一吸,吸住了就多吸一会儿,出现阻力或新目标就离开,这么一说似乎也是老生常谈,走几个故事还算有趣吧,也做了父亲线反衬真爱是只做少说,只是感觉作为长片质量还是欠佳
黑白胶片颗粒的跳动,有的时候安静得可怕,就这样大屏幕盯着,也已经觉得异常久远。我们大概都能看出女孩的心思,她们直接、热烈、真诚,可是就算有旁白我们偏偏看不透男孩(父亲)的心思,他们遮掩、懦弱、隐忍,带着谎言离去,空余一世的悲哀。跳舞一段最佳。
怀孕作为责任的具象,是男主避而不谈却也将他拒之门外的无形力量。叙事再平庸也可以看到加瑞尔偶尔一现的巧思,就是这个旁白未免太讨厌。
#70th Berlinale#主竞赛。菲利普加雷尔又双叒叕拍了一部黑白小言情片,又双叒叕是花心渣男(以及三人行故事……)但是角色和演员都真的是讨喜啊,对他竟然也讨厌不起来……这大概就是菲利普加雷尔的魅力吧。影片摄影依然保持了超高水准,把巴黎拍出一种古典味道;加上旁白的使用,让影片颇具文学气质(对心理的分析和对情节的预叙,也让男主角显得不那么渣)。加雷尔一直拍的是这种青春片,关于年轻人的困窘,冲动,梦想,对爱情的渴望和探索,相当美好。不记得他的影片中之前有这么重的北非裔角色,算是变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