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蛮关注印小天,看他微博才知道有这个剧,最近更新到18集。
网上都是一片骂声,背景差,时代感不强。
配的口音太假。
这些都是槽点,但他不失一部好剧。
说真的我心里也一直吐槽在香港生活的片段剧组估计的确太穷了,小成本电视剧,也没有流量小花,全部都是老戏骨,英姨,从北京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公安也是一名母亲,追自己已经失手打伤人逃港的儿子。
到香港变成一个开饺子铺的老板娘。
很多人吐槽主角不好好努力,天天油嘴画舌泡妞被骗。
投机倒把,其实前面一系列不成熟的表现是很多成功和成熟的人之前的经历,做小生意被骗,靠身边朋友帮衬开始慢慢发际。
剧是好剧,有不完美,背景太差,但被老戏骨和不断变化的剧情给牵引着,穿插4人帮粉碎,改革开放,成立特区,香港回归,重温历史,和祖国的变迁和欣欣向荣。
又穿插小老白姓的日常和几个家族的变化。
真的是一部好剧。
几个家庭、几代人的二十年情怀!
不错!
挺感人的。
看得人心里感动,热泪盈眶,音乐:从片头曲一起到片尾曲的缓缓流淌中,陷在剧情里,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青春、年华,让人觉得温暖,真是值得追看的好剧!
良心之作。
表演:演员表演也非常准确到位,充满激情。
场景:非常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
好剧!
实话实说,陪母亲在中央一台晚上看了下,仿佛王石的经历再现。
一个靠着富家女友Cindy的穷苦大陆男青年发家致富的故事。
借着富豪女婿的身份开展人脉资源获取财富,美名其曰洗白靠自己,真是呵呵了!
编剧三观不正吧,借着剧中人物这个外壳开展穷屌丝意淫这样的故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还有,什么庆香港回归1997?
套个空壳的1997故事框架?
拍出来的东西我看是大陆1997吧,别拍什么香港1997,又不是香港人,拍出来也不接地气,就像悬在半空,上不去下不来,看着一阵反胃恶心。
香港身份证这么好拿么,别骗人了!
看看tvb电视剧巨轮好么!
里面的男主角乔天生是怎么样拿香港身份证的,这里面简直假得出奇!
我就很好奇,香港人要是在网上搜到了这部剧点开来看了一下,会是个什么感觉!
街道在影视基地拍的,棚内出不了几个外景,没有年代感却要拍年代剧,功夫也不做足,这部剧能上央视一台播出,如果不是借着香港回归20年的东风,只怕要压箱底一辈子。
扑街剧扑的妈都不认,安安静静播完然后flop吧!
陈瑾演的那位妈妈真的是气场强大的好妈妈,时代背景有很客观的呈现给了观众,三个家庭都是文革中典型,有害人的也有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害人的,到了香港也是很真实,一首许冠杰的《浪子心声》很有代入感(其实用《铁塔凌云》更好,七几年九龙城寨的黑暗年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没有好警察全部是黑警,黑警龙sir还可以更坏点,但是就是不明白一个只手遮天的华人探长没事闲的总陪个逃港者玩这是干嘛?
就是这点不然就给5星好评了
我的1997电视剧的整个剧情对于北京、香港的双线并行叙事有条不紊,节奏紧凑,一轮又一轮的高潮情节又即将在之后上演,更多颇具亮点的角色也将先后登场。
喜欢!
印小天、王伟民演技在线,实力演员,值得期待~~~天翻地覆的变化印证了那个时代,岁月变迁也体现了那个时期的爱情!
1997时我还是个孩子,经历的每一天都变成了昨天。
犯了罪才tao港?
历史上过去的人多少是犯了罪才游过去的?
都是活不下去了、没有希望,被逼找一条活路。
这样的人设,抹黑了多少坚毅勇敢追求光明的灵魂到了香港是轻松傍富婆走上人生巅峰,这又是什么价值观。
多少过去的人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努力生活,甚至67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少不了他们的汗水付出。
这是无脑意淫,哪怕是他白手起家也比这说得过去如此种种。。。
整个剧情不尊重历史,不尊重道德。
意淫,抹黑,跪舔如此,这一定是拍抗日神剧的导演吧
集导演、编剧于一身的王伟民身上带有一种“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这种气质的形成与他的经历与理念不无关系,一方面他求学俄罗斯,身上带着浓厚的学院派特质——对知识尊重,对艺术敬畏,乃至敬仰;另一方面,他注重故事,“坚持自己的风格,保持对题材的敏锐度,参与文学剧本创作,把控作品的走向,是我们这一批导演对自己的要求。
”以至于,圈中人称呼他为“犀利导演”。
对此,他也是淡然处之,毕竟他拍摄的一系列影视剧,如《远东第一监狱》、《红色利剑》、《囧爸的爱情生活》、《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我的1997》都流露出故事性极强,艺术内涵极丰富的特点,“叫好又叫座”,让人充满了期待。
王伟民似乎对“红色”题材剧情有独钟。
这种钟情,是源于王伟民导演的坚守,因为他觉得“对于人生来说,应该要有信仰与信念,方能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完成人生目标”,当然“作为导演,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段历史记录并拍摄出来,给现在的90后,00后上一堂历史课。
”。
与此同时,他也思索“老一批导演创作的红色题材比较传统,我们这一代导演需要拍一批这样的红色题材留给现在的年轻观众。
”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责任,这样的担当,构成了王伟民影视的主题。
这一主旨,被王伟民再一次延续,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我的1997》诠释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导演王伟民注重把握故事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使得这部辗转北京、香港、深圳、佛山等地拍摄的《我的1997》区别于其它主旋律影视剧,成为当下又一红色经典力作。
由印小天、瑛子、巫刚、陈瑾、刘之冰、高可儿、邱林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1997》继承了《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中切入点小,格局大和“举重若轻”地处理“大历史”、“小细节”的关系的风格。
导演王伟民以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陆港两地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为大背景,通过高建国和安慧的视角,展现了“一群人跨越时代的情感故事,在岁月的沧桑变化中曲折辗转,在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别具情怀。
”从故事表层来看,高建国和安慧为核心的新一代人的爱情与奋斗故事,只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沉浮,实际上它借此勾勒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
换句话来说,高建国和安慧就是一个时代浓缩的代表。
这种风格的准备把握与呈现,给予了“主旋律”《我的1997》较好的观影视角,也流露出扎实的剧作风。
导演王伟民为了强调影片的“真实性”,减少历史的疏离感,在《我的1997》中采用了一种“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环境到人物的服装、造型、色彩以及语言上,加强真实感。
但在影像、镜头的处理上,导演王伟民仍然费了一番心思,透过视觉冲击力与运动的镜头感,呈现出香港回归前后的风雨历史。
另一方面,王伟民在处理历史影像的时候,用现代与过去相重叠,营造出真实历史感。
例如,在表现“总理周恩来逝世、毛泽东主席去世‘四人帮’、恢复高考、撒切尔夫人访华……”等历史事件中穿插着以高建国和父辈为代表的两代人的成长印记,形成了双线的时间线索,完成了历史的书写。
正如导演王伟民所言:“我们的剧中会穿插着大量史料,在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再现历史的变迁,重要的还是在细节之处对于情感的把握。
”从影二十余年,王伟民的影视之路集中反映了一代导演在社会中的价值,并始终以故事性,艺术性的真诚而清醒的姿态,在当下浮华的影视市场中寻求一种以“匠心”为生存的方式。
电视剧《我的1997》,是王伟民的坚守,也是他献给观众的有一部好的作品。
跟着家里老人看了一两集,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要剧情没剧情,要道具没道具,演技除了那几个老演员不说,别的年轻演员配角都是各种浮夸全程装逼,啊啊啊…折磨,看着太难受了,估计这部剧成本不高,各种与实际年代不符合的搭景,要不就去香港街头拍,各种路人衣着装扮和时代,演员各种不搭,看得直跳戏……
“见证时代的沧桑,演绎人间悲欢离合”这一句是小说的封底上的一句话,也很好的概括了小说的内容。
本以为这也将成为可以评价这部电视剧的一句话,然而看了四集之后,我只能说我想太多。
电视剧交代高建国逃港的理由其实和书中一样,就是打伤了安国庆,可是电视剧里第一集的剧情发展过于快速了,在准备逃回内蒙古的前一天晚上,安国庆找到了躲在食堂的高建国和安慧,然后在争执中高建国打伤了安国庆,但是高建国和安慧如果没有发生关系,那么安国庆要揍死高建国的行为就很突兀,如果高建国和安慧已经发生了关系,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理,忙着“逃”回内蒙古的两个人居然婚前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可理喻。
但是如果安慧清白仍在,我很好奇编剧要如何讲述之后王乐对安慧的家庭暴力。
还有就是高致远和岳芳英的人物性格和原著不一样,以及那个一直存在于对话中的王鹏飞也没有了。
还有就是安长江的出现时间也很奇怪,女儿几年未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了,他居然不在?还有就是安国庆受伤的时候,安慧在现场,那么做手术的时候,为什么就找不到家属?还有就是母子二人到了香港以后的剧情也改动了许多,原著中高建国母子得罪罗向荣的原因是越狱,导致其受了处罚。
而且最开始母子二人和龙探长毫无关系,但是电视剧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了对立面,而且还有利益冲突,这一点也有点不和逻辑,不就是不小心弄翻了船么,能有多大的利益伤害,至于这般算计?最后就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属于高建国的一个特长——素描,电视剧中直接删除了。
其实在我看来素描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代表了高建国的爱情线。
而且在小说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素描,不管是让二人暗生情愫的烧掉了一半的素描本,还是那张导致二人分离的安慧的半裸素描,甚至于高建国的素描本上出现的第三个女人,每一次的情感变化都有素描本的存在,编剧就这么全部删除了,总感觉高建国不再是那个高建国了。
且不论剧情如何,对于大陆一家人十几年分隔两地甚至不知生死 ,因香港回归终得机会见上一面,能够在北京的家里吃上一顿团圆饭,想是许多去香港发展的大陆人的梦中所想,心中所系。
如果这部剧想借小人物小家庭引起香港大陆人的情感交流和内心共鸣,那么我想这是成功的。
在高建国带着妈妈跟弟弟,父亲见面时,不得不说那一刻我的心也被牵动了,夫妻之情,母子之情, 父子之情都是人生而有之,更是一个人永远无法割舍的,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团聚更幸福呢!
追剧
大陆老党员的意淫剧,你说大陆仔这么厉害,怎么不去收复英国呢。
一分给芳姨,一分给芳姨的两任男人
前半部分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京港两地70年代到80年代的转变,越到结尾,描写越虚幻,减弱了作品的历史性和感染性。尤其是结尾,给人感觉是逃港人回归祖国的感觉。。。不如踏踏实实反映现实,走的一批,不安的一批,无所谓的一批,全心全意迎接回归的可能是少数人。。。
编剧,可以有点逻辑吗,逻辑没有的话,基本常识有吗?主旋律就可以乱拍吗?可以敬业一些吗?
原谅我正在看TVB的电视剧,看到1997的时候,台词会跳戏……“饿不饿啊”“要不要煮碗面给你吃?”“人呢最重要是过的开心嘛”……
题材不错,挺有时代意义。但人物塑造不够细腻。
对于那么复杂跨度那么大的剧情压缩在32集里面讲完,讲好非常不容易,导演很棒、故事很棒,演员很棒。
相约97 啊 1997 嗯…… 没了……
比隔壁的那个妖艳贱货强多了!
虎头蛇尾
越来越尴尬
李嘉诚和弟弟看过的电视剧。
很经典
“今天的香港人,都是资产阶级和潜逃罪犯的后代,他们在香江这个洋场,靠当买办和搞剥削,积累了一些财富。虽然他们都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历史问题,但他们毕竟还是炎黄子孙,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央政府本着宽大为怀的精神,对他们的过去既往不咎,希望他们能重回祖国的怀抱,以实际行动将功赎罪!”
还不错
粗制滥造!这种意义重大的献礼片竟然如此粗糙,说话口型对不上,演技流于表面,台词十分尴尬,剧情想当然,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片子都这样,其他电视剧可想而知。
感觉印小天还是很适合演这种正剧。演员演技也都在线。虽然有一些小瑕疵,但在红色心的照耀下,都微不足道!我爱香港,我爱中国!
想打9星,某些情节有些三观不正,剧情偶尔也有bug,配音老师很棒,整部剧主角颜值很高,大家演技都很不错,故事正能量有意味,总体来说挺好看的。
好多台词太像照着教科书念了啊,太用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