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哪天,从晚上十二点,一直聊到凌晨五点,内容都是一个——我的八字。
按照北京时间,我的八字是丙寅 丁酉 壬申 辛亥。
但按照真太阳时,我的八字是丙寅 丁酉 壬申 庚戌。
学术理论界对这两种排法众说纷纭。
但时辰之差,财富的多少、母亲的身体状况、丈夫的水平,等等等等,都迥然不同。
我那晚很激动,在我心里生根了这么些年的八字轰然倒塌,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才说?
他一直一直是最了解我八字的人啊。
我找了好多排盘软件,只要考虑真太阳时的,八字时辰为庚戌无疑。
迫不得已,我要对自己的命运来一个重新的审视。
我顾虑重重,忧心忡忡。
我比来踱去,思前想后。
我患得患失,总希望自己是那个命运更好点的八字。
我想,命运之神一定会让我知道哪个才是我真正的八字的,只是可能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无法提前趋吉避凶罢了。
我有点懊恼。
一切既然无法确定,思考便无从下手。
带着这个懊恼回到了湛江。
湛江回广州,一路倦怠乏力,只因为心在漂泊、无所安住。
广州去中山,暗涌之下暂且抛开烦扰,转移注意力。
在房内无聊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部电影,叫《大块头有大智慧》,只看了三分之一不到,后来跟着大伙一起泡温泉去了。
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部讲禅理,讲因果的电影。
回来广州后上网搜,完整看完了这部电影。
顺便附上链接:http://www.letv.com/ptv/pplay/75874/1.html当我听到那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的时候,眼泪哗啦一下子涌了出来,然后自己坐在电脑前嚎啕大哭。
我不知道自己干嘛哭。
或许,我被因果镇住了。
我问自己,还有必要执着于勘校八字的正误吗?
我问自己,谈论因果是不是比预知吉凶更为究竟?
所有的吉凶都是注定的,因为八字蕴藏了这些信息。
你——逃不掉。
前因已经造成,所以必然会带来其后果,这是不可逆转,不可撤销的,所以吉凶就是果。
但所有的因都不是注定的,佛只注重当下种下的因。
你——可以改变。
也许无法改变恶果,但你还是可以选择种下善因。
洗刷你的业力,减轻你的罪孽。
老唐早就告诉过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想从八字里知道自己的结果,但我现在种下的因,就是我将来得的果。
还有必要问八字吗?
没有必要了。
五行就是业力,因果才能转变业力,所以佛只讲因果,只有因果才能跳脱业力,不住五行中。
欲知今世果,当下作者是。
从电影层面来讲前面细节处理的挺糙的但主题表述的挺明白,没跑偏。
处理到后面分裂越发韦家辉,因果轮回越发杜琪峰。
如果『韦家辉』多一点我会更喜欢,因为『杜琪峰』实际上越多是越说不清楚的,漏破绽。
好吧,我还是具体举一例:比如他说是因果不是轮回。
既然不算轮回那为何前世之因要由后世食果呢?
枉死的鸟是该因大只佬解脱其当世的业障而感谢他还是该下一世找他还此生种下的因呢?
杜sir脱离轮回这些讲的清么?
另外,凭借正当的因到底可不可以堂而皇之去以恶果讨回?
杀伐不止又岂是佛之本意呢?
既然定论难明我不如信任法律:杀人者死。
如此明确。
大只佬开始的脱衣舞后来出世入世都光着身子,无非是在说他是得道之人,懂得皮相本是虚妄,人来去都是赤条条。
既然这样那最后看到凤仪被割头又怎会失态如此?
相既是无形的又是万形的,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又何妨呢?
人都死了魂灵散去,正如灯芯已灭,油捻子断成几节能怎样呢?
至高的佛法是极度唯心主义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门常扫无分内外,因为无色无相所以没有内外』因果论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不糊涂于因果,落于因果,对因果清清楚楚就完事了。
而是要清楚因果却不执着于因果,从心所欲,只问向善之举,不介意落在身上的因果如何。
这才是真正的『不昧因果』。
所以真正的高层次高境界应该是:李凤仪一心向善,我作为有佛法修为之人乐意见之,那么就随心意去帮助她,如果我见到她遭遇劫难,我明白这是由于她前世之因而结的今世之果,但没关系,我依然竭力去帮助她。
但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守着另一个人,尤其我是修行之人。
我不在时她不幸已然遭遇劫难,我也不会痛苦悲伤甚至去想什么报仇(种下新的因),还是因为我明白这是由于她前世之因而结的今世之果啊!
影片最后为了一定把李凤仪的业果结了,非让孙果没来由的去杀她。
只为强落因果,层次低了。
男主角最终二重人格坐而论道似悟大理,所谓『了因』也是错的。
他说"心生恶念的你多么可怕,今日孙果杀李凤仪,明天你又杀了孙果,万劫不复。
"拆开来谈:前半句心生恶念确实可怕,但何为恶念?
大只佬想杀孙果就是恶念吗?
不谈凤仪只谈孙果,他是背负两条人命的罪犯啊。
想让他服罪并不代表恶念。
后半句何为万劫不复?
他杀她你又杀他就是万劫不复吗?
这么说是把冤冤相报何时了这种死循环定义为万劫不复。
他人任意行事皆可种因,有因就有果,结果之时又可能连带着种下别的因,世间万物本是盘根错节相互依存,因果纠缠就谓之万劫不复未免严苛。
尤其结合原文后面"昨日因结今日果,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
佛只着力一件事:当下种的因。
" 先不说前一句多么消极、历史虚无主义,不符合客观现实及人类情感价值认同。
就事论事而谈,这句话表现了杜琪峰一以贯之的所谓『宿命论』。
反映在电影里李凤仪今生善良可爱但因为前世作恶所以今生要还,怎么都保不了注定要被割头横死。
那孙果为她结完这个果,无来由的杀了人,包括之前为了结小翠的前世的恶,也是如法炮制(好可怜喔,天选干脏话之人)。
那他是不是种下新的因呢?
将来也是要有个人来没来由的杀他吗?
那既然这个人是没来由的,那他将来杀孙果这个行为还能算果么?
原因结果是互为依存关系,既互为因果的,那这种情况下,没果了所以因也不算因了,那因果论不是破了么?
再说后一句,其实是一句没用的半截话,佛要关注当下种的因....然后呢?
先帮它补全后半句,只关注这个,说明不关注:以后结的果。
废话,因为什么结注定了什么果嘛。
那佛只『关注』这一个动作就完了吗?
太无为了佛在因果里就起不到作用,想有为就要去引导人们从善(种善因),不然就结恶果啦,到时候你又管不了。
所以最后就只能劝人从善了?
又显得老生常谈没什么意义,形而上半天得了这么个主题观众要骂娘的。
不然佛在这里又没什么存在价值了。
这么一来世人的道德约束到底是畏因果还是畏佛了呢?
你敢说佛即是因果吗?
不敢,因为你刚说完佛关注因嘛,那你可以说佛创造了因果论啊,为什么不说呢?
只颇为隐晦的来一句『佛只着力一件事:当下种的因。
" 』不敢说透。
如果这样的理论是本片的大道理那只能说杜sir理论水平太有限了,不仅限于佛法还有逻辑学等。
梅尔维尔一个老外拿佛像宿命消费一下也就罢了。
你天天拿这个当主题当核心噱头的,结果一点没研习?
晚上没事干,决定找个片子看看。
于是把03年杜琪峰韦家辉的《大块头有大智慧》搜到瞅了瞅。
之前听说内地版被剪得七零八落,毁掉了原版的什么禅机佛理宿命轮回,所以这次特意找到完整版一睹为快……如果说大陆剪辑版还能推卸责任让大家骂骂某局,那完整版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烂。
说它烂,倒不是因为它内容空洞。
内容空洞的片很多,只要能娱乐到我就还OK。
恰好相反,这电影不但不空洞,还想阐发状似深奥的道理——因果。
然而整个叙述相当神逻辑。
“因果”这词听着很玄虚,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简单说就是人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当日种下的因,就有收获苦果的可能。
比如某人没复习,导致考试不及格。
“不复习”是因,没及格是“果”。
假设我说,我今天没及格,主要是因为我上辈子造了孽,这话不光老师不信,自己也说不出口。
这就是说,当逻辑关系显而易见时,人们很少诉诸佛教意义上的“因果”。
可是,假如一件事由偶然因素导致,特别在遇到意外之喜和无妄之灾时,人们就很有可能把这一切归因于更加玄妙的“因果”。
因为人需要一个解释,让自己觉得世界可控、可预测。
《大块头有大智慧》就是如此。
刘德华饰演的大只佬能看到人过去的“因”。
他发现这辈子杀人的印度阿三,前世曾被今生的被害者杀死,而张柏芝扮演的警察李凤仪身后总是站着一个砍人头的日本兵,她的“恶业”太重,难逃一死。
这里有个设定上的问题,印度人那一段明显是前世今生关系。
可到了张柏芝这里,导演和编剧跨越一步,把通常意义上的因果进行了全新阐述。
大只佬告诉李凤仪,她不是日本兵,日本兵也不是她。
她之所以承担这个果,是偶然性在起作用。
这个世界的因果律是:只要有人做了恶,种下“因”,就会有一个随机的人来承担“果”,即便这个人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和作恶者毫无瓜葛。
如果说往常意义上的因果还和上辈子作孽有关的话,这部电影里的因果完全是随机的。
因此,李凤仪质问:“这公平么?
” 这还用说,明显不公平。
但全片看下来,导演编剧不光把这种假设掰得有鼻子有眼,还循循善诱地告诉你,就算不公平,也应该快乐勇敢地承担这“果”,淡然接受一切,面对一切。
这就是“大智慧“。
换言之:“人必须屈从于强加给他的苦难,永不质疑或者反抗造成这种苦难的体制。
”记得《无间道2》主题曲里有句歌词:“无对与错,但有因与果”——在电影中我还不至于看到这个表述,不知道这是词作者的想法还是导演也认同。
总之我非常讨厌这一句。
如果《无间道》系列就是要表达这个思想,那它就是个二流电影。
佛法中的“因果”究竟存在与否,是个很难证实的问题,视为假设未尝不可。
但拿这种不可知的东西来抹杀“是非对错”,那就是偷换概念了。
如果一个好人车祸身亡,他的亲朋好友感叹说“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也许还能勉强让人发生“天意从来高难问”的感慨。
可假如这个人是被杀的,首先不追究杀人犯的对错,而是归因于“上辈子他可能作孽太多”,真是太欠扁了。
没人能接受这个说法。
但凡正常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向邪恶追索,而不是怀疑自己之所以这么倒霉大概是因为上辈子是个qj犯。
难怪鲁迅说:“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并不是说不存在偶然性,而是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的偶然,甚至达到“不问是非只讲因果”的地步。
反过来,“因果”一说,貌似是重视命运的偶然,实际上又包含对必然的极度肯定,把偶然假定为必然。
终究又印证“公正世界现象”:从孩提时期,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很容易会跨越一步,进而认定那些春风得意的人必然是好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是他们命中注定。
《大块头有大智慧》试图在这个问题上凸显积极的一面,因此搬出了另一个假设——多做善事,就可以种下“善果”。
如果每个人都如此,就不会有“恶”的存在,也就不会有被迫承担“恶果”的倒霉鬼。
但是这种玄学上的问题本身就充满了各种矛盾。
比如,对因果的追索无凭可依,很可能发展为滚雪球式的疑问。
假如A杀了B是B的报应,因为B上辈子杀了A。
那么往上追溯,为什么上辈子的时候B会杀A呢?
说不定是因为在上上辈子A杀了B。
以此类推,没个穷尽。
具体到电影中,李凤仪背负着不知道哪个日本鬼子的孽,我本以为她会在一次任务中被犯人杀死。
没想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她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只身一人连个武器都不拿就跑到山林里寻找逃犯,还相信就算被杀那也是自己的果,说不定逃犯因此暴露行踪被警察发现了,自己也算种了个善因。
果然,她后来被逃犯拿石头砸死,头还被割下来挂在树上。
刘德华发现她的时候整个人凌乱了,电脑前的我也凌乱了……唉,这看起来不像是果报,更像是找死!
明明可以活得更长!
可能有人会说,找死表面上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其实还是命中注定。
那么,问题来了:在生活中,大伙儿没有刘德华演的大块头那种特异功能,无法了解自己是否命中注定要承担恶果,也无法了解这“果”究竟是什么程度,是考试考砸?
还是死于非命?
从电影里的解释看,大家应该坦然面对一切。
既然如此,李凤仪要坦然面对,就应该顺其自然,按部就班地生活,做点好事,就算遇上小概率事件死了,也算偿还了“果”,而不是自寻死路。
假如有个人命中注定需要承担的“果报”就是考试没过或者失个恋,而他自以为要承担的果是“被杀”,难不成要效仿李凤仪深入虎穴和歹徒搏斗?
太离谱了吧。
我看老老实实过日子别胡思乱想是最好的做法。
听说李凤仪死了,本作男主大块头“了因”发誓要找到杀人犯孙果给她报仇。
中间还产生了幻觉,和自己的心魔斗争。
最后得出结论不该冤冤相报。
于是在山中蓬头垢面流浪了几年,终于撞到了比他还狼狈的杀人犯。
大概是因为大块头瘦身成功后和大众偶像刘德华非常相像,没说两句话,本来是刘德华崇拜者的孙果就热泪盈眶决定投案自首……好吧,以上理由我都说服不了自己。
还不如说孙果这厮流浪太久觉得白毛女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坐牢都比这爽。
总之,最后大块头完成了他的蜕变史,摆出一个很淡定的刘德华式的表情,了悟因果,具有了“大智慧”。
可是,这大智慧在哪里?
当初孙果一石头砸死李凤仪,怎么到大块头面前就幡然悔悟了?
这种幻想当事人道德自律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以上几点还构不成这部电影冲击底线的理由。
因果这东西属于玄学范畴,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编剧可以自己发挥。
真正雷人的是日本人这个设定。
抗战过去多少年了,我们一直要求日本人谢罪。
但是,根据《大块头有大智慧》的理论,第一,日本人杀人,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上辈子做坏事了。
或者说,即使没做坏事,也活该摊上这不知道谁种的果,因此也怨不得人家。
冤冤相报何时了,大家要学会宽恕。
第二,不光要学会宽恕,就连日本人当初种下的恶业,还要由几十年后无辜的中国人来承担。
比如无辜的李凤仪。
哪怕被杀也无怨无悔。
这才是面对现实,才是淡定接受。
这种片子能得金像奖,哦,应该说是某些片子某些演员的某些角色得奖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奖项的看法。
就是梁家辉说的,那是一个GAME,一个SHOW,你要当真就输了。
呵呵。
很多时候,真正的好演员和好作品,到未必能入的了这些猪肉评委的法眼,
从几个重要情节谈谈我对因果的感悟。
先说了因为何还俗。
我的理解是那天了因在树下看见因果,但也仅仅停留在看到因果,不懂得因果如何运作。
他深知小鸟难逃一死,但从感情上无法接受这种果,小鸟被自己乱棍打死。
这一点从他和李凤仪的对话中也得到印证。
他只知看到日本兵杀人李凤仪就得死,李凤仪说她不明白,大只佬只是一句这就是因果法则。
他无法解释。
李凤仪又问你觉得这公道吗,大只佬说他看到因果,知道这是公道,但是没法再做和尚。
什么意思?
他不明白也不能理解为何公道如此无情。
他和李一样不明白,他也认为不公平,为什么杀身之祸会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在一个善良女孩的身上。
但是他能看见因果,现实也一次次印证因果强大的联系,他不愿相信但是目之所见让他不得不信。
再有就是大只佬说“不是前世今生,那个日本兵不是李凤仪,李凤仪不是日本兵。
”该怎么理解。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有一条获赞很多的这样说:日本兵结下恶因,就会有人得到恶果,可能是下一世的日本兵,也有可能是张三李四。
类似的说法还有:佛说众生平等所以谁得恶果都一样。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们所谓的“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只是看到一世的结果。
但是业报不仅有“现报”还有“生报”、“后报”。
佛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你看到一个人这一世作下恶业无数却又得了善果,因此就咒骂因果的不公。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住相,起码算是我执。
孰知他的恶业要在下一世才能因缘成熟结出恶果。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句话真正的理解应当是说因果关系是深层次的,不浮于表面。
正如李凤仪说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你上一世的容貌、名誉、钱财、记忆都不会伴你到下一世,但唯有业力会跟随你。
从李凤仪的角度看,日本兵和李凤仪毫无关联,但是她却承载着日本兵的业力。
所以说,不是前世今生,李凤仪和日本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除了李凤仪无法选择的业力。
在这件事上,她是被迫的,如果有机会选择她一定不会选择作为日本兵转世。
还有就是为什么大只佬再度出家。
关键所在当然是他和自己心魔的对话。
如是因,如是果。
昨日因,今日果。
佛只看重一件事:当下种的因。
我还是不完全明白话中的深意。
比较浅显的解释,他明白了有因必有果,无论你是否抗拒,就像李凤仪身后的日本兵,不论你如何救她,日本兵还在。
相较于阻止恶果的显现,不如去结下善因。
因为没有恶因也就不会有恶果。
这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李凤仪最后说希望再也不要有人杀人也就是不要再结下恶因的意思了。
佛说因果不虚,我还不是虔诚的佛弟子,也不能像大只佬一样看到因果。
只能说如果因果不虚,我可以试着理解它。
就像电影没让我笃信佛教但是却给了我更多人生的启发。
如果因果不虚,有因必有果,那么我们这一生就是因果的集合,也就是命运。
我们这一生都是被降生时带来的业力推着往前走,如同大海上的帆船,一生都在命运这股风的力量下随波逐流。
哇,巨大的无力感扑面而来。
就这一点,我最喜欢的西方哲学家叔本华也有类似的说法,他的确很喜欢印度古书《吠陀》,但我相信这个思考力超群的天才是不会人云亦云的。
我直接引用他的原话:“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精明、力量和时运。
我相信时运至为重要。
这是因为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
时运-顺运或者逆运-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抛老远的距离。
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作用不大。
也就是说,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只是发挥桨橹的作用:在竭尽全力挥舞桨橹数小时之后,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
如果风向顺利,我们不需划桨,也会前行。
”叔本华和印度的智慧在这里碰撞,他们一致认为人生中我们能够掌控的部分极少。
泰伦提乌斯说过:人生就像掷骰子游戏,掷出的骰子如果不合你的意愿,那你就只能凭借技巧,去改进命运所摊派的骰子。
——《阿尔德菲》这正是叔本华的意思:命运洗牌和发牌,我们只能出牌。
那么究竟如何出牌呢?
叔本华没有具体的告诉我。
而佛说结善因。
全篇没有看懂的一个地方就是李凤仪究竟是谁杀的,但好在不重要。
写完以上内容感觉到有好多需要继续学习的的东西,继续阅读吧。
大只佬杀死了小翠,坐在树下七天七夜,最终虚构出一个人格也就是孙果。
然后假假打死小鸟之名说看透了因果。
一个人格留着山上,一个人格成了大只佬。
(注意,这件事并没有人看见,电影只是说,是小和尚告诉师傅的,并没有人在场。
)两个疑点证明:如果大只佬和孙果是两个人,为什么警方一只没有抓到他。
成为好人的大只佬,颓废生活在世上。
直到看见李凤宜,为什么是李凤宜,很好解释,大只佬杀手小师妹后虽然分出两个人格,但是心里有愧疚,所以潜意识里,想救李凤宜来降低自己罪恶感。
所以他编织出一跳因果逻辑,他看见狗死,就说看见了小孩打狗,还有日本兵李凤宜,所以因此,他要求李凤宜。
因为小师妹很像李凤宜。
(这里有两个暗示,大只佬回忆完小师妹的画面,然后他就去救李凤宜去了。
)然后,大只佬为了赎罪,也就是心里的罪。
说李凤宜有日本兵,所以么每次都要去救他。
(这里非常明显,李凤宜是因为大只佬才调去重案组,这两人走在马路上,李凤宜就说了,她自己学习普通,家人普通,没想到居然可以进入种重暗组。
)PS:大只佬相信因果,可以抵消。
所以两个和尚来香港,师傅说李凤宜罪很重,为什么要救她..这段看着很突兀,实际上师傅知道小师妹就是大只佬杀的,大只佬说,她是在自己救自己,其实也暗指自己。
师傅才明白的笑了笑。
后面解析:李凤宜真的相信了大只佬说的因果,她爱上了他,所以都要死,她决定去帮大只佬抓到孙果。
李凤宜上山后,遇见了孙果也就是大只佬第二个人格,所以将其杀手。
这时,大只佬这个人格就去找李凤宜。
看见了李凤宜尸体,因为人是他自己埋的。
这时,因为大只佬已经爱上李凤宜,所以两个人格,发生了交集。
才会有后面,两个孙果打架的画面。
最后大只佬赢了,这里电影也有解释。
佛说了一句话,佛说我不管什么因,我只看现在的果。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大只佬还是孙果,我只看谁杀了小师妹,也就是当下发生的事情,所以两个人格才在会合在一个,这里暗指大只佬不在逃避,心魔破除,又成了小和尚。
后面关于孙果解释:导演拍到这里,发现很多漏洞补不上去。
在加上,这个结局可能有点过于悲催。
两个演员又是基本上都演好结局电影,所以这样子会让大家觉得非常奇怪。
也可能是为了商业考虑。
原因很简单。
(刘德华和张柏芝几乎没有什么悲催结局的戏,而且是这么恐怖。
这在整个电影语境显的非常奇怪。
说白了,不符合逻辑。
我分析,导演拍的时候想表达东西有点多,最后越拍越乱,加上这个结局太突兀。
才会有我下面说的。
)所以就补了一个结尾,或者说平行时空。
来补上这一层突兀感觉。
在哪里,李凤宜没有死,也真的有一个孙果。
几点可以证明。
(1.李凤宜站在崖壁上舒缓配乐,然后切到特写,一朵象征生命的蒲公英。
2.大只佬肌肉不见了,说明他不是正真意义上的大只佬。
还有孙果,遇见大只佬的时候,问他是什么时候,说了半天,一个字一个字说的,这说明,孙果从杀了小师妹后,一直在山上没有和人交流过,所以才会说不清楚话。
)个人推理。
看完全片,最先的因是孙果杀死了因的朋友,了因因怒误杀小鸟,然后坐禅看见了因果。
一因接一果,一果又再接下一因。
了因因忏悔坐禅开了天眼,看见了因果。
他明白小翠的死是因果,小鸟的死也是因果,都是公道。
但他无法接受,便还了俗开始了犬马声色的生活。
在他眼中即使再继续修佛也不过就是在花花世界里继续因果继续沉沦。
了因开天眼的这一刻,他为自己看到的东西而迷茫。
他想,无论怎么做,都躲不过因果。
他知道小翠和小鸟是无辜的,但他们都得为自己上一世做的因还这世的果,那么何来恶人,又何来善人?
他开天眼看见清楚了因果,却分不清楚了善恶,所以他还俗。
后来了因遇到了李凤仪,他发现这个女孩很善良,他决定帮她改因果,于是救了她两次。
但他还是在女孩身上看见因果,还是看到她将来的横死。
这时了因对因果是绝望的,他离开了李凤仪。
后来李凤仪上山找孙果,被杀,了因第二次怒上山寻孙果,这时他满怀恶念,心中只想以恶止恶。
在山洞里,了因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因果。
在最后一刻,了因顿悟了,他对那个要杀死自己的未来的“我”说:你是我心中的佛。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说了因是终于明白了因果,看懂了因果。
明白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今日的恶果也将成了因,善恶只在一念间。
李凤仪用自己的死,给了因也给孙果种下一颗“因”,是善是恶,得由他们自己决定。
这就像是剧中,那个夜晚上路边拾荒的老婆婆。
有人没功德心的将酒瓶扔在街边,别人看到只觉得弄脏了街道,但在那个拾荒的老婆婆眼中,却是宝贝,为白白又多捡了两个空瓶子而起了欢喜心。
你能说那个扔瓶子的人是恶还是善呢?
其实在山洞中,了因看见那个恶了因时,在他就要被恶了因杀死时,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从前当他看到因果,他是愤怒是无奈是逃避,而今他却能直面了呢?
(这里刘德华演的很好,你可以看出他在即将被杀死时,眼中澄明,没有嗔恨没有怨怒)因为他明白了“慈悲”。
佛不仅有肉眼,还有天眼还有法眼,他看见三世,看见因果,看见轮回。
但佛不害怕不怨恨不回避。
因为他有慈悲心,佛明白每一个因不论善恶,每一个果也不论善恶,世人皆是可怜。
我们回头看看孙果,这个剧中最大的“恶人”,他杀了小翠杀了李凤仪,然后在山上独居了十年,李凤仪找到他住所时,墙上满是血腥的“杀”字,孙果杀心之重,让人发指,可是李凤仪却说他可怜,因为孙果自己也在墙上写到活在人间地狱。
试想一个人独活在山中,随时防着野兽防着被抓,那可就是生如地狱吗?
发嗔心上山的了因用了五年时间找到孙果,他们两个都是披着长发身着褴褛,都是野人打扮。
了因没有杀孙果,抱着痛苦的孙果回到了现世。
中间有个片断,了因在树下脱下俗世的衣服换回了那身僧服。
这里应该是说了因已从一个畏惧因果的俗人变回有佛的慈悲心的出家人。
所以了因没有杀孙果,就算他有本事,而且就算在山里杀了也不会有警察抓他,他也没有杀。
他真正明白了因果,明白了因果背后的佛的慈悲。
看完整片, 不由慨念,若是平常人看到鬼怪那肯定是要吓死的,要是看到因果那是害怕回避的,若没有慈悲心,天眼不开就不开吧。
有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世人畏果。
佛说无常。
一切事物皆因缘而起,渐而败坏,故曰无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四字偈语流传甚广,可作为「无常」观最好的注脚。
和「无常观」处处联系在一起的是「因果论」,作为基本元素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化朴素的世界观,深植于华夏文化深处,继而也会对电影产生深远之影响。
2003年上映、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大只佬》,就是一部讲述「因果」的电影。
脱衣舞男大只佬(刘德华)本是一位僧人,因错失手打死小鸟,平生不曾伤害性命的他因此坐禅七日七夜,获得看到因果的能力。
他无法接受「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的因果论,故此还俗,放纵红尘。
张柏芝饰演的女警官李凤仪与跳艳舞的大只佬相遇。
大只佬看到了李凤仪身上背负了沉重的业报,将不久人世。
为了帮助心地善良的李凤仪,大只佬暗中帮助她屡破奇案,但依然无法洗刷罪业。
与此同时,李凤仪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大只佬背后隐藏的身世,决定只身北上大只佬的家乡,去寻找大只佬背后的故事……最后,李凤仪未能跳脱因果,在深山野林中惨遭毒手。
以李凤仪的角度,她善良热情,却无法摆脱横死的命运,堪称「劫数难逃」。
且日本军人杀人之业,既非她的前世,也与她今生无关,只是因果业报。
有日本军人杀人之恶因,就注定李凤仪要承受断头之恶果,这在现代人看来,纯属没有逻辑的无端横祸。
但在佛家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无常劫」。
“业”是梵文karma的翻译,意思是实现出来的行为,而每个行为都是个「因」,必定会有「果」报。
大只佬僧名「了因」,凶手真名「孙果」(寻果),就是一个行为的一体两面,因果互生。
因果并非轮回,前世因并不结今日果,不过是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如是因果,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
大只佬在山洞之中,遇到另一个人,此即自己的心影,是他郁结多年的心魔。
心中佛魔交战,以棍还棍,以打还打,一一相报,两败俱伤,最终放下所有,一念之间,放下了心魔,接受了因果。
愈破「无常劫」,唯有放下报复,多种善因,不结恶果。
电影最后,大只佬找到了果(孙果),张开双手拥抱了他。
十年逃避、几成野人的孙果痛哭流涕,投案自首。
而大只佬也褪去衣服,剪去毛发,重新披上袈裟再次成为了「了因和尚」。
结尾处,刘德华在漫天花雨中悠然散步,正应了佛家追求的「欢喜」之境。
说文解「劫」佛教中「劫」,其旨意为时间的计算单位。
成、住、坏、空是为四中劫,四中劫合为一大劫,计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
后来「劫」的意思也演变为:灾难、强取、威逼之意。
词语如劫数、抢劫、浩劫、劫后余生。
本文中使用的「劫」字,其含义兼而有之。
《大只佬》不怎么喜欢,哪怕是认真看了两次,因为概念先行,题材为主题服务,说教就显得严重了。
虽说电影还是如《神探》一样,用“探案”情节作为包装,慢慢道出因果论。
但可看度还是比不上《神探》。
首先,《神探》是情节完整的探案故事,因此观众可以在看故事的同时去感受“鬼”的主题理论;而《大只佬》虽然也有探案,但案件是一个个断章,虽然作用上可以围绕主题服务,但故事上是断层的,这就缺乏精彩了。
其次,《神探》的“鬼”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理论,让观众觉得有意思,这也进一步丰富了故事;而《大只佬》的“因果”则是早已存在于佛家思想中,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新意,所以看到最后,观众无法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最多就是“哦”。
所以《大只佬》从主题方面,就略逊《神探》一筹,所以剩下的看点只有“如何去说”这个因果论。
和《神探》一样,电影选择了犯罪—查案的线索,去推动故事/主题的发生。
但鉴于案件是断裂的,无法单纯从故事上刺激观众的兴奋点,所以电影中就必须插入各种猎奇元素,如刘德华的肌肉装、轻功、体验式查案……通过各种元素的组装,观众的注意力便分散到各个卖点而无法深究情节的单薄。
从这点上看,电影做的还算可以,但谈不上出色。
虽然情节上可看性不足,但情节的编排还是花了心思,例如看似断裂的案件,却能层层揭示“因果论”的本质是最大的亮点。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算是一个测试版,而在4年后的《神探》则是牛逼的完成体。
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于是,信徒们开始避恶向善可是不管做多少好事,该死去的还是死去,无常的东西还是无常的很颜渊成圣成贤,却因贫困早死......盗跖恶事做尽,却长寿得善终......苍天无眼,命运不公因而,人不再信佛。
佛很悲伤。
【了因】当和尚之前,他完全相信佛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是无辜的小翠,无辜的小鸟纷纷惨死,恶人孙果逃脱.......谁替死者买单?!
佛,佛说的真的是对的吗?
七天七夜之后才发现佛说的没错,只是因果非一人有人种了因,就得有人承受果可怕,荒谬,为什么恶人行恶,要善人承担!!
我佛不慈悲!
于是,脱下袈裟,游戏人间。
【十年后·李凤仪】日本兵杀人种下罪因好警察李凤仪就要死此番赎罪凭什么?!
佛说:这就是因果谁也逃不掉无奈,了因尽力搭救却也洗脱不了其罪业李凤仪卒【看破】心爱的人被杀了因 嗔痴 并发“孙果,我要杀了你”以暴制暴佛前 幡然醒悟放下屠刀凤仪因果如此个人无法力挽狂澜这就是 法若杀人种孽因必有人死所以(装逼这么久终于要结束)唯有放弃种因才不会有恶果世界才能和平。。。。。。。。。。。。。。。。。。
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东西,下面简单分析。
银河映像的这些牛逼编剧们的确很有深度,算是“看透”了佛的因果报应。
所谓“看透”,是指其能够自圆其说,针对现实中好人早死,坏人长寿的现象,用“昨日因结成今日果”解释的很透彻。
可以说比较令人信服。
影片最后还强调或者说呼吁大家,放下心中恶念,没了恶念,不会种下恶因,自然不会再有恶果。
说白了,就像那句歌词唱的“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丽的人间”。
但是,总归要回到但是,就像从理想回到现实。
从个体角度考虑,人都有趋利避害性,人本质是自私的贪婪的。
那么,如果为恶,可以为我现在(此生此世)带来利益,就像盗跖一样,作恶多端却得以终享天年。
我干嘛去压抑自己,奉献自己,让自己受苦,最终让别人的来世享福。
在“作恶活得好,行善死得早”中进行二选一,想必所有人(除了极少数理想主义坚守者)都会选择前者。
因此,《大块头》电影的意识形态呼吁是停留在如“大同社会”“实现共产主义”一类的理想状态中的。
这类的号召,还不如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针对某个人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当然,现实世界作为茫然的个体,是看不清如此繁杂的因果的,电影中的全知视角也只能存在与电影中。
个人是巨大螺旋中的一环,如同盲人摸象,根本看不清整体。
于是,人不会真正去关注前世来世。
以佛为例,宗教意识形态的构建需要去强调个人的利益关系。
强调“行善会使自己活得更久”这样被无数事实(如颜渊)推翻过的理念,远比简单呼吁“不要人杀人”的大同观更有效!
当人面对直接的关乎切身利益时,才会更加有阵痛感。
—————————— ——{+——最后,关于宿命。
如果我们哪天发现自己如“李凤仪”一样“马上就要死了”。
而且,这就是“你的命”,无法更改。
这种宿命的不可抗拒会让人崩溃。
存不存在“宿命”,无关重要,这只是人们解释这一现象而给出的词汇。
银河映像喜欢用“宿命”的方式了结某人。
意外,巧合,这种东西来了抗拒不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李凤仪那样,去做些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
看了几篇评论,说李凤仪死的果是因为前世日本兵的因。
我很不赞成这种观点。
在影片中大只佬说过:不是前世今生。
那个日本兵不是李凤仪。
李凤仪不是那个日本兵。
只是日本兵杀了人,李凤仪就要死.那个日本造的恶因,后面的人必然会有恶果.而还这个的恶果的人可能是下世的自己.可能是张三.也可能是任何一个人.但是在影片中是倒霉的李凤仪.他来偿还哪个日本兵的因.影片中那个拣瓶子的老太太的那段戏就是在讲这个道理,瓶子就是因果,乱丢瓶子的人是造因的人,而拣瓶子的老太太就是来还果的人.就是是同一个因果不是同一个人.这可能就是大只佬想不通,不当和尚的原因.别人的恶因为什么其他人来偿还恶果,我做的因不一定是我来偿还果.那我为什么还做善事,做恶也报应不到我的头上.结恶因必得恶果,日本兵,虐狗的小孩,被打死的师弟都是这个道理.但是又有几个人看出结善因必得善果的道理?
那个印度阿三师兄救过一只要死的甲虫,这个就是善因.而那个女人不知任何原因也要帮那个印度阿三这个就是善果.这段剧情大只佬说那两个人会死,是大只佬错了,那只甲虫没有死,印度阿三救了她一命只是没有救下左臂.所以今生她救了印度阿三一命,还了左臂.影片中甲虫是在水中被救,而她是在洗手间救的印度阿三,因果报应.文师傅(就是那个老和尚)问大只佬:是你救了李凤仪吗?
大只佬回答:是她的善良救了自己.同样可以理解为因为善因所结的善果再说说那个瓶子,老太太拣到了它就是一个因果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因果的开始.两个大只佬同样能看到因果,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就出现了两个结果,也同时代表了两个开始,一个是恶因一个是善因,两个方法都可以使一个因果结束,但是之后的因果呢?
就会出现不同的结局了."佛只看重因"就是这个意思了.影片结尾李凤仪说: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人杀人 没有人结恶因自然就没有恶果.大只佬变瘦,并且没有杀孙果他用善的方法结束了一段因果.如果世人都用原谅的方法去结束恶果那就不会出现恶因了.最后只拿走公安的一只烟,并不是像之前那样拿走整盒,还不明白什么意思,难道是大善小恶,行大善者不避拘泥于形式?
吃肉也是因果的一种结束,不明白
看到最后才发现其实看过阉割版的orz两个了因那处,瞬间想到了真假美猴王,而的确基本上就是那么个意思。推车老太是典型的老杜手笔,神来之笔
真的没看明白。
核心理念就是“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我貌似看过一点点的
勉强及格。92分钟版,可能因为剪切过多的关系,全片的节奏都比较跳脱。主题上融汇因果报应和杜琪峰的陆港立场于一炉,2008年7月是有什么大事吗?奥运会是8月啊,也许拍摄时的03年定的是7月?在刘德华试图改变张柏芝死亡这个“果”整个过程上都贯穿日本兵砍头的叠影,这给全片惊悚气但也容易看倦怠,那为什么这么做?可能解谜的关键是这段影像的出处,总的来说,这片子是个谜语,在所有资料齐备前,不敢断言杜琪峰到底对陆港关系下了怎样的定义,又对佛教抱持怎样的观点。至于凶徒孙果与大只佬的和二为一,还有消灭犯罪以断绝因果循环的台词,都是比较外露浅白的因果解析,不足为证。另外,刘德华的肌肉外套太假了,观感不好
那个时间段,可能是港片看多了,有印象的没几个,现在回想一下,只知道是看过这个电影
结局让人一头雾水,原来是阉割的原因。
92分钟版,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威亚吊得完全不讲物理逻辑,你这又不是徐克程小东在拍仙侠神怪片,动作戏假得比刘德华的假肌肉还刺眼,话说让刘德华套一身假肌肉到底是干嘛滴?场景衔接凌乱破碎,我都不太相信106分钟的所谓导剪版会有多大改观,别扯什么佛家因果、陆港关系之类的了,根本就拍得莫名其妙的一坨。
我今天在游戏里把人骂了,他心里憋着气,骂了她女朋友,我种下的恶因他女朋友得到了恶果,我今天在游戏里被人骂了,但是我没还嘴,他发泄完了心情很好,晚上带着女朋友出去吃饭,我种下善因他女朋友得到了善果。
德华经常拍烂片
大只佬三次更换袈裟便是三重境界,一则退袈裟乃知因果丧修行,二则穿袈裟乃行善止恶断孽祸,三则换袈裟乃酒肉穿肠了却因缘际会。PS:小时候看过大陆阉割版,除了被张柏芝的头吓个半死外,一直把这片奉为烂片之最,今日重看,三观尽毁,借此谢谢广 颠 总菊他祖宗十八辈。
一切都是因果,知因,孙果!!!!!!!!
擦,看到一半发现原来是鬼片,俺最怕鬼片了。。。从此对刘德华失了兴趣。。。
虽然我看的是阉割版,但是我仍然认为原版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果连接现在过去未来。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电影能所包含的容量。加油,李凤仪!
铁罐缩骨摩罗叉杀人逃犯公路车站上天入地,泥鳅怪盗香港楼面墙体平面乱串,一分钟之情换做树上人头,佛洞悟因果自己打自己;银河黑片说说禅,新奇趣怪
也许由于故事比较晦涩,杜琪峰的这部作品被很多人忽视了,评分普遍不高,这应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大只佬》在杜的电影中确实应属另类,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显得五光十色,但细细品味,仍能感受到强烈的典型杜式风格。他这次说佛,可谓用心良苦,剧情精心设计,深入阐释因果,关键在因,强调顿悟。
人头吓死了
【2】这次杜琪峰将宿命直接摆上台面,因果耐人寻味,故事选得有趣,只是过于直白不好玩
虽然后面的确有点割裂,突然编剧就不带你玩了。但是我很喜欢这部,各方面,张柏芝也在表演状态最后好的时刻,特别喜欢他俩最后沉默的一分钟。似乎也是从这部开始了案件重演。看来盲探真是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