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个人的不完全研究而言,黑泽清导演面临着叙事技巧被其潜在主题推翻的窘境。
当然并非总是如此,他早期的恐怖电影之所以总能奏效,就是得益于其潜在的主题表达:《X圣治》里的恶之本性,《回路》中关于丧失和孤独的探索等等。
然而近来,他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不再微妙含蓄,尤其是在2003年的《自视性幻觉》中,它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探讨了二元性和内在自我的问题,几乎杜绝了观众的解读空间。
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弱化恐怖元素而留下的一片空白,转而以主题性的底色作为填充。
《光明的未来》成片于《自视性幻觉》之前不久,他们都有一个直白的片名,隐隐透露着影片真正的含义。
仁村雄二是一个散漫游离的年轻人,在一家洗衣公司兼职,梦想着充满希望与和平的光明未来。
他有一位同样懒散的同事有田守(万人迷浅野忠信,曾主演《死亡解剖》和《杀妻总动员》),后者养了一条毒水母,试图让它逐渐适应淡水。
因为帮了老板一个忙,两人得以转正。
这两人之间维系着某种古怪的关系,守和雄二之间约定了一种手势暗号,“红灯停,绿灯行”,意为生活的进退。
守残忍杀害老板一家人之后,告诉雄二此时应该“绿灯行”。
守承认了罪行,在极有可能被判死刑的情况下,嘱托雄二继续他关于水母的淡水实验。
但有一天,水母意外掉进东京的下水道系统。
守有意让老板被水母蛰伤,以及雄二对接下来守离职的不满,所有这些听起来都像是一部环境惊悚片的预演。
但严格来说,影片从来不是关于这些,而是一出极简的人物戏剧。
其影像风格和自然主义的表演风格几乎有着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但同时,影片缺乏戏剧冲突和明确的意图,极大地考验着观众的耐心。
随着守父亲的到来和一个现在不便透露的转折事件,故事逐渐聚焦于雄二对游离状态的摆脱,并 且发展成对水母愈演愈烈的热情。
水母的丢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影片进入了一种象征性和形而上学的领域。
这个发光的生物既是这个年轻人的喻体,又是一个灵魂过境的载体。
我不了解任何日本传统宗教或神话思维的任何基础,至少不能确定,佛教中的转世是否取决于其人生前的行为活动。
正是基于以上这一点,以及守向雄二传达手势信息这一安排,显示了影片最大的矛盾点,即低调平实的表演和巧妙处理有时会与直白道来的叙事技巧相抵触。
总之,雄二的生活找到了方向,守的父亲因为他不肯面对现实而将他赶出家门,以及,此时水母的象征性本质回归了家庭。
由此产生的叙事只能以隐喻的方式联系起来——抛去其中的象征意味,你能得到的只是一个略显贫乏的故事:一个倔强和不满的年轻人学会承担责任,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在雄二与守父亲产生分歧之后,妹妹的男朋友为雄二担保的工作被他搞砸了,因为他带着一群颓废青年深夜闯入公司玩闹。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的冲突在此时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连串运动镜头最终以老套的方式收场:雄二认识到错误,并开始意识到或许老一辈的人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光明的未来》是一部充满有趣想法和积极元素的电影,尽管没有凝合成一个满意的整体。
黑泽清以单色镜头和分屏摄影来表达孤立、友谊以及代际冲突的缓和,简洁而富有成效,这种隐于无形的观察方法使得影片在某些时刻的风格显得抽象化。
在影片后半段,东京的河流出现大片的发光水母,画面富有积极的解读空间,很轻易地便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这一点虽然有趣,但也令人沮丧,因为影片真正着力于表达的是那些深植于内心的挫败。
微信公众号:肃评
仁村雄二(小田切让饰)和有田守(浅野忠信饰)东方的尤利西斯关于片名,豆瓣的翻译光明的未来很扯蛋,明明是暧昧的未来完全搞反了吧红灯停,绿灯行 守和雄二的暗号雄二的世界永远亮着的是红灯哪里也去不了我还活着吗 片中雄二如是问唯有逃离 在睡梦中逃离片尾千只水母逃离东京湾你在屋顶呆过吗 屋顶上什么都看不到 我早该绿灯行了 片中雄二如是说片尾悠缓而迷醉的电音响起 全片至此淋漓酣然A soap bubble flew by It burst and disappearedBut let's keep blowing soap bubbles to reach the sky当我听到这首歌 我知道它会永远停驻在我电脑的硬盘里了东方的尤利西斯 但因为wabi sabi的解读生与死 迷茫与高飞 达到了和解西方人在情绪处理上还处于未开化时代啊
革命么?
那些穿着切格瓦拉头像T恤的白衣混混少年们,在迷茫和懦弱中,怀着一点点渺小的革命愿望。
雄二和守只是他们中的几个个例!
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中,怀着迷茫,无论暴躁还是软弱的性格,无论是冲动还是假装成熟,都是生存的弱者,怀揣着愤怒,隐约希望能够改变,或者“革命”!
就像这有毒的“镜花水母”,其实开始很弱小,只能依靠着人类生存。
就像雄二在精神上对守的依赖一样。
水母在雄二的努力下,终于从海水渐渐适应现实的淡水,就像在守的努力下改变的雄二一样。
这样存在的水母学会了适应,就渐渐可以集合甚至泛滥,就像头戴着发光耳麦的那群问题青年们迷茫地集合在一起。
他们是社会的负担,现实需要像消灭水母一样消灭他们。
于是水母们只能逃离东京逃离现实,去奔向理想之地!
相信总有一天会回来。
他们也相信着社会总有一天会像希望的那样“变革”!
真的能够变革么?
别忘了他们永远都是有毒的水母。
在无法真正了解,却又关心着他们的一部分人面前,这些毒是致命的。
伤痛着身边真正关心的人,伤痛着懦弱的他们。
那么怎么办呢?
与其吊儿郎当迷茫着,只好试着走下去;只有走着,才能渐渐清晰,才能没有迷茫,就这么坚定的走下去,一直向前。
这就是革命!
譬如我此刻 为写这个东西从今天凌晨看完片子开始一直皱着眉头到现在。
期间 不停地浏览无关紧要的网页 不停地整理硬盘里的资料 不停地将一些莫明的程序打开了关闭再打开。
几次准备要写 几次又放弃我期望现在手头有一包烟 我可以点燃一支 看着它独自燃烧到烟头 然后再点一支。
而脑袋里 一次又一次地试图理出个头绪来。
一个世界 被黑泽清的影象与我的视线 打磨成一片薄薄的摩纱玻璃 唯一清晰可见的 只有那头发光的红色水母。
我抵挡不了这绝美的红色 正如我抵挡不了黑泽清自始至终的末世情结我想我还是晚了。
我4岁学键盘、7岁开始读童话、10岁学书法、15岁学绘画和开始听摇滚、从一年前开始大量看片子并喜欢浅野忠信 我还是晚了。
我追赶不上情境的扭曲方向的放肆十指的疼痛心脏的起搏 否则我将在死去的男人的希望死去之前剁碎绝望 在活着的男人绝望醒来之前缝补希望那个狂暴自卑的小田切让 在阳光下眯起眼睛的样子 仿佛已经笃定了心思向前走去 风吹向了什么方向。
他蜷缩在昏暗的小车库里 抬起头默默的问:我可以留在这里吗。
他其实不抱任何希望 不再敢抱任何希望。
以至于老人坚定地回答他可以一直留下来后 他转过身摆弄随手抓住的东西 许久 才抱住老人大哭未来。
浅野忠信很明显不喜欢小田总是做梦 或者说他嘲笑他的梦。
他先于小田很久 便已放弃了未来 因此也必然先他离去。
那个他阻止小田说出水母有毒的手势 其实已经是个委婉的道别。
他所能看到的未来 便是他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死去孤身生活的老人 5年后与大儿子再次相见竟是隔着监狱的铁丝网。
他几近讨好的口气向小儿子打听大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人。
在小田跑出车库后 他拖着衰老的身体 从街角处追到桥头。
在一个客人面前 他畅快地表达了他的愤恨 可他从未成功地表达过他的爱。
恐怕在末世 所有的人 生来对爱就心存芥蒂最后是什么。
红色的水母成了一个奇迹 那仿佛是浅野的灵魂 成批地游向大海 逃离城市。
他曾被自己圈养 每天兑进一杯子淡水 希望可以适应淡水的生存环境。
他最终放弃了肉体 那具时刻感觉疼痛的肉体。
即使是在城市最肮脏的水渠里 依旧可以散发绝美的红光。
那光给了一些人微渺的希望 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他终究还是要回海洋 一如他的肉体死亡时手指的方向 他明白 有些东西注定不属于这里画面的处理。
户外的场景 色彩被高对比化。
自杀的部分 蒙上了很薄的雪花点。
开车的时候 将两个人的画面分割、各居两端黑泽清对于希望的描述十分谨慎 全部在那头水母身上。
你应该看得到 希望 不是一个人所能承载的东西 他人或者自己都是无用的。
倘若你找不到一头美丽的水母 那就去买一件印有格瓦拉头像的白色T恤罢
第一次看黑泽清的片子是《东京奏鸣曲》,观影结束的压抑让我喘不过气。
最近翻起joe桑的《时效警察》,惊为天人!!!
再多的感叹号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当yan啦,三木聪园子温作为导演编剧主把脱力风,但是小田切让的演技也实在是太合适!!!
(再次感叹号。
于是回到光明的未来中,猛地反应不过来,再加上时效里面客串几十年都是一张老脸的警察在这个里面演了浅野和joe的老板...整个氛围都不太对了...正题= =:好不容易找到了影片的资源,看完之后还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下的片源质量太差了。
非常之低的饱和度加上如同手机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真的是太适合问题青年的压抑迷茫了。
影片从始至终唯一有点shai的大概就是那头红色水母,象征意义不必多言,是死在鱼缸还是融入海洋这样的选择就如同浅野和小田切。
只不过,鱼可以游进海洋。
人,真的能吗?
黑泽清让浅野忠信作为守做出的选择是放弃,情愿自己的灵魂赋予到水母的身上。
而雄二幸运的有了一个新的“父亲”作为支撑,就像是打破鱼缸水母恰巧游进新的水池。
守的离去让雄二失去了生活那个所谓的目标,而此时“父亲"的到来又让他渴望那个久违的怀抱。
守的父亲在与两个儿子的交谈中无不体现了自己的渴望亲情的那种卑微,然而无论是对世间早已放弃的大儿子还是同父亲没什么亲情的小儿子来说,他们都给予不了他想要的那份爱,甚至不能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
雄二的出现对于父亲来说也是了无生气中的一阵旋律,乱糟糟没什么节奏但仍打破了平静。
守说雄二做梦太多,可是,没有梦真的活的下去吗?
至于以后如何,反正干什么总比一潭死水要好。
守與雄二穿上白色工作制服, 幹著洗衣工場洗熨及執拾客人服裝雜務, 工作刻板, 沒有前途可言。
白衣是東京制度下的缺乏生氣, 卻不可或缺的齒輪, 換上時髦便服的青年憑極具型格的衣服特顯上班時不會有的呆滯單調。
守喜歡穿上貼身、花俏的多重色彩衣褲, 意表他是思想複雜、緊貼皮膚的布料箝制其捉摸不定的思海、深沉的綻放紋理遭受纏身不休的困鎖, 說明了守是思想、行動矛盾的人; 雄二穿衣之道是舒適、簡潔, 他不時穿上袖邊, 以及褲管破損的衣服, 是一種十分渴望不受束縛的意願, 尤其是最自由自在的夢境竟然連一個清晰的夢未曾出現, 最近期的夢是衣衫襤褸, 身體抵住大風雨斜傾前行, 夢沒有延續, 沒有結果後醒了。
雄二是行動跟著即興而行, 完全不經邏輯, 好像上下裂開的新潮服飾破口, 藉衝動的率性而為一發不可收拾。
守與雄二活在自己的世界, 他們應老闆邀請搬運書櫃到他的大宅, 搬運完了, 老闆太太要他們再次搬木器到近窗台的地方, 用了DV攝錄機鏡頭下的以二人一物為主題樸實, 兼且具備錄影帶畫面質素的不清是守的心理轉變捲起了雄二的思潮, 守在路上踱步, 轉頭望向老闆與家人在第二層閒話家常, 他對雄二說老闆會同妻子有吵架大風暴, 夥伴問他為什麼這樣說, 守答:[直覺。
] 第二次是老闆突然探訪卧在床上休息的員工, 他買了壽司款待下屬, 老闆不斷說話, 守及雄二不住的把魚塊白米放進口裡, 老闆打開了電視機電源, 用搖控器調到日本桌球頻道看國家隊大戰俄羅斯隊的比賽, 他叫坐在床沿一同收看的二人拍手打氣, 回應的是冷如冰水的眼神, 老闆只好自顧自的拍手歡呼。
水缸的水母吸引了來客的注視, 他老實不客氣的把手心放進水裡, 逗弄海洋生物, 觸鬚有毒, 守沒有把危險信號警戒老闆。
守在晚上殺死了老闆及其妻子, 他恨老闆, 老闆只要準時發放薪金就可以了, 他霸佔了守及雄二的休閒時間, 要他們搬傢具; 擅自按動門鈴入內打擾他們寧靜的空間, 老闆的老氣橫秋, 以及發施號令的氣勢與守自成一格, 寧願做雄二紅綠指揮燈號, 飼養有毒水母, 與雄二享受寧靜的分野是令他們神經線崩潰的老人煩躁發聲筒, 守恨他極深, 他發出的綠燈信號(行動)帶動了狂氣大發, 在廢棄物堆中找到一枝不鏽鋼棒子, 在早已打開了的大屋準備入內屠殺的雄二, 綠色燈號是如此的任意妄為, 殺害對象的鮮血止息了狂飆的殺意, 血是紅燈信號, 用他人的血捻息了守與雄二對成人世界的恐懼, 紅色訊號是年青人是在宣洩了以血還血的反抗不識相成人強迫下一代接受以成人為中心的觀念。
守在獄中用鐵線捆綁自己身體, 說了再見後銀線綁住的手指指向前方, 縱使世界的制度制衡了他的自由, 困不住一路前行的意志, 守調整了賴以鹹水生活的水母適應淡水, 雄二失去了支柱, 大發脾氣, 推倒了水缸, 水母滑入了木地板下的水潭, 它在淡水發出光華的紅光, 並且在都市的河流大量繁殖, 沒意傷人的毒水母因為人的擅自闖入觸摸觸鬚, 破壞了它們的我不犯人, 人卻犯我規定, 釋放毒素保護, 守是這樣子的, 他的出手殺人是成人不厭其煩的干預他與雄二的國度, 雄二承繼了守的遺志, 妹妹迫他在男朋友的公司做雜役, 他為了反撃, 載上了佩置兩邊發光的管子, 帶領一眾少年在辦公室偷竊及破壞, 雄二面具發光的管子正是水母發紅的導管, 他已經產生了變化, 由要守發出的燈號的被動, 變成主動帶領少年的頭子, 在淡水自得其樂, 大事生產的水母肩付了守及雄二的夢: 早日游離不屬於他們的世界, 只於那些穿上哲古華拉T-shirt 的少年學生, 沒有未來, 只有用腳踢得紙箱老高, 不及以死換來改變老朋友, 守的靈魂附註水母, 帶走同類脫離城市的灑脫、遠見。
电影《光明的未来》是很早以前看过的了,但会时常想起这个叫雄二的男人。
第一次见他,是在一家昏暗迷离的游戏厅。
是第一眼就忘不了的美少年类型,有股震慑人心的凛冽。
没有表情,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摆弄着游戏机的按钮,像是忘记了时间。
我不喜欢游戏,但我想所有的迷恋都是如出一辙的。
像我喜欢的美食和喜欢的光影,迷恋的事物会插上翅膀带着我们逃离时空的烦扰。
游戏一定也是这样。
对于他而言。
他在一家小型印刷厂做小工。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政客耀武扬威上司指手画脚,草根底层的他们流最多的汗拿最少的钱。
他倒没有怨言。
准确的说,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有怨言。
这个世界不是从来只有强者和剩下的人么。
我们大多数人不都只能成为后者么,这算是宿命吧。
他一贯木讷少言也不懂人情交往,生活单调乏味的可怕。
他生活最大的依靠,是最好的朋友有田守。
那人男人也在印刷厂做小工,却对世界充满了愤怒。
无所不在锋芒毕露的愤怒。
他养了一只水母,一种触角有毒的海洋生物。
后来的后来,因为一些细小却被放大的过错,有田守入狱了。
入狱是社会最权威的惩罚,也带走了他对世界残留的一点希望。
他自杀了。
从此,他要一个人面对暗潮汹涌的生活,再也没有人为他指点迷津。
有田守的父亲是位孤独的老者,每天修理着冷冰冰的电器。
他不懂儿子,儿子不懂他,父子之间在生前陌生得不像话,直到儿子离开人世。
他开始和有田守的父亲一起生活,算是代替着有田守的儿子身份。
他并不聪明,但算能干。
什么搬电器之类的重活,他都可以一个人揽下。
生活平淡也算充实。
他开始接过有田守的嘱托,养起了这只水母。
水温是否合适,盐度还要不要调节,是不是要换下水了,水母成为了他生活的重心。
其实,他们何尝不是水母呢?
像水母适应淡水一样,他们需要适应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却始终留着本能的触角。
直到有一天,水母意外逃离,到了一条大河流。
他从来都是一个执拗如牛的青年,意气用事永不回头。
他开始每天去河流照顾起水母。
父亲开始也不理解,觉得他是个疯孩子。
直到他看见水母伸展着触角,水底斑斓得妙不可言。
雄二就这样养起了水母,一天又一天。
水母适应了河流的生活,在这里繁殖生息。
景象壮观得引起了东京新闻的高度关注。
他飞奔着跑到河边,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水母,一群连着一群,像一道彩虹。
他知道,他的水母们要回归大海了。
他们要回家了。
而,他的大海呢。
我总是觉得,他走得太慢。
他的孤独和脱节令我慌张。
他也许会追不上他的车。
世界那么大,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他。
反抗过,适应过,而光明的未来暧昧不清。
这就是他,雄二。
你我,是不是也跟他一样?
看了两天黑泽清的电影听了两天坂本龙一的钢琴我想我是真的爱安静我想我是天生爱忧伤或许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不是控制人就是被人控制控制来控制去控出了个什么所以然?
真的累,不想动,没意思有时又想死,有时又不想多想我生命中会有一个真一郎大叔紧紧地拥着我,对我说:我原谅你,我原谅你,你的所有,我都原谅。
我不是故意要活成这样子的,对吗?
我想要我活成什么样子都喜欢我的家人,可以吗?
我想要我做错事可以对我说没关系的爱人,可以吗?
我想好好做一个正常人,可以吗?
第一次看黑泽清,便沉溺其中,微醺。
低像素的镜头,高反差的画面,黑泽式的小津镜头还魂。
时间仿佛在一瞬间停滞,看不清路人的脸,灰黑色那高高低低的房屋中间,人们如困兽般忍耐着平淡到再也无法吞咽的生活。
单调乏味的工厂,破败简陋的家,年轻的生命在流水线上消磨着自己的青春。
小田切让彼时还稚嫩的很,年轻热血,常常莫名地咆哮起来,而那些关于未来的命题,浅野忠信总是沉默不予回应。
筱世高史来他们家那场戏尤为喜欢。
筱世高史饰演那个工厂老板,这回不再是《时效警察》里与小田切让嬉皮打哈那个“星期天不戴眼镜的英国人”的那副脱离扮相,一副历经沧桑油滑蛮横的年中年男人。
上司的蛮横无理颐指气使让心怀怨气的年轻人愤然离席,沉默压抑的正餐过后,上司又若无其事地打开电视机,招呼大家一起观看乒乓球比赛。
伪善虚假的面孔最容易挑逗年轻人敏感的神经,那一举一动仿佛在一点点撕碎之前对于未来的种种幻想。
没有真诚,便只能以沉默相对,沉默的累积,终有一天会爆发。
球类比赛在电影中的运用,总是能很好的发挥独有的功效。
《诗》的结尾处,老太太与外孙羽毛球对弈那场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内心情绪的积压通过挥拍打球来发泄,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随着球的运转,勾勒出原始的轮廓,无形之情遁为有形之爱。
同样如此,在这场戏中,上司始终在以命令式的口吻叫两个人一起观战,全场静默,唯有乒乓球来回运转,仿若三个人内心中暗暗的博弈。
编剧常感慨内心戏极难写,我试想内心戏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无法直接表述,无法完全依靠外化的动作去堆砌,反而是得借助周边之物,借势带出。
单纯去依靠台词动作,只能显现自身的单薄,除非有电影大师那般惊人的调度,否则只会显得傻气十足。
在本片中,几乎所有人的出现,都笼罩着一层既定的距离感,人与人在一开始始终都无法正常沟通。
浅野忠信与小田切让的交流也仅限于简单几句台词,每每交流也往往通过“水母”的话题引入,两个人去筱世高史家吃饭也近乎沉默。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我们看到,藤龙也饰演的父亲与两个儿子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隔阂,像对待陌生人一样,一点都没有父子间的熟络。
尤其是藤龙也饰演的父亲角色,一直都被事件被动地牵引,无奈地接受。
在律师办公室时,前半段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听律师的叙述,情绪积累爆发,以至于突然用拳抨击桌面,脸上尽显绝望的抽搐表情。
这样失控的例子,在本片中俯拾皆是。
小田切让所饰演的雄二,在小事件影响之下,被压抑一段时间后必须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要么是扔东西,要么是冲人嘶喊,要么就直接拿刀直接奔向上司的住所。
导演在设置这两个人物时,无形中还是会带有一种隐约的乐观,虽然不忌讳把他们的痛苦曝光。
但浅野忠信饰演的守,则更为可怕。
本片自始自终都没有看到他情感的宣泄点,麻木绝望包裹了他的身躯,唯有当他望向水中游弋的水母时,才会露出些许温暖的眼神。
充满噪点的生活,究竟要背负怎样的重量?
守已然看透,他唯一的牵挂是那只红色水母,那只被人欺负时会放射毒液的水母,那只适合在深海遨游的水母。
临终前他把水母托付给雄二,淡然地离开人世……水母渐渐适应了淡水生长,在东京的河流中成倍繁殖。
就好比一开始只是雄二一个人去报复,渐渐地不良少年也逐渐加入,他们也在繁殖生长,数量越来越多。
其实,打砸抢烧只为宣泄心中的不满,那些在社会底层跃跃欲试的青年,拼命挥动着充满能量的身体,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留下无限的痕迹。
渐渐地,我们会发现,红色水母在地板缝隙的水槽中照样可以盎然生长,没有咸水虾吃依旧能够活下来,在野外同样可以生息繁衍。
就好比雄二这样的青年,被工厂开除之后依旧可以有守的父亲可以收容他在家电回收站工作,保龄球馆关张大吉也并不会影响长期的生活。
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脆弱,虽然一开始他们拼命叫嚣着理想不怎么实际未来不怎么光明。
不知道看懂了多少,试着解读一下。
1. 浅野忠信为什么杀了老板一家?
老板莫名其妙的到两个年轻人住处,其实根本气场不和,也没有共同的话题,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
老板待员工很好,给他们长期合同,给他们奖金,就是让他们帮忙搬个桌椅回家,也给加班工资。
老板为什么愿意跟两个年轻人一起共处,因为那是他回不去的过去,他说了一句,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年轻的时候长的样子,你们也许想象不到呢。
他成功有别墅,有老婆孩子,有自己的工厂事业,善待员工,可是,他内心非常清楚,他长成了他不喜欢的样子。
所以,这两个24,27岁的年轻人,触动了他的回忆,他们有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可老板没有机会重塑自己的未来了,他的轨道已经铺就,他无法改变了。
而浅野忠信正是不接受老板这个设定,不愿意要这样一个未来,因此,他要亲手杀掉它。
2. 水母是浅野忠信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设想,他自己未能够完成,由他的爸爸和小田切让来完成。
他们几个人都是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存在,正如水母这个在海水里的生物要违背自己的本性适应淡水环境,正如这个社会,快速消费,不用尽物品的深藏的价值,这个基本上可以用爸爸的职业来解释,他在回收和修理被人丢弃的家用电器,这些就还很新,只是一点点坏的电器,人们就扔掉,没人要维修了。
几个人几乎都是时代的弃儿,尽管用经济萧条危机,人们购买力下降批判了我们所处的快消社会,但这并没有给这两个未亡人太多希望。
两个未亡人没有选择自杀,爸爸是基于多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有儿子的意愿,他想看一下未来,想看一下奇迹,看到了,心愿了了,他就没有生的渴望和意志了。
小田切让没有去死,是因为他可以从梦中看到未来,他前途未明的时候,他想一次次睡过去,等梦来。
3. 小田切让的努力,有如神助,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尽管他也没有完全弄懂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但水母已经可以在海水,淡水中来去自由的时候,小田切让多了一点信念,一点来自水母的鼓励,他可以向水母一样,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自在生存,来去自由了。
片子意境很深,加上几个男神轮番出镜,尤其是加濑亮还出来打了酱油。
还是要学日语,因为无法判断字幕的质量,对看片有影响。
不平整的影像,黑白+DV,颗粒与噪点的画面。在黒泽清的影像之下,人物被嵌入城市空间这一静默运作的机械主义。父子关系在创伤性的错认中重建,车内空间被裁剪,左右二分。在黒泽清的世界中,一个关系的重建往往是病态重复而非救赎,但它是自我牺牲的,建构于“父亲”/“朋友”的失去之时。自由伸展,扩张,而又具有毒性的水母在《光明的未来》象征性地代表着某种宰制性的强度,当它逃出之时,这一刻是激进的,犹如影片中的另外一个游击性质的片段:身着白色切·格瓦拉T恤的青年冲进会社,抢夺钱财。水母也将在一个形如商业片的运动的,广角俯瞰之中充满河道。黒泽清是日本青年运动的孩子,从街道走向微观抵抗——末日启示性的宏大事件来自于强度(知觉)从拘禁走向自治,被身体限制的混乱之中心辐射四周,作为主体重新与社群连接的一种方式。
坦率的表白,没看懂。。。顺便感叹下打酱油的两位。。。ケンイチ桑还是在结尾才被我认出来的。。。辛苦了
水母的美麗與劇毒。http://sensesofcinema.com/2004/53rd-melbourn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bright_future/
红水母好漂亮,看完心动想养一只,ED美。
整个片子都很暧昧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在水泥色调的冷漠隔阂特定社会环境里无处安置情绪因而发酵成不安且无名、无指向的某种沉闷的愤怒,感觉此类型电影里最深的情绪总是一种儿童式的无助乃至恐惧…画面分割做得非常漂亮,隐喻有点单调,文本太薄了导致观感很空虚,小田切让侧脸蛮帅的
說實話 我沒看懂
這個居然7.9?黑澤清更多好片都只有5-6分,實在不明所以。那些工廠和躁鬱的人們,居然和最近的《雲》還是如此相似。
水母有毒,即使学会在淡水存活,仍然会回到属于自己的大海中去。阻碍它路途的,会被蛰伤/片尾曲the back horn《未来 》/你确定你活着么
7.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1.有点太日式中二的审美了,接受略略无能 2.纠结了好久好久到底在讲啥,到最后了看见一群中学生踢盒子,又好像悟到了点 3.喜欢小田切让,和最开始在水族箱里的那只水母
神神经经的,中间很多地方我觉得好棒啊,也有些地方真的想睡。有些镜头觉得这种数码录像机风格很配,有些又觉得不太好,太粗糙。所以,没完全把我吸引住,跟兔总看日本电影。
红色的有毒水母朝着大海,逃离了东京。而人生逃无可逃,只能面对现实。“我原谅你了,原谅所有的你们”孤独的老父亲,迟来的深情。
看不清未来的人最清醒,活在梦里的人看不见远方。“站在高处什么也看不到’’ “我想知道梦里的我到底想去哪” “一直以来都是一片黑暗啊” 哪怕有毒,还是会想触碰的吧,毕竟那是多么美的粉色水母啊。
3个!整整3个!好,每人一颗小红花。
黑泽清真是自己完全无法get到的存在
彼时的小田切还是太青涩 我之前到底在干什么呀 只有从青春里走出来的人才会这样问自己吧 但看他的样子 却像刚走进青春一样
………………………………………
“梦里的未来总是很光明的,所以我总是喜欢睡觉。”孤独压抑,沉闷窒息,无所适从,无以为继,迷惘又敏锐,失控而暴虐,要么梦醒了选择死去,要么继续在梦中苟活着……黑泽清的《光明的未来》,有种冷寂漠然的离魂感,灰暗的调子,灰暗的人物,嵌于氛围中的破碎又晦涩的故事。片尾一群身着胸口印有格瓦拉白T的年轻人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游荡着,似乎还没有那满河的意欲奔向海洋的水母来得通透。
現在幾乎要一看到黑澤清的名字就不由自主打寒戰了。有種盲目呆滯迷惘又絕望的表情,他影片中的日本人,那些掙扎的無助者。也許算不上什麽“故事”,而情節的無節制的冷酷又影片的黑暗色彩推向深淵,但偏偏夾雜著一些光明的插曲或不知所向的結局。這不僅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同情和鞭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