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最最最让我内心触动的台词,我是害怕究竟将她带来到一个怎样的世界,我要她一定可以在一个是非分明的社会上长大。
真的我们当今社会表面上和平、公平了,但实际是怎样的大家内心应该很明白。
所以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方中信的话真的触动了我。
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的社会,值得深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努力,不然就真的不知道是带他来了什么样的世界。
情节节奏把控的不错。
里面智叔的演技真的没有的说,秒杀一大片。
你到底可以为她/他牺牲多少?
生不来带不走。
港式好片,看一部少一部,值得一看
在国产电影里,血腥、暴力、裸露等镜头一直都被定义为大尺度。
多年和谐之下,这些镜头基本已经看不到,即使从国外引入包含类似镜头的电影,也会经过“阉割”“删减”后才能上映。
但是随着市场发展,渐渐开始出现另外一种“大尺度”的影视剧。
这里的“大尺度”不再是某些画面上的不适,而是作为普罗大众的受害者,在故事中表现出的那种无力感。
前段时间大火的《扫黑风暴》,曾以真实故事改编、聚焦扫黑专项行动长久霸占热榜第一的位置。
剧中害人不浅的”美丽贷““套路贷”“菜霸”等案例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
与网上四处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键盘侠不同,现实中所有被欺负的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的状态。
即使曾有人反抗,也遭到了更为严厉的报复。
这是整部剧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面对黑恶势力,普通人能做的事情极少,基本只有默默忍受的份。
如果说黑恶势力蛮不讲理,仗势欺人,普通人独木难支情有可原,那么前几天上映的电影《一级指控》就撕开了现实中最残忍的一幕——在专业人士面前,普通人根本没有反击之力。
比如被奉为保护神的法律武器,在律师面前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普通人却连辩解的能力都没有。
这部电影上映7天仅收获了493万票房,但在内容质量上确实妥妥的院线级别。
律师雷有辉是法律界的“常胜将军”,可最近接到的一起案子却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城中首富郭世荣的女儿郭嘉仪在工作室中离奇死亡,当时赤裸躺在现场的男子李逸峰被当做嫌疑人逮捕并被指控为一级谋杀罪。
雷有辉作为辩护律师,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另有隐情。
原来郭嘉仪的死跟前男友曾志威(爱民党主席曾国山的儿子)有关。
他在案发当日来到工作室却失手杀了郭嘉仪,然后嫁祸给了刚跟郭嘉仪激情完已经喝醉酒的李逸峰。
原本雷有辉手中有死者郭嘉仪的闺蜜cat提供的线索以及可以作为证据的电脑和手机。
可曾志威不但派人夺走了证物,还威胁cat,使其在法庭上反口。
如果在最后判决前,雷有辉不能找到新的证据,李逸峰大概率会被判为谋杀罪。
但接下来,就出现了全剧最大的反转,也是律师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雷有辉找到控方律师陈康礼做了咨询。
“假设有一位朋友想跟另一个朋友开个玩笑,想把一些不属于他家的垃圾放到吸尘袋内”“那你记得告诉你朋友,要跟他说所有东西都不是百分百肯定是真的”
之后雷有辉把郭嘉仪工作室内的吸尘器检测报告交给了首富郭世荣,此时报告内就有了曾志威的DNA信息。
虽然雷有辉说这份匿名文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爱女心切的郭世荣还是决定相信他。
在开庭之前,郭世荣找到曾国山以跟爱民党同归于尽相威胁,让曾国山放弃儿子。
然后收买了案发当日帮曾志威处理现场的重案组高级督察赵国辉,让其成为新的证人。
最终,在事实以及证据面前,曾志威伏法,李逸峰被无罪释放。
从最后的翻盘过程,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律师的恐怖之处。
雷有辉给郭世荣提供的吸尘器检测报告是翻盘的关键点,可这个重要物件却是伪造出来的。
为了甩锅,故意加上了“这份报告并不能百分百确认是真的”这句话。
如果单从流程来讲,确实把各种信息都告诉给了郭世荣,后面行为也是他自己做出的判断。
但是很显然雷有辉这是一个误导性的操作,最重要的“这份文件是他自己有意伪造的”这个事实并没告诉郭世荣。
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如果郭世荣知道真相,大概率不会去帮雷有辉,那么官司输了,好人被冤入狱,犯人逍遥法外。
现在郭世荣不知道真相,最终坏人伏法,好人被救。
电影单是从结果上来看是好的,却好似暴露了一个更加危险的隐患。
假设曾志威是无辜的,那是不是也能用类似方法让其蒙冤入狱?
即使最后靠着家族势力查明真相,也必定会影响到他的选举。
如果是普通人呢?
除了有苦难言,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
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所有结果,居然依据的是律师个人的良心,而不是法律的完整条款。
因为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解读是律师的个人能力。
当然,上面只是把人的秉性往坏处想的举例,而这个社会的整体运转,依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善意。
就比如经常有饭店会曝出食材不新鲜、卫生不达标等情况,但这只是整个行业中的少部分。
电影最后雷有辉被吊销执照,控方律师陈康礼被律政司开除,也从侧面证明了律师的一些个人行为仍会受到相应的监督和管辖。
如果以小见大,反而体现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大环境的风气决定了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
影视剧作为众人接收信息的一种载体,如果有太多大尺度因素,难免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隐患。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无病无灾,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幸运的事。
点个“关注”,别逼我跪下来求你。
(¬_¬)
怎样才能捍卫公义?
是否像大部分人那样袖手旁观站在鸡蛋那边面对高墙那样简单。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上一代人奋斗的结果,就好比之前抗日战争,如果不是上一代人的牺牲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安安稳稳的看这个电影。
每一代人都在为这个社会添砖加瓦,所以我们也要努力的为下一代人添砖加瓦,这或许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的痕迹,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致敬智叔
只想说港剧能别用这种路数来蒙骗小白了好吧……律师还跟控方有私下联络,就wtf??
没有提交的录音证据,还能在庭上播?
公平正义体现到个鬼咯陪审团呢?
验尸报告呢?
一个督察就能抹清所有的现场痕迹了?
真的就拉低了港剧律政剧水平了……看完逆战的更新后刷了这部电影,明显感觉到了港剧水平在下滑,台剧水平在上升了
看得出主创想要透过电影,明说、暗讽当下的社会现状,但也正正想说的有点多,穿插着剧情导致衔接不太顺。
有点像为了说些什么而演绎些什么,本末倒置了。
演员阵容强大,气场全凭老戏骨撑起,只是没了这些,电影本身结构和内容都是有点弱的,尤其结局实在太... 离地了......... 想起了tvb的《怒火街头》,故事情节和与现实人性/事态的契合度,远比这部电影的剧本要来得好,打算重温。
我打了半个多小时,打了一千多个字的影评,终于快打完了,但是我又删掉了。
删掉的原因是因为对港片的心酸与无奈,不想对港片再插上一刀。
就把那一千多个字的影评浓缩到以下的一小段话吧。
电影想写的故事很好,是个好题材。
但是编剧没把想写的故事完善好,细节都做的不好。
导演也没把这故事拍好,还是延续了上世纪港片飞纸仔的风格,可能一两句话很打动人,但是剧情杂乱,细节处理的不好,又强行加一些没必要的东西,加了又交代的不好,对剧情后续发展观众毫无想象空间(不止这部电影,这几年的港片几乎都是这样)。
给3-4分之间吧,打分打到4剧情还算完整,很好,但是方中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假做文件来寻让坏人得到惩罚这还是挺悲哀的反面杀人的理由不太充分,也太草率的照这么杀下去,得多少人够杀方中信最后一台词很好,很值得看最后,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你都40岁了,拿到小时候没舍得买的玩具还有激动吗我们要为下一代谋求一个不伦身份人人平等的社会,这句台词很棒
这个电影说实话,看了之后有点失望。
其实凶手一开始大家就知道是谁,所以这个不能算悬疑片。
如果把它定位为犯罪片,其实犯罪手段非常的低级,而且漏洞百出,甚至最后结局的反转也非常生硬。
好在里面有很多老戏骨把表演撑起来了,所以倒也不至于乏味。
再说一下电影的情节,一个富二代女孩甘愿做别人的小三,要的是一个名分,为什么在乎那一个名分呢?
为什么要去做小三呢?
为什么不下一个更乖呢?
还有这个富二代男人,也就是凶手,看到自己女人房间里面有一个喝醉了睡倒在床上,裸着上身的男子也不生气。
反而对于这个女孩儿质问自己是否是父亲的傀儡的时候,他生气了。
暴躁了,于是拿起了凶器锤向了这个女孩子的头。
可以看出,这个男人喜怒无常,脾气也无法自己控制。
并且也反映出他在自己父亲面前的社会地位,确实就如同这个女孩儿说的那样,是没有地位可言的,只能自己父亲说什么他唯命是从。
再说回奶奶的孙子。
与富家女孩儿一夜春宵之后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凶手,他惊慌失措并且因为宿醉也让自己想不起来很多事情。
在别人审讯他的时候,也是前言不着后语。
在狱中被别的犯人欺负的时候,他也不敢告诉律师。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当中确实会经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只不过在这个电影当中,他很幸运,有一个愿意为自己忙前忙后不计回报的律师。
而且刚好这个受害者父亲也是富豪,所以最后才能沉冤昭雪。
其实这个孙子他在医院对律师说那些话的时候,我对他这个人设挺失望的。
如果我是那个律师,我一定会大声质问他为什么?
你这个样子是想让我们放弃吗?
我们为了你这个案子,我损失了我的助理,甚至有一个记者也因为这个案子失去了生命。
而我和另外一个律师,我们竭尽全力去帮助你,但你这个状态不能给到我信心。
奶奶的反转也是耐人深思的。
一开始奶奶坚信自己的孙子没有杀人,所以并没有说要做误杀处理。
但到中途的时候,发现自己孙子受犯人的欺负,而案子已并没有什么进展的时候。
他担心自己的孙子没有命,所以想着误杀还可以有几年。
然后就可以出来跟孙子团聚。
这里奶奶的转变跟那个年轻的律师的转变是一样的思路。
因为鸡蛋跟石头相碰,他们知道是没有胜算的。
与其这样,不如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而这个时候反而男主要坚守正义。
但是正义有的时候需要非常规手段,所以男主另辟蹊径,把受害者的父亲约了出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整个案件告诉了受害者的父亲。
资本与资本的对撞,才不至于无胜算可言。
最后这个黑警察,他的反水也来的莫名奇妙。
原因是这个受害者的父亲,他给了他下半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所以才让他把真相告诉了法官。
弹幕上所有的网友都在问,如果这个受害者的父亲不是富商,那这个真相大家还会知道吗?
这个黑警察如果没有这笔钱,他还会去反水嘛?
我们不会去回答,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有答案。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但现实生活当中呢?
『一级指控』廖启智先生遗作,没上院线走了网络,曾江、方中信、谭耀文、鲍起静等一众老戏骨坐镇,演技实赞,整个案件并不复杂,拍法颇有港剧风味,内核设定还是有想法的,但表述不清,尤其最后真相的揭露完全是靠势均力敌的资本内讧,让立意一下子显得很苍白无力。
【6分】
其实还是拍得挺好看的,我能给3.5星,节奏适当,制作不错,演员方面方中信谭耀文鲍起静曾江廖启智都压得住场面,年轻一辈的张建声很出彩,陈家乐一般,配乐对情绪渲染得很厉害,几场抒情段落也不拉胯。
但本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一部港式主旋律的律政片,它宣扬的本应是是抗争官商勾结、争取真相与公义、用法律维护底层大众权益的价值观,片中主角方屡遭阻碍的压抑和结尾雷有辉的演讲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最后导致局势逆转的关键来自于相关利益方的内讧,如果不是死者父亲在发现真相后运用自己的势力告倒真凶(其中还要男主冒着犯法风险打擦边球),黑恶势力只怕是难以被撼动的。
如果这真不是导演拍主旋律不小心跑偏了的话,那就只能解释为导演在说反话。
但抛开上述这点来说,结尾雷有辉的那段话依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尽管我认为这个故事撑不起这段话,但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以后,鸡蛋和高墙的问题依旧会是社会上讨论不止的议题——“今时今日的安稳是我们上一代留给我们的成果,我们最基本是否也有责任为我们下一代维持一个不论贫富、不论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
”
这片拍的相当有内涵,摇头晃脑的江旻憓被网b,装作。比如,贾大嘴,全靠忽悠。还拿眼泪表演,就更会啦。
太 極
几位演员演得很好 故事情节也有的看 就是最后的逻辑太次了 官司赢就是因为一方富豪想把另一方扳倒 关键证据还是靠收买得到的 靠钱
哎…还是这么陈旧的套路,看着这些tvb老演员,有点心酸。
那么凶残的话,直接找人干掉律师不就好了咯,不需要那么麻烦
从画面,调色,到剧情演技,和我猜的猜不多一样差
剧本方面还是太薄弱了,虽然说不上完全没有可看性,但架不住经不起推敲,法庭博弈和背地斗法戏份都太孱弱,没有高潮可言,而且我满脑子都在想,一个官二代和一个富二代的家族关系既然交互影响那么深,不在一起是担心选举?这个杀人理由真的有点牵强。给3星的理由完全是老戏骨撑着的,确实不上内地院线是个明智的选择。
有种看港剧的感觉。
帅
少数几部开3倍速的电影,情节毫无悬念,人物转变生硬,编剧水平很稚嫩
故事平庸,浪费了一群上了年纪的好演员,年轻的那些不太行,夸不动。最后一段方中信说鸡汤太尬了。在此哀悼廖启智先生。
好差劲呀,感觉不到紧张感,还不如tvb的律政电视剧。两个老头的对戏可以。
小混混运气值爆棚啊,睡了富二代、被诬陷打赢了官司,直接开直播肯定能发财
剧情虽然老套,但是有板有眼,逻辑清晰合理,方中信演律师老资格了!还是那个味道!水准之上的作品。
智叔!可惜最后一部电影那么努力,却都是TVB剧的感觉
全片灌输了资本主义的缺陷:有钱能使鬼推磨。
以为是港剧,原来是港影。第二次见方中信做律师,这次廖启智不是对手、是合作对象。老戏骨联合的作品,鲍起静的戏,好好哭。港影现在都喜欢讲理想了吗?不过公义那么难,理想还是要有的。控方和辩方,在真相面前,目标就该是一致的啊。十年前的初心和十年间练习的技巧和手段,终得胜利。“就看你能为你女儿牺牲多少”,郭爸不反,这局就没得解;其实这很可怕啊。揭露真相的记者和坚持公义的律师,简直危险职业。前段时间还看见网上有为农民工讨薪被杀的律师。
一个(可能错误的)发现:香港律政片更多的展现的还是对司法制度的不信任,权势高于法律,所以实现观众在意的结果正义也只能通过程序不正义的权势较量。
细节处动人,但整体大面一点也不顺畅。
从上帝视角,救了一个混混,损失了一个女记者。[律师查案],对抗黑暗势力。结尾还是郭老板买通黑警督查才赢的。也就是有钱有势力,有知识技术,加起来才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