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论说剧中的谢耳朵是理想中的自己,其实看的途中我也一直在对比,不烟不酒加班早起喜欢喝无糖可乐,对自己身材不自信完全就是更高更好看的我。
所以在看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代入进去,感觉是自己在恋爱,感觉自己终于遇到一个长得不错,对自己温柔,愿意接受自己怪癖的一个人,所以当另一个主角患癌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失去,感受到了离别。
我也哭了,所以我喜欢这部剧。
但如果我不是这么爱喝无糖可乐的一个人,我可能无法感同身受,觉得这只是一部狗血“韩剧”罢了。
Shouldn’t have opened this downloaded little thing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re came my very first breakdown in 2023. It was absolutely a Oscar-winning scene to me where Mike took a glimpse of the old couple who sitting in the next table in a taco place and realized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end up together with as two miserable old cunts so he picked the camera and framed this moment in his heart.
《剧透预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巧妙地以“剧透”为线索,展现了主角Michael和Kit之间纠结的爱情故事。
电影氛围营造得十分到位,让人仿佛置身于角色们的世界。
Michael和Kit的性格差异和命运的无情剧透让人深思。
影片也巧妙地让观众成为了“剧透”的接收者,从一开始就预示了这不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整部电影让人在感动中思考,值得一看。
总觉得同性没有繁衍的爱才是真爱。
酒吧初识,第一次去帅男家,第二次去蓝精灵家。
一个和父母关系一般,一个家就像电视剧一样美好,可惜父母早逝。
初次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人。
再深入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G的,怕自己蓝精灵家被嘲笑,这是第二次坦诚相待。
对父母公开出柜,然后第一次同居,那几年圣诞节图片还是挺快乐的,然后一次圣诞聚会上,揭示两人分居情感破裂。
然后帅男出现癌症,两人齐力抗癌,果然有了外力之后,就容易团结一起。
回去告诉父母这件事,去医院要求床位,争执说有新方法,去度假,去结婚,问出轨,让出轨对象见面,死亡告别,然后拍戏结束告别。
感觉我这个每次看了只会重复情节,很少能表达感受。
关于Spoiler所有的好故事都离不开有趣的人物、精彩的情节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
我们选择一部电影,就是选择了跟随一位主人公和他开启一段未知的冒险,他笑我们就跟着开心,他哭我们也会随之难过。
当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似乎我们好像也实现了自己的某个梦想一样。
看电影的我们非常清楚,这是一段即安全又惊心动魄的旅程,所以我们喜欢精彩的电影,讨厌被剧透。
但总有例外。
对于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来说,首先且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当结局早已注定,这个故事到底该如何讲述才能吸引观众?
比如去年上映的《奥本海默》,以及上一部同样给过我深刻观影印象的电影《萨利机长》。
它们都选择了从当事人的视角展开,挖掘人物的内心,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采用非线性叙事,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形成陌生化的观影体验。
《剧透预警》也是一样,但是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其奇观性和神秘性也远不如上面两部电影。
加之线性叙事的可预期性,这就对人物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本片而言,即Michael。
所以没有比“剧透预警”这四个字更适合作为本片的片名了:其一它完全符合主角Michael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其二本片是以Michael的视角展开的,对于他和Kit的爱情,也被无情的命运剧透了;其三跳脱于剧情之外,身为观众的我们也在被剧透,导演在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了我们这不是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
关于Michael、KitMichael和Kit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
餐厅约会的那场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爱好、对婚姻的态度,和家人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三观完全不合。
我们都知道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得那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Michael和Kit就是这两句话非极端的表现。
Michael小时候因为胖和父亲早逝,经常被同学嘲笑和排挤。
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安慰他,那句“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影响着Michael的一生。
五年级的时候当确认自己是同志的时候也是妈妈陪他一起。
也就是Michael的情感需求在妈妈这里能够及时得到回应。
后来妈妈癌症去世,Michael过早的失去了这份回应。
所以这也是Michael性格偏自卑和为什么狂买蓝精灵的原因。
用Michael的原话说,他是个工作到很晚,很早上床睡觉的人。
他的生活寄托似乎只有蓝精灵代表的童年和妈妈了。
Kit的父母是很好的人,但未必是很好的父母。
当Michael问Kit和父母的关系时,Kit并没有正面回答,包括他在确认自己是同志之后,也始终都没有告诉父母。
从Kit父母出现的前边的几场戏我们能看出,巴布和玛利莲是比较专注自我的人。
尤其是玛丽莲,还有些强势的性格。
接Kit出院那场戏,“我提醒你,他现在心情不好”,这句话Kit和玛丽莲前后脚各说过一次,这绝不是偶尔巧合,还有玛丽莲对巴布连着说了三遍“现在去开车”,巴布刚上来气儿还没喘一口了。
Kit确诊后Michael陪他回父母家那场戏,从进门到吃晚饭,玛丽莲一直在说铁人三项的事,巴布想插句别的话题都失败了。
后来玛丽莲是看到Michael的表情不对,才停下来问Kit怎么样了。
这些并不是说Kit的父母不好,他们是开朗也很可爱的人,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会经常忽略Kit的情绪,所以Kit对情感的态度就是隐藏和逃避,不情绪化。
再有外表帅身材好的滤镜加持,这些在外人看来,Kit当然就成了很自信、很酷的人。
所以后来Kit会出轨赛巴斯钦、二人吵架时Michael会显得更情绪化就不意外了。
关于LoveMichael和Kit的爱情故事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缩影,从相遇相爱到相处摩擦再到相守抗癌。
如果是以单纯的客观视角来展现,也不过会变成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片子是以Michael的视角来呈现,就像Michael的回忆录一样,我们跟随着Michael所见所感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恋爱。
其中穿插了很多Michael的独白和幻想,他的小心思,他的自卑感,他眼中闪闪发光的Kit……
代入感给的足足的。
尤其我最喜欢的其中一场戏就是Michael和Kit在病床前告别,突然加入一段剧组拍戏的幻想。
因为整个电影中穿插了好几段Michael幻想小时候的肥皂剧片段,这些片段与当前Michael正在经历的事情是呼应的,这是Michael人物性格的体现(他是用童年治愈现在的人)。
只对我而言,我不是Michael那样的人,所以我对Michael始终有一点点的“抽离感”。
但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就是在遇到非常伤心痛苦的某件事时,多希望这是一场梦,多希望睡一觉,就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甚至有时候真的一觉醒来会恍惚间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Michael与Kit告别的那一刻,屏幕前的我说没感觉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咔,各位,停拍”那个剧组出现后,Michael的独白以及追着Kit问“我该怎么办”,然后画面在幻想和现实“谢谢你,你可以走了”反复横跳,这次我彻底被带入了。
关于(屏幕前的)我们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不管是悲伤的爱情的事,吓人的恐怖故事,我们知道这是假的,我们始终是安全的。
我们可以体验犯罪的经历,而不用真的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可以经历复仇的爽感,而不用担心真的会被对方干掉;我们可以感受亲人的生离死别,而在出了影院后挽着他们的胳膊有说有笑……其实,看电影是我们在用一种凝视的方式窥探着别人的隐私。
当故事谢幕,我们庆幸,故事与我们无关,我们如此幸运,我还活着,某人还在,地球没有毁灭,宇宙也不会爆炸。
《剧透预警》落幕了,但Michael的生活没有落幕,我们的生活没有落幕,我们不必像他们那样经历刻骨铭心的分别,但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拿起相机留下此时此刻的小确幸。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害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
附:个人觉得本片的音乐都很好听,所以专门列个清单给同样喜欢的朋友按需收藏CAN ' T GET YOU OUT OF MY HEAD——Kylie Minogue YOU MAKE ME FEEL ( MIGHTY REAL )——Sylvester GOOD TIME ——Brazilian Girls这三首是Michael与Kit相遇的夜店里的YOU AND ONLY YOU——by The Softies BLACK HOLE OF CALCUTTA——Pearl and the Beard SOMETHING——Sam Prekop 这三首是Michael与Kit餐馆约会NUMBER 1——GoldfrappEDGE OF THE OCEAN ——lvy 这两首是两人在Kit家约会HAWAIIAN SILKY——Sola Rosa在妮娜工作室见面的背景音乐HERE IT COMES——Doves Michael收拾Kit房间同志痕迹EYES ——Peter Bjorn And John 两人搬家同居时NEVER STOP BELIEVING IN SANTA CLAUS——Jocelyn Mackenzie & Uncle Monsterface Michael在新家装饰圣诞树SLEIGH RIDE——Mitch Ryder 两人与圣诞树第一次拍照时GROOVE IS IN THE HEART——Deee - Lite 第十三个圣诞节大家一起跳舞I WISH I WAS THE MOON——Neko Case这个没找到 QUIET HOUSES——Fleet Foxes 墨西哥卷饼店Kit说喜欢这首歌,一直用到开车回父母家SPRAINED ANKLE——Julien Baker Kit掉头发,呕吐时DEEP INLOVE ——Bonny Light Horseman开车去海边度假,片尾曲之一YOU WERE NEVER THERE——Diego Garcia 两人在后院聊天后来求婚时GRAVITY RIDES EVERYTHING——Modest Mouse Michael与Kit结婚宣誓DANCING ON MY OWN——Robyn 最后一次圣诞节一家人一起看《变装皇后》还有片中纯背景音乐,比如Kit发现Michael房间全是蓝精灵很逗的那段叫《Oh Papa》,大家可以搜作曲家Brain H .Kim,总共有14首。
一部关于同性情感与生命意义的电影,面对世俗的评价敢于承认真实的自己,真的挺难的,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有理解自己的父母,受惠于网络时代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结识了一群相互认同的伙伴。
在病魔面前众生平等,无论别人再怎么关心再怎么帮助,最终承受疼痛的只有自己,所以我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多陪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别离,我们所认识的人终将离开我们,我们最终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只要一起经历过就足够了,无论长短,无论好坏,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让过去的过去,踏上旅程,继续前行,经历就是生命的意义。
电影的配乐挺棒的,很多场景也很漂亮,新泽西的海岸是真的美,希望有机会去看看新泽西的日落。
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因为我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这件事。
你的人生故事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
我要和伴侣一起躺在树下,一起欣赏这份美丽,就算我们老的走不动了,我们仍旧感激,因为我们拥有彼此。
相见两厌却又爱的难舍难分。
你害怕死去吗?
我害怕结束的样子。
你承诺会爱他,尊重他,直至死亡将你们分开吗?
你得到你需要的吗?我会没事的,虽然会非常痛苦艰难,但我会没事的。
我一直害怕科特会伤害我的心,最终他确实做到了,但不是我害怕的那样,他让我打开心房,让我接受到更多的爱,不仅如此还给予了爱,和科特的这段旅程对我而言是礼物。
故事结尾最难的地方是跟你最爱的角色道别,还有你最爱的人,一个好结局就像一件事的结束另一件事的开始。
最后彩蛋是现实中的ben嘛本来在安静的听音乐,然后突然发现这个电影竟然是改编的。
然后作者和片中的男主角名字也一样。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他是不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的书?
整体看完感觉挺流畅的。
最后那个以采访的方式来进行告别给影片的完整度上升了一个层次。
但是中间穿插的小剧场,我还是觉得不太能消化。
但是里边确实这种差距,能够很好的交代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吧。
#剧透预警:主角死了# (Spoiler Alert: The Hero Dies)(A-)我之前因为工作安排冲突错过了提前放映,今天看完《Megan》就买票顺便把这部看了。
半场人,里面都是男的,有gay情侣,也有单独的男观众(八成也是gay),and then there is me。
但我知道到后面大家都在抽泣,all the gays cry with me。
基本上从预告就知道是催泪电影,还是真实故事改编。
但其实也有很多好笑的、甜蜜的内容. 前半段基本上就是爱情喜剧,很甜。
后面的部分其实我哭的点反而不是悲伤的部分,而是最幸福的、值得庆祝的部分。
最终,会让人觉得故事带给人更多的是感动,看着一对恋人从相知、相爱、结婚,最后陪伴走完一生, 即使这段旅程不是很长。
这其实是一部庆祝爱与生命的电影。
圣诞气氛很浓。
谢耳朵出演的小0跟我一样非常喜欢装饰圣诞树,对圣诞有着很浪漫的憧憬,用每年的圣诞树记录着跟爱人一起过了多少个圣诞节。
他基本上就是本色演出,与《生活大爆炸》里角色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这个片子里穿得比较时髦。
当然本片里他有很多近镜头,会发现他狗狗眼非常惹人怜爱。
其实经历癌症和离别这部分都是与LGBT内容无关的,毕竟我们在异性恋的故事和很多家庭电影里也常见这种生离死别。
但本片比较特别的是一直试图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幽默感,悲伤感人的同时还是给人带来很多欢乐,让人们感受到了有爱是多么美好。
反正看完绝对会更加珍惜自己目前拥有的。
一些小的鸡毛蒜皮的事儿真的不要太计较,只要健健康康,生活就有无限可能。
如果你正好因为一些事而烦恼、想不开,也许很适合看本片。
这类绝症患者时不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就是在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我认为未来LGBT的内容依然会越来越多,只是大部分应该会选择线上发行,因为目前爱情喜剧整体院线吸引力不强,但不代表不值得看。
相信这部上线后也会有更多人感兴趣。
Michael和Kit或许从来都不是一样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工作的态度和生活状态,他们的社交,他们的家庭和背景,就像婚姻咨询说的一样,他们已经相看两厌却还是很爱对方。
而在真正的分别面前,好像爱才是唯一的正解,他们终于开始尝试一些对方的方式:不管是那几口烟还是关于出轨的坦白。
而我想他们最终决定结婚的时候才是他们都真正明白婚姻的含义,我们会捆绑我们的生命,去学习对方的样子爱对方。
头绝症是无法避免的分离,也永远不会像是电视机一样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Michael终于还是失去了Kit。
故事的最后他没有只说爱,而是说我准备好了,准备好面对新的人生和没有地方的生活,准备好照顾对方的家庭和成为新的融入了前任的影响的自己。
先讲感受最深刻的片段:在病床上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插入了一段mike采访kit的脱离片场的片段,一下子把整部电影给演的活了起来。
我其实一直都超级讨厌BE的影视剧或者书籍,因为总觉得人生苦短,现实生活已经很难顶了,属实没必要在精神生活里还给自己找虐,但是这部电影确实不一样。
虽然作者给了kit一个患癌去世的结局,但是却未必就是个坏的结局。
剧情中有一个我不喜欢但却非常现实的情节,就是mike一直怀疑kit和seb之间有点什么,在人生的最后时刻,kit也终于坦白这是真的,但mike并没有多么的惊诧。
好像两个人爱到最后,犯错也变成了可以被原谅的事情,即使是原则性的错误,也被接受了。
整部电影真的只在讲一件事情,即两个人应该如何相爱和互相支撑,怎么将生命这短短的路程走的相对丰满一些。
克服了“诸多障碍”?只看得到拼命煽情,连生活细节都没有,哪来的障碍。
因片名差点弃剧但又因海报留下我的好奇
很普通伤痛小言
很残忍也很感人,我甚至为最后的病床告别湿了眼睛,不过这感动来自男主父母。并不喜欢之后的蒙太奇,一种小聪明,情绪被切断了。再说一次萨莉菲尔德真棒。
死别那块满分,但故事是真滴真滴俗。看到最后才知道是有真实原本的,不知道是怎么把角色拍的这么扁平的。
Seems to be based on a true story. Kind of cliche when dealing with life and death. But indeed touching when death does lovers apart.
其实就是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和老套的癌症结局,因为男男而似乎能让人高看一眼。身边能有个基佬朋友的话感觉会很有趣。。。
配乐相当不错,导演好品味。缺乏出挑的桥段,难免只能归入可供消遣的爱情电影。过了一晚上,不断回想谢耳朵告别的表演,不吃
喜剧 哈哈哈哈哈他好可爱 哈哈哈哈哈哈哈😂蓝精灵 编辑是看不得人家找到真爱he嘛
纯粹不想在圣诞节看这么悲剧的电影。其次这感情故事太假了……那么自私的爱情,生活中一点小事都无法妥协,居然会忍受照顾临终病人的各种心累?
太过熟悉这本书、这个故事乃至像“偷窥者”一般熟练掌握Michael几乎所有轶事和经历,建立太多从立项就开始殷切期待的预期和每个选角阶段的比较;最终的效果有点失望,但更多是种感叹平庸成片的唏嘘。但这不怪耳朵或是另外一干演员所交予的付出,也不怪Michael Showalter用“市场”思路切入改编。它根本原因在于“不自信”,略过了这本书乃至原型人物在超出爱情故事与感人经历层面之外的影响,只得畏手畏脚做(认为大家能够被喜欢被打动的)浪漫同志电影。但这不止是一对伴侣走向终点的故事,也同样有对自我、对人生的坚持与思考;从这点来讲,它近乎“粉饰”般的导向是充满遗憾的,或许也是让人感到懊恼的。
谢尔顿实在是有点出戏,莫名有一种直男装gay即视感
很现实,就像结局所说,是个real love story,事实也正是,没有太多修饰的话,整个故事好像几个emoji图就能概括清楚了。但是看完以后就特别难受,又回去看了一眼小胖子(主角小时候),最后一个场景定格在他回家想找妈妈一起看肥皂剧,结果没找到,他等不及了就自己看了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是:他还是个不懂生离死别的小孩子,即便妈妈已经去世了,他也不太懂其中的含义…好像还是肥皂剧重要…但是隔了好久,等他慢慢长大了,却无数次怀念和妈妈一起看剧的那一刻,无比想回到那时刻。
同性之爱和死亡都肥皂剧化了
有意思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很多,这部就略显无聊了
这种题材故事太多了吧
谢耳朵实在是太老了,看不下去,脖子上的那个皮啊
最后结婚是为什么,然后塞巴斯蒂安那个角色最后出现的反应也好奇怪,为了温情而强行美化里面的角色。
人生和电视剧不同的地方就是,即使提前知道了结局,也不会改变什么了,中间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才是最重要的。《剧透预警》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同性版的《大病》,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这部也显得很普通,但我一直都觉得流水账和肥皂剧,这也没什么,毕竟都是别人的人生啊。缺点是演员确实让人出戏没办法,吉姆帕森斯无论多么努力的演戏,他能得到的最好评价也不过是“这次没那么像谢耳朵”而已。
又是一部小说改编,最有力的还是片尾真实的纪录,对比片中的完美复刻。这样的片子拍出来更像是对私人的纪念,无情点说,就是cliche的BE story, 浪漫相爱热恋争吵(艾滋)绝症照顾相守。前半个小时甜死,后面就开始落入窠臼,甚至还不如一些窠臼?父母就这么欣然接受,看起来没有任何性格,最后放手的也很快(代入一点都觉得痛苦,毕生打造在眼前崩塌,什么也做不了)甚至到后面还有一个小时,有点煎熬。Ben Aldridge真好看啊,身材完美,笑起来更美,像兰兰,疯狂截图。Jim就这么定型了?只能演谢耳朵式的Nerd?表情动作表演方式甚至微表情都一模一样,无趣,而且吧看不出来你俩相爱,Ben倒是蛮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