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就看完了的电影,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短评,所以一直没写......其实很喜欢前半段,两个相伴了一生的人,在疾病即将要把她们分开之前,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一起私奔去旅行,实在是太浪漫了。
尤其是两人在有了孩子以后就很少出门旅行,老了才重新出发,有种重回青春的感觉,一边在外露营一边重温她们的照片这个情节也很温馨但是最后那一小段实在是太震惊我了,女主眼中爱了她一辈子的模范丈夫,居然曾经在她孕期出轨.......而女主虽然非常震惊,最后却还是不得不选择了原谅,我真的,仿佛糖里搀了屎.......我本人一直坚信家暴和出轨都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不可能会有浪子回头的戏码,所以我就更无法接受女主的原谅了但还是给了四星,因为虽然我无法接受出轨这一段,但是女主从一开始就计划好要杀死自己和对方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带感了,在分开之前,来一场美丽的约会,然后在最快乐的时候一起死去,这种同生共死的决心,如果不是爱了男主一辈子,真的不会做出这个决定吧,就,虽然无法理解,但是敬佩,给个四星聊表敬意
影星真的是上帝对他们自身的恩赐 只要是影星,都有一种超乎所有平凡人的魅力。
这种魅力与血统、出身、受教育、人格等等乱七八糟全加起来的因素无关,或者说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全加起来造成的魅力。
总之,一旦有了这种魅力,就仿佛笼罩了上帝光环。
唐纳德萨瑟兰就是这样一个影星。
真的是从年轻帅到了垂垂老矣,有没有想起来大腕里面的那个影帝?
那也是他。
这个片子,才看了片头,就喜欢的不得了。
帅的人,就算得了阿尔兹海默病,也是阿尔兹海默病人里面最帅的。
嫉妒吧,在嫉妒的这头是唐纳德萨瑟兰,就算他死了躺在棺材里也比我帅。
而在无法超越的嫉妒的彼岸,才是自己,那个无论如何无法在这一生跨越魅力汪洋的自己。
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就去做一些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
从迈阿密南端,沿着一号公路一直向南开,key west就在那里,站着key west最南端的落日角,可以望到古巴。
这里有海明威的故居,主人早已逝去,他养的六趾猫还在。
当年,一个朋友知道海明威喜欢猫,就送了他两只珍奇的六趾猫,现今已繁衍到有60只。
电影很好,细腻的情感,美国公路的风景,兼具文学性,值得细细品味。
也许是在佛罗里达住过一年的关系,看这个片子特别有代入感,从头到尾泪流满面。
房车公园的场景,自由自在的公路一直开,被警察pull over,白人老夫妇的街头kiss,有这样白头到老的爱情,真的是此生无憾。
然而,即使是那么彼此深爱,走过一辈子的老夫妇,婚姻中间也有过背叛出走的时候。
我们都想要完美无瑕的爱情,只有甜蜜,没有伤害。
可是很难,真的很难。
片中老太太对老先生说,你是一个我不用时刻都觉得必须要说点什么的人。
好的爱情,对的人,大概就是一个,你跟他待在一起,不论在哪都觉得是待在家里的人吧。
所谓家就是让我们感觉安全,放松的地方,你待在家里,你懒在沙发里,看卡通,你睡姿豪放,抠脚,放屁,家都会接纳你,容纳你。
我也想有这样的一个人,不论住在1975年的老房车,还是在亚特兰大500美金一晚的豪华房间,他在的地方就是家。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爱在记忆消逝前》将原影片名“the lexure seeker”翻译地直白而贴切。
患阿兹海默症,时常忘记妻子和儿女是谁。
还尿床尿裤子,打嗝放屁耍孩子气。
这或许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归孩童“逆生长”的模样。
而老妻患病需要住院,还得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替你洗裤子擦身子,满足你要吃冰淇淋的愿望,甚至还不得不原谅你的风流往事。
这也可能是老了之后她与你共同生活、继续付出的模样。
是在老屋中、病榻前熬完这一生,还是走完最后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还是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再走一遍年轻时旅行的路程吧!
尽管行动缓慢、老态龙钟,但老有所依,就是最大快乐。
尽管有争吵、有无奈,但床头还能有你相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已经处理好一切事情和所有安排,你们不用担心。
……很抱歉给你们带来伤害,但临终前我们是愉快的。
你们现在会感到痛快,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到我们身体和思想逐渐消逝到解脱。
我很爱你们到的父亲,我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我们总是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到完美假期,是最美好的结局。
”
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彼此相依,共同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人生没有解决方案,连相对完美都谈不上,各种形态的活法难以对比。
“在路上”的极致表现是房车旅行,最大的问题是以行进为目的,太容易疲惫和厌倦,它终究最适合被安排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如同《爱在记忆消逝前》那样,以一段终生难忘的旅程来谢幕,路上重播一生的嬉笑怒骂,遇见最后的绚烂,然后抵达某个光辉的终点,比如海明威故居。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这又是一个关于生命终点的故事。
老两口都有八十多了,文学教师约翰患有阿兹海默症,他的妻子艾拉是癌症晚期,因为艾拉要住院,一直由艾拉照顾的约翰得去养老院。
这天,平时负责照顾他们的儿子过来准备送艾拉去医院,却发现俩人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家里那辆75年产的老爷级房车“求闲者”。
这是当代的美国。
收音机里,特朗普正在做他的竞选演说,老人们住在美国东海岸的马萨诸塞州,他们沿着1号公路开,目的地是约翰向往了一辈子的海明威故居。
老爷车开得像老爷一样慢,而且险象横生。
一路上,约翰跟遇到的每个人都聊海明威,大段背诵名篇名句,虽然他连自己孙子的名字都想不起,有时候还不记得艾拉,一个人把车开走。
艾拉把家里的幻灯机也带上了,晚上到宿营地,她就给约翰放家里的老照片,细细地解释谁是谁,拍照时的情景如何,希望唤醒或挽留丈夫的记忆。
以海明威故居为终点,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此行的结局,将会是一场海明威式的告别。
但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喜剧。
这对恩爱得无以复加的夫妻,日常生活的内容也是唠叨和拌嘴,老公一直在吃老婆初恋男友的醋;因为失忆,他还泄露了四十多年前自己与女邻居的出轨,艾拉一怒之下,叫来的士把他送进附近养老院,随后又决定原谅他。
这是老年版的《在路上》。
它很好地回答了我关心的,如何在最后的日子保持尊严与安详的问题。
每到一处宿营地,艾拉都会熟练地支起桌子,摆上鲜花,拉好彩灯,自己则戴好假发,抹好口红,两个人看书、喝茶、饮酒、跳舞,除了孩子们不在身边,那些保持了一辈子的生活乐趣,一样都不能少。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跟了他们一路。
反复叙述的,其实就是人类与命运抗争,然后在奋斗一生之后优雅谢幕。
故事节奏有点像老人开车,跌跌撞撞,这可能与意大利导演保罗维尔奇首次拍摄英语电影有关,但是其中笑点,中国观众都能领会,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趣味,不时让人莞尔。
如此,也消解了海明威式的悲壮,甚至连最后的结局,都变得可以轻松接受。
我最服气的,是两位老人的表演,尤其是男主。
男主唐纳德萨瑟兰凭此片获得第90届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他的状态也最为丰富,有时是风度翩翩的老学者,有时是自信笃定的老司机,每当这时,他的眼神都清亮无比;而当他失忆,一次次地问怎么没有在家里,他的目光是浑浊的,此前智慧的神情消失,一脸无知的焦灼;失忆严重时会变得谵妄,他的眼睛会瞬间失神空洞,发出热烈而锐利的光,仿佛连眼珠都会迸出来,这是脑疾病老人特有的表征,与我爸爸最后的眼神几乎一模一样。
两人相携踏上归途。
一贯强势善于打理的妻子安排好所有的细节。
在浪漫旅行的终点,妆容精致的妻子写好遗言,将汽车排气管接进车内,发动引擎,慢慢躺到熟睡的丈夫身边。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艾拉不爱读海明威,但她真是懂海明威。
照护他人,是凌驾于人性上的美德。
而如果有了爱情,这美德便说不清是本能还是习惯,一定是丘比特乱射箭,让有情人把爱情当成了麻药。
趁麻药褪去前,拔箭保命。
但麻药有时也是可以要人命的,于是这两人便永远被丘比特之箭连在一起。
丘比特射出的箭,是没有解药的毒药。
艾拉与约翰,携手四十余年的老夫妻。
艾拉癌症扩散,约翰阿尔莫兹海默症,但明显意识上更清醒的艾拉,天然地担任了照护者的角色。
不仅仅在约翰日益衰弱的记忆后,在整个家庭创建的四十多年里,艾拉都是那个照护者。
作为家庭主妇,她照料约翰的生活。
作为妻子,她支持丈夫的事业,如果说约翰是一名一辈子研究海明威的专家,艾拉仅仅由于对约翰的爱,至少也是半个精通海明威的专家。
约翰生病后,愈发像艾拉的小跟屁虫,他总在忘记艾拉,但也总在寻找艾拉。
他时时像一个犯了错吸着鼻涕找不到家的孩子,等待艾拉捡回他。
约翰生病了,艾拉更难受。
最沉重的莫过于由她决定两人奔赴死亡的过程。
约翰曾经多次表达,生命临近尽头病入膏肓时,希望艾拉将枪口朝向他,扣动扳机,帮他结束生命。
但约翰只决定了自己的生命终点,并未想过艾拉的生命终点该怎么走下去。
况且他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记忆表现,甚至并不能让艾拉判断这样的意愿是真是假。
艾拉病重,本也一心向死,但要让她带着另一个病入膏肓的生命约翰一起赴死也足够艰难。
她照顾约翰的时间有限,若她先结束生命,约翰将遭到怎样的对待,她无法想象,也不忍心想象。
但自己又怎能决定结束他人的生命,即使这个人是朝夕相伴的伴侣,这又不是何尝一种自私呢?
约翰设计的是一个人离开的结局,艾拉设计的是两个人一起离开的结局。
艾拉设计两人一起沿着回南方的路,重温时光,在故乡结束生命。
她带着陪嫁的房车,带着猎枪,带着能播放家庭照片的投影仪,止痛药和安定药。
即使有约翰孕期出轨的红尘往事浮出,扰乱了计划,艾拉还是未曾改变。
尊严和生命,由不得约翰做出选择,命运将枪递给艾拉,让艾拉选。
艾拉将枪口对向自己,扣动扳机,她选择了尊严。
但约翰也必死无疑,因为他早和艾拉的生命融为一体。
艾拉说: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
约翰说:谁从你这里偷走了约翰,也从我这里偷走了他。
约翰和艾拉是一对老夫妻。
艾拉80岁了,约翰的年龄更大一些。
艾拉得了重病需要去住院,携手几十年的两个人就要从此分开了吗?
他们俩突然离家出走,没有通知儿子女儿,开着老旧的房车,沿着东海岸的一号公路,从马萨诸塞州一路向南,要到最南端的佛罗里达州Key West岛去。
那是40年前他们带着孩子们出行的旅程,那里有海明威的故居。
约翰是个退休的文学教授,最爱海明威。
他得了阿兹海默症,记不住很多事情,甚至忘了儿子和女儿的名字。
他按照老婆的指示开着车,每到宿营地就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看着看着却流下泪来。
他说,他看到最后一个字,却记不起小说的开头了。
艾拉一路吃药,倒是能维持病情,没有什么异样,照样风风火火,忙前忙后,照顾着失忆健忘的丈夫。
她说,这些年约翰沉默寡言,倒是让她少了很多无话找话的尴尬时刻。
但还是有让她恼火的时候。
在一个加油站,她去小超市打电话,突然看到约翰加好油,竟然撇下她,径自开车走了。
她急忙扔下电话大叫着赶出来,可哪里赶得上。
旁边一个皮衣皮裤大胡子的摩托党,载着她从后面追上去。
约翰看到却很奇怪,说你坐着摩托这么危险在做什么?
他根本忘了老婆应该在车上。
最恼火的是这一回。
晚上约翰爬起来,坐在床边扒拉着艾拉,问:你看到艾拉了吗?
她在哪里?
艾拉说,我就在这里呀。
约翰很肯定,不,你不是艾拉,艾拉是我爱人,二十二岁,有一头金色的长发,是个美人。
艾拉楞了。
她慢慢爬起来,默默走下车,坐在营地椅上流泪。
老公连她也记不住了。
约翰也慢慢走过来,仔细地打量着她,你真的是艾拉吗?
艾拉毫不客气地说,当然是。
她也打量着约翰,挑衅地问,你是谁?
约翰忙说,是我啊,约翰啊。
艾拉说,你才不是呢,我的约翰是个青年教师,英俊潇洒,博学多才。
我想他回来。
我想他回来。
这是2018年公映的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
看到这里,不禁泪目。
是否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到失忆,老到忘了儿女,忘了老伴,忘了现在的一切。
或许,这不是失忆,毕竟,那些年轻美好的形象,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深刻了。
我看见蓝天和白云我看见深邃的夜晚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我看见歌舞和绿草我看见蟑螂和EWA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黎明破晓和日落黄昏如此美丽照映在我们的脸上为你我盛开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爱你当你抱紧我如情歌般甜蜜一个多么美妙的银河你说话就像天使在歌唱每个字都是爱的乐章当你将我放在心里就像降临玫瑰盛开的世界一个多么美妙的银河你中了我的魔咒快吻我把我的心我的灵魂给你一个多么美妙的银河La Vie en rose
老太太有病在身多次有拿着药瓶的镜头老头因为患有失忆症 真让人无奈老太太为了让老头最后的日子能开心一点做了一个连年轻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老头在旅途中总是忘记过去的事情打电话时叫她的女儿为小南瓜(八岁后没这么叫过他女儿)老太太刚讲完你在哪,曾发生过什么他又会问“我们现在在哪”即使记忆力这么差老头对他以前对海明威的故事记得一清二楚,逢人便讲起来,似乎“海明威”成了他晚年的唯一依靠也没对他的专业忘记在遭遇打劫的时候还执拗的指出“你的语法有个错误”真是可爱极了丹丹尼尔是谁?
人老真的不容易珍惜年轻的时候美好时光老头把老伴误认为邻居莉莉安的时候很多出轨的迹象表现出来老太太炸了,老太太知道后疯了,就连过去的那么美好的照片此时,也全都变了味儿过于爱和不爱都是种挂碍都是爱产生的执念 最后安拉真的挺不住了两人结局唏嘘 再伟大的人生,即使有爱的人陪伴但最终的结尾不过如此其实人生,本来就充满缺憾又何必执着于完美呢享有当下,过好此生。
也真是没什么野心的编导了。两位老演员真的很棒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会让人羡慕和感动。3.5
看到男的在妻子孕期出轨我真就无语住了,男的跟出轨对象结束关系后回家,怀孕七个月的妻子正跪在地上满身汗的擦地板……别太离谱
有什么资格替你配偶的人生去做决定呢
死亡之旅还是少看点比较好
情节丰富,但演绎的太过仓促匆忙。人生的终点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回忆应该是绵长的,节奏太快就失去了味道。应该剪一个加长慢节奏版本,对于现在这个版本,只给三星。
送上一曲「how can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guy who doesn't know Gainsbourg」
婚外情部分和结尾出乎意料,是矢志不渝的爱,也是普通人难以做出的抉择。
和爱在三部曲的水平相差甚远,讨厌这个译名,因为爱在三部曲在心中地位太高。情感剧本平庸,剧情平淡,纵使有不错的剧情点却依然缺少足够的情感张力。作为公路片镜头过于局限于车内,缺少远景的路途风光相衬。
最美不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谅你一切过往。生命总有终结,而爱却永恒。关于妻子癌症晚期通过不断吃药,短发等都能品会出来。可是超不支持妻子带着老头一起自杀的决定,导演的意思老了生病了都该去死吗?
明知自己时日不多,明知老伴儿记忆时好时坏,老夫老妻开着老房车,踏上了爱情的黄昏之旅,约翰嘴里念叨着海明威,艾拉心中有个未曾忘却的丹,不顾孩子担惊受怕,夫妻俩拌嘴甜蜜行,扯开胆子不后退,要死也不能落下了谁,自由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非常老套非常作,为了煽情而煽情。一星给老头的演技,一星给沿途的风景。
#Venice2017# 又是一个跟电影节并不搭的小商业片,入围大概因为意大利背景吧。喜剧类型及美国原著决定了它的上限,使得即使有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这样神乎其技的演员,对[爱]和[45周年]仍然望尘莫及。但导演的处理仍是与好莱坞不同,某些地方还是欧洲式的狠辣与老道。某些时刻很感人。
不喜悲剧性结尾。唐萨瑟兰是少有的型男,老来也不见外型走样,相比帕西诺雷德福而言
老年版的《后来的我们》,想不到台词更矫情,剧情更抓马。
这样旅行一次哇保持这样的心气最重要(但是要会开车呢(唉(路过那个桥蛮好的,没有什么完美的爱情,无奈生气遗忘出轨就这么自杀我也在好奇自己的老年生活或得知生命期限之时,想想
褪去一切的爱情最本真的样子,也许在老人身上才最清晰明了。它不在记忆里或是仅仅在某一个刹那存在,也许到老了才发觉它存在于每一次争吵和原谅,每一个故事和每一段路。所以即使老年时被病痛,被日复一日消逝的记忆折磨,脸上的笑容依然能掩盖泪水,因为他们可以拥抱着彼此,在走向死亡的每一刻
正如女儿一边自言自语“我老公连亲都不愿意亲我”一边不理解(又名羡慕)父母的恩爱,我的父母爱情的存在仿佛是他们的翻版,因为他们,我会永远相信爱情,而这与自己的爱情无关。电影细节非常好,儿子的同性身份,初恋的黑人形象,钓鱼执法出的情人,当然还有戛然而止的结局,让电影充盈而不那么童话。
本质上还是个挺忧伤的故事,但忧伤基本被阳光、豁达、释怀、温暖和幽默的情绪所冲淡了,实际演变成了一场人生终点站之前最浪漫的公路之旅,冲突与解决冲突循环模式的剧本算不上吸引人,最华彩的部分无疑是观摩两位老戏骨演技的火花,似乎也在憧憬我们自己的未来。(63)
不被看好的题材,但是下载高清公映国配版(双语版)先睹为快感觉喜出望外,一定再看一遍过瘾。老年题材费力不讨好,但是老年人的感情如此脆弱和细密一辈子的梳理在人生最后的一次旅途中。译制版也非常只好:曹雷老师的声音很少听见了,难得的经典译制,最后的笑点床戏居然也没有删减,更是少见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