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已知的你 信我未知的你Aaron 埃及王子血江水 蛤蟆 蛆 苍蝇畜生死掉 埃及皇室侃侃而谈雷爆 冰雹飞鱼般的蝗虫射杀去粮仓抢吃的民众自认为是 god 在家对妻子温柔 半夜给孩子盖被子七种plague(反应过来)法老 living god羊羔的血标记在门口 免灾(最大灾难)天光黑掉 黑夜笼罩 气氛诡异 小孩子断气(应该是对;第一个希伯来人长子在走路前死掉的报复(revemge)允许回迦南(出埃及记开始)---以上为 观影时在手机里的小笔记---看了《出埃及记》片名及副标题就有些意思 exodus下面有了一排字 是「god and kings」第一反应是无脑直译:「上帝与众神」 后来去看了豆瓣电影的官方译法 应为「法老与众神」之后看到摩西与拉米西斯第三次博弈时 拉米西斯说 我就是god 你所谓的受了god指引的god 也特么是我👿 我读书少 但也知道那时的法老明明是跟大家相同的血肉之躯 但坚信自己是god alive 因此为所欲为 分埃及人民三六九等 令奴隶兴建浮夸工程 劳民伤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先从头开始讲该片所讲的这个故事的背景吧 《出埃及记》似乎是圣经旧约(?
)的故事 主人公是摩西(上帝之子)摩西本人是一家希伯来人的长子 由于当时埃及人听说那一年将有位未来的leader(大概是宗教意义上的)出现 下令杀掉当时希伯来人每家人的长子 摩西生不逢时 但家里人不傻 他妈妈/姐姐把他放在摇篮里 投入尼罗河(?
)此前留下关乎于他真正身世的信物(电影里是一串绳子 圣经原文是什么忘记了)恰好埃及皇室的一位女性带回了这个摇篮里的孩子 抚养长大 身为希伯来人的摩西便阴差阳错成了埃及王子 聪慧过人 非常讨喜于埃及国王 他有个「兄弟」是国王亲儿子 与其以表兄弟相称(是为拉米西斯)后来真正身份暴露 以种姓制度位大的埃及皇室定然容不下这个 奴隶 血统的假王子 将他和他家人放逐摩西自此踏上去往红海一隅的征程 在貌似为旅行终点的地方成亲安家 却在一次追赶羊群途中遇到泥石流 脑子被砸 产生了遇到上帝的幻象(一位小男孩)总是与一块齐身大石出现的男孩告诉他 他是有使命在身的人(拯救在埃及受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的奴隶希伯来人)摩西笃信非常 自此踏上另一段征程 带领一群在埃及为奴四百年的希伯来人磨刀霍霍操练军队 准备反抗其间 摩西从未停止大事小事儿与他幻象出来的god(男孩)对话辩论 摩西的弟弟艾伦[Aaron]一直在一旁观摩拍案惊奇 于是在god(其实只是摩西内心的抉择)帮忙之下 在埃及 有了著名的 【6/7/8(我记不清)大灾难】圣经的原文是plague 非常有趣电影里真实还原了:尼罗河变成血河青蛙侵占了全城苍蝇与蛆紧接着全城牲畜死光了热带埃及落冰雹蝗虫成灾毁了粮(其中每一条都是些特效炫酷的画面 还有些小细节穿插 例如蝗虫导致的粮荒之后 埃及国王拉米西斯不听劝告 不愿开放国库粮仓的一点点给挨饿的埃及人民 一部分埃及人闯进去抢了几篮粮食 一出去就被埃及军队乱箭杀完;以及拉米西斯为了在希伯来人聚居的贫民窟找出摩西 下令每天当着希伯来人面 绞死一家子普通希伯来人)最后一个【巨大】灾难 是年幼的人在此夜死去 前日 摩西的那个小男孩上帝真的现身鸟 告诉摩西 让小孩免于一死的方法 是用小羊羔的血作为标记刷在家门口 果然当夜暮色降临 气氛诡异 一片暗黑袭来 有强烈的不祥之感 埃及人家的小孩(包括国王拉米西斯的小婴儿)全部断气第二天拉米西斯带着他儿死掉的身躯 找摩西评理 说哪有你这样害死人小孩的上帝 这就是你们的上帝吗 摩西说我们希伯来的孩子一个没死 都好好的呐😜 于是摩西终于得到:带领身在埃及的希伯来人荣归故里 的许可 在众埃及人叫骂中踏上了回去的征程--一个细节:拉米西斯虽然如同任何一位埃及国王 残酷又觉得奴隶就是天生为奴 死不足惜 但对妻儿都非常温柔 半夜惊醒也要去看看小婴儿睡得好不好 在他耳边轻言「你可以睡得这么香甜 是因为你知道你得到宠爱」be loved 这句话有趣极了 之后在埋葬此婴时 拉米西斯说了同样的话 我想 这句be loved 其实是黑色幽默吧 被上帝眷顾宠爱的小孩 果然应了那个预言:在学会走路之前就早殇我当时想 其实这几个灾难(plague)都是有所对应的血红尼罗河:埃及国王暴政及残酷青蛙:对奴隶的虐待苍蝇:每天都死一大片的希伯来奴隶畜生死光:不得民心落冰雹:有典型宗教色彩 类似我天朝六月/八月飞雪的传说小孩死于夜:多年之前被处死的那些希伯来人的孩子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回家 则是另一个故事了(这段我看得不仔细 因为我感兴趣的重点是回家前的情节)当然会讲到著名的红海之战:摩西以及一众老弱病残、将士若干被困于红海 向前跨越不了汪洋 往后又遭到埃及兵夹击怎么办?
这里的处理 似乎是改编了圣经的原文 我记得原文是红海劈开一片 摩西一行人顺利渡海 埃及追兵被淹死(还是怎样)不过电影大概是为了体现老套英雄主义 傻逼嘻嘻地安排了摩西与拉米西斯的决斗 两人手持兄弟相称时 他们父王许给他们的宝剑(拿的是对方名字的剑 说是要互相帮忙 永远恩爱)后来正义还是归属于上帝这边 摩西胜 拉米西斯落败全剧终從我的 iPhone 傳送
要將摩西出埃及的事績變成電影,並不困難。
但是,要變成甚麼樣的電影?
這才是2014年問世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會面臨的難題。
摩西並非第一次登上大螢幕。
摩西是個希伯來人先知,他的生涯事蹟多記載於聖經舊約第二書的《出埃及記》;書中,他如何經歷曲折、宏觀的神助人助,終帶領神的子民脫離百年的奴民生涯,走出殖民母國埃及的冒險,本身就極為戲劇化,早是西方的藝術創作樂於引典的題材。
電影也不例外,1923年與1956年,都各有一部取名《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的電影問世,皆由派拉蒙公司出品,票房獲益不俗。
比較靠攏近代影迷的,應是1998年由夢工廠推出的動畫《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
此作口碑驚人,得到了該年度奧斯卡兩項提名,在奧斯卡尚未有動畫獎項的二十世紀,這可是破天荒的一舉。
前有票房實績、後有傑出改本,都能令片商與片迷對摩西再現螢幕的期待,先吃了兩顆大定心丸。
然而,職掌本片的名導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顯然有他的野心。
他並不滿足於拍一部照本宣科的傳教廣告,也不想止步於模仿前人傑作的身影。
在2014年此刻開拍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中,他與多達四位的編劇,重新捏塑了摩西這個主人翁的靈魂。
有別以往摩西的形象,全片之中,摩西富有一種徹底質疑的性格。
摩西都勇於質疑神明,更質疑嘗試去信神的自己。
埃及祭司的詐財預言令他感到反感,但希伯來神使的超自然神蹟也未令他立刻歸化。
這樣一位疑神的王子摩西,經歷了甚麼樣的心境變化,最後成了迎神的先知摩西?
信仰的轉變,正是雷利史考特斟酌於在一則積譽千年的舊約事蹟中,欲作顛覆之所在。
想顛覆經典,但顛覆得不徹底,是我看《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最窘困的感受。
追根究柢,都出在故事終究不敢給出埃及一個嶄新的理由,試圖去寫死一個有別於經典答案的新解。
=============================================================(一),觀影本身對一般影迷來說,《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應該是一部成績優等的史詩電影。
電影以極簡略的兄弟鬩牆作為序場,鋪開全劇。
摩西與其兄弟拉美西斯是埃及皇室的後代,過著年少輕狂的貪歡日子,也在如麻的朝政上同符共契、合作無間。
然而,從埃及祭司失口作了一次摩西會成為領袖的預言後,便替兩人日後的衝突埋下伏筆,只待隨著電影的開展一波又一波餵養而壯大,冉冉浮現檯面。
摩西是流著希伯來人奴隸血統的埃及養子,拉美西斯則是天之驕子出身的埃及皇帝,他們彼此支持不同的民族,希伯來民族的唯一神耶和華信仰也與埃及趨時的神明信仰相違背。
當摩西帶領希伯來人打算脫離埃及的有統無治,成為平等的存在時,本就處處殊異的兩個宗教民族也就勢必衝突。
這一場人神的大鬥法構成了全片的主軸,直到摩西擺脫埃及追兵而渡過紅海,希伯來民族得到勝利的果實而告一段落。
全片節奏大氣而細膩。
電影重現了公元前一千年的埃及國度,出現的建築到衣飾都很講究,演員出入與使用這些道具的儀態也都有說服力,散發出濃濃的史實之感。
埃及軍隊出征戰役的武戲宏雄、摩西多次與敵我交涉的文戲機智、輔以其他電影元素的渲染,舉凡音樂、演員陣容與電腦特效,都有到位。
雷利史考特不愧是開啟近十年史詩電影先聲的老將,駕馭這類題材駕輕就熟。
對基督教徒來說,《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應該不失為一部得體的聖經寓言。
全片劇情的前因後果,緊貼舊約《出埃及記》本文的寓意。
我們看到,被埃及政府流放的摩西在國境之外討生活,得到了希伯來神耶和華的神蹟啟示,返回埃及,要求埃及王也是自己兄弟的拉美西斯,解放希伯來人的奴隸身分。
多神信仰的拉美西斯對摩西的信仰一笑置之,完全沒料到,耶和華接下來施放的天災異禍,會讓他的國度陷入一波又一波的混亂,甚至扼殺他的長子。
透過最新銳的電腦特效,原作中的天降神蹟如血河、冰雹、蝗蟲等都栩栩如生,與故事中欲彰顯希伯來神的法力無邊做出呼應。
有些地方,電影與原作稍有出入。
這些調整或出於細節的加強,例如摩西被流放的原因不是殺人後的刑罰,而是政敵攻訐後的冷凍,給了摩西身為王子何以無故走失的合理理由;有些調整則出於電影幕後的考量,例如摩西返回埃及的年齡也從八十歲一口氣回春到三四十歲出頭,顯然是替年趨不惑的演員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量身打造的設定。
但大節上,這些出入都不至於令出埃及記的味道走神。
不過,對於雷利史考特而言呢?
就如前面所敘,雷利不想僅止於滿足大眾與信眾的需求,他更想創造自己的需求。
所以,他拍給自己第三種看《出埃及記:天地王者》的方式。
那是關於摩西身為一個人,是如何選擇自己所信信仰的漫漫長路。
=============================================================(二),神的信使不信神《出埃及記:天地王者》裏的摩西自恃至極,用一句話來形容,那便是他比觀眾還要頑固。
但看完全片,觀眾會知道,摩西的頑固背後,存在著一份對信仰為何的大哉天問。
摩西出身多神並立的埃及,卻採取不信教的態度,是因為他年輕時不屑於埃及祭司的臟器占卜法,認為都是一派胡言。
觀眾也能輕易理解,因為那個祭司真的就是神棍,靠前王的迷信混吃等死,占卜出來的神諭不消說,當然都是胡謅。
但這只是個假貨,當故事逼近第一幕的收聲時,耶和華化身成小孩子的模樣現身於摩西面前,展示了一手燃燒荊棘的神秘現象。
觀眾知道,真貨來了,而且來頭不小。
果然,摩西領受神諭,回到埃及螫伏,尾隨他而來的便是一連串超自然災害的展現。
拉美西斯起先也不信神,他的幕僚替他背書,說明這些現象不是神蹟,只是自然法則;幕僚解釋,尼羅河恰好在摩西歸來的這年積沙困河,構成血河的出現,血河引來的腥臭又恰好帶動了兩棲青娃大量登岸的蛙災,這些蛙害又恰好連帶能引來了漫天的蒼蠅,也因此埃及國出現舉國疾瘡,因為都是蒼蠅帶來的嘛。
自圓其說的很妙,熟悉探索頻道基調的觀眾可能也一度被這套說詞說服了。
然而,當天空開始砸下冰雹,龍捲風肆虐久別無雨的北非,蝗蟲又遠征而來蠶食米糧……這一刻,拉美西斯不得不相信,這不是現象,而是貨真價實的神蹟。
當然,觀眾也是如此。
摩西卻不是如此。
當希伯來人每每看著自己的神明發威作福而興奮不已的時刻,摩西都會走進曠野,哀傷的向上帝抱怨。
他的曠野吶喊,是發洩,也是發問。
他喊著:既然上帝有如此神力,為什麼四百年來都不聞不問?
何以神蹟的目的是為了逼拉美西斯推出廢奴政策,卻只造成了懲罰貧民的效果?
他見證了上帝的神力,卻更加困惑,自己被差來埃及是為了甚麼?
當然,上帝沒有被他駁倒,但他也沒有停止一回又一回隨著神蹟而來的質問。
神的信使竟然不信神!
摩西是當時唯一一個希伯來神的先知,卻不是一個神的信徒。
摩西的立場尷尬不已,但他堅持如此。
這一股在影片下的弔詭闇流,便是此劇與傳統的舊約文本,以及電影《埃及王子》大相逕庭的環節。
首先是摩西質難上帝的ㄧ事。
我認為,摩西克理斯汀貝爾飾演的摩西,顯而易見就是雷利史考特的戲中化身。
導演用三千年前摩西的口,去說三千年後的話。
摩西對上帝的一連串「天問」,就是現代錯綜繁複的各派教徒與非教徒對《出埃及記》文本寓意的ㄧ連綿質難。
更重要的是,摩西選擇並不信神,或者精準的說,不自稱是個信徒,背後有甚麼樣的動機。
摩西當然可以選擇對神的威脅埃及之舉默不吭聲,也有資格選擇去盲從,因為他是被上帝親自選上的人。
然而他都沒有作此選擇。
這是因為摩西對信仰有著更深一層的辯題未解,那便是信仰究竟為何的命題。
=============================================================(三),在曠野中向信仰守節我們人之所以選擇相信自己的信仰,是因為信仰為我們帶來了甚麼,還是信仰改變了我們甚麼?
對《出埃及記:天地王者》的摩西而言,答案必須是後者。
摩西與上帝對談的曠野,位置選得很妙,他可以在那一塊地俯瞰埃及首都的動靜之餘,隨時回頭觀望後壁之外的希伯來難民窟。
這種視野,正是他在這場信仰戰役中的立場寫照。
他從曠野的景象看去,希伯來人也好,拉比西斯王也好,戲外的觀眾也罷,這些人被神蹟的力量折服,就斷然能開始恐懼或服從這個信仰的價值,是愚蠢的。
價值理只存在於心靈與理智的深處,也因而救贖人靈魂的,該是信念的純疵,而不該是勢力的強弱。
擁有雙重身分的摩西明白,假如楚囚對泣四個世紀的希伯來人民族們是因為耶和華能降血海而相信他,而非耶和華的教誨能使希伯來人變得良善、開端智慧、活出價值,那這一種信仰跟埃及人的恐嚇,並沒有本質上的差距。
摩西自小便很傲慢,相信人定勝天,即使牧羊這件小事,他也堅持要兒子靠自己的力量去辦好而不要禱告。
他非常瞭解己力不如神力的事實,耶和華引發的天災異禍都是真的,但那些都是外在世界的力量,不是信念本身。
神給予埃及國的大災難能擊垮法老王的虛幻宮廷,並不代表神給予他的新生命能比他自己賦予自己的那一份舊靈魂更好更良善。
新舊價值兩者孰誰與非,令摩西痛苦,但也令摩西不失去堅持。
信仰不是只存在於宗教上,生活中處處有信仰。
抽出《出埃及記:天地王者》這一層劇情的核心,也丟開摩西的故事以及基督教的立場,看向2014年的現實,便或多或少能體會到,信念與勢力的拉扯,同樣存在於我們這些庸庸大眾之間。
們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作人原則,職業立場,政治傾向與意識形態。
我們如何在眾多的陣營中選擇了自己依歸的場合,有時僅僅是投機使然。
例如,在正值太陽花學運時,台灣人應該無一不感受到舉城瀰漫的求變風氣,許多人於是表態選擇當個「覺醒公民」,站起了反政府或反某黨的姿態。
然而這樣的覺醒,是出於對民主價值如何栽培了自己而感恩擁身的勇氣,亦或是想在同儕或道德立場搶佔一個上風位置的私心?
值得深思。
普世的教條絕非永恆正確,反普世的信條也並非未藏扭曲。
幡然悔悟的知性結論,常常與不分黑白的感性衝動是一線之隔。
真假是非,兩相難辨,人擇其中,不得不賢。
對一些教會來說,《出埃及記:天地王者》的信仰觀,則是十足尖銳的批判。
既然價值方是靈魂能不能接受信仰的最大博弈場,外在宗教團體的盛衰,理應放在次要的位置去考量。
但現實中,許多教會仍舊念茲在茲於神蹟的多寡,作為宣教的粗略手法。
一旦自己的教會出現幾樁治病與方言,便大呼為神蹟,昭告九州,強調拜上帝見真跡,信聖靈有神蹟。
這類言之鑿鑿的廣告,皆是《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欲批判的對象。
以神蹟為信仰的中心,便是以證明上帝存在為口號,骨子裏則以煽動質疑上帝存在為事實。
有朝一日,信上帝之力比信上帝之名更為殷勤的假信徒們會找到更強的力,遠離教會。
並非信仰出了差錯,而是從一開始便沒有理解的信仰。
根本無信,何來談仰?
無信教會,無異賊黨。
摩西經歷了風風雨雨,到了紅海的生死關頭一役,摩西才終於與上帝達成了共識。
結局之中,摩西獨自登上西奈山,在石版上一筆一筆刻出日後的以色列十誡律。
這又是一件值得玩味的出入:在舊約《出埃及記》中,摩西在山上的工作僅是找來石板,上帝則親自用指頭抹上文字;在《出埃及記:天地王者》中,摩西自動自發去刻石頭,上帝甚麼都不作,只在一旁煮熱壺弄開水給摩西小歇,成了茶水小弟!
兩邊對比,摩西變成了主動者,他靠自己的雙手刻下要告誡全民的十誡,代表了十誡的價值來自存在於他的認同,而非來自上帝再一次的神蹟外力。
摩西真正成為了一個信徒,接受了上帝的教誨。
希伯來血緣的連結變成了希伯來信仰的心智,他讓上帝的聖靈充滿他的生命,讓上帝的價值活在他的靈魂內,與自己共存。
換言之,直到電影結局的那一刻,摩西才真正成了聖經中令約書亞這些希伯來人景仰的神之使者摩西,才真正是傳統形象中的先知摩西。
從「贏神」、「疑神」,最後到達「迎神」,全片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漣漪,是摩西對自己信仰的自我辯證;同時,也是在挑戰觀眾對信仰的電影。
=============================================================(四),可惜拍糟了的地方《出埃及記:天地王者》並不是一部宣教的電影。
即使表面上看來,埃及人的信仰被耶和華的七大神蹟弄得節節敗退之際,似乎不堪一擊,但電影保留了緩衝的空間。
並非每一個異教徒都藥石罔效或虛偽造作,因為埃及祭司的預言「摩西會成為領袖」確實靈驗了。
這則預言影響了兄弟的感情,可說是一切的開端,重要性不亞於耶和華的任何神蹟。
魚肉奴隸的拉美比斯王雖然長子慘死,也並未徹底屈服於耶和華,就像兄弟摩西一樣分辯得了價值與勢力的差別。
雖然他還是因為自己愚蠢的死追戰術再次吃下敗仗,但他神蹟般的在紅海覆蓋中活下來,而非舊約聖經中的全滅,也算是不讓故事太過一面倒的安排。
然而全片的癥結就在於此。
雷利史考特與四位編劇把舊約《出埃及記》宣教的教意拔去,卻又不敢自己安上一層新的寓意,導致《出埃及記:天地王者》全片陷入了自我定位並不明確的問題。
上帝在此片被賦予了人性。
牠不採取舊約的天之音來表達自己,選擇了以人類孩童的面貌出現在摩西面前,是其一;牠捨去了絕對主宰者的立場,反而用一種介於神父與人父之間的權威與芥豆之微的摩西相處,是其二。
摩西與上帝的曠野席談,沒有敦敦教誨,常是口角爭執,在看不見上帝的旁觀者約書亞眼中,他還以為摩西變成神經病了呢。
但本劇的上帝有必要人性嗎?
人性的上帝就像《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中的摩根費理曼,他以幽默長輩的姿態開導金凱瑞的人生,還會說自己ㄧ放假就造成黑死病的俏皮話,很能討觀眾緣,但出埃及記的上帝面臨的並非上班族的升遷牢騷,而是民族英雄對民族苦難要如何救亡圖存的生存議題。
我們或許可以能輕易接受一個法力無邊的無性上帝,秉持宗教立場後滅光了信巴力的異教徒,畢竟鬼神的思維遠得無法令人多作推敲。
但一個法力無邊的人性上帝只為報仇,揮揮衣袖一舉血洗了埃及國十幾萬孩童?
正常人不作他想,留下的僅會給是暴君的直觀吧。
拉比西斯聽到希伯來上帝一夜屠殺後,破口大罵:「怎麼會有這麼殘暴的傢伙!
」頗為一針見血的訴說了惡神與惡人印象的差距。
如果上帝變成孩子是一種編劇的取巧,想令人親近這個角色,那顯然是大大的下錯著了。
其次,此片的摩西放膽的向耶和華暢所欲言,但上帝並沒有解答。
這也讓上帝理應具備帶領希伯來人的立場,變得無比薄弱。
在曠野中,上帝選擇性的出沒,他被摩西問得沒完沒了,針對摩西指控他四百年沒出現的批判,他不是諱莫如深,就是閃爍其辭,最後還會用憑空消失的把戲,把摩西諒在曠野一人吃鱉。
這簡直是小鼠輩的舉動。
片中開透了信仰審判的辯論場次,卻以反方與裁判三不五時缺席的狀況讓賽程無疾而終。
無語問蒼天的摩西,幾乎是靠自己摸索上帝偶爾才說的斷章片簡,來領悟出自己的信仰真諦。
我不禁讓人懷疑,要是得選摩西以外的希伯來人(例如扮相神似耶酥的約書亞)做為出埃及的先知,有多少人會有耐性與悟性,跟著這個礦野的落跑童子瞎攪和?
顛覆隱藏得太過細弱,無從影響舊約文本的大體走向,因而讓《出埃及記:天地王者》雖在保守與不保守的天秤間擺盪出另一種丰采,卻終究沒有成為一部翻案徹底的電影。
摩西仍舊信了上帝、希伯來奴隸仍舊因為神蹟而脫困、埃及王仍舊因自己的自大而損失慘重、十誡仍舊誕世、自由的希伯來人仍舊邁向雲炷與火炷的彼方,沒有逃開幾十年後將再度與異教民族戰爭連綿的命運…..舊約聖經的每套環節都牢牢扣死在電影的劇情之中。
如果要捨去這些,勢必要重新解釋整趟出埃及的前因後果;如果想顛覆這些,則必須直接丟棄摩西五經的基礎,丟出強大到足以動搖神之威嚴的新說,才有意思。
然而本片既不願意捨去,也不意圖顛覆,因而造成了說書人雖然盡其可能的填充著電影,在每一套劇情環節塞進了看起來相當驚奇又新鮮的解釋,卻每每都在下一套劇情環節就無疾而終,再度被強拉回舊約聖經的脈絡。
這種狀況,就好像一輛F-1賽車開上了新北市的市區,毋論車子在這一條街如何疾馳,在下一個路口都終究要被紅燈宣告停步;車子衝衝停停,競賽的整體速度沒有提升了多少,駕駛座上的駕駛倒先被頻繁的煞車弄得頭昏腦脹了。
掌舵《出埃及記:天地王者》幕後團隊的努力,從車身與引擎的微調上絕對能一看而知;但賽事的結果,顯而仍只跑出了一張不好不壞的成績單。
=============================================================(五),猜了猜為什麼拍糟翻案不全的可惜,不知該歸咎於雷利史考特的取捨失當,抑或瞻前顧後於社會輿論的壓力使然。
雷利史考特並非沒有前科。
我記得,他在2010年執導的《羅賓漢》(Robin Hood)中,便對舊本翻案有了一次老生留手的紀錄。
原先他拿到的羅賓漢劇本相當特別,該劇本打算從英格蘭王約翰的角度出發,讓觀眾另眼檢測羅賓漢做為流痞,間接危害了許多無辜平民的生活秩序,是一齣翻案史詩劇。
雷利史考特認為這層翻案不足以服人,最後出品的《羅賓漢》電影,仍舊回歸了英雄羅賓漢大戰暴君約翰王的典型傳奇,只是多添了一個類似魔戒故事中巧言的角色,讓暴政之罪稍微分攤在整個英格蘭政府的幕僚上,不單只給約翰一人扛起。
這回改編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是聖經故事,神話遠比傳奇更為典型,改造起來的功夫想必也更為複雜。
這或許是尊如雷利史考特也無從下手的罩門。
也或許只是我想多了,原因更加簡單,便是片商害怕太過翻案的聖經故事會失去信徒市場,徒增票房變相。
畢竟聖經故事的主力客群散步於北美與歐陸,要賺這些複雜多變的各路教派教友的銅板,保守安全的改編當然是上上策。
其實,今年四月就有一部翻案到近乎毀謗的電影問世過啊,叫作《挪亞方舟》(Noah)。
這一片改編自舊約聖經第一書《創世紀》,比出埃及記文本更前,神化色彩更強,導演卻把舊約文本大刀闊斧的料理下去,結果只能以面目全非來形容;演到後半,連噴雷射光的怪獸從環太平洋游上來串場,諾亞對上帝的信念則另類到被好些電視台禁撥了。
夠大膽了吧,但票房呢?
全球總計不到一億兩千萬美金,逼近賠本。
有此一例,就算出埃及記早在前年就有企劃,片商也肯定會有所芥蒂的找到方法把電影可能太刺激的地方拔去吧。
巧的是,《挪亞方舟》(Noah)的男主角,正是雷利史考特在《羅賓漢》找來的老搭檔,即影帝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六),小結《出埃及記:天地王者》仍舊是一部有水準的電影。
後製技術難找瑕疵,導編功力仍屬上乘,在史詩片逐漸減量的今天,不失為一部大醇小疵的院線佳片。
要說這一次翻案的嘗試給我最大的體悟是甚麼,大概覺得:人類最該跟上帝學會的本領,應該是轉移話題吧。
缺席常達四百年的爛帳只消一兩句我很生氣就打發掉了摩西,這一手切割也太高明了吧!
时长:两个半小时
法老与众神 (2014)6.72014 / 英国 美国 西班牙 / 剧情 动作 冒险 / 雷德利·斯科特 / 克里斯蒂安·贝尔 乔尔·埃哲顿内容:犹太教领袖摩西带领被奴役的犹太人摆脱奴役的故事。
这部电影也叫《出埃及记》。
因为没看过经书,不知道里面的剧情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翻拍的。
里面比较精彩的是犹太教所信奉的上帝帮助摩西及其百姓对抗埃及法老降下十灾的片段。
因为《锈湖:天堂岛》是根据十灾编排的手游,顺藤摸瓜发现了这部电影。
特效还行,其他的因为我不太了解宗教方面的文化知识不做过多评论。
片场两个半小时,打了无数瞌睡本片20141212上映,20141206在hk观影难道我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以下剧透看片花打的一个激烈,人仰马翻气势宏大,完全就是3d特效画面壮丽的战争片结果影片开始确实是有一场战争,也为后面的剧情立了flag于是我无比渴望的在等待两个半小时过去了,终于来到摩西和法老大军对战的一场戏了结果法老先是在山上损失了大部分人马剩下的忠心的部队人都去到海中心跑不掉了,还是临阵逃脱我想法老跟摩西起码单挑一场也好结果。。。
他们被水冲走了冲走了这是出马桶记好吧好吧我知道这是圣经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知道结果是怎样的了,但是整部戏毫无惊喜这一点太出乎我意料。
既然剧情都是大家没看就知道的,你要么整点大场面,要么整点细节闪光,不然怎么让观众不睡着或者,压缩到一个半小时也是一个选择
终于刷完这部电影了,心有点累。
怎么说呢……这个电影……实在是充满了难以明喻的微妙的槽感。
哦在所有的吐槽之前我必须说,这个电影的史诗场面感是杠杠的!
冲着特效和场面也值得一看(认真脸)(←没错这就是我去电影院看大部分电影的全部动力)。
很壮观,真的很壮观。
以及腐国放映居然还带英文字幕,点赞,听力半残党的福音。
好了优点夸完了。
(X)于是先说2个相爱相杀(不)的主角吧。
拉美西斯基本从头到尾都在花样作死,怎么作死怎么来。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我多少理解导演大概是想塑造一个人性化的、内心有反复犹豫的国王形象吧= =大概包括摩西也是……但是,但可是!
那么多次!
为什么拉美西斯你都不杀他!
那么多次!
随便就能杀了就是不杀!!
不杀也就算了!
放人走就干脆点!
每次放了又后悔!!
能不能不要一再重复 心软——放他走——后悔——追追追——心软放他走 这种过程啊!
摩西也是!
没有任何准备计划就坦荡荡地夜进王宫!
(王宫的守卫基本约等于无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虽然是公元前几百年的文明吧但你看看人家秦始皇!!
)……拿刀威胁了拉美西斯半天最后P都没干就走了,我想说这种行为除了暴露自己有何用啊!
你看第二天你的子民就倒霉了吧!!
我对这种兄弟爱真是……。
……你们兄弟虐恋情深可倒霉的他妹的都是百姓好不好!
拉美西斯心情不好,希伯来奴隶死死死。
摩西心情不好→上帝:呵呵,然后埃及百姓死死死。
人命真不值钱啊……=__________=看的时候我直接感想就是,卧槽人类的生命力真顽强!!
就这么折腾埃及人和希伯来人居然都没死绝……简直对人类绵延千秋万代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有没有(X)另外摩西的爱情故事(……)也满是槽点。
豆瓣一评论说的好啊……男人上床前说的话你也能信(。
好在啊最后导演还是让他再次回家去见老婆孩子了,不然就妥妥的渣男一枚好吗。
如果他回不去呢?
别跟我说信仰那一套。
无论多么深明大义的理由,对于他的妻子儿子来说,他·就·是·个·渣。
(我能说他后来回家跟老婆再次柔情蜜意的时候我后排的哥们直接笑出声了吗……。
)对于人物的槽我吐完了。
下边来谈谈哲学和宗教问题……呵呵(。
我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编剧等等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么辛苦地花这么多钱拍这么一部电影,到底是基督教的高级粉还是高端黑啊我去。
看完对上帝特么一点好感都没有好吗!!!
更不想信教了好吗/_________\其实摩西在电影里的那些问题那些咆哮真的挺对的。
希伯来人400年被奴役的时候,上帝你在做什么呢!?
为什么要去杀死埃及人的那些婴儿!?
(只因为他们不是你的子民?
)…………唯一的问题就在,摩西问了很多问题,但整部电影,却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没给也就算了,鉴于圣经本身BUG就跟渔网一样……但最后就莫名其妙的“上帝与我们同在了”算怎么回事啊……在你妹啊!
摔!!
感觉就是一直在振聋发聩地问WHY!
WHY!!
WHY!!?
……然后直接跳到OH LET IT GO, I BELIEVE YOU NOW.……凸说到底是WHY你就信了啊!!
就因为他分海了是吗!!
我怎么觉得是摩西大大终于放弃了思考人生然后幸福了呢……!
(吐血)或许就如豆瓣米粉湯豪同学说的一样,这部电影的制作者,从头到尾对传统教义都是质疑的,他们更想证明的或许是“找出自我内心的信仰然后去相信它”(也就是最后摩西石刻的缘由)……但是最后为了保证传统信徒的那部分票房,他们怂了。
是的,他·们·怂·了。
所以也只能让摩西略去自由心证的过程,直接给出结论——总而言之,无论如何,我信你了。
(或者可以理解为委婉的,摩西相信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恰好跟上帝给的信念重合了而已?
)但是作为局外人来说,就这部电影,我完全没感觉到宗教应该带来的感觉——自由、平和、仁慈、博爱。
上帝只是个“信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冷酷存在,手段基本是以暴制暴——虽然也没有就此成功地让异教徒屈服就是了。
这样的神明……这部电影里的上帝,到最后,我看着那个孩子,突然觉得他很像许多科幻作品里的外星人。
当然我这个脑洞有点大,上帝是外星人——但如果严格说起来,这才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不属于这个文明,所以对这个文明只有绝对客观或者说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可以随心所欲翻云覆雨,而不在乎其中那些卑微生命的情感与生死,没有一点责任心。
就如同——(次元跨度有点大见谅)——魔法少女小圆里的QB一样。
是高高在上俯看众生的存在,基本不具备人类的理性和感性。
换句话说,‘祂’并不‘爱’人类。
只不过希伯来人恰好是祂选择的罢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拉美西斯的失败,其实也只不过是为了硬要印证基督教的优越而预设的结局罢了——拉美西斯同学实在有点冤啊。
当年全世界都是奴隶制,他又做错什么了呢。
(话说回来,到了2000年后完全信奉基督的自由民主先进的美国不也对非洲黑人做了一样的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事情吗?
不知道摩西知道了又会做何感想。
)无数生命毫无道理的死亡,非人类和人类,就是为了证明The power of God——对于这种‘强大,任性!
’,也只能呵呵。
全片,从头到尾,只有希伯来人走向大海的那个片刻,我感动了。
我的感动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信仰,而是他们的坚持,他们对自由的向往。
是的,自由,新生活,心底始终不灭的如火苗一般的希望,这些人类几乎与生俱来的品质。
和对(任性的)上帝的信仰半毛关系都没有。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片儿,场面5分。
剧情因为我无法抑制的吐槽心,暂时就不给评分了。
编剧导演制片人勇于挑战质疑传统宗教观的勇气可以给个3.5分——是的这部分是值得肯定的,那1.5分是因为认怂的憋屈感。
PS……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慎看此片,我是认真的。
《法老与众神》,Ridley Scott导演,Christian Bale主演的电影,讲述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记。
影片长达2个半小时,其中的大场面包括上帝在埃及降下“十灾”,以及摩西带领40万犹太人,通过红海。
不过在我看来,十灾的场面也并不是特别震撼,反而是最后大批犹太人,在摩西带领下,浩浩荡荡走过大水分开的红海,后边又被埃及军队追击的场面,堪称本片的经典场面。
向来对宗教的历史感兴趣,我不信教,只是觉得这些故事很有意思。
影片基本上涵盖了犹太传说里面的故事,只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约柜没有出现,挺遗憾的。
看完我有一个想法,犹太人的上帝既然有如此神力,却不用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去解救他的子民,而是以一种类似于911那种方式来迫使他的敌人屈服,这恐怕也是现在的恐怖主义的来源。
当然这种教义故事是有历史的影子,所以不可能是上帝吹一口仙气犹太人就回到故地了。
我想讨论的是这种受难者的思维是否影响了后来的犹太人,这个多难的民族的个性,是否就来源于此。
犹太人短暂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国破流浪,但是他们不肯融入当地社会,他们的宗教和周围的人不同,在一个基督教的世界里面保持了民族的独立性固然可敬,但是你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坚持自己的宗教和习俗,被人排挤和迫害其实几乎是必然的。
这其中是不是有他们在埃及受难时的记忆在影响,不去变通,不去妥协,等着回到故地去?
今天的以色列人是可悲的,至少我觉得是这样,回到这片土地建立自己的国家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四面受敌,担惊受怕,虽然现在有美国撑腰,周围国家内政鸡飞狗跳,没有人动得了你。
哪天美国倒了,以色列人你再强,双拳难敌四手。
不妥协,得不到什么好果子。
何必要悲情的认为你是被人赶出家园的,这片土地其实跟你没多少关系。
你们被屠杀了800万人,你们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不要总是以受害者自居。
出了埃及,你依然很悲惨
1.政治斗争失败的摩西被流放,遇到真爱突然觉得人生不如意,抛弃妻子,相信之前一群犹太人的蛊惑以为自己真可以称王,于是回去发动奴隶暴乱。
影片和圣经中的摩西就是一个loser的复仇故事。
2.一群底层民众暴乱成功的几率较小,非得拉上一个前法老将军,才有蛊惑民心的作用,暴乱成功的几率才较大,辛亥革命中的黎元洪大抵如此。
3.当代人知道战争不杀平民百姓,你古代人不讲掌法也就算了,但你暴乱就暴乱,为毛把人家埃及商船、普通百姓家给烧了,实在太不把别人当人看,就因为是异教徒吗?
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就如此要残忍?
况且人家埃及人也有很多神的好吧,埃及神就无能为力了?
4.前面还有间谍,后面你制造火药,训练军队,这间谍就突然失去作用了,即使叛变了你不会派人监视啊,这么大动静,当埃及人都是傻子。
真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
有间谍不会告诉埃及人也在门口涂羊羔的血啊,而且尼玛奴隶哪来的羊啊,不应该没有财产的啊。
当埃及奴隶可真幸福。
5.上帝你要早降下灾难,还比要让犹太人受那么多年的苦,只是为了应验之前的预言吗?
6.你这片子特技做得也太差劲了,场景渲染麻烦换一个好一点的公司行不?
7.对比一下传统中国的管理体制,好像比法老时代好很多,大概埃及遇到了拉美西斯这样的昏君,才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罢了。
8.变身小孩的上帝还会发怒,只是因为别人不信仰你吗?
这也太小气了吧。
拉美西斯你也太没种了,自己孩子死了放人家走,不会把犹太人小孩先杀了啊。
(虽然我不提倡以暴制暴)回头才想起追杀,是不是有点迟啊。
9.你妹摩西没劈开红海,弄了龙卷风以为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了!
摩西淹不死,天天在尼罗河边长大的军队就这么尸体漂浮着?
不过牛逼的是,从旧约到新约,能将一个奴隶的宗教信仰变成世界第一大宗教信仰,说明不管什么人,真认真起来,你得小心了。
无论他们以神的名义进行十字军东征还是杀人放火,或者是慈善捐赠。
Who makes you happy?
You do.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
You are.Where would you rather be?
Nowhere.And when would you leave me?
Never.May I proceed?
Proceed.
哈,这片子拍的简直,一个无神论者的摩西创造了神,为什么这么说?
基于以下几点:——————————————————————————————1、摩西无神论!
对埃及的女巫预言时就反映出了他的无神论基调。
2、摩西的逆转,在于发现自己是个西伯来人。
一直生长在皇宫的王子,竟然是个希伯来人??
这是对摩西所有的否定,所以他像问王,可是没问出口。
王随看透了他的心思,却没有说出口。
很微妙,不是么?
3、摩西离开埃及,因为他救了他的姐姐。
虽然他并不肯定那是他的姐姐,但是还是救了。
这导致他的离开。
当然,一山难容二虎,摩西很是知道。
4、摩西出走时,就想着一天回到埃及,领导西伯来人,因为他希望自己也是个王。
所以,才有了离开埃及路线图的描绘。
这一切都在准备。
5、与妻子相遇,好吧!
年轻气盛的摩西,还是抵不过现实的诱惑。
因此,有了安逸的生活。
也许摩西也希望一直如此,但他的内心骗不了他。
6、孩子的祈祷,摩西去斥责,他称妻子的神只是你的神,跟自己无关,再次应征他是一个无神论者的立场。
7、西奈山上与神相遇,完全是他的幻觉。
濒死的幻觉,最起码导演想表达的不过如此。
临死前内心的愿望大爆发,那种成为王者,成为领袖的内心怂恿着他。
8、摩西抛家舍业的还是去了埃及,目的就是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
所以,他自己去找王,以剑来威胁,无果,结果就爆发了各种小规模的起义。
但都不能动摇埃及王对希伯来人的统治。
9、这个时候,好吧,十灾出现了,让摩西都无法解释的十灾。
虽然有他跟神的对话,但神的十灾并未让摩西看到神的伟大,而是,摩西更愿意相信自己。
因为前面的灾难,摩西看来跟别人一样,认为都是自然灾害而已。
10、只到长子之灾的降临,羊羔血唾沫门楣,分别为胜,摩西自身才屈服。
就像法老一样,他们才知道有些事情是冥冥中无法左右的,也许真的有神明存在。
所以在逃跑的路上,摩西会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走的时候求问神。
但终究没有回应,自己选择了一条根本不知道前路如何的道路。
11、面朝大海,摩西绝望了。
因为那海很阔,根本无法度过。
他以前在埃及所有学到的东西,面对神所造的天地时,根本毫无用处。
所以,把那把象征着埃及、世俗权力的剑扔进了海里。
也许他祈祷神了,也许他觉得已经无路可走,放弃了。
12、只到天空满是飞鸟,海水退去,他才重新燃起希望,领导希伯来人过了红海!
他依然认为这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后人可能称之为“风降”的一种自然现象!
13、当过了红海,摩西叫约书亚到跟前时,说的话很微妙。
这么多人,出来的时候好管理,要朝一个目标走,有人领着就行,可以后管理这么多人,是个问题,需要有些东西。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那个臆想的神。
14、当回到家,看到妻子,无比开心。
妻子问,这是谁,他说:MY PEOPLE,我的子民!
好吧,摩西已经自己把自己当神了。
15、有人说,为什么摩西在碑上刻十诫,神在端茶倒水呢?
因为,摩西已经是“神”了。
16、最后,老了的摩西,坐在车上,手扶约柜,望向车外,那个想象出来的“神”化身的小孩,渐渐从人群中退去,因为,摩西已经把神刻在了碑上,挂在了人的颈上。
——————————————————————————————这就是导演对《圣经》的解读,一个领袖的传奇故事和王者智慧。
1、试想一下,凡是王者,基本上内心已经为神,就像毛泽东,敢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内心。
而摩西内心如此,不过没有喊,而是创造神、借用”神“的力量。
2、王者之路是坎坷的,但只有内心有渴望,去行动,一定成。
3、在安逸的环境下,理想容易破灭。
在绝境,理想却能激发生命源源不断的动力。
4、与埃及王的抗争,是从小型的起义开始的。
埃及王每天杀一个希伯来的家庭,而摩西在等待时机。
5、十灾的出现,前六灾是一种自然现象。
水污染、鱼死亡、青蛙跳出水面、滋生虱蝇、瘟疫横行、牛羊染病、人生疮伤,一切都是一场自然灾害带了的连锁反应。
6、冰雹和蝗虫往往伴随。
爸爸给我讲过他小时候遇到过,冰雹跟包子一样大,过后一段时间就有了蝗虫漫天飞。
7、九灾三天三夜无阳光、十灾灭长子,这个确实超出了自然范畴,所以无法解释,也不好解释。
这也是摩西内心无神论的动摇之处吧。
8、但王者就是王者,等待的正是这样的时机。
也许后两灾并没有发生,但是仅凭面前8个灾荒就可以知道无水、无粮,民不聊生的现象。
第九灾可能是人在困苦环境中的绝望心境的最好描述——暗无天日,第十灾就是人们常说的”易子相食“了。
9、这个时候,摩西知道,单单是埃及人自己都会暴动,所以,影片中加了一个抢粮的桥段。
导演的心思啊,应该如此吧。
所以,这个时候西伯来人的大型叛逃,开始了。
摩西作为一个王者,领导的叛逃。
10、人之有在迷茫时人会说:”苍天啊,神啊……“,人只有面对绝境的时候,才会放下自己所有的自尊,放下所有的骄傲。
这就是”路上歧途问神“和”红海绝境弃剑“的片段了。
11、当然,王者都会在危难处奇迹般生还,看看刘备、看看毛泽东、还有拿破仑等,应该都能发现,似乎运气偏爱王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2、所以,王者脱离困境后,就会如龙跃渊,飞腾在天了。
他的心境已经达天,他就是神,所以他就以”神“的名来管辖民。
自古王者皆如此吧。
——————————————————————————————以上所写,就是这部片子对《圣经》和故事的解读,《圣经》前五卷书被称为摩西五经,是出自摩西之手,所以,导演的电影解读了圣经的由来,”神“是摩西自己遐想和创造的。
片子,不是宣传《圣经》和教义,而是一部创意型的史话和一个王者人物的传记。
对圣经的批判不露痕迹,又源自《圣经》的故事记载,用导演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圣经》。
批判神学,宣扬人道,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个”超验主义“的一个代表吧。
——————————————————————————————最后,我想说,这片子是导演自己的观点——王者摩西,领导了人民,创造了神。
作为一个广告人,佩服他的想象力和推理、推导、演绎。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只能说片子把《出埃及记》改变的面目全非,很多背景、章节、细节都删除掉了,断章当然可以随意解读。
片子只当娱乐,不做批评,不做称赞。
神是自有永有的,不需人去要解释、也不需要人去求证的。
正如那句话:”I AM I“我喜欢这句话!!!
所有的一神教都是邪教。
大家好,我也是来看摩西分红海的。结果根本就!没!有!特效照诺亚方舟也差不多少,全片弥漫着一种“我不知道在讲什麽”的氛围,最终在“你也不知道吧那就对了”的氛围中划上句号。唯一稍微明确透露出来的是对宗教一往情深的黑。
好看
这电影拍的太差了,剧情和人物一塌糊涂,说得难听点渎神了。
精简版《十诫》,片长也有151分钟啊。视觉效果提升得很棒。赞特效
6.9/10
这是改变的吗》摩西和法老很熟??????
我觉得还不错,宗教改编电影,故事情节挺吸引人的,对贝尔而言这种沧桑的扮相还是得心应手的。
其实还可以啊……中间天灾和上帝每次出现都有种恐怖片的感觉哈哈,被6分骗了。
不发表意见。
补标,都快忘了老雷的这部电影了
这是什么鬼?我并不熟知他们的历史,更别说《圣经》,就是觉得整部电影都好扯,打发时间都觉得浪费……
题材取自圣经出埃及记是我相当感兴趣的题材虽然很多熟悉圣经的人可能会觉得本片有些背离原文但是我觉得他还是拍出了自己的简介对于信仰对于人与神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出埃及記】的神蹟拍成了自然災害或自然現象,雖然大眾更容易接受,····
雷德利斯科特拍刨除神话背景的神话故事出来就是角斗士罗宾汉天国王朝啊
这特效,他妈的太棒了
就是摩西的故事,不过有个疑问传说摩西不是结巴吗???法老的眼线配着光头竟然有种妩媚感。
151min的这肯定不是导演剪辑版,否则有无数桥段说不通,老雷拍史诗还是有一套的,只不过这一部情节太俗了,还有那神一样的化妆。。。
视觉上全然吃饱
2016年观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