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部电影评分很矛盾,一方面一星都嫌多,一方面看到五星是推荐,又想推荐力荐,让所有人都看看,不能只有我一个人瞎。
这片子的慈善是男主拽着非洲儿童逼着当地的富人捐款,你们竟然还有心情喝红酒?!
真是为富不仁!
女主拿着丈夫家的金钱和资源做自己的慈善,并由衷的抱怨丈夫对自己不够好。
这片子的爱情是女主已婚有孩了和男主乱搞,然后怀孕了生了孩子,所有人都以为是丈夫的。
这野杂种享有丈夫这个英国富人家的一切资源,不用跟着他那个大爱的男主父亲居无定所的乱跑,在这个富有的大宅子里优雅的弹钢琴。
别怪我使用野杂种这个词,婚外情生的孩子不是野杂种是什么。
野杂种这个词就是为这种情况产生的。
女主的姐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姐姐一样的三观不正,还把本来还算正常的女主带歪了。
外国坏姐姐的榜样。
然后此片说是慈善片,爱情片,大爱片,超越边界。
在我看来,此片才是安吉丽娜朱莉一生的黑点。
这么奇葩的三观的片子,在这片子里那么烂的演技。
专门去烂番茄看了下,烂番茄指数14,很好。
IMDB6.5,评分的人不多。
这是个没多少人看的烂片。
此片真的很烂,很烂,很烂,很烂。
看此片,是我看的影视最后悔的之一。
实在不明白女主角为什么到最后要踩上莫名其妙的地雷,生生制造一个刻骨铭心、悲壮浪漫的分离。
这颗地雷哪怕是爱侣在一起扛着救灾物资赶往灾区的时候踩上的也好些啊!
偏偏是在为了爱情逃离灾区的时候踩上。
我一直觉得电影里的爱情要有些比平常生活深刻的意义,就像“面纱”里面为了救助瘟疫不幸染病而死,“泰坦尼克”里先人后己一命换命而死。
“超越边界”里的爱人死得冤枉啊,既不是为了救难民于水火,也不是为了延续爱人生命于不测。
这样的故事何必浪费胶片,去看晨报的情感金刊吧!
抛开上面的攻击与嘲讽,这部电影的确真实的再现了战争,疾病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再现了非洲、亚洲战乱地区的难民的真实生活,甚至难能可贵的是,那个拍摄“黄金眼”、“垂直极限”的导演,带着开着宝马的男主角和拿着双枪的女主角,在电影中浅挖了一下某些名义上的国际救援组织内部的黑暗。
有些人可能平时不去看Discovery,不看凤凰资讯或者新闻联播,甚至不看“探索·发现”,却冲着俊男美女搭配碰巧看了这部影片,幡然觉醒成为一个人道主义战士,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也算这电影的意义所在了。
救援物资被贪污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依据常识和经验,应该非常大,即便在和平地区,有严刑峻法。
而战乱之时,法律失语,救援财物属于有限资源,会引发相互残杀,最弱的是抢不到的。
电影里的现场救援人员,他们介入了救援最后一公里的行动,物资屡遭政府盘剥和武装势力抢劫,略强壮的灾民也会哄抢。
人道救援的宣传形象多为儿童,医生男主拽着骨瘦如柴的JoJo大闹慈善捐款晚会问责为什么要停止救助最弱的儿童,JoJo遣返途中逃跑,第二天冻死在高架桥下。
女主从秃鹫嘴下抢回一个男婴,那男婴已脱形如骸骨,只一息尚存,所有救援人员要求她放弃。
女主说我带来了物资,换你们救他一命。
其他救援人员同意了,这交换很合理,告诉女主方法:持续喂一晚上高浓度牛奶。
第二天男婴活下来了。
假设没有女主,救援人员会放弃救最弱的吧?
后来男主与各方“丛林势力”周旋妥协陷入道德两难,也是展开菩萨心肠金刚手段的好题材。
但电影突然转成爱情片了,可惜了。
估计作为商业电影,也不得不有票房的考量与妥协吧。
多数援助,都考虑利益回报,如开篇一带而过的慈善资金给谁不给谁的标准,那是一个更大更难的话题了。
逛书店时偶然看到这个片子,一直很喜欢关于非洲的故事。
但看后却发现它要表达的东西是那样的凄凉,但也透露着些许的美好。
片子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从贫瘠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到红色高棉控制下的柬埔寨,再到战火份飞的车臣。
一切都是我们不曾接触和知道的。
埃塞俄比亚从萨拉一到那里,片子就给出了一个震撼的画面。
那张著名的新闻照片被还原了,秃鹫在等着无比瘦弱的孩子咽下最后一口气。
那么多年过去了,那里依然没有改观,导演还可以找到一个瘦成那样的男孩来出演,这让我很震撼。
记得在那里看到说拍那张照片的记者已经自杀了,所以更能体会到尼克的痛苦,看到那张坚毅的脸上闪动的泪光很难受。
One Life!
他们救活了一个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人的力量是微弱的。
人们只以尽自己的力量,救活一个是一个。
柬埔寨红色高棉执政时期的柬埔寨是黑暗恐怖的,视人命如草菅。
这在片子里有体现,那可爱的婴儿,那爱子心切妈妈的惨死。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段血腥的岁月,那是由于红色高棉政策的隐秘性,这段历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在他们“三年零八个月”的执政期间,约有200万人因饥荒、战乱等原因非正常死亡。
在那样一个小小的国家里,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车臣萨拉这时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联合国大使,他一年一年、一点一滴的收集着尼克在世界各地的消息。
电视里尼克已不只是一个人道主义援助者,他已经开始更深一层的去揭露世界的黑暗。
是呀,经历了那么多各地人民的苦难,总会是寻找问题的根本的。
这些苦难并不是自然造成的,更多的来自于人的残暴。
萨拉为她的爱情牺牲了,在尼可面前。
她是勇敢的,从一开始就是。
她为了那个激动的男人的一次演讲,而远赴非洲;她为了再一次见到他,来到了恐怖的柬埔寨并孕育了他们的女儿。
前面其实就埋有浮笔,那个柬埔寨男孩,形容的可怕的地雷触发的声音......
《Beyond Borders》,翻译为《超越边界》,欧文和茱莉分别饰演一个男医生和一个女社会活动家,在世界各地的难民营开展各种救助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从饥饿、疾病、炮火中挽救尽可能多的人的生命,他们历经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车臣。。。
最后女主角不幸在车臣踩中地雷,为影片画上凄婉的句号。
剧情远比我讲的丰富,包含友谊与爱情,救赎与希望。
救赎?
没错,他们,尤其是男主角一直在全身心的投入各地难民营的救助工作,作为非官方组织,他们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有上顿没下顿的,还会受到当地不同武装组织派别的阻挠骚扰甚至生命威胁,但不管条件多困难,他们都在坚持,多救一个,再一个,鲜活的生命。
为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的行为所震撼。
看到后面,我在想,也许,他们不顾一切的救人,实际上也是在救赎他们自己的心灵,救赎地球上所有那些衣食无忧却终日碌碌无为人的心灵。
纷争,战火,饥荒,痛苦,这些灾难是谁造成的?
不要说什么是那些军阀政客们,与我们无关。
是我们造成的!
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分子,所有的罪恶,没有人能逃脱干系。
影片开头欧文带着一个非洲小孩大闹慈善捐款晚会的桥段,让我们看到了慈善家,捐赠者和我们自己的伪善。
我们大家,都需要救赎。
有人在帮我们,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Beyond Borders》,“超越边界”。
天啊!
这是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一直重复的两个字。
当然,先要对那些热爱生命并用生命去捍卫生存权利的勇者们致敬。
不是他们,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在死神手里偷生命的家伙”这个词。
是的,在我们看来,生病是件小事,但在那些贫困、战争频繁的国家,人们甚至比畏惧死神更畏惧饥饿。
他们可以躺在简陋的手术台上,没有任何麻醉设施,说出一句“我痛,但我知道饥饿比死更痛。
”看着那些瘦小的黑色肉体,我都必须提醒自己那是人!
我完全无法将他们与我认识和接受的人类相提并论,他们在沙漠,被包裹在风沙里,生命却赤裸裸的悬在上帝手里。
他们的短暂生命里,想的是什么?
我坐在电脑前,我想的又是什么?
我哭了,在自己自卑与罪恶的灵魂里第一次觉得自己真TMD的没用。
他们或许没有谈理想的权利,因为他们离天堂太近,似乎一个懒觉就错过了与人间的匆匆一瞥。
而我,不缺水,不缺食物,长了20几年终于能有个人的样子,又做了些什么呢?
除了不满,怨恨、牢骚,我还有什么是对生活的态度?
当哭泣的小孩拿着手榴弹,不知所措时,妈妈中枪在她面前倒下;当他哭得更加厉害,把手榴弹的导线拉开时,所有的人都为了他而战,从他身后一起冲向共同的敌人。
我们可曾想过?
生命,价值多少?
Julie饰演的莎拉为了救与自己有共同理想的爱人,只身前往营地。
却在和他逃跑的途中,遇上追截。
他让她先跑,因为他腿上有伤;她却在跑出不远后停了下来。
他大叫着朝她蹒跚的移过去,她看了看脚下,地雷。
在她还可以保证他安全的范围松了脚。
她,和她的爱情一起飞灰烟灭。
影片的结局,是他到了她的家,去见他的女儿。
那时,小女孩正弹奏着他第一次见她时她弹的曲子……也许生存的意义就是,你能珍惜每一个生命,包括你自己的。
讲述的是作为一个个志愿者,在世界各个穷困战乱的地方,他们的所见,他们所做的事以及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情感. 这部影片让我见识到了世界另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生活在战乱,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的包围中,他们看不到生的希望,他们活在随时都可能死亡的阴影中.多了解这些情况,这对于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人,至少会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爱护生命吧.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生活很美好的人,家庭丰裕而幸福,丈夫有钱,又帅还幽默,家公还是个大官,又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但她还是毅然放弃这些,亲自奔扑前线,在那里她才找到自己内心所要的,一直在追寻的.当然代价也很高,他的丈夫外遇了,她也爱上了另一位志愿者.人生本来就很奇怪,充满着选择.你可以让自己物质很强大,但每天都活在空虚,堕落的生活之中,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可以大打出手,面红耳赤的;当然你也可以选另一条路,尽管不安逸,而且时刻有生命危险,但你的心理充实了,你在帮助人的过程中精神得到满足.路不同,但结局相同,有得必有失,只是在于你的一念之间而已.对于影片中的志愿者,我还是很钦佩的,他们是伟大的.之所以说他们伟大在于他们可以生活在安逸,安全的环境下,他们也明知道自已所从事的事业很危险,也知道被他们救下来的人很少,但他们从不放弃努力,有时还会放弃自己的一些原则.当初是冲着安吉丽娜去看这部影片的,但看了之后我就在想,如何改变影片中这种悲剧的状况,我想志愿者的这些援助行为只能治治标,只是从人道的立场去改变一下死亡的人数或是减少一些痛苦而已.光是非洲那一边,就是一个无底洞,他们不实行自我生产,自救的话,你再怎么援助,再怎么填都很难填满.正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才是正道.之所以造成现在非洲一些地区,柬埔寨,中东,车臣等的贫困,根源我想还是在于战乱,只有结束战争,组建一个和平稳定而强有力的政府,才是治本之法.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是了解或是清楚的,但为何迟迟搞不定,我想这是政治角力的结果.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不是善类,他们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他们不是慈善机构,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利益才是根本,别人的死活或是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他们而言,只是一颗棋子而已,只有利用价值,别的不堪一提,他们内乱了,有时对另一些政府反而是好事.另一点我想还要归究到文化层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文化的存在与积累,易于开发人智,普及民识与民智,它增强及巩固了人们对一个民族的存在感与认同度.我国也曾发生战争,其中很多还是外族的入侵,我国可能是世界史上发生战争次数最多的国家,但我们没有灭亡,历史一直都在延续着,这在世界史上也是唯一的.我们融合着,我们前进着,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化的日久弥新,它充满着生命力,支撑着中华民族这个巨人不断朝着走.但很可惜,非洲等上述所说的那些国家在这方面很弱.他们没有足够的先进的文化去支撑他们融合,供给他们足够的人才,传播民智给所有民众.有时这些话题太沉重了,说是说不完的,只会增添无穷的叹息而已.但这不是强者所应该做的.人世间本来就是个地狱与天堂同存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不完美,我们看到了不公平,我们需要去做,象女娲补天一样,一点一滴,尽管这微不足道,但我们尽力也就是了,过程更重要,结局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
把自己喜欢的关于在我之前发表评论的朋友的文字拿出来:泰戈尔诗句描绘:“唉,我不能留在这所屋子里,因为这个家已经不是我的家,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呼唤,他正沿着大路走来。
”对那些热爱生命并用生命去捍卫生存权利的勇者们致敬。
不是他们,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在死神手里偷生命的家伙”这个词。
也许生存的意义就是,你能珍惜每一个生命,包括你自己的。
给我记忆最深的有这样的一段对白:A(女主人公):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叫过我的名字?B(男主人公):当你感冒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A:maybe 鸡汤 阿司匹林 威士忌B:你只得过感冒!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感冒B:隔离任何感觉,你知道我以前在伦敦是个医生,从来没有人叫我玛坦内(他从死神手里偷取生命),他们不象这里的人一样感激你.因为在这里他们能感受到所有的事情,直接从上帝那里来的,没有药品,没有止,疼药!他们能做的事情只有忍受,当你看到这样的勇气,从一个孩子的眼中,你怎么能不抛弃一切来照顾他们呢?你还记得伦敦的小孩子吗,周周A:是的B:他是我救过的第一个孩子,他才10岁,他太虚弱了几乎站不起来,但他仍然坚持埋葬了他的亲人.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他以前会给我写些小条子,他在诊所里帮手,他很优秀,很好,就象我想象的一样,我喜欢他!我想说这有点蠢,有点孩子气!但是这样使我自己感觉很好. 所以我带他去了伦敦,你知道我把他当成我的护身符,勇敢的非洲!为什么我这么笨?为什么我怎么自私?关键是:他是我的朋友,他有一个名字,所以我现在不得不记起他,如果每一个我失去的人都有一个名字的话...在一个只有上帝才能眷顾到的地方,要么是人间的天堂,要么是人间的地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是为了给自己的爱找到出口,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到心里,却不愿意记住他们的名字!爱的深了,宁愿忘却,也不愿意承受失去的痛苦和回忆的折磨!世界需要我们每个人多点关爱...
当长发而忧郁的JOLIE坐在钢琴旁弹奏《童年印象》的时候,我几乎不能相信同样的一个女人刚刚拍完了那部《古墓丽影2》,她身上一点也不见野性或者勇猛,侧影里有对某人的浓浓思念。
而之后,更让惊讶的是时间回到1984年冬天,她留短发,简单的白裙子,这个女人居然有羞涩的微笑,正如她扮演的SARAH。
刚刚20出头的年纪,上层社会的小姐,正和她的未婚夫参加一场为庆贺救济非洲的慈善晚会。
而那天晚上,他闯进了他们的衣香鬓影,带着他行医的难民营中的一个骨瘦如柴的小黑孩嘲讽这样一个宴会,也为他的病人——那些被世界遗忘在疾病和饥饿中一点点被死亡吞噬的人向那些富人求援——虽然这样激烈的演讲被警察打断。
没有其他人在那个晚被他打动,CLIVE饰演的NICK是个言语冲动的人,还有些和他医生身份不相符的粗野。
而她,却在他的讲演中流泪,并下了决心,要自己送一批供给到他救济的地区。
埃塞俄比亚,她前里迢迢来到这里。
一幅骇人的景象让她大叫着要卡车停下,一只兀鹫正盯着一个已经瘦成骷髅的小孩,不远处她的妈妈的肚子上已经裂开一个大口子,苍蝇围绕着飞舞。
卡车载上了母女,却在途中被武装分子截停,好在他来调解。
为她解围之后的他并不多看她一眼,嘲笑她要救助母子的想法,因为他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形。
她的坚持让他在惊讶中还是答应了做手术“YOU WEAR PERFUME IN 其他THE MIDDLE OF A FUCKIN DESERT……”他的嘲笑还是一如既往。
但在她对孩子的坚持中,他的冷漠背后渐渐有了些感动,在晚上偷听她的钢琴,然后走去她的帐篷笨拙的搭讪,更笨拙地微笑和呆呆地注视。
有一种可能在白蜡烛温暖的光中弥漫,但她很快要离开,临走前她问:你为什么从来不叫我的名字。
在一大段独白之后,忍住眼泪的他说:如果我失去的每一个人都有名字……她无言,最终不说再见离开。
他的目光送她,很远,背后打了许久的井奇迹一样喷出水来,也许有人,就是在绝望中给我们希望。
她回家,开始做一个绝望主妇,失业的丈夫说要去面试的时候,竟然和一个女人在家里被她撞见。
1989年,他的同事ELLIOT来伦敦拜访她,要借她工作的联合国的旗号运送一批供给。
她主动要求去送,因为那个她日夜惦记的人,终于可以再见。
但柬埔寨仍然凶险,他运送的供给中被人藏了军火甚至地图,他们从路卡军队中逃出一命,却在突然闯入难民营的一票匪兵引发的骚乱中失去了自己的同事,也不得不带着全难民营逃亡。
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夜,他和她在一间房间,她对他倾诉4年的想念,终于有了该发生的事情。
第二天,他要他们分开,因为他的世界永远在最危险的地方。
车臣的冰天雪地,她听说他失踪,不远千里去寻找。
终于在武装分子守卫的小屋里看到已经奄奄一息的他,她奇迹一般带他在突如其来的炮火中趁乱逃走。
就当UN的营地在咫尺之遥的时候,却被追来的武装分子追上,他又一次要她先走。
她不肯,却最终仍是在他的一个吻中又一次要离开。
武装分子在背后射击,他中弹而她忍不住回头去看只一步就踩到了地雷。
不知晓情况的他大喊要她逃走,她象个委屈的孩子似的无助的喃喃着说别过来。
他却挣扎着一点点靠近,她含着眼泪,为了这个让自己牵挂了10年,却一起没有过10天的男人活下去,闭上眼,默默地移开。
一声巨响,黑烟过后,他被气流击倒在雪里,一瞬间不能相信自己得到而又失去了什么。
之后,他在英国的某条乡间小道,读着她的信,那些文字隔着生死,说着最简单的话:我爱你。
他嘴角有一丝微笑,这个总是为了天涯海角不相识的人的性命而拼搏的医生,也有个人在时刻惦记的他,并且愿意用自己去换取他的生命。
但她还有更珍贵的礼物留到最后:他们的女儿,那天让他在冰雪中仍然要生存下去的理由——他静静地注视着小女儿,她在弹奏那首他熟悉的钢琴。
生命的音符总会继续,以想象不到的变奏,却依然延续一段美丽。
最近看了CLIVE OWEN的许多电影,越发喜欢这个大器晚成的男人。
今年40岁的OWEN不算惊人的帅,却因为棱角分明的五官和蕴藏野性的眼神而浑身充满一种沧桑的性感。
电影里的医生几次独白略显有舞台感觉,表情也大多数时候严肃,有评论说他只会木讷。
不过也难为他总是演这样的英雄,硬汉,硬汉总不能表情太丰富吧。
综合他过往的片子,演技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而片中真正有机会大炫演技的是JOLIE,很难想象JOLIE出演这样一个沉静而为爱奔走UN女官员,更难想到她演的如此之好。
做为UN亲善大使的她自己也有到饥荒地区救助的经验,她身上的母性在片中散发出无比的光辉。
感情戏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当女人爱上男人,不一定是朝朝暮暮的相守,而是经年累月的思念,甚至在危急的时刻自我牺牲。
喜欢她的坚强,也许在这里更应该叫做坚韧,这样一段爱情,能吸引人关注救援事业,JOLIE的亲善大使真的做的尽职。
这部电影其实大概只是一部爱情电影。
添加了博爱的慈善情怀,以及具有年代性的各国局势。
看简介的时候说是一见钟情的电影,抱着这个心理,我以为初始男主见到女主便会灵魂一触,内心萌动,和女主含情脉脉对视确定真爱身份。
然而并没有。
女主去非洲援助被男主各种嫌弃,到援助走的时候该相互依依不舍离别吧。
然而也并没有。
我以为一见钟情是骗我的,结果在柬埔寨的时候倒真是钟情了。
再到俄罗斯就彻底证明是真爱了。
关于一见钟情的爱情电影总会想到的是《one day》《love me if you dare》,恰好也可以就多方面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
如果说love me if you dare描述的是一个骄横的浪漫故事,那么Beyond Borders则是一个太不骄横的悲剧爱情故事,one day则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见面的次数这种神奇的文艺表达方式或许可以窥见其端倪。
love约定的是十年一见,beyond是一生大概见了4次,one则是一年见一次。
看起来love比较狠,但是love最后是在一起终老,beyond和one是终只剩下一个人孤独等天明。
判断一段爱情成功与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是不是在一起。
从这方面说来love完胜后两部。
或者说还有一种方式是看是否有爱情的结晶存在,从这个角度说来love和beyond算成功了。
电影里对非洲以及其他各个地方的局势以及难民的描写确实震撼。
但是爱情与辅助爱情的背景环境的描述比重分配以及表达权衡有失恰当。
会有种爱情来得莫名其妙,看到的是纪录片的开头和爱情片的结尾,情绪转换略为尴尬。
以《梦幻曲》为主题曲的人道主义爱情片
人道主义表层下的悲剧爱情故事,不太喜欢这种白人视角,对于各种援助也是草草带过,但这对苦命鸳鸯是真让人心疼。
喜欢这部电影,不喜欢安吉拉朱莉;喜欢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就像是纪录片,不喜欢朱莉做作的爱情。对于朱莉——片子里她扮演的角色,爱情更像是一场游戏,而对于苦难的非洲,爱情或者仅仅是使他们活下去的依靠;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还给我看朱莉式的爱情,简直是对苦难、生命的玷污。
慈善题材还不错,但不够深入,爱情抢了不少戏。
伟大的心灵 宽广的胸襟 纯净的灵魂 无私的爱情
爱情更多过慈善了~
老早看了,非洲那里让我伤心,但是电影的视角总是西方怜悯者的俯视着,那些第三世界的人的心呢?出场时间最长的被俯视者就是那个高棉夸张表演者了吧。或许边界是很多重的意思,是家庭责任与爱情的边界,是第三世界和第几世界的边界,是政治主义和人生性命的边界。结尾也是可想而知的真实无力
看到20分22秒 看的害怕不敢看了
套路,烂俗
稀烂
没想象中那么好 但也不会太失望 电影还算可以的
Important issues buried in soap opera silliness.
很久以前为了克里夫欧文看的
难民、NGO,联合国,战争,迫害。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柬埔寨、车臣。电影本身还不错咯,尤其是Sarah的独白部分。Nick的个性有点看不懂了,还有死去的Eliot
女主角选的不好,完全没感觉,看一半就睡着了。
1、帅带着非洲小孩黑闯入晚宴斥责富豪们假慈善,帅被警察带走黑饿死在大街上。富豪瘦的未婚妻莉亲自带物资来到非洲,莉救下被秃鹫盯上的枯瘦如柴的小孩。一群土匪抢物资帅及时赶来阻止;2、回到营地小孩没能救活,营地每天都有很多人病死。莉回伦敦后帅的助手艾告诉莉帅去了柬埔寨那里发生内战。莉来到柬埔寨找到帅,莉的物资中被人塞入机密文件,车队被军队拦截帅被暴打;3、莉和帅住进酒店后啪啪。帅带领小队给难民救治时叛军丑带队赶来阻止,丑给一名婴儿塞了一枚手雷,艾扑上去抓手雷时被叛军打死。难民冲上来将叛军乱棍打死。帅带领大伙逃到泰国边界;4、莉在伦敦收到帅在俄罗斯失踪的邮件。莉来到俄罗斯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雪山见到车臣首领,莉给首领钱后见到帅,俄罗斯军方对雪山展开空袭莉趁机扶着帅逃跑,逃跑途中莉踩到地雷被炸死。
大眼大嘴美人安吉丽娜·朱莉是女主。除了婚外的爱情戏实在接受无能,有些剧情其实挺动人的,体现了能牺牲小我的大爱。但个体努力对群体悲剧的无力感仍然无法避免。
一颗星给海报。
仅代表个人,大爱伟大,个人感情与本人三观不符。
总觉得很散...在这么宏大震撼夺人眼球的背景下,以一段婚外恋做主线...总觉的很弱...如果说朱莉纯文戏是这片的噱头之一的话,那环换子疑云早就超过了...其实...我真的有点当纪录片看了...而且还是很煽情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