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可以吧,不过去看的时候影院的排片有点少的可怜,被《小时代3》挤得不行了。
去看之前,就料想到时一部喜剧片,但是一开始看了一半还以为是像中国合伙人一样是励志片,看到后面又发现是喜剧片……看的我跌宕起伏。
这部电影的红火程度一定是比不上插曲小苹果了,不过电影总体上来说还是值得一看,至于里面有个励志歌感觉也可以的。
和宿舍小伙伴一起看完老男孩猛龙过江,心情很似惆怅那么酷炫的闯纽约 揍黑帮 英雄救美以及实现梦想不过是黄粱一梦 是白日里大胆又可悲可鄙的意淫,在最后听着他俩共同唱起的《我没去过纽约》倒是心里突然释然了 对啊 我没去过纽约 没到过夏威夷 没有穿着牛仔服淋着旧金山的雨 又怎样 我的未来仍在梦中闪烁着光,我仍在用力的意淫着梦想实现的场景过着每个当下。
尽管这样,这样的用力安慰自己 我仍像被击中似的坐在散场后的影院很久 我很怕他们会变成我未来的模样 毕竟“我们小时候都会相信未来的自己会闪闪发光吧”电影最后我就像王大宝一样不停地问慌慌张张 :怎么办怎么办啊我是不是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可惜肖利的答案让我有些失望 但 谁又能回答这样操蛋的问题呢最后吐点槽~额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女主像舒淇和黄圣依的综合体 真不知道她是真不会演还是为了配合电影风格故意把台词像念台词一样念粗来啊觉得片中的几场“床戏”略牵强呐
豆瓣这个宝地对老男孩的评价不高,也不算很低,平均分得到了6分。
(此片获得70860人评价,除了豆瓣,我不太知道哪还有这类样本比较多的观影投票。
)我个人觉得,如果排除各位评论员的逼格因素,那些对老男孩猛龙过江给了1-2星的朋友,可能主要是因为年龄因素。
这部片子面向的人群特征很明显,年龄大概在30-40岁,经济状况略好于两位主人公,受教育程度在本科或以下。
这三个维度上没有被囊括进来的观众,可能不是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
我不太清楚,一部不是给你看的片子,你为什么要热烈抨击。
就好像邻桌点了炒土豆丝,旁边吃螃蟹的你为什么感到愤怒。
当然,如果你觉得付了螃蟹的钱,吃了土豆丝,确实可以骂骂人,但下次先好好看看菜单。
相比后两种比较常见的“攀比”维度——收入和教育程度,在此片的评论中,年龄成了一种明目张胆的歧视:“老男孩成了老loser”。
有一条得到820回复的评论,虽然原文内容比较散,但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老loser兼老直男,你们没资格代表我们的青春。
我想,这里不同人对青春的代表权产生了异议。
老,直男,老直男,必须清理出场,把世界留给美好的花一般的少年,而梦想,是只有这般美好的少年才配谈的。
像智齿一样,旧的牙齿没有脱落,新的牙齿已经长出。
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整体夺权是这样安静又暴力地进行着。
“梦想”这种“聊以自慰”的权力,也是必须夺走的。
而筷子兄弟的两个作品,主旨之一可能“批判”的就是对年龄的设定和歧视。
他们讲的故事都有对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而这种“不现实”的渴望,在中国的80后一代身上是常见的。
相反,像很多骚客谈到的那样,90后一代的身上已经不见了那种理想主义特征,一切都来得特别现实,特别正确。
此片中,年龄因素是如何影响观影感受的呢?
可能对一个情节的理解是很好的检验参数,就是王小帅离家。
他想要抱孩子,丈母娘不让抱,王小帅还没出门,老丈人放了鞭炮。
这种情节我是摇着头笑的,可能跟我是老直男有关。
很多称此片low逼的评论源于对导演表达手段的鄙夷,比如对“小苹果”。
啊,那是多么粗俗,多么不堪入目。
但如果你理解肖大宝喝酒吐胆汁,理解王小帅倒插门,你就理解为什么筷子兄弟写了用了“小苹果”。
花般少年追求的梦想中,当然不可能含有这些“污秽之物”。
这也就是少年幻想的“梦想”,和老男孩们生活的“梦想”的一点差别。
打分的话,我给4分。
因为我没有觉得导演的表达手法有问题,我逼格很low。
但考虑到不同代际之间的“斗争”问题,我还是给5分,拉高一下分数。
再一次必须承认,这故事挺扯的,但扯得很好看。
对于那些追于故事真实性的观来来说,这本来就是部搞笑兼怀旧的片子,你非要把它当成实事,然后给个低分喷上几句,除了说明你的智商低还说明了什么?
你怎么不喷《老男孩》里这两个老家伙扮成学生样来恶心你呢?
你怎么不喷《父亲》里王太利扮成肖大宝的父亲继续恶心你呢?
如果你之前都喷过,谁让你还看这部《猛龙过江》,也只能再一次证明你智商低于常人而已。
是,这部《猛龙过江》完全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也完全比不上《老男孩》乃至《父亲》原来的水准。
但在当今中国电影里,还能有人有足够的诚意去做电影的,没几个了。
这片子很混乱,有为了理想而组队、为了破鞋而散伙、为了重搭梦想而宁愿被骂傻逼仍然一往无前;其中又参杂了美国黑手党为上位杀妻、华人美女为上位卖身、韩国武人为理想做贱自己等等。
但整部电影的主线一直都在——年纪大了,是否还能有梦想?
这就是拍给三十多岁80后前期依然碌碌无为的人看的,没到这岁数,没有感触就开喷的人,请你们滚远点。
附说两大主角演得还是不错的,两种身份的不同演绎各有味道。
韩国人的扮演也很传神,真有韩国人的感觉。
美女主角也很不错,虽然演的是破鞋这个角色,不过很有韵味。
笑点算是有不少,哭点就还差火候了。
《老男孩》倒是让我哭过。
几首歌也还能听,主打的应该是《猛龙过江》而不是《小苹果》,低俗的小苹果竟然火起这样,倒是连筷子兄弟都想不到的。
不过这些都达不到《老男孩》和《父亲》的高度,还要再努力。
说实在的,这片子给我的感觉也只是最多7分,但看到某些评论就给了个8分,特此说明。
还是梦想,还是原创歌曲,还是各种闪回催泪,还是没哭。
不过还是好玩。
逻辑性上差点,不过最近看过的电影里,看完最高兴的了。
优点:1.好玩的2.女主身材很棒3.开始喜欢上小苹果了4.王太利还是那么猥琐,那么好玩5.配角演的挺真的缺点:1.逻辑性让狗吃了2.梦想说的多了点,刻意了3.首钢的场景用了一遍又一遍……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是曾经风靡一时网络微电影,给诸多人带来一种怀旧的情怀,和对梦想的坚持,时隔数年筷子兄弟坚持自己梦想也让自己的作品走上大荧幕——《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电影宣传靠着两个人的口碑和不断刷存在感的神曲《小苹果》,电影上映前存在深深的脑海里,真的好想看,加上做一些访谈类的节目,例如去《暴走大事件》做嘉宾。
说完刷存在感事情说说电影本身,电影本身套路和微电影老男孩很像,整体的故事架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微电影主场是国内,大电影主场是国外,最主要的两个人物设定可以说完全一样,这个让我有点不太满意,不过这个是观影过后给我的感觉,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筷子兄弟一人分饰两角,增加了故事更加偶然性。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有炒冷饭的嫌疑,把微电影加了更多的元素塞成了1h54min的电影,前文书说的整体的故事缺少点新意,不过动作戏的加入看到筷子兄弟另外一面,动作戏虽说没有像动作影星那样扎实,但看的也是畅快淋漓,可见筷子兄弟下了很大的功夫。
电影里面的歌曲还是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风格,励志向上或者亲情满满的(参考《老男孩》,《父亲》),听着还是很舒服的。
《老男孩》讲的是追梦的电影,不管是微电影还是大电影,都在说着同一个观点,在影片中两个人追梦,现实中筷子兄弟追梦,都在为了自己未来努力。
肖央的微电影也一直有关注,对于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这部电影还是值得肯定,电影音乐和对角色的刻画,都很不错,主演长得很接地气,电影中的某些类似的经历发生可能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或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容易产生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是电影在一些些剧情处理上面拖沓整体的节奏把握不是很到位,台词的过于简单,这些方面感觉过于鸡肋,让人爱之恨之,不过在这几年国产电影中,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值得看一看。
一句话说感受:带有怀旧气息的电影,喜欢筷子兄弟或者个自己加点正能量看看还是不错的。
文/梦见乌鸦尽管乃是老生常谈,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对梦想的诉求和表达,乃是很多电影中都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什么是梦想?
梦想什么时候才能照进现实?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些实现了的人生目标就不叫梦想而是理想,梦想就是那些一生的追求、遥不可及的执念,梦想是人生的目标,也是现实的动力。
有时候,梦想突然的降临凡间让人猝不及防,就像做了一个美梦。
梦醒时分,依然有着甜蜜和感动的回味。
《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平凡甚至落魄的屌丝,一段闪耀巅峰的梦想来临时刻,到由来如同春梦一场,正是对“梦想”二字的最佳诠释。
2010年,一部《11度青春之老男孩》红遍网络,片中对青春的追忆,对梦想的追求,在平凡“老男孩”重新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伴随着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感动了来自60至90后的各年龄层的广大观众,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筷子兄弟一举成名。
4年之后,当年的微电影变成了一部大银幕之作,但电影版距离成名作相隔已有4年,如果将成名作早点搬上大银幕估计会收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如今风潮早已消退,不禁让人发问,筷子兄弟为什么不早点动手,趁热打铁,在《老男孩》刚火的时候将其搬上银幕,为什么要等这么多年呢?
其实看过全片的话,就能了解其中的缘由,这部电影给人的感受,用一句被篡改的广告词来形容就是:“不是原来的配方,但还是熟悉的味道。
”肖央自己而言,筷子兄弟并不想重复自己,也不想趁热捞钱,电影版是一出全新的故事,全新的理念。
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首先《老男孩猛龙过江》无论从制作还是故事性,绝不是当年微电影的扩展包DLC,而是一部真正适合大电影作品。
然而本片的故事内核还是与当年的微电影一脉相承的,两个老家伙追梦的故事,无非青春,但有情怀。
看过当年同名微电影的朋友一定对本片不会陌生,肖央与王太利,这二位往那里一站就是一出喜剧的活宝搭档,用全新的故事演绎了当年的情怀。
其实本片可以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可看做是微电影的变奏,但并非翻新。
还是两个对音乐有着梦想的老男孩,这里分了两条主线叙述,人生中的境遇,与梦想舞台之间的差距,兄弟之间的情谊和隔阂,面子工程在当今社会的现象,这段内容很好的表现了时代下奋斗一族的青年对理想和现实的迷茫,有逗比的时刻,更有心酸的泪水,能引起现在的年轻人的共鸣。
甚至这一段内容可以单独拉出来拍成一部电影,因为电影里渗透的内容是当下很多青春片中的主题,但筷子兄弟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么拍就太像当年微电影的加长版了。
电影的后半段,或者主要部分,是讲述老男孩们来到美国之后的故事,看似梦想照进现实,实则阴差阳错。
本来二人被骗前往美国参加选秀,但在美国与一对来自韩国,与筷子兄弟长得一模一样的杀手互换了身份。
电影采用一个喜剧片中比较常见的“换位设定”,给老男孩梦想实现的机会。
电影至此进入了高速轨道,这段内容感觉是看大片。
黑手党、动作戏、监狱格斗、爱恨情仇,电影的节奏很快,并不是之前两个中老年人对青春的感悟,用了大量戏剧化的冲突将电影化的理念贯彻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动作戏是近几年来华语电影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之一,这要归功于监制李仁港和来自《叶问》动作指导梁小熊,光影、节奏和剪辑相当不错,拍出的动作戏非常好看,这是之前没有料到的,看来李仁港最适合的还是摄影指导和艺术顾问,电影的场面戏很好看。
而且美国之旅的内容也没有与之前脱节,毫无节操的台词和喜剧与之前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二人刚到美国时,被黑手党误认为是杀手兄弟,期间的台词和情节让人笑掉大牙。
美国之旅是筷子兄弟梦想照进现实的瞬间,他们甚至一度触手可及,但最终身份暴露,一段精彩的打斗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二人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之中,之前的一切好似一场春梦,电影的结尾依旧是两个追梦的老男孩,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青涩的岁月里,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梦幻,但是当大家30多岁的时候,而立之年悄悄过去,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人们模样,曾经那些陪伴的人和事,了却无痕。
因此而言,《老男孩猛龙过江》并非之前微电影的加长版,而是真真正正的讲述了一段梦想的故事。
片中透露关于梦想的话题令人唏嘘。
这一点是与当年微电影很像,但实现过程却是另一套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梦想的缤纷,以及突然回到现实之后那种沧桑。
当然,这样的故事模式很容易分裂,让人感觉这是两部电影结合在一起。
尽管电影的基调前后都保持着一致,也有大量情节前后呼应,但仍然会让人感到电影前后有些脱节。
但转念一想,梦想是一个阶段,现实又是另一层面,电影的创作理初衷肯定是这样的,只是电影前后节奏出现了问题,让人产生脱节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片头出品方看到了优酷的名字。
想当年正是优酷网络剧模式开启了微电影的大潮,如今《老男孩猛龙过江》登陆院线,最初只是感觉本片不过是一出加长版微电影而已,但并非如此,用句俗话说,显得逼格很高。
本片的情怀值得肯定的,但电影并不只是依靠当年的情怀,而是融合动作、武打等多种模式,借此来提升电影欣赏程度,烘托情怀。
一曲《小苹果》的走红并不能代表该片的调性,其实片中最好的歌曲是结尾那首,升华了主题。
本片有着大电影的真正样子,尽管还有不足,但从中让人看到网生代其中蕴含的潜力,就像现在热播的《万万没想到》那样,或许未来该作也会登上大银幕,同样也是“不是原来的配方,但还是熟悉的味道。
”
延续着之前十一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的故事 影片开头肖大宝顶着"华北摇滚歌王"的称号登台表演 但其实是在洗浴中心给各位带着手牌的男宾表演消遣 客人给点的啤酒也要全数喝下去 喝完了吐 吐完了喝 以此延续着自己唱歌的梦想 真是心酸啊王小帅 则成了倒插门的女婿 不被家里待见还总被怀疑盯着家里的拆迁款 过的日子也是郁郁寡欢 唯一开心的就是自己成为歌星的梦想 还自学了一年韩语渴望进入韩国市场 深信一本书里面的信念就是力量 天天给宇宙发送信念信号而筷子兄弟也于五年前因为一个叫ml的姑娘不欢而散后来因为一个美国哥们的忽悠俩人又重新去美国开始了逗逼的寻找梦想之旅也阴差阳错的被美国黑手党以为是"白虎兄弟"(长得和筷子兄弟一样的杀手兄弟)接过来要刺杀 选秀节目评委 而评委正是五年前导致哥俩闹掰的姑娘 当着黑手党的面王小帅就说要弄死这个婊子 而肖大宝则有着自己的想法五年前俩人肖大宝和ml的分手 也是因为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后来呢 这俩怂货当然是没有完成任务杀人 但是又被黑手党逼着 于是哥俩被逼无路之时碰到了忽悠他俩的那个美国哥们 这个美国哥们是个前律师 于是肖大宝策划了一出营救"白虎兄弟"并与其合作的计划后来白虎兄弟打败了所有黑手党的手下 而黑手党大哥和自己手下对射而死是的 你没看错 对射而死啊 而期间筷子兄弟也完成了自己的演出全片里面充满了梦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对话"你想要得到什么 就要有怎么样的牺牲""我们折腾这么些年 这么大岁数了 我们这辈子完了"诸如此类不同于之前老男孩一味的不顾一切追逐梦想的理念 这次猛龙过江更将现实摆在眼前 影片的最后 肖大宝跟他爹说不唱歌了 然后去了上学时期的礼堂准备将吉他放在那个充满回忆与梦想的地方而回到现实 正好碰到了去那里拍照的王小帅 俩人坐下来聊天 王小帅说那首歌写完了 折腾了大半辈子就写了首歌于是俩人开始合唱 王小帅:"以前总是盼着毕业......(巴拉巴拉 话说这会我看的也是思绪万分啊 前面挺逗逼的情节 这会突然不愉快起来 看的也满是心塞)肖大宝:"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
当年被很多人安利《老男孩》的时候,应该是大三吧,在蚊帐里一个人哭得肝肠寸断。
明明才是二十岁的年纪,却觉得自己就像影片主角那样郁郁不得志、那样空有一腔热情却无处可使,空有一个梦想却久久不能实现。
后来重新看了很多遍,最为感动的镜头是王小帅晚上睡不着,起身又跳起了MJ的舞蹈,他那个从任何角度都谈不上美的老婆背着身子睁开眼,用余光偷偷瞟着他,依旧发出让人烦躁的呼噜声。
肖大宝来提议参加选秀这事儿的时候,王小帅自然而然地问了一句“老婆烧饼呢?
”老婆说“热着呢。
”多么接地气儿的生活。
她不美,她笨拙,她说脏话,可是她告诉一贫如洗的王小帅:烧饼正热着呢,她在王小帅想唱歌的时候关了店门,在王小帅演出的时候高喊着老公加油。
电影里的王小帅媳妇儿,不那么接地气儿,夫妻间的互动没有什么温情,家人更都是变态神经质,行动毫无逻辑。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我有一个人到中年、不好好工作养家、成天对纽约发射脑电波、梦想去韩国、美国出道当明星的女婿,估计我也要疯。
电影里的主角最让人觉得无语的地方是:他们明明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鄙视这样的自己,却从来没有真真切切地想过该如何改变,只想走捷径,失败了就继续抱怨。
《老男孩》里最后两个人都回到了现实,依旧是婚庆主持和理发师,可是有了不一样的心境,更平和,更愿意面对现实,更愿意担当责任。
到了电影了,一趟异国他乡炫酷拉风的追梦之旅之后,却没有改掉自怨自艾的中年loser状态。
片尾处那句话:就当我们刚毕业吧。
可能是想传达一种虽然人到中年却依旧可以重头开始、像青春那样为梦想拼搏等等的含义。
只不过我觉得吧,你跟你媳妇儿说这句话,媳妇儿可能会听,但是房东可能不会听。
电影主打的依旧是那些“青春”“梦想”“怀旧”的概念,的确是当下比较火爆的题材,有大批人坐等被感动。
无奈故事底子太弱,逻辑漏洞百出,虽然有大把的资金支持可是都花在了其实根本无所谓的地方。
不管你的武打有多炫酷、场面有多宏大,都不能掩盖故事内核的缺失。
演员的演技也比较捉急,特别是女主角。
总之,一锅大杂烩乱炖一气,矫情做作,生硬拧巴,连一锅热气腾腾、肉酥骨烂的心灵鸡汤都不算。
观影感受非常的差劲儿,好像看了一出强作煽情的闹剧,只剩目瞪口呆。
电影里王小帅一首歌词写了半辈子都没写出来了,俩人就意气风发地成立了主打原创的组合准备出道了。
现实里连个好本子都没准备好,俩人就稀里哗啦地拍电影了。
“梦想”两个字儿贯穿了全片,王小帅怒气冲冲地问媳妇儿你有梦想吗?
我想他媳妇儿的梦想大概就是老公能好好经营理发店,过踏实日子吧。
是不是和现实生活离得越远,才越算得上的是梦想?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对“梦想”这两个字有了免疫能力,就像对“信仰”“成功”“自由”一样,人人都在谈,谈多了,就麻木了。
天天喝鸡汤,还不如苞米碴子粥实在。
什么梦想不梦想的,再不交房租,房东要放狗咬人了。
我问我一好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说有很多钱,然后包养吴彦祖。
我说呵呵,祝你永远不要实现,因为我的梦想也是有很多钱然后包养吴彦祖。
回头咱俩得打架。
这世界上,很多人都天真地认为别人天生就得有着帮你实现梦想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别人没这么做,那就是别人的错。
凭什么呢?
世界有它独有的形状,只是它不按你的想象罢了,但是这绝对不是你抛弃生活、放弃责任、怨天尤人、传递负能量的理由。
不要觉得不公平,上帝很忙的,他连对你“哦”和“呵呵”的时间和心情都没有。
他只会让大浪继续淘沙。
别问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成长不是让自己逐渐剥离现实,而是在认清现实后,还愿意继续肩负责任,不断向前走,不管是快是慢,是意气风发还是步履蹒跚。
生活总要继续,我哭我笑我骂街,我怨我恨我愤怒,都不能让时间停止,明天都会到来。
你说生活多可怕。
电影里说如果你的梦想够坚定,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帮你。
是,他们是都会帮你的,但是那更多的是顺水推舟罢了,掌舵的人是自己。
从《老男孩》到《老男孩猛龙过江》,快五年了,大部分人都往前走了,筷子兄弟也别停在原地了。
PS 看这部电影是为了给当年的《老男孩》补票。
放眼一看,评论基本上一水倒,说献给直男癌重度患者们的廉价春药;说Loser的情绪极其浓烈,全程无笑点;说关键时刻给观众作出错误引导。
说的好像大家都去过纽约,实在瞧不起还在北京通州混的我等屌丝一样。
我要说我就是没去过纽约,连护照都没用过。
我很奇怪,连前任攻略这种靠段子和“郑凯”“韩国思密达帅锅锅”撑起来的电影也能打到6.5的分数。
猛龙过江(都不是鲤鱼跳龙门)怎么就评价这么低呢!
电影里面主线还是挺清楚地,一个筷子兄弟屌丝逆袭,梦想着当上歌星,火遍全球,有钱有车,赢取白富美。
一个是白虎兄弟黑道逆袭,讲诚信,赚良心钱,回去和胖媳妇双飞(是双宿双飞!!!
)。
主线和次线相互独立但又有基本的联系。
是,几个外国演员有点水,枪战场面有点面,打斗技术全靠声效。
可是我看的不是国!
外!
大!
片!
国!
内!
武!
片!
看的是节操和情怀,看的是那种在小城市不温不火生活勉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认同感。
我也有理想,当初在牛逼的杂志社工作的时候也想着可以有一天能混出头,找个money多多温柔多情帅到遭雷劈的老公,秀恩爱,秀事业,住大house,生个英语说得比我还溜得儿子,爹娘在亲戚朋友面前假装娇羞低调的说:“哎,我们家孩子过的还行吧!
”但是,我没混出来;money多多的老公没看到,温柔多情帅到像王大治的我连毛都没遇到过;秀的都是自己的散碎一地的三观,女汉子型的神经病;只有house,没有大;勉强骗到一个陈老师,还没有结婚的打算;未来估计儿子只能会说东北话:“妈,你给我整啥吃的?
”爹娘每天发自肺腑的面对亲戚朋友说:“我们家孩子可愁死我了!
”这就是我面对的生活,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我打着行李包回了老家,开始了饮水机的生活,加热,保温,加热,保温。
七点半起床,八点开车出门,上午改改稿子,开开会,上上豆瓣(最近风声很紧,什么网站都上不去,只有豆瓣);中午吃饭,午休;两点半起来上班,打开网站,看看世界杯谁他么运气好赌球赢全家的,看看周一见,且行且珍惜的段子,再和同事说说家长里短,单位谁的婆婆最厉害,谁家儿子高考考了200分等等。
五点半下班回家,偶尔会和陈老师约个会。
晚上刷刷朋友圈,最近迷上了Boom Beach游戏和《相爱十年》电视剧。
十一点睡觉,然后七点半起床......有一天,我忽然间觉得我得日子好屎,还不如屎。
于是我联系了中介,报了雅思,想着准备出个国读个书,我开始学英语,写作文,看看高大上的书,查查逼格很高的网站。
我信誓旦旦,想要用去一个热带国家来完成咸鱼翻身追逐自由梦想的康庄大道。
结果妈妈做了截骨大手术,爸爸身体查出一堆毛病。
我每天需要在医院跑来跑去,回家做饭,晚上到医院伺候妈妈。
出国的日子就这样一再耽搁了,我连雅思都没勇气考。
这就是我面对的新生活。
前两天去呼市找晓月,她一提起回家就愁眉不展,说一想到要在家里过一眼望的到头的生活就想哭,不想回家,想自己无忧无虑的过日子(对,她是双鱼座,她确实用了无忧无虑这个词!
)我陪她喝了酒劝她:爱情,事业,自由,梦想都是个屁,到最后你能剩个儿子外搭个老公就不错了,然后她就哭了。
筷子兄弟其实都是在用梦想给观众画饼,告诉大家这个饼只要画出来我能吃,你们也能吃。
但是吃到嘴里什么味道就看自己的了。
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大部分的男男女女都是过着一样的生活。
其实这部电影我觉得好重要原因是里面一首歌《我从来没有去过纽约》,想要离开,不回头的在旧金山穿着牛仔去淋雨。
我这么鸡血的主动献身支持这部电影,我会告诉你其实伦家和肖大宝是老乡吗?!!!!
我从未去过纽约,就是没去过。
不值得
无论中间情节多么烂白,当他们又并排坐在黄昏下的疮痍屋顶,奏响那首,我从没去过纽约,仍旧忍不住泪流满面
豆瓣评分不能信啊!明明扯淡扯得很好看!
空有阅历,乱七八糟。
那年高中只听过小苹果,没看过电影2023.3月利用吃饭时候看的,还可以,故事讲的明白
肖央挺厉害的,能唱会打,又导又演。筷子兄弟,老男孩总给我一种浓浓的山寨气息,整部电影也是一样,还有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苹果,什么时候广场舞曲才能登上纽约大舞台啊。
没十一度青春好看啊~~有些矫情,追求梦想就一定会碰到前女友~~歌曲的话就小苹果红了,片尾曲和主题曲都没红,没感人的地方,很一般。
成长就是不断发现那些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东西原来都是一场场幻想,然后一次次从梦里醒过来。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莫牵挂,努力过,就够了。电影两个小时太长了 中间废话不少 还是推荐观看。同样关于成长,比后会无期表现的更清楚。可能这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别吧。
比想象中好。筷子兄弟拍了这么多短片,到如今终于拍出了一部上得了大银幕的作品。也别指望能再次引起强烈共鸣了,怀念完梦想,还要好好展望未来。片中几首歌不错,包括小苹果,几场动作戏拍得也精彩。 如果少一些呕吐和情色等粗俗画面,影片会显得更纯粹一些。 片尾: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
片子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这哥俩玩挺爽
这根本不能是电影好吧,大量的微电影级别处理水平,中国式的摄影打灯,拙劣的演技,老套却没闪光点的故事,想要试图国际化的谄媚。但是它代表了我国最主流的审美和倾向,这简直是悲哀。用片中的台词来总结这部半灾难般的电影再适合不过:dick brothers。
毫无营养,通篇对廉价梦想的过度消费,筷子兄弟肚子里也就这点儿东西了,老男孩昙花一现,父亲炒炒冷饭,现如今纯属扯淡,有种丢人丢到国外了的感觉。同样是网络小品,情怀被李阳爆得渣都不剩,娱乐又玩儿不过后起红人易小星,还敢上大银幕圈钱,老男孩建立起的好感度至此挥霍干净了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火火火火火!
贵在真诚,尤其是搞创作的。(3.5)
看的点映场,很不错。“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梦想永远不会太远!
并不喜欢。
短片《老男孩》的加长版,加长的部分主要用来致敬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功夫、黑帮、恶搞。当然很扯,扯得没边了,但作为一部娱乐片来说,算是合格的作品。
20140906,难得能成为一个电影,有逻辑,有情节。普通的一部喜剧。
不温不火。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