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太清楚这是看的第几部台湾青春片。
印象里喜欢的有《蓝色大门》、《练习曲》还有《囧男孩》。
这些电影以一种合力,而不是独立的姿态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角色。
于是看这些电影,会有着模糊而统一的情绪在电影里游走。
有人诟病着这些电影的千篇一律和不思进取,它们有着如此相似的外表轮廓:明亮干净的画面,青春清新的演员,以及时而在电影里响起的台湾小清新音乐。
这个简单公式几乎成为了一条范式,按部就班的操作是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的。
我们却又忍不住试图去辩解和反驳:是啊,谁说青春的记忆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呢?
正是它的不可追回和已然逝去,才会让内心的坚硬动容,再也无法粉饰外表的故作坚强和眼神的冷漠,只想把这一刻的软弱埋首藏在双手之间。
我停留在小瑷在电影结尾处的奔跑,似乎想要去抓住什么,美好的夏日时光,以及那个我曾深爱过的人。
【为什么是渺渺】东京来的少女,有着与别人不太一样感觉可是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的渺渺。
渺渺有着安静恬然的气质,和一个单纯的心望:那就是,憧憬一场像奶奶那样可以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种倔强使得外表温柔的她,多了些韧性和勇敢。
她是纯粹的,所以才会让小瑷的生活坐标开始摇摆,从此原点成为了一个叫做“渺渺”的女生,小瑷的世界里便因为渺渺而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都是如此简单,是可以伸出手就触摸到的距离。
出演渺渺的柯佳嬿,在侧颜微微低下头的瞬间,像极了桂纶镁。
她们有相似的鼻翼轮廓和淡然的气质。
在电影的最后渺渺剪掉了淑女气质的长发,也告别自己幸福过挣扎过的夏天。
想起渺渺时,总会将记忆不由自主带回《蓝色大门》里的孟克柔。
曾经那样喜欢过的女生,最后也只是变成身上一道惨烈的伤痕。
孟克柔说不出的话,绝望又伤感的亲吻,与渺渺在下雨天窗外舍不得离开的身影,酒醉后喃喃唱着《长春花》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
她们其实并不相似,但都有一块地方纯粹美好地让人不忍去破坏、伤害它。
所以我想,小瑷喜欢上了渺渺,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就像追求太阳的温暖般出于本能;所以,即使陈飞没有喜欢上渺渺,大抵也会记住这个女孩子,哪怕只是一秒钟的回忆。
【小瑷】渺渺,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小瑷外表乐观开朗,大大咧咧,然而心里有着无法与周围朋友述说的成长的疼痛。
朋友甲和朋友乙是可以聊着每日八卦新闻、相互取闹捉弄的玩伴,却不是那个可以分享自己秘密,那个可以陪伴在自己身边夜晚一起看星星的人。
小瑷与父亲长期维持着紧张疏离的关系。
那些没有与人倾述的愿望刺青。
穿肚环。
十八岁时离开这个家这些在心里保留了许久的秘密,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心的去处。
如果可以许愿,在生日那天。
小瑷或许会撒娇、投入渺渺的怀里,说永远不要分开。
而最后,小瑷也只是在飞机场里,端坐在桌子另一边,然后安静地拥抱,约定好谁都不准先哭。
标准地就像一个好朋友应该表现出来的那样。
如果不是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个“太阳之手”的蛋糕才意识到也许渺渺再也不会回来,东京到台湾的距离,不是每天清晨捷运的路线。
那天夏天里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像被阳光猛烈的灼热过后开始升腾成眼角的水雾。
心里的愿望卑微而简单,只是和渺渺每天在一起,像每一个要好的朋友一样,为何却无法圆满。
一起坐在天台的植物旁吃着盒饭;一起尝试失败了味道却不错的蛋糕;一起换上相同的背包饰物,作为友情的象征,哪怕只是自己单方面的固执。
小瑷的梦想就像对待她喜欢的蛋糕一般。
只是看着,便会有种幸福的感觉。
无论蛋糕的滋味如何,这样酸甜苦涩的味道早已交织成了幸福的模样。
也许渺渺在回到日本很多年以后,会怀念在台湾的这样一段时光,以及在想起那个对蛋糕沉迷的活泼的有点冒失的却很善良的女孩子,是不是会旁若无人地微笑起来,然后和身边的朋友解释说,我有一个朋友……而渺渺不知道的,是这个女孩子内心的独白,和飞机场外拼命的奔跑。
那些鼓足了勇气的表白却在飞机起飞时的巨大轰鸣声中,消散空气中。
因为渺渺,小瑷从一个希冀18岁快点到来,这样便可以做许多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的单纯女生,成长为一位开始懂得了人生也有苦涩、隐忍、放弃和无奈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细微感情。
夏天的空洞与巨大的燥热不安,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蝉鸣,像标志着成年身份的那一杯酒精,抑或是面对着大海时的那种可以挑战一切的年轻朝气,定格为我对这个夏天最真实的印象。
我想起了许久以前看过的安达充的一本漫画,主人公站在海边大声地呐喊:把我的青春还回来。
那时候看起来,是多么矫情;现在却只觉得些些酸涩。
也因为渺渺,小瑷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和付出,渐渐体会到父亲在每天清晨等待自己吃早餐的期盼和紧张的心情。
在第一次主动邀请父亲时,虽然嘴里说着用手吃蛋糕,太不卫生了,却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等待了许久的释怀与和解。
【陈飞】『你不懂』『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好吗』『台北,东京』『孤独,不孤独』『我们可否跳舞聊天』『The moment…』『旅行的意义』据说故事在最初设定时,陈飞的角色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就仿佛《情书》里的柏原崇在图书室里抬头的定格,只是少女心中寄托情感的一个对象,如此这般便足够了。
不需要有更多的戏份和互动。
本来也只想把《渺渺》当作两个女生之间的成长故事。
可最后呈现的版本里,忧郁店长不仅在里面和渺渺靠近时有火花般的温暖,而且店长本身也变成一位有悲伤故事的人。
并不能说,陈飞因为渺渺开始改变,学会接受现实,走出阴霾开始新的人生。
渺渺从未设定成天使艾米丽那样的人间使者。
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是渺渺的喜欢,陈飞或许还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大耳塞的隔绝下过着没有往事和音乐的生活。
渺渺之于陈飞,就仿佛小瑷之于渺渺般,他们玩着捉迷藏一样的追逐游戏,这三个人只要有一个人的重心发生偏移,这个故事就会有着童话和糖果般甜美的结局吧。
喜欢陈飞的渺渺,像每一个陷入爱情里的女生一样,努力把自己扮演成那位男生喜欢的模样。
所以渺渺偷偷换陈飞的《on the road》,虽然困惑不解依然卖力地去读那本荒凉的小说,然后在和陈飞交谈时发表几句自己的观点,换来一个陈飞诧异的眼神,这样渺渺便很满足;或是在汽车抛锚后和陈飞在公路上合力开动汽车,这样的意外虽然让人实在联想不起美好和浪漫,和奶奶跟渺渺说起的情节多少也有些出入吧,虽然陈飞在后来也没有牵起她的手,但渺渺心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一直走下去”的矛盾幸福的心情,于是连这场小插曲也成了心中美好的情节。
渺渺与陈飞玩的那场寻宝游戏,陈飞最后看到渺渺写给他的那张字条,收到渺渺寄给他那张他一直在寻找的『get together』,陈飞应该也感受到了渺渺的心情吧;即使不能回应以同样心情,即使他最后也不过是珍重地埋藏和小贝在一起生活的所有片段,收拾心情,回到故事的最初。
那时陈飞穿着闷骚的红色T-shirt问小贝: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小贝笑着说:是啊……在梦里。
【另外】1.路嘉欣小姐的【你不懂】不知道会不会在电影原声带里出现呢?
看见路小姐作为歌手,而不是演员的角色出现,真是感到惊喜。
去把那些出现的歌名找出来听吧,去连成一幅地图。
2.其实感情本来就不是对等的。
小瑷父亲一直在付出着自己蹩脚的关心,等待小瑷一起吃早饭;为小瑷买生日蛋糕;把家里的鱼缸换成了圆形,只是因为害怕鱼缸里的鱼会得自闭症。
这些琐碎的情节使得出场不多的父亲,有一种温情在里面。
尤其当我想着,父亲是否是在害怕小瑷就像鱼缸里的鱼一样,自闭、受到伤害。
想到这里,便觉得父亲的形象滑稽而可爱,为这个并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父亲,和最后的结尾。
3.最近看到蔡康永的《痛快日记》,里面提到了一段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养驯”的关系。
我并不觉得陈飞和小贝在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去仰望星空记忆《小王子》的台词是一件很雷人的事情。
似乎女孩们总觉得,小王子是只属于花季少女的童话,老女人和男人都不配去读《小王子》,又或者在电影里出现简直太不文艺太不豆瓣了。
可是天啊,圣休伯里在写《小王子》时,便已经是一个一点也没有童话感觉的中年大叔了,那些人在读《小王子》时,难道从未联想到一位壮硕的大叔写童话时的纯真表情吗?
好吧,不在这里执着于《小王子》的身份归属问题,就像小瑷大声控诉陈飞在21世纪还读《on the road》实在是件很落伍的事情一般,陈飞选择了缄默,内心的诉求总是无法道于外人知的。
4.他们都说,看《渺渺》的时候,心里在上映的其实也是自己的故事。
那些爱过的人,那些爱过自己的人,都变成了日记本里泛黄的、被翻过的一页。
他们也许早已离开,也许再也不回来,但是,请不要忘记了曾经心动的真实的感觉,那便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的刻骨铭心。
Get together女生对男生的喜欢,男生对男生的喜欢,女生对女生的喜欢。
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台湾产的青春片真可以说是无敌了,但《渺渺》在反应爱情的微妙关系上却不同于《蓝色大门》的婉转、《盛夏光年》的晦涩,《渺渺》用一种很直接的方式说明了“我就是喜欢你,我要我们在一起”……看《渺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范植伟,已经不能用帅气来形容了,范植伟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
踏上影坛后,这已经不知道是他塑造的第几个同志形象了,但在渺渺里,失去爱人的痛苦,无法面对的伤痛在范植伟犹豫的眼神和孤傲的气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那年夏天,渺渺暗恋的忧郁老板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忘记的人……那年夏天,一直有一个热衷蛋糕的女孩喜欢着渺渺……他们的爱情关系甚至超越了性别,Get Together……我要我们,永远在一起……陈飞:“贝贝,你不喜欢get together?
”贝贝:“想,我想。
”http://www.1ting.com/player/33/player_287849.html影片的切入是渺渺喜欢上忧郁的CD店老板-陈飞。
渺渺会说的好听的日语,还有她故意把好多CD故意打乱而表露出自己的心意。
陈飞是在顾客回来换CD的时候才发现。
渺渺不知道陈飞的故事,她只是想让他觉得开心,她费劲力气去找寻靛蓝色乐团的那张Get together。
而陈飞爱着的不若渺渺思想里的女生,而是另个的男生,贝贝。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好吗 台北东京孤独不孤独 我们可否跳舞聊天此刻。。。
旅行的意义片子对贝贝和陈飞两人的场景,是会让人感动且为之落泪的。
比如《小王子》的共同拥有,在澡堂里贝贝说:那好,我等你。
《Get together》上榜时贝贝对于陈飞的那个吻,马路上那个哭的可怜兮兮被陈飞拥在怀里的贝贝。
贝贝,之后小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陈飞,可是他留给飞机师非常宝贵的礼物。
贝贝,是他的声音。
陈飞,从此以后。
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可以听到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
这样他就不会再感到寂寞了。
你干吗。
你怎么哭啦?
贝贝,你愿意把我的demo当作是我留给你的声音吗?
那个拥抱的真实远远超过了你能想象的程度。
陈飞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
可是我却连一张 CD都没有留下。
也没有他的影像。
也没有他的声音。
这半年来。
我甚至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他。
”陈飞他并不是真的把贝贝忘记了,他只是把所有那些记忆都锁在自己的心里。
他一定对于之前没有答应贝贝而深深自责,可是那有什么用呢?
在贝贝不在了之后承认说自己是贝贝的男朋友。
这样真的可以挽回什么吗?
还是只是让自己好过一点。
我痛恨这种自私的人,痛恨这种不敢面对自己的人。
索性导演安排他最后回归到他的Band,或许都变了。
那个说自己叫小嗳的女生,很爱吃蛋糕。
她说,吃蛋糕的时候会有幸福的感觉。
当大家为她做出的有爱蛋糕而欢呼的时候,她自己也在雀跃着,她恋爱了,她爱渺渺。
她会在渺渺睡着的时候搂着渺渺拍照,她会在K歌房了让有了醉意的渺渺靠在自己的肩上。
对于渺渺的爱意冲散了那些心中的小郁结。
她对渺渺说了关于未曾谋面的母亲,关于被自己冷落的父亲。
小嗳:“你的手是太阳手,做蛋糕会很好吃。
”小嗳:“可是你的手不一样,你的手好暖。
”天台上两个女生,两只交叠的手,还有最后渺渺送给小嗳的蛋糕上面两只交叠的手印。
小嗳:“渺渺,我好喜欢你。
可是你都不知道。
”渺渺走了,陈飞重新敲开了乐队的门,小嗳跟爸爸和好,似乎很完满。
可是贝贝呢,那个时而快乐时而悲伤的男生,最后留下的只有那首《Get together》 。
如果你愿意,get together. Don’t hesitate to say yes.
我很久不写字了,每天好多的事情充斥着我的生活,我好想多长两只手,好做一些事。
可是我好像忘记了,我只有一个脑袋,只能想一件事。
只有电影,那些青涩的,不合群的电影,才让我感觉到我还是那个我,曾经那个张场的我,那个不服输,更不怕伤害的我,傻傻的我。
那个电影,也提到了小王子,他们说:“所以小王子还是选择了去爱他的玫瑰”,“飞机师选择了爱小王子”,“那是不一样的爱啦”,“小王子留下最宝贵的东西给飞机师啊”,“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会想到小王子啊”他们,有的人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有的人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但是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未来是什么。
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不明白自己的生命可以承受多少伤害。
因为生怕自己活得不够精彩,所以不管不顾的,豪气冲天的,故意去做不平常的事,去走不平坦的路。
而今,才短短几日,当岁月一切安好,阳光遍布全身的时候,看到孤独的倒影上有斑斑驳驳的阳光漏下来。
忽然才知道,好痛,原来我根本承受不了。
开始后悔为什么要那么任性,后悔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过平淡平凡的日子,过乏味却没有伤痛记忆的日子。
她们欢笑,他们回忆,他们一起度过每一天,一起为各自做过的事承担后果。
她说,等我老了,我会说,曾经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我们终要为曾经所做过的一切去承担,那如患了风湿一般每逢阴天下雨就会发病,让人无法预料时间地点的,无法形容无法描述的,只能自己体会自己感受的那种疼痛。
她们在KTV唱《旅行的意义》,她在计程车上也唱,它还做为背景音乐出现,做为剧情需要出现,陈绮贞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你就是不肯放过我的心,我的眼泪。
我终于知道,不一定凡事都有原因,但一切都会有意义。
我们都是一样,都是不肯听话的孩子,都是不肯用别人的经验教训过自己生活的人。
虽然伤痕累累,虽然疼痛难忍,但这些,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
从小到大 其实都会遇见 这样的朋友吧自己弄的一团糟的头发 她神奇般绕着手指就帮我弄好自己傻乎乎去捣乱 她就在一旁安静的笑自己煮菜时灰头土脸一塌糊涂 她接过来几下就妥帖于是心里有莫名的崇拜 觉得她什么都做得好哇渺渺就是 大力水手心中的菠菜渺渺是另一只手渺渺就是答案上课无聊时 就用铅笔蹭蹭她 写小字条 画鬼脸 考试失败后 她递给我小本子 给我写 温暖鼓励的话她借给我书和杂志 她总为我收拾残局 我对她都顶礼膜拜了她却从不为自己的万千优点而动容仿佛她自己站成了 一个小宇宙所有的星星在里面兀自运转 恬然有序张大眼睛的我 只有爬在那个宇宙的窗台上眨巴眨巴 观望我们爱上这个身边的渺渺却不知道是喜欢她 覆盖的羽翼下的安宁还是说 自己一个人太久了 爸妈永远只在客厅里所有的温度都隔了透明玻璃 看得到 总无法触及外表的毫不在意 变成了内心的作茧自缚越是开朗的笑 越是空白的预兆所以依赖上这样一个好的渺渺走在大街上 牵手嬉笑让仿佛一直没有降落的自己 找到了 小飞机场直到有一天 渺渺回过头才知道她安静的睫毛下 原来也有对我们的依靠那些 我的浮躁和傻气 固执和痴蛮 奋不顾身的勇敢 一败涂地的狼狈原来也让我成为了 她的渺渺她是 每个人的渺渺她真正冲动起来 比任何人都决绝和凛冽她站在我们的十八岁 二十岁里 怎么看 都好像永远不老这个名字 似是心中一个渺然又理想的记号渺渺地存在着 那么无望 又充满温柔的力量教我成长 教我相信 教会我爱和原谅机身起飞的巨大轰鸣 短暂夏天的空气再见 渺渺。
始终相信,爱是一种感觉微乎其微的有的时候,人们需要爱因为寂寞很冷我们贪恋上别人体表的温度贪恋美好食物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温度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伤心事爱上不该爱的人,得不到想得到的爱固执地保留着记忆或者固执地暧昧着只为陪伴着,撒不开手想要拥抱,却不敢拥抱就那么不拒绝,不主动,也不负责所有的爱都在一瞬间年少时你爱过谁现在还能回忆起他的容颜吗?
或者你曾为他撕心裂肺地哭过但生活不是还要继续吗?
看一部纯到发腻的青春片只是觉得,嘿,女主角的胳膊和腿真细当年我也如此然后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觉得,恩,我就这么长大了爱是停驻,也是离开旅行的意义是不错的注脚我们曾经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离开的意义
一场青春期的情事。
我躺在沙发上,回忆自己的青春期,竟然无处可怀念,于是总觉得惆怅。
怎么不见青春期的这样情事,还是情事太过渺渺,所以只能遗忘。
努力回想,终于看见一些模糊的脸庞,还有笑容。
我曾很喜欢一个男孩,或许是喜欢那样喜欢的感觉。
少时的情绪真的丝丝缠绕,纠缠不清最终在心里成为无头绪的线团。
其实青春期的爱恋就是这样,爱得刻入骨血,铭心难忘,其实到最后根本不记得初衷,或者弄错了初衷。
渺渺,很美得名字。
美好的画面,简单的音乐,单调的剧情,只是一场青春期的情事。
她喜欢她,她喜欢他,他喜欢他,他不喜欢她。
看吧,世界上的恋爱真的都可以简单成这样子。
可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为情苦恼?!
人生最莫名的莫过于情不知所以起,何以终。
陈飞什么时候开始不听音乐了,是丢失了小贝的声音之后么?
或许等到失去才发现,失去的是如此珍贵,也因为如此,更加错下去的是无法发现留下的也是如此美好。
生活还在渺渺后依旧要继续,继续的会是什么样?
是陈飞终于得到小贝留下的声音,终于记得那场不敢承认的情事;还是渺渺终于看清这个夏天所有的故事,如风飞逝,依旧有所遗留;还是小瑷对起飞的飞机吼出的未曾表白过的爱恋,以及即使破碎还存在的“太阳之手”的蛋糕。
这是两个女子最美好的感情,虽然无关爱情。
台湾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拍文艺片,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这些文艺片?
或许是生活越来越枯燥,日子越来越单调,却日日平淡下去。
终于想起这样可以简单点,可以就这样沉淀一些,记起一些。
如此简单。
电闪雷鸣之时 。
在豆瓣上找到《渺渺》 。
打开PPS缓冲 。
最后害怕得叫爸爸关掉了电脑 。
依偎在妈妈旁边闭上了眼睛 。
经过了雷雨闪电 。
蜷缩在被窝里的身体渐渐舒展 。
打开电脑 。
找了电影 。
关了 。
抱着被子 。
小资的泡上一杯茶和倒上一盘瓜子 。
最后 、电影结束了 。
依靠在被子上 。
哭得不成样子 。
打开百度音乐盒 。
试听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
却怎么也没有看到任何反应 。
最终还是缓缓的打开酷狗 。
循环播放 。
看完这部电影 。
脑海里一直都记得的是你爱我的样子 。
其实我都没有忘记 。
都没有忘记 。
一点一点的都记起来了 。
我们那天晚上抱在一起用力的哭 。
我真的没有忘记 。
可是这样的你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
渺渺是从日本来的交换生 。
和小瑷成为了好朋友 。
跟渺渺一起上下学 、带便当给她吃 、一起逛街 、小瑷帮渺渺找到了她奶奶要找的糕饼店 。
那个店已经变成了一间年轻男子开的二手CD店 。
那个开CD店的男子 。
常常带着耳机不说话 。
两个小女生每经常在一起 。
很快乐 。
小瑷喜欢做蛋糕 。
因为它们看上去很幸福 、就算看上去不真实也比没有好 。
小瑷喜欢握着渺渺的手 、因为很温暖 。
…………CD店男子收到渺渺偷偷丢在他口袋里的DEMO 。
象征性的轻轻敲响过去组团的乐队的门牌 、提着箱子 、关闭了那家店 。
渺渺在KTV厕所收拾眼泪后走出和小瑷唱歌 、释怀后笑着唱着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
对着已经挂机的手机 、说遇见了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 、明白了恋爱的意义 、剪短了头发 。
小瑷送渺渺上飞机 、在公车上打开渺渺送她的蛋糕 、那是一双太阳之手的蛋糕 。
小暧下了公车 、往飞机场跑道拼命奔跑 。
虽然她并没有办法追回什么 、但她已经在最适当的距离里 、明明飞机都已经飞走了 。
此时的我喜欢你 、除了说给对方听 、更是说给自已听 。
小瑷喜欢渺渺 。
是真心的喜欢 。
即使渺渺想跟陈飞去听演唱会 。
她也会帮她约陈飞 。
其实我一直都在留恋 。
我始终都走不出阴影 。
我以为我还在你的世界里呢 。
我连心都不愿意打开让别人进来 。
我以为你只是去旅行 。
你还会回来的 。
会像以前那样 。
吵架之后又和好 。
然后依旧是说不完的话 。
你知道吗 。
我曾经也朝着你的方向奔跑过 。
只是那距离太遥远了 。
我最终还是跟不上你脚步 。
那一年 。
似乎每一个有你的明天都是阳光灿烂的 。
风和日丽的 。
我写了很多的日记 。
都是关于你的 。
其实你还在我的相簿里微笑着呢 。
我不会忘记毕业照片的右边是你紧紧拉着我的手 。
我不会忘记那天我抱着你说是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
而你却不停的说不要离开我 。
我们一起说着永远都不要分开的 。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用力的爱着直到哭了出来都还是分开了呢 。
一年 。
我能忘记你的有多少呢 。
而现在还是写着关于你的一切一切 。
在电脑面前哭得不成样子的我 。
还是那个我 。
跟一年之前狠狠离别的我一样 。
记得新学期那年冬天 。
一起制作某个调查活动 。
就这样好似无形的双手柔柔软软的把我们拉拢在一起 。
记得毕业那天冬天 。
一起制作某个手册 。
在手册上倔强的写下“我爱她”而不是“我爱她们”了 。
因为已经硬生生的和你分开了 。
那时候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值得纪念的 。
自己却是那么的小心眼 。
现在看来真的很可笑 。
如果你知道我现在的心情你会不会也会心一笑 。
拥抱我一下 。
像以前那样 。
紧紧的抱着我说“不要离开我”呢 。
其实我真的不在乎了 。
那些愤恨的小思想都是我悲观的悬念 。
你知道吗 。
我也曾朝着你的方向奔跑过 。
只是时光流转 。
过去的都不再回来了 。
你也是 。
你去旅行了 。
却再也不会回到我这里来了 。
小女生之间的友情更能用爱来表达吧 。
喜欢就是喜欢了 。
狠狠的爱了 。
什么都能分享了 。
只要她开心了 。
《渺渺》 。
虽然是同性之间的爱 。
但是女生因为爱上一个人而长大 、男孩会因为失去一个人而长大 。
难道这就是年轻的资本吗 。
肆意的挥霍 。
不懂得珍惜 。
或许吧 。
希望 。
你明白旅行的意义之后能够回来 。
还是回到我的右边 。
紧紧的拉着我的手 。
那年夏天。
我遇到過一個愛過我的人。
和一個沒有愛上我的人。
2009年的雨季來得有點突然。
我還停留在晴空當日的深圳。
窗外陰雨綿綿。
灰蒙蒙的天色。
濕嗒嗒的空氣。
讓我渾身不自在。
趁著好不容易的休假。
加上閑得無聊。
終于把亂得一團糟的房間好好收拾了一下。
對著整潔的屋子。
心情也變得明媚多了。
因爲看了『渺渺』。
所以再次把背景音樂換成了旅行的意義。
如果不是因爲這首歌。
我想我不會對渺渺存有一點留戀。
渺渺。
去年的片了。
關於愛人。
關於被愛。
關於某年的夏天。
也關於回憶。
同樣簡單的故事。
同樣是這種青春片。
導演的拍攝手法卻不是那麽吸引我。
相比于The Love of Siam. 它還是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十七嵗的夏天。
那時候的愛總是像天空一樣美。
很高。
很透徹。
它是每個人心中的小秘密。
就是因爲沒有説穿。
才讓人格外迷戀。
儅小貝質問陳飛。
那是哪一種愛? 我也思索著。
那是兩种不一樣的愛吧。
可是。
愛就是愛。
不管是對誰。
不都一樣嗎...我也迷惑了......小貝。
貝家欣。
儅陳飛問他。
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他歪著腦袋壞壞地回答。
是啊。
在夢裏。
那一刻。
我就愛上了這個男人。
只是那時候。
電影已接近尾聲。
和陳飛一樣。
我們對小貝的愛都發現得太晚了。
而在小貝離去以後的日子裏。
陳飛才明白他在自己心中是多麽的放不開。
小貝對愛的勇敢。
陳飛對過去的執著。
小璦對淼淼最後說的那段話。
淼淼對外婆說的那個小秘密。
所有聲音。
味道。
文字。
風景。
都在那年夏天。
隨風而散了。
那年夏天。
小璦遇見了淼淼。
那年夏天。
淼淼遇見了陳飛。
那年夏天。
陳飛遇見了小貝。
那年夏天。
他們都學會了愛。
卻説不出你愛我的原因卻説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卻説不出在什麽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靛蓝色,其特点是永不脱色。
:老板 我明明要的是 你不懂 为什么 是 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们在一起有什么不好的:你不懂 ——《渺渺》 一个夏天 来自日本东京的一个交换生 回到了出生地台北 在这一年中 她遇见了 一个喜欢她的人 和一个她喜欢的人。
她来寻找奶奶初恋的那家糕点店 现在已经是一家二手cd铺。
他是cd铺的老板 一个带着大耳机 沉默的男生。
她是一个喜爱甜点的女生 甜甜的笑 不知道 妈妈是不是一个法国人。
他是意外闯进 乐队的男生 成了乐队的主唱 他们相恋 。
有些爱 在心底 未曾敢提及。
有些人 在路途中 渐渐寻回自我。
可是最终 有什么可以被封存。
声音 味道 音乐 。。。
这一切都会随着时间 慢慢变的模糊 同样也会因为 我们在现实中 懦弱的逃避而变的视而不见。
所以 能够深刻的 只有记忆。
这是一部关于 成长的电影。
这样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 关于初恋 暗恋的种种。
其实到头来 我们终会明白。
可还是会怀念那种淡如清水的滋味。
在某一个阶段 情感 成长的阵痛 表现的极为明显 我们渴望得到一种真正的认同 其实那是一种更为明显的迷茫也许到最后 人们会把爱情归为 你好吗 我爱你 我恨你 再见了。
然而在过程中 无论是洒脱 还是纠结 还是清淡 其实 心底里都有一把尺子 它像丈量我们青春的尺子 最后发现 成长的刻度永远大于现实。
有的人 会选择蜷缩逃避 有的人 会折断尺子。
我的青春 也不是没有伤痛。
忘记了 在哪看到的这句话 开始的时候 觉得 其实蛮恶俗的一句 但是影片结束后 觉得 在年少的时候 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傻傻的感觉 是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一次闪光 就像在若干年后 也许你罹患老年痴呆 我想 如果你能记住这种感觉 直到你离开 那种谎言式的错觉 也许把我们的生命又完整的画上一个句号。
我们常说 等我们年岁已高 等我们开始记不清身边的人的时候 我们能做什么 也许真的到了那一天 静静的坐在摇椅上 看着窗前的大树 透过老花镜 看着写字台上 斑驳的相册 听着年轻时 流行的歌曲 冥想 他/她从我们生命中走过时 银铃般的音容笑貌。
你看过了许多的美景 你迷失在地图上短暂的光阴你收集了书本上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 它的意义 是穿越过下一条界线 你就是不在丢失灵魂的自我。
你有一辆卡车 你满载着 未曾寄出的明信片。
它与你 一同消失的在公路的尽头。
渺渺说她恋爱了,然后她失恋了。
她的确是恋爱了,可是她究竟有没有失恋呢?
如果说有,她并不曾拥有过。
如果说没有,那么那种刻骨明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魂牵梦萦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她只知道她是爱了,可她并不知道她爱的究竟是什么。
那个男人,她只见过他很少的几面,她只了解他一点点不足挂齿的过去。
那个男人那么沉默,尽管他们有过似是交心的交谈,可所有的涟漪和浪花只不过是打在她一个人的心上,她深爱上的男人,并无感觉。
她爱的究竟是什么?
那样一份沉甸甸的过去?
那样一个沉默寡言却会在她有些许危险的时候保护他的直率?
同处一辆车内的自我甜蜜感?
还是……是什么呢?
爱,究竟是爱上了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荒谬。
但令人感动。
因为,这就是青春。
有一种荒谬,就叫做青春。
只是爱上了。
像偷吃了一口别人的奶油蛋糕,香味久久在口中萦绕,想念,却仅此一口。
像被偷偷喜欢很久的那个男生拉了下手,亲吻了脸颊,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男孩子做过了,便过去了,女孩子却一直像是心揣着小兔子,脸红着,羞涩许久。
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想象出的甜蜜与幸福。
手心的温度,是自己硬感觉出来的。
一切,都是荒诞的,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那么那么喜欢上一个人呢。
渺渺:我没骗你,我真的喜欢你,我也没骗我自己,那些失眠的夜,月亮可以作证。
可我也知道,这只是一段记忆,我爱过,我要走了,我大哭了一场,然后,就过去了。
一段爱就这么结束了,我的青春,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要多久,才能真正忘记呢?
这样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要怎样才能忘记呢?
若干年后,他和她相遇街头,她只是他心中一抹淡淡的颜色,而他,却是一道猩红的疤痕,再度暴露。
她的内心,真会平静么?
而平静也早已吞噬了她,那些随着青春一去不返的无以名状的东西,毕竟不曾真实地拥有。
只留下遗憾与伤痛。
却也充实。
有人说青春意味着奋斗,因为年轻时要为未来做积累。
可在那么多人的人生中,青春都是一种荒谬,折腾这许多回,最后留下一道疤痕。
它永远张开血盆大口笑着,说着:时过境迁时过境迁时过境迁...可青春要好多年,荒谬,也一直跟在上空盘旋。
因为,那份爱是真实的,会疼,会疼好久。
旅行的意義出現的莫名其妙,劇情不行配樂也配得很不好
有点小悬念
歪男歪女好多啊!
18岁啊。。。我他妈现在都23了!
沁心的风,管他的就这样吧·······
妈的 看完电影发现我都已经20岁了 那些事儿 只有17岁才会有感觉 配乐剪的太烂了 减一星。
虽然有点装模作样的,还是很催泪
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 和 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渺渺 我好喜欢你 可是你都不知道。
干净的电影,干净的青春,干净的感情
只因为最后的10分钟.
只要其中有一个同性恋就能组成一对拥有完美循环的三角恋。但是本片导演不满足于此,于是本片加量不加价的打包了又一男同性恋,破天荒的将男女同性恋的痴缠怨念在一部电影里一网打尽。遂本片将成为史上在记录人类情爱的种类方面最全的电影,即男女爱,女女爱,男男爱
总算结束在一个有爆发力的场景下,为18岁时不能明言的感情心痛。其余,都很虚假,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女生的爱,还是男生的爱,通通不是这样的。所以编剧不懂,那些特别的爱情,既然是这样,好好写男女恋的片子就好啦。但是,当那两个女生经历过初次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后,过18岁生日。真是年轻啊,却尝过那样的苦了;但即便尝过这样的苦了,却还是这样年轻,未来还有好多好多可以期待的东西
其实没什么特别好的,但是就是台湾电影的味道很浓厚啊。
有雷点也有泪点。我好喜欢你,可是你却不知道。
1,海報應該在渺渺剪頭髮之前拍;2,文藝片的調調,T.K推薦我看的時候我還沒反應過來這是她的母校景美女中;3,國片就是國片,雖然投資方儼然已經影響了選角。依敝愚見,渺渺選得很正,陳飛小貝都很OK,唯獨小璦實在成問題,要找一個哭起來也很美的女生才是,想象田中千惠在《Sumimasen,love》裡精彩絕倫的淚流滿面。
文艺腔得可怕....
一个没被掰弯的直女与一个被掰弯的直男的故事。
恶补台湾电影的感受还是太他妈小清新了老子过了那时间总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吃嫩草装逼的感觉简直当头一棒。PS台湾是有多少基佬和蕾丝。
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男孩爱上男孩,所有的女孩爱上女孩,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