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家族》改编自韩国作家千明官的同名小说,该作专注描绘人生在不同阶段的质感,以及对亲情的感悟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平均年龄超过40岁,遂得名《高龄化家族》,一方面昭示了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老龄化问题,更别有深意地从新锐的角度阐述了成长的话题。
这是社会进入老龄化的一种展现,老龄问题不光是老年人的问题,还有大龄青年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在韩国出现,现在中国也初露倪端。
影片中三兄妹蜗居在母亲家过着凌乱的生活,在各自觉得怀才不遇的同时又对亲人相互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怀疑到了母亲的头上,让人觉得这几个作儿女的真是差劲,就活该这样悲惨。
但是伟大的母亲就像大地一样,包容着一切的好与坏,用温暖的母爱照顾着几个大龄儿女,坚韧地持续着,哪怕孩子怀疑自己谩骂自己也还是那样安稳不动。
这部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我没有感觉这里面喜在何处,反而觉得有些心酸,这部影片除了表达社会问题外,唯一歌颂的就是母亲的伟大,当然在母亲爱的感染下,导演放弃尊严开始接拍皇片,叔叔也为了侄女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亲人间的感情渐渐明晰,点明只要亲情在,大龄就不是问题。
连续几天的上映会,让脑子来不及喘气。
《高龄化家族》是韩国的一部有名的小说,自认为是读过的韩国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一部。
所以对电影也有了一定的期待。
平均年龄的在47岁的一家大龄的家人,大哥以前是村前村尾的小混混,没结婚跟年过60的母亲一起生活,老二是家里的唯一的大学生,本来指望有点出息,但却当了最不赚钱的所谓的导演,却因一部片子而导致落魄。
老婆的出轨,导致老二也无家可归,本想一死了之,却禁不住母亲的一碗鸡肉粥而回到母亲的家中。
最小的老三是离婚百次也无所谓的一个高中生的妈妈,在被丈夫打了以后。
呆着女儿回到母亲的家中。
一家人又重新回到家中,母亲靠着卖化妆品来养活着一家老小。
但是母亲却是打心里高兴的,因为一家人有聚到了一起。
又可以听到3个儿女的互相的吵闹,谩骂的声音,有可以闻到一家人一起生活的味道。
高龄化的家族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年纪大了就懂事,就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照顾。
这一家被整个小区认为是异类,没有所谓的素质。
没有所谓的出人头地,没人所谓的家庭和睦,但我们可以从那吵闹,谩骂中看到真正家人的那种温暖,那种只有家人才能给的安全感,那种让人可以拿生命去捍卫的家情。
只有血脉相连才算是家人的想法,在这部电影里你是看不到的。
在最后的全家动手高潮的场景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原来这兄妹3个都是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但在最后的让你流泪的煽情部分你打心底能感觉到,就像片中的妈妈说的那样,在一个屋子里住,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是一家人。
《高龄化家族》你会看到一个异类的家。
但在这个家里你能闻到真正家人的味道。
这个家庭,开始的时候看上去那么糟糕,两个儿子没有收入靠老母亲养活,女儿也不省心,可是母亲却依旧愿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哪怕自己累点。
每次家人一起吃肉母亲总是在烤肉让子女们吃。
那个家是因为那个母亲而聚在一起的。
虽然中间打打闹闹,但是每次有外敌的时候兄妹就会凝聚在一起,哪怕她们之间都没有多少血缘关系,但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就是一家人。
我想说的是,虽然刚开始很鄙视那个进监狱很多次的大哥,可是看到后来却是为他流下了泪,为了家人他不怕进监狱;吴导演最后还是向生活妥协了,我觉得这是对的,千万别跟生活较真,没什么好处的。
不能让家人一直为你的理想买单,也该对家人付出。
最后一家人分开过了,虽然分开了但是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能好好活下去的路。
让人觉得欣慰。
比如那个大哥,那样生活了近50年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路,那些年他只是没有找到路而已。
每个人都有好好活着的权利和权力,无论怎样的开始,无论中间走过什么样的弯路,及时的修正,盘旋式上升,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说不出来更喜欢国产剧还是美剧还是韩剧,但不得不承认有很多时候韩剧早已不再局限在脑残的爱情故事,帅哥美女,更能带你看穿灰蒙蒙的世界里的那点事儿。
演员们的自然流露演技加上新鲜有趣的剧情,是该片的亮点。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其实看着片子最初的动力当然是冲着它力压了美娜的票房,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确实算是旗鼓相当的作品啦,虽然美娜在悬念感上确实逊了点,但是我觉得票房不是输在这里,说白了,韩国电影,果然还是离不开——屁,性and暴力这片子节奏不错,氛围也算轻松欢快的,很多地方看的很欢乐,算是有笑有纠结的片子,但是没有冲破泪点啦,美娜其实煽情的地方我也觉得有点俗套,但是有被戳中泪点片子结构也没有什么突破,最后ENDING总结中心思想......:人生就是——苟活?!
顿生哀伤感...以至于我觉得我不会再看第二遍 T T另外不会看第二遍的原因是——看到那位吃着膨化食品看漫画边笑边挠屁股的大哥完全好像看到了自己,让我更加对三十岁前嫁人感到绝望 本来纠结我是应该为这种共鸣加一颗星吗?
最后决定这种让我心情失落的必须减一颗星补偿精神损失= =PS:我总觉得二哥好帅,长相有点李善均类型PSS:孔孝真的复古衣服不错啊,身材真特么好,不过这片子里有点拍丑了PSSS:这女儿演员找的也太准了吧,乍一眼真以为是孔孝真生的PSSSS:为什么我看到这个妈妈竟然想到某人。。。
发亮的眼神和那个声音。。。
于是会想等那么老的时候还会演戏吗?
也会演妈妈吗?
...所谓童颜称号真是负担
看完这部真的很容易联想到《小偷家族》,相对落魄的人聚在一起,抵挡世俗的偏见和风风雨雨。
从一开始兄弟扭打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片子还是主打温情。
家里面虽然三个孩子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
老大看上去混不吝,但其实最重情义;老二多读几年书,最后也不得不为几斗米拍皇皇;妹妹相貌姣好,但总是遇人不淑,也不知道下一段婚姻会怎样……这里面的小人物的种种不易,还是非常写实的,命运把他们凑在一个桌上吃饭,也许是留给大家唯一的温情。
家,就是那个一起吃饭、一起吵架、但任何人都不可以我们指指点点。
妈妈看似什么都不说不管,但她就是这家里的定海神针,她知道每个孩子每顿饭吃好了,就没事儿。
像小偷家族里的妈妈,也是被社会嫌弃的边缘人,但却有一群人,为了逃离血缘关系的家庭,而选择跟随她。
所以社会层面上,大家可能以为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才算是好妈妈的标准,但往往有些书香门第、富裕家庭的孩子正在进行着心理咨询。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就是,妈妈是命中注定安排好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妈妈也都差不太多,可能有些妈控制欲强、有些妈啥也不管、如果能遇到温柔且坚定的妈,这个比中彩票都难。
哎,我甚至好羡慕剧中的孩子,他们至少还有这样的妈妈包容着她,天天烤肉给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啃老。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病了,真的需要这样的妈妈来疗伤,而不是雪上加霜。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里就遭受着来自父母方的血脉压制,在社会层面上也一样被挤压,真的太多了。
所以如果天真的没脑子的说一句,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机缘,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庭吗,我当然不是让你带着原生家庭的缺憾去找人结婚,因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糟糕,而是重新选择爸妈在组装一个家呢……
有点辛酸,有点纠结,夸张的表演,朴素的情怀,平淡的情节,圆满的结局,不讨论大是大非,不炫耀纸醉金迷,有的只是朴实,那种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那份感情——亲情。
始于墙头那朵小花,终于那朵小花,程式化的演绎,表达了一种简单的情愫,看多了韩式那种夸张的喜剧,偶尔看一看此类亲情元素的片子,不免眼前一亮,没有俊男美女,没有光怪陆离,有的就是本本分分的倾诉,简简单单故事。
亲情,很脆弱,就像墙头那朵风雨之中小花,然而,亲情也很伟大,凝聚了人心,感动了你我,任风雨肆虐,依然顽强生长。
如果人到中年,仍然一事无成,成为社会认为的loser,你会怎么办?
是浑浑噩噩度日还是就此了结余生?
年轻人会觉得,我至少不会是那个loser,只要肯奋斗,怎么也得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吧?
却不知道,有的时候,即使你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都很难。
《高龄化家族》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关于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故事。
故事里,这个家族似乎都是不幸的,大儿子是混混,四十多岁了还天天啃老,二儿子大学毕业当上导演了,却连房租都交不上,老婆也跟人跑了,小女儿两次离异还带个娃。
三兄妹混得不好,都回到家里啃老,老母亲头发花白,还要去卖化妆品来养家糊口。
这么看来,这一大家人都是社会的loser,甚至是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
按道理说,这一家人在一起应该是相互抱怨的,也可以想见平日里的鸡飞狗跳。
但实际上,除了几兄妹的吵架打闹,在老母的照顾下,一家人还是在一张桌子上有滋有味地吃着肉。
好像生活也没有那么苦。
看着三兄妹的日常生活,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是免不了地吵架打闹,有的时候说上几句就会吵起来。
但正如影片里的三兄妹一样,在对抗外部压力时,我们又会团结一致。
家人,就是你活到一百岁,也会揭你三岁还尿床这种糗事的人,是你即使一无所有也会义无反顾站在你身后支持你的人。
影片叙事琐碎,却又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比如老母亲结束一天工作后在肉食店等待的疲惫,让你发现一直带着慈祥笑容的老太太只是没有把疲倦展现在儿女面前。
比如大儿子在外面跟着广场舞老太太一起跳舞,语重心长地告诫小弟不要做坏事再入狱了。
如果说导演想要传递出什么信念,无疑就是颂扬亲情的包容,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生活本来如此,活下去并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对于三兄妹或者老母亲来说,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并且脚踏实地地生活着。
而对于影片外的我们,没有谁是真正的loser,即使那些看起来本该是loser的,内心也有着温暖的一面,也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剧情,如果让中国导演拍,一准得拍成苦逼似海的文艺片。
大哥监狱出来,到处瞎混,老二是全家牺牲自己供出来的唯一大学生,结果不幸入了电影圈,还是个艺术片导演,连老婆也跟健身教练上了床,可想而知又丧又苦。
老三已经离婚三次,带着15岁的女儿奔回娘家。
只有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妈,在超市打工养活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买肉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文艺标配,看这种故事你要不悟出点惊天动地的另类人生哲理,都对不住他们家的贫穷。
但是韩国宋海成导演竟然把它拍成了喜剧,从监狱出来的老大,没事时候就跟着韩国大妈团在公园门口跳广场舞。
看上去一本正经的艺术家老二装文艺追姑娘也只会弹一下《爱的罗曼史》。
老三终日仇视家里所有人,她闺女则连她一起也仇视。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沉迷于互相讥讽,最后甚至拳脚相向。
吵吵闹闹的生活中,每个人开始遇到各自人生的最低谷,老三的女儿因为讨厌家人离家出走误入黑帮,妈妈也在三人面前揭露了三人并非亲生兄妹的事实,随后是大哥被黑道控制,老二替老大受死…各种大风大浪扑面而来,嘴上不依不饶的家人们,却都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拯救亲人。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文/宋小卡)感谢豆瓣网友熊麻子老师指正文中错误!!
韩国电影没有“苦”元素,人们的生活可以“惨”但是不会“苦”,这种剧情放在国内拍一定会哭湿一包纸巾,但是韩国会用半喜剧模式去演绎。
没想到尹汝贞老师跟朴根英老师在《长寿商会》之前就合作过,加上朴海日、尹宰文、孔孝真这几位优秀演员的加持,这部片子很有看头。
三个人都不是同父同母,虽然戳穿的过程很扯,但是一家子在那里吵架的过程,很心酸。
全片主旨很明确,即使血缘不一样,即使有矛盾,即使日常互看不顺眼,但是遇到别人伤害家人的时候,他们会抱紧抗敌。
他妈真的是干那事的吗...
有点日片的味道
loser一家人 每个微小的存在都有意义
结尾有点违和
不太喜欢结尾,前半部分还是蛮好看的。
开始觉得是坨屎,后来觉得味道还不错。
没有被打动
男神你好
在电影院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团糟,导演让几个奇怪的人组合成了一个所谓的“家族”,上演了一系列有趣、狗血的桥段,虽然挺俗套,不过,前半部分还不错。
家人互扯皮,爆点真是多…昂,还是家好…
挺好看的,就是结尾有点洒狗血了,此外表现一直在水准之上,无论外界怎么看,这家人如同石缝里顽强生长的花朵,总是那么朝气蓬勃团结友爱骄傲活着。全片最令人动容的是老母亲对奇葩子女们的宽容接纳无条件的爱。——大哥最抢戏也最可爱,最不可思议的是,在精彩好玩的各种群戏里,尹汝贞阿姨却内敛克制一点也不抢戏,仅仅这一点就值得无数后辈学习了,而这也是作为一位好演员最起码的修养吧。
放屁可大声了呢
其实拍得还可以,只是真的没有那么感动而已~
石缝里的小花 朴实的美
#高龄化家族#感性的讲,本人对此片基本无感。但对于平均年龄47的这个家庭来说,平添了一份同情。这是韩国片擅长的家庭片,总是在制造笑点的时候,让人忧从中来。影片平实的如同纪录片一般反应着韩国中下层小人物的生活,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折射,也许这样的异类的平实才是真正家的味道吧。6.5分
温情又不乏搞笑的写实家庭剧,虽然没有俊男美女,但是熟脸的主配角们演技到位,把一个个边缘人物聚到一个大家庭之中,各个出彩,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墙缝间的小花头尾呼应,就像永远割不断的亲情一样,如此坚韧美丽!这是一个平凡又异类的家庭,无论你成功或失败,永远是组成不可或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從主演和配角都是熟臉
一段普通人平凡家庭但不那么太平的生活。所有人都在很尽力地活着。只有爱可以让我们变好。
好看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