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 请理性的分析 客观的评价)本来好奇的看了看各位看官的影评文章,不自觉的想问问。
尼玛的影评都是这么写的?
除了喷就是喷,无良的人用着愤青的口吻,仅仅是叙述了自己的无知与假清高?
这就是所谓的影评?
所以就在此活动活动笔头子,仅此而已。
《青春期》作为一部微型电影,可以说有着很多的瑕疵,然而做工的不精良,剧情的漏洞却不足以作为这个电影挨喷的理由,51分钟的时间确实限制了其内容的扩展,但是完整的剧情框架却已经构建出了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的喜欢到放弃的全过程,其中故事情节或有夸张却并非完全扯淡。
作为一部喜剧,我觉得《青春期》已经成功了,无论是谁难道乃观影的过程中没有过放松的一笑么??
所以我推荐给大家。
再说一句,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教育片也并不是纪录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有些许荒诞而又趣味的青春岁月又有什么错?
或许其中的事情属于特例,然而影片描写的只是一部分人的“青春期”而不是“青春期”的所有人不是么?
何必较真于无用的地方,只是进身电影之中享受电影带给的乐趣不好么。
认为有趣,认为有内涵就推荐,认为不值得看就说名原因与大家讨论。
尼玛的一干无聊人士在这里乱喷狂骂导演制片人有个蛋用?
一群哗众取宠的二货、小丑实在是让我看着来气,你们自命清高然而又有多少成就、你们挑三拣四又有何人成事。
无良的人长了脑子也不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白白浪费资源而已。
在这里我也想问问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几代的大导演,然而观其年龄不是中年大叔就是暮年大爷,这是为什么?
而港台的导演郁郁青青,年轻的一代比一代有活力,这又是为什么?
什么是艺术?
连轻松自由环境都没有了你还谈什么创作,中国大陆的导演们,后劲勃发踌躇满志然而还未待雄起却已被你们这帮无量的评论者们直接拍死在了沙滩上,吹捧那些已经被认定是佳作的作品,恶意封杀新作的前路,只为自己的哗众取宠,这真是让我情何以堪啊。
群众们,醒醒吧!
自由的态度,健康的欣赏;客观的评价,和谐的讨论,这不才是我们需要的观影空间么?
不要再让那群无良的观影者们污染了我们的心态了。
给中国的影视发展一片蔚蓝的太空,和自由的空间吧。
这部不知所谓的电影如同大言不惭的片名,想要描绘“青春期”。
导演越过了青春,直接卡在“春”字上卡得蛋都要碎了还乐此不疲。
残酷青春物语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么我国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们简直活在天堂里——想操逼直接送纸鹤、想救美当个跟屁虫就行反正最后你会变成打不死的小强……青春期在这部电影主创的脑海里,除了手淫就是想把手淫幻想的床上画面变成现实。
我不是不同意人类的一切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性欲,况且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里就存在着性爱规则的影响力。
但我实在是无法苟同《青春期》里对待年轻人生活的解读方式,要么就彻底拍出男主角出于动物性想要和女主角媾和而玩儿命的狠劲儿,要么就真的拍个纯爱的故事,别四三不靠的想用乳沟和斗殴制造噱头。
《青春期》有段时间在人人网上都能成为推荐数量很高的视频,这一方面说明人人网上孩子们的审美,一方面也说明青春这个字眼在孩子们自己眼中都模糊不清。
2011年9月13日
很多人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这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人的尝试,可能不会被大家接受,说和肉蒲团无异,但中国电影现实就是这样而已。
剧情就是那么个事,我们只能说,好吧,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各种黑暗都在此部剧中体现。
90后的青春,不知道为什么被喷,我们说,我们的青春,有人在哭泣,有人在唱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不要随波逐流好吗?
别人说这部电影差就跟风。
我不否认,剧中情节过于写实,但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生活在理想中,走出去,多谢。。。
我们的青春,只要是我们经历的就是好的青春,尊敬,体会,珍惜自己的青春吧。。。
这电影是典型的职高生生活非典型的90后。
身为90后,当我在我的青春期时,没抽过一支烟,没喝过超过20ml的酒,没去过夜店,没有女主角那么漂亮的衣服和脸,没交过男朋友。
我青春期的时候被门口等人的职高生的烟味呛出了眼泪,为了不理想的期末成绩闷在被子里痛哭,在爷爷重病的时候在医院茫然无措,为了给父母省钱强迫自己对喜欢的裙子说不,偷偷化妆又立刻抹掉,我听摇滚乐,一个人混迹在人群中听最爱的乐队的演唱会,没有人可以撒娇,没有人可以依赖,多重的东西都要自己背,于是我总在周围众多的情侣面前狼狈不堪的走过。
曾经被孤立,被看轻,体育课拿着一堆羽毛球拍找人一起打,最后只剩我一个。
后来渐渐的有了朋友,有了可以一起笑闹的伙伴,心里总可以互相记挂着,温暖而愉快。
高三的时候为了分数拼了命,无数次站在十层的窗口想要纵身而跃,逃离这一切。
我不是什么特别会评论电影的砖家,只是个刚刚脱离青春期的90后。
我的青春期没有电影中那么跌宕起伏,只有平平淡淡的喜怒哀乐。
所有少年,在遭受了一圈平淡的苦难后终会在现实面前慢慢妥协。
我的青春期,并不是什么特例,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的日子,就突然被这么一部电影指着说:你们90后都是这样的。
好,我无话可说什么青春期的烦恼,都是扯淡,这电影里的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
百无聊赖之际,跟着网上的流行风向看了一部所谓最激情最劲爆最性感的大电影《青春期》,正如之前看到的预告片和宣传照的时候所预料的那样,这就是一肉片儿。
撸管男爱上了婊子,色狼体育老师爱上风骚女教师。
两条模糊的主线一个很落俗套的故事,被硬生生的安上了青春的外套,以各种肉所充斥的屏幕为噱头,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展示的,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奢望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想法,结果也是情理之中。
我想着这应该是一部展示北京高中生的电影,从小胡同到大夜店都能看出北京的影子。
然而人物性格缺完全体现不出,好色并懦弱的体育老师还有且与反抗的门房大爷,这绝不是北京爷们儿的性格。
还有那几个所谓的黑社会,正经的北京人没有几个是黑社会,电影里的傻逼操着一口拧巴的京腔和网络语言,不伦不类。
另外,北京的夜店虽然脏,但还是有素质的。
从电影的企宣来看,这是一部描写九零后校园生活的电影。
从导演的镜头里可以看出,他眼中的九零后无疑被认定为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不知道作为八零后的导演,有没有考虑过在他的青春是否被七零后六零后认定是垮掉的一代。
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哪个八零后垮掉了。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的年代不同背景不同,时代塑造了每一代人,七零八零九零都一样,九零后没有人们说的那么操蛋,只是他们的缺点被过于放大了。
学校,我严重怀疑导演是否上过祖国的高中,在这样一个严格压榨学生的教育环境下,翻墙翘课,滥交怀孕,考试零分,露沟露肉,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被几个婊子轻松的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甚至开始懊恼没有机会就读于这所高中,至少它能丰富我天马行空的大脑。
当电影超出了现实应有的界限的时候,这个电影就成了科幻片。
当婊子都开始相信爱情的时候,你还信吗。
拜金的婊子为千纸鹤所打动,是的,就是被五毛钱好几百张的千纸鹤所打动,如果这样就能打动拜金女的话,那么《非诚勿扰》一定是个科学探索节目。
爱情有的时候确实很简单,但在这个故事里并不适用,婊子毕竟是婊子,她自己都不奢望自己能立牌坊,可是导演却非要给她弄一块儿。
英雄一样的父母造就了婊子一样的闺女。
怀孕!
注意是怀孕!
我没见过哪个母亲面对十几岁的怀孕女儿能够如此淡定的,淡定之余还能准确的判断出孩子他爹的真伪这事儿就更淡定了,淡定的以至于令我不淡定。
看到父亲和姑娘打炮的时候,我突然有了梦回唐朝的感觉,所谓夜不闭户,不过如此,神往而不能至,空悲切。
从演技而言,婊子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只是脸上那厚厚的一层粉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看也不像是高中生,说是饱经风霜也不为过。
撸管男虽然把猥琐和懦弱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绝对谈不上什么演技,可以理解为本色出演吧。
另外配音上让人大失所望,后期制作实在是太操蛋。
镜头的轮转没有给人任何的新鲜感,感觉导演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展现婊子美丽脆弱又敏感的一面。
大量的镜头都投向了那些垫起来的胸脯和露出来的大腿,导演视乎是在试图用这种原始的肉色唤起观众的兴奋点以及掩盖拍摄和故事上的不足,这种捉襟见肘的行为无疑是很傻逼的。
故事的结尾既粗糙又细腻,一根木头棒子就能唬倒偷情未遂的体育老师,一个眼神就能震慑视察巡逻的门房大爷,一块胶带就能束缚住肢体丰富的婊子,最终,一嘴钢牙不但能干倒威风八面的黑老大,还能唤起沉睡已久的勇气,体育老师和门房大爷同时雄起,犹如两个吃了伟哥的垂暮老人,我特别想知道他们丫刚才干嘛去了。
这是一个完全以导演为中心的电影,他在为电影添加了大些许无关痛痒的元素的同时忽略了大量的实时,比如强大的校规,比如牛逼的110,比如传统的道德。
好吧,也许导演就是想拍一部科幻片,而我这个凡夫俗子却不能理解导演真正的思想,我该死。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讲类似:“放开她”这样的话,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星爷《功夫》里叼着棒棒糖的孩子正义的说:“放开那个女孩”这话是有多霸气。
剧中出现了很多流行用语,比如“尼玛”“给力”等,我想说一口一个尼玛,尼玛就真当自己90后了?
滚你丫的!
这社会是由多疯狂啊,把所有青春期会遇到的事情全推给90后?
我一淳朴的孩子,凭什么顶着这档子的骂名啊?!
哪个男人不是从撸管少年过来的?
尼玛没学过市场营销啊?!
他们肩负着推动未来经济,是A片最大消费群体。
适当的生理释放有助健康成长啊我说那小朋友他妈,您就别失望生气了,他要不这样,那您还真的带他去看医生了!
只是小朋友,尼玛不能暗搓搓一点咩?
这是多么隐私的事,让人瞧见不好。
姑娘很美很奔放,眼线那叫画的一个精致啊。
在青春期做着一切叛逆的事情,或许会看不惯这些放纵自己的孩子,但我不可否认我羡慕她们,羡慕她们的率真,活得热烈而勇敢!
可是姑娘,别忘了爱惜自己,不是所有男人都是那位纯情的撸管少年。
作为90初,我感到很伤感,赶不上被美誉为“奋斗”的80后,却又掉进了被直指为“脑残”的90后。
尼玛我怎么就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地了呢?
我不否认个别现象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但时代发展趋势如此,人类已经阻止不了他们了啊。
凭什么以偏概全?
是否90后的一代,因为我们是老大,就得帮那群小朋友都顶着?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青春期已经过了,谁来成全我们一颗干净不荡漾的心?
当看到烂片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喷不喷不快。
从开头开始,狗血开头,煞笔男主,煞笔摔一跤,然后煞笔的爱上了女主角,然后开始煞笔的开始无比青春送千纸鹤。
我忍。
尼玛撸管。
你以为你撸了就是90后就是青春期了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伟大就是贴合90后生活啦 !!!!
尼玛那个女主角。
一天到晚塞塞塞塞塞个耳机,无论在哪里都塞塞塞塞个耳机,逃课跳舞喝酒抽烟逃课这么浪的,尼玛被流氓xx的时候还要死要活。
还要小清新一下“我要当幼儿园老师,想和小孩子一起玩 ”还要做完人流在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荡秋千显示出自己是多么的小清新内心是多么的少女。
说到这个流氓也真好玩,整天尼玛,做个人还要到教室里做,脱个衣服也一定要等男主角拼死拼活站起来。
我忍。
我靠那么姑娘你演技好一点好吧。
那个表情叫哭啊。
个么你哭也哭的像样一点好发那个拉不出屎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不知道是不是只看了50分钟的关系,整部东西想讲什么完全不知道。
还标榜90后,标榜青春。
谁的青春期这个样子啊。
丢不丢脸啊。
好了我饿了睡觉去。
我是大学教师我的学生都是90后,绝大部分很努力的,几十家境很普通看着他们能想起20年前我们的努力自我感觉其实不用分什么70后、80后、90后、00后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自己的特色, 看不起哪个后,只能证明自己的狭隘和无知我家孩子00后的,00后的小学生也很努力的,等他们大了也有青春期,依然主流还是是奋进努力,如同现在的90后我相信他们。
相信孩子吧,等上10年后回头看,就明白对他们曾经的怀疑是多么可笑!
我基本上很少只评一星,哪怕剧情再俗再蠢再狗血,演技再糟再烂再生硬,出于对创作人员的尊敬,至少也会给两星评价。
看完此片后,我不知道管编导与90后之间是否有亡国家破之恨,亦或是杀父夺妻之仇,虽不了解内幕,但两者不共戴天之势已昭然若是。
作为号称“中国80后青年领军导演之一”的管编导,如果你的思维逻辑处于正常人的水平,请你至少维护作为电影人的节操,请你守住作为电影人的底线,请你不要抛弃作为人的良知!
(如果你曾经拥有过这三者的话);我们不指望你可以创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震世之作,但请不要如此侮辱世人的智商,糟蹋年轻人美好的青春时光。
最后总结一句:艹尼马PS.如果把片名改成《发情期》的话,偶想总的评价应该可以高些吧。
好久木更新博客了,特地前来更新,是的,我一想骂人,就跑博客,您见谅。
微博上今天到处转一个新锐导演拍得网络小电影,叫《青春期》,说是反映当下90后最劲爆最真实最激情之作。
手欠点了看下,真心后悔,多烂倒是其次,主要是看的我不喷下憋心里怪难受,逐条喷。
1。
青春题材类影片貌似总很有卖点,其原因在于谁没有个青春什么的,比起都市言情破案凶杀清宫武侠之类的神编剧,多少能引起一点共鸣。
像之前老男孩,虽不至说如何好,但至少也挺真诚。
过往青春题材的片子有一点共通的地方,至少是一代人讲他那一代人的青春,至少是有经历的青春。
但如果你是个7080后,想讲90后青春,也没什么错,但多少你得多了解了解90后的青春吧,整几个浓妆艳抹的问题少女,夹几根烟,耷拉件松松垮垮的校服,弄点打架迪吧ktv的场景,就装最懂90后了,得多傻才会这么自信啊。
问题少女,早熟,打架,出没成人场所,怎么看这些都不是90后的专利,5060后当年打架可都是挥刀舞棒真刀真枪呢,7080后逃学早恋什么也是司空见惯了吧,每一代人年轻时不总一些叛逆行径,90后他妈的招谁惹谁了,还是他们还没话语权,这些傻逼导演欺负的顺手呢。
2。
秉承国内拍偶像剧的一贯难题,就是当你想拍一群16,7岁孩子时,是实在找不到同龄的演员的,于是不得不抓一堆24,5岁的成年人来装,装好点也就算了,结果一上妆一上造型又老了3,4岁,最后一群27,8的叔叔阿姨跑来装少男少女,甭说翻着胃的别扭。
装纯没必要,但问题是装浪就有看点啊,琢磨着这是导演你自己的yy胃口吧。
一群大龄青年演一群小孩子,由于没有任何的心得,最后就是只好各种装,装贱,装浪,装傻,装2,配合导演一起装逼,竟然还装了50分钟,怪不容易的。
3。
如果说细节,嘿嘿,就更好笑鸟。
话说大家谁高二还在上生理卫生课呀,不是初二这课就结了么;怎么明明感觉是大城市,地痞流氓却那么像城乡结合部的呀,黑社会大哥光天化日抢姑娘,你这是诋毁我们的和谐社会呢;还有最不能忍的一点,别的就算了,只当是太傻了,但作为一个男性导演,亲身体验应该不少,你丫的撸管是不是撸的也太狰狞了点,你这是姿势不对还是用力过猛,这要给广大的小孩子们造成了心理阴影,这算事故么。
至于说那些“尼玛尼玛”的弱毙台词,几个老师在那道德说教(90后花钱买破处有什么,当年女知青还为回城跟支书睡觉,哪一代比哪代道德高尚似的),真心觉得,编剧这东西,真不能随便高估自己的智商就出来兼的,都装自己是彭浩翔啊。
4。
编的如此烂的片,要火就只能找噱头了,于是弄些所谓的激情片断,粗口,斗殴等画面,配以最真实最劲爆这些专为傻逼们准备的名词, 最后镶在90后这个最容易引发道德争议的群体身上, ok,一部烂片就可以流传开了。
我上网查了下导演,说是80后领军导演,一看简历,99年就参加工作,想想那时我才初二,我算算这导演得多80后了,这完了还有一装嫩嫌疑,各种吐槽不能。
事实上通过噱头引发道德争议炒红烂片是我对此片最大的鄙视。
编得拍得烂是你水平问题,但是欺负90后没有话语权用道德炒片就是人品问题了。
构建这个世界的人设置错了参数,于是90后忽然成了道德问题的替罪羊。
想想80后曾经也有那么一段时间被有话语权的一代人各种鞭笞,现在他们终于出息了,解救了,发现有90后给自己垫背,结果80后们成了骂90后骂得最凶的一群人,这是何种变态的心理,曾经的被压抑只好发泄下一批人身上。
道德问题是个很神奇的问题,只要一讨论,立马变的很神圣,土鳖马上能变道士。
但是在贵国的近60的历史中,当今绝对不是道德最低的时段。
比起师生相残,父子相断的60年代70年代,比起犬儒横行80年代90年代,今天90后一代无论怎么看都不是最坏的代表。
道德在于反省,指责性的不是高道德的表现,不要脸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5。
说到底,其实这就是一部很垃圾网络短片,我这么较真的喷大概也过了,或许你也会说别认真,娱乐而已。
我不否认我容易激动的不爽了就想喷的坏脾气,但终究我是觉得,这种欺负90后没法还手的行为太下作,我认识的90后不多,但我知道这些全不是90后的专利,我在想,当那些5,6,70后的群体开始主打败德牌时,80后跟在后面一边拍手羡慕,一面返身教训90后败德,这是一个什么样诡异场景啊。
这不是青春期,而是一个性欲旺盛的无知青年瞎扯淡出来的荒诞人生。
女主角还是挺漂亮的,值三星,其余的都是扯淡啊
炒作青春
脑残期
这实在是==这眼线画得。。。这双眼皮贴的。。。这假睫毛粘的。。。这胸挤得==我突然觉得我好像都特么没有年轻过啊摔!!!!!!!!!!14岁的时候我。。。。。。。。。
2011.7.20
真实得很假。真过过这种青春期的恐怕嗤之以鼻吧?最后一句台词不错:“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耗尽。另一件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
幸亏我的良心早就被狗吃了,不然还真看不了这个片子。
缺的。嘬啊
一下就想到高中见识.
女主角真漂亮。90后的青春期真是这样的?太血腥太暴力了!当年自己只顾着学习了。。。我的青春期哟
狗屁!!!!去你妹的编剧导演!!虽然说真的有这种人,但是非常非常少!!而且你这明显误导青少年!!
我不明白为什么《青春期》这么被大家推崇。所谓的让中国电影前进,标榜着独立小众文艺,其实就是一部卖肉的情色片。还打着青春的噱头,说白了跟青春毫无关系,一个矫揉造作毫不现实的爱情烂尾。
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另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
Reality
卖肉合集
除了女主别的没什么可看的
我觉得还好,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些问题。换句话来说真心恶心片中道貌岸然的长辈和老师。
滚!
青春是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