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

上海往事,她从海上来,The Legend of Elleen Chang

主演:刘若英,赵文瑄,寇振海,严晓频,茹萍,王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上海往事》剧照

《上海往事》剧情介绍

上海往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塔大陆~在世界终结续咏诗篇的少女~OVA饮食巴打以爱之名养育者第四季柜魔五月五之战神秘仙境阴错阳差第三季斗破苍穹3:除恶校花朵朵宠上瘾自闭天才南家三姐妹再来一碗我不是差等生万里归途非常外父欺骗真幌站前狂想曲灰色:幻影扳机观星者荆棘花图书馆战争:最后的任务当C遇上G7御赐蛮妃师公降魔榴花正红老船匠反英雄罗米的理发馆恋爱学分许我爱你乌海

《上海往事》长篇影评

 1 ) 她从海上来

最近每天几集的拖着,终于看完了《上海往事》。

是03年拍的剧集了,几年前看过。

而我竟也直到前些日子在网上偶然看到,才又想起……商业社会下,文艺作品难免只做足个表面功夫。

因此许多电影电视,在演员形象上总有些似是而非的意思。

刘若英的张爱玲是太精雕细琢了,少了些粗枝大叶;而赵文瑄的胡兰成又太刚柔并济,缺了分文儒清秀。

寇振海的张佩纶和王琳的后母,再配上些过于煽情的戏分,一不留神还会以为自己是在看《情深深雨濛濛》……但胡兰成的登台终究是一场梦。

瞧他们双双妙人妙语,舌绽莲花……那些无比熟悉的段子在昏黄的情调里流转,仍是有一唱三叹之感。

想必那些原先并不了解张、胡的观众看着,定是要如堕云里雾里了。

如今哪还会有人谈这样的恋爱!

人人都抢着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越低俗越前卫。

讲话稍带点文艺腔的,已经要被指为矫情,谁再胆敢掏出些肺腑之言来,直要被骂作无耻了……然而这段旖旎情事,到头看来,也无非一场欠还。

最近越发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如同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因缘,也只像是前世注定。

女人都渴望被哄着、疼着,何况是胡兰成那样玲珑剔透的一个人。

被他着心着意的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的爱惜着,仿佛是裁剪得最匀称细致的旗袍穿在身上,一举一动,无不熨贴相宜……此情此景,哪个少女不沉醉?

何况于青春年少的张爱玲,是那样不更人事的初恋。

他要她形容他,形容他们在一起的关系,她只道他是像一头小鹿在溪里吃水。

看着年长十几岁的他如同孩子般埋首在自己怀中,她脸上怎不现出欢喜慈悲?

当下他是真心懂得她的好,恋着她的好,这便已足够。

女人多爱慕才子风流多情,却又要埋怨他们负心薄幸,原是自讨……人生三毒:贪、嗔、痴,感情上尤戒之。

她爱的原本是他的聪明、才情,若能不更贪图他温柔陪伴,不嗔怨他处处留情,不从此后痴埋一生……也何尝不是求仁得仁?

需知道,真正担当得起“德才兼备”这四个字的,天下又有几个?

亦舒曾撰文写胡兰成的下作,我是一向不爱她的女权气质。

况且,将人品与文笔相挂钩,原是甚没意思的事情。

都说文如其人,到底只是一个气质问题。

胡兰成纵使德行有亏,亦不损其文名。

之前读《今生今世》、《山河岁月》,便觉胡兰成的文字也是好的,乍看《禅是一枝花》、《心经随喜》更是对他的才华惊叹至极。

纵是后人硬要说他拿张卖弄,他亦卖弄得比旁人入情入理。

离开胡兰成,又离开了上海之后,张爱玲便果真如她自己所说那般,是萎谢了……她是开得太早,绽放得太艳,所以才会转眼凋零,这样匆匆。

而电视剧的末两集,更是匆促凄凉之至,不可看,不可看……

 2 ) 看这个觉得好难过呀

她为啥要去美国,她说她没有美国梦,去那个地方做什么,那个年代过去也太孤独了。

看这个觉得好难过呀,她是懂人性的,从小被最亲的人迫害,她受尽人间酸苦 。

她也是坚强的,否则不可能有能力独身去一个陌生的国家一直呆到晚年,心理上就强过好多人。

但即便她清醒的知道人性是什么样的,她还是愿意相信,对别人还是保持着赤诚和善良。

看到她的经历,觉得人还是俗气一点好,太过清醒或许只会让自己很累。

很多人对她评价不够聪明,我觉得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评价一个在封建时期生活的女性。

那个女性生存异常困难的年代,她能做出的选择并不多。

能遇到的男人也都那个样子,没什么更好的选择。

更何况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但还是觉得人俗气一点比较好,至少不会被渣男吃干抹净。

 3 ) 她往海上去

我在胡兰成的故乡嵊县(嵊州)分三次看完了《她从海上来》。

24集,节奏静缓一如张的小说,直看得春夜寂寂、四壁敞亮, 先生问我,为何叫她从海上来。

我猜是隐指上海,又增添一些波谲云诡的效果,暗合张爱玲奇幻的一生吧。

编剧很审慎,差不多是情景再现了。

台词几乎就是张胡二人见诸笔墨的素材的连缀,连道具如张欲送小周的布料,蓝底上浮出叶子的花样,都有据可查。

刘若英与其他人等的表演亦很收敛。

只是苏青与我想的不同,似乎太过小巧细致,伶俐有余,凌厉不足;这样的苏青,年轻还有看相,如果老了、缩了,还搬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岂不凄厉。

胡兰成的扮相并不让人讨厌,眉宇开阔,身形劲朗,可能比实际要高一些。

因为他在送第一次回访的张走在胡同口时,曾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推测起来,大概他并没有高出张的相称感;而且,这扮相不像江浙人——少小时往往精明紧凑,年长些又常常圆头圆肚有暴发气,总归是轩昂不起来。

这个自以为书念得不错,文人相夸是汪精卫“文胆”人,初始时面对张的奇思相炫,失了言语上所有的技巧:论乐府诗、观高更的画、描摹人生世相,一一领受爱玲的开光,只有惊羡的份。

惊羡很快混作惊艳,拙拙地恭维张,倒有几分赤诚。

因为深觉张的再嫁像李清照的再嫁一样,吃了大苦头,我劝自己坚定——这与双方都是一场真正的爱情。

否则,张爱玲这一辈子,太悲苦了!

转而又想张决绝时的话--“我就算不爱你,也不能再去爱别人,我只有自当萎谢”--能让她这样透彻的人透彻见了底的,于她怎能不是一场真正的爱情!

十七岁时她说: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

--一语成谶。

时局一变,胡的乱世开始了,他在张的面前却机巧起来。

在武汉生出个小周(顺德),在温州又冒出个范先生(秀美),哪里是逃难,分明“驿路桃花”;而且还有对张说,非但要对张说,还说得花样百出,“以为但凡我喜欢的,爱玲也是喜欢的”。

哪个女人会脱俗到与别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私欲的借口漂亮得令自己都感佩了。

张爱玲虽然不需要,也没有,但她是欢喜用自己男人的钱的——在她,因为俗气,所以真实——但是,想来她虽不伸手到胡的口袋掏钱用,却也绝不会愿意万一哪一天伸出手去,在胡的口袋碰到另一个女人的手吧!

实况却更糟。

张爱玲的萎谢子情感的挫败始。

败在目无下尘的张看来根本提不上筷子的两个女人手里。

这种中间隔着胡兰成的从未正面交锋的挫败,是致命内伤。

张懂得“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但她没有实现的机会;她的聪明远在胡之上,她想要胡给一点人间烟火的供奉,胡偏不能——许是不敢给。

结果,张要的自私的完全的爱,在胡那里就变成“亮烈难犯”,好像张一直在示强。

张是一直在示强的。

但小周和范——非但她们,绝大多数自视卑贱的女子——都天生懂得示弱。

小周向胡先生问了半句“张小姐……”便哭了,泪淋淋地坐在江堤边,对赶来的胡赌咒盟誓“我再也不问张小姐了”。

那样令人催藏的乖巧,由不得胡股掌间不多了爱惜;况成事之后,其母还亲嘱小周“要知恩”。

逃难的书生,在乱世的温柔乡里,倒做起了真命天子,保不定红袖添香时,把眼前人当了小周后呢!

范(秀美)的示弱,是枕边上的“三娘教子”:人家上海的张小姐,大家闺秀,这般对你,你不能没了良心!

——当然了,从武汉到温州,在钱上一向看得紧的张爱玲,克扣了自己,源源的把汇票寄过去——教子毕,她便自弃地把肥暖的白胳膊搁在寒素的蓝印花布的被外,也由不得胡不拢被以示敬赖。

张呢?

她一开始强撑着,避开胡论及小周的津津话锋,这多少让胡扫兴,或者又让胡刺激,越发有邀张共赏之意。

写了《武汉记》,留于张的案头。

张惨然意识到自己的颓势,还在示强——拿出一块料子,蓝底上浮出叶子的花样,托胡转送小周,“答谢她对你多有照料”。

这已经不像张的为人。

送出礼物,似亲实疏,其实却是在确证身份,乃至名分。

胡的回答却是——不必了。

她也是个明理亮烈的人,轻易不受人东西;况你轻易不买这些,买了必是自己极爱的。

——公允已经不对,按照张对感情的要求,有个薄彼厚此才是对的;又还替小周作主回绝了张,就更不对了,他替小周做主,显见得对张就客气,也就生分了。

胡返武汉,又远遁温州,张觉得他在难中,多少事,欲说还休。

但是内中琢琢磨磨,定是磨出了鲜红的肉刺来,所以追至温州,她还吃着千里之外的醋,强令胡在自己和小周之间作选择。

殊不知,小周已是陈年老醋了。

她又是强撑着示强,对前来送餐的范先生致谢,谢她对胡多有照料。

范得体地应对着。

过分的得体,分明是吃准了她的底,才有的;分明是一个愚笨的人将计就计的可气的聪明。

直至一直与张对坐的胡对送餐来的范诉说自己腹中疼痛,范依然是得体地、恰如其分地问询。

张却是在这一瞬间满面苍凉。

——这分明是前事的重演。

张爱玲再也撑不下去。

最后去范与胡的居处小坐,她有了她唯一的一次示弱。

她漫不经心无话找话:“刚才我看你绣的,你绣得真好。

”这是在夸范秀美呢!

范抢答道:“我这是打发时间。

平日里听胡先生讲张小姐,说是什么经了张小姐一夸,便是好的。

我今日是明白了——” 这个笨女人!

一砣金没有贴上佛面,糊在自己头上人不人鬼不鬼,充了呆头神!

话到一半刹了嘴,这半句话象退色的旧春联,没头脑的喜气,挂在半空,断了。

镜头里似乎有胡兰成一个眼色,那叫“厉色以止”。

她让自己的愚笨,像挤在鞋帮子外的肉一样肥叽叽地现在两个聪明人面前。

——她的话太多了。

她太大意了。

她原本明白她攀不起张爱玲的夸奖,更不该越了矩,敢去夸张爱玲。

但是,她胜利了。

这一次,张没有再自欺地嗔怪胡说:你是别人对你一好,照料你,你就要去爱别人的。

当初说这话时,张还是为自己留有余地的。

现在她离开了来时觉得有胡兰成在,便像含着珠宝在放光的温州,面对滔滔黄水,一路珠泪。

不堪其情简直变成不堪其辱,何其惨烈!

何其决绝!

胡兰成,的确是别人对他好,他就要去爱别人的。

这种爱,固然有大难中死亡阴影下最原始的贪恋,但这一点在张爱玲看来,怕也还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是,要夸大了难世把他的“驿路桃花”在现实的世界里摆摆平,终使她这“海上奇葩”无可容量了。

——现世安稳他许是给不了,但岁月静好却是他不肯给!

我妄自揣想:张爱玲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啊!——她不知道这个聪明人,虽然读了些书,却依然是个穷饥的乡下人,他是穷饥到了骨子里啊!

 4 ) 我有不同看法~~~

演的最好,要算炎樱。

奶茶还是,怎么样都漂亮不起来,演的还是不是张爱。

胡兰成演的好,也许他是对的,爱不是占有,是世间万物的道理。

 5 ) 女人应该天真一点

念大一的时候才看过爱玲的书,当初可能也是跟风才看的。

或者,只是在图书馆里看到她漂亮的新书,忍不住就拿来了。

有才情,又不难看的女人,毕竟不多。

她是上海女人,矫情的上海女人。

而我也是造作的人。

我泛泛地看她的书,只记住了些话。

反倒是她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更得我心。

没法子,电影更直观些,又有那些美丽的面孔撑场面。

可惜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都温柔了些。

我是最喜欢爱玲作品中的诡异。

看这部剧,是断断续续的。

本来,一个人的一生,就是难熬的。

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盼着胡兰成早些出场。

因为出场后,爱玲才会“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我想,如果我是男人,可能我不会爱张这个人。

我想,如果我是女人,可能真会忍不住爱胡这个人。

所以。

张爱玲就成了胡的俘虏。

她那样的女人,在那样的家庭成长。

应该是最恨朝三暮四的男人。

可偏偏遇上多情种子。

劫数就是劫数。

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我很佩服张那种“再喜欢也可以不要。

要就一定要。

”的狠劲。

我这种普通女子是没这种决绝的。

她拥有了千疮百孔的感情,死后满是回忆。

女人就是爱情动物。

不疯魔,不成活。

 6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相信每个喜欢张爱玲的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

这是她在读港大时写的《我的天才梦》里的结尾一句。

年少时的一句话,却精准的诠释了她的一生。

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她是否已经料到?

这两天一直在看《她从海上来》这部剧。

刘若英饰演张爱玲。

两个我喜欢的女人。

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部电视剧。

可以说,电视剧里描写的张爱玲的大部分生活,其实是由她散文中所描写的生活片段一个一个串起来的。

由她文章中的影子,情感,一针一线,织出她生命的这袭袍。

整部剧,对白是淡淡的,音乐是淡淡的,表演是淡淡的。

一切,像是冬日早晨薄薄的雾,淡的,白的,可是,并不空洞,这雾的后面,有远山,有湖泊,有森林。

所有的风姿绰约雄浑壮美都隐约在这雾里,你需要静静地品位细细地观察,一如张爱玲的文字。

李碧华曾说,张爱玲像是一口古井,每个人去淘,都能淘出东西来。

这世间没有她描绘不出的东西,凡是经过她的眼,存于她的心,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她不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是她写给胡兰成的话。

胡兰成又把这个八个字写下来还给了她,说是当不起。

胡兰成说,张爱玲是当空的皓月,不需要星星的追捧,她照着谁就是谁了,而他自己,不过是在月下隅隅独行的人。

可是,张爱玲偏偏就是照到了他,把她一生中最华美的月光给了他。

不想谈论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之间的爱情纠葛。

感情这回事,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别人说的再多,也只是从别人眼睛里去看的。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 总是有她爱上的理由。

剧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说,“有了你,我就像照着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可那又不是真的自己。

这种心心相印的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有 的。

”也许,这便是张爱玲倾心爱上胡兰成的理由吧。

像张爱玲这样敏感的女人,她的心,就如同一块水晶,剔透地折射着生活每个角落每一寸光。

她有太多的细小 的心思,而这些心思,也太容易为常人所忽略。

胡兰成则恰好了解她这些细小的心思,欣赏她细小的心思。

她一直在她一个人的世界里孤独的欢悦着,这时候,走来 一个人,懂得她,欣赏她,她有什么理由不爱上他?

他说,他生怕别人不能领略她的好,又生怕,别人领略了却只说一声好。

如同赞美一个美女说,这女人真美,然后,就完了。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珍视与言语。

即使她是张爱玲。

虽然,这段感情,最终成为了她心口上的朱砂痣,成为了床前明月光。

但是,到底,他们曾经深深地相爱。

这是她生命之袍的一片前襟或者一只袖子——虽不完整,但终不可缺。

如果,岁月是一个巨大的T型台,张爱玲便是这T台上的一个奇迹,她织就了生命,华美的袍。

一种别样的风情,一种别样的美丽。

 7 ) 她从海上来

这片子老叫我想起来《人间四月天》,同样是用缓慢的语速娓娓道来,故事的主角都有一支生花妙笔,写得清别人,道不明自己。

若说徐志摩是中国新诗的鼻祖,张爱玲可算是文学青年,尤其是文学女青年的祖师奶奶。

我个人是喜欢刘若英的,但实在是无法夸奖她演的张爱玲。

奶茶有种温和恬淡的气质,因此每次她做艳媚态或是冷漠状时,我都替她不好受。

她演张幼仪演得极好,也很适合,在《上海往事》里我也老是恍惚看到张幼仪,甚至有几次看到了刘若英本身,实在是大不妥。

可是赵文瑄,呵,活生生一个胡兰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几个字形容他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赵蜀黍的英俊儒雅自不必说了,难得的是本人写得一手好字,剧中胡兰成写信,近镜头推进不用替身。

——哪里光写字不用替身,连张爱喜欢的“笑起来嘴角的这个涡”都是天成。

我还专程查了查,胡兰成是双鱼座,赵蜀黍是双子座,真是连星座都符合。

24集的片子,从追忆往事说起,有一半篇幅是关于童年和少年。

这部分对于一个刚看过《小团圆》不久的张迷来说真是煎熬,急得不行;直到,一个不够张爱玲的张爱玲,遇上了比胡兰成还胡兰成的胡兰成。

“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满山遍野都是今天”。

有些句子看到后就想写出来与别人共赏共勉,这一句我却有私心藏起来。

是意外至极的惊艳,惊得不知说什么好,满心都是被道尽心事的感慨。

满山遍野都是今天——可不是么,在他身边真是岁月静好,玻璃窗隔住了风声雨声世俗人声,他睡时听他打呼,他醒时与他斗嘴,真是满山遍野,都是今天,只有今天。

胡兰成在武汉喜欢上小周,这一段是我顶不爱看的。

临别前他对小周说什么他们之间是定了的鬼话时,我气到按了暂停骂人;到在温州时,爱玲让他选一个,他又说一堆,我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

——我知道自己好笑,但有什么办法呢?

私心喜欢一个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

第一次读胡兰成的文章,就是他写张爱是民国的临水照花人的那篇,文字是真的好。

有才,又嘴甜会讨女人喜欢,见了他低到尘埃里,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近几年朱家姐妹被广大文学青年所追捧,我是在她们未如此走红前就读过她们的书了,印象是文字是美的,且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也就如此而已。

当代文字好的女作家真有不少,席慕容干净唯美,亦舒骂人最痛快,相比于朱家姐妹,我个人反倒更爱张晓风多些。

后来偶然得知,朱家姐妹是胡兰成的女弟子,才明白那似曾相识是自哪里来。

再回看她们的书,好似不断撞见胡兰成。

胡兰成说自己是吃张爱馋唾水的,文字里左一句是她的,右一句也是她的,朱家姐妹师从胡兰成,更是躲不过这命运的了。

朱天文在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散文里不光引用了张爱玲的话,而且还说“有关红楼梦的考据,我只看张爱玲一人的,而且还未看,已百分之百相信,看著不懂,真不懂的,仍然相信。

另外一位宋淇也看看,因为和张爱玲是好朋友。

”——看到这句我不禁笑出来。

张爱真是文学女青年的祖师奶奶,就连这些成名成家的曾经的文学女青年,也无法免俗。

对文字的天赋,许多人都有,区别是成名的作家们多些,你我之流爱文之人少些;但对文字的天才——远的不理,近代以来,用胡兰成的话说:自我认人认事以来,天才只见过你一个。

后来,天才老了。

在少女时,母亲常担心她无法生活,却没想到她还活到很老,最后的岁月,她是一个人度过的。

我坚持认为她对赖雅的感情是感激占大半,绝不是爱情。

她感激他爱她,感激他对她好,感激他给她现世安稳——其实她也不过就是要这么一点,当年写在婚书上的,也不过就是这个;而爱情,就像她在雨中说的,是再也不能爱了。

爱过一个那样脚底板会响的男人,还怎么爱得了别人。

临终的时候,她想起儿时的自己背《陋室铭》,想起在上海逛菜市场,听到胡兰成唤她“爱玲,爱玲”,听到姑姑叫“小瑛,小瑛”,她浅浅笑一下。

上海,是她的天堂,而她在上天堂之前,居然再没回上海。

——这文章写了好久,但因为不知道怎么结尾而一直放在那里。

现在来看还是不知道,于是只好放一段对白。

没办法,我不是张爱,所以我的不会写字也是可以原谅的,是吧?!

——真是哽咽的日色。

但是这里没有壮丽的过去,只有中产阶级的荒凉,所以是更荒凉,更空虚的空虚,是上海劫后余生的面貌。

——如果劫后还有余生,一定是为了来见你。

——见着了吗?

——不能逼视。

 8 ) 一帖道尽半生情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

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

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韶又知作诗。

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

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

遂落籍。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9 ) 她从海上来

据说这部剧并没有上映,但是奇怪的是我确实是在电视上看的,忘了是在哪个地方电视台。

小地方的电视台总是非常神奇,在《甄嬛传》在卫视首播之前我就已经在某个地方电视台看过了,当时看到卫视首播的宣传感到十分诧异。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是不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只适合一个人慢慢欣赏。

曾经感到不解,为什么《上海往事》又叫《她从海上来》,而不是《她从上海来》?

 10 ) 张爱玲与赵文瑄

窗外阴雨绵绵,躲在寝室看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十几年前的老片了,陈冲并没有印象中那样王娇蕊,也没有我期望见到的鲜辣绿缎子礼服配桃红衬裙,白玫瑰孟烟鹂是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艳星叶玉卿,难得伊低眉颔首的演绎半点风情全无的良家妇女,却让人觉得她本该如此,和谐的到错。

赵文瑄实在好,那张英俊端然的脸孔。

落落儒雅的风致,难得几个女人不着迷。

却不该拿他来演佟振保——一个自私胆怯,充满了控制欲的男人。

振保可恨,却因为赵文瑄让人恨不起来。

他最终为娇蕊留下的泪水,是那样清澈哀伤,而不像原著里,偏于嫉妒与不甘。

赵文瑄将这一角色演绎为由于命运的无奈而错失真爱,是不准确的。

如果还有重来的机会,振保还是会从王娇蕊身边逃开。

这本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振保以为她与谁都可以,不想娇蕊当了真,要寻一个结果,反而闹得不能收场。

这样一部电影,我在看不懂的年纪便懵懂的看了,以至于在很多年里,我都对佟振保抱有一个比较正面的印象,哪怕看了原著以后,只感叹振保原来没有那样潇洒倜傥,原是赵文瑄的缘故。

此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翻出张小说改编的电影,却发现已经系数看过。

再去翻赵主演的,基本也都入过眼了。

诧异赵文瑄的作品竟然这样少,却这样有分量。

这个机械系出身,当了八年空少,说流利英语,祖籍山东莱阳的优雅男人,于演艺怎么看也只是淡淡。

儿时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宋家皇朝》,少年时惊为天人的《雷雨》,《大明宫词》,成年后更耐咀嚼的《喜宴》,《饮食男女》。

对这个男人的喜爱,由表及里,兴致盎然。

记得《宋家皇朝》里,看到他扮演的落拓的孙中山,还嗤笑,这位国父怎么这样软弱无能,全不是金戈铁马霸主一方的样。

后来晓得了更细微的历史,在总统府瞻仰了孙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那分明的轮廓,柔和的目光,分明是赵文瑄没错。

他演的人物,能从细部着手,体察入微,只是无论演什么,似乎还是很难脱壳与自身。

翻来找去,竟然找到他跟刘若英出演的一部《她从海上来》,是张爱玲的传记,这就不得不看了。

首先不说别的,编剧和导演下了苦工,所有的演员一出来,总要惊呼一声“真像”!

全部是《对照记》里熟悉的面孔,譬如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对照记》里只得儿时照片,但那演员一出现,却让人很难想象那孩子成人后会不是这个样子。

最绝的是他们竟然让演员翻拍了《对照记》里的几乎所有照片,无论服饰布景,神态举止,相似度达到95%以上。

我就知道,这世上还是很有一些人魔障一般爱着张爱玲的,奉其一举一动为天皇圣谕,梵谷清音。

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有出处,主要来自于胡兰成写张爱玲的那篇《民国女子》,和后人集结的《张爱玲传》和张自己的作品,譬如说其中有一个张爱玲打蚊子的情节,咕哝了一句“住的这么高还有蚊子”,我记得,这来自她的《公寓生活记趣》。

有时候演员一张嘴我都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因为那些字字句句,都实在太过熟悉了。

刘若英入了戏,很像张爱玲,大才大慧的女子,古怪而有些神经质,但是在爱情里,笑容依旧甜蜜。

无奈他们居然找了赵文瑄去演胡兰成,我便知道我又必然会对胡兰成改观。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想,赵文瑄究竟适合演张爱玲笔下的哪个人物?

也许是范柳原吧,但他又太像好人了,便宜了范柳原。

也许是沈世钧?

不,他又太聪明,太潇洒,沈世钧只合黎明这种呆呆傻傻的来演。

确实没有,张笔下心灵与肉欲都残破不全的男人不适合赵文瑄,他倜傥的太健康,风流的很向上,性感的近乎温和。

他只能是赵文瑄。

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我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不过也由于他的出演,我才对胡兰成发生兴趣。

以前,他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我是碰也不要碰的。

说他汉奸也好通敌也罢,我原是不在乎的。

文人最可怜,总是给搅在时局漩涡里随波逐流,事实上有几个能捉笔代刀手刃敌忾,只是政见不一至多是出名心切,又何必把高帽子扣的那样严重。

但我实在无法忍受他二三其德,滥情不专,寡廉鲜耻。

1944年初,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相识,同年春夏相恋,8月结婚,9月他离开上海赴武汉创办日伪报纸《大楚报》,其时战时激烈,时有轰炸,他给爱玲的信里写道:“想到(倾城之恋)这是你第一出剧目公演,我却不能陪你一起观赏,心里既痒且恨。

旁人看到我爱玲的好了么?

观众的掌声,有几分是为台上的演员,有几分是为我的爱玲的?

……这一向汉阳经历了几次惨烈的空袭,每次随着人流仓皇奔逃,扑倒在地时,也只能呼一声"爱玲"罢了……”这男人真不简单,甜言蜜语从他嘴里说出来,竟是可以如此熨帖窝心,难怪连“临水照花”不食人烟的孤高才女都为之折服。

但是与此同时,他又与当地一名17岁的护士小周相好,转年5月二人结婚。

随后,日本投降,胡兰成如丧家犬般奔逃到温州,又与他避难的斯家小娘范秀美相好并结婚。

小周17岁,张爱玲24岁,而范秀美已经41岁,这位多情才子真可说是油盐不忌,老少通吃。

46年2月,张爱玲赴温州寻夫,胡兰成见了她,只惊不喜。

张爱玲却说:“只因你在这里,温州城也像含着宝珠,放出光来。

”她一心一念只有他,这次来是为了让胡兰成在她和小周之间做出选择,却不想这段故事又添了新人。

胡兰成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他还说了一些我听不懂也想不明白的话。

这男人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不避讳,也不愧疚,他只说爱玲不是凡品不应有这般琐事萦怀,他居然不厌其烦的在张爱玲面前描述和夸赞小周与范秀美,陈述自己对他们的迷恋,他只说“爱玲是应该懂得的,爱玲最懂我。

”稍有些血性的女子都免不了大耳刮子贴上去。

张只是保持沉默。

在温州时,常常三个人上街,胡兰成白天陪伴张爱玲,晚上陪范秀美。

当着张的面向范诉说自己身体的不适,还说对范好像就像亲人。

他恨不能,就这么相亲相爱的三个人,啊,不,四个人亲密无间的过下去,爱玲是他的知音,秀美是他的亲人,小周是他梦想。

我真是不明白这个男人是不是小时候脑袋让门挤过!

要不就是有遗传性精神病。

张爱玲不悦,他反而不解,“爱玲不应该生气啊?

爱玲最是脱俗离世的,只有爱玲明白我。

”他就拿住了这一点,迟迟不肯给一个交代。

张爱玲说:“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

”胡兰成答道,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何况与小周有无再见之日也无可知。

爱玲道:“不!

我相信你有这样的本领。

”她叹了一口气,自伤自怜地说: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原谅我如此详尽的引述这些对话,但我只希望列位看官能够明白,这已经是天性亲绝的张爱玲能够做出的对于感情最激烈的反应了。

她离开温州时,肯定已经伤透了心。

她用下半生的时间印证了自己说过的这句话。

这孤绝的女子,摒弃了人世的所有欢乐与温暖,远渡重洋,过拮据懊丧的生活,深居简出洁癖臆想。

这一生唯一的爱恋伤她实在太深。

一年半后,张爱玲写最后一封信给胡兰成:“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劫难之隐语。

),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钱,那是爱玲新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值得一提的是。

此前,张爱玲一直对胡兰成进行经济援助,哪怕他明知道胡兰成使用这些钱与其他女人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才子派的文人,无法理解他们行为的用意。

当然,用常理来推敲是不适宜的,张爱玲用尽心力去爱固然值得嘉许。

看了胡兰成的文章,他的才华学识也确实当得起张的一片深情。

只是任你才高霸道气冲斗牛,这样一个人恐怕也只能称为斯文败类。

但是赵文瑄依然吧他演好了,那是一个软弱,矛盾,但却十分宽厚可爱的男人。

我端着对胡兰成满满鄙夷的机关枪,却看到赵文瑄这个翩翩绅士微笑走来,一项愤恨无处扫射,真是有些惆怅和枉然。

其实张爱玲的传奇,在她30岁以前就已经写完了,这个早慧而多舛的女子,快速的体验了极端的成就,瑰丽,情爱和伤痛。

最终黯然萎谢。

但是这些她挥笔而就的旧作,却穿越时间让一代又一代人产生共鸣。

这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荒凉的如同张爱玲的笔端,那些虚伪的情感和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离每个人都越来越近。

只是我依然相信,人生中会有明朗的爱恨,我们可以投入的去爱,也可以如王娇蕊或张爱玲那般决绝离开。

无论是什么样的坎坷和情爱,都可以背弃一旁不再回头。

这是女人应该有的态度,尽管命运注定茫然。

“自你以后,我才懂得如何去爱……往前走总是好的,除了男人,多少还会碰到一些其他的。

学会了东西总是有用处的。

”张爱玲借娇蕊的嘴,诉说自己的态度。

对于爱情,她从未后悔。

也许有人会认为张爱玲只是上世纪初页伤春悲秋的小资作家,那么请去看看她出国后创作的禁书《赤地之恋》和《秧歌》。

她绝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成熟。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把她当作一个古怪的小女人,对她的胸怀和才华视而不见。

《上海往事》短评

太慢了

7分钟前
  • Verán..Cidade
  • 还行

题材是爱,也喜欢奶茶,但是总觉得不像,撑不起来。台湾腔显得过于柔软,缺了点狠。到底四还是五还是看完决定。赵叔演胡兰成我实在没得说什么。

10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14分钟前
  • 心玦
  • 力荐

刘若英让我不相信她吃过钱的苦,茹萍让我不相信她可以为了自由全世界漂流。除此之外都挺好的。

19分钟前
  • 卍 卍 岁 🌈
  • 还行

喜欢在上海的公寓电梯的镜头表现,每上一层就是一段身边人的故事。

20分钟前
  • 🎈Amenemu
  • 还行

卡司不错,也颇有当年上海的味道,奈何完全没有水花。

25分钟前
  • lesley911
  • 还行

最凄凉的不是张爱玲 是张子静+1

29分钟前
  • 茶糖
  • 推荐

12集与胡相识后,剧情、人物渐渐好看起来

34分钟前
  • Seven
  • 还行

第三者 旁观者的冷 | 其实很钦佩姑姑和妈妈

35分钟前
  • 饭特稀
  • 还行

可能不了解的人,看这片子会沉闷。的确前几集我也需要一点耐性,但看到后来便欲罢不能。张爱说的每句话每篇文章,想象出来的样子,这片子都呈现了,这之后我再看很多她的文字,脑袋里挥之不去的是这片子的一些镜头。虽然有的时候刘若英的表演痕迹有点明显,但都不能妨碍这片子的好。

38分钟前
  • 清月杳想
  • 力荐

小时候在一个不知道的台上看的 由此认识了张爱玲 不过剧来说中规中矩吧

41分钟前
  • eeara
  • 还行

来看看刘若英

46分钟前
  • 小小兰兰
  • 还行

刘若英面相和造型还挺成功挺接近的 就是憨傻了点…张阿姨估计是要笑的;胡兰成看到赵文瑄 应该死也瞑目了 哈哈哈 基调很带感 蛮好看的哇

50分钟前
  • Notali64
  • 力荐

奶茶和赵蜀黍太适合这种文艺的角色了。

52分钟前
  • 清久
  • 推荐

节奏太慢辣,刘若英怎么看也不像张爱玲,剧情倒是非常符合实际。

57分钟前
  • 月亮🌙
  • 还行

影片结束的照片回放中泣不成声。感谢编剧对滔滔人世、艰难红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的体贴与慈悲。

1小时前
  • 徵音
  • 力荐

刘若英太呆了,演不出张爱玲的清冷孤高。倒是姑姑特别符合我的想象。

1小时前
  • RedRain
  • 还行

总觉得奶茶的性格难以和张奶奶的“傲”联系在一起,不知演员为什么选她。第二遍看了,任何关于张爱的八卦我都不愿错过。只是把该剧的赵文瑄联想成胡兰成,怎么着都觉得抬举了胡兰成。

1小时前
  • Mancy Tsai
  • 还行

张选择大三十岁的美国中风瘸腿落魄老头结婚、一起相依奔波,只是为了他能让她放心有安全感吧。这证明了她内心的软弱和内向纠缠放不下。简单而言,她不是自己期待和以为的那么冷漠自私,甚至连高傲都算不上。越是孤独的人越无法扑灭内心的感性火焰…真是愚蠢的女人!

1小时前
  • thine
  • 还行

演得不是很准确到位,但还是很好看

1小时前
  • 绘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