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The Sun Beaten Path
导演: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仁增卓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藏语年份:2011
简介: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详细 >
太阳总是在左边,痛苦总是会和解。带着自责愧疚上路,说是寻找救赎亦是自我惩罚。其实故事简单生涩,但景别调度、构图运用和叙事语言的结合可以有效渲染人物的思想情绪。
西藏电影也是电影,不用带滤镜。所有有良知的人都会经历自我救赎的过程吧,尤其是到了某个年龄。可是真正能跨过去的有多少?《药神》里的徐峥做到了,《太阳》里面的尼玛也是。
极沉默,只有暴烈的日头和风的声音。它出现在这个时候,像是谁捎来的无语慰藉。谢谢你,陌生人。
虽是藏民故事,却有着国际视野与普世价值。全片意指丰富,大屏幕观赏很容易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同经历一场生命之旅。
“当痛苦遇见时间和小孩就会黯然失色,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事。按照我们的说法,人生是无常的,但再怎么无常我们还要继续生活,我们会出生,会长大,会恋爱,会结婚,会生儿育女,然后就是死亡。”我们知道世事无常,但无常也要好好生活。虽然我们总是谈及文化冲击,但总有人围绕着白塔祈福。片尾的“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亲”,也让人无不想起如今很多在路上的修行者们,他们在朝圣路上,又会遇到哪些点点滴滴呢?Ps: 收音好棒,摄影好棒哇!可以学习
灵魂的救赎,一个需要路上修行一个需要智者陪伴。
插叙,节奏有点慢,塔洛更好
另辟蹊径,聚焦于磕完长头从拉萨回乡的归途,没有人一下子就看淡生死,信仰也不解决所有问题,总之比起《冈仁波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太阳总在左边 (2010)
节奏有点太慢了...一个人走进院落的镜头硬生生从出现在门框到走出镜头还走得特别慢...也许是我这几天晚上都有些困.在电影院睡着了三四次- -.不过还是挺纯净的一部片.导演想说的都铺在路上了
上路走走 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还行但是叙事转变不太够
一段矫情刻意的自我救赎之旅 风格粗粝尖刻 仿佛成了情感交互的壁垒 几段承启的部分太不合逻辑
震撼,可以看看。
所谓独立电影
没传说的那么少
我们用一个一个故事打开彼此心扉。
文艺青年的矫揉做作 主人公内心层次还是太简单了 流白写意过多 及格处女座
“痛苦在小孩和时间面前会黯然失色”
故事的戏剧冲突十分强烈,这也导致人物的内心困境能够贯彻始终;但外部人物、情节对人物内心一点点的感化,能看到进程,但不可说编排缜密;同时以朝圣、旅行的方式化解人物内心障碍、完成救赎,结构和形式也不算新鲜。但作为处女作,导演对视听、情绪的掌控很到位;藏地天然提供了荒芜和迷惘的气氛。影片的摄影和音乐加分,尤其音乐很能提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