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近了更近了,英雄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弹眼,他也是肉体凡胎,也肯定怕疼。
导演用黄妈妈的一句:“我的儿啊,你疼不疼啊!
”也以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他疼。
影片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克春也怕死,他被炸得手疼,可到了坑道伤兵将自己的急救包给他时,他哭得不能自抑,然后去了战场,为了有更多弹药,他去捡敌方的手榴弹,却被炸死。
三羊说我们只是通讯员,做得已经够好了。
可是在6班只剩下3个通讯员和连长指导员之后,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去当第一梯队的重任。
看着他们爆破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发自内心的笑后,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可是立马就又看着他们被打倒。
好难过啊,明明我们的战士那么努力了,明明我们的战士那么坚定了,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牺牲?
导演拍黄继光,却不止拍黄继光,每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每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战士他都看见,也想我们看见,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看见。
近些年来,好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基本都是叫好不叫座,真的是演艺界的悲哀,明明导演、演员、剧情都相当出色,可是偏偏票房跟那些所谓的明星参演的平庸之作差之千里。
这种乱象导致了很多优秀的真正的演员没戏演,流量明星在影视圈兴风作浪,各种粗制滥造之作层出不穷。
影视圈要是能像80,90年代那样相对纯粹,有了优秀的作品才会有高回报,相信会有更多导演沉下心提炼作品,也让更多的优秀演员也有机会创作出有形有魂的角色。
作为爱国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和《特级英雄黄继光》真的是近些年来难得的佳作,同时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该主题作品的艺术呈现,而不是把英雄事迹作为噱头,让我们进电影院看了内心毫无波澜,爱国主义教育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偏向故事的构架和角色的塑造而不是为了体现某明星的光芒,爱国情怀不应该成为商业烂作的遮羞布。
这是一部配得上黄继光的电影,不玩花活,认真讲故事,真实还原战斗场景,可惜本身是网大,资源倾斜有限,即便如此也远胜同期的《勇士连》。
更可贵的是,在这个滥竽充数的国庆档,它不圈钱,并没有像往常的那些下线电影还想着收费,只为更多人看到英雄的事迹,这才是正能量、主旋律该做的事情。
一部很值得观看的电影
想带着小若多了解一下这些英雄的事迹,让她从小就爱国 。
只有爱国,路,才永远不会走错看了之后才觉得自己历史知识匮乏,竟然忘了许多背景时局,实在惭愧不说别的,把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演绎出来能及时提醒我们年轻人打起精神,反正我是每看一部就和打了一次鸡血一样,有劲想去学习,想为祖国做点贡献。
演员很可爱,长相也是,演出来的也是,从刚开始呆呆愣愣到历练后勇敢坚毅,都透着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可爱。
感触最深的是结尾,黄继光幻想回到家乡,母亲过来抚摸他的脸庞“儿啊,疼不疼”…战场上他们是军队的钢铁战士,可是他们也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哪有不疼的道理,可是他们没有怕,只是想着完成任务,向前战斗,为着世世代代不再挨饿受冻,如黄继光一开始的愿望一样,因为自己受过苦,便希望后代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朋友们,请珍惜现在的生活。
可惜这部电影是小制作,运镜晃的我头有点晕,后面黑夜里的战斗也很模糊 还是有点失望的。
英雄题材更应多注意这些问题
小时候我奶奶就讲过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听收音机好像还听到过黄继光的故事,小学加入红领巾团队的时候老师也讲了黄继光的故事,好像也有一篇课文讲的黄继光。
没想到把这个心心念念三十来年的英雄人物终于拍成电影了。
不知道故事拍的是不是和小时候听说的一样,雷锋和董存瑞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拍成电影,非常期待
无意中看到《特级英雄黄继光》这部影片,说实话一看片名,以为是类似那种官方宣传片,是本能地抗拒的,但我还是会看预告结合评论再做判断,评论里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真实”,让我决定周五晚上好好看这部电影。
看完以后,我纳闷的是这样制作优秀,认真讲故事的片子,为什么当年,我竟一点不知道,我有看完优秀片子再回味的习惯,第二天爬上豆瓣再看看大家的讨论,当我看完导演的一篇创作心路历程,那一刻我觉得比电影本身更感动我,因为是他,是他们这个团队串起了两个时空的连接,是他们努力的去探寻那个历史时刻的真实,去探索“伟大”一刻背后的一个普通通信员真实的成长过程,挖掘并呈现出一个个微小而又如此重要的光点。
从导演的两句话,我也感受他对整个世界以及人的认知是通透的“最难的,是平衡。
历史和创作之间,表达和审查之间,商业和艺术之间,也在宏大构思和渺小预算之间。
更难的,是让这个名字,从“黄继光堵抢眼”这过于熟悉的文字概念中走出来,重新变成一个可以置信的人。
”自然万物就是一个阴阳相对的世界,没有固定不变的平衡,平衡一定是相对的,是两者之间博弈下的动态平衡。
能明白这个本质,首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才能更有全局观和动态视角,以及面对困难的时候,心态也会相对平和;其次在表达输出的时候,能把握好事物的两面性,会明白好是用坏来比较,“伟大”是用无数的微小来衬托。
一部在战争场景和武器装备以及人物心路历程极尽还原历史真实的影片,一段不同时空的对话,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
(原载于《文艺报》)近期,抗美援朝题材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取得积极而热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主旋律题材网络文艺中的一匹黑马。
该片以平实细腻的叙事手法,将黄继光从参军入伍到成长为特级英雄的感人历程娓娓道来。
以扎实的成长叙事,塑造了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向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情致敬。
以多线叙事塑造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
影片采用多线叙事,以上甘岭战役为主线,通过巧妙的过场,穿插黄继光在四川老家参军入伍、在东北行前训练等人物前传。
同时借由主人公的情绪化视点,以闪回的方式串联一段段有关其母亲、指导员和战友的回忆。
这些恰到好处的时空转换与意识流,立体饱满地描绘了英雄的成长之路。
如将紧张的战争过程与黄继光参军入伍、行前训练相穿插,详尽介绍了黄继光的入伍动机,为其之后舍身为国的壮举做了充分铺垫;在黄继光遭遇敌人轰炸的瞬间,以延宕的慢镜头呈现漫天泥沙和炮火,接着代入以黄继光为第一视角的意识流,展开母亲含泪送其参军时的温情记忆场景。
每一个插叙故事都成为黄继光后期冲锋陷阵的情感驱动力,在展现其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英雄品质之余,也展现了一名普通志愿军战士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为特级英雄的环境支持与情感支撑。
影片以扎实的成长叙事增进了观众对于英雄生平的认知,从其身高未达标准却以机智果敢破格参军,到第一次看到战后尸横遍野场景后的惊慌失措、悲痛万分,再到以沾满战友鲜血的双手用力撕扯自己的衣角请求支援前线,直至最后身负重伤仍纵身一跃“以身躯堵枪眼”壮烈殉国,影片在层层递进、不断累积的情感叙事中将主人公的内心成长历程完整呈现、高度升华,极大地拉近了英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人物的处境和心境产生切肤之感,从而深刻体会其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
以英雄小传礼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影片围绕黄继光的身世经历展开,从其报名参军到在朝鲜战场前线“以身躯堵枪眼”壮烈牺牲,完整呈现一名志愿军战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通过一段平实的英雄小传,影片延伸展现千千万万普通志愿军战士身上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礼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如在报名参军时,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黄继光和同乡战友们,均表达出了为了保卫新中国、为了“世世代代不挨饿受冻”加入志愿军的热切愿望;在条件艰苦、强度极高的行前训练中,新兵们站姿笔直,齐声高喊“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誓言等,均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们赤诚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同时,影片高度还原上甘岭战役宏大而壮烈的战争场面,除在镜头中呈现壕沟、地道等重要作战地点和迫击炮、冲锋枪等重要作战工具以外,还特别以清晰的过场字幕标记战争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武器装备,以庄重的仪式感带领观众重温抗美援朝峥嵘岁月。
以细腻情感传递家国情怀。
在壮烈的战争场面之外,影片也善于以抒情性的情节打动人心,在含蓄蕴藉的情感中传递家国情怀。
一方面将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与战士们写家书的画面交错呈现,使战争的残酷与家书的温情形成巨大反差。
没有刻意煽情,却着实催人泪下。
如黄继光家书中一句“不立战功不下战场”,印证了志愿军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庄严承诺;教导员牺牲一幕过后,马上引入他个人家书的念白,随后自然过渡到操着各地口音的志愿军家书的和声念白,虽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如黄钟大吕一般回荡在每个观众的耳畔。
另一方面,英雄母亲邓芳芝角色的引入,将忠孝不能两全的家国叙事进一步升华,在其不多的台词中,四两拨千斤地突显出黄继光和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爱国血统。
如,在餐桌上听闻黄继光即将参军赴朝的情节中,用一段“无声胜有声”的脸部特写表现英雄母亲的复杂情绪:短暂沉默后,只有眼中噙满的泪水和欲说还休的两句“参军光荣”。
在黄继光以身殉国后,将其离家奔赴战场的回眸画面配以邓芳芝著名的演讲念白“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
这些情节将目不识丁却胸怀家国大义的英雄母亲形象和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
当代主旋律题材作品,造神易,写人难。
特别是讲述家喻户晓的英烈故事,易见的是排山倒海、叠床架屋的拔高煽情,难遇的是克己复礼、亢龙有悔的平实克制。
在此意义上,《特级英雄黄继光》对于抗美援朝英雄的人性化描摹令人耳目一新,也为主旋律网络电影树立了标杆。
英雄黄继光,小学的时候就有这篇课文,那个时候读过的,哪怕跟大家一样,读得热泪盈眶,可是小时候的我,心里还是会有个一个小小的疑惑,他为什么要去堵枪?
直接打对方不好吗?
可是这个问题,随着翻过的课本书页,丢在脑海不知道哪个角落,积满灰尘,从来没有想过,在今天,这部电影我告诉了我答案,让我重新认识了黄继光。
他还是个孩子啊!
黄继光!
莽撞,鲁莽,一腔热血的年轻人。
刚看名字,还以为又是那种手撕鬼子似的玄幻片,从一个军士迷博主推荐里面看的,他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服装道具,还有那个卡壳的枪。
即使这些我都不懂,但是我也想看一看,这种真实还原的战场是怎么样的。
看多了各种脚不贴地的各种抗战片,抗战偶像片,抗战言情片,抗战神话片,这部影片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冲走了那些污秽。
看之前我还担心过,这种老式昏暗的老片子色调,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的看下来,事实证明,我多想了。
导演对布局的把控,松弛有度,用穿插的回忆介绍人物背景,明暗交替,刚刚好。
看别人爬树
我们爬树还有一个场景,笑死我了,通讯兵传话训练:前方有一个敌营,准备进攻!
传到后面,变成了:前方有一个敌人,准备庆功!
😂😂😂这是一个老故事,他讲的很朴素,就是这种用心的朴素,很打动人。
卡壳的枪晚上昏暗的战场,敌我都看不清,这场战太难打了,结果我们是胜利,这胜利是用多少像黄继光这样的年轻人,用命来填的啊!
讨厌战争,战争就是用一条条的人命,去堆积鲜血,遍地熟悉的,不熟悉的,到处散落的尸体,那不是人间,那是地狱。
多的我也不想说了,黄继光,那稚嫩的脸,清澈的眼睛,总让我觉得,他至死的时候,都还是个孩子啊!
虽然是一部网络电影,但电影的架势,可是一点都不小,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扶持作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青春中国梦”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入选作品。
虽然是带着对英雄的憧憬点开电影的,但这部电影的质量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想到会很燃,没想到这么燃,想到会动人,没想到眼泪从电影开场就没停过。
但,一部以抗美援朝英雄为题材的影片,在年轻观众占据主题的网络平台上映,到底能不能打动新一代观众,我心里没底。
结果!
该片上映不过2小时,就拿下飙升热榜第一,谁说这届年轻观众不爱看我们的特级英雄的故事了?
爱看得很!
要
1.目前看过的国内单个战斗场面最细腻最写实的。
全片仅两场战斗描述,但交代得可与兄弟连第三集那场夺取炮兵阵地的经典战斗媲美。
无论是战斗场面的服化道,还是战术细节的展现都极其的真实。
参见刚开始的火箭炮与冲锋的步炮协同,中间爆破组与掩护组的阵地分工与时间差,还有冲锋枪卡壳与换枪的处理,“攻坚手榴弹”以及“特别冲锋号”出现的细节镜头(非专业军迷,型号说不出),哪怕只有一秒,细节还原都是诚意满满2.感情戏,人物形象刻画的准确与克制,尤其母亲形象可谓神来之笔。
一如,完全无普通电影战斗英雄的母亲刻板画像那样,深明大义,好似圣母,而是真正塑造一个普通百姓母亲应有的样子。
如得知黄继光成功入伍的晚餐餐桌前,没有特别假的欣慰与兴奋,而是强装平淡,却难掩自豪但又更担心儿行远方的矛盾,一半脸尴尬的抽动,嘴里却颤巍巍挤出四个字“参军光荣”(为这名不知名的大妈演员戏仙似的表演打call);二如,我们都知道的那个堵枪眼瞬间,本剧没有像通常电影一样——“那一刻,雄壮背景国乐强加buff,然后面向战友甚至面向祖国的方向坚毅眼神的分镜头”强行拉满高潮节奏,而是突然慢下来两分钟,用一段似幻似真的母子重遇将整个节奏慢,然后不加任何画面渲染、特别的镜头切换,平铺直叙的切换到那果敢的一堵,反而震动了我。
3.网剧,无宣发,无大v演员带货,发行场所单一,能有这样的水准实在难能可贵。
提起小众战争剧,之前有口碑极佳的“能文能武李延年”。
这么说吧,这部我认为已经不吝珠玉在前、再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英雄加一星。
牺牲
一看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什么主旋律爱国片,出乎意料,没有过度煽情,剧本真的不错,没有乱七八糟的情节,人物形象也比较正常。主演的演技说不上好,但起码不出戏。
拍得好无聊,分虚高
我只能说非常的精彩 对于成本只有千万上下的网络战争电影 结局又是人尽皆知 想要拍的好难度非常大 但是导演对于电影的把握非常的到位 演员演戏也非常认真 使得整部电影更有看头 这部电影丝毫不掩饰战争的残酷和险恶 更没有弱化敌人 身边的人一个个牺牲 无疑是令人难过的 最后致敬特级英雄黄继光和那些战士们
只看解说就哭死了!再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永远感动崇敬!英雄黄继光,人民不会忘记你。也表扬创作者们
比长津湖好看的多
金家现在真幸福,代代相传
可以看看。
拍的真不错!
长津湖是《三国演义》,这部是《三国志》,也太还原了吧
致敬
可惜是网大,不然质量应该能更上一层,战场真实,演员不矫揉造作
英雄满分,电影1分
这个评分怎么统计出来的
只说电影,以前的黑白电影我每一部都记忆犹新,但是这一部,我有点看不进去,人物塑造没有特色,黄继光一家作为中江人,连地方话都吝啬说一句么
成本有限,叙事结构有问题,没有大场面,不刺激,可以夸成接地气,不玩花活,朴实无华,尊重历史...但就是普普通通一传记,说比线上那几部好,纯属是看多了那样式儿的主旋律而恶意报复发脾气。
用心拍电影,认真讲故事。
战场一个瞬间的事儿,硬生生抻了10几分钟,反而失去了残酷与严肃,评论环境更是恶劣,对历史的不尊重才是亵渎英烈。
满分,比志愿军好看!我们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战,是为了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