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我有心脏病,医生说我要减肥,但不能剧烈运动,第二点我做到了,但是第一点就……费德如是评价他的病情、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人生。
肥胖导致的心脏病,心脏病又钳制着不能剧烈运动,不运动就肯定会是更加肥胖,这是生活给他的玩笑,虽然他忌讳、逃避肥胖这个话题,假装自己跟正常人一般,吃高热的事物,多糖的咖啡,厚厚一层蜂蜜的面包,但他就像知道自己体臭一般,知道死亡的临近。
开场画面,第一镜电影的开始便是别离的背影,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洗碗停水
框架、边缘、裁切主体式的构图
是上图的正反打,但是构图古怪,莫名的力量把费德往边缘拉扯,那力量其实就是死神
重重框景中的费德逼仄、压抑、不顺遂,是电影开场的总体感受。
就像是洗碗时中断的自来水,费德的爱情,他那个明媚的洗衣店的同事也是如此的戛然而止。
生活的一切都由于病痛而中断。
千真万确、他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来自独自一人的荒宅生活,孤独的是对抗死亡时的无所适从,心有不甘。
费德的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喘息、泉涌的汗水不仅在逼迫观众思考费德的状况,也无时无刻不在逼迫费德思考死亡何时来临。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是妹妹带着妹夫来看费德,而这次探望的主题叫做生命的测量。
费德看着照片里那颗巨大的树,问妹妹,她还能活多长。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他知道他胳膊短,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的更长....所以当妹妹极为厌恶应付的说 五十年时,费德感叹到五十年的时光能干多少事。
如果说到胳膊短,能抱的少的,也没几个成年人能比得过费德费德总是知道死神在临近的,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理想的时候,他对死极为坦然,所以,他比常人更不注重饮食健康。
本片的主人公费德是个看起来就有四五百斤重的大胖子,没体重的原因,他患有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减肥,更不能行走,因此多年以来一直独居在家,但他很自律,每天八点起床做手工项链边听收音机,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然后入睡,每周他的妹妹罗邵拉和妹夫拉蒙都会来看望她一下,妹妹有点嫌弃他,嫌弃他身上的味道,更讨厌他这个样子,但是他的妹夫待他很好,不嫌弃他什么,而且经常把自己的一些趣事分享给保罗。
也给他枯燥的生活有了些许的乐趣。
一次妹夫把他旅游时的照片给费德看,费德第一次接触到的摄影,他看到那些优美的风景,跟看到照片里妹妹和妹夫快乐的笑容时,这对多年以来不能出远门的费德来说是无比的奢侈,晚上,他翻出家里一台坏掉的老摄影机。
里面有一卷胶片,第二天一早,他要做一件大事他要出门,把照片洗出来,他在去的路上看到一群孩子在街上踢足球,看到他们随心所欲的奔跑,费德眼里充满了羡慕,费德慢慢悠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冲洗店,照片冲洗出来,是他过生日时家人的合影,他看着照片,幸福的回忆涌上了心头,费德又买了一台二手摄影机,他用这台摄影机拍遍家里的各个角落,也拍自己,摄影机让费德的生活有了些色彩。
也因为这台摄影机,费德认识了冲洗店的少年保罗,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变成了要好的朋友,从此保罗和拉蒙,经常陪伴保罗一块儿拍照,一块儿做手工,一块儿看漫画,朋友的陪伴也让费德生活不再枯燥单调。
一天晚上费德在看一本书上面有大海的图片,这么多年以来,他第一次有了一个想做的目标想完成的想法,他要去看海,去把把大海拍下来,保罗和拉蒙把他带到旅行社,但无论费德说订哪一天的旅行团,前台服务员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掉,费德也明白,因为自己胖,人家不想惹麻烦。
保罗和拉蒙把费德送回家后也离开了,费德自己出了门,但这次出门他犯病了,费德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妹妹抱着他的手痛哭,也许到患难时才知道费德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爱着他的,妹妹虽然嫌弃他,但是他也是真的爱他。
保罗来到费德家里把他犯病前在大街上拍的那些照片给他看,这些照片可能不是拍的最好的,但绝对是最有感情的,拉蒙看了非得拍的那些照片后也被深深感动,二人决定完成费德的梦想,既然旅行团去不了,那我们就送你去,此时妹妹也来了,看到费德又要出门一万个不同意,但是这次费德非常的坚决,他坚定地说出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妹妹走出门对费德喊,你走了,我就不管你了,你找别人照顾你去吧,她爱费德,她不是打击他的梦想,他只是担心他的安全。
费德坐在车上感受着细腻的微风吹过脸颊,脸上流露出自由,幸福满足的笑容,终于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保罗说,现在干什么,等,等日出。
影片中费德的体重,成为限制他探索美好生活的枷锁,这些赘肉也象征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阻力压力,阻碍囚禁着我们的梦想,精神自由,无论我们现在是迷茫,还是身心俱疲,又或者无可奈何,还请继续坚持,寻找发现,当你撑过去,世界像你展示的一定震撼心灵,其中保罗和拉蒙,我真的很欣赏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帮助陪伴,费德可能会一直颓废下去,费德很幸运有他们两个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值得让人艳羡的。
它能伴我们走过痛苦,走出迷茫,也能带我们体会温暖与感动、开心与畅快。
《行走距离》是亚历山卓·古兹曼·阿尔瓦雷斯执导,卢卡·奥尔特加、毛里齐奥·艾萨克、约耳·菲格罗阿等主演的电影。
去看看吧,可能这部电影会给你一些帮助启示或者安慰吧。
《行走距离》观后感: 一个善良有趣四百斤的胖子大叔在感知到生命可能的尽头后,靠着梦想的力量和两个朋友的帮助完成了海边旅行的愿望。
男主蒙德是个400斤的胖子,因为肥胖而闭门不出,在妹妹妹夫的一次家庭做客后,发现了摄影对于自己的魅力,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照相馆保罗是个善良可爱爱看漫画又有点傲娇的少年,在发现蒙德独居在破败到连老鼠都不会出现的小区时,感受到了蒙德终日的孤独与对摄影的热爱,总是以一种不伤害蒙德自尊心的方式默默陪伴。
妹夫拉蒙是个惧内但又时常不顾妻子阻挠,与男主和保罗混在一起,成为和保罗能够一起读懂蒙德内心的好朋友。
三个有趣的男人聚在一起看漫画、串珠子的情景,总能让我想到“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三个不同年龄的男人在漫画、串珠与摄影中成为了知己。
电影通过蒙德喜欢摄影这件事将三人联系在一起,又通过蒙德心脏病住院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和蒙德未能实现的愿望之间的戏剧冲突,将三人的灵魂,默契的守护在一起。
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幸运:一次是保罗帮蒙德洗好过去的照片,让蒙德看到了回忆中的美好,加剧了蒙德对摄影的热爱;二次是保罗帮蒙德修好了电池充电器,开启了二人的友谊;三次是保罗送给蒙德新的尼康单反,在所有人都担心蒙德身体将他困于房间的时候,第一时间读懂了摄影对于蒙德人生的希望,最后与拉蒙一起为蒙德实现了去海边旅行愿望。
于我而言,我觉得最大的幸运: 一是男主蒙德遇见了保罗及妹夫拉蒙,人生难得一知己,有懂自己的朋友陪伴,孤独的人生似乎也在荒凉的心上开出了花。
二是蒙德找到了梦想,从电影开篇就能知晓,活着对于蒙德或许只是一种生命体征的维持。
斑驳发霉的墙壁,男主四百斤的身体背对着镜头缓慢穿好衣服,然后程序化般抹好果酱吃饭、刷碗,工作串珠子,晚上看电视,最后又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一天的终结,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但直到发现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后,他变了,他在过去留存的美好人生回忆照片中找到了些许生活的希望,他开始拍摄家中的一切,那些在别人看似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会对着镜头摆出可爱的表情、会将所有的小物品摆在桌子上为它们拍照, 他创作着他所热爱的一切“艺术”,在看似丧气又自卑的人生中忽然有了奔头,他开始梦想着走出门外憧憬一次海边的旅行,是梦想让他已经濒临死亡的心重新复活。
在影片最后,海边旅行前,蒙德将自己的名字重新写在了“死亡笔记”的第一位,似乎映射着蒙德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随时死亡,但此时的心境已大有不同,他拥有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美的梦想,怀揣生命希望的人生落幕更像是等待着另一种重生。
就像结尾的对话, “现在要干嘛?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
费德善良真诚而单纯的灵魂被装在庞大的身躯里,每天一成不变的老旧的家,熟悉的光和影,无聊的工作,时间流逝伴随着深入骨髓的孤独。
从客厅到卧室的走廊是导演常用的构图,也是费德走的最多的一段路,无助和局促是最常出现在他脸上的表情。
走廊当他决定去保罗的店里洗照片,保罗开始走进他的生活,保罗也不算什么正常人,一个狡猾的中二少年,打扮还不伦不类,但幸好,他同样是一个善良的男孩,被费德打动,每天找借口来骚扰费德,从此费德的生活便不仅有了妹妹和妹夫。
影片节奏很慢,故事性也不是很强,色彩是淡淡的,传递悲伤和孤寂也一样,慢慢一层层叠加,最终压的人喘不过气。
在妹妹帮费德洗完澡后,他拿出死亡清单,把妹妹的名字划掉,在第一个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生活是没有念想的,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的死亡,他彻底不想挣扎了,对他来说,生存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帮费德洗澡的妹妹
死亡清单保罗一个人开店,一个人打烊,熟练销售,或许根本没有他口中的爸爸,在遇见费德前,或许也没有人,那么单纯而真诚的待他,愿意被他骗,要我说,双向救赎的故事我永远爱看,也永远是自然而真实的。
我只身一人踽踽独行
做手工的费德
看着自己拍的照片,开心的像小孩一样
可爱的“艺术照”
每天都来骚扰的保罗
等什么?
整体是一部特别暖和励志的电影,看完以后有想立刻拿着相机(手机)去外面拍照的冲动。
故事的主人公(费德)不知道为什么有巨大的体型,也因此使妹妹反感。
费德没什么朋友,只有妹妹和妹夫还在与他来往。
他每天都很孤独,呆在家里以穿珠链为生。
直到有一天妹夫带来的新相片让他产生了摄影的冲动。
他找出了原来的老相机,并到影印店把原来的照片冲洗了出来。
他的真诚与对摄影的喜爱吸引了影印店小哥保罗与他成为朋友。
他愈发喜欢上了摄影,并把自己的作品给妹妹和妹夫还有保罗看,他们也十分为他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而感到高兴。
他们也很支持他的摄影爱好。
虽然他的心脏状况不好,不适合外出,但妹夫和保罗不顾妹妹的反对还是坚持开车带他去了梦寐以求的海边。
影片的最后妹夫和保罗在海边问他:“接下来要干什么?
”费德看着美丽的海面缓缓地露出了微笑说:“等日出。
”
整部片子的叙事曲调异常平静、平和。
主人公费德是一个患有肥胖症和心脏病的900多斤的大胖子,终日只能呆在房间里,做点手工勉强维持生存。
偶然一次,妹夫雷蒙和费德分享带着妹妹罗绍拉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并给费德展示了新买的相机,从此费德便爱上了摄影。
费德拄着拐杖,拿着手巾,独自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一家影像店,用自己能够支付得起的价钱买了一个打折的相机。
可不久,相机的充电器坏了,费德打电话给影像店的老板保罗报修,保罗犹犹豫豫地还是来了。
充电器修好以后,费德给保罗支付了150比索,还请保罗喝咖啡和饼干。
最后保罗离开的时候,将150比索给费德留下了,但带走了一整盒的饼干。
从此以后,保罗常常来费德家里,和雷蒙一起,陪费德聊聊天,看看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一起做做手工,欣赏费德拍的照片。
后来费德想去海边,保罗送给了费德一套专业摄影师用的相机,费德坐在雷蒙卡车的后斗上,三人一起驾车驶向海边… 费德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唯一的妹妹罗绍拉对他嗤之以鼻,费德与她分享拍的照片,费德:“看看这只蝴蝶,挺漂亮的,是吧?
”罗绍拉:“嗯,没觉得”费德:“你看这张拍的,好棒啊!
”罗绍拉:“那不就是个普通电话啊,五岁小孩都能拍出来…”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不过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和他一起。
当费德想去海边,却因为缺钱在旅行社购票失败而闷闷不乐时,保罗和雷蒙为费德打理好了一切,就在三人准备出发的时候,碰巧妹妹罗绍拉来了,妹妹拦住费德,罗绍拉:“别做梦了,费德,来,回床上待着去。
”费德:“不,罗绍拉,我就要去,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
”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费德坐在卡车的后斗上,路过的风呼呼地吹着费德鬓角的头发,道路两旁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海边。
雷蒙和保罗扶着费德,三人站在海岸边,保罗:“现在干什么?
”费德:“等”保罗:“等什么?
”费德:“日出啊”雷蒙:“日出?
”费德:“对啊”…歌词: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备受折磨,我仍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这部片子真的挺治愈的,虽然看起来整体氛围很平淡,男主桑切斯是个几百斤的大胖子,不仅胖还挺自卑的,这个片子很真实的,没有什么过分的套路,没有以往的片子一个胖子很励志突然变得很牛掰,就像港片大块头有大智慧刘德华演的那样浮夸,男主的颓废很真实,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每个动作和细节都很真实,还有家人的反应。
真的几个真心朋友对一个人克服困难和自卑真的很有帮助,还有男主也没有放弃对于美和摄影的追求也挺让人感动的,片尾曲也很好听。
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墨西哥电影,感觉像极了美国独立电影的风格。
清新,悦耳,表演自然,摄影成熟。
关键点是,主题选择的是边缘群体,非新千年墨西哥电影一贯使用的:犯罪、美国梦破碎、贩毒运毒。
最重要一点,本片几乎没有美国元素。
或许是墨西哥独立制作开始【独立】的走向?
A propósito, 对白速度适中,发音标准,几乎没有口音啊,听的最顺畅的一次西语电影。
<图片1>
电影接近尾声,这句出现了多次的对白终于戳中泪点。
桑切斯先生和这位瘦瘦的小男孩因为一部破旧的相机认识,后来他用一罐饼干无意收买了这个小男孩。
故事开始,以为只是讲一个超级大胖子无味的人生,正好鼓励自己减减肥。
电影中刚开始,桑切斯先生尖酸的妹妹,软弱的妹夫出场,他们偶尔的看望就已是一潭死水中的波纹。
直到桑切斯先生开始对摄影感兴趣,他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那个被一罐饼干被收买的小男孩(啊哈,其实小男孩是被内心的善良收买的)经常到桑切斯先生家蹭饼干吃,一起看电视,看漫画。
后来妹夫也加入看漫画的行列,一起帮桑切斯先生做手工。
桑切斯先生想看海,可旅行社不肯收他,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一次入院,妹妹的态度一改从前。
桑切斯先生的小小朋友还有妹夫决定帮自己完成心愿。
“今天你又走运了”。
男孩送他最贵的一部相机,并且打算一起开车去海边。
出门前妹妹发现了,对着病重的桑切斯先生哭喊,回来我可不会管你了。
其实是怕他回不来。
终于到海边了。
故事也结束了。
嗯,桑切斯先生真的很走运。
在死寂的角落里有人点亮了他的生活,在最想放弃的关头有人为他歌唱。
这种简单的温情最容易让人动容。
那些拥有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所以,如果感到寂寞或者绝望,或许你该和朋友出去走一走啦。
孤独的人互相温暖,愿你怀抱一颗真心也收获一颗真心,愿你心怀天真直到死亡来临。
看之前笑嘻嘻地开脑洞,如果和男主是微信好友,那我在微信运动里再也不用垫底了,越看越发现有点冰岛电影《处子之山》的味道,不过要更阳光一些,可惜没有打动我。
有时候会觉得能和你做朋友,真是这辈子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没有找到什么亮点,基本是快进看完的。看着他就觉得好辛苦
真的是很冷门了 也真的是很不懂重点了
人生如牌局,留下的都是遗憾,打出去的才是人生。
⒈虽然妹妹罗绍拉平时看似不通情达理而遭到哥哥费德的嫌弃,然而,在哥哥失踪时是她担心受怕、哥哥住院时是她陪在身边、哥哥养病时是她帮做家务甚至还帮他洗澡,没有抛弃肥胖的哥哥反而还悉心照料他,被她感动到了;⒉他们看的漫画竟然是《死亡笔记》,惊喜;看到有豆友也联想到《心房客》,也是惊喜!
胖子的世界看过第一幕就让人真实感觉到压力的存在,印象中第一次看墨西哥电影,看电影之前期待度非常高,到不得不说看到一半我差点睡着,电影节奏像男主一样缓慢,不过看到他用的奥林巴斯想起自己上大二的时候也用家里的同品牌相机在学校和西安拍来拍去,还是挺怀念那个时候的无忧无虑。
一边用所谓的“宅”摆出故作矫情的颓丧姿态,一边又用情感营造固执己见的出走对抗,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的生活轨迹像极了一些特定群体的人生写照,但情感拉扯的表现非常之差,平淡的内容堆叠中满是对细微变化把控不足的叙事空洞,与《处子之山》《第三颗星》等同类型的切片展示相比,它的矛盾感之刻意更像是对苦难的一种“情怀”式消费。吓得赶紧出门先跑个5公里压压惊。
理想主义?naive? 剧本太不扎实了…
嘛前面铺垫太长太长了,最后送相机那块开始高潮时才有点感觉,男主坐在车后面吹风眼睛变成咪咪眼憔悴脸一副心脏病发的样子,还以为导演安排他在车上嗝屁,最后三人站在海边的画面特棒。全片的纯音乐配乐莫名有种动漫的感觉,去海边的配乐前部分想起同级生,后部分男声好听~海边钢琴曲很美
太平了,连情绪都在意料中
其实他很幸福啊
男主表演的不错,可剧情没啥意思呀
男主脸上有挥之不去讨好的笑脸
走不出的身体沉浸在回忆的灵魂里,记忆是温暖的,让漏雨的房间有一点温度。刀子嘴藏着豆腐心,亲情里没有狠话的尖锐,只有行为的真实。身体的困圄让思想跑的更快一点,理解他们的痛苦,生命不该是禁锢和限制,活着要有活着的精神,哪怕面对的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想象过经历过,没有半途而废。生活值得。
平静舒适的格调,就像是品了一口生活的茶水,没有大风大浪,有的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某些依然能点燃热情的事物,再去看看那些从未到过的地方,好让自己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不如意的人生~
三星半,简单轻松得像一杯加糖咖啡,里面的那种孤独感和温情我都很喜欢,有种《心房客》的感觉,可惜电影到了第三幕明显弱了很多。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不错的,男主角庞大的身躯和两个瘦小男配角的对比也有种微妙的幽默感。
人生那么多选择 全靠放弃
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