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的人要比坚强的人有福气,因为我可以依赖你。
但是,在没有你的这三年里,我孤独地面对着所有人,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每一个人都认为我神经错乱。
渐渐的,我变得独立、坚强,却再也没有了福气。
”
由中韩泰三国导演各自导演的三个小故事拼接而成,每个故事都很有那个地区恐怖片的特色。
三个故事里,创意方面中韩比较好,泰国的就是老套的诅咒。
香港片的《回家》没有血腥和暴力,虽然有个为鬼怪的小女孩,但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并不是恶鬼,只是单纯想和小男孩玩耍,小小的模样穿着整齐的红衣服还是蛮可爱的,并不像鬼。
而黎明饰演的丈夫虽然行为上比较古怪,但最后结局还是让人惋惜和感动。
夫妻间相互死去相互照顾到复活的梗也很有创意。
韩国的《回忆》其实也算是日韩恐怖片常用的梗,女主线有点类似美国电影可爱的骨头,女主被随时,但是她没意识到自己死了,然后重走死前的路线最后才发现真相。
一个故事从男女主两个失忆的人视角去重温。
泰国的《轮回》就真的很泰国恐怖片了,用烂的诅咒梗,但因为泰国地方特色和氛围,虽然用烂了但还是会感到恐怖。
一个想记起,另一个也想记起。
一个想记起。
男人得了局部的失忆症,记不起妻子去哪里了,总是怀疑妻子出事了,开着车穿过隧道,穿过小镇,也想穿过自己的记忆。
这个男人躺在深紫色沙发上睡觉的男人一副疲惫不堪的表情,他总是记不起,总是噩梦连连。
但是总是梦见妻子,或颤抖着身子或躺在地板上流血,然后惊醒。
另一个也想记起。
女人在大街上醒来,什么也记不起。
只能根据钱包里洗衣单上陌生的电话号码地址找回自己的联系。
于是,在遭遇变态出租车司机和诡异血腥洗手间,历经万苦,终于,回到了家,站在了自己曾经深爱的人面前,却发现面对的记忆是那样残酷。
这一刻,她不想记起了。
两个人记忆终于交汇点在了一瞬间。
男人拖着这浑身是血的妻子,只是妻子还没有死,睁着眼睛,没有痛苦,满含爱意的喊着:老公。
可是男人还是残忍捡起一块石头,砸向了妻子的头部。
于是,妻子站在男人面前,用手指在自己的脑中搅,直到鲜血淋漓,直到脑浆涌滴,这一刻,她想拼命的忘记。
于是,一个黑色的大旅行包里,妻子的尸首蜷在里面,脸色苍白,眼睛空洞,头发凌乱,血已模糊。
男人最后看了一眼,拉上了旅行包,微笑着上路了,这一刻,他已经忘记了。
缓慢的镜头推进,支离的场景,在十八分钟的时候,我居然想睡觉了,很困,看一部鬼片看到这个份上,还是第一次。
但是暂停了好几次,其间把电视频道蹂躏了好几次之后,还是决定看下去。
慢慢的,在女人用手指搅动自己的脑袋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感觉。
没想到在第四十分钟,男人拉上拉链,重新上路的时候,还期待影片的高潮的时候。
字幕现出,我这才意识到影片结束了。
我慢慢的回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
哦,原来韩国导演金知云给我一个这样的故事。
这是曾经相爱的两个人,结果一个把另一个毁灭了。
最后,一个记起了记忆又自然而然的忘记,一个记起了记忆却想拼命的忘记。
记起或忘记,这就是爱情的结局。
最后,这好像是部爱情片。
三地拍摄的三个短片恐怖电影。
第一个是韩国的《回忆》,个人觉得最可怕,但是悬念本身不是很可怕,关键是拍摄的细节。
开头的部分是最恐怖的,演男主角的是我看过的韩剧里的演员,但是刚开头的时候居然根本没看出是谁来。
最开始男人睁开眼睛时眼部的化妆还有屋子里洋娃娃转头的情节,以及女主角坐在地板上晃,一步步走向男主角的情节,都让我觉得非常恐怖。
男人幻觉中几次出现的女人都是缓缓走向他,而他下意识的惊恐,女人的面容却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设定也很恐怖。
男人去看过心理医生,认为妻子应该已经遭遇不幸了。
加上开头女人以恐怖的形态出现,本来应该让人认为女人已经死了。
但故事里女人以失忆状态四处寻找回家的路,这样的情节掩盖了“妻子已死”的事实,反而让我一直期待女人快点回家。
直到结尾男人终于回忆起装着女人“身体”的旅行包,女人看到自己的尸体终于想起自己在争吵中被丈夫杀死碎尸的情景,这结局本身倒是没什么恐怖的了。
恐怖的是细节的设计。
第二个是泰国的《轮回》,不过我和好多人一样没看懂。
简单说情节的话,应该是有个木偶戏师傅被自己(大概是不正当得来)的木偶上附的诅咒恐吓,让老婆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也跟着去)去淹死木偶,结果老婆孩子都死了。
在妻子的丧礼上,木偶戏师傅也死于火灾(火灾的原因应该是在幻觉中自己碰倒了油灯)。
他的小姨子带着丈夫来参加姐姐的葬礼,没想到姐姐一家都死绝了,于是她丈夫很开心地接收了连襟的财产(但感觉财产其实也不多,居然能引发歌舞剧师傅的贪欲)。
木偶戏师傅的徒弟告诉他木偶上附加着诅咒,他也发现在他身边发生了很多不祥的事情:先是老婆被什么(似乎是被他们的儿子)吓到了,然后神神颠颠地画了浓妆跳舞,上吊而死。
接着是他孙女听从木偶的安排拔掉了一个木偶的腿,师傅的腿就断了。
他接收的徒弟和儿子的女人(考虑到他有了孙女,也许是儿媳)发生关系,他儿子去捉奸,看到帐篷里的木偶身影(我没看懂这里是歌舞戏师傅砍木偶杀了两个人,还是他儿子杀了人)吓得大吼有鬼,又看到父亲休息的船着火了,就带着女儿划船逃跑,结果在途中女儿抱出木偶跳下河去。
等他找到女儿的时候,女儿掏出一把刀,(我感觉是)把他砍死了。
轮回的意思是:本来这些人都死了,结尾却出现了师傅差点被淹死,被徒弟救上来的轮回。
这一次他似乎比较相信木偶上有诅咒了。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说,其实他们已经死了,只是一直徘徊在死的场景中无法解脱,不断重复着死的过程。
)感觉很迷茫,大概是因为不太懂泰国文化的缘故。
第三个故事是香港拍的,评价最高的《回家》,因为事先看了剧透觉得不怎么可怕。
讲警察带着儿子住进了空旷的公寓,儿子几次告诉他自己害怕,他却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儿子失踪了。
于是他找到了儿子提到过的邻居于先生家,没想到对方说自己没有女儿,他不相信,去查看的是否发现传说中的于太太不是下身瘫痪,而是被丈夫掐死了。
但是于先生坚持认为妻子用中药浴可以苏醒,而且坚称3天后她醒过来,自己就可以放警察去找儿子。
最后,在第三天,警察的同事因为他失踪上门调查,于先生伪称他告诉自己要去赌博,被来访警察揭穿,把他抓走。
本来,到这里我都以为这是个简单的悲剧故事,一个为爱痴狂的男人自欺欺人地认为妻子还能活过来,至于女人的身体没有腐烂,大概是泡澡的中药里有防腐的作用。
但是,因为看到了一点剧透,心里又暗暗期待有非自然现象出现,一直到警察来访,于先生觉察出不对劲,紧张地对老婆说着快点醒,又急急忙忙去给警察松绑,声称感觉到老婆的身体暖和起来了——我终于对此绝望了。
怎么可能那么巧呢?
估计一直是他的幻觉吧。
等到第一次车祸出现,我反而觉得有松了口气——与其作为杀人凶手被抓起来,和老婆的尸体分开,对于先生来说,也许死了更好。
这也许就是他追不上尸体车,就停在路中间发呆的原因。
但是接下来,(很奇怪的)警察没有去找儿子,而是调查于先生的事情(你也可以牵强附会地说他认为于先生一家才是儿子失踪的线索),先是验尸官说于太太已经死了2年多了,但是皮肤仍有弹性,而且头发和指甲还在生长;再是医生说,他医治过于太太,当时夫妻俩来看产科,但是于太太查出来肝癌,他建议流产,而于先生不相信西医——医生说他曾经给于先生治疗过癌症,几年后他出现在自己面前,说是中医治好了他。
最后是警察看到于太太留下的录像,说的很深情,而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很惊悚:其中有个镜头,是她像后来于先生给她的尸体泡澡那样照顾他,并说相信自己也能复苏。
于是,又出现了于先生车祸的场景。
而且是女人一边苏醒——眼睛,手指在动,于先生一边追车。
最后的最后,是警察儿子看着一开始不肯照相的红衣小女孩被于先生夫妻抱在怀里照了一张全家福,然后像开头那些蜡像似的的顾客一样走了,和警察儿子挥挥手,小男孩离开了照相馆。
从照相馆往外看,是照相馆的玻璃门,透过招牌和玻璃,能看到小男孩对着这边看;从小男孩那边看,能看到的只是一堵墙。
我之前看过一个评论,虽然大家都不太认同,而且导演的话里也没这么说,但是总觉得还是有点想法的。
1、虽然故事里的死人都是面无表情僵硬的,但是于先生夫妻死后合影的时候表情是幸福的,可见是有例外的。
而小女孩一身红衣,在灰暗颓败绿色调的故事里,也一直是冷漠麻木的表情,哪怕被父母抱在怀里拍全家福的时候。
红衣服,在鬼传说里,是恶鬼的代表。
所以,我看不出她的“懂事和可爱”,我觉得她并不友善。
2、导演有一种论调,说故事里于太太其实没有醒过来,第二段车祸重演是警察的幻觉。
但是我认为于太太的录像不是假的,而且医生的话也说明,于先生得了癌症活过来了,说明幻觉说不太合乎逻辑。
那么,本来如果没有警察的介入,于先生是可以救活于太太,带她回家的。
而警察之所以会介入,是因为他儿子被红衣小女孩带走了。
等于说,不管红衣小女孩有没有恶意,因为她的行为,造成了事实上于先生的功败垂成。
3、小女孩有几次出现,都是于先生在和妻子自言自语,前面出现,是小男孩搬过来,她作为衰败老房子的一种附加恐怖象征反复出现。
然而等她把小男孩带走之后,警察被于先生囚禁,都是他们两个人的互动,小女孩就不怎么出现了。
而于先生趴在妻子身上后悔自己没有天天给妻子把脉及时治疗她,(幻觉中)妻子跟他说,等自己康复了他们还能生孩子的时候,小女孩就高高地坐在他们旁边的柜子上,突然出现。
如果她不在意这些,为什么在故事的后半部很少出现的她会在这里出现?
所以,也许阴暗的人会有阴暗的想法,所以我在遗憾中看到的不是温情,反而是觉得,从故事的结构来说,更像是红衣小女孩不甘心父母开始新的生活忘记她,从中作梗,否则你怎么解释小男孩被带走,一直到于先生死掉才被“放”了回去?
似乎这孩子只是一个搅局的道具,目的达成就可以放回去了。
如果说小女孩是寂寞,找他陪伴,问题是在照相馆里,他们也没显得多亲近。
突然很想看当初秋秋的影评,大概十年前,她曾经高度评价过这部电影,当时我还不敢看恐怖片,也不敢看剧透,就此错过了。
可惜,论坛随着时间风逝了,我的朋友们也渐行渐远了。
■【失忆】乙一的《动物园》 1.男人总是失忆,梦见自己的妻子。
却被告知妻子已经失踪了。
2.妻子发现别人看不见自己,原来自己是鬼。
3.男子打开车厢,回忆起自己杀了妻子。
因为接受不了,所以失忆了。
4.妻子回忆起丈夫杀死了自己。
■【轮回】泰国(因果报应) 1.杜老爷是个木偶师,死前告诉别人,木偶必须给自己陪葬,否则遭受天谴。
随后烈火焚身。
2.唐老爷觊觎木偶,偷偷拿走了木偶。
然后在河里洗木偶的时候,差点被水鬼抓下去。
幸好有徒弟救了他。
结果木偶再次从水面上浮现出来,他认为这是天意,就把木偶拿走了。
3.结果妻子打扮成木偶的模样,上吊自杀了。
徒弟再次劝说他,他不听。
而后唐老爷请来法师做法驱邪。
4.孙女把木偶的腿弄断了,唐老爷获得同等伤害。
然后他疯了一般砍鬼,结果把火弄倒,自己藏身火海。
5.徒弟和唐老爷儿媳妇搞在了一起。
儿子砍死了奸夫淫妇。
6.孙女抱着木偶跳进河里,儿子也跳进河里去救她。
结果上了岸之后,发现女儿的影子是木偶。
■【回家】(爱情) 1.这栋大厦里有两个住户。
还有一个光明照相馆。
男主发现自己的儿子丢了,怎么找也不找到。
而儿子跟一个红衣小女孩走了。
男主去问另一个住户黎明,结果黎明说,他没有女儿。
2.后来男主不信,偷偷进入他的家,发现他家里有一个浴缸,泡着一个裸体女人。
然后他被黎明发现,打晕捆了起来。
3.后来看见黎明一直照顾生病的妻子。
说她只要泡上三年就会彻底好,而妻子就是用这个办法照顾他三年。
(感人点) 4.结果警察闯进来,把他们带走。
黎明去追车,被车撞死。
而法医却说,这个女人有生理反应,像是或者一样。
他们差一天就能团圆了。
5.男主回去黎明家,观看录像带,发现妻子真的曾经照顾黎明三年。
6.原来那个光明照相馆,是冥河的地方。
红衣小女孩是他俩流产的女儿,他们在那里相遇。
看之前知道的,说一个中医将妻子的尸体藏在家中,天天用中药泡澡,希望她醒过来。
听听觉得颇为吓人,但也仅此而已,看了才发现,原来比你所能想得到的,还多了那么一点点。。。。。
那个于辉,谨慎小心,沉默寡言,日复一日重复一样的动作,烧开水,煮中药、小心翼翼的给妻子泡澡,温柔的说话,小声的,日复一日,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话。
一共三年。
诡谲吗 ?
变态吗?
一个心理变态的医生的偏执行为?
或许在拯救的背后隐藏着更可怕的真相:杀妻?!
不由自主地会这样猜测。
然而都不是,谜底最后揭开,一切一切原来真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执着和信念。
关于爱情可以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忍耐可以熬过怎样长的时间。
所有的唏嘘退下去了,不再是为了他无谓的救治,不再是为了不忍见他无谓的挣扎。
因为他原本真的,真的可以救活他的妻子!
余下的是愤怒,是的,他本可以做到的,是谁破坏了这一切?
人啊,总是用自己知识的底限来判断问题,以为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就是不正常的,自以为是的去怜悯那个做出不正常的举动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才是一切破坏和悲剧的造就者。
我不知道当曾志伟最后洞悉真相的时候,心里会否有愧疚?
或者仅仅愧疚是不够的,他的无心闯入,断送了两条人命,败坏了一个十年辛苦支撑的希望。
是十年,不是三年。
这样悲剧,道歉有用吗?
一切的惊骇都藏在那卷录影带里,那个女人说的话:“⋯⋯如果上天是故意要考验我们,看看我们夫妻是不是同心,这才让我得了和你一样的病,我答应你,三年后,我一定会醒过来,就像当初你作到的一样⋯⋯”答案瞬间揭晓,然而一切已经都来不及。
只剩下两具冰冷了的尸体,和那一滴尚未苏醒的眼泪。
那里面有不甘吧,就插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闯入的那些重装警察粉碎了两个人,活着的和死了的,醒着的和睡着的,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那不甘,就像于辉从警车里冲出的身影,朝救护车奔跑的身影,被横冲的车子撞翻飞起的身影,他有口却不能言,因为没有人会相信。
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然而我们却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那个丈夫,十年前得了肝癌,那个妻子,在他死后每天用药水给他泡澡,三年后,终于救活了他。
perfect ending 了吗?
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妻子患了和丈夫一样的病,是的 ,一切重新开始,只是,这一回,换丈夫来拯救自己的妻子和爱情了。
于是明白了这三年来于辉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过每一天的,他的希望源自于活生生的现实,他所做的是一件有实现可能的有盼头的事情,他每过一天,就离希望更进一步。
他一天一天,缩短与希望间的距离,这是他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持。
但是这样的真相更残酷不是吗?
愈是如此,对于悲剧的结局愈加不能释怀。
或者说是我的天性使然,明明幸福就唾手可得,为什么突然间,一切却已经消失得灰飞烟灭,尚且没有人可以对此负责,因为一切不过是一场意外罢了。
那个于辉奔向救护车的镜头,我哭了,也许无法遮掩瞬间涌起的哀恸,也许因为隐隐洞悉了后面隐藏的更大的悲怆。
这两个人,没有刻骨铭心的誓言,没有温情动人的时刻,甚至没有交谈,永远只有一个活着的人,独自面对另外一个人死去却鲜活如昔的面容,以及无法预知的茫茫长夜。
起先是她,后来是他。
他们却让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从长沙到香港,两小无猜的爱人,一再的倾尽力量来拯救对方,生活在两个三年里变成了彼此。
那个陈可辛,拍过《甜蜜蜜》,在这个鬼片里,讲得原来还是爱情 那个黎明,我从来不曾留意过的,一个据说是从内地去了香港的歌星,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拿到金马奖的影帝,他这尊奖杯的分量,也许比过往不少演员所拿的,都要重 爱情是什么呢?
没有人说得清,我也是。
但我知道,现在泛滥的臭大街的《我的失忆男友》、《绝种好男人》等等标榜爱情的电影里都给不了我答案,或许,来看看这部鬼片吧,也许你能找到点什么
我受不了了…我让“恐怖片”三个字给骗了,昨天晚上就应该一气呵成看完,那个接受到的反馈才比较真实。
四处搜罗了一下蓝光片源,没找着就在阿b看了一点cut。
前十分钟诡异的配乐以及感受到小朋友在害怕,坏就坏在只看了十分钟。
这种朦朦胧胧隐约认为后面会特别惊悚的感觉,吓得我12点多没敢自己睡,反复做梦。
等到了白天,我已经给了自己太多的暗示和心理准备,肾上腺素飙升,高度的紧绷让我完全不能沉浸在故事里,对演员的表演也无法评价,说不上来是好还是不好。
看完之后,竟然有种,“就这?
”…不是,预期不对等的落差,身体激素的错乱,让我现在心里特别特别不得劲。
到底谁允许《三更之回家》放在恐怖片里,就跟把《戏梦巴黎》放情色片里一样滑稽…明明人家都有在好好讲故事。
苏照彬,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小女孩一直跟在爸爸后面,小小的好乖哦。
刘伟强和麦兆辉是不是看了这个片子才找黎明演杨锦荣…我敢说,这个片子最大的惊悚感就来自于,黎明讲普通话的腔调特别温柔。
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天才。
女演员的牺牲还是蛮大的,需要她表现出空洞感的地方,我都感觉她特别像我小时候集市卖的那种芭比娃娃,最后一段独白听得出来有努力讲了。
黎明是不是得罪造型师了,这个眼镜,不好意思…好几幕我都以为是林国斌演的。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正常情况下讲,我应该很能get黎明这个角色,一款精神脆弱的鳏夫,但是好像我对“恐怖片”这个标签的偏激心理预期,彻底盖过了演员的表演,现在对角色印象就是癫癫的。
(再次狗美拿塞)自己吓自己之下,回味一下现在觉得黎明(角色)有一点恐怖。
想知道们学中医的朋友,看完这个片子怎么说…其实很好看啊,四星!
等忘的差不多了,再平常心拿出来看一次好了,唉。
-完了,我今晚肯定会做噩梦。
一般人连贯看完可能,啊原来也不恐怖,还蛮痴情的男主。
我这样一通操作,心理压力反而扭曲了男主imagine,直接反向操作。
- -来自4月6号偶然在杨锦荣广场看到于辉,我还是会下意识害怕,没办法了。
后来我想想,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看过《僵尸》,我对梅姨的情感色彩是贬义的,于辉没有害别人(还很可怜),但我太能联想了。
另一个是于辉把女主角放在地上清洗,虽然是因为此刻他濒临崩溃,但这个行为好像对待牲畜,我有点不能接受。
陈可辛可能没想到,他自己都怕鬼,就拍前边十分钟拿来唬人的,根本不是恐怖片的电影,还能真的吓到人…🤦♀️
请允许我转载下面这篇文章 本文转自电影夜航船 我曾与你在一条路上,我曾眼睁睁地看着你,最后死于这条路上。
我仿佛同你一样感到,大地突然从脚下逃离而去。
我觉得我就好像是你,一下掉进粘糊糊的深渊里,尽管我呼喊,我呼喊也没有用。
尽管我因痛苦不堪而挣扎,我拼命地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只是在临死的一个瞬间,心里还不由地对前景表示忧虑。
——芒克·《一个死去的白天》 不是因为月圆夜,不是因为路人乙。
看这部片子,纯粹因为曾经《甜蜜蜜》曾经《春逝》的陈可辛。
恰巧手心需要传染余温,于是捧着夜晚恐吓自己。
死亡是一个冰冷的姿势,有如吸一口气之后却为那片空虚而恐惑。
本来应该是吓到心慌,却因为一些死亡的姿势搅到心痛,有如眼角5厘米的一道伤疤,一触就痛。
只是,这道伤疤留在了永远无法共存的两个人身躯之上。
男和女,爱或死。
是港韩泰三地制作的灵异片《三更》,陈可辛的回家篇。
片子的线索是零碎的,48分钟影像交待诸多情节。
结束电影的2个小时后,我终于静下心来回忆。
又是一场回忆,小心翼翼不陷入其中。
摒除阿伟和儿子角色的存在,直指与死亡爱情相关的人物——于辉和妻子。
男人为妻子洗尸三年,用中医还魂的方式,企求爱情的复活。
而情节最后亦交代出了一个事实,妻子在三年前便是用这种方式救活了男人,诡异离奇,是陈可辛制造的一场幻觉。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场等待,相互的彼此的。
却在烈日下暴毙死去,归终。
终有一天,三年的孤独之后,原以为幸福随时间接近,慢慢变大,即将唾手可及。
残余的一微米距离,突然遥远成天堂地狱。
然而。
这是一段孤独的恋爱。
于辉,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医师。
少言寡语,冷漠外表下潜伏铭心期待,对爱情虚构的光亮。
足不出户,终日在浓烈中药味的小屋中看护妻子。
我的思维于是转向他的妻子。
经已肝癌死去的妻子,三年里一直以新鲜尸体的面目存活,从不开口说话的死人。
是于辉拯救爱情的对象,眼神深沉,面容苍白,却在刻意僵硬的肢体语言中彰显出对爱情的执着。
三年过后,重复三年,爱情经历一次轮回,却仍在生死之间残存希冀。
阿伟则是故事的人物线索。
儿子的失踪,致使他怀疑上于辉。
私自闯进他人住宅,终于看到于辉的妻子,一具新鲜尸体。
游戏就这样开始,三天,三个人。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爱情的个体,便是活着的男人与死去的女人。
时间,三年,每日的浸澡与对话,用绝对孤独的方式。
只是,他终日以此自慰,不需体验牵挂的残忍。
在于辉内心中,这种努力与希望,也许是最快乐的。
如今,于辉始终相信,妻子三天之后会醒来。
这便是陈可辛想诉说的情感本质,“跨越生命,爱,永志不渝”。
所以,在片子末尾,我看到于辉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即将复活的妻子封闭在灵柩里,开始远离,于是他逃离警车,追随妻子的躯体去处。
然后,寂静的画面,于辉站立在马路中央。
砰!
一声凌厉,画面刺痛了我。
不管撞车的镜头拍得如此真实,不管黑色的死亡突然来袭,我还是给慑住了。
一切迷离色彩不及这一刻的黑暗。
我想起了色彩。
影片的视觉在摄影杜可风调配下,显得颓靡吊诡。
墙面的灰绿,小女孩裙子突兀的深红,以及大片的灰白背景,形成一个刻意制造的视觉气氛。
对颓废色调深受感染的私人情结,使得我对片子视觉上的关注。
色彩加上音响效果,比如每一扇门重重关上时的撞击声,比如缠绕在情节中阴森游离的配乐。
灰绿,深红,诡魅,迷离,很喜欢。
但我始终索紧眉头。
想起时间,想起等待,三天和三年。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本来是一场生死眷恋,两个人。
在烈日之下,终究成为两具亡魂,无可救赎。
知道一切明明不是幸福。
2002年,恐怖电影《 三更》这个电影真的不好评价,为了让大家多留意一下这个电影,还是给稍微高一点分数,我倒是没想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三个故事放在一起,韩国泰国还有中国香港,这三个故事又没什么关系。。
真的是令人疑惑。
韩国和泰国的电影表现平平。。。
当我发现最后是陈可辛导演的时候。。
应该猜到这个是一部爱情电影。。
这就是爱情,平凡而伟大的爱情,不过如此。
黎明的表演也是让我重新认识一下黎明,真的点赞!
里面很玄的东西 有点类似《双瞳》里道法道术。
颇为神秘而又顺便赞美一下中国中医学(捂脸)。
结尾揭开真相,当真相摆在眼前,心中五味杂陈,不妨反思自己,不是看到的时正确的,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也为这个伟大的爱情所感动。
也许最后真的像录像里说的,上天考验了他们的爱情,并让他们一起回家了,团聚了。
-我是爱情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推荐看看最后一个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感觉这篇影评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豆瓣的,貌似找不到所以在这转载下 希望我以后还能看到:《三更之回家》里于辉的妻子海儿认为懦弱的她有深爱着的丈夫可以依赖,就是福气;而于辉认为死去三年的妻子在自己的照料下能够成功苏醒,二人从此可以一起共同生活,就是福气。
多么痴情的一对苦命鸳鸯!
可是就在海儿潜意识里积极准备履行三年前自己的复活承诺的时候,就在于辉一心一意等待妻子复苏,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一个人——三年前被他们打掉的胎儿。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于辉是有个女儿的。
那个洋娃娃似的身穿红衣的小女孩是那么的乖巧懂事,她不吵,不闹,总是静静地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父亲陪母亲玩耍,推母亲去散步,给母亲洗澡、剪头发……看得多了,我渐渐对于辉有些不满:他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但他怎么能成天只顾着照顾妻子而冷落了孩子?
但当片中演到小男孩祥仔失踪后,他的父亲阿伟到于家寻人的时候,于辉冷冷地一句:“我没有女儿,我们没有孩子”时,我开始惊觉有些不对劲。
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于辉趴在海儿的腿上谈到三年前为了给她治病而忍痛打掉她腹中胎儿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
难怪之前于辉总是对小女孩视而不见,难怪她小小年纪眼中却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落寞!
……原来那个她根本不是人,是一个小小的鬼魂!
想那三年前,女孩的肉身虽然胎死腹中,但那小小的鬼魂却迟迟不肯去阴间重新投胎,或许是依恋,或许是不甘,总之她在父母身边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三年。
她虽是个鬼,但毕竟只有三岁,一个三岁孩子应该拥有的东西她统统都没有,唯一拥有的只是寂寞。
她渴望父母亲的疼爱,但母亲的魂魄还留在身体里,而父亲的眼中始终只有母亲一个人,他的千般关心,万般爱护,都是属于母亲的,而她在父母的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虽曾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但因胎死腹中,所以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父亲一心一意地等待着母亲的复活,好重新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还有点自得其乐,而她——他们的女儿,却成了局外人,连一个拥抱都要不到!
她最终会什么都没有,有的只会被渐渐遗忘,没有人想念她,没有人在乎她,她就如空旷走廊旁班驳墙壁上那个涂鸦图中的小女孩一样孤单……所以,她感到寂寞。
r>于是她向新搬来的小男孩祥仔发出了邀请:“你陪我一起玩啊!
”这是一个天真的蛊惑,很难说她是有心还是无意,虽然是个鬼魂,但她毕竟只有三岁而已。
——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计和城府?
或许她的初衷不过只是因为寂寞,但她的这一步却粉碎了父母苦盼了六年眼看就要到手的幸福,但却意外成全了她“家”的渴望。
黄泉路上,她从此不再孤单;阴曹地府里,她终于一家大小团圆。
什么是福气?
对于小女孩而言,有父母的疼爱,有“家”就是福气。
影片的结尾,在照相馆里,于辉、海儿和他们的三岁女儿,一家三口照了张全家福,镜头里,照片上, 他们笑靥如花。
他们终于“回家”了。
金知云这部内核模仿大卫·芬奇-资本主义现代中产的生活破碎,文本上模仿沙马兰-布鲁斯威利最出名的医生角色。泰国这部不太好评价,倒是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当地的传统戏剧(maybe),演员的表演很套路化且夸张,作者还是在用《子不语》那种道德劝诫的目的进行创作,不过我很喜欢那个木偶从水里浮上来的镜头,有种邪气。总而言之,陈可辛秒了,这四颗星都是给他那部分的。(PS:黎明真有福气,陈可辛拍过的两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他演男主角。)
只看了《三更》,非常好,其他两个看了评论不太好,不能单独打分么?《三更》可以 5 星
当年黎明拿了金马影帝并不惊讶,《回家》心里淤青痛彻心扉哦,蛋蛋的忧伤
小清新却标恐怖类型来吸引人真的好嘛- -
有点不知所云。
泰韩那两部两星,陈可辛那部当成奇幻爱情片四星。故事讲的稀碎,恐怖效果又一点没有,要是陈可辛那部拍成一部独立电影应该会有点意思
每一个眼神都在哭泣,这明明是一部爱情片。(回家)
三个故事里《回家》压倒性的优秀。个人评论:韩国的故事情节其实反而是三个里最好的,但偏执于制造“恐怖”视觉画面,什么挖脑断指手提袋装碎尸,过于平庸的恐怖片桥段。相爱甜蜜的人反目成仇互相毁灭本身是可以拍出意境很好的悲凉故事。泰国的是文化隔阂吧,而且泰国恐怖片一贯都是这样的风格,比较直白浅显。评分最高的“回家”,论情节反而是三个里最幼稚离谱,最有“烂片”潜力的。所以陈可辛还是大佬,黎明也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只是他的形象和气质,非常挑戏!戏适合他就能出彩,不适合只能变成木楞的白马王子。整个故事节奏流畅,配乐也是极其优秀,不存在的老照相馆是点睛之笔,最后一家三口的合照令人唏嘘。看前两个故事的时候我同时看手机一点不影响,“回家”全程投入,一开始是投入悬疑感,后来是沉浸在悲伤凄凉的气氛里。
陈可辛明显在灵异,逻辑,情感,怀旧,超自然里面徘徊,有些束缚住了自己,小儿子和小女鬼去照相的这一段和整个片子没有逻辑和情感上的整合
《失忆》太无聊了,水得不行;《轮回》煞有其事,有点意思但不多;《回忆》不算恐怖片,算是不错的爱情片,故事深情且动人,黎明演得很好。综合三星,主要是前两部太烂了。
看完三更,我只记得陈可辛这段了
第一个故事很讨厌,第二个故事很白痴,第三个故事看到录像带还在好奇烂片为什么还这么卖力,原来凭这个拿了奖。
黎明人品大爆发,演技真是可圈可点……全篇看来,还是香港导演拍的最好。
泰国那段什么鬼乱七八糟的。韩国那段也是又空又碎。最后一段黎明曾志伟倒是还有点戏。
相比之下回家是叙述最完整也最深刻的一个
只看过回家,黎明也就这样了,拿个影帝就回家歇着吧
3.4分。陈可辛的部分还是可以的,整个剧情就很吸引人,加上他对环境和色调的把握,所以即使是短片,依旧出彩。只是红衣小女孩的确太语焉不详了,铺垫太少,空白太多。至于金知云的,就是手法新一点,其实没太大意思,泰国那个,很香港八十年代邪典片了。
终于开始补港鬼。三个故事都是慢节奏的,整个电影都是残片的色调。其实作为鬼片,有些太过悠长文艺,没什么吓点也没什么槽点,看得淡淡地……对《回家》这个故事有些期待值过高了,没有被触动到。
看来当年也只是看过黎明那一part。如今看来陈可辛完胜。韩国的“吓人”是下乘,情节扣合得不好。泰国也是在设定范围内加入意外的元素。而《回家》,从美术、摄影、音乐都非常合拍,胶片的颗粒、反差、色调有设计感且融合到位。黎明蜷缩蹲在地上等着妻子苏醒,那种小孩子等妈妈回家的感觉,神来之笔。都市传说的故事多少都有取巧的地方,这部胜在制作过硬。黎明的表演偶尔有些蹊跷,原丽淇短短一段的录像带独白拿下新人奖是有实力的
只喜欢《回家》 《回家》四星,第二个故事两星,第一个故事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