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尼凯克

強尼·凱克,强尼·凯克,Missing Johnny

主演:瑞玛·席丹,柯宇纶,黄远,张国柱,鲍正芳,高捷,黄韵玲,唐治平,段钧豪,陈元豪,刘永芳,刘政铨,陈昭慧,郭尚洁,陈彦翰,薛提萦,阎韦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强尼凯克》剧照

强尼凯克 剧照 NO.1强尼凯克 剧照 NO.2强尼凯克 剧照 NO.3强尼凯克 剧照 NO.4强尼凯克 剧照 NO.5强尼凯克 剧照 NO.6强尼凯克 剧照 NO.13强尼凯克 剧照 NO.14强尼凯克 剧照 NO.15强尼凯克 剧照 NO.16强尼凯克 剧照 NO.17强尼凯克 剧照 NO.18强尼凯克 剧照 NO.19强尼凯克 剧照 NO.20

《强尼凯克》剧情介绍

强尼凯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在台北生活的徐子淇摸索着未来生存的方向,追逐平静生活的同时,持续陷在与男友的困惑关系里。她经常接到打来要找“强尼”的电话,这些打错的电话和她的小鹦鹉们是生活里的调剂和陪伴。住在徐子淇楼下的大男孩李立是房东太太的儿子。李立每天读报并反复聆听自己的录音来训练专注,可是自 从某天发现楼下女房客徐子淇偷带小鸟上捷运之后,他惯常的生活节奏因此乱了序,老是不由自主分神,并骑着单车在城市里漫无目的的晃荡着,直到母亲追问,才道破了母子两人的共同想念。漂泊的工头张以风刚承揽了李立家附近一楼工地的装修工程,勘看工地的那天,他视如珍宝的老爷车在路上抛锚了,张以风觉顿失所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残屋尸骸致命毒岛罗宾汉:起源桑塔纳兄弟红旗渠的儿女们林肯律师第一季巨人霍乱时期的爱情虎山行超班宝宝极秘搜查霜落又识君傲娇与章经毒液:致命守护者律师本色第七季哪一天我们会红Voice2格蕾丝不插电不测之渊一刑的乌鸦黑色的新娘明天我们好好过X女特工东方欲晓国务卿女士第二季欢迎来到王之国嫌疑犯X的献身断线弑神者!欣快

《强尼凯克》长篇影评

 1 ) 约翰走路

我记得那些夜晚,玻璃杯里冰块被黑牌的温度包裹,发出清脆的破裂声与微醺的酒香,这些陪伴多年的记忆在潜意识里作祟,以至一直误以为电影的名字是“约翰走路”。

误打误撞的小情绪有趣,一次又一次手机铃音响起,若是配上王菲的《打错了》,会不会让空气里凝结的气氛不那么尴尬?

侯孝贤监制里看不到《最好的时光》的影子,反倒是那略显造作的空镜、高架桥下玩着积水的少年、黄韵玲呆坐在角落里的等待,让人不止一次想起蔡明亮。

用零散的剧情、缺失的人物过往、压抑隐忍的慢节奏让情绪慢慢涌现,道出城市里的孤独与疏离感,一不小心就会因为掌控的失衡让人觉得造作,《强尼凯克》看似是日常生活的对话,却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云中漫步,很难从人物的对话与情绪里感受到生活真实的点滴,柯宇纶在7-11门口满是文艺腔的回忆、那句“人靠太近了反而不懂去爱”彻底破坏了之前摄影与剪接营造的氛围,这更像是名牌团队精心搭建的摄影棚里,交给对摄影一窍不通的初哥去拍一辑商业大片,天分与触觉可以弥补技术上的缺陷,但无法挽救生活经历带来的沉淀,黄熙提现出台湾这几年文艺片越来越流行的矫揉造作,堆砌得再美好绚丽,内里空洞,缺乏真诚的影片,总也难触动人心,所以你无法找到《爱情万岁》里在公园长凳痛哭的撕裂感。

记错约翰走路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强尼到最后也没有出现,电影内外,都是缺失的两小时。

 2 ) 完全靠对亮点的期待看完全片,最后发现没有亮点

今年看了三部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血观音》,以及这部《强尼凯克》。

三部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对岸的制作真的是粗茶淡饭啊。

好嘛,前两部还有故事性,我也知道这是电影的灵魂,但是反观这部《强尼凯克》,觉得是找了个漂亮的女人当主演,故事就随便讲讲无关紧要了?

一.片名什么鬼强尼是一个男人的名字,女主不认识,却总接到陌生人电话说要找强尼。

凯克是鹦鹉,女主喜欢养。

请问强尼和凯克两者之间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我真的get不到。

二.情节缓慢好歹我也是看过韩剧和国剧的人,但是看本片真是对我耐性的磨炼,请问一个车子抛锚的镜头拍那么久干嘛?

寓意人生时常掉链子,不进则退,独臂难撑,朋友多了路好走,众人划桨开大船?

片中女主一个人在胡同里左拐右拐,里出外进,是要讲述天黑路滑,条条大道通罗马,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不回头?

如果是这样,点一下,我们就能懂。

如果不是这样,导演铺垫了这么久,究竟是要说什么?

我认为本片至少可以压缩四分之一的时间。

三.女主男主没有表情不知道他们受了什么打击,还是看破了红尘,不论是站着坐着开车走路打电话吃饭甚至在床上都是淡漠.jpg。

好不容易见两个人笑,是他俩一路狂跑然后放声大笑。

笑的我莫名其妙。

四.女主身份的模糊通过影片给出的线索,我觉得女主可能是小三,男的拿钱养他,基本不在身边,孩子长在香港。

除了养鸟生无可恋的样子,孩子也不疼不爱。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五.可能的主旨个人认为本片是想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吧,男主全片虚弱无推力,唯一的作用就是讲了那几句什么人和人越接近,越是会争吵有矛盾。

而女主和男人和孩子离的远远的,没争吵没矛盾,但是生活一片空虚。

她在捷运上若有所思,给孩子打了电话,切换各种语言,始终没有亲近的感觉。

我认为这是一次走心但是无果的尝试。

如果主旨真的是这个,我认为本片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可以压缩了。

六.我观影过程中胡乱的猜想和期待我此前并没看介绍和剧透,故事的展现让我开先认为这是一部犯罪类电影。

女主拿了一个纸盒子坐捷运,一个男生猜是鹦鹉。

女主否定。

我在想,会不会是什么不能见光的东西啊?

结果证明,确实是一尺鹦鹉。

果然漂亮的女人不能信。

女主回家,男生一路尾随。

我在想,他是不是要逾越道德的底线啊,或者是见证其他人的犯罪过程?

结果证明,他俩是特么邻居。

总是有人打电话找强尼,我在想,是不是女主捡了强尼的手机,或者是强尼和女主有仇,把她号码贴电线杆上了?

结果证明,强尼他们一家都是神经病。

后来我联系片名想,难道有个凯克鹦鹉叫强尼?

它曾经的主人割舍不下?

鹦鹉可以说话?

但是鹦鹉从头至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感情,科幻片和宠物片的猜想破灭。

或者养女主的男人叫强尼,原配家庭呼唤他回家?

结果这男的自己出面否认了,也否定了本片成为家庭伦理剧的可能。

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和导演,如此平淡地拍了一部故事片,一次又一次打破我一厢情愿的期待。

这只能说明,我很傻很天真。

 3 ) 电影是要把生命延长三倍,不是把时间延长三倍

片尾注意到了廖庆松的名字。

稍微看了下影评,似乎总是能扯上侯孝贤。

好像影片一旦跟侯孝贤带上关系,便可以以“生活的真味”代替掉电影的叙事。

电影通过房东(李妈妈)和儿子(李立)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徐子淇和张以风,一个是独居台北,和男友貌合神离的瑜伽老师兼民宿老板,一个是常年漂泊身处另一个家庭的包工头。

影片确实表现了许多生活的细节,徐子淇跟男友打电话、逗鸟,张以风所在的豪豪家中的琐碎矛盾,李家的痴呆外婆。

然而这些零碎的细节却没能构成一种整体的氛围。

这些人物是没有根的。

“人和人的距离太近了,就会不知道如何去爱” 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觉得真好,然而回过头想想,好像只有他只告诉了我们原因和结果,却并没有把过程呈现出来。

因此豪豪和父亲的争吵就变得令人莫名其妙,徐的女儿也因为缺少铺垫,像是为了印证主题而出现的例证。

尤其是徐子淇与男友,除了后半部分中提到他已经娶妻,也没有真正呈现出两人的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恋恋风尘》,阿远和阿云的分离,最令我唏嘘的,反而是末尾妹妹寄来的信,语气平淡地说着家里人的反应,画面中起伏连绵的树林,蹲在地上看番薯的阿公……)我想反叙事指的是去除故意的奇情、巧遇,而在平淡的日常镜头中凸显生活的洪流张力。

而不仅仅是时间的放慢。

 4 ) 金马采访✕导演黄熙:城市人的生活就是不断移动的过程——台北生活群像。

采访丨北岛淳子整理丨北岛淳子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Q:我们了解到《强尼·凯克》这部电影由郭采洁参与出品,可以聊一下是什么契机会让她想要投资这部电影吗?

A:郭采洁其实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参与到的。

因为之前我完全不认识她,当初我们前制的时候有一个小的导演组,郭采洁是当时的副导引荐来的。

那时候这部电影还在企划案的阶段,我们要去创投,要去募资,就在我们讨论企划案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女孩子坐在那边,一看是郭采洁,她说她来看一下电影的制作,当时我也很意外。

那场会议结束之后,工作人员才告诉我郭采洁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可能会想要投资,后来她也有参与更进一步的探讨,并说明自己会投资《强尼·凯克》。

Q:那郭采洁对剧本有参与吗?

A:完全没有。

她只是与工作人员讨论,会用什么方式来投资这部电影。

我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正式成为投资方。

Q: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并没有看过您的其他作品,包括短片、纪录片,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都是在电影节,例如之前的上海电影节、台北电影节,还有这次金马影展,所以您算是空降在台湾影坛。

那么请问导演,您是如何构想出《强尼·凯克》这个故事,又是怎么完成它的呢?

A:《强尼·凯克》的剧本之前是另外一个比较类型的片,但由于一些执行的问题,拍摄会涉及到台北的捷运站,在实际操作方面拍摄起来会比较困难,但电影还是想拍,所以我就把那个故事中的人物拉出来,重新写了一个剧本,把那个故事中可以用到的部分引入到《强尼·凯克》,还有感觉的部分也重新抓出来,放到新的故事里。

我的故事设定还是放在台北,写剧本的时候就会坐在咖啡厅,看看周围发生的,和自己身边的事,像散文杂记一样写成一段故事。

写着写着就有了片中三个人物,三个人物其实也是很复杂的,而瑞玛席丹演的角色就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原型。

其实故事里很多角色都是这样被组装出来的,可能有原型,可能没有,可能完全虚构。

有了人物之后再去想他们会在台北发生什么事。

《强尼·凯克》没有三幕剧式的戏剧冲突,就是很日常的城市人的生活状态。

Q:《强尼·凯克》中三个主要人物确定之后,是怎么找到瑞玛席丹、黄远还有柯宇纶来出演这三个角色的呢?

A:柯宇纶的部分在写的时候其实投射的就是他,首先他符合那个年龄层,其次那个角色的生活感要很够,需要帅又能太帅,然后看起来要跟大家没有太大的距离感,太偶像就真的没办法,所以很快就决定是柯宇纶了。

黄远也是蛮快就决定的,很快就约他喝咖啡聊一聊,看着这个男孩子就决定是他了。

瑞玛是最难确定的。

Q:那黄熙导演是不是有看过黄远之前的作品,《强尼·凯克》中的角色与他之前演的角色其实差别很大。

A:有看过,其实每一个演员我都会去看他们之前演的作品。

但是瑞玛席丹就没有影视作品可以看,只能看她主持节目和她自己在脸书上讲话的样子。

黄远我就有看他的戏,比如王小棣的《酷马》,他演一个鬼魂,还有《不能说的夏天》,都有看。

Q:瑞玛席丹没有之前的作品可以参考,那导演是怎么想到她可以来演徐子淇这个角色?

A:我就看她讲话,后来就约她喝咖啡,我们不聊戏也不聊剧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她可能会聊到一些比较私人的话题,还有个人的经历。

慢慢地再跟她聊这个角色,看她对角色有没有什么想法。

就是从聊天过程中觉得她适合徐子淇这个角色。

Q:片中演员的表演都很自然,想知道导演在现场是如何指导演员,或给他们做了哪些功课?

A:每个演员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一些了解,比如黄远就需要了解亚斯伯格症。

台湾有一个小可乐剧团,他们的孩子会有这样的疾病,所以我们就会陪他们一起排练,黄远也会和这些孩子相处。

然后瑞玛就是做比较多日常的东西,主要是和那只鸟培养感情。

本来她不喜欢鸟,但是后来她与鸟就相处得非常自然。

Q:那只鸟和瑞玛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那电影拍完之后她有带回去养吗?

A:她其实很想养,但是那是摄影师养的鸟,所以后来就没有带回去养。

Q:我们知道这部电影是侯孝贤导演监制的,当时你也有两个剧本给他挑选,那侯导是为什么会选择《强尼·凯克》这个剧本?

A:这个我不知道,也没有问。

他选完我拿了本子就走,因为我很怕他改变主意或是又想到其他什么,所以也一直没有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剧本。

Q: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非常多关于交通工具的部分,比如捷运,还有结尾的塞车,可以谈一下你为什么你会在电影中设置这些交通工具吗?

A:因为我觉得人每天都是从A点到B点,从B点到C点,每天都是这样移动来移动去,要么就是走路,要么是公车捷运,或者是自己开车,所以我觉得移动就是一个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城市人每天都太忙,只有在移动的片刻,在走路、搭捷运或是在车子上的时候才有可能发呆一下,那一刻人就可以稍微感性一点。

移动在我的构思里就是一个很有趣的部分,最主要的也是绑回《强尼·凯克》最哲学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到凯克那只鸟要不要飞的那个情节。

Q:我们了解到导演曾经在国外待了很久,在美国生活了很久,现在又回到台北,那么对于导演你来说,在纽约的移动和在台北的移动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两个城市又了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A:我自己本身的移动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纽约我很常走路,但是在台北我很少走路,我会骑车或开车。

台北就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当你在这里的时候你就会很讨厌它,觉得它很挤很臭,可是一出去之后又会觉得好想回家。

就像一个在一起很久的情人,没有它的时候会想念它,可是在一起的时候又会觉得腻,台北对我来讲就像是这样。

Q:听说导演在拍摄之前没有画分镜,那到现场拍摄的时候会不会有比较茫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镜头的状况吗?

A:一开始剧组因为这个问题有些摩擦,但到后来就会磨出一个方法。

我和姚哥的沟通也比较顺利,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导演和摄影师,他又是拍纪录片出身的,所以跟他说分镜头是一个蛮可笑的事情,我相信他会捕捉到一个演员最自然的状态。

就像黄远下雨骑车那场戏,其实就是临时加出来的,当时正好下雨,剧组处于停滞状态下,姚哥就说:“快想一下他在干嘛”,后来就有了那场戏。

Q:《强尼·凯克》哪一场戏拍最多次,最难拍呢?

A:瑞玛坐在那边发呆的那场戏,其实只有几秒的镜头,就是她拿着一个水杯坐在那里。

那时候拍摄室内温度有40多度,瑞玛又是一个非常躁的人,她静不下来就会很急,加上又很热,所以那场戏就拍了很久。

Q:结尾塞车那场戏有拍很久吗?

A:我记得是两三个take,但是他们说没有那么少,大概是五六个take。

Q:所以那场戏车坏掉,瑞玛席丹和柯宇纶在车上的对话是即兴的吗?

A:其实有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台词,但是他们有自己加一些东西进去,因为制片组吓他们说这场戏只有一次机会,不然警察就会过来,那我们就没有机会拍了,这一天就完蛋了,所以后来瑞玛就很慌张,呈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她吓到台词都讲错,把高架桥讲成高速公路。

其实那一个take就已经可以了,但是警察没来,我们就继续拍了。

Q:那场戏是一开始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的还是后来才想到的?

A:一开始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就是想表现出一种台北很繁忙的样子。

后来在勘景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状况发生,刚开始制片组的评估是不可行,但我和姚哥沟通以后还是觉得可以硬拍。

Q:导演实际拍摄的素材有多少?

A:有人告诉我好像是5000多分钟。

Q:那剪辑的时候不会很困难吗?

因为很多都是即兴的东西,在剪辑的时候会不会很为难?

A:有,剪辑是一个很痛苦很痛苦的过程。

我和另一个剪辑师一起剪,我剪得很毛躁的时候就给他剪,他也是这样。

最后我们再把剪完的东西给侯导看。

其实我们有剪两个版本,一个是短版一个是长版,短的是90多分钟,现在的是一个长版。

短版比较年轻一点,节奏再快一点,很多的选择性再煽情一点。

长版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

Q:《强尼·凯克》中的角色都刻意地省略了他们过去的部分,是导演本来就没有想要拍还是篇幅的关系?

A:本来就没有想要拍,如果放进去就会显得太啰嗦。

Q:这部电影从监制到音乐都是侯孝贤的班底,也有人会觉得和侯孝贤的电影有相似之处,你自己有这种感觉吗?

A: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实我也蛮讶异有人这么认为。

我年轻的时候不是特别看得了侯导的电影,当然现在慢慢可以接受了。

《强尼·凯克》在创作中也完全没有参考任何华语电影,当别人问起我这部电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作品的时候,我也完全不知道。

所以当听到别人说像新浪潮,像侯孝贤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奇妙,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粉丝,也完全不是那一挂的。

有人提到《一一》的时候,我就赶快把《一一》拿出来看一看,因为有人觉得像,那我就会看一看到底像在哪里,但是内心还是蛮虚的。

所以,到底哪里像?

(笑)Q:导演是如何与林强沟通这部电影的音乐的呢?

A:最早打算用爵士乐,但是当角色状态出来的时候发现爵士乐放在片子里很怪,不适合,后来我才想到应该是电音。

电音的话强哥应该是不二人选了,所以也是后来才找到强哥,并不是一开始,但是强哥也很帮忙做了音乐的部分。

Q:侯导对《强尼·凯克》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A:我觉得是他对演员的方法,他会让演员去熟悉必须熟悉的地方,会建立起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是参考侯导的方式。

 5 ) 台湾电影的困境,也是电影本身的困境

台湾电影从何时、并因何种原因开始陷入这种虚假的偶像剧制作模式中?

文艺范的色调、场景、台词、表演、配乐……几乎成为标配,却不是一部真正的艺术片。

偶像剧使用虚假模式无可非议,虚假无非偶像剧的本质。

没人敢说年轻时不需要泡沫,让自己活在美好的假象中。

但对于有过“新电影”运动的台湾电影,是从何时开始中断了这种继承?

“新电影”运动的两位巨匠侯孝贤与杨德昌具有的透析现实的强大能力。

让他们能够将台湾社会的真实状况通过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此之后,这种表现真实的观察能力消失了。

何时?

还是说,台湾电影已经坠入了像韩国电影那般虚假做作的模式中。

以伪饰的方式掩盖民族自信心的不足和文化上处于的劣势。

台式“小清新”似乎已经成为台湾电影的标配,每年被大量生产出来。

但“小清新”无非是偶像剧进一步的文艺范,只有即时观看的价值。

那类真正艺术片在台湾的匮乏,才是警钟。

是否因为现代社会对真实性的层层遮蔽,加大了电影人洞悉现实的难度?

还是说电影人自身的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让他们只能在现实的表层活动?

外在与内在的双重原因,无疑是并行的。

台湾电影的困境,折射出电影本身的困境。

 6 ) 不孤独的人才是可耻的

虫子爸无剧透影评之强尼凯克十分给8分推荐人群 非单身人士张楚曾经有首歌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看完强尼凯克,我想唱这首歌,不过歌词要改成不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可耻的,我不寻找,我不依靠,我就是非常的骄傲。

脑洞影评看完电影我恶意的想去寻找无限手套,响指一打,单身狗都好好的,不单身的灭掉一半,社会重组,留下的人才是可耻的。

 7 ) “一只飞行中的鸟是动还是不动的?”

发表于公众号 多巴胺餐厅 这部片子曾经出现在4月内地院线片单当中,但无论是名字还是海报都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

后来,在经历了4月“院线片狂潮”之后,人们并没有能够如约在电影院看到此片。

事实上,《强尼·凯克》的阵容会让任何一个稍微熟悉台湾电影的影迷雀跃:制片人侯孝贤(三三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剪辑指导廖庆松,摄影指导姚宏易,配乐林强。

此外,男主角柯宇纶是台湾导演柯一正的儿子,当然还有段钧豪、高捷和张国柱等人的加入。

在开始正文之前再次提及上个月看的《川流之岛》。

同样是台湾电影,同样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两部片子都让我哭肿了眼睛并在看完之后马上开始写字。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是当今台湾电影的代表,我则更愿意将《川流之岛》看作对杨德昌的传承;而今天的这部《强尼·凯克》自然是侯孝贤的。

独自在台北生活的徐小姐经营着一家客栈,她还兼职作瑜伽老师。

电影开头,她抱着一个纸盒子独自坐地铁回家。

在车厢里,她遇到房东的儿子,后者再三纠缠着想看看盒子里的鸟。

由于知道地铁上不能携带动物,徐小姐一直敷衍着。

在天台上,房东的患有失忆症的儿子终于见到了凯克鹦鹉。

徐小姐的男朋友要从香港到台北,他希望当他在她家的时候,她能把鹦鹉关起来,因为他“实在受不了了”。

但徐小姐很爱她的鹦鹉,她跟它们分食苹果;当她离开的时候,鹦鹉直接吃起了她碗里的面。

在男朋友长期资助下,徐小姐开了客栈并可以悠闲的兼职作瑜伽老师。

徐小姐认识了房东找来修理房屋的张以风。

几次在楼道和天台的有意无意聊天让两个人熟络起来。

徐小姐和男朋友吵架后坐上了张以风的红色吉普车。

两个人在后者家里给他的张爸爸过生日,然后在便利店门口喝酒。

他告诉她他自己的秘密,她也告诉他她的。

他说,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就不知道怎么爱了。

而她说,她有个七岁的女儿在香港上学,她们通电话也只会聊些表面话题,她们的生活中不再有交集。

也许那个盒子就是徐小姐的秘密,或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连结点。

它只能在适当的时候被打开。

她的男朋友不喜欢它。

当盒子被打开,凯克鹦鹉便飞到屋檐雕刻的凤凰头上,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捕捉了。

徐小姐的房东是一对母子。

儿子患有失忆症,需要借助即时贴来做事,否则他就会忘记做过的以及要做的事。

据他妈妈说,他有可能忘记回家。

他在地铁上看到抱着纸盒子的徐小姐,一眼就认出那个盒子里装的是鸟。

他跟徐小姐一起回家,后者始终没有让他看到盒子里的鸟。

在天台上,房东的儿子直接叫出徐小姐鹦鹉的种类名字,他知道,那是凯克鹦鹉。

后来,凯克鹦鹉飞走了,他主动帮忙去抓。

他患有短时失忆症,但他不想借助即时贴生活了。

嘈杂的录音里,他说他童年时候行走的那段8公里的路,他没有忘记,当然还有他失去的哥哥。

对于房东母子来说,他们的秘密或情感连结点正是她的大儿子他的哥哥。

失忆少年和张以风讨论一只飞行中的鸟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将其定格在一个时间维度中,这一刻它是静止的,那下一刻呢?

在徐小姐楼下,她遇见了来修房子的张以风。

张以风很羞涩,他开着一辆曾经抛锚在路边的红色吉普车。

他第一次抱着一扇玻璃窗胳膊卡在窗口的样子让徐小姐哭笑不得,徐小姐叫自己的男朋友来帮忙。

徐小姐家住在顶层,张以风在房顶上检查是否漏雨。

徐小姐看到他穿着雨衣却不戴帽子,头发都湿了。

两个人在便利店门口喝酒,他说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婚了,他上了高中后就没回过自己的家。

他说,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就不知道怎么爱了。

他的红色吉普车再次抛锚在繁忙的高架桥上。

旁边的徐小姐急躁的叫着怎么办怎么办。

后面排了很多很多的车,他们挡在路中间,进退两难。

张国柱与张爸爸张爸爸是张以风以前的老师,张以风说高中后他就没回过自己的家了,他一直在他的张爸爸家生活。

张志豪说他爸爸脾气越来越坏,跟他妈妈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吵架,吵过之后就跑去找角叔。

这天是张爸爸的生日,晚饭后他想让儿子张志豪来收拾桌子,他颐指气使的样子让小豪看不惯,父子吵了起来。

和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爸爸和儿子一样,爸爸在众人面前宣誓主权,儿子在强权之下指责其失职。

张爸爸由张国柱饰演,他是《酒徒》(黄国兆,香港,2011)里风流倜傥的作家。

段钧豪与张志豪张志豪离婚后带着儿子住在家里。

他厌倦常常吵架的父母,他又管教不好自己的儿子,每天工作很辛苦。

偶尔能跟自己聊聊天的也只有张以风。

这天张以风拿了包从工地捡来的烟给他抽。

他说,我操,真恶心。

张志豪由段钧豪饰演,他是侯孝贤《千禧曼波》(侯孝贤,台湾,2001)里的小豪。

高捷与角叔张爸爸的老年“基友”角叔由高捷饰演,他是侯孝贤众多电影里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捷哥“。

莫名电话(对比《好男好女》,侯孝贤,台湾,1995)片名中的“凯克”指的是徐小姐那只飞走了的鹦鹉,而“强尼”是徐小姐一直接到的莫名其妙的电话里所有人都在找的人。

强尼是谁?

他是个儿子,他是个父亲,他是个丈夫,他也许就是徐小姐生活里缺席的那个人。

而张以风说他也想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字,而他认为“强尼”不错,比什么“皮特”、“汤米”甚至“劳伦斯”都要好!

开车驰骋以及天桥奔跑(对比《千禧曼波》,侯孝贤,台湾,2001)徐小姐起身要走,张以风略带落寞的说:“你要走了?

”徐小姐带张以风来到一座过街天桥,他们在上面奔跑,跑到气喘吁吁,跑到房东说的那种“呼吸困难”(她曾经劝张以风不要抽烟,因为对气管危害很大)。

与徐小姐坐上张以风的红色吉普车的时候一样,两个陌生人彼此畅谈。

仿佛身陷情感纠葛的Vicky(《千禧曼波》,侯孝贤,台湾,2001)在北海道与日本兄弟及其家人相处甚欢。

而这段天桥奔跑还会牵扯出另一部影史经典,即法国新浪潮电影—《祖与占》(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1962)。

林强的配乐依旧内敛而适度。

与《千禧曼波》中的A Pure Person不同又那么相似。

我想起第一次听到Múm时候的感觉:夜晚城市森林中的诡谲和释放,而心里好像有什么就这样被剥落了。

 8 ) 一个人一种人生,不知道我会是强尼还是凯克

#SIFF# 本是因为郭采洁第一次作为电影出品人所以去支持,和预想的一样,台湾小众电影总是得不到太多的人气和票房。

影院里只坐了二十多个人,大部分还都来自台湾。

可能是因为成长环境,我对台湾的一切总是觉得很熟悉,包括台湾电影里的强调还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甚是惊喜。

总的来说,新人导演拍这样的作品很有诚意了。

就像当初的《路边野餐》。

说实话,文艺电影美在镜头,摄影真的叫好。

看不懂剧情的时候,只能寄托于每一道光影。

强尼凯克,每个人都很孤独,都想逃离现实,就像没有出现的强尼,就像飞不走的凯克。

一个人一种人生,也不知道我会是强尼还是凯克?

又或者是,父母离异以车为家的阿风?

 9 ) 如常生活

图为映前发布会最中间为女主:瑞玛席丹,左(一)为导演黄熙(男的)。。。

#2017SIFF亚新奖单元#典型的没有情节,只有情绪的台湾电影。

一切是淡淡的,似漫不经心的,白描般地描述日常生活的瑣碎,寻常百态,偶有惊雷闪过,心下一颤。

最后,汽车在高架抛锚追尾打电话求救,一个远景,戛然而止,毫无设防。

生活就是这样,只能匆匆往前走,不可后退,面对所有,好的,坏的,做到波澜不惊。

具有传奇色彩经历的新人女演员瑞玛席丹(手臂上的车祸遗留的疤痕印记明显)处女表演特别松弛、舒服,毫不怯场也不用力过度,状态非常好,有那种贴近生活的质感,看好她。

后几天在酒店偶遇她,真人比银幕上脸小上一圈,漂亮精致得体,非常大方亲和地和我自拍合影。

 10 ) 人类孤独症候群

李沧东的《燃烧》创戛纳电影节场刊史上最高分,趁着这股热度(被拖延症拖冷了),准备恶补他的5部前作,在选片的当口,我却被一部台湾新人导演的电影《强尼•凯克》吸引了过去,因为它与侯孝贤扯上了关系。

海报这部由侯孝贤监制,黄熙编剧导演的电影的名字很特别,“强尼”是电影里人们常打错电话到女主那里要找的陌生人,“凯克”则是女主养的宠物鹦鹉的品种,其实叫《陌生人•鹦鹉》也完全可以,只是显的不够文艺和神秘。

剧照影片以台北为背景,由车常抛锚的工头张以风、常忘记时间(患暂时性失忆症)的少年李立和养鹦鹉的女邻居徐子淇,3个寂寞年轻人的生活组成。

夜幕下互为路人的他们相遇分离,安静的躲在自己的角落,又被某种共同的气质所吸引,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片区域,被同一条捷运、同一座老房以及同一只飞走自由的鸟牵连,成为同一群人。

剧照电影细腻的慢节奏正契合了人物本身安静松散生活流的调调,同时极高的叙事效率,又在聊聊几句对白中勾勒出了几组人马的前史,把他们的现在、过去一一轻描淡写的开展。

以车为伴的张以风,多次搬家的李妈妈和李立,独居的徐子淇,他们刻意的生活在别处,想摆脱过去的破碎又盼望回到从前。

剧照电影泛台湾青春剧的画风,并没有给只伤不哀、只寂不丧的人物减分。

李立吃力的读着旧报纸上叫《回家》的文章,想的却是哥哥和爸爸;张以风抽着工地上过期的烟,回想分离前的父母;徐子淇打给远在香港的女儿却也无话可说。

生活在近处的人心更远,身处远方的念更遥不可及,可气的是即便如此还是谁也无法逃离谁。

人们可以学飞鸟振翅飞走,但一走了之的自由(无奈)仍会被若即若离的情感牵扯。

剧照黄熙敏锐的用镜头捕捉到了人、鸟、城市之间的疏离,这是台北新年轻人的症结,更是台湾自己的气息。

作为中华遗珠,几经易手的孤岛台湾自带的疏离气质和情感牵绊,深深感染了生活在海岛上的人们。

面对海峡,余光中在纸上写着乡愁,李建复伴着曲高唱神游长江,而电影人们在银幕上也屡屡呈现出一幕幕念念不忘。

童年往事海报《赛德克巴莱》是日据时期土著为尊严和自由抗争的孤立无援。

《海角七号》是二战后台湾与日本民间剪不断的羁绊。

《军中乐园》有在金门向着对岸喊“干你娘”想老母的士官长。

《童年往事》里的阿孝咕陪祖母走长长的路也不回去大陆……

剧照时至今日,脱离殖民和战火叫嚣的孤岛,在短暂的经济腾飞后,逐渐安静下来,继续沉淀着历史和地缘赋予它的性格。

这一点与台湾电影尤其像,在新浪潮退去多年,台湾的新电影人已经成了脱离战争、对岸、外省、他国影响的新一代土著人。

在他们更注重程式化、类型化、偶像化的电影作品中,很难找到侯孝贤、杨德昌这些新浪潮主将的影子。

曾经被困孤岛的流离失所、时局不定、异乡异客的复杂情感,被时间和海水浸泡的不成样子,只剩下现代城市生活中绵绵缠缠的孤独寂寞。

他们想要飞走却贪念安逸的生活,羡慕电话里错找的陌生人强尼的生活。

孤独是所有现代年轻人的结症,更像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血栓,拥堵不堪。

他们躲进的精神部落也只是网络背后的一块聊以欣慰的屏幕。

那个一年看1400部电影的姑娘,那个发誓杀死地铁里所有人的小伙,还有酒后胡乱打字的逗逼大叔,他们都难掩煞有其事的孤独。

剧照结尾,台北的一处高架桥,车再次抛了锚堵住了唯一的路,镜头横摇,远景是即将降落的飞机,其他车流依旧,突然车子开动,带着人和未飞的鸟,路通了,人就能去另一个地方,有了些许希望。

这一幕像极了《生生长流》里崎岖蜿蜒山路上孤单前行的车,只是别人的伟大,我们的渺小。

《强尼凯克》短评

最亲的人往往握太紧或放太松,陌路人反而有更好的相处距离。

6分钟前
  • 人间小光影
  • 推荐

几个镜头很喜欢,林强的配乐也喜欢,但故事藏得太多了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11分钟前
  • 藏着不等于遗忘
  • 还行

中近景,不知是低打光还是自然光,都在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维持一定的参与感又能保持一份审视的距离。运镜舒缓自然,飘忽、凝视。最赞配乐,林强真的很强,配乐几乎完美融入各种环境音里,从最开始表达各自的闷的配乐,再打之后逐渐打开,最后的归于舒缓,像是一段抑郁情绪的自我治疗,太棒了。与亲朋失联的强尼,却用一个错误的联系电话将他们和女主建立了联系。飞走的凯克鹦鹉在每一个单独的时空里都是静止的,那即便这些时空片段连在一起时,静止的鹦鹉就真的飞走吗?离开的强尼就是静止的凯克,不知何处是吾心之安眠乡。发达的通讯将人与人的距离拉的无限短,但每个人的隐秘、困惑却像是一层层隔膜,经常的联系见面反倒让刺破这层隔膜的冲动一推再推,直到因流于日常的琐事而最后慢慢形成一座座孤岛。

16分钟前
  • 那一抹无名的红
  • 推荐

完成度是不错的,但不太懂这种没有情节的所谓生活流电影。。台湾年轻导演可不可以不要都一窝蜂去学蔡明亮、张作骥之类的,学学李安吧

17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其实很平庸,电影感很差。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一分走你

22分钟前
  • 卡嘉的糖
  • 很差

我们孤独渺小但可爱

26分钟前
  • 花鹿
  • 较差

疏离感疏离到都空了。

31分钟前
  • m
  • 较差

在不该结尾的地方结尾了…还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讲比较酷?女主演的个人魅力爆表。

33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较差

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就像车子在高速公里上抛锚一样,人生也是充满麻烦的。没有重点,形散神也散。

3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明明是侯导家的片,刮的却是《一一》的风。大多时候都是平淡无趣没有重点,好在最后一场戏看得出导演还是知道自己想讲什么的。

3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后面坐了个蜈蚣精.一直踢我椅.....

43分钟前
  • 猫变成鸦鸦
  • 还行

陌生人社会

46分钟前
  • Eric
  • 推荐

一群功力深厚的中青年演员,被很好的调和在一起。几段故事都是冰山一角的讲述,又都能独立成文。黄韵玲扮演的母亲似乎是投射了她真实生活的影子,儿子现实中原来是个乐手,真佩他的塑造能力。如果有改编散文真的想读一读。

47分钟前
  • minor
  • 推荐

形式来自侯孝贤,内核来自杨德昌,有点台湾新浪潮回魂的意思。片名取得巧妙,以鸟喻人。用长镜头捕捉人与物的自然反应(特别喜欢鹦鹉袭击,生动)、一些空镜头尤其是结尾,镜语明显借鉴侯孝贤,不过没那么极致,与剧本作了平衡(相遇和细节设置)。人独处时孤独,相处则逐渐疏离,美好的相遇终于也被困在当下。近年来看过的台湾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

4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画面很美,音乐很幽,松懒清淡又有热气蒸腾之感。但我真的蛮烦这种只有情绪,大把空鏡,却故意把故事讲得那么不显的电影。这不叫克制,这叫无趣。不是每个导演都叫侯孝贤!

53分钟前
  • AmiLees
  • 还行

小清新。

58分钟前
  • Layer
  • 还行

3.5。很喜欢,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但拍得很高级。或许,我们都像那只出逃的笼中鸟,被囚禁、被束缚,却渴望着飞翔。

1小时前
  • 承泽明
  • 推荐

有相似的情感体验才会觉得好吧,我🈚️

1小时前
  • 1997
  • 较差

浪费资源

1小时前
  • 荼毘多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