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喜爱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没有期盼过还有续集,感觉那是无法超越的唯美爱情,不过依然等来了不二情书。
整个影片中由来来回回的信牵引着全片剧情的起伏跌宕,久远的书信联系方式奠定了剧情的文艺情结,让人不能自拔,文艺中参杂了世俗的套路又莫名的戳中泪点。
角色定位也深的人心,赌场公关娇爷与和一个房产经纪人,谈情说爱中考量着内心的善良与道德,我们不是被爱情感动,是被好的爱情感动,好的爱情就是为了你我努力变成最好的自己。
而好的电影就是在呼唤人们心中那份纯真,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3年,一部名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平庸爱情电影在大陆一众言情烂片中脱颖而出,席卷了五个多亿的票房。
这样的结果,一就是证明了在中国,类型片只要做到60分就能杀出重围变成口碑之作,二就是证明了找对了CP,故事好不好真的无所谓。
于是,带着一颗复制《北京遇上西雅图》票房神话的心,《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就这么拍摄完成了。
其实,观众在影院看头十分钟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就可以深刻地了解到本片是一部狗尾续貂,并且骗钱的目的性相当明确得让人发指的所谓续集电影。
首先,本片和“北京”以及“西雅图”一点关系都没有,男主角在洛杉矶,女主角在澳门,片方和导演为了搭着《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个所谓的IP(骂了隔壁的,一提这两个字母就来气)不惜把一个和前作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故事取了这个名字,其心可诛,这样的行为不是诈骗又是什么呢?
当然,这不是最过分的地方,因为上一部还算是致敬《西雅图夜未眠》,而这一部真的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抄袭,从《给朱丽叶的信》、《电子情书》、《触不到的恋人》、《缘分天注定》、《恋爱假期》以及《一个烂赌的传说》等等,反正好多桥段都似曾相识,但是呢,影片又抄的不够高明,使得风格一直在变,节奏时快时慢,叙事的碎片感相当严重。
我其实很想把影片的故事归纳一下,但是,这部电影真正讲述的事情真的是少之又少,明明节奏很快,角色不少,但是,来来回回真的就讲了屁大的一点事儿,就是一个烂赌的女人如何戒赌和一个看似黑心的地产经纪如何成为一对老夫妻的小天使,其中,烂赌的女人遇上了三个男人,发展了三段没头没尾的、莫名其妙的感情,而地产经纪人则和两三个都只有一场戏的外国女人发生了一点羞羞的事情。
你说这片子讲爱情吧,其实它说了在移民或者出国留学热潮下的一个“回家”的主题,但是你说这片子说的是寻根吧,一切又是那么缺乏说服力,反正到头来,这片子的主题是不清晰甚至是混乱的。
大致总结一下的话,本片就是一个标准的无病呻吟的假文艺片,一部有着深深北京电影学院烙印的学究气息的四不像,把赌片、爱情片、文艺片等元素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了一起,看的时候,反正我真的非常消化不良。
说本片无病呻吟其实很简单,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都是两个自以为孤独,自以为与众不同的白痴在犯傻逼,这点上倒是和《蝙蝠侠大战超人》里面的两个弱智相当相似。
烂赌的那位有能力成为富婆,但是就是要赌,房产经纪那位明明事业很成功,但是就是要乱搞,反正,什么不该做,他们就要理直气壮地去做这个并且还他妈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那可不吗?
你们活得这么累,怎么不去死呢?
有病的矫情鬼!
汤唯的角色要是放在《暗金丑岛君》里面早就变成妓女了好吗!
把自己失败的人生寄托在几张来来回回的信纸之上,这不是矫情又是什么呢?
然而,无病呻吟和矫情并不是我最讨厌本片的地方,影片中最让人讨厌的就是那种显摆和卖弄学识的嘴脸,这也就让影片空有所谓的文艺气质,确实彻头彻尾的伪文艺片。
《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从头到尾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写的文章,正好在写之前背了几段古文言文,就死皮烂脸地一定要把这些语句完全放到文章里面,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有逼格,但是全然不知自己的文章也就被这些词句给毁掉了。
说难听点,这片子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语文课本的感觉,作为观众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创作者的肤浅和自以为是,受不了文言文阅读理解一般的台词,受不了导演把自己作为教师的一面暴露在了电影之中。
反正,本片一厢情愿的程度简直是世界级的。
有逼可装叫牛逼,没逼可装,但是依然要装,那叫傻逼,本片也就是后者。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本片基本上犯了爱情片乃至是故事片的所有忌讳,比如剪辑生硬,叙事混乱,也比如情感没有代入,一个个配角都是走马观花,还比如男女主角的每一段感情的处理都莫名其妙,很多戏还没说完就断了,特别是女主角故事线上的陆毅、王志文、祖峰还有惠英红,没有一个人物是完整的,也没有哪一段关系是完整的,如果把这条故事线单独剪辑成为一部电影肯定把人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影片中有一个点是“创新”,因为导演在对于表现男女主角书信交流的时候,她采取的是利用抠像让另一个地方的人物出现在角色面前,两人对话,这个方式可能别人拍ok,但是薛晓璐硬生生把这个变成了“人鬼”交流,看着看着,我还真看出了《陀地驱魔人》里面郭采洁和张家辉的感觉,最可笑的还是,每次另一个地方得角色出现的时候,身上都有可笑的光环,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处理看得我也是尴尬病要犯了。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总觉得影片中两个角色之间的交流是他们自己脑补出来的,我靠,你们知道从洛杉矶写信经过英国再到澳门特么得花多少时间吗?
最后,我真心觉得汤唯得罪了化妆师,而吴秀波得罪了发型师,反正,两个人当年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暧昧的光环在本片中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们的角色都被感染上了导演的急功近利。
你以为第一部拍得像电视剧,第二部预算多了就好点了吗?
结果,哈哈,简直是MV既视感烂片《冲上云霄》混搭上了二流言情广播剧,说到底,要是大家听得懂墨西哥语、粤语以及英语的话,本片光听就可以了,花这个冤枉钱观看干嘛?
电影学院老师拍电影能不能有点诚意!
我还真的挺喜欢《北西之不二情书》这部电影,很多人说书信来往在这个时代略显得矫情,但我反而觉得这恰恰是影片的精彩之处,戏剧一定是要有冲突和反差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当年那部《电子情缘》在email不盛行的时代写了一个通过邮件进行交往的故事,在当时很新鲜。
同样,在20年后我们拥有太多的电子交流方式,那么传统的书信自然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反差,也同样是新鲜有趣的。
而不二情书也正因为这莫名的书信往来才让原本不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卸掉面具的两个人最终放下心防,从而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和初心。
最开始两人用便签跟餐巾纸随便写两句,到最后认认真真的互相通信,也是一个非常细节的转变,让故事变得有趣也通情理。
电影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也均有伏笔,别有深意,所有人物出场或存在并非多余和毫无道理,导演用心细腻,草蛇灰线伏笔千里,每个人物短短的出场,背后都浓缩着更丰富的故事,只是影片里为了不抢主线,仅仅是点到为止,个中深意和曲折尽可由观众自己去想象并发展后续。
当然最动人的就是大牛和爷爷奶奶一家人的交往,从开始的别有用心,到最后的交付真心,故事的进展发展自然也不落教条主义,爷爷奶奶一生平凡的故事也最深得大家喜爱。
我觉得导演想传达的思想也很简单,那就是,真心勿弃,初心勿忘,若以你始终以宽容之善意待人,世间也终会回应你同等的对待。
简简单单的爱情文艺片,真的很喜欢,最爱的一幕是书店相逢那一幕。
两人眼波流转间不发一言已然明了的瞬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真是美妙,也许有人要说俗套或者虚伪,而我却认为,这样的瞬间胜过情话万千。
我也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如果抛开华丽的言语抛开虚华的外衣,真的用心去交往和沟通,精神之间的共通与共鸣确实是这世间最美妙的事情。
伴侣易寻,知己难觅,若你爱的人恰好又与你心意相通,那你简直就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了。
也不知道看过电影的你最爱哪一幕?
<图片1>
大家好。
在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跌宕起伏。
我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一个导演心目中敢爱敢恨的女孩的成功之路。
坚强而独立的女孩汤唯,凭借自己的运气和美貌(还有比这更不靠谱的东西吗?
)在澳门做赌场公关,因为信错了男人而欠了一百万,又因为遇到了金主而成功还上了一百万。
虽然她遇到了三个男人、被骗了一些感情,但是不要紧,她的笔友,在加州做房产经纪的吴秀波,最终给了她真正的。
爱情。
当我们诟病《梦想合伙人》是一群淘宝爆款意淫中国乔布斯的时候,看似高杆许多的《北京爱上西雅图2》其实并没有高级到哪里去。
出自于女导演之手,而且扮演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洪兴十三妹式角色,显然在影片中,汤唯这条女性线索比较吃重。
不过,当隔壁剧组的洪兴十三妹天天被人打成重伤、爸爸被砍死、暗恋的男神也被砍死的时候,汤唯的角色获得“姣爷”的牛逼称号,是因为……十五岁的时候,她爸爸欠人钱被抓,她一个人拎着一把砍刀(虽然她和小混混隔了可能有十米远)冲去债主的老巢,把她爸爸救了出来。
虽然颜卓灵很可爱,但是我真的只能说,如果那群傻站着不敢动手的黑社会大老爷们心里不是在想“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那么,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比这部电影里,更弱鸡的小混混了。
不过比起这些小混混,姣爷后来遇上的三个男人更没有让我们失望,都是槽点满满,让人兴奋不已。
正如诗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首先她莫名其妙地遇到了老同学,北大数学系精英男陆毅,他号称自己会心算,逢赌必赢。
于是汤唯信心满满地借了一百万给他赌,第二天果然一分钟输完。
这段“为了让汤唯欠钱而欠钱”的故事,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逻辑的——为什么一个北大数学系的人会这么傻逼?
(北大数学系排名年年全国第一哦。
)为什么一个这么有经验的赌场公关会这样轻信来历不明的老同学,一下子就在他身上押一百万?
为什么她眼睁睁地看着陆毅输钱,就是不拦住他,自己没长手吗?
为什么他们事先没有商量任何分钱机制,输了就让汤唯一个人背一百万的债,那赢了呢,她也不分一毛钱给陆毅?
总而言之,神说:汤唯该欠一百万了!
她就欠了黑社会一百万。
如果是按照正常港片的套路,这时候她怎么也得被追债到天涯海角逃到哈尔滨都抓回来、亲戚朋友被乱刀砍死、自己被卖到妓院还钱吧?
然而对不起,现在是二零一六年,一个文明而和谐的社会,是不可以打打杀杀的。
因此我们发现,催款小弟由看起来就毫不吓人的李灿森扮演。
他不仅和汤唯是老相识,而且被逼急了的时候做过的最过分的事情是……往她门口泼油漆,然后把自己的三个小孩子扔她家。
而汤唯在发现自己家里多了三个小孩子之后……她。
生。
气。
了。
这个欠人九十万的女孩,因为被债主泼油漆、要求托管小朋友,生气了。
接下来,神说:汤唯不用再背债了!
于是王志文老师闪亮登场,上演一段教科书级别的“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
霸道总裁短期包养了汤唯,并对她说“你真是太让人心疼了”,于是傻白甜一秒爱上他。
第二天她坦白自己欠人钱,王志文二话不说给她开支票并暗示“陪我五天就给你一百万”。
然后!
她炸毛了,一秒不再爱他了。
不得不说王志文演的很好,一开始是个很油腻又爱装逼的土豪老板,被汤唯抛弃之后,立刻毫无气场,变成一只弱鸡。
(就好像澳门那些呆呆地看着她举刀的弱鸡)然而!
他真的很冤。
当一个被他短期包养的女孩子向他哭诉自己欠了钱的时候,他能怎么办,难道不给钱吗,那不是被骂得更惨?
给了钱也不行,嘴巴不甜,还是一秒被甩。
唉,现在的女孩子,real难哄。
这之后,汤唯碰到了第三个男人,一个骗感情的有妇之夫祖峰。
祖峰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和汤唯谈星星谈月亮谈诗歌谈人生;而在被她撞破自己是已婚渣男之后,他显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只能讪讪地辩解说:“现在这个时代,诗人是活不下去的。
”这一段并没有什么亮点,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老梗,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典型。
祖峰空有一颗文艺的心,却太早地和社会妥协。
而我们的正面典型吴秀波,要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女主角,不仅要帅、有钱、有文化,而且还得是单身!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又帅又有钱又有文化的大好青年,三十多岁了还不结婚?
——因为他内心深处,缺爱,冷漠。
于是当汤唯小姐在情海翻腾、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时,吴秀波艳福非常浅,只接触了两对家庭。
虽然我就不信他做房产经纪人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种情比金坚的老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完都觉得老夫妻的故事非常感人、非常精彩。
但是,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哪对老年夫妻的故事不感人?
古往今来,从《明日之歌》到《东京物语》,甚至到《爱》到《四十五周年》,哪部讲老夫妻的电影不是经典?
是的,秦沛和吴彦姝的演技非常好,但是……对不起,这只是一个正常发挥、乏善可陈的老梗。
而他们的感情会显得这么真挚感人,可能只是因为吴秀波和汤唯的恋爱谈得实在太莫名其妙了。
你们感受一下。
吴秀波:我活成了一棵仙人掌,以为伤害了别人,却发现最痛的是自己。
汤唯:说所有关系都是自欺欺人,恐怕太悲观,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的。
吴秀波:暗透了才看得见星光,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汤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等待,很美好。
……鸡同鸭讲ing突然,电光石火一瞬间!
吴秀波&汤唯:我爱你!
呵呵。
我相信导演一定在汤唯这个角色身上,投入了太多自己的宠爱和幻想。
前面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吐槽汤唯的经历,其实无非只想说一点,导演完全是为她设计了一个理想国。
表面上看她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赌场女公关,但其实她也只是一个被众人呵护的公主,无论犯了什么错,总不会招来太糟糕的惩罚。
于是在这个理想国里,她和吴秀波可以顺理成章地相爱,谈一段最古典、纯洁、高尚的柏拉图恋爱。
不需要质问为什么房产经纪和赌场公关这样看似最浮躁的职业,居然耐得下性子写一年多的信。
不需要质问他们到底写了几封信、多长时间传一封信、为什么可以和彼此的幻象对话,是不是默契到直接能用脑电波交流。
不需要质问为什么写这么干巴巴的信他们就可以相爱。
明明这些互相抛金句灌鸡汤总结人生的对白都不像是在和别人对话,更像是无休止的自恋狂的独白。
(“有人去国怀乡,满目萧然。
有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的是的你真是太有文化了。
)更不需要质问为什么长达一年多的通信里,在这个有微信、whatsapp、line的时代,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更近一步,却在断了联络之后,迅速决定大海捞针地在茫茫人海寻找彼此。
虽然打着致敬《查令十字街84号》的名号,但是,我并不能感觉到《北京遇上西雅图2》对这部电影有任何的尊敬。
我们对于这类柏拉图式“笔友之恋”的向往,其实本就是一种奢求。
希望在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像爱他自己一样爱我,愿意听我诉说鸡毛蒜皮的琐事,愿意包容我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惶恐和不安,愿意无条件地陪我度过最平淡的生活。
而《北京遇上西雅图2》,显然是将这种自恋的情绪放大到了极致。
可以一厢情愿地想致敬那部经典就致敬哪部经典,可以忽略社会、阶层、身份的一切障碍,可以无休无止地自说自话、背古诗、孤芳自赏……相爱从来没有这么容易。
即使两个人同时在凉亭下躲雨,也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若想在寒夜中共同取暖,总得做一些牺牲,各自忍受彼此原本冰冷的身躯。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他们其实从不曾靠近。
只是两个相隔万里的自恋狂,为对方举起镜子。
首发于玩儿电影
完全不认同姣爷的生活方式,赌场、砍刀、巨额债务、富豪包夜声色犬马,这一切离一般人的生活太远太远。
可是,那种破败和拼力挣扎的感觉,相信许多人与她是一样的。
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虾米,奋力张舞着脆弱的须须与生活抗争,心力交瘁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一个依靠、有一些温暖、有一个呵护和爱自己的人。
所以当邓先生说出“你可真让人心疼”时,姣爷几乎要缴械,她以为自己有幸等到了。
直到一夜20万再次残酷地将她打回原形。
我们也可能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会心宜、心动,但最后,仍是一个泡沫。
我们没有姣爷戏剧化的故事,但我们与她有相似的人生,斗着,渴望着,失落着,再勉力自己继续斗下去……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青春走远了,年华已老去。
终究,我们等不到一封由伦敦某间古老书店中转的信。
相比姣爷,大牛离普通人更近。
年岁已不小,自以为已看透人生,信奉人生来孤独,不会将自己交付于人,也不让别人走近自己。
相信这世间还有真情吗?
NO,既使不是逢场作戏,所有的温情也只是一种手段,为的是自己的目的。
爱情可做不可谈。
这样的人真的太多。
可是,会有几个人因为一对相濡以沫70年的老夫妻,而意识到自己错了?
更别说,会有来自伦敦某间古老书店中转的信。
《北西2》对于冰冷破败的现实生活和人心的描募可以说是真实细腻的,稍有生活经历的人,大概都能心领神会,这一部分作为电影的基底,应该还满加分。
同时,它又是以一种不现实的甚至是虚幻的方式去化解这份冰冷,对此有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人觉得做作矫情,但别忘了有一种说法是:电影的功能之一就是为观众打造梦,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存在,我们可以到电影院去梦一场。
整个电影全程都是尴尬癌,剧情和演技都是。
首先整个电影和北京和西雅图都没有关系,还有不二是啥意思一直不懂。
女主角是有赌徒老爹的小赌徒,而且所谓被男人骗但是越挫越勇,感觉应该是骗感情,但是明明是她自己想从人家身上获得好处好咩。
男主角也是,都不算一个完整的人物,生活只有工作,不饱满不立体。
男女主角的感情也是,各自的感情线处理并没有和主线有啥关系,每次写信就想长短信那样,才几封就神交了?
你就可以在精神领域对话了?
在男女主角和长相出来的角色对话的时候,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彼此的处境,甚至那些交流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咬文嚼字,古诗词堆砌,怎么就爱上对方了,还要飞英国了呢?
天知道,大概电影里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毕竟人家是猪脚。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还不错,循例来豆瓣记录一下。
但是刚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评分和评价,前排竟然这么多差评?
豆瓣网友都这么苛刻吗?
我还真吓了一跳。
作为一个2个多小时的故事,不止我和同伴,我感到当时整个影院里的人都有被电影吸引,专注于影片情节,用现在常用的话说就是“全程无尿点”。
剧情挺丰富的呀,隔着一个太平洋居住的两个陌生人因为一本浪漫的小说而互通书信,从开始的相互挖苦到后来的相互倾诉,心灵慢慢靠近。
期间穿插着女主在勇敢的寻找爱却不得,男主为了谋生与客户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获得了一些感悟。
这包括反映了生活中会面对的金钱诱惑、爱情陷阱、生活困难、亲子关系、海外思乡等,引人深思。
尤其是关于生活在旧金山几十年的老夫妇的刻画,很成功的展现了一位固执的传统的中国老先生以及一位贤惠的善良的中国老太太的形象,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令人动容。
但这么多的枝节并未割断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主线,反而是在各自杂乱生活中渗透了对方观点对各自的影响。
于是,在电影的最后,已经依恋彼此的两人终于得以相见、拥抱在一起!
综上所述,我觉得电影对这个爱情故事的叙述是成功的。
除了剧本、镜头节奏令我满意外,主演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
本人看影视剧不多,这还是第一次看吴秀波表演。
知道不少人称赞他有演技,奈何对于他这种大叔外形没兴趣,故从未多看他一眼。
本次观影,感觉大屏幕上看到他也没有很老嘛,身材也还保持得比较健硕,演戏确实自然,最后在书店与女主相遇那里的表情,并不很夸张,但恰好地表达出了那种意外+喜悦+感动。
汤唯也很好,在她演《色戒》的时候认识她,就觉得她是比较知性的姑娘。
经过了这些年,发觉她应该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英文粤语都学得那么地道,举手投足间都显现出她的随性和自信。
感觉现代角色和造型比较适合她,能展现出她的大牌气质,总之她在电影里的表演也是很舒服的。
生活中肯定也有很多“娇爷”。
“爷”看似霸气,其实也透露着些许无奈。
独自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独自面对一切,承受一切。
在独立的过程中,所有的成长都是有代价,都要在受挫中领悟人生哲学。
焦娇(汤唯饰)没有本应属于她的花样年华,15岁开始就开始混社会。
缺少太多阅历的小姑娘,独自摸索出了自己的生活之道,这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一次次搬家流落街头,一次次不知悔改赌博欠债,一次次被逼到走投无路。
终于,她也想要走捷径。
自以为遇到了真诚的爱情,与邓先生(王志文饰)去拉斯维加斯,以为可以依靠,却没想到对方依然像对待生意一样对待她。
自尊受挫。
却也终于醒悟。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教授”,给她上了很多课,教给她人生哲学。
而她,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叛逆地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直到吃亏上当,才幡然醒悟,长辈告诉的道理是对的。
而我们,必须要亲身经历一遍,才愿意相信。
生活是本教科书。
反过来,活的太明白太自我的Daniel(吴秀波饰)像仙人掌一样拒绝让别人走近内心。
却也在与焦娇的通信中,在生活的磕绊中否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对他心中的小姑娘-焦娇产生了依恋。
即使一个人很强大,置身于浩瀚宇宙,也是需要他人的支持理解关爱。
主线之外,很喜欢爷爷奶奶的这一辅线。
温暖了整部电影。
看到他们,不禁想到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多少人向往的爱情,就是这样子吧。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白头偕老。
无数词汇可以描述这种爱情。
看到他们在教堂办婚礼的部分,不知不觉泪目了。
爷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所说一字一句都那样深邃。
但他这次却没有说大哲学,只是很家常地说如果奶奶先他而去,那也是挺好的,她那样笨,怎么能够独自处理一切。
更是深情说到,自己脾气不好,如果奶奶愿意,到了那边请等等他。
此生相守不够,走后也要相伴。
“牧师”说他“过了七十年,耄耋之年,还有心办一场婚礼,这是向生而死的勇气啊”。
向生而死,这得是一种什么境界。
电影中也不乏一些套路,男女主擦肩而过N次却不得相遇。
都那样文艺地去到通信中的地址也终于在曲折过后遇到。
母子之间隔阂很深,却在外人的一番劝解下一切变好。
等等。
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我被感动。
电影本身就是艺术,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电影中为何不能大胆一试?
故事本身就是创作出来的,故事主线已足够文艺的不现实。
试问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书信来往?
然而,你我是否都希望,也可以有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寄出情书,等待情书?
女主角开始就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藿香正气地歌颂了一下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对澳门的巨大作用,从而保证了本片不论之后粗现了什么情节都不会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实我觉得,爱情电影么,有点小浪漫就可以,如果用力过猛,真的容易跑偏....一个是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从小成长于烂赌家庭的且仍旧嗜赌成性混迹于澳门的赌场女公关一个是居心叵测坑客户的钱财的地产中介可能因为事业不那么有成,所以很闲,因此成了笔友....当然还要感谢84号的老先生,因为更闲,竟然没事帮笔友们互相配对,还说能从中体会人生真谛,跟据其葬礼上来看,哥们懂得语种是实在是多,伦敦蓝翔语言技校毕业的吧?
两个人各自走在自己事业线的钢丝上,终于都栽了....自从两个人都栽了以后,两个人都开始发梦了...(其实我觉得导演也开始发梦了)先是小罗莉把之前困在裤裆里的三观拿了出来摔一个粉碎,换了20万之后就去赌场翻了身,其实这是延续了上一集的观点:你想获得inner peace吗?
来先变成一个婊子,当然,前边的定语不一样,你可以是绿茶,红茶或者奶茶之类的,但是,一定要是一个婊.....更神奇的是那么重气节得了老爷爷竟然请大牛回来吃饭.....说真的小萝莉为钱所困,上了王老版的床,我还能理解,老爷爷为啥找大牛回啦?
导演之前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老爷爷装成一个仙风入骨的老正经逼,最后老爷爷神奇的的跳回TVB里的路人甲形象....即使你虐我千百遍,我还待你如初恋...然后小萝莉还了钱,王老板说其实我不是就是想睡睡你,我还是想提拔你一下....这就好像是来了一个大老板,本来是说零售,现在提出来想和你合作....小萝莉却不干了....因为老娘有钱了....大老板估计这时候脑袋有点懵圈,我也是...当然,大牛也比较神奇...这么二了吧唧,还有个洋妞对他死心塌地,看上他哪儿了呢?
可能是傻吧?
后来老爷爷死掉了,老奶奶对大牛说,房子卖给你了,你给多少无所谓,够我养老就行,我家乡在中国一个风景区,你也知道!大牛心说:大妈您不想卖就明说,何必绕这么大圈子...最后两个网友终于在伦敦见面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约炮,还没搞定,就好像兴冲冲下了个A片,发现全是前戏,让我怎么给三星?
PS 1于是两个人,夕阳下,泰晤士河边,没羞没臊的在一起小萝莉告诉大牛:老娘为了还债陪睡过!
一晚上20万港纸!
大牛哭着对小萝莉说:你这价格超过好多网红外围了!
我尼玛赚大了!
我好感动!
PS 2给前传打个小广告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201038/
大多数都是为了三年前的情怀去的,三年前陪你西雅图的人现在依然在你身边吗?
这广告文案我打满分,然后这部真的无力正分。
1.为了改观第一部里的小三角色,汤唯摇身一变赌场公关,宣传的正能量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赌桌上跌倒不靠偷筹码爬起来而是澳门风水不行去拉斯维加斯爬起来。
这主角光环也真的是倍儿大了!!!
2.男女主角靠书信,还是由书店托马斯先生转寄书信联络。
我就纳闷了,去拉斯维加斯的那段两人是怎么联系的,你们是书信不是微信呐!
两个不知道地址的人,隔空写信,而且构思了人物形象,你们这样yy,是很危险的妄想症!!!
3.剧中刻意诗词歌赋满篇,倡导学习中国文化,真是煞费苦心。
最压轴的老太太和老先生,老先生不是因为男主中国人而是因为男主和他孙子一样会说西班牙语才对男主侧面。
我也是略感心酸,这是打谁的脸!
中文地位在美国忽上忽下⋯⋯4.老太太和老先生的故事,是剧中所有角色的亮点,尤其教堂结婚那一段,老先生说的那段话,活到八十多了谁先走的问题,两个人走过七十年,先走的人应该没有那么痛苦。
可是最后老先生过世成了没有根的人,你不觉得非常可怜吗?!
5.五百次的擦肩没有换来一次回眸,这种猿粪实在太刻意了,最后三分钟相遇无力吐槽,女主去机场了回澳门掉头去的邮局刚好男主也在。
编剧大人你这是写神话故事吗?!
假得没谱。
最后我全程两个多小时没有尿点是看的影厅冷气实在不给力,看得大汗淋漓。
看完很舒服的一部电影~可以称作电影的电影~强烈推荐~各种推荐~一定要去看~我喜欢~
后悔没在电影开始前多喝些水,因为这片全程都是尿点。忍不了汤唯和吴秀波那矫情的笔友幻想对话桥段;为什么就不能让王志文全身而退呢,这毁灭性的角色设计和范伟睡林志玲有什么区别?对于我来说唯一出彩的地方只有惠红英那段绝望的哭戏,看完我也想像她那样哭一场,来祭奠我浪费的时间……
假文艺真矫情,网恋奔现。老人那段还挺感人的。
普普通通
真心觉得汤唯还是别演了退休了吧。
难得很好看的续集电影,上部之后最棒的国产爱情片。女导演诠释爱情故事的角度足够细腻,但又不会无趣。两个多小时的片长因为主演们的演技,看着并不觉得累;主线叙事的同时又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向死而生的命题想必会击中很多男女的内心,能产生共鸣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影片有泪点,波叔有露腹肌~~
没有第一部好看了,不过也是个很神奇的故事,查令街84号的美妙奇遇。信是千里之外的一双眼睛,他能看见你的心,不管是危险的念头还是下流的欲望。
不论是人物还是剧情,都是一部支线好过主线的电影。最想看凌姐的番外。我这么说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一点也不感人一点也不期待他们相遇。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欠高利贷不要紧,陪睡和豪赌,可以还债。
支线太多,作为爱情故事感觉有点散~
男女主在各自生活中通过不二情书的催化得到成长,最后获得爱情。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可能会越有感悟,想象着美好爱情风花雪月的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近几年看过最好的爱情片,感情细腻, 镜头真实
爱也是一种缘分,我相信缘分,如果两个人有缘,不管是用什么方式都会在一起,爱就像食物,要慢嚼细吞,才能品尝出其中的味道。
薛晓璐野心很大,电影太满,要表达太多,看完有点累……其它爱情片导演看完绝对会傻眼。汤唯的表现比1好多了,吴秀波也是。四星半。
薛老师你自己开心就好
薛晓路做了全新的尝试且极其成功 介于文艺与商业之间作品 汤唯把它称作为浪漫爱情 以信笺和诗文为心中至真至善的情感画句 零碎的线索和应景的诗词拼凑出难言的感动 年岁酝酿的炙热醇厚情感让我泪奔了几次 #不二情书#是彼此遥不可及的爱意蘸着情话 一气呵成了岁月长书里写给你的妙笔生花
电影确实很好看!有喜有悲,有笑有泪,难得的一部有深度内涵。
从人设就不喜欢
演的好有趣。剧情穿插的很好。
不经历渣男不见彩虹,但问题是有些是可以不经历的。女主感情观决定了她的爱情打动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