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大二的时候,看了2004版的暴力街区,已经不记得演员长啥样,对情节也毫无印象,唯一记得当时看的十分带劲,特酷特帅。
有了这个感觉基础,再加上最近实在没啥好片,夏天又热得人十分躁动,心里的暴力小人若隐若现,于是乎,这个2014版的暴力街区,成为这段时间最期待的一部电影。
真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翻拍翻得既没有新意也没有把经典发扬。
更不幸的是我不仅赶上个中文版的,而且影院里还有熊孩子!
虽然动作电影主要强调动作,但只有在动作很吸引人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忽视情节的弱。
剧中俩主演虽然一个还是蹦啊蹦啊蹦的,一个狂彪车技,但搭配起来完全没有雄性荷尔蒙的感觉,感觉倒像是成龙大哥电影的路数,可人家老大哥那一套玩得很流畅啊,笑点也没这么生硬。
要说特点,也是有的:女主没有秀美色,也没有拼智商,而是突然就变成了女汉子,跟黑帮女主打了一架,铁链子都用上了,跟拉拉玩SM似的,让人心惊肉跳的。
影片结尾,缅怀已故的保罗,这种向死者致敬的方法原本是一个崇高的举动,但在此部烂片里,却成为了唯一赚钱的卖点,如果真有在天之灵,保罗非的哭活过来。
吕克贝松,你拍这么烂的片,你家人知道么?
说实话,《暴力街区》这部片子并不怎么好看。
虽然是吕克贝松导演,而且是保罗沃克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
但整体情节和场面来讲并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些无趣。
但影片反映的阶级矛盾的主题却让人深思。
虽然很多影评甚至百度百科都不会强调这一点。
大家把关注点放在暴力街区里的黑帮,弱肉强食和主角的跑酷画面上。
而根本没有人会考虑街区为什么会成为暴力街区?
影片一开篇,就是底特律市长向各位政客展示他的规划——把暴力街区(贫民窟)改造成秩序井然的“美好社区”。
很多政客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市长胸有成竹。
而后,大量的镜头转移到 “暴力街区”内,故事在万恶的大毒枭特里梅因、一心为父报仇希望将特里梅因绳之以法的男主角卧底探员达米安(保罗·沃克Paul Walker 饰)和身在黑社会,心向真善美的男主角利诺(大卫·贝尔David Belle 饰)之间展开。
政府交给达米安一个艰巨的任务,抢回被特里梅因“劫持”的足可以让暴力街区毁灭的炸弹并制止引爆。
达米安在和利诺经历了一大堆×&……%¥#@的艰辛万苦,眼看就可以输入“解除引爆”的密码时,特里梅因和利诺“分析”出了真相:政府故意将炸弹运到“暴力街区”,并让特里梅因以为是“宝贝”抢走,然后利用达米安来输入解除(实际上是引爆)密码,最终让“暴力街区”爆炸声中彻底消亡,政府即可以在这片土地上重建“乐土”。
这一切当然没有发生,达米安最终放弃了输入密码,炸弹最终没有引爆。
“暴力街区”保住了。
最终三个人一起揭开了市长的真面目,特里梅因无厘头地参加了市长竞选。
(特里梅因代表贫民窟参加市长竞选实在是无厘头,也许只是为了突出影片的讽刺意味,一个杀人不眨眼大毒枭甚至比一个道貌岸然的市长更来得有同情心,有良知)这无疑史上最狠最彻底的“暴力强拆”。
而强拆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那里脏乱差,城市要发展要卫生、要和平、要美好,必须“消灭”这种城市“毒瘤”。
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会出现“暴力街区”这种脏乱差的聚集地?
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贫富分化造成的恶果。
记得在美国生活的亲戚说,他们所在的城市,一个社区刚开始居住的是美国人;之后美国人都搬走了,来了亚洲人;再之后亚洲人也搬走了,来了拉美非洲的老黑。
再过了一些年,美国人搬去的地方成了富人聚集区;老黑住的地方自然成了贫民窟;而中间的亚洲人,一般都是一些搞科研的中层。
旅行的时候,在某些城市的山顶,导游会指着远处依山傍水的地方说:“嘿,那里都是明星和富豪居住的地方。
”然后指着城市的另外一个角度说:“那里非常乱,大家最好不要去。
”富人自主选择了更好的生活,穷人只能被迫沦落到更差的生活。
“暴力街区”毫无疑问就是“富人选择”与“穷人被迫”的产物。
而在那里,除了大毒枭外,更多的是穷困的底层人民,他们没有钱,不得不生活在那里。
他们不制造罪恶,但往往是罪恶的牺牲品。
不过,正如影片最后的无厘头结局一般。
终有一天,当贫民窟的人被逼迫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会起来“抗争”,他们会把“炸弹”瞄准可恨的“富人区”……只希望这一切不会在“社会主义中国”上演。
实话是,翻拍的确实没有原版的好,尽管只过了十年。
保罗还是适合开车,不适合玩跑酷。
剧情基本一样,把巴黎换成了汽车城。
救妹妹吧,换成了救女友。
其他差不多,连有的场景都一样,比如抓罗拉的时候,两队的小流氓小混混吹口哨摸屁股的场景。
作为商业片,无疑吕克是成功的。
节奏,音乐,和动作,飙车,做的都很优秀。
但是翻拍最不好的是,总是拿来来原先的比较,这样,就差了一些。
如果你看过04年的,再看这个,就没那么热血沸腾了。
里奥也稍微胖点了。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为了缅怀保罗吧。
沃克已经死了,那些影迷,你们可以去他的主页遥寄你们的哀思,请不要在这个电影页面打虚高的分数。
看了那么多动作片,这片居然能7分以上,我深度怀疑其中的水分。
故事非常平淡,叙述不紧凑,甚至某些情节很白痴(沃克和大卫贝利被警察押在一辆车里,沃克卧底的真操蛋,还不如直接告诉人家是警察呢,多此一举!
)imdb和豆瓣的评分虽然有各自的算法,但这个电影的评分差别忒大,IMDB 5.8分,豆瓣 7.1分。
生气!
首先缅怀一下可能已经身在天堂的演员:保罗•沃克吧,这位凭借着《南极大冒险》走入中国观众和我的视线,然后就是全世界影迷们都知道的经典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中与范•迪塞尔联袂出演的飙车双煞,而且一飙就是十多年,纵观整个系列的5集(中间第三集换了阵容)而且那是越飙越猛,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
然而就在整个系列第七集的拍摄期间,这位叱咤于荧幕上的车神,非常讽刺的倒在了“赛道上”,由于车速快作为乘客的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撞在了大树上,然后非常凄惨的被活活烧死。
哎……这是继希斯莱杰之后,又一位好莱坞当打男星,死于非命。
而在其生后,《速度与激情》的片方宣称将保留他的戏份,且修改剧本,另外找人完成全片,而本片则是他生前完成全部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
这悲情的色彩多少也可以作为本片的宣传吧。
本片其实是10年之前,同名法国电影的翻拍,在故事情节方面,剧本只是稍微的做了一点点的修改,而在演员阵容方面,男主角依然是由大卫•贝利出演,这位跑酷运动的创始人,对于这项运动的推广,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而另外一位主角则由身手要差上很多的保罗来担当。
多年之前的前作,两位主演都是由跑酷届的大神担当,不过这两位在电影届的号召力毕竟有限,片方如果想通过这部新拍的作品赚钱,那在主创阵容当中加入强有力的票房保证则成为不二的选择,于是保罗离开了赛车,依靠着双腿继续着速度的激情。
如果有看过前作的朋友不难看出,本片中的保罗可以看的出来已经算的上是玩了命的努力了,各种危险动作的尝试无不显示着他的敬业,然而身手上的巨大差距,毕竟不是拼之一字可以简单弥补的,跟前作中两位大神之间异常精彩的飞檐走壁相比,逊色了不是一星半点。
而用以弥补的几出简单粗暴的动作戏和飙车戏,也显得有点理由不带,毕竟当年的另外一位演员——塞瑞尔•拉菲利从小习武,有很好的武术根底和运动天赋,更是有跑酷世界第一人的称号。
相信看过前作的观众,再来看本片,多少会有点失望。
跑酷——如今已然风靡世界的这项街头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尝试和喜欢,而本片则以这项运动为切入点,将这项运动的魅力,通过故事情节的完善和修饰,以及电影镜头的捕捉和艺术加工,再辅以动感十足的音乐,更加完美的展现在各位观众的眼前。
而充当配角的混乱的街头、黑帮的追杀、政府的腐败以及黑幕,都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看点只在于跑和已然逝去的保罗。
对于本片,我只能说是一部悲情的老片翻拍。
当时应该是看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知道保罗·沃克的,然后看了这部片子,过去很久了,具体内容很模糊,重新温习了一遍。
底特律,罪恶不断上演,犯罪率越来越高,成为城市的毒瘤。
为了控制这些不稳定因素,在市长的领导下,警方划定了“红砖特区”,用以划分罪犯和平民。
大毒枭特里梅因统治着红砖区,警方无计可施。
利诺生活在红砖区,被特里梅因视为捣蛋鬼,影响到他的发展大计。
为此,特里梅因抓住利诺的女友劳拉,以逼利诺就范。
利诺先后两次闯入红砖区。
第一次,利诺上演了一场红砖跑酷,极其拉风,就好像一个极限跑酷运动员。
劳拉被抓,利诺闯入特里梅因老巢,趁机抓住特里梅因,想要救回劳拉,奈何特里梅因手眼通天。
利诺被突然出现的军队抓住,劳拉仍然在大毒枭手中。
警探达米安野心勃勃,能力突出,敢于挑战。
达米安被市长选中,前往红砖区捣毁一枚定时炸弹,只有24小时时间。
达米安的父亲当年就是被大毒枭手下杀死的,他这也是为报父仇,接受挑战。
警察和小混混联手,直接杀奔红砖区。
特里梅因一下子就抓住两人,两人还是想办法逃脱。
一场追捕与反抗的故事就此开始。
特里梅安实在是老辣,竟然想明白了这个炸弹是专门为红砖区设计的,为的就是捣毁红砖区。
达米安最终没有按下按钮,拯救了红砖区。
警察,小混混,大毒枭联手,闯入市长办公室,逼着市长说出实情,红砖区被迫取消。
到底有没有用心去做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疑问,作为一部翻拍片,既不应景又不创新,既没有突出原作的经典又没有体现出新作的别具一格,生搬硬套的照单全抄沦为翻拍电影里最没有诚意的烂片!
最近几年的吕克贝松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商人,明显的是以怀旧圈钱为目的,作为法国最有名的大导演缺乏创新几乎没有了什么创造力,透支自己的名气与过去的技艺,完全失去了原有作品的价值与深意,也失去了时代特色与个人印记!
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够看穿作品的浮躁与守旧,也感受不到令人深刻与回味的思想与意义,单纯的只是利用商业元素打造纯商业化的电影,也让电影的感觉如同其性质一样粗俗不堪!
电影在剧情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动,就连主演都是法国版的主角,虽然加入了保罗沃克但也让人感觉不到太大的惊喜!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执导的一部影片,在没有确定个人风格之前影片过多的偏向于吕克贝松,过多的与法国版的原作重复与跟风让电影明显的在定位上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虽然电影里有很多精彩的打斗飙车场面,也一贯延续了系列电影对跑酷这项极限运动的充分展现,可是电影仅仅局限与这些原作中的固有内容而没有创新与改良电影剧情是作为编剧的吕克贝松让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我们看这部电影就好比是法语变成了英语配音,不但只是赤裸裸的抄袭,甚至连原作放到现在都不如,根本就没有契合到当下时代的时代潮流,也是这部电影成为电影洪流中昙花一现的一粒砂尘!
如果仅仅是为了纪念保罗沃克或者是冲着吕克贝松的名气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一定会让人感到失望!
看惯了的好莱坞动作与特效场面,这部电影就成了一种烂大街的作品,如果还有人厚着脸皮夸赞其品质的话只能说是文艺片看多了而不了解商业片的内涵!
这也不难想象电影为什么会在北美影市的频频失利的原因,观众们不会仅仅为了纪念一位喜爱的明星而为烂片买账,如果没有真正能够触及到我们灵魂与感受的东西,我们也不会给予他不该有的价值!
虽然我们可以缅怀一下保罗沃克,毕竟这是他最后一部完整的遗作,可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恭维的地方!
我们不否认导演和演员们很努力的去打造一部属于好莱坞版的经典翻拍,可是没有做到充分考虑与重新定位的情况下而进行盲目复制着实是电影最让人痛心的地方!
毕竟造就一部经典作品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发现去挖掘,而毁掉一部经典只是电影公司的一次为了追逐利益而不负责任的翻拍!
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去适应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品质,也尝试着接受翻拍带给我们的新意,而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翻拍时没有半点诚意与致敬是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原作导演坐镇还没有找到电影本身的精髓与出发点!
电影以纪念保罗沃克为噱头做宣传着实让我们有些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魅力男星,当然电影也有非常精彩与华丽的地方,我们不能掩盖电影出彩的地方但也不能忽视电影本身的品质!
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要为电影做出最真实的评价,不能因为电影公司的道德绑架就违背了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们尊敬保罗沃克同样也尊敬电影制作者的劳动,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的碌碌无为,希望吕克贝松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中!
CCTV6电影频道一周海外精彩晚间档,每周五为《环球影院》,本周五北京时间22时16分将首播公元2014年8月1日开始在国内各地电影院进行全线公映的我们中国进口法国优秀故事片彩色遮幅故事片《暴力街区》国内影院中文译制版,本片取得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的当年我们中国进口优秀国外故事片和优秀卡通动画电影允许在国内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审查许可证国家编号应该是电审进字[2014]第029号,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所进口的,国内译制工作是由长影译制片分厂译制完成的,如果没有收看或者忘记本片当年国内公映时间的,本周五千万不要再次错过本片在CCTV6电影频道的首播时间,这是上海电影集团珍藏的本片当年在国内影院公映时所张贴和悬挂的中文宣传海报!
官方网址为http://www.sfs-cn.com/node3/node625/node3026/userobject1ai1528155.html
一大清早看这部电影真是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影片一开始lino的跑酷真是棒棒哒。
裸露的纹身,窜动的身体,虽然后来感觉lino有点二杆子精神,但是猛男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真的是妥妥的!
哦哦,还有坐在床上用电击小混混的老婆婆感觉非常的萌萌哒!
男一号保罗沃克不用分说,高大帅气,行动潇洒,微微一笑很倾城,可本质上却是一个被上司耍着玩的苦逼公务员,心里总是想着杀父仇人Tremaine,惦念着干完这一票就开始做爷爷的好孙子,从此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可是后来,现实的狗血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的,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泪都能掉下来,气急败坏之下只能带着一帮心地善良杀人就如打喷嚏的小混混冲进了市政大楼,对着大boss说:邮政编码来一套?!
当然,故事的结尾肯定是幸福安定的,香车美女,阳光花园。
从前年的《飓风营救2》开始,我对吕克贝松就基本上粉转路人了,现在差不多要路人转黑了。
他最近这两年参与编导的电影,让我来总结的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泄。
这些电影总是有着火爆带感的开场,然后当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全神贯注的期待接下来的大场面时,电影的激烈程度却开始一路走低,最后让观众屎尿未及的迎来平淡的结尾。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的情绪被撩拨起来了,好不容易宽衣解带了,准备大干一场,却发现对方在戴[哔][哔]套时就不小心撸了丢了。
这种早泄的风格在本片里可谓是登峰造极了。
开场的跑酷戏份对于我这种没看过原版的观众来说惊艳万分,不过由于有了之前《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的教训,所以我也没敢贸然拉高对本片的期待值。
果然,一开始的水准没能被保持下来。
现在的动作片一场具备看点的动作戏怎么也得持续个五到十分钟,可是本片的动作戏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次都是打个一两分钟,我刚开始把大脑调整成观赏动作戏的模式,这场打斗就结束了,就像是每次都前戏完了接着就去洗澡了一样。
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就在于流畅华丽的跑酷动作戏,由跑酷运动的鼻祖大卫贝利担任主角更增加了这一点的说服力。
而为了增加本片的票房吸引力,制片方又选择了因《速度与激情》系列而在全球范围内人气极高的保罗沃克。
这个选角决定是非常英明的,首先从故事本身来看,保罗沃克这次扮演的达米安就是翻版的布莱恩欧康纳,驾驭这种角色对他来说可是轻车熟路;更关键的是,保罗沃克的突然离世让这部影片获得了个“保罗沃克遗作”的头衔,增加了其关注度,也使其商业前景更加明朗。
不过我却觉得保罗和大卫两人的组合并没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两位主角碰面之前各自的戏份都很精彩,可是他们一开始联手之后,整个故事就变得有些拧巴了。
跑酷讲究一种流畅的节奏感,可是两位男主演的同步率并不高,导致他们一起跑的时候显得不那么酷。
这种速度与步伐的不统一可以制造出一些笑点,比如看着大卫贝利轻松的翻过墙去惊呆了的保罗沃克选择绕道、保罗沃克在楼房间跳跃之时一副不情愿的表情等,但我觉得为了保证影片的节奏感,还是应该尽量减少两个人一同活动的戏份。
把现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动作戏从新剪一剪,让大卫贝利狠狠的跑十几分钟,保罗沃克狠狠彪十几分钟车,最后两人再联手与对方干十几分钟架,那样看上去应该会舒服一些吧。
关于文戏部分,《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由于本身在题材上就比较混搭,可以拿家庭、亲情这些元素来填充一下剧情,而本片的文戏则基本上就是鸡肋了。
据看过原版的基友郭师傅交代,本片的剧情是完全照搬了十年以前的法国原版,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虽然上面说了本片这么多坏话,但我的对其整体上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包括我在本文中顺手黑的《别》《三》,这些电影的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不错的幽默感,比如本片最后去找市长对峙时,一帮人风风火火的往上冲,而两位前面一路跑的根本停不下来的主角则在不紧不慢的坐电梯,这种对比再配上保罗沃克憨憨的笑容,就更具喜感了。
另外我不知道光腚引进这电影的用意是否包括了让各有关部门的[哔]员干部们组织包场观看好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强拆经验。
这个电影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片中保罗沃克一开始那个卧底任务,当黑帮老大怀疑有内鬼时,毫不留情的把枪指向了爱抠鼻屎的那哥们儿。
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停下了鼻孔中的右手小拇指的动作,并随手向前一弹,然后在前排观众转回头来看我之前调整好了姿势继续若无其事的看电影。
电影院这种黑灯瞎火的环境一向被我视为最适合抠鼻屎的场所。
本来以为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多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经好基友郭师傅的推荐,来看了这部保罗沃克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电影。
看到最后的“缅怀保罗沃克”,还是有点小伤感。
我们作为观众,接触电影演员的媒介就是他们的作品。
所以虽然他人已不在了,但我们至少可安慰自己,还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寻找他的身影,然后不去想他已经不在了这个事实。
如我上面所说,这部电影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让人满意,却也是目前这个档期里少数值得一看的电影了。
如果不是因为它处在现在这个档期,也许我给它的评分还会再减去一点。
这翻拍没多大意义,parkour依然秀得飞起可是其他部分未免过于孱弱。三部《暴力街区》是一部比一部不好看……有点失望不过由于PW也有点感伤。
保罗的演技无懈可击,冲着他去的,他没叫我失望
比暴力十三区多了点美式的理想主义。吕克贝松最近转职编剧后作品的风格还在,但是魅力下降了好多。
视觉冲击很好,配乐很好,剧情嘛……
445
跑酷真的很燃,简单粗暴,结局反转是暗喻现在的政府都是黑手党翻身么。
飞机上在放~于是就看了看,剪辑顺序 场景道具到分镜ˊ_>ˋ好几个地方都一模一样也是蛮拼的,这翻拍可真是翻拍,而且男主之一还是同一个演员ˊ_>ˋ所以存在意义真是不明了
跑酷帅
编剧是屎 演市长的哥们演的好棒
依稀记得电影火了跑酷
201025UC1:30:10。冷饭炒啊炒,看头就知尾。对保罗的不感冒依旧。
剧情一样啊。。。
“政府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上树” 赞这句翻译。结尾硬汉做电梯“比爬楼梯强”也是对传统打斗片的情节颠覆。相比文艺范的《突袭2》,就爱这种纯娱乐逗比的动作片。男二号“里诺”好像梅西,片头跑酷帅掉渣。最后定格画面“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直接泪奔…“不能为了未来,就忘了过去”
平庸到掉渣的一次自我翻拍,故事脉络竟然几乎没有变化,也就场景换了、密码换了,江郎才尽!跑酷更加谈不上新意,画面升级从没存在,动作戏的剪辑碎如飓风营救2(人家还有借口说迁就老连姆尼森,可你们还年轻啊),充其量就是多了几回飙车。什么,你说保罗沃克?别因为遗作两字而埋没了良心。
选角太烂。。原版有趣的地方全没。还给毒贩洗白做议员。。这是向华强投的片么
10年之后整出个不仅剧情连动作设计都照搬的东西有意思?David Belle明显发福。Paul Walker死不死在本片中都无法和cyril raffaelli相提并论,毕竟动作就是cyril设计的!这片没有存在价值。
比起原著,少了尿性
老早就看过了,今天翻出来的时候知道说炸弹的时候才意识到。挺浪费时间的,打斗太浮夸了,难道男主角一定要是无敌的吗?跑酷的话也就是这部电影唯一存在的理由了。
超级带感。结尾有点二。男主离开那会儿上映的中国有点过分
非专业演员出身的男二演技真的让人分分钟出戏,一旦出到飙车戏(特别是保罗在车上的时候)又让人分分钟想起速度与激情。唯一的亮点就是几场跑酷,还有点王家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