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感到害怕。
那些死法实在是有点让人惊吓的,不过比起电锯惊魂里那些变态的死法实在算不了什么。
不过后来我回想起来的时候,忽然觉得如果这样的事情真正发生在现实中,发生在我的生活中,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躲也躲不掉的诅咒,必然的死亡。
而且还是知道怎么死的就这么无助的等死。
不是有人说么,等死的过程是最可怕的。
因为想要活下去而引发的种种惨剧,那才是来电的鬼真正想要的报复。
背叛或者死亡,你会选什么呢。
即使是最善良的人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恐慌因此而来。
不过很神奇的,我觉得那个铃声挺好听的。
即使砸掉手机也无法关掉的铃声。。
仿佛从地狱传来的一样。
后来居然也听过不少人用这个铃声作为自己的来电铃声的。
都是些不怕死的强人啊!!
日本很多的影视作品和漫画都是“不简单”的,所谓不简单是因为有些作品虽然让你一看就明白但是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而且经过一层层挖掘你会越来越怀疑自己是真的看明白了么,说不定精髓的边缘都还没触碰到呢,像宫崎骏的动画就是如此,另外有些作品干脆就让你整个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像新世纪福音战士,你必须捧着《圣经》才能闹明白。
我觉得,日本之所以有很多意味隽永的电影、电视、漫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人虽然很bt但不可否认他们非常善于思考,当他们把bt的精神用在这些作品上往往就会有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鬼来电》是一部立意比较新奇有创意的鬼片,在《午夜凶铃》式的鬼片中,向世人诅咒的女鬼总是有着凄惨的身世和难言的苦衷,继而也使得她们的复仇在道义上合情合理名正言顺,然后随着女鬼冤屈的化解,最终把诅咒解除。
而本片女鬼的杀戮,却归咎于她生前的心理疾病。
按照导演三池崇史的逻辑:“那个患有精神疾病“代理性佯病症”的女孩,在一次对妹妹的施虐游戏中,突因自己的哮喘病发作死去,却也因而把未痊愈的虐待狂疾病带到了阴间。
”所以会虐待性地杀人,这个故事的构思是挺新奇的。
像《大逃杀》一样,日本很多电影不仅仅是在讲故事,而是反应社会现象或者本源问题,希望藉以影片来唤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鬼来电》也有它的关注点,关注点之一是日本家庭成员间的冷漠和隔阂,这是当今日本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鬼来电》是一个呼吁世间冷暖的故事,影片中的鬼,是由母亲和女儿两(鬼)共同扮演。
她们久不散开的怨气,皆由人间的失落所致:女儿的病痛需要亲人的关爱和治愈,而母亲缺少着母爱的倾诉。
女主角由美的跻入,可谓把二人的遗憾弥补。
由美幼年离家出走逃离母爱的特殊身世,恰到好处地慰籍了女鬼母亲孤寂的心。
所以当她与女鬼母亲抱作一团涕泪俱下时,终使她逃脱劫难。
而她于此扮演的这个“女儿”角色,也预兆了女鬼女儿的前来“附体”, 被“附身”后的由美成了新的“代理性佯病症”患者;关注点之二是患有代理性佯病症的社会弱势群体,代理性佯病症是医学上一种罕见的精神错乱病,患者通常为母亲,受害者通常是其子女。
患病母亲会声称孩子有病甚至蓄意弄病他们,然后带着孩子四处寻医,以之博取他人的注意和同情,用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日本社会上由于男性地位比较高,而且承担较重的家庭责任,所以相对女性受关注程度高,患代理性佯病症的人群日益增多。
导演借此片想把平常令人忽视的边缘弱势群体拉到我们的面前,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恐怖导演把这个题材当作了宝库,但在04年的时候还是比较冷门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台抓鬼一幕颇有讽刺意味。
濒临死亡的夏美在导播员口是心非的游说下走进了转播室,荒诞地给观众上演了一场女鬼索命的现场直播。
这里不仅使《鬼来电》的恐慌趋于真实,更暗讽日本电台对提高收视率的不择手段。
如此关键的时刻,电视台竟然不忘记插播广告。
导演此处的冷幽默使物质社会的本质一览无遗。
疑点讨论:1、到底有几个鬼?
剧中的鬼有两个,到处杀人的鬼是美美子,旧医院的鬼是水沼麻里绘。
本片中,母亲水沼麻里绘有两个女儿美美子和奈奈子,一开始都以为母亲患有代理性佯病症,但实际上,患病的不是母亲而是她的女儿水沼美美子,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她们会残害身边的人以获取别人的同情,所以美美子常常欺负妹妹奈奈子。
同时,美美子还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所以在一次欺负完妹妹刚好被母亲看见后,母亲愤然抱着奈奈子离去后因哮喘病发作而后致死。
母亲的过失,是女儿化作厉鬼的间接原因。
死于哮喘病的女儿,于阴间依然饱受“代理性佯病症”的折磨,还放火报复烧死母亲。
2、为什么死者嘴里都有红色麦芽糖?
美美子是有心理疾病的甚至可以说是心理变态,所以她活着的时候喜欢虐待妹妹,虐待完了再给她一颗红色的麦芽糖哄她(之后被美美子杀死的人嘴巴里会有一颗红色的麦芽糖)。
做了鬼后,她喜欢残暴地把别人的胳膊撕裂,把他人的身体剁成几块,快慰地把他人推进火堆,干这些还是在确保对方没有死亡、意识尚存的情形下。
明显就是一个典型的施虐狂的病态行为。
3、美美子杀人是为复仇吗?
由于美美子并不是什么含冤而死来向世人报仇的背景,所以美美子的杀戮,完全归咎于她生前的心理疾病。
她死后没有具体的报复对象,她报复全人类,所以就不随便挑对象了,是个人就要报复。
4、是不是不看短信就不会死了?
美美子要人三更死是不会留人到五更的,不管你接不接电话,不管你的手机是不是关机,不管你是不是把手机扔掉,也不管前面死的人手机里面有没有你的电话号码(洋子手机里就没有健一的电话,可还是打给健一了),如果你是美美子选中的下一个死者,它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莫名其妙的再次出现在你面前,自动播放给你听或看。
详细剧情(有些朋友之所以看不懂本片有很大程度上是被翻译误导了,片子里面的字幕有几个地方明显错误。
Ps:剧情也有些是我自己推导的,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讨论):故事的主线是一群大学生,故事一开始,大学生由美和几个朋友在小饭馆里吃饭,一边讨论一些有关恐怖的事件,洋子晚来了,和由美去洗手间,和由美说起一个人潜水淹死的事,这时(2003.4月16日,21:44)收到了死亡来电,洋子没来得及接,马上回看留言的时候却发现,来电电话显示的时间是4月18日23:04,而且是洋子自己打给自己的,留言里只有洋子自己的声音:讨厌,为什么撒手啊?
然后一声惨叫。
电话很奇怪,但是大家都没当成一回事。
18日晚上,洋子在电话里约由美去shopping,洋子边说话边走上一座天桥,天桥下面是即将开来的列车,列车即将来的预警声让由美听不见电话的声音,由美突然想到那天听到的电话留言,好像就是今天这个时候啊---18日23点04分,紧接着洋子在电话里说了句:讨厌,为什么撒手了啊?
然后就是一声惨叫。
洋子飞身下天桥,被列车撞死,只剩下的一只手臂还在那按着下一通电话。
在洋子的葬礼后,学生们都在讨论,原来这种非正常死亡已经早就传开了,同学告诉由美,在海上死的莉娜(估计就是那个潜水淹死的),她也是被杀的,死前有打电话给洋子,然后会通过手机一个死了通过拨打另一个电话这样有预告地死去。
洋子死了,她打的下一个电话是给健一的,于是健一也死了(4月21日15:34),同样有预告。
可警察却认定两人是自杀,当时都有目击证人证明他们是自杀的。
健一死了,打的下一个的电话是给夏美的(4月23日22:39),夏美感觉自己真的快要死了,很恐惧。
由美带着夏美将手机托管了(远离它),回来遇到了电视台来做节目的人,主持人随便将一个工作人员的手机塞给夏美当成是她的手机拍摄,可结果这部手机竟然也响起了死亡铃音。
主持人想带夏美走,说一个衡先生很有名的,说不定可以帮到她(其实就是为了做节目而已),夏美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跟着去了。
山下的妹妹粟子正是半年前死于这种死亡来电,当时电话说她是三天后(2002年10月17日16:31)会因火灾而死,果然她就这样死了,山下一直在调查妹妹的死。
所以他很关注洋子、健一等的死。
由美不愿夏美就这样死去,和他一起展开了调查。
发现,洋子和他妹妹死后一分钟都再次收到了自己打给自己的电话留言,是同一个号码,打给去却是暂时没有人使用。
他们一起来到了事故急救中心(为什么来这家医院,估计粟子和洋子都是被送来这的,粟子以前也在这间急救中心上班,也可能是两个手机里显示的同一个号码以前就是这的号码,因为后来由美说:“这家医院的电话,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洋子是被送来这却没有死亡记录。
在医院,由美在电视上看见大家在逼迫夏美做访问,由美很生气,想赶去夏美那,结果听见喷雾瓶的声音,她在健一死的时候也听见了这个声音,原来这是治疗哮喘病的喷瓶发出的声音。
发现这声音后,于是由美和山下一起去该医院(加贺见医院,那急救中心应该就是这个医院的急救中心)记录死者的地方,询问有关于这种仪器,以及患有这类病人死前的征兆。
一个医生翻出了所有死于该症状的记录给他们看。
翻着记录,医生发现了一个以前他没有注意到的病例,就是水沼美美子,很特别,尸体没有五官,10岁,2002年9月21日死的。
医生手机里有一个叫做水沼麻里的人,医生说是美美子的母亲,可是打过去总没人接,由美又问医生水沼家的地址,医生告诉了。
在回去的车上,山下给由美看了他妹妹粟子在这家医院急救中心当护士时的记事本,发现当时水沼奈奈子经常被送来急救,美美子也曾因哮喘来急救过,当年7月30日的时候奈奈子曾在医院急救的时候在7楼坠楼。
第二天,山下和由美去了存放儿童尸体的地方,以美美子父亲的名义想看尸体却遭到拒绝。
一个了解情况的人说美美子的妈妈麻里绘患有代理性佯病症,会声称孩子有病甚至蓄意弄病他们,然后带着孩子四处寻医,以之博取他人的注意和同情,用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晚上,他们报警警察不理会之后一起去了电视台,想看看到底夏美能不能得到救赎,结果众目睽睽之下夏美还是死了,下一个接到电话的人是---由美,死亡时间24日19点13分。
生命最后的时光还能做什么呢?
山下劝由美不要放弃,继续调查。
他看到由美一直不停握着以前的受伤的伤疤处,就问她,当时怎么了?
被爸爸?
由美说是被妈妈(虐待)。
大哥问她当时没有向爸爸求助吗?
由美说因为他很少在家,奶奶说会一直保护她的。
结果一天,由美那时候刚放学回到家,被妈妈叫住。
妈妈让她把奶奶叫过来,由美走进去叫奶奶,却没有听到回答,便从奶奶房间的门洞内看了下。
结果吓得害怕的后退,却碰到走过来的妈妈,妈妈用香烟烫在由美的手臂上,并扯着她的头发,把她的头撞到门上,强迫她看里面的奶奶。
透过纸洞,由美看见,奶奶吊死在悬梁上。
由美也有惨痛的回忆。
(看来日本不仅男的bt女的也bt)山下和由美去了美美子家,在柜子里发现了一个找不到录像带的DV。
山下又去幼儿园找到了奈奈子,想询问她妈妈的事,奈奈子不会说话,据说是因为看见了尸体导致的,和她妈妈已经8年没联络了(怎么可能?
算下来应该是8个月左右才对,从美美子2002年9月底死到事件发生的2003年4月)。
由美再次去急救中心问了关于美美子妈妈的下落,可是里面的护士说新来的护士都不怎么了解情况的,但以前的那个旧得急救中心还没有拆,由美打电话告诉山下旧急救中心的地址,让他也去看看。
来到旧址,发现门是锁的,后来转了一圈回来发现门开了,以为是山下到了,就进去了,在这里由美被鬼追缠,后来山下赶到了,帮助由美脱险,这时周围有手机响,手机上还显示:你的生命还剩56秒,开始倒计时。
山下及时把手机拆了,这时由美死的时间过了,山下安慰由美好了没事了。
大哥对手机原来响的那边看了看,便走过去,将木板掀开,发现里面是一具全身烧焦的尸体,已经腐烂发出臭味,衣服到还很好,山下叫由美过来看。
结果尸体竟然腾的一声起来了,山下被震飞到外面去进不来,只剩由美一人缩在墙角,麻里绘的尸体一步步靠近,由美吓极了。
在外面的山下急着不知道该怎么救由美,这时有个声音在背后叫:哥哥。
山下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妹妹,说“哥哥,帮人就帮到这里吧”随后就消失了。
由美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出现了幻觉,不由自主地说:“知道了妈妈,我逃不掉的,我是个好孩子,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我会乖乖听你的话,我是个好孩子。
”由美把麻里绘掐在自己脖子上的手拿开,抱住她,哭。
可能麻里绘也是被这话感动了吧,也哭了,放弃了杀由美。
(后面才能知道麻里绘本来就不是恶鬼,她是被美美子做鬼后报复烧死的)。
警察来了,发现尸体手中握的那个手机发信息的纪录为零,他们认为这个和前面的案例有关,于是请山下和由美去警察局协助调查。
由美先做完笔录回去了,山下仍然留在警察局,山下将录像带交给警察,发现录像带里面录的是发生在美美子家里的事,原来真正虐待奈奈子的并不是麻里绘而是美美子,有代理性佯病症的人是美美子。
美美子哮喘发作,妈妈不顾她发病抱着奈奈子走了,美美子因此而死。
由美回到家洗澡,洗完后听到山下的声音:由美你没事吧,由美想去开门,但是回头一看,发现钟表的时间正在倒走。
由美走到门口发现,门外依旧重复着:由美没事吧(就像录音机录下来的,不停重复播放这句话,声音听起来也很机械僵硬),由美感觉不对劲,慢慢往猫眼里看,发现外面站着一个美美子,由美害怕的后退,没想到这时从猫眼里刺进来一把尖刀(幸好由美躲开了),回到房间却发现美美子已经坐在了沙发上吃着她的麦芽糖。
由美问为什么,可是美美子没有回答。
慢慢朝由美走过来,由美大叫:啊!!
赶到楼下的山下也听到由美的叫声,马上赶上来了,看到由美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山下问由美没事吧,本想告诉她,第一个受害的是麻里绘。
但是看见她没事就抱住了由美说太好了。
可由美却拿刀刺了他。
在镜子里面,山下发现原来是美美子上了由美的身(也就是由美已经死了,美美子上身)最后一幕在医院,被美美子上身的由美当然也患有代理性佯病症,所以救了山下,但是最后还是杀了他……
貌似偏题了 这个我先看的是第二部我喜欢李美不喜欢美美子呃应该说 李美 更加像个狠角色吧
在鬼来电中,被鬼杀死的人,通过手机被随机选择。
死的人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联,死的人和鬼也没有任何纠葛。
即使知道谁被杀死,也无法改变被杀死的结局。
电影透着人在鬼面前的无力。
让人深深体会到人在鬼这种神秘力量面前的渺小。
在这里似乎被比喻为人的命运一样。
影片中宣扬的人的渺小,让人体会到日本文化中的宿命论倾向。
那日本文化中为何会有这种倾向呢?
艺术源于生活,为什么会这样?
还要从日本的历史中去考察。
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海啸频发。
在这种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灾难面前,日本人会自然地慨叹自身的渺小,日本的思想家在回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时,会很容易导向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命运。
中国也有恐怖片,比如倩女幽魂、山村老尸、聊斋等等。
倩女幽魂中,人通过坚定自己的勇气,战胜了鬼,山村老尸讲冤死的鬼向陷害她的人实施报复。
整体上就是讲一些因果报应的东西。
里边也会有一些人能打败鬼的东西。
不如日本文化这么宿命论。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中国人的灾难记忆中,很少有地震这种不可抗拒的灾害,有的也就是一些水灾、干旱、蝗害之类的。
人在这种灾难面前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的,它们预先也是可以被感知的。
所以在我们的古代神话中,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俗话中,有树挪死,人挪活的说法。
都是在宣扬人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窘境的力量感。
与日本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有大量的因果报应。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陆地文明,或者叫农耕文明。
人们在一块土地上生活很久,甚至祖祖辈辈都会生存在同一个地方。
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别人在一起的。
在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是很容易被长时间记忆的,由此产生的评价也很容易被记忆,而这些评价自然成为人在未来做事的阻力或助力。
对于这种阻力或助力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反映在文化中也就成了因果报应。
日本不同,日本是一个岛国,是渔业文明,古代的日本人大部分时间是在海上,或者随着渔业资源不断的迁徙,他们过往的行为不会形成那么大的阻力或助力。
他的活经验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因果报应的文化。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们脑中想出来得道,不过就是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映罢了。
大学时期很喜欢的一部鬼片,当时一堆人坐在电脑前看美美子杀人,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还恶作剧地将同学的手机铃声换成鬼来电专用铃声,再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备注成他的名字,再在半夜打电话给他吓他。
那时候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一部鬼片也看出了欢乐。
现在看鬼片开始有点怕了,不知道是身体老了还是心理老了。
毕业后大家都各散东西,要是响起那个铃声,大家会不会响起一起欢乐的时光呢。
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感叹日本恐怖片的却是不负盛名,虽然大抵上日本的恐怖片剧情都很老套——基本上都是小时候受到伤害,从而心理留下阴影,再就直接导致后来的一串串离奇事件的发生。
从情节上来看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新意,但是整体氛围却拿捏得非常到位,环节丝丝入扣,还是很有看点的。
之前看别的电影总喜欢从情节、特技、音效、背景等诸多方面来评价一下,但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却让我忘记了去分析,心一直都是悬在半空,眼睛既不敢盯着屏幕看,也害怕会错过重要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
整个剧中都是由电话留言而引发的一连串离奇死亡案件,而且留言者一般都是手机持有者本人,并且留言时间都是未来时间,更为恐怖的是:这些死亡时间无一不应验。
因此,这个电话也被称之为“鬼来电”。
剧中由一个线索牵扯到另外一个线索,死亡的人一个接一个,随着剧情推进,也渐渐地带领着观众走向谜底。
但是该剧中,最让人看不明白的就是结局。
着实给人留了一个大悬念,不知道最后的山下和由美唇边的微笑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美美子放弃了一系列的报复活动还是直接杀死了山下呢?
不过,微笑虽然出现的突然,至少也在电影的终结时让观众的心里放下了最后防备。
反正,咒怨之后就没怎么惊吓了。
不过那段铃声倒是人人手机里都有,我还偷了我们班长手机,把铃声给他还了,再把电话本里我的名字改成他自己,然后晚上打他电话,那个效果真是哈哈哈哈,我老不厚道的哝
说实话,虽然第三部更通俗易懂,牵涉了更多人,发生了更多事,对第一二部(尤其第一部)做了些解释,又有了更多的延伸,但是,可能喜欢第一部的人更多一些。
不论是在MTIME还是其他地方,就包括豆瓣上,多是这种意见。
各式各样的影评读得也不少了。
陶陶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这样一句话:“欺负他人的人,哈哈大笑的人,转嫁危机的人,他们其实都一样,不论原因”。
虽然“以暴制暴”我不认同,但这一点而言,陶陶倒是相当赞成。
印象当中还有类似的片子,比如前段时间看的《公寓》。
同是身边人不同程度的淡漠或无情,但我们在看片的时候仍然忍不住问:为什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人家李碧华早就说过了:——那是因为人分“热血”和“冷血”两类。
亦有人身兼二血,日夜温差大,才可说变脸就变脸。
笑。
PS,收集了点小资料给大家。
代理性佯病症:发病者多为母亲,借病倒的孩子(或将孩子故意弄病)以引起他人注意与关怀。
发病诱因多种。
在《鬼来电》一片中较为特殊的是患者为同时兼有虐待倾向的大女儿。
犯案者起初其实是木女俩(母亲与大女儿),后母亲被感化,独剩心理疾病未痊愈的大女儿。
作为此系列开篇之作,真的有吓到我晚上睡不着,总觉得在夜深人静,空荡荡的厕所、走廊、房间里面玩灯玩门的鬼不算可怕,这种在光天化日把人拖进电梯,在拍摄片场现身搞死女配的厉鬼就真的怨气太重,回想起来毛骨悚然。
导演很擅长运用音乐和场景,日本片很多恐怖地方在于,你并没有做任何坏事,鬼也要杀你,不像国产鬼片一般都是有人作孽或者大大作死。
女主的无助、男主的英勇,最后从猫眼里往外看……女主捅的那一刀……日本恐怖片真的结局都很差啊!!!
鬼一般都能害死主角群!!!
最近看了不少恐怖片,韩国的,日本的,欧美的.说实话,我对日本的恐怖片一直抱着一种既害怕又不屑的态度,我坦白我胆子不大,我实在受不了日本恐怖片的那种阴到底的那种气氛,可是话又说回来,当这股气氛过后,一切明了之后,又会觉得这个恐怖片真是没劲.看这个片子,纯粹是看在三池崇史他老人家的份上.不过总感觉这种片子跟我印象中的三池崇史格格不入.而且看完之后也觉得多没劲的.前半段似乎还不错,到了后面就又回到传统恐怖片套路中,没多少意思.不过这个电影的字幕没翻译好也是影响我对这片子感觉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是学日语的,可是我实在没心情在看这个恐怖片的时候仔细听里面的人到底说了什么.不过我实在是想说:这个翻译的也太烂了吧,日语一级肯定没过!
前段时间还陪那帮那两个胆子极小爱看恐怖片的朋友去看了韩国的<越南油画中的少女>,更是没劲,不仅故事没劲,那种让我害怕的气氛也没有.我实在是不屑于谈论这部片子.前几天又看了根据史蒂芬·金老人家短片改编的<1408>,不过真的不怎么恐怖,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很好看的,尤其喜欢片中那个被困在房间的作家在像对面楼房里的人求救时,竟然发现那人是自己.尽管这个电影中宗教式的教条的说教内容似乎多了些,我还是颇为中意.前天又跟那个胆子极小又爱看恐怖片的朋友去看了<人皮客栈2>,当然这个恐怕不能算是恐怖片了,不过吓唬我那朋友倒也绰绰有余.比起<人皮客栈1>,这个2就有点不如流了,不论是情节,还是恶心程度,都无法跟1相比.不过尽管如此,那个装爆米花的筒差点成了她呕吐的工具,幸好我对此方面的电影早已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总之,比起日韩恐怖片,我更喜欢欧美的紧张悬疑片,以及僵尸血腥恶心之类的片子,最起码让我过瘾.
..:(
偶感:比起好莱坞恐怖片热衷于在连贯的长镜头运动中积累并释放能量,日式恐影所痴迷的静态情境最能调动起一种气息的急停与骤变,它伴随着动作、神态、特写,尤其是声音和闪回的猝然入侵或撤离。《鬼来电》在概念上近似于“炸弹理论”的复现和惊变,当然变态如三池崇史,肯定不会简简单单地拍一个“倒忌时”之类的女鬼索命的故事,这就更让人好奇他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爱拍蠢蛋的血浆片的?
一般的恐怖片
气氛不错 看不太懂
传统模式的小日本式的恐怖片...
嫌疑人X的献身主角团在这里三缺一有点搞笑(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侦探男主没来,这里又恰恰要调查鬼的来历
一直以为韩国的《鬼铃》是鬼来电系列的第一集,才发现原来错了。不过这部鬼来电1以前也是看过的,女学生电视直播死亡印象很深。好坏点当年的翻盖手机盛行的时代,不知这部电影到了iPhone时代会成什么样子?
当年是真的被吓到了
无法摆脱死亡的宿命及无力感,类似死神来了的感觉~
那时是和整班同学一起看的,为了曾经的记忆,四星。。。
感觉很一般
一直被模仿,长期被超越
烂片。。。一点都不恐怖。。。
都是很早前看过的...
冲着三池 和 手机铃声 看完3部
大家伙儿一起看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地方没怎么明白.好多人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接着看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原因,但是其实我胆子真的比较小...
勉强……
有些地方实在看不懂~~~由美的妈妈到底是???。。。
故事本身不错,就是前铺太长,后续没太大意义,日恐一贯的毛病,不过慢节奏的渗入感确实三池崇史的作风
这个不怎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