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儿时课本中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
全新的角色,演绎曾经的经典典故。
鲜明灵动的色彩和精致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愚公、清风与山神的对峙。
父子二人毅然向山而行,直面困难。
犹如海报两侧飘逸隽秀的文字清风拂尘埃,微光照天地“。
既融入了两个角色,也凸显了愚公精神,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创新立异的故事情节与名族风格的视听语言是《新愚公移山》的两大特色。
结合了原有的故事情节,融入了新角色的演绎,让人对不禁产生了期待。
美术风格听说借鉴了《千里江山图》。
勾画精细、人物灵动、色彩绚丽。
文化意涵自然流淌于大家心间。
父亲60多,快到70的了。
作为一个儿子,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也有一天会迈入这个年纪。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模样,以至于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他满头的白发,我才意识到,我已经不是个孩子了。
即使在我心里一直强迫我自己不承认父亲在老去,一直强硬地用记忆中的父亲替换眼前的那个他,可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的性格随着年龄也在一天天的变化。
父亲开始变得执拗,开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小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是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可是当他执拗的目的,变成了各种鸡毛蒜皮,变成我在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还要替他查一个社区服务电话,即使在我印象里,这个电话就贴在电梯口的告示栏里,即使我心里知道,这种执拗无非是因为他变得需要我,需要我的照顾,我的关注,可这样的变化,还是让我难以接受。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跟我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我的爷爷还在世,父亲告诉我,自己以后,一定不会变成愚公这样的老人,人最重要的是不强求,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不想按照上一辈的思维生活,这真是最好的自由。
父亲现在每天都有一个坚持,就是给我做早饭,他有一手引以为傲的葱油面技术,据他说是小时候跟我的保姆学的,他执拗地每天都要给我做好早饭送过来,即使我们已经不住在一起了。
有时我早上出门急,大声跟他说不要再给我送了,他也只是委屈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那碗面。
想来,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家吃饭了,那碗面,是每个早晨陪我迎接这个世界的钥匙。
父亲的执拗,只是想让我饱满地迎接新一天的开始,但我就是不愿意接受,青春期的叛逆,似乎从16岁延续到了36岁,父亲的决定在我看来都是错的,他的坚持在我眼里似乎也一文不值。
他还是变成了移山的愚公,而在我眼里,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似乎也毫无意义。
我突然之间意识到,不知不觉之中,我竟然变成了父亲告诉我的故事里的山,他的执拗,他的坚持,他的生活目的,好像都变成了让我开心,不对啊,我一直告诉他的是,你把日子过好,你开心就好啊。
可我没有办法改变,他也没有。
就这样吧,也只能就这样了。
说起来,父亲现在看电影都是我给他买的票,可我已经记不起来上次和他一起看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甚至还有部分小伙伴学过相关课文。
但小编可以负责任的说,这部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所讲述的故事,不但你没有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部将于9月10日公映的动画电影,是一部纯2D手绘动画,在这个3D动画、CG动画横行年代里,如此纯粹的2D动画电影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更为“珍贵”的,则是该动画的视角,将传统且脍炙人口的神话寓言故事进行了全新视角的编排,在保持原汁原味的主题下,对此进行了二次加工和解读,使得经典故事摇身一变,变成了符合我们当代审美的全新篇章。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本质上内核的是创世神话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故事还有很大的拓展和解读空间,比如愚公的后代们的故事,比如愚公挖山与山神移山之间的故事。
《新愚公移山》的视角就是建立在愚公的儿子清风身上,在挖山的前提下,愚公与清风父子俩合力解决难题的故事。
而且作为创世神话故事,电影将世界观做了极大的拓展,加入了山中众多精灵与两位山神等全新的角色。
所以这样一来,该片就分化出了不同的线索,以多视角的方式来呈现愚公与儿子的行为,这就是对原故事的二次加工。
比如著名的智叟,作为反对挖山的代表,动画中他的理由更加明确,因为山脚下村民的祖训,两座大山有山灵守护,凡人不得贸然惊动山神,这个理由就比原寓言充分。
而且该角色在沙尘暴之后,被愚公和清风所救,也经历了态度转变,使得该人物更加立体。
另一方面就是山神的视角,愚公挖山的行为肯定触及了他们本身的利益,他们最初也是想尽办法,包括派遣山灵变成怪兽去驱赶村民,并且兴风作浪,用自然灾害去迫使山脚下的村民搬家。
所以这也代表了另一个视角——自然方面。
原寓言中愚公的行为,平心而论只是单纯的为自己便利的行为,却忽略了山中的飞鸟走兽,这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所以,建立在上述观点上,清风作为主角,他的行为,成为“移山”破题的突破口。
动画中,愚公的儿子清风天生聪慧,懂得穷则思变,他偶然间与山中精灵微光相互接触,相互理解,也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他找出另外一条解决之道:把山移走。
但凡人要想见山神并不是容易的事儿,更何况要让守护山峦,且脾气暴躁的神灵移走自己的属地?
这一点无疑是比登天。
这也成了该片最大的看点,在愚公挖山与移山之间的空白,对故事进行二次解构。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屈,还是在大战怪兽时的英勇,清风为首的山民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乃至后期山中精灵微光因为保护人类而被山神囚禁,清风还不畏艰险,爬上万米高空的山神殿与找山神求情,这一切无不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而这些内核,不也正是“愚公移山”故事的主题吗?
最终,山神不仅为愚公的勇敢与毅力而震惊,而且被愚公儿子和山中精灵的互相理解与牺牲所感动,愚公和山神消除了彼此心中的执念与成见,愚公停止了挖山,而山神则主动移开了大山,人类与山中精灵跳出各自利益,愿意站到彼此的角度寻求共存方案,这些新情节的加入,都在试图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心中山消,眼前山移”,人类用自己的勇气、毅力与智慧,实现了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
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新愚公移山》的核心受众很明确,以少年儿童为受众核心,这一点不得不说该片的定位很准确。
该片将一个讲述不畏苦难、持之以恒的古老故事进行极大的拓展,用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角度,全新演绎出来,从这方面来看,电影面向的就是儿童层,很纯粹的作品。
但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定、以清风、微光为首的原创角色生动可爱,以及人与自然彼此尊重、相依共生的美好希冀,使之成为一部真挚且活泼的映画,传统手绘2D动画下,山水田园派水墨般的画风体现的是满满的国风潮流,让人印象深刻,《新愚公移山》对经典故事的塑造是如此风趣、精巧且栩栩如生,这个设定在儿童动画市场上屡试不爽。
真事一部良心国漫电影,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故事情怀。
立足于神话本身做创新,在中国神话零散、驳杂的文本下,慢慢创新。
带着孩子去的~宝宝非常开心昔日儿时课本中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
全新的角色,演绎曾经的经典典故。
鲜明灵动的色彩和精致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愚公、清风与山神的对峙。
父子二人毅然向山而行,直面困难。
犹如海报两侧飘逸隽秀的文字清风拂尘埃,微光照天地“。
既融入了两个角色,也凸显了愚公精神,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新愚公移山》动画电影的关键就在一个新字上。
旧有的寓言故事人物,情节都较为简单,经过改编后的电影,丰富了情节的同时,也更丰富了人物形象。
无论是愚公,智叟以及清风,山神等一众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显然为故事增光添彩!
虽有改编,但是原本故事所褒扬的精神自然树立,对于小观众们来说,可以更加好的了解传统寓言故事,寓教于乐,通俗易懂!
还记得九零年代我的老父亲带我去看的宝莲灯!
这个氛围还是记忆犹新!
主要是大人带着孩子去看太有味道了!
打造中国的漫威~哈哈哈!
之前有大圣归来!
哪扎闹海!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还有哪些中国神仙一起来组团啊~~~漫威10年,期待十年后我们的神仙军团~感觉看了宣传片画风还可以哦!
有点小意思。
节假日带娃娃去电影院看看,老祖宗~老神仙~
我觉得画风真的很不错,看好多人说审美不行,我真没觉得。
现在的人们被西方的动画审美入侵。
中国本土的人物形象特征越来越西方化。
我觉得这种画风真的很不错。
这样的画风独属于中国特有的,真的很棒,不信的话可以看一下《妈妈咪鸭》这部动画,这个动画是中国人拍的,但是画面风格,塑造的任务特点都很像国外的。
甚至电影风格,脚本配音都是按照国外的来,看得我很难受 至于剧情,动画细节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在愚公移山的原本基础上,添加了儿子这个人物形象。
儿子的人物形象是一种综合吧,儿子的灵活变通和愚公的一成不变形成反差对比。
还有清风对于小愚公的这个称谓不仅无所谓的还很喜欢的态度。
这个成为是对自己爸爸精神的认可。
让我想起来大家都叫我“黑妹”的时候,我是感觉羞耻的,可是现在的我认为我的黑是自己的特点,黑不羞耻,我会像清风一样认可自己的特点。
还有百姓和神仙的斗争,每个人都没有错,神仙也没有错,愚公也没有错,愚公为了可以生存,神仙为了遵守承诺。
没有真正意义的坏人。
愚公清风有与上位者斗争的心,不畏惧任何强权,尊重且不盲从,每个人物的特征都有与之相对应人物特征,比如愚公的不畏强权和智叟的盲目信神,愚公的死板和清风的变通。
对比交错中将人物的形象不断丰富。
电影中真的很多细节都很打动我。
诚然有很多地方不足(可能需要多一点经费吧,把画面质量提升一下,不是审美需要提升!
),但是这不部动画的剧情很值得考究。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出的票房奇迹开始,国漫的崛起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信念。
最近,《花木兰》和《新愚公移山》两部电影热映,它们都是根据中国传统的故事改编。
一个由国外团队出品,一个由国内团队出品。
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故事内核的不同。
不得不说。
中国国内的电影动画制作还是越来越有进步的。
画面和配音都比较自然流畅。
国漫的崛起,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化的的独特,让观众更易被吸引。
《新愚公移山》中愚公与儿子清风同样倔强,同样坚韧。
电影中的演绎,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十分有创意的崭新神话故事,添加了新的情节,让故事有了延续性。
愚公坚持“挖山”:而儿子清风通过 与山中精灵的相处,坚持“移山”。
最终,愚公听取了儿子的建议,与自然达成和解。
这一转变也映射着有话语权的老一辈对新一代意见的吸取接纳,是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
在疫情期间,无数抗疫英雄如清风与愚公一样,不畏困难,负重前行。
他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凡花。
《新愚公移山》电影的表现是通俗易懂的,非常适合小朋友们观看。
通过动画电影,可以更深刻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经典。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对于传统经典的喜爱。
祝愿国漫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电影画风很新奇,音乐也不错,剧情也有不错的改变创新,让故事变得更加的丰富。
清风与微光的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父子之间的深情,愚公的传统精神的贯穿整剧。
这部动画电影,不单单是和小孩子看,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看到一些深层的感悟,其中包括了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以及对不公的愤愤不平。
勇于拼搏和对抗命运,虽然失败,但是告诉我们坚持,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
已经于9月10日在影院与广大观众见面的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给笔者的最大观感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新”。
《新愚公移山》,采用了新视角,拍出了新感受,输送了新能量。
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灭的当下,观看这部《新愚公移山》,感触深深,感动多多。
对观众而言,“愚公移山”早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
《新愚公移山》在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核上依旧沿袭了这枚经典IP的精髓。
不过在讲述方式上,影片则采用了全新的视角。
影片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讲述了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的故事,从而更有代入感,也更有感染力。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在最初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这么大的山,什么时候才能移完?
愚公为什么不搬家?
”。
带着种种疑问,沉浸于“愚公移山”的过程里,才能更好地了解、体会“愚公移山”的真正内涵。
从这个角度看,《新愚公移山》所提供的新视角,让观众有了一次全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感受自然也有所不同。
以往《愚公移山》的文学文艺影视作品,其落脚点往往是对愚公坚韧不拔精神意志的歌颂和赞扬。
《新愚公移山》在宣扬愚公精神的同时,还植入了一些应景于当下现实的社会问题。
比如少年的成长、代际的矛盾等等。
尤其是愚公和清风这对父子通过沟通和交流,将冲突和矛盾一一化解,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更是为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足可参照、借鉴的模版。
清风敢于直抒己见,愚公也善于接纳异见,有了这样和谐共通的和谐代际,无论父子之间有着怎样的沟壑、隔阂,都能被填平。
除去愚公和清风这对父子矛盾之外,《新愚公移山》中人类和精灵这组CP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强的。
电影里,人类和精灵最好的共存方式就是求同存异,而这恰恰也是整个人类共存的最佳方式。
如果说孩子们看《新愚公移山》看的是画面、画风、造型、服化、台词、配乐等等等等,那成年人看《新愚公移山》则更能看出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人生哲学的践行之道。
所以说,《新愚公移山》并非只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影片也非常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观看。
而这,就是《新愚公移山》带给笔者的新感受、新体验。
当然,《新愚公移山》并没有简单的说教,影片将“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核有机植入到了有趣的故事之中,让人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作为一枚颇具中国特色的经典IP,《新愚公移山》在视听语言上做到了“将中国特色进行到底”。
影片的美术风格既保持了一定的传统性又不乏得体的创新性。
人物造型、服饰妆容、道具置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做到了与时代接轨。
尤其是人物造型、色彩的搭配,无论是愚公还是清风,亦或是精灵,个个都灵动、鲜活,可爱、呆萌,让人看了颇有一眼便是万年的感觉。
2020年是各行各业都非常艰难的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看《新愚公移山》是非常应景的。
越是艰难时刻,就越需要愚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愚公精神就如同一股全新的能量催人奋进、励人前行。
有了愚公精神,山都可移,更何况疫情乎?
《新愚公移山》正在热映中,让我们在影院不见不散,一起来体验影片所带来的新视角,新感受,新能量吧。
如果是60年前的作品,可能会高分点吧,讲故事的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逻辑了——既显得主角蛮不讲理,又表现得妖怪非常善变(从恶到善只需一个念头)——人设都崩了,还想讲大道理就很无力了。
伟大梦想精神!做一块石头,不做一滩烂泥。
陪娃看了一个没有评分的电影,从心灵奇旅20分钟后换到了愚公移山😂
在不能改变这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的整体框架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个改编已经还不错了,赋予了一些现代的思想内涵。
个人感觉故事情节还可以呀!山水刻画画面很唯美的。
一群偏执狂 就不能搬走 就从这死磕 尤其是山体长新的出来还挖 人家旧故事里山是不会长新的出来 要是山也能长新的 你还从这挖 不是二傻子是什么 这片咱也不知道弘扬的啥玩意 二傻子吗
把中国的神话故事拍成这样挺不错的,不至于这么低分
80年代的审美90年代的画面讲了一个老旧的故事
特有的手绘画风,感觉挺有新意的电影,不知道为啥只有5.5分。
陪娃看了一段,画风是不错,但愚公移山本来是人对自然的抗争,改编后让山神介入核心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愚公不肯自己搬走,以挖山为要挟,强行要求山神移山。
十分钟,弃。
打猎到农耕,生产力改变,适者生存。
心中无山,万山可移
首先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小头儿子大头爸爸的班底,愚公的儿子长得像智叟,隔壁大勇长得像愚公,其实愚公和智叟他们更像其他人的爷爷。剧本还可以,改的还是有新意的,就是美术拉胯,依旧是国产动画的老派画风,人物模式化,细节格式化,影片电视化,做网大还是能看,放到影院是对不起票价的,别管多少钱。两星给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的动画制作人员。
画风挺不错,适合给孩子看。有个精灵女朋友和一个人性化的宠物真好!
一开始山来了就崇拜,应该是因为还在狩猎采集时代,后来搞农耕了山就不适合了,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原本适应的生产关系变成了阻碍,所以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人还是要有梦想,才会跟着梦想走,去拼搏奋斗
啊哈哈哈哈,其实中国动画做成这样也可以(没有必要把育儿片做得太和谐,像这样有突出的主题,对人充满一些现实)。近几年比较有心意的动画片,又有点早期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感觉,十分不错人就是为活一口气,一个气度
愚公,真愚吗,或许吧,我不这样认为。新,这个,可以。画风,好像在中国画里见过,好。
画风是给孩子看的,然后非要整个搞对象的戏,真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