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影评:今天(2007年8月14日)去首府参加西弗吉尼亚州技术大会,遇《农民宇航员》(The Astronaut Farmer)的原型Homer Hickam. 他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演讲者(Keynote speaker)。
和其它主题演讲一样,他演讲内容和本次大会主题好像找不到什么联系,却把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此人的爸爸也叫Homer Hickman。
好莱坞觉得父子两个都叫Homer不妥,于是将其父亲改名为John. 其实真正改名的是儿子Homer Hickman. 他1943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亚的Coalwood ,一个偏远的小地方。
母亲的第一个儿子叫Jim, 小Homer在家排行老二,他妈妈以为他生下来是个女孩,名字都给取好了,叫Susie。
他妈也是一个当时比较时兴的女子,坚持要做Coalwood第一个在医院生孩子的女子。
那时候老Homer刚被提升为工头,总觉得做人要低调,不要这么招摇。
所以他跟老婆讲,牛个什么牛,还跑医院生孩子,成何体统!
那时候Coalwood人都还是找接生婆解决生孩子问题。
夫妇双方在此争执不下。
到了快生产时,Homer 夫人捂着肚子自己跑邻居家,让邻居开车开到医院,把小Susie给生了下来,生下来后发现多了点什么东西,于是Susie的名字当场作废。
护士一看,说“这是我看到的最丑的小孩。
”他妈说:“都是跟他爸遗传的。
”于是给他取名 Homer Hickman. 这个名字与他后来的人生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一个Homer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居家男人,而是攻城略地,在事业上一再突破。
这一切都和他儿时的造火箭有关。
我们都看到过多少次农民造飞机造汽车造潜艇的事。
这一点中美农民(Homer是个西弗吉尼亚山区的山民)的做法是一致的,就是一股倔劲。
不是他们愚蠢,非要造已经造过的东西。
而是大部分人忘了,科技的发展就如同叠罗汉,是人们不断站在巨人肩膀上,从而越来越高。
大家都从巨人肩膀上下来,都一穷二白从头开始造飞机,造汽车,看谁比谁牛?
Homer造火箭,也是出自这种倔强和不服输。
当时苏联第一颗卫星Sputnik上天了,美国人就如同被人狠狠扇了一大巴掌,而感到最痛的就是Coalwood 以Homer Hickam为核心的一群极端理想主义的火箭小子。
他们开始在家用土法研制火箭。
这无数火箭中,有的横飞,在自家篱笆 上穿一大洞,使篱笆着火。
有的竖跳,忽上忽下,如同电钻,把Homer太太浴室的体重计砸了稀巴烂。
最后,土火箭成功升空了,飞了约六英里高,那时候,妇女们捂住了耳朵,俄亥俄的工程师们爬上了屋顶,火箭小子们屏住呼吸,老Homer 兴奋得猴子般地乱跳。
除了苏联的刺激之外,Homer妈妈的鼓励也是火箭小子Homer 的一大动力。
这群小子在鼓捣火箭的时候, 老Homer其实对儿子另有安排,希望儿子以后高中毕业,就和千千万万西弗吉尼亚有志青年一样,去煤矿上班。
Homer妈妈这个女人哪不寻常,自己攒下了一笔私房钱,想让儿子上大学。
可是当时妇女不能单独在银行开会,所以支票本上是夫妇双方联名,老Homer不签字, Homer太太的钱也取不出来。
他妈便说,这样吧,你把火箭真造出来,争口气,改变老爸的想法。
好莱坞拍的是一典型的美国故事。
而故事的原型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弗吉尼亚故事。
我觉得后者更精彩。
西弗吉尼亚这里还出过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打破超音速的飞行员Chuck Yeager. 西弗吉尼亚是一山区,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估计这里人染上了这种突破意识,开飞机,造火箭,打破音速,打破自我局限。
Hickam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从一个造土火箭的山里小子,变成NASA科学家,由来写回忆录Rocket Boys写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现在在一本有一本地写小说,他的人生不断突破。
为什么美国山民造火箭最后人生如此辉煌,并在这千人大会上,引起所有人起立鼓掌致敬。
中国农民造潜艇造飞机,却屡成笑柄呢?
不可否认,时代不同了,中美不一样,现在不是美苏太空竞赛时代,农民造火箭纯属浪费,纯属无益。
可是如果仔细去想的话,当时Homer的火箭也才飞了6英里而已,也不能给美国的太空竞赛带来什么。
实际上都是在玩。
又不浪费你的钱,也不浪费国家的钱,不如听之任之。
一个国家,有这种允许 “嬉戏”式探索(Playful inquiry)的环境,科技发展才有后劲。
否则就如同黄全愈老师提出的难题那样:为什么我们奥赛常拿冠军,却得不了诺贝尔?
通常情况是,我们一“嬉戏”,所有人都发笑,不允许这种胡闹,只允许从众,那么创造的潜力就会受挫。
一个人再有成长的潜力,倘若成长的环境是一只坛子,他到头来就只能长成侏儒。
可惜Homer主题演讲后我自己要做一Presentation,忙着去准备,没有机会排队买他的签名售书。
我同事Sherri买来一本,上签:献给火箭女孩 Sherri (To a real rocket girl, Sherry. Homer Hickam.) 我很后悔,应该去买一本,也变成 A real rocket man, 这样,诺大一个中国,就不止姚明一人是火箭小子了。
“为什么美国山民造火箭最后人生如此辉煌,并在这千人大会上,引起所有人起立鼓掌致敬。
中国农民造潜艇造飞机,却屡成笑柄呢?
不可否认,时代不同了,中美不一样,现在不是美苏太空竞赛时代,农民造火箭纯属浪费,纯属无益。
可是如果仔细去想的话,当时Homer的火箭也才飞了6英里而已,也不能给美国的太空竞赛带来什么。
实际上都是在玩。
又不浪费你的钱,也不浪费国家的钱,不如听之任之。
一个国家,有这种允许 “嬉戏”式探索(Playful inquiry)的环境,科技发展才有后劲。
否则就如同黄全愈老师提出的难题那样:为什么我们奥赛常拿冠军,却得不了诺贝尔?
通常情况是,我们一“嬉戏”,所有人都发笑,不允许这种胡闹,只允许从众,那么创造的潜力就会受挫。
一个人再有成长的潜力,倘若成长的环境是一只坛子,他到头来就只能长成侏儒。
”以上是一位网友的评论,觉得很好,人生有时候认真的嬉戏和胡闹会创造更多的精彩 。
如果有精彩可追,我想更多的人会放弃平庸“这么说吧 从上面往下看 一切都值了“ 在脱口秀里说的这句话真是让人感动极了
这部片子是民科的最爱,因为他们会说,不要瞧不起农民,农民不一样把飞船搞上天了么!!!
但问题是,民科们有意无意的混淆了身份与知识结构的区别,或者说刻意误导。
不错,他是农民,但农民是他的职业而非他的思维方式和科学体系他能造飞船,是因为在激情之下他老老实实地按照正规科学体系的原理来设计制造,他的思维仍是经典学院派并不是说因为他是农民(其实说农场主可能更合适,因为国外的农场主的教育水平并没有那么低)所以他就一定是闭门造车式地自己发明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并按照这套理论成功发射并最终颠覆主流科学系统……这是两回事
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查尔斯·法默在得到航天工程学学位并加入空军成为飞行员之后,水到渠成的开始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训练课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正当法默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之时,他的家庭突遭变故,家事所迫,法默不得不忍痛割爱,提前结束了宇航员的生涯。
不过,法默没有放弃梦想,在随后的10年间,他将自己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建造自己的火箭,在德州斯托里的大农场的谷仓里,法默不知疲倦的致力于火箭工程,期待有朝一日能乘坐自己的火箭奔向太空。
和法默一起分享飞天梦想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及儿子谢帕德,15岁的谢帕德已经出落成一名小工程师了,而且盼望在火箭发射之日能够担当控制员。
甚至他的岳父也给予了精神支持,他看到坚忍不拔的女婿用全家人共同的梦想激励整个家庭,这是作为父亲的哈尔从未曾做到的。
在发射前夕,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法默为火箭准备的1万磅高等级燃料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关注,随即是蜂拥而至、在他门口安营扎寨的媒体记者,推测和关注着这位太空牛仔和他的自制火箭。
法默发现自己的画面出现在全世界的电视荧屏上,他被描述成一个变节的英雄,更赢得了公众的人气和支持。
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联邦宇航局和美国军方也在严格审查和监督着法默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认为法默是潜在的公众安全隐患,准备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法默的宇航计划。
法默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了,他不仅要完成穿过大气层的梦想,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们鼓足勇气永不放弃对各自梦想的追求。
不管怎样,法默都要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如你所知,这部励志片和大部分励志片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这部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农民自己搞出了一个火箭,然后发射升空,进入了外太空。
听起来非常的荒诞不经,充满了童话色彩。
如我所得,这部励志片依然在我心中激起一片浪花,每部励志片都能在我心中激起一片浪花。
如汝所猜,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是一个时常为金钱所困扰的普通的平凡的人。
可是,我还不会在看电影看到一半睡着,心中还有一股火,时时在胸中燃烧。
因为,我还有梦想和理想。
现实总是很残酷,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宗教就是这样一剂安慰药,但是这剂已经过时且作用失效明显了。
电影成了人们新的安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和安慰,并且寻找认同感和共鸣。
《农民宇航员》从电影角度,算不上是一部好电影。
但是正是因为荒诞不经的平民飞船梦,让人看到了希望,再伟大的事情,普通人只要坚持也能实现!
这点,毋庸置疑,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所有伟大的事情都是由普通人来实现的,而其中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不断地坚持。
影片在构图方面可谓极尽理想,甚至可以说是童话色彩。
而在人物构造方面,也是接近童话般的完美,一个绝对支持主人公梦想的老爸,一个可以为了老公梦想抛弃所有财产的老婆,三个崇拜自己父亲的儿女。
这样的人物构成被影评家们所诟病,但是既然是一个天方夜谭,像这样的美好真的是最佳的方法。
影片就是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
在真实的世界里,失去了幻想和想像力,一切都将只能是循规蹈矩、了无生气。
其实生活本身真的很无聊,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做梦,在梦中抚慰自己疲劳的灵魂,在梦中催促自己前进,同时又在现实中把梦付诸实现。
这样一部成人童话,却引出我这么多梦呓般的废话罗嗦,看来没有浪费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
一部电影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就及格了
“如果没有梦想便会一事无成”记得主人公在听证会上这么说我们不去说这个成人童话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我只是喜欢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梦想坚持不懈的去实现哪怕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你不相信你记得片尾脱口秀主持人问主人公没碰到麻烦吗?
主人公答道“这么说吧 从上面往下看 一切都值了“真TMD喜欢这句话!!
电影本身就是娱乐一个人能做出来火箭?
何必当真呢!
顺便一说 很喜欢片尾的歌
好的电影通常就是能让那些通常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通常就这么在电影里发生了,而且我们都很乐意它发生。
比如一个美国农民,放着几百英亩的土地不去打理,非要躲在自家的谷仓里一门心思造火箭。
一个人发疯也就算了,要命的是他居然能把全家人都忽悠过来帮忙。
他的老婆简直能跟沈复的芸娘媲美,林语堂赞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那么完全可以认为法默尔夫人是“美国电影中最可爱的女人”,一个看上去既温柔又干练的女人把什么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诠释的淋漓尽致一咏三叹。
再加上那三个退学不亦乐乎,跟着老爸一起做太空梦的孩子,这个普通的美国德州牧场家庭,在被闻风而动的媒体盯上之后,几乎成了美国的“第一家庭”。
法默尔的老岳父对自己的贤婿充满了敬佩之情。
临死前的一次谈话,他说法默尔是个伟大的父亲,他自己连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吃顿饭都犹如登天,而疯子法默尔却能把全家人团聚在同一个梦想中。
当然,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并不是每个人都梦想当宇航员。
他们在自觉和潜意识中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为自己编织一个梦想。
比如有的人梦想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梦想当明星,有的人梦想做总统,而法默尔则想当个神气活现的宇航员,而且他曾经离自己的梦想仅有一步之遥,当过空军的他,因为综合素质优异,被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吸收参加“太空人”培训计划。
可是上帝不愿意让这个美国小伙子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梦想,那样的话上帝就太没面子了。
于是上帝跟他开了个玩笑,用一场家庭变故将法默尔扣留并遣返回老家抢救农场去了。
法默尔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和农场的琐事,长舒了一口气后,又开始做他的太空梦,既然失去了国家的支持,何不自己造一枚火箭把自己送上太空?
农民造火箭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导演不断给主人公设置各种困难,试图想暗示观众,法默尔的梦想一触即破。
银行催债的来了,政府官员来了,警察来了……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法默尔彻底死了造火箭的心。
不妨做下假设,如果换成德国人来拍,法默尔可能就放弃了宇航员的梦想,而转行成了一个思考宇宙问题的哲学家,换成法国人来拍,估计法默尔就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满世界的向人们讲解他的计划,当然他的计划书是用分行体写的,而如果换成我国那些大导演来拍,法默尔就注定只能郁郁寡欢的死在对自己梦想的渴望中了。
怎么拍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才能拍好。
在没看到其他拍法之前,我认为该片的导演是成功的。
在经过一系列考验之后,他慷慨的给了法默尔一个圆满的结局,虽然有迎合大众的嫌疑,但是不要忘了,这部片子的主旨是励志的,而这种励志,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那种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其实是为某些利益集团奉献小我的励志,他提供给我们的观念是,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哪怕梦想不堪一击,正如法默尔在听证会上对那些官员陈述的那样,“没有梦想,我们将一无所有。
” 就像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在阅读之后给读者的内心带来一丝愉悦,一部好的电影也往往能让观众在看得过程中内心为之一振。
尤其在当下的时代,孤独和绝望几乎成了生活的代名词,人们处于一种莫明的惶恐之中,再读那些让人绝望的书是残忍的,看电影同样如此。
这不是对现实的回避,而是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
毕竟,人类生存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痛苦,而是为了追求喜悦和幸福。
最后谈谈该片的导演。
如果说这部片子的主人公有原型的话,那么原型无疑是导演迈克尔·波利什和他的同胞大哥马克·波利什。
这对兄弟就像片子中的法默尔夫妇,为该片付出的努力也正如法默尔夫妇为火箭的付出。
马克为了能帮助弟弟完成该片的拍摄甘愿为弟弟埋头写剧本,预算不够的时候,还要亲自出马以解燃眉之急。
这个场景在电影中也有所表现,当法默尔夫人接受父亲的遗产之后,打算以此了结债务的时候,全家人的太空梦想又一次将她催眠或者不如说是唤醒了她。
她最终决定拿这些钱继续支持已经遭受过几乎是致命打击的丈夫,他们将一起再造一枚火箭,直到把他们的梦想真正送上太空。
结果,上帝保佑了这个可爱的家庭。
同样,也保佑了波利什的电影《农民宇航员》,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给全世界带来了一股清凉的微风……
又是一部典型的美国梦,一生立志于飞上太空的Charles Farmer,在自家后院兴建火箭发射基地,这种完全是扯淡的故事,也只有美国人能以这么理所当然的姿态拍成电影。
家庭对于Charles的支持来的太过坚定,毕竟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梦想,家人毫无保留的付出多少有些缺乏说服力。
不过最后发射成功说明这已经变成了一部科幻片,因此也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既是火箭设计师,又是建造师,还是宇航员的人。
有些技能是不可能集于一人之身的,除非你是超人。
其次,建造火箭不是几百万美元就能搞定的,光买设备就不够,影片开头用银行的逼债来变现主角的窘迫,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几十万的贷款就能造火箭,那人们就都不买宝马了。
火箭发射失败,高速条件下连翻几圈,就受了这么点伤。
说实话,他只要比赛纳伤得轻,我就不信。
失败后的Charles本想放弃的,但在妻儿的鼓励下重新上路。
这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这不是加强身体锻炼,或是学习业务知识,这是赌命。
他可以被鼓励,但不应该是家人。
因为对于家人,什么都比不上你在我身边重要。
Audie用了父亲留下的几十万美元还清了银行的债务,然后对Charles说,我们有足够的钱,你想做什么都行。
美国政府真应该好好查查NASA,这么多的钱到底都去哪了。
但不管影片的剧情多么的不知所谓,在火箭升空的一瞬,还真有些许感动。
也许是因为我们看见了梦想在眼前升腾吧。
You're teaching him how to read history, and I'm gonna show him how to make it.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we stopped believing that we could do anything. And if we don't have dreams, we have nothing.They 're pretty good at assassinating people who have dreams.You have got your famliy dreaming together. That's a big stuff!I've walked away before I can't walk away again.以上共勉。
没人能把你的梦想夺走,除了你自己。
中国当年搞大跃进的时候中国的农民没少放卫星,不料这个美国农民真的把卫星放上去了。
早四五十年的话,这部片子一定会被引入中国,然后不停的放,作为洗脑的工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或者“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意淫的片子。
没错,每个人都有梦想?
但梦想不等于梦遗。
如果把卫星发上天有那么容易,中国早就赶英超美了。
事实上即便真的有人把卫星发上了天,中国也不可能超过美国。
这是有中美两国人民的特点决定的。
就像这部片子所反映的一样,美国人都是乐观主义者,都是梦想家。
而这正符合这个科学时代的气质——一切皆有可能。
这种精神,也就是美国精神,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所有国家都在学习美国的体制,法律,政策;甚至生活方式,教育制度,社会文化;但是他们都成不了美国,因为他们缺少这种精神。
很遗憾,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种国家中的一个。
中国文化里向来是谨小慎微者多,敢为人先者少。
其实在共产党领导的这段历史里,我们确实曾经浪漫主义过。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执着的相信能够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结果就真的赶出去了;执着的相信可以消灭国民党,结果国民党也被赶出去了;执着的相信十五年赶英超美,结果至少把原子弹发出去了……我们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其实不是说一定要树一个上帝顶礼膜拜。
那个上帝可以是你自己,你就是天选之人。
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事实上是没法相信其他什么的。
典型的美国梦
记得有个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对梦想的最求和对渴望呼吸空气一样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当然前提是主角有永远支持梦想他的妻子孩子和一帮和镇子里和他一样有梦想的人
太扯了。。。
故事很励志,完成梦想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金钱,和身边人的鼓励与支持,缺一不可
笑屎。
responsi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ream PS:SB一个。
真的很励志!太感人了!
愿望是美好的
梦
a second try 不是试两次,而是再试一次
有梦就有未来
我觉得美国人拍这部片子,就是给我们看的~~
"I have a dream...."--太阿麦瑞肯了。
让我想起伴我高飞和飞屋,都是最伟大的梦想,都需要最坚固的亲情。他坐在火箭前和火箭成功升空的那一幕,我落泪了。前者是巨大的孤独,后者是历尽万难的胜利。我没有这么好的爸爸,这么好的丈夫,我只能在这个别人去看双子座流星雨的夜晚,在不支持梦想的国家,看美国梦升空。
还能再扯点儿么
我突然觉得我也会这么头破血流地执念下去……
影片告诉我们的不是让我们造火箭,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坚持了吗?我们需要法莫尔这样的坚持不是吗?
嗨,原来是一个有工程背景的名字叫做农民的宇航员。他想上太空最重要的事情居然是和资本作斗争
农民的宇航梦
在别人的打击下能坚持就是值得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