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点。
弥漫着永恒的迷雾。
阴霾。
晦暗。
在这部影片里,这样一个神秘据点,成为战争邪恶罪孽的象征。
双手沾染献血者一旦踏入这里,便是走上了不归路。
失踪的士兵死不见尸,还活着的,即使身经百战、冷静、坚韧,保有最大的求生意念,依然逃不出恐怖炼狱,互相残杀直至最后一人。
而死去的亡魂,依然得不到安息,无所归依。
士兵在死后持续地重复他们生前所做的事,发送求救的信号,渴望逃离,渴望回家。
而令这些士兵自相残杀的力量,影片并没有做直接的交代,只以一个白衣越南女鬼的形象具化。
影片最后女鬼逼近作为男主角的中尉,双眼留出黑色的血泪,那是深入骨髓的痛苦。
仇恨。
恐怖,和死亡。
那是战争的邪恶与罪孽。
那是深陷战争,被战争所摧毁的生灵的恨意与绝望。
影片刻画了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
一个是男主角,搜寻队指挥官,一个战功累累的中尉;另一个则是唯一的幸存者,18岁的年轻上士。
指挥官崔中尉,一次战役中韩军唯一的幸存者、熟知战争的老练军人;因为经历过太多杀戮,在任何危急形势中都能保持过度的冷静。
做为男主角,他也是影片的解密者,通过剧情推进,将真相一点点剥离解析。
而这样冷静坚韧,身经百战的军人,在片头,却只在妓女怀抱中寻找慰藉。
顶替哥哥入伍的蒋士兵,惦记家里的母亲,曾把健康的体检报告以一头牛的价格卖给得性病的战友。
影片末尾,被手雷炸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双眼失明的他慌乱地寻找自己的军牌。
因为只有找到军牌,尸体才能被带回去。
战争中,军人个体的任何价值都将归零,不再重要。
重要的只有三件事:姓名、编号、存活与否。
所以影片里,所有人的脸都显得面目模糊,除了姓名与编号,活着的与死去的,你分不清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只知道他们都在战争中杀过人,双手都沾染过鲜血,敌人的,自己的。
而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的渴望变得非常简单:亲人。
性。
快乐已经如此困难,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获取肉体和心灵上的些许休憩——把女儿的名字写在头盔上;筹划回家以后的家庭生活;或者,行房事后大汗淋漓,在妓女的低语中陷入沉睡。
最后,九人搜寻队,八个人都死掉,尸体失踪,只剩蒋上士一人。
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士兵死亡的原因都是因为自相残杀,所有不会再有别的力量来伤害他;第二,也就是片头护士检查他生殖器时所说的:“他是干净的”。
一语双关,也许只有年轻的蒋,幸运地未曾沾染战争的血气。
18岁士兵最后的独白是:我要带我挣的钱回家,我妈想死我了。
但是我有些害怕,我怕我妈认不出我了,因为我变了太多。
战争让我改变太多。
印象最深刻的镜头,莫过于罗密欧点那美丽的橙色天空。
黄昏,人人陷入绝望。
无法活着离开的念头在每个人心里犹如病毒一样蔓延。
曾经犯下的罪孽,曾经因为长期的战争生活所麻木掉的罪恶感慢慢浮上心头,那些亡魂就在不远处偷窥,伺机摧垮活人意志的防线。
但心里还在不断地问,我们做错过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错吗?死掉的法国士兵,他们的求救信号不曾间断。
黑夜来临,永恒的雾气再度笼罩了整个罗密欧点。
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落,带着恐怖、死亡的气息。
荒原中,残破的神像下,失踪者的墓地在夜色里升出地面,密密麻麻的白色的十字架上刻着死亡士兵的名字和编号,而他们最终,面目难寻。
包裹着战争恐怖、神秘悬念的影片,到最后,竟然只是这样悲哀的一个故事而已。
几年后该导演又拍了类似题材的506哨所,更多悬疑,更加密闭的空间,也塑造了同样精彩的指挥官角色,深刻刻画了军队、军人们作为政治工具、国家机器的绝望;究其根本,恐怖惊悚的外皮下,凝结的,是同样沉重的悲哀。
人物一共有:队长、副队长、爱照相、xing爱机器、撒尿李、洗尸体、18岁,厨子、无线电。
这9个人你都能清晰的记住,但是那第10个人(俊)你无论如何都看不清。
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上一秒他们是9个人,下一秒就是10个人,但是第10个人(俊)毫无存在感,其他9个人和俊没至始至终没有过任何正面的交流,只有两次出现有人叫他:一次是洗尸体走丢时喊过一次他的名字、另一次是18岁和厨子值班时看见俊往外走,但叫俊俊不应。
副队长掉到岩洞中,找到驴子三号的鬼在用无线电向总部蝴蝶发报,如果翻译没有错的话,鬼最后一遍说的是:这里是鼹鼠三号,而鼹鼠三号是9人小队。
还有一些疑问 越南女孩为什么会和法国佬在一起?
是慰安妇吗?
18岁为什么要留着那个越南女和法国佬的照片?
他当时看照片没发现这个女的就是竹林里射击他们的人吗?
看完后,我被吓到了,但不是被恐怖的氛围,或者鬼魂,而是战争,而是回到某年某刻某个无名无姓的士兵想到家人,想到未知的死亡的那一刻,那种刻苦铭心,最根本,最深沉的痛!
虽然我还是无法感同身受,但只要尽力去感同身受,会有那种恐怖,更何况历史上有很多很多很多人真的经历过,是活生生的生命。
我甚至不觉得是恐怖片,而是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人心,是控诉战争,恐怖片无非是形式,正如最后是士兵杀死士兵,而那些所谓的鬼,也就是死去的人,如无辜的白衣女孩,不管创造者是不是有此意图,但我会想到无辜的百姓,以及被士兵杀死的士兵。
况且战争本身不正是人类自相残杀嘛?
你看那些求救的电报,不断流血,又不断在呼喊,求救!
不断创造罪恶,又不断呼喊停止罪恶,是矛盾,是战争的缩影。
这部片子我先看的抖音主要剧情,被剧情吸引之后看的完整影片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仍然是“好看”,“渗人”,是我近几年看过的很优秀的恐怖片。
不仅丝毫没有被剧透影响到,而且深入影片,能够发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细节,从而让人对故事有了更加完整深刻的理解影片最大的恐怖来源,其实是“真实”无论是一开头的竹林,竹林里面持枪对立的女孩,还是法军公墓,甚至那个若隐若现的钢筋水泥建筑物。
在影片都是虚幻的存在,这意味着,你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你也不知道那个地方是不是存在于你眼睛看到的这个地方。
所有的地理位置,建筑物以及战斗环境,甚至是面对面的所谓“人”,都是女鬼请君入瓮的障眼法而已但是这个障眼法被主创用的太真实了。
有血有肉的美国大兵,茂密的竹林,奄奄一息而垂死的持枪女孩,当这些元素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们的真实性,因为他们的出现务必自然,甚至还有跟主角的平实交互。
而当剧情深入下去,观众又会陷入到这些元素是虚幻的这样的反转与震惊当中,而到你顺着反转的逻辑看,还会产生一些细思极恐的意外发现例如法军公墓,首次出镜是男主夜晚追逐女鬼时误入,相信闪电突然映照出的十字架公墓,那种震撼和冲击,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剧情中,主创借助闪电与惊雷,强调了法军十字架公墓的存在。
而在接下来的白天剧情中,主创仅仅通过一个道具,一个不经意的同位置的俯视视角,就带出了法军公墓实际上不存在的反转。
这个部分虽然没有强调,但是给人一种余音绕梁般的恐惧再例如一开始出现的小姑娘,以一人之力抗衡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小队,这明显就是送死啊。
但是这种送死,结合着之后的剧情,其实大有深意。
武装小姑娘之后,小队遇到了诅咒石碑,意思是谁,谁杀了人,谁就会死在R高地。
而之前小姑娘的所作所为,明显就是送死,他希望有人因杀他而手染鲜血,继而死在这里。
所以答案也很明白,小姑娘只是女鬼为了全灭小队而打上的补丁和保险而已对于人性的挖掘,我觉得本片也挺棒的,他完整的展示了小队当中由出现恐慌,到恐慌散步,再到波及所有人的这个全部过程。
我觉得女鬼后来亲自现身,实际上仅仅是加速了小组的败亡。
如果找影片剧情的自然推动,这个小队的人,早晚也会死于人性的的弱点、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彼此的不信任吧。
例如吴上士,在他体现出对亡友的愧疚之后,就被女鬼一下子抓住,继而杀死。
还有胆小哥,始终非常胆小,非常依赖自己的队友,而最终也死于队友之手此外,影片的一些片段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最赞的,应该是吴下士掉队,然后误入鬼部队的那一场戏诡异渗人,阴森恐怖,而且让人有种特别压抑的感觉。
尤其是几个鬼兵匍匐如草丛,然后立刻不见的那个镜头,简直太赞当然影片也不是十全十美,我个人认为有一些知名的BUG:1.男主和陈副官,如此人中龙凤的精英,为什么连自己手下有多少人也搞不清楚呢?
每次活动之后报数,难道不是战斗管理的基本规则么?
2.很多人认为最后幸存的蒋英寿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他没杀过人,但是这是完全有问题的啊,他最终杀死了男主队长中尉啊。
如此看来,他的幸存,其实算是打破了石碑的诅咒啊3.我觉得影片做的不好的一点在于,有一些从女鬼的角度看小队的冷色主观镜头。
这个设置不太好。
既然是鬼,就应该有点神出鬼没的气质,这种主观视角的出现,让鬼的神秘感大打折扣,倒像是间谍4.每一个牛气冲天的女鬼,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凄惨无比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影片当中的女鬼,到底是怎么样的苦大仇深,才会如此处心积虑的对待每一个出入R高地的士兵呢我平常真的不喜欢看棒子的电影,但是这部片子真是例外,他给我的感觉,不仅仅超越了预期,而且还有意料之外的新惊喜
1首先揣测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用意用灰暗恐怖悬疑的氛围以及人性细节(虽然离完美还有差距)的描写暗射战争的残酷与危害。
2派去执行任务的9个都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都曾做过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诱发幻觉,就像有的人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一样。
6个士兵都是在极度恐惧下死与自己或他人的心魔。
重点是金中尉和崔中尉以及辛存的士兵。
金中尉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心理素质强硬的老兵,但他在洞里看到阵亡士兵临死前的极度恐惧惨状后,他的心理也崩溃了。
他在回到基地和崔中尉说了;我们不应该来这(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参加这该死的战争)后杀了向他倾诉的士兵结束自己的生命。
崔中尉在部队被全歼的一场战斗存活下来,足以说明他的个人战场适应能力在全军队都算好的了。
但素质如此优秀的士兵都死在自己幻想的女鬼(当开炮将丛林里的女人打的淹淹一息最后一个士兵下定决心解决她时他阻止了心魔开始上身了人性的弱点再优秀的人都有)身上。
当幻想女鬼一步步接近他,他也崩溃了。
命令最后辛存的士兵向自己的方向开枪,足以说明战争的残酷对人的伤害到何种地步。
辛存的18岁士兵,心魔还没成型的年纪。
说白了就是这个鬼岛的讯号总是延迟发出,由于延迟,上级肯定会派人来救人。
结果就是死循环。
一开头躺在床上的人就是最后一幕眼睛被炸伤的人。
他已经在病床上确认了队友全都死了,但是高层坚持要派人去,因为他们延迟收到电影末尾队长发出的求救信号。
看不懂的和说这片子不好看的爱国粉丝们,本身就是恐怖片,恐怖片有自己的鬼逻辑啊,你们想看正常逻辑的去看福尔摩斯探案,这04年的片子拍的很好了。
你们不喜欢看恐怖题材的就别乱喷ok
首先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任务,去远离战场的后方寻找一只六个月前失踪的部队。
这九个人是执行任务的队员,绝不会是鬼,如果他们是鬼,那么最后出现的女鬼是什么?
其次,因为任务相对安全,也不复杂,或者是对队长刚犯错误的惩罚,所以没有给队长配他的子弟兵,而是一群杂牌军,鱼龙混杂,互不相识,以至于混进来一个鬼兵,都无人察觉。
深深怀疑又无力反抗的队长,不明真相盲目逞强的部下,凡此种种,强化了这种不确定性,也为任务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很见导演的匠心。
再次,最后干净的地面和孤独的盲眼士兵,让我们明白前面突然出现的美国士兵绝不是偶然,它正是一个伏笔,地面就是这些美国大兵打扫干净的,他们是让一切恢复原样的鬼差。
有说是越共,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是鬼片啊!
一点补充,中尉带领的小队一共就是九个人,在登陆上岸后拍摄第一张照片时就是九个人(照片上八人,一人拍照)。
在拍摄第二张时,俊二等兵(鬼兵)突然混入,因为拍照者说也想和大家一起照相。
所以俊二等兵跑过去接过相机为大家拍照,此时照片上是九人(全体队员)。
总之,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评分显然是被低估了,至少应该在7.5分以上,虽然它也有俗套,有缺陷。
首先,说八个人全是鬼的,别人成百上千字的解析,你“全是鬼”三个字就搞定了,其他任何信息都不用解释了,反正都是鬼嘛。
这种观点未免太偷懒,太投机了吧?
影片就一点表达都没有?
这真的是一个创作者,一个导演的初衷吗?
其次,影片多次出现女鬼的主观视角,所以,女鬼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幻觉。
尸体消失,真的是被越共拖走扔到河中?
虽然片中有提到河中的尸体,但也有提到说此地越南当地人都不愿涉足,而且挪动尸体的动静瞎眼小哥不会察觉不到。
因此合理的解释是此地白天黑夜会产生两个不同时空,就像美国人每次只在晚上来此,男主只在晚上才能看见墓地一样,尸体也只会在夜晚显现了。
确实不寒而栗!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老书虫,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看官,一个故事能够做到逻辑自洽,就称得上是一个好故事。
能够逻辑自洽的鬼片更是难中难,难上难!
光凭这一点,《罗密欧点》就足以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看了别人写的评论有点不过瘾,很多地方跟自己的观点不一样。
不吐不快,那就提笔吧。
敲重点:(这是一个鬼片!
要当成一个鬼故事看呀喂!
)提醒:严重剧透。
————故事一开始便抛出一个悬念:电台发出的求救信号:“野驴三号,呼叫支援……”而裹成木乃伊的幸存者十分肯定的说道:“我亲手把他们的军牌摘下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队友全死了。
那么电台里自称“野驴3号”的是谁?
难道是鬼?
当然是鬼了!
长官找到铁中尉给他的任务是“找到失踪的六个人。
”
而实际上真实任务是查询“电台真相”!
长官是要让副队长老陈查出“发报员”的情况,并给他那“失踪战士”的军牌,告诉他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完成“假任务”。
细节一:小队登陆后拍了两次照第一次是9个人,第二次就变成了10个人。
第二次负责拍照的,就是鬼兵!
鬼兵也就是第1个“死”的“仲士兵。
”所以说,从登陆这一刻起,他们就遇见鬼了。
细节二:伏击者是鬼。
小队进入丛林后遇到伏击,队员们慌做一团之时,智勇双全的铁队长迅速绕后,一发炮弹解决伏兵。
众人走上前去之时,一个队员嘟囔了一句,伏击他们的人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但是还有一个没死透的,手上带铃铛的女子。
这是他们第2次遇见鬼魂铃铛,女子就是鬼。
细节三:殡葬男孩遇见的是鬼兵“仲士兵”。
殡葬男孩跟队伍走散后,遇见了那消失的6个人。
也就是六个鬼魂士兵。
其中就有鬼兵仲士兵。
仲士兵的头盔后面写着给女儿的一句话:“仲淑,等我。
”
铁小队里边儿知道仲士兵头盔秘密的,只有吴士兵。
所以当殡葬男人说出“仲淑,等我。
”这句话的时候,吴士兵反应非常激烈。
因为他黑了仲士兵的相机,而仲士兵已经死了!
细节四:鬼魂附身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心神大乱陷入极度恐惧。
第二,跟鬼魂眼睛近距离对视。
细节五:他们遇到的鬼,就是在阁楼箱子里发现的那张照片上的铃铛女孩。
也就是以前住在大楼里的人。
美国大兵警告他们不要碰2楼上的东西,也就是电台。
很有可能这几个美国大兵也是被电台忽悠过来送死了。
只是他们到死也没弄清楚咋回事,所以警告小队不要碰电台。
后来看到那几个美国大兵其实已经死了好几个月,谁能不卧槽一声。
美国大兵这个设定简直绝了!
————电影有两个升华点。
第一:别的战争电影往往着力烘托战争的残酷,而本片导演却切入了战争给战士们带来的身心摧残。
比如因为恐惧误杀队友,怎能不让人唏嘘。
第二,其中一个战士在大楼里咆哮“我们做错了什么?
凭什么这么对我们!
”
被鬼附身的战友冷冷地反道:“你真的这样认为?
”
真的吗?
你真的觉得你没有错?
韩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人家越南,对于越南人来说,作为参战的韩国人哪个不是刽子手?
导演有格局啊。
就这一点简直让本片升华了好几个高度。
结尾处,智勇双全英明神武的铁队长。
在鬼魂步步逼近的时候也忍不住往后退,说明他此时也已心神大乱,恐惧占据了上风。
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猜到了鬼魂的秘密,需要近身才能附身。
所以他果断下令让被炸瞎的小男孩,举枪瞄准自己。
他当然清楚鬼魂是杀不死的,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小男孩杀死被鬼魂附身后的自己。
从而保全不会被鬼魂附身的小男孩。
(战争无情,人有情……)因为小男孩已经瞎了,不可能跟鬼魂对视,就不会被附身,所谓眼不见,心为净。
呼应了开局幸存者木乃伊士兵,也是因为眼睛失明而幸存下来的。
那么这个电影就告诉我们了一个生活小技巧: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之后怎么办呢?
答案是:闭上眼,不看!
虽然是恐怖片,但是这是一部很好的反战电影,他以一个美丽的白衣女鬼为受害者,向那些发起战争的活人发起报复。
有几点需要理解,首先,看见鬼的人会被鬼上身,例如,中尉在最后一个双眼充血,被鬼上身;其次,为什么最后活下来的是未满18周岁的小蒋,因为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军医就说他是干净的,说明他是唯一一个有权利活下来的人,想必白衣女鬼在活着的时候惨遭照片上法国士兵的凌辱;再次,上岛之前队伍里有九个人,上岛之后变成了十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上批失踪队伍里士兵,也就是鬼;最后,收音机里最后又发出了死去中尉的求救信号,引诱下一批搜寻小队进入罗密欧点,从而也必然遭到女鬼的报复。
其实上面这些细节是我看了其他电影解读之后进行的汇总,这部电影看的磕磕绊绊七七八八零零散散的,根本无法联系起剧情的前因后果,终于在刚才看完了。
电影不算恐怖,但是以化身为厉鬼的受害者,向战争里的参与者进行报复,从而表达反战思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立意。
军队与恐怖元素的结合好像是韩国特产,片中有几个点还是蛮诡异的,但整体来说并不出彩可能太老片了。
看完以后,毛骨悚然。电影里很多人其实早就死了。
搞不懂评分怎么那么高,明明很老套
竟然还好意思问“我们犯了什么错”……不管你们愿不愿意但毕竟是在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中充当狗腿子了啊,韩军在越南干的那些好事不用我重复了吧恐怖桥段有一说一拍的相当不错,但是剪的着实让人理解起来费劲,女鬼颜值太高,扣分!看完有点意犹未尽,不过“战争怪谈”类型的电影太少了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看到队列前进的这种我就有数人头的习惯
补录。沉闷
看这个电影好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也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因为是在朋友家看的,后来一直也没找到。过段时间再找来看看。。。
没看懂,战争的伤害使人心如鬼魂。
优秀 恐怖片
前半段氛围挺不错
唉,,,,本来还有所期待的,后来发现浪费了两小时
看不懂。
本来以为是战争片,结果是鬼片,越南女鬼复仇韩国大兵的故事,拍的一般般,紧张感和最后的高潮段落都不是很出彩。
模仿一部一战片 那部叫什么啊 忘记了
人,总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不值得看
我不知道七年前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反正现在这不是我的菜了。
中尉太帅了(❁´▽`❁)
看到一个小时,终于忍不住快进了。不管有没结尾和解释,反正我看的十分困。不觉得恐怖,只觉得故弄玄虚。
解读比电影本身更耐人寻味。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一直感觉吴下士很眼熟,原来真的是《鬼怪》里紫色舌头的坏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