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很不错,只是叙事手法和别的电影有差别。
电影全篇说的是两个故事,最开始完全看不懂之间的联系,直到故事后半段权叔提及40年前的一场火灾,两个故事似乎开始有了一丝丝联系。
故事末尾张家辉被上身之前,第二个故事的发展与40年前的戏棚着火事件慢慢开始重合,我才发现其实看似两个独立的故事不过是在相同地点不同时间上演的同一幕,故事相隔四十年。
班主林威就是40年前的那场火灾的班主,与艳秋和秀玲之间的情欲有了张家辉两兄妹。
回顾整部电影,故事脉络也就十分清楚了。
四十年前宗华妈妈纵火烧死戏班的人,在生下宗华后被附身自杀,40年后被烧死的戏班成员回归报复宗华,并杀死了戏班一批人。
总的来说,张家辉的处女作拍的还是很不错的,不管是音效还是剪辑,亦或是故事整体连贯性都很好,美中不足的就是饰演张家辉妹妹的李元玲演技还有待加强。
总之,力挺
故事是分两条线的分别是40年前和40年后。
不得不说张家辉是的懂得恐怖的,尤其是看监控的那一段,非常吓人,很懂大家害怕的点是什么。
后续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啥了故事交代的东西不清晰是需要二刷才能知道说的是啥但是真的没有必要了这样的就是看一次就好了当家花旦直接要求上门被干上位如果是鬼害的这个鬼真的很恐怖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最后的与恶鬼搏斗看完整体来说还是看林正英比较好点有头有尾60/100
哥们我简单说几句,装个比:1,绝少有电影让我没看完就有点感悟,想写点东西;这种电影,要么极烂,要么极好;毫无疑问,这个电影,属于前者;2,我愈发觉得《回魂夜》是香港最精彩的鬼片了;3,以前别人骂广电限制电影出现真鬼,我跟着骂,现在谁再骂,我骂谁;电影里面的鬼,简直太2b了4,张家辉是一个很努力的演员,演技近年来也很纯熟,但香港电影界有“编而优则导”的说话,真正能“演而优则导”成功的人并不多,可能有人不服,说这是张导处女作品,以后肯定能拍出好片,但我大胆说一句,处女作拍成这样,以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人的格局在那里放着的嘛5,我小时候看《力王》,觉得片子很暴力,很好看,看完之后很长段时间我可以向我的小伙伴炫耀哥们我可是看过《力王》的人;小时候觉得《僵尸先生》很吓人,想想都害怕,现在我看《力王》仍觉得很暴力,很好看,现在看《僵尸先生》觉得很好玩,很经典6,影片充斥着大量的一惊一乍的音乐,这玩意只能吓唬住小孩子,吓不住哥这种老油条;也不能说吓不住,但吓到哥之后,哥立马会骂一句“我操尼玛”来给自己壮胆,7,单靠一惊一乍来拍恐怖片,早tm的就过时了,一惊一乍也撑不起一部电影,如果故事本事单薄无力,但这一惊一乍就会显得让人哭笑不得,这也是哥骂出“我操尼玛”的原因8,但看这个片子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益处,这个片子让哥感觉自己的忍耐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9,我很佩服那些能快进看片的人,除了看毛片的时候快进,看电影,哪怕这个电影再烂,我也不会快进着看,要么看忍着看完,要么直接关显示器,但我一般都会选择忍着看完,这或许也是一种强迫症,强迫症害死人啊10,就写这么多吧,反正tm的这篇文章也没人会来看
很多年前,有一部港剧叫《天地豪情》,里面的Kevin一角,让我们见识了张家辉的精湛演技,之后的所有作品也几乎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他由于天生的喜感,竟然也步入了喜剧明星的行列,当时认为这位将来一定能得影帝,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事情的真相大概是这样的:40年前,艳秋抛弃丈夫啸林和年幼的儿子宗华,来到另一个大戏班唱戏,但被阿飘作弄而崴脚(估计是没按照规矩办事),之后就算潜规则也无济于事,比不过年轻的女跟班秀玲,怀恨在心,阿飘趁机附体(因为脚又莫名的好了)放火烧了整个戏班,旧班主和秀玲还有整个戏班成员全部枉死。
之后艳秋为了摆脱阿飘,趁它附体用自尽换得同归于尽。
40年后,艳秋的丈夫和儿子因为理念不同,儿子出去追梦,但出版社因为女友错信他人而赔钱倒闭,宗华与其分手后回家,此处人物有老爸啸林、同父异母妹妹晶晶(这个妹妹应该是老爸在火烧事件之后十多年另娶的女人生的,不然妹妹才二十多岁,时间对不上),这个后妻究竟是死是活,怎么死的,都没有交代,i dont care,还有当家花旦小燕(贵哥权叔都不重要)。
接下去,宗华连连遇到怪事,ML事件(推断应该是女朋友附体小燕,但是偷窥的是不是艳秋呢?
)、拜死人事件(从后面的剧情推断有可能是宗华自己所为,这应该是他即将死去的征兆)、Wifi摄像头事件(发现自己跳楼,断腿之后怎么上来的?
这里秀玲来了,但没进门,最后“和你化作一团火焰?
”这尼玛是白娘娘么?
)。
宗华接完腿之后接到女友老爸的电话,说闺女上周就跳楼自杀了,宗华瞬间觉得之前难道是鬼来电?
火盆突然翻倒,谁干的?
摄像头也没拍到,小燕出现,想杀他,并开始表演驱魔人,逼真的表演让宗华目瞪口呆,此处是不是止君和秀玲在小燕体内对抗?
感觉有点这个意思,最后反正小燕就这样带着血优雅的离开了(感觉是秀玲附体成功,表情很像秀玲被潜规则完的骚样),宗华心想这尼玛玩我呢吧?
鬼玩人?
山姆雷米?
想太多了。
继续,晶晶想要学戏了,想穿她妈的衣服上台,啸林感到疑惑,因为女儿不孝,从来不提母亲,怎么突然提了呢?
小燕明显是秀玲附体,开始用红眼病威胁老爷子,我就要穿她的衣服,晶晶的母亲又不是艳秋,你秀玲干嘛这么激动?
说到这里想要插一句:既然很多人都认为两个班主不是同一个人,那为何老爷子在病床上看到鬼魂过来会说一句,要搞就搞我,别搞我子女。
(鬼魂想,册那你说不搞就不搞?
那我们还混什么,走,搞他子女去)不过这句话明显老爷子是认识这帮鬼的,也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丝毫没有感到困惑或者莫名其妙,诶,不管了。
总之宗华想取消神功仪式,因为这个台子就是当年火烧的地方,这样会触犯那些冤魂,显然的,没人听他。
当晚宗华从摄像头看到所有人都在台子上练习,突然停电,宗华拎着手电筒就下去,权叔已经吓傻了,一看,所有人被附体,并且不知不觉浮了起来,零点!
老爷子也赶来援助,一场人鬼大战之后,所有人死光,老爷子被附体准备掐死自己儿子,最后儿子被雅典娜的圣光照耀,拿起佛像碎片猛插自己,他妈说了,被附体只有自杀方能解除封印,宗华死了,鬼魂应该也死了,这貌似是这部片子的规则。
所以我感觉鬼魂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要搞死宗华,因为宗华的母亲搞死了我们,我们就要搞死她儿子。
可是要搞死宗华的机会一大把,干嘛非要拖到那么后面呢?
我觉得应该是因为宗华刚回来的时候是人生最低谷,也就是一个人气运最低的时候,此时的他比较容易撞鬼,而艳秋回来想要看看自己的儿子(出租上看到的那个红色旗袍?
)女友芷君也回来见见男友(可能就是一开始老奶奶看到的穿裙子女鬼),于是芷君就借着小燕的身体和宗华睡了一觉。
秀玲应该是先上了晶晶的身,然后再上了小燕的身,而小燕为何一直在玩驱魔人,因为她体内有芷君的灵魂,于是两个灵魂开始对打,看过驱魔人的朋友都知道,人会这么做动作,完全是恶灵附体所致,而且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恶灵附体的时候自杀以图与它同归于尽,艳秋的做法与宗华的完全一致。
所以当秀玲尝试杀害宗华而不得(只是摔断腿),秀玲本是无面鬼,因为汽油浇在了脸上,因此她本想在后台干掉宗秀,没成想艳秋或是芷君扔下吊灯救了他一命。
秀玲在控制了晶晶和小燕之后就伙同众鬼占领了戏班,因为宗华晚上看到小燕和晶晶还在练习,而黑影一闪,应该就是大厅里都是鬼了。
于是不顾老太婆忠告的宗华出门看电影,一路遇鬼,直到最后和鬼同归于尽。
所以,鬼魂的最终目的不是搞死谁,而是搞死一堆谁,这样就能找到替身而往生了,只是恰好这次来的这波人带头的还是我们仇人的儿子,正好!
只是宗华为何知道同归于尽可以解决事件呢?
可能和他同时也是导演有关系,提前看过台本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电影不算太复杂,里面也有大量向经典电影致敬的桥段,例如驱魔人、闪灵、平行理论等多部电影。
不过作为张家辉的处女作,还是想给予支持与鼓励的,在烂片如潮的时代,努力想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的导演值得表扬。
文/石头记
看《盂兰神功》前,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印象中张家辉是个演员、影帝,没想到他会导戏,而且出手不凡。
这部片子是他出道二十年的导演处女作。
盂兰,是指农历七月盂兰节,就是鬼节。
影片讲述盂兰节 ,一个粤剧团发生的灵异事件。
整部片子82分钟,张家辉将惊吓点安排得密密麻麻,并且使用了大量脱胎于过去鬼片的吓人手法一一似曾相识又有自己改造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气氛营造方面,张家辉算做得比较到位的:比如昏暗阴森的色调,比如高饱和度的鲜红戏服、衣饰,猛地出现在画面中,显得诡异又瘆人。
此外,张家辉又把这个撞鬼故事,跟中国 古老民俗挂钩,更见地域特色。
有意思的是:片中提到了不少鬼节禁忌——观众完全可以用来当作辟邪手段。
片子挺好看。
张家辉导得不错,何况作为主演,他也为此片加了分。
处女作难免有瑕疵,难免力不从心。
比如冤鬼复仇的内容,我就觉得只是蜻蜓点水,剧组尚有发挥的余地⋯⋯(2020-6-3午睡前于宁波家中)
有些人,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比如黄渤,不几年前还什么都不算,现在却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中国电影票房王。
再比如张家辉,先是凭《证人》拿了一届金像奖,然后又凭《激战》再拿了一次。
但说心里话,尽管拿了两次,依然不让人那么服气。
《证 人》那届,竞争对手是古天乐《一个好爸爸》、梁朝伟《赤壁》、任达华《文雀》与甄子丹《叶问》,表演上整体明显偏弱,即便有任达华与梁朝伟,那年的作品也 明显不是他们的最佳表现。
张家辉胜出,有矬子里选将军的意味。
而到了《激战》这一届,竞争对手是梁朝伟《一代宗师》、古天乐《扫毒》、刘青云《扫毒》与黄 秋生《叶问:终极一战》,整体表现上,张家辉明显更胜一筹,比其他几位相比,几乎是完胜,表现的比《证人》时要好很多。
但凭张家辉的表现,放在影史上,又 该如何,怕就不是那么服人了?
所以尽管两次,都有些运气的成分,因为遇到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么强,他的表现只是当年最好的,不是自己超一流,而且别人都二 流。
尽管他很拼,也很勤奋,为了演好角色付出了很多,但看他的表演,总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有些做作。
当然,这么说不是完全否定张家辉, 与其他演员相比起来,他的付出,还有他的表现,还是配得上金像奖的。
这也证明了香港电影的凋落,人才的不济,近些年压根就没有扛鼎型人物的出现,数来数 去,就那么几个人。
人才凋零,已经比张家辉更好的演员了,也几乎无法找到了,蜀中无大将,只能是廖化当前锋,毕竟此时也只有廖化能独当一面了。
张家辉于是就这么存在着,不尴不尬的。
票房可以证明,尽管他拿了两个金像奖了,在票房上却依然没有多少号召力,没有成为票房的绝对保证。
于是,张家辉想要证明点什么,《盂兰神功》就出炉了。
这 么说,有些诛心之论,但从我的角度,就是这么想的。
而通过《盂兰神功》,可以看出张家辉还是有浓厚的艺术追求的。
作为一名当红演员,奉出的第一部导演作 品,他没有去投资自己擅长的的老本行,没有选择警匪片,也没有选择黑帮片,还没有选择赌片,更没有选择喜剧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早已没落的鬼片。
而且,因 为选择这一题材,也等于直接放弃了大陆市场。
一个看不清方向的选择,这样可不算明智,但张家辉还是做了。
这需要一些理想,也需要一些勇气。
张家辉这么做,有明显担负文化传承的意味。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些标志性的符号,神鬼传说则是保留传统基因的一种。
简单的说,一百年多年来,中华文明下普通民 众的服装早就改的面目全非了,百年前的服饰与今天的服饰有着天壤之别。
但在宗教传承上,这种变化却没有那么大。
像今天的佛教徒及道教徒们,现在的服饰与百 年前的服饰变化就没有那么大。
基本上,百年前怎么样,现在的整体模样还是怎么样,用料及细节当然存在出入,但样式却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以前的样式。
完全不似 普通人的衣着,基本上被全球化的浪潮给席卷着变化了。
神鬼传说尽管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的仪轨还是有些一些类宗教的特征。
这些仪轨也因为自身的 独特性,并没有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变化过多,而且保持着很多传统的模样。
所以说,张家辉拍摄《盂兰神功》,选择从神鬼话题上做文章,很大程 度上就是着眼于这样的文化追去。
张家辉做导演,显然是有野心的,不是为了拍一部迎合市场的片子,去利用自己当前的价值去搂一把,而是选择从冷门题材切入, 向凋落的文化致敬,显然是有所追求的。
尽管他的不够好,起码我们知道,张家辉的确是在努力。
还就是“盂兰”的说法,本身也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与佛教中的“盂兰盆节”密切相关。
“盂兰盆”本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是“倒悬”的意思。
后随着语言的发展,“盂兰盆”逐渐被简称为“盂兰”,不过这两个字咋一看太像某种兰花的名字了,但还真没关系,纯属误会。
话说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在得到神通之后,运用神通眼观 察,结果发现自己已离世的母亲正在鬼道受苦。
目连十分伤心,便用神力以自己的饭钵盛食物给母亲去吃,结果饭虽到母亲手中,却在入口之前化为灰烬。
于是目连 求助佛陀,佛陀说你的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个人救不了,需要依靠僧众的力量,才能救出你的母亲,你应当在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喜欢日,敬设盛大的盂兰 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好借助众僧之力,救出你的母亲。
目连遵照佛陀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最后如愿救出了母亲。
以此为原点, 按照佛陀的意思,凡到七月十五日,一些师院便广设盂兰盆供,并颂“”“盂兰盆经”,既为了让往生的父母离开苦海,又为在世的父母添福添寿,已报养育之恩。
在中国,道家还按照阴阳五行之说,把阴历的一、七、十月的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
七月之为中元,在于它位于正月到腊月之正中,方其时,阳气盛极,阴 气暗生,也即杀气、鬼气滋生。
所以,中元节正是拜鬼的好时候,已遏制其在后半年的侵扰。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佛教与道家的合流,就造成了七月十五成了中国独 特的“鬼节”。
到了此日,佛教广设盂兰盆供,而道家也以祭坛示鬼。
张家辉选择了“盂兰盆”为片名,也是暗用这些用意。
不过,《盂兰神功》里,既没有神,也没有功,不过是戴了一个假的帽子而已。
它讲述的一个鬼复仇的故事。
上 面提到宗教对于文化的传承会更直接一些。
而在民间文化中,戏剧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承。
佛教徒及道教徒们身着古式的衣服活在现实中,成为文化的活化 石;而戏台之上,戏剧角色的服装,演绎了上百年,变化也不太多。
就像《白毛女》、《沙家浜》这些戏开始唱起来的时候,戏台上的服饰与现实中的差距不过二三 十年而已,但现在离开唱之日又过去了几十年,我们的服装一直在变化,但《白毛女》、《沙家浜》里的角色的服饰却几乎没什么变化。
大概再演下去,一百年之 后,戏台上的服饰依然还保留着开始演唱时的样式。
这样看来,《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古戏剧,台上的服饰变化也是一样的,在他们开始唱的时候,大致符 合故事设定时期的样式,而且就这么一直保留了下来。
而正是这样不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管窥一下旧时衣着的一些侧面的面貌。
不仅是衣服,戏剧所要反映的 内容,也同样虽经岁月的变化而依然如故。
所以,好的戏剧,就如同活化石,将历史上的某些片段,以曲笔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值得后来者去珍惜。
《盂 兰神功》的故事就集中于这些能够反射传统文化的东西,戏班、鬼神、仪轨等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分子。
它讲述了一个香港粤剧戏班在又一个中元节来临之际,为 了将日渐衰落的古戏剧继续唱下去,需要做一个仪轨,在七月十五日当天要为鬼专门唱一场戏。
因为这一日是鬼节,孤魂野鬼们会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四处游 走,为祸一方。
而戏班为鬼唱戏,就是为了能够缠住鬼们,让他们安心下来听戏,不去为非作歹。
张家辉饰演的宗华在大陆经商失败,回到了香 港。
他在大陆做的是出版社的商业,也是文化上的事,但事有不成,只好灰溜溜回到香港。
而他的父亲正是一个戏班的班主,在准备祭鬼的时候,却突然病倒,宗华 不得暂时接收,以代班主的身份去维护戏班的运作。
就在他们为祭鬼而设的戏份正在搭建的过程中,事故却接连发生。
因为抽签的缘故,他们的戏班被抽中的戏台, 已经运营了多年。
在30年前,这个戏台曾经发生过一次火灾。
一把火,将当时正在化妆中的整个戏团人员全部烧死,一大帮人突然丧命,做了阴间的小鬼。
因为火 灾来的突然与诡异,很多人死的不明不白,怨灵自然不服气,聚集不散,一直想要寻找到替身,或者找到当年的凶手。
现在,宗华他们的戏班来 了,那些冤死的鬼们,便开始找宗华他们的麻烦,不停地折腾来折腾去,并开始要戏班中人员的命。
后来,终于知道。
当初放那把火的人,正好是宗华的母亲。
30 年过去,当放火凶手的儿子再次来到同一个戏院,那些尚未脱胎的怨鬼也终于找到了可以下手的目标,一心想要置宗华他们以死地。
而在一番纠葛以后,宗华终于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的前因后果。
为了赎罪,也为了让那些怨灵得到心安,他选择了自杀,以己血报母恩,代替早已自尽的目前去偿还那些仇恨。
故事以悲剧结束。
而且,整个故事,讲述的就是鬼的复仇的故事。
30年等待,终于等到了仇人儿子的到来。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种恩仇最能直白简单地做一了结。
所以,宗华死了。
当 宗华的父亲最后登台痛唱一曲古老的唱腔时,台下那些稀稀拉拉的座位上,突然间就坐满了人,而且还有很多的站票,有些人四下里站着来听戏。
这些突然来的人, 其实都是已经死去的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喜好。
而这也是一种悲,相对稀稀拉拉的座位,更多喜好戏剧的人,居然都已经死去了。
活着的那 些观众,大都也满头白发,不日也要去往生了。
今日之戏剧,明年是否也变成鬼的一部分呢?
天知道!
戏究竟还能不能再唱下去?
而且,在每次唱的时候,第一排的作为都要空出来,因为那是为鬼留的位置。
鬼的座位,人当然是不能坐的。
所以,记着,在中元节那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话,最前那排,是不能坐的呢!
一切皆是猜测,请勿对号入座,如果真心不喜,请君一笑而过!
刚刚看完,的确是有些没有弄明白的地方,不过这不是那么影响整体剧情的走向,大致上可以看出来是这样的2条剧情线通过不同手法穿插来完成整体的剧情构造的。
其一,40年前的线(南韵幕粤剧团):李艳秋,是40年前的花旦,因为年老色衰(原谅我这么写,貌似看剧情就是这样)被旧班主因为演戏很多场都出错被嫌弃,更有一个剧团貌美如花的新花旦(秀玲)在勾引旧班主而导致她根本不能演出。
但是其实从开始就能看出来,她在演戏的过程中就有了问题,后来干脆被“好兄弟”给附身了,于是就有了那么火烧的情节,和后来她通过自杀的方式来消灭“好兄弟”的方法。
其二,宗华主线(艺阳天粤剧团):因为女朋友轻信别人导致出版社(印刷厂?
)被人骗卖了,经商失败的他在十多年后又回到了父亲身边,可惜父亲虽然对他很好,不过在以前可能对他自己的主张一直持反对意见,估计父子俩关系也是挺僵硬的那种。
从影片不断的给他各种能看到或遇到“好兄弟”的戏份来说,应该算是印堂发黑,必须小心的那种吧。
自从班主心脏病复发入院后,剧团里面就不断出现怪事。
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应该算第一个被控制的,而后小燕(貌似被不同的附身2次),接着怪事多,以及最终戏码剧团全灭和通过相同的自杀方式来消灭“好兄弟”。
但是,剧情中宗华一直看到的红色旗袍呢?
隐约看到几回的花旦呢?
有没有几个人看到,宗华在班主给他留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色的箱子,不是他自己的拉杆箱,里面全是旧物,有旧照片、旧报纸、旧手稿等,这些都是他母亲(李艳秋)留下的物件,红色旗袍,也就是他母亲。
我估计剧情是这样的,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老花旦因为与啸天(班主)分手,抛弃自己的夫儿之后自己跑到别的剧团去唱戏,但是被剧团的旧班主抛弃。
于是在被附身的情况下放火少了剧团,最后通过自尽的方式了断,但是她始终割舍不下的是他的丈夫和儿子。
于是趁着七月,就回来看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总能隐约看到红旗袍的关系。
个人觉得,抛开小燕喝醉酒那场被附身的戏,最开始附身给小燕的,就是李艳秋了!
这点很重要,之后的很多剧情就能说明白了。
另外,剧情说道小燕喝醉了,与宗华的一段激情戏也是有前兆的,影片一开始,就隐约的通过一位老人的眼睛,看到了从道路那边走过的一个影子,在暗处看不清楚,但是大致能看出来穿的是裙子,这个应该就是宗华的女朋友吧,之后才有了小燕被附身的激情戏,好吧,我们的红旗袍李艳秋正在窗外偷窥-。
-再来,宗华睡醒后发现被祭拜的时候,通过附身,重新的来见他丈夫啸天班主,这也是为什么总含情脉脉的看着班主的缘故吧。
晶晶嘛,其实我觉得通过被控制,更能说明小燕是被李艳秋附身的,因为从一个二十多岁叛逆的少女突然变成了“支持”哥哥的好妹妹转变的太快,而且又通过监控来给了几十秒的一个影像,更能说明了她不是被附身,而是被控制,最后是她被拽走了就能最好的体现。
所以,小燕被附身的时候是晶晶打的圆场,说她这是老毛病。
当然,李艳秋也总在深夜里教晶晶唱歌,于是就有了那一幕两人夜里练戏,和晶晶对班主说想要穿妈妈的戏服这码子事。
不过虽然这么说,你能回来人家也能回来,于是趁着七月,40年前被火烧的那些剧团成员也回来报仇了,这也是证明了为什么前面总有被附身的,但是一直都没事的情况,而后来被附身就要杀人报仇。
就在监控那场剧情的时候,出现的黑影,大概能猜到就是新花旦秀玲来复仇了吧,发型的造型有些相似,而且是真心想杀宗华,但是小燕来了,于是秀玲(暂且先这么认为)就附身小燕想要杀宗华,但是小燕已经被李艳秋附身,于是两人抢夺小燕的身体,李艳秋怕秀玲会占上风,就喊宗华走,可惜他吓傻了,根本不会动。
于是她爆发抢夺了小燕的身体,这才有后来宗华说:“你为什么要杀我?
”小燕付之一笑的情节。
哦对了,窗外突然出现一火光,我觉得可能是被挤跑的秀玲吧-。
-嗯,以上情节是不是感觉穿插到剧情后通透了许多呢,一边回忆剧情一边写,本来挺严肃的剧情我却越写越搞笑,好吧,就此打住,请诸君再研究研究吧!
很喜欢的演员张家辉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
有剧透。
故事围绕男主角宗华(张家辉饰演)展开的,但是有两条时间线,除了主要的宗华的那条还有一条宗华他父亲年轻时候的时间线。
男主角宗华大陆生意失败回到老家先是被妹妹厌恶,打电话给一个好友请求帮忙找工作但是被挂了电话,描述了主角的倒霉现状(现在想想也与后来戏班长辈所说的时运不济的人在七月容易见鬼相呼应,但是如果这是伏笔的话那也挺无聊的,因为后来影片里所有人都见鬼了),父亲却对他毕恭毕敬的,对他的回来十分开心,又向男主坦白以前是自己不对,不该一心想让他继承戏班云云,让我有点无语的是男主父亲虽然这么说但是影片里自始至终父亲都一直希望男主继承戏班,尤其是后来直接就说戏班就交给男主了这不是说话不算话吗。
前一部分表现了男主的现状和之前的情况,我觉得这里对男主角之前的情形导演(还是张家辉)有种想要稍微展露给观众给男主交代一下背景结果没交代好有种不够立体的感觉,欸,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就是说不清楚,看了电影就知道了。
随后男主父亲进了医院,戏班交给了男主来带领,男主开始频频见鬼。
其中我觉得男主的女朋友(前女友)那条支线剧情有点多余,我甚至觉得他女友的鬼魂就没出现过,女友父亲打给男主说女友死了男主也没有去看她女友后来直接把他死掉的女友忘了,可能是导演忘了。。
真无奈,然后父亲那条时间线说明了闹鬼原因,原来是父亲年轻时做的孽,现在鬼魂要回来报仇了,他父亲在医院里见了鬼说不要搞他的子女鬼听了后就走了去找男主的麻烦去了。
影片后面的高潮部分反而没有前面男主一个人时见鬼的情形吓人(我发现好多鬼片最后的高潮部分反而不如前面吓人了),而且我觉得剧情上完全可以想些别的方法和鬼战斗,电影里竟然打鬼附身的那个人鬼也会惨叫,这完全降低了鬼的神秘感和恐怖系数,同时我也觉得最后非得死一些人与影片前面的基调不符,男主被鬼附身干脆自杀了,欸,真没劲,有种烂尾的赶脚。
觉得电影有的地方有些拖沓,有些该精细描述的地方又没仔细描述,如果不是有两条时间线穿插着来有种这电影可以缩成一部微电影的感觉。
在鬼节给鬼唱戏这剧情也是老香港片里就有过的了,像是监控见鬼这样的桥段也很像是从咒怨那里学来的.我喜欢张家辉,虽然我貌似总是在贬低这部电影,但是对于第一次导演的作品来说已经算是蛮成熟的一部影片了。
比内地国产的鬼片强多了,我对这部电影那是责之切。
不知道是不是稍微看过一些鬼片的缘故,没被这部电影吓到,也可能是因为是在寝室里看的,室友就在旁边。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去影院看这部戏的,事实当然是没机会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香港鬼片。
那个时候,经常租三盘鬼片,一个人在家看一个下午。
大学时,学校影院放午夜凶铃,我还坐在第一排。
第一排只坐了两个人。
后来渐渐发现,我再也做不到了。
这部电影基本证实了这点。
下午,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这部电影,第41分钟,一个鬼影从电影院的那种小窗口里飞快掠过,我被吓的大叫一声,头皮发麻。
然后就不敢再看了。
就我看过的部分来看,这个片子基本还是走的老式香港鬼片的路数,有很多复古的点子。
和泰国那种一惊一乍的吓人方式不同。
但我就是想不通,据说这是张家辉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为什么他要拍鬼片呢?
刚才在乐视看了张家辉自导自演的恐怖片《盂兰神功》,其实我一开始把盂兰的盂读成了孟子的孟,粤语原版,片长只有八十多分钟,相比现在动辄两三个小时的片长,显得有些诚意不足,但是看完之后,整个人吓傻了,剧情有点模糊,还有很多信息量有待挖掘,于是就跳着回看了很多细节,现在我不得不为家辉点32个赞。
总体上,人物表现很出彩,尤其是张家辉在黑暗中大汗淋漓的镜头特写,看得我毛骨悚然,不得不握紧拳头、抖动双腿来保持镇定。
小燕很漂亮,演的不错。
唯一不足的是妹妹这个角色,有点头重脚轻,开头给了妹妹很多空间,但后来不了了之,其实这是四十年前的恩怨,妹妹本不应牵扯过多,所以开头若是轻描淡写的话,相信效果更好。
不同于一般的复仇,本片更多的是宿命。
与其说是鬼造成了这一悲剧,不如说是张家辉自己,影片一开始,张家辉就以失败者身份出现,也就是宗华,回家后满头大汗,精神恍惚,生意失败、女友死亡、妹妹讨厌、朋友躲避、老爸有过节,可以大胆猜测,其实宗华已经准备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了结生命,发微信给死去的前女友,就好像女友还没死一样,显示了宗华内疚脆弱的心理,可能宗华把生意上的失败怪罪女友,导致女友自杀,后来女友老爸的电话证实了这一点,对方很气愤,遗书上肯定是埋怨宗华逼死了自己。
回家后,宗华看照片,照片上是谁也没给特写,直到最后宗华自杀前的意识流,真相大白,原来照片上的是宗华母亲李艳秋,另一条故事线上的那个老女人,四十年前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
老女人李艳秋当家花旦,但是唱戏时崴脚受伤,貌似是被鬼怪附体了,当时镜头给了几个凶神恶煞的雕塑特写。
后来被那个好色的老班主拒之门外后,李艳秋的脚部特写,貌似也是被鬼俯身了,在床上挣扎拿剪子自杀的女人就是李艳秋,和宗华一样,杀死自己和鬼同归于尽,证实了李艳秋当时确实是被鬼魂控制。
李艳秋纵火是出于报复还是被鬼魂控制所为,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准备再看看。
那些鬼都是谁?
宗华回家在卧室看照片时是李艳秋,宗华在车上看到的红色女鬼是其母李艳秋,黑夜里走在宗华前面、把宗华吓得半死的女鬼是宗华的女友,附身小燕和宗华做爱的是女友,窗外黑影偷看的是李艳秋,后来附身小燕杀宗华的是四十年前的小骚货,小燕被至少两个鬼俯过身,窗外的一团火应该是当年被烧死的鬼,梳妆台前无脸的鬼是小骚货,因为当年李艳秋把汽油还是硫酸泼到了小骚货的脸上然后烧死。
还有很多地方出现鬼,具体是谁有待进一步分析,我最疑惑的是妹妹被鬼上身之后的行为,变得懂事好学了很多,有次还为宗华说好话,后来想穿妈妈的戏服,他的妈妈确定不是李艳秋,这个妹妹的种种行为显得扑朔迷离,附身的是被烧死的鬼还是另有其鬼?
伤脑经!
可以肯定的是,最后控制小燕和妹妹的应该是认识的,而且还有某种同盟,因为她俩被附身后行动一致,妹妹维护小燕,说她有那种病,小燕用红眼珠怒吼威胁班主让妹妹唱戏。
其实还有一点,最后把小燕提到半空中摔死的很有可能是宗华女友,她把小燕提到半空中等了好久,貌似在考验宗华是不是爱上了这个女人,直到宗华做出了爱的举动,伸手去搭小燕,这时女友深受刺激嫉妒恨瞬间把小燕落地摔死。
几个事实是,鬼不会烧香,宗华当时也没被附身,所以宗华醒来后发现被人当死人拜,显然是自己所为,后来在监视器看到自己跳楼,更加说明,宗华当时的精神状态已经差到极点,人格分裂、重度抑郁。
假如鬼魂只是一种象征呢?
假如这些全都是宗华想象的呢?
有没有另一种可能,鬼魂只不过是用来掩盖这一场实实在在的人间悲剧?
宗华有杀死所有人的动机!
首先,人在穷途末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其次,宗华和所有人都有矛盾,你可能会说小燕是个例外,错!
大错特错!
小燕可能是伤害宗华最深的人。
小燕和宗华一夜激情之后,竟然矢口否认,宗华请她去看电影也被无情拒绝,当时宗华的脸色很难看。
至于他俩的关系,结尾众鬼魂看戏,他俩坐在一起,手部慢镜头可能有含义,暂时不知道。
通过妹妹之口,得知宗华当年发誓混不好不回来,这次回来显然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帮助,但是,除了父亲之外,戏班的所有人一再为难他,陷害他,讥讽他什么都不懂,让他再次感到无助。
总之,在矛盾的升级中,宗华最后杀死了所有人,并以自杀来了结痛苦的人生。
只不过,这一切都用鬼怪之事隐晦的描述。
细节上可能解释不通,但故事走向却是吻合的。
结尾不错,中间马虎。
张家辉导演处女作. 没那么糟糕.. 还阔以... 港.BD
张家辉初为导演,小心谨慎,稳
屯門UA聲效震耳欲聾 心悠美眉挺漂亮的
个别场景挺渗人,整体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破剧本漏洞百出莫名奇妙实在不能忍!
有可看性,可是故事比较一般般。。。
张家辉导演破处了。整个故事讲的乱七八糟,看到最后也没看明白,好像是冤鬼来报仇了,但是鬼报仇找对人了吗?时间上契合吗?
节奏太差了 故事线不精致 吴家丽那条线和前女友线可以做成双反转的 可惜了 结局不错
好几个地方被吓到了 像是回归经典港式鬼片了
华语恐怖片还得香港制造,要多给鼓励!监视器回放那段吓死爹!!!给一星的都是内地恐怖片看多了吧
有的地方看得我有点疑虑,看了影评才懂,我自开始也以为班主不是一个人。
配乐不错。女主好。
吓人还行,画面有点不太喜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香港恐怖片。
甩内地恐怖片几条街,三星给电影,一星给张导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一通大雜燴,可惜沒收好尾。考慮張家輝初當導演加點兒分鼓勵下。
故事好弱啊,純粹是聲音在嚇人
恐怖片一般很难有很高的评价。作为张家辉的处女作,这部片子虽然剧情一般,但是气氛到位,恐怖镜头较多,虽然还略显粗糙,但是在恐怖片里特别是香港的恐怖片,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凌晨观影……评。
三星我打的蛮犹豫的,因为剧情真的不咋滴,就完全好像是为了吓人而吓人,但是吧,它又不是很吓人。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