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使用这个无聊的标题 。
Todd与Asha的爱情没什么看点,电影里写实的印度风情让人身临其境,India(I'll not do it again)也是很搞笑的解释。
Outsourced即外包业务,资本永远在向成本的洼地流淌。
电影中的CALL CENTER在中国或者印度应该有很多吧。
Todd接受了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管理在印度的CALL CENTER电话销售人员,将平均每个顾客的电话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他面临很多困难:印度的“投资”环境(圣牛会出现在简陋的办公室);电话接听人员的浓重印度口音;印度与美国的巨大文化差异;要上夜班的倒霉时差等。
他手中的资源:开除或提升的人事权力;多年的电话行销经验。
Todd 达成了目标,从17’提升到了5‘57。
他怎么做到的呢?
1、作为空降兵,他能迅速融入团队,他克服了各种不适应,接受并认可了他周围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能够理解团队中个人的渴望与梦想;2、他营造了活泼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允许布置自己的办公空间,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3、提升业绩优秀的人员,展开销售竞赛;4、手把手的培训互动;5、经常性的团队建设活动;6、对团队的鼓励、赞赏、责任和安慰。
Asha can do everything!7、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果断有效。
这是一部集经济学原理和爱情故事于一体的一部电影,有深远意义,首先,我所理解的世界是平的,这个片名,也许欠妥,但可能也正是想说每个人,每个国家的交往在这个全球化大网络下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男主因为工作外包调到印度培训,而印度那些人培训完成之后却又遭到外包,这反映外包经济对各国人们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球的影响。
同时男女主的爱情,也很印度,不过女主反映出的开放是我意想不到的,不过最后都是美好的结尾,这一次印度之旅也让男主收获了很多。
周末刚刚看过的电影,很喜欢。
讲述一个美国人在被外派至印度训练自己的接班人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观念,习惯,生活,爱情。
其实culture shock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第一批留洋的学子们应该是深有感触的。
只是在globalization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文化冲击才被国人所关注。
看的时候不禁想起在以前的那些日子。。。
世界是平的,爱情呢?
爱情是圆舞吗?
当他们相隔了半个地球,爱情也会随着他们绕圈圈,直至画成一个圆吗?
片尾的那个电话,让我对爱情,也多了一些希望。
训练口语,you talking to me ?美国人的习惯说法,简化,快速。
来,带点杀气。
偶你吃定我了。
训练完毕,印度人也安排了对todd 训练,想印度的卡拉汉一样载歌载舞。
难为他了。
为什么印度的女主角看起来那么难看?
老外的审美确实不同。
中国的丑女也同样的畅销海外。
对印度人,大约也是如此。
美国电影确实比较赶得上时代,外包这才谈了几年啊,就上电影了,如果是中国还不知道何时呢,指望张艺谋,冯小刚拍这样的主题,不现实。
在印度的时候,倒时差。
看到电视里放,因为同是外国人在印度的种种遭遇,很有切身体会。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的是理论,而这部电影讲的是 实践。
当你抱着“世界是平的”这个伟大理想,踏上印度这块国土之前,建议你看看,以免急匆匆的去急冲冲,哈。
另外,不知美国人是怎么想的,我反正不能接受一个印度女人。
很久没有看这样哦电影了,很喜欢;其实很早就听说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找到,没想到突然想迅雷上看到了电影版的。
很不错
英文名远没有中文译名这么霸气,只是一个词:外包。
高度发展的商业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市场、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等都可以被外包给更专门的机构,甚至在地球的另一边进行。
当人们早已习惯了“Made in China”的时候,“Service from India”也成为可能。
商业资本总是流向成本的洼地。
美国人和印度人相继失业,虽然电影的最后,call center被搬到了上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公司又在向中国的二线城市和东南亚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踏上了印度之旅,开始了一段跨文化交流和适应的旅程。
一开始,他极度抗拒,不仅仅是对印度,还有对他的公司,在描述他的工作时他说:“喔,没什么,就是卖一些没用的小玩意儿给乡巴佬。
现在我还得培训一些猪头来取代我!
”遇到的一连串笑话非常经典,比如:只能用右手吃饭、厕所里没有厕纸、不习惯卧室里的神像、追着外国人要钱的小孩等等——这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主人公和公司在外派之前应该做好的功课。
对口音浓重的印度员工,他反复强调:You people should learn about America.他对员工进行口音训练,让他们从电影中学习美式发音;也进行产品细节的解释。
从中也发现了美国式生活的奇怪之处,比如,带着奇怪的海绵帽子看球赛。
带着一颗文化本位的心来审视印度文化和印度人,要求别人做出改变。
而Asha、Poro还有host家老奶奶的回答很有趣:“英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和官方语言。
我们都是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口音不同,而且有时候我们的口音比美式口音还更好一些。
”“我的父母在结婚那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爱上了对方,相比来说,美国50%的离婚率才更可怕。
”“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卖的产品,那为什么还在做呢?
为什么不换一家公司呢?
”“你没有跟家人一起住?
为什么?
他们离你这么近。
”“为什么没结婚?
你的年龄可以当爷爷了!
”直到讲到美国人用烙铁来给小牛烫印记的时候,Asha终于说出了这句话:A suggestion, Sir. You should learn about India.借着洒红节的狂欢,他开始真的放下架子,跟孩子们互相扔彩蛋,跳到河里洗澡,穿上了传统的印度服装,到后来,可以在贫民窟中坐在地上吃手抓饭,用上了Asha给他设置的宝莱坞手机铃声;也开始使用更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允许员工摆上一墙的家族照片和神像;发现他原本不屑一顾的小产品竟然有人喜欢,于是申请了一批样品来做奖品;甚至在办公室面临水灾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创造力,请他的邻居来帮忙搭建了楼顶办公室。
不仅仅如此,更加的敞开内心,也让他赢得了Asha的爱,尽管已经定了娃娃亲的她,只能把他作为一次“度假”。
经历了抗拒——冲击——接受,他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反思。
文化的碰撞让他能够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文化,接受不同的生活理念:比如,破坏也许是件好事;比如,多跟家人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是跨文化适应和沟通的绝佳教材,五星好评。
世界是平的,但不是公平的!
一个美国本土员工的成本相当于8个印度外包员工的成本,还相当于20个中国上海外包员工的成本!
老天!
咱们引以为豪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呀!
咋就这么便宜呢!
其实,相比之下,深圳似乎更便宜吧...泱泱大国,醒醒吧!
浓浓的印度风情是本片另一大特点,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很好地传递了印度文化!
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翻博文才想起来这是10年4月29日在Dr.Ruessl家看的叫做《OUTSOURCED》的电影,居然翻译成这个……囧。
很美国味的电影,传达着传统的美国奋斗与乐观的思想,但与其它商业片比,显得豁达了许多,比如说影片并没有将梦想与现实完全对立又让梦想完全压倒现实实现大团圆,而是将两者润物细无声地,通过很自然又爆笑的对话糅合在一起,给了一个最生活化但又丝毫没有戏剧的开放式结局。
于是我联想到了佛教的一个词“般若”,意思是“智慧”,往往跟在后面的是“波罗密”,意思是“到彼岸”,于是智慧到彼岸,需要经过水,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就是水,水所能诠释的对立但又兼容的词组太多了,比如:水至柔但又无所不包;水最清澈但也最神秘;水无形但可容于任何有形物中从而具有形态……道家也说“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国道法儒三家的核心精神是“天道”,然而所有泛神论以一“水”敝之足矣。
以一本真之质容于万物,不急不缓,随波逐流,看似无为,实则每一步都有为。
如果电影的名字用直译的,并不次于其中文名“世界是平的”。
虽然不如这个有哲学意境,但倒是多了幽默感,似乎更切合喜剧的主题。
哪里仅仅是喜剧这么简单。
美国人很灵活,或许这与民族成长历程有关,这是他们的绝对优势。
从钢筋混凝世界,繁华海岸城市,科技超前,安逸舒适的地方突然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中生活,真的有点难。
跳火车、坐蹦蹦、走牛羊挡道的马路、吃刨冰、吃米饭、跳印度舞、听宝莱坞音乐、过荷丽节、认识破坏神伽梨……一个典型性美国人的生活就这么郁闷的变了。
学美国人的口音、穿制服上班、见识“奶酪帽子”、“烤香肠机”,印度人的生活也变了。
这就是Outsourced的影响。
当然,至于“果亚假期”,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那么幸运。
只是需要把心打开,荷丽节会很美丽,员工们很开心,任务能很快完成,得到印度人的款待和帮助,还有美丽的印度姑娘的爱慕。
回过头来发现,当时的生活充满乐趣,受到当地人的感染,得益非浅。
世界是平的,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导演很聪明的利用了“Outsourced”时下主流商业运作趋势,利用了Thomas L.Friedman著作《The World Is Flat》,以此为典,做为故事的中心思路,让这样一部简单喜剧拥有一个话题性内涵,不空洞。
又借用美印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故事添加轻松的情节,甚至印度的性爱宝典都用上来保证故事的完美。
故事简单明了,人物不多,关系不复杂,但是情节发展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商业片太空洞,看偶像片太腻,看上呈电影又太累。
一直都想找到这么一部电影,不会在看的时候睡着,不会在看的时候走神,不会看到很疲惫,陷入其中,结束的时候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头脑格外轻松。
《Outsourced》就是这样的一部,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这部电影话题性的价值也很大,看完以后发现思维延伸到了很多方面。
电影拍在印度,出自美国,映射的背景可是全世界。
想想中国正是Outsourced的主角。
经济价值讨论不了,自己能了解到的很肤浅,不过会去看Thomas L.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上的经典台词,永远都在被模仿。PS:女主角实在。。。。
前半段的写实很棒,文化冲突确实很有看点。后半段搞好莱坞狗血了反而就平直了。最后的水淹的高潮蛮好地。“你要买美国货吗?有的。只不过要贵212块”那意思是,除了电影和文化,别的东西中国都能造。
不错,文化差异导致的怪事不断
THAT'S WHAT I MEET IN BEIJING...ALMOST...
有点恶心,别的呵呵
前天同事吃饭,有同事参加培训居然看DVD。讲起这个想起来几年前也看过。怎么说呢,其实很俗套的美国剧情片,把故事安排到印度而已。把落后当文化沉淀是种价值观吧。最后那个主管阿三趾高气扬的代替男主到上海做新经理真是看着想抽丫的。
这部片最大的意义就是看看印度。
Funny。脱离了印象中印度电影的唱唱跳跳。哈哈哈,看完了想去印度玩╮(╯▽╰)╭
有些地方很搞笑
简直难以想象是06年的电影
猴子偷桃 呵呵
40分钟弃,电视剧版比较好
还行。
又被感动了
男猪脚很可爱···印度美眉长的也忒寒碜了点···哥们明显太饥渴了··
call center主线写印度。充满小小的幽默,彩色的基调。据妹妹在印度的同学讲,这里头的印度完完全全真实。不过,他把中国想象得真弱,可笑呢
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讲述跨文化沟通在商务领域所造成的困扰和解决,正面积极。但是里面的印度女孩很明显被西化成印度外表的西方女人,被改装的太明显。现在所有好莱坞电影,凡是涉及东西文化因素的,都喜欢用东方的神秘包装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再套一个当下关注的话题,加上sex,就可以出产了,这点让
看过大闷片《权势下的女人》之后看了这部,很爽,颜色绚烂,画质清晰,节奏明快,充满喜感。都说女主丑,男主也丑好不好。他们的爱情是影片的减分项,别的都好,爱情走味。
在英语课上看的,这就是所谓的Culture Shock吧
除了男女主角的419,其他还不错。话说,他们俩眼神我老早就觉得有JQ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