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女生都在哭,搞得我即使超感动,也不好意思掉眼泪。
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但总觉得大家哭成一片不太好,于是每到自己感动要哭的时候,赶紧看一看身边正哭的稀里哗啦的女生,告诉自己,看她们都哭成这样了,你就别哭了。
《快哥》的动漫追过,网剧追过,电影也看完了。
我相信它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是因为它真的写出了大家心中的兄妹情,从时秒和时分两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我们好多人不也都是像他们兄妹俩这样打打闹闹过来的吗,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打对方,谁也不让谁;但要是在外面谁欺负对方的时候,又会豁出命去保护对方,不让对方吃亏或受伤。
我没有哥哥,但有一个姐姐。
平日里姐姐百般照顾我,可该骂我的时候也绝不心慈手软。
小时候没少挨她揍,长大了也没少挨数落、管教,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做哥哥姐姐的都比较早熟,因为早熟,所以要照顾和管教我们这些不懂事每天吱哇乱叫冷了要穿衣服饿了要吃饭委屈了要抱抱的弟弟妹妹们。
每次我委屈跟老爸撒娇要关心的时候,我姐都是一脸鄙视,好似我在眼里真是个长不大的大傻逼。
每次我哭着问我姐,为什么我妈不疼我就疼她的时候,她都非常淡定的说,你都多大了,还要父母疼?!
没错,做老大的总是有老大的样子,而做老小的,果然总是没出息的样儿。
电影中的哥哥时分也是一样,他给妹妹时秒做饭,给妹妹关灯,想办法照顾妹妹的生活,也极力保护妹妹的内心世界。
因为父母感情不和,分居两地,哥哥时分真是又当爹又当妈,还要招架时不时要闹上一闹的妹妹时秒。
陪你长大,看你变老。
1. 除了爹妈,这世上还有一个人会视你如命我想有兄弟姐妹的好处是,即便一家人散了,父母不在一起了,还有一个人与你相依为命,共甘苦,同进退。
试想如果时秒没有哥哥时分,她遭遇了父母离婚,自己跟着每天酗酒、不沾家的父亲一起生活,将会多悲惨。
可能她会早早退学,一个人承担起一个家;可能她会抑郁,成为一个不合群的自卑的小女孩;可能她会误入歧途,早熟,做一些不该她这个年纪去做的事情;可能她会觉得自己一生缺乏爱,心潮寒冷……而有了哥哥时秒,即便妈妈不在家了,还有人陪她打打闹闹,让她打让她骂让她依赖让她倾诉,让她不会那么孤单。
的确父母给的爱和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同,可是如果没有爸妈疼你爱你了,还有一个哥哥、姐姐疼你爱你,视你如命,也是三生有幸不是吗。
终有一天,我们要独自长大。
2. 成年人感情,不是我们流几次眼泪就会懂电影里,时秒发现妈妈不爱爸爸了、想要跟爸爸分开时候,她想尽一切办法帮爸爸挽回妈妈的心。
她以爸爸名义给妈妈送花,想让妈妈回心转意,却不曾想妈妈下班后气愤地把花扔到家里的桌子上,义愤填膺地跟爸爸说,你送我这个干吗?
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懂事的时分早已发现了父母感情破裂,他们之间分开是早晚的事,所以在看到父母真的要分开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挣扎。
而他也一直为了保护妹妹,不让妹妹难过,让父母不要告诉妹妹,他们的事情。
妹妹时秒还一直像个没长大的小女孩,总以为只有爸妈都在,哥哥在,才是家。
如果妈妈走了,就没人疼她了,她像个小孩子一样,死抓着决心要离开他们的妈妈不放,还单纯地天真地想让她的妈妈留下来,他们依然是一家人,不分开。
可是,成年人的感情,岂是我们流几次眼泪,伤几次心,就能够改变的呢。
关于爱情这件事,在我们没有长大和经历之前,我们不知道爱情居然那么复杂。
我们不知道,再轰轰烈烈地爱,也可能有不爱的那一天;我们不知道,即便结了婚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有一天会斩断情丝成为陌生人;我们不知道,父母除了家庭、亲情,也需要被保护、疼爱,也需要安全感;我们不知道,我们哭着喊着求着其中一个人留下,可能是毁掉了他们一生的幸福……也只有在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不管不顾地索求,等我们也懂得了爱,懂得了人生苦短,即便他们是父母,也有权利去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再也不敢那么自私的去要求什么了。
成年人的情感世界里,一样没有容易二字。
我们总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何为珍惜。
3. 有一种爱是,心里爱你,嘴上却打死不说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妹妹时秒脾气太暴躁,有时候对哥哥时分做出的要求很无理,对哥哥某些行为大动干戈往死里打的样子也有些过分。
可是,妹妹时秒对他哥哥的依赖和爱,比她想象的还要深。
只是像时秒这样性格倔强的女孩,从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心里的关心和爱。
当哥哥时分挨欺负的时候,不管自己上一秒有多生哥哥的气,也会马上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将欺负哥哥的那些人打倒。
当哥哥真的在自己许愿之后,消失了,成为苗苗的哥哥的时候,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心里有多失落,多希望不管自己的哥哥多混蛋多讨厌,都赶快回来。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
有人性格开朗,喜欢表达,心里爱你,嘴上也很直白;但也有人看起来大大方方,心里却纠结腼腆的要死要活,心里再关心你,嘴上都是打死不说。
我比较喜欢后者,因为我知道,一旦后者真心起来,全宇宙都敌不过。
我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也是这样的性格。
过马路的时候,不是牵手,而是生拉硬拽着我走;下雨的时候,会一边骂我粗心不带伞,一边把我往他的伞底下塞;我嘴馋的时候,一边说我要吃的东西太贵,一边掏钱给我买;我哭的时候,一边说我哭的多难看多难看,一边拿纸巾帮我把眼泪擦干……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男孩。
我们没有在一起,我却一直记得他特别的真心。
我姐也是,一边骂我懒的要死,吃饭都懒得下楼,一边会在吃完饭给我打包回来晚饭,不让我挨饿;一边说我太放纵太自私,一边帮我收拾好下班回家扔在门口的拖鞋,吃完饭扔在饭桌上的碗筷;一边说我强势不顾他人感受,一边无止境地让着我,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一边嘴上骂我不懂事,一边骂别人说我不懂事……或许能让我们嬉笑怒骂的人,才是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
愿你从此懂得珍惜,懂得爱。
一如这部电影,它会让你很开心,也会让你很难过;会让你很悲伤,也会让你很温暖。
它给的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会让你明白如何完整的去爱一个你爱的人。
虽然最后,时秒去车站追十分的时候,说的那句,“哥哥,你丢东西了,你把我丢了……”很肉麻,可是真的也很心酸。
差点让我老泪纵横。
趁着还能放肆依赖的时候,去依赖吧;趁着还不管不顾去爱的时候,去爱吧。
就像我对我的姐姐一样,长大后离家和谁都不亲,唯独和姐姐不分不离。
以前想万一她找男朋友了,结婚了,生小孩子了,不爱我了怎么办?
现在想,管它呢,在能爱她烦她恼她关心她的每一天,好好珍惜就是了。
一。
剧情套路过于狗血又俗气,只围绕哥哥为保护妹妹的天真而小心隐藏父母吵架离婚又再婚的事实……?!?
这点破事不是看到爸妈天天吵架,爸爸天天酗酒,妈妈都提着箱子离家出走了吗,还有什么好隐藏的,是蠢还是傻才能毫不知情。
二。
哥哥傻乐的一面演的还行,坚强隐忍的戏份太矫情……跟妹妹玩捉迷藏,拼命攒卡片,修灯泡等行为极其弱智,高中生玩捉迷藏搞笑哦,攒卡片的钱够买车了,修灯泡应该找物业……三。
互换环节漏洞百出,导演活生生装逼失败。
父母既然换了为何一直提起哥哥而不戳穿,最后也还是告诉了女主要离婚的事实。
妹妹互换身份后,还能追以前不追的明星,对父母不和的事实变成了什么都知道只是假装不知道,那不变成了欺骗哥哥,还配合玩捉迷藏,装傻充愣变天真,这么心机,哥哥还有什么好隐藏保护的……四。
台词不日常不真实。
有的时候全部真相大白了,就显得格外矫情了。
这种水准的片子,爱奇艺9分我很意外,假到摔,豆瓣给2星半吧。
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说,总会有与兄弟姐妹们产生矛盾的时候,这种时候你是否也会想,如果她/他不存在就好了?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实践:如果你的哥哥真的不再是你哥哥了……作为漫改真人电影,它没有落入很多真人版过分浮夸的陷阱,而是以恰到好处的剧情和演出,既没有让观众感到尴尬,又比较完美地还原了角色性格。
电影版的剧本为原创剧本,通过父母矛盾和兄妹间的矛盾,制造冲突,从剧情一开始层层递进,每一层铺垫都让人更加期待故事之后的发展 在高潮一切答案揭晓时,在结局前主角想要弥补一切时,观众们的感情也会被点燃,为之动容。
虽然同漫画原作、动画相比,电影添加了很多超现实的色彩,但胜在情感真挚,因此并没有让人感到过分的不真实,或是难以代入,体会到角色感情。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一根烤肠就能引发一场真假兄妹情的危机。
哥哥时分和妹妹时秒,驻足在学校旁的烤肠摊旁就挪不动了脚,妹妹说“买吧”,哥哥内心一顿挣扎后还是:“作为吃土一族,回家吃剩饭比较划算。
”妹妹只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烤肠却被哥哥一口吞到底,妹妹上去就是一个左勾拳,打到你哭着找妈妈。
瑟瑟发抖,亲...亲兄妹吗?
©《快把我哥带走》动画让人怀疑人生的兄妹相处,却是《快把我哥带走》里的日常,日版里把它的名字翻译作“没有给我哥吃的药”,也是很接地气了。
《快把我哥带走》原本是漫画家幽·灵在快看漫画上连载的一部国漫,因为人气很高,先是动画化被做成了泡面番,这又有了电视剧和电影版。
©《快把我哥带走》电影剧照电影版拍的很可爱,彭昱畅和张子枫两个小演员也是格外可爱,每天整蛊耍贱、日常坑妹的傻哥哥,看到最后,也能让你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慨一句“国欠哥”。
你以为小哥哥是坑妹狂魔,其实人家是终极“妹控”,深爱她、保护她,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一心捍卫她成长的纯粹与童真。
“妹控”一词源自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画、漫画和游戏)用语,指的是喜欢妹妹、爱护妹妹的一种情结。
本来,兄妹情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亲情的一种,但ACG文化在90年代商业狂潮里偏偏能把它发展成为萌属性的一种。
1999年3月,游戏杂志《电击G’s magazine》发起了一项名为“妹妹公主”的读者参与计划。
在和读者的互动中,最终诞生了12款有着不同萌属性的妹妹,有的温柔善良、有的迷糊软萌、有的成熟妩媚...可以说是全方位吃定了你宅男群体。
©《妹妹公主》剧照这之后,由这个IP开发出了漫画、动画以及更具影响力的游戏,在二次元正式宣告掀起了“妹控”风潮。
说是“妹控”,其实却越来越有点跑偏,发展方向成了“德国骨科”,也就是兄妹恋。
不过,这也早早有迹可循。
早在1983年,富士电视台就播送过一部安达充原作改编的动画,名字叫《美雪,美雪》。
安达充是画什么的人,代表作《棒球英豪》,你就知道《美雪,美雪》的柔软风格了。
©《美雪,美雪》剧照美雪,一个是温柔美丽的女朋友的名字,另一个是多年未见的妹妹(没有血缘关系)的名字。
安达充把男主角对妹妹美雪的保护与伤害、动摇与最终坚定画了整整12卷,在他笔下,让一个本来略显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变得清新优美,纯真质朴。
这部算得上是最早的表现兄妹题材的漫画了,而且是最早的“伪骨科”,但和90年代后出现的“骨科”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90年代初,随着《同级生》这类成人游戏和GALGAME(俗称美少女游戏)的源起和兴盛,各类主打萌元素的美少女角色出现了。
比如青梅竹马、比如爱豆、比如眼镜娘、比如运动少女...然后,也有了妹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和男主角8岁起就同住一个屋檐下,互相打闹、彼此依靠,然后,还互相爱恋,实际上,这也是游戏的卖点。
©《同级生2》中的妹妹鸣泽唯当年鸣泽唯的人气太高了,本来,她只是游戏中15个美少女中的一个,但因为各种人气屠榜,才被设置为了第一女主角。
而随着唯引发的高人气,后来读者票选妹妹属性的《妹妹公主》横空出世了。
《妹妹公主》直接在整个宅圈掀起了不小的“妹控”风潮,“妹控”这个概念也由此开始深入人心。
不过,虽然后来还是有《反叛的鲁路修》那种单纯极致的“妹控”题材,但这个领域,已经被“骨科”占领了。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染红的街道》、《缘之空》、《腹黑妹妹控兄记》...听起来是妹控,其实分分钟是后宫番。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和《缘之空》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这一类作品的大热,已经把单纯的“妹控”变得不再单纯。
去年在霓虹大热的真人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就是一部漫改的“伪骨科”,可见人们对这个题材的强烈热情。
©《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剧照所以,像《快把我哥带走》这样一部纯粹的“妹控”,在一众“骨科”的包围下,显得是多么珍稀。
汉尼拔是一个优雅的食人者,当他在[沉默的羔羊]里,以仅仅16分钟戏份征服所有观众时,一个疑问出现了:是什么塑造了食人者汉尼拔?
在[少年汉尼拔]里,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童年,还有童年时的妹妹。
出生在二战前立陶宛的兄妹俩,本来有着明媚温暖的童年,可爱的妹妹就像是他的小尾巴一样,每天跟在他身后。
妹妹,是他最爱的亲人。
但德军的闯入和到来,不仅让幼小的他亲眼目睹父母的死去、家园的消失,更可怕的是,面对食物短缺的困境,德军吃了他的妹妹。
©[少年汉尼拔]里小时候的汉尼拔和妹妹痛失妹妹时的悲伤与绝望,从此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以及性格黑化的转折点。
残酷童年题材里,似乎总有一个被“牺牲”的妹妹。
赚足人眼泪的[萤火虫之墓],仍然是有一个最后因营养不良而死去的妹妹节子。
当兄妹俩在野外追逐着萤火虫而舞,当哥哥用简陋的梳子为节子轻轻梳头,当女孩饿到将死还在担忧哥哥的下一顿饭...
©[萤火虫之墓],哥哥和妹妹节子在乱世中相依为命这些细节,全都成了让人落泪的理由,也是某种无声的控诉。
兄妹俩的相依为命,哥哥在艰苦环境下对节子竭尽所能的疼爱,小女孩的柔弱与坚韧,都让电影显得愈发残酷。
伊朗电影[小鞋子]里的兄妹也是,9岁的年龄,本来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为妹妹一只鞋子的丢失,两兄妹开始每天轮换着一双鞋穿的生活。
电影结尾,哥哥用尽全力奔跑在赛场上,他的脑海里回错着妹妹的声音“我没有鞋怎么上学?
”
©[小鞋子]里的两兄妹所以,他要竭力奔跑,为妹妹赢得那一双球鞋的奖品。
93年,安德鲁·伯金拍摄了[水泥花园],讲发生在英国郊区的一个家庭的禁忌故事。
父亲猝死在花园的修葺活动里,母亲此后患病,郁郁离开人世,留下了4个孤苦的孩子。
较大一些的长子和长女偷偷将母亲的尸体沉入水泥花园之中,他们接着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妹开始独立生活。
哥哥长发,妹妹短发,在这个有着暗绿色墙壁、腐朽味道家具的水泥房子,发展出了一段不伦之恋。
©[水泥花园]里的兄妹更早的这个文本,是法国诗人、剧作家让·谷克多的自传体小说《可怕的孩子们》。
50年代,让·梅尔维尔把它拍成了同名电影,成为后来[水泥花园]、[戏梦巴黎]等电影的母题。
02年的法语片,甚至直接片名就叫[恶魔的孩子]。
©[恶魔的孩子]里的兄妹,一对随时在逃跑的兄妹最惨烈的孩子们的故事,兄妹间炽烈的、相爱的,又破碎的、残酷的。
最凋零无助、最残酷无解的,是童年,诡吊的童年,玻璃般的童年,不论是“骨科”与否,兄妹关系,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镜子。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记载的神话传说里,缔造日本的创世者便是伊邪那岐和他的妹妹伊邪那美。
传说,二人曾在天浮桥上将一根长矛投向大海,提起后,海水滴落形成的小岛,便是日本。
而二神后也降于岛上,男神左巡,女神右巡,相遇处结为夫妻。
其实,中国创世神话里的伏羲和女娲,也是兄妹的关系。
可见,即使在早先的神话里,也有“妹控”的一席之地。
曹雪芹写《红楼梦》,里面的宝玉可是个不常见的宠妹狂魔,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他一见如故,二见钟情。
©《红楼梦》剧照“女人是水做的”,不论是自家妹妹,还是别的妹妹,他都有一种“处处怜芳草”式的倾慕和赞美。
日本诗人、童话作家宫泽贤治一生贫困而孤苦,在他短暂瞬逝的一生,也只有妹妹站在他身旁,支撑着他写下去。
妹妹早逝后,他不仅留下这首著名的《永诀之朝》来表达哀恸:今昔你就要远去了,我的妹妹。
门外的世界风雨交叠,却异常的明媚...还写下了永恒的经典《银河铁道之夜》,写了8年,直到临死前还在删改,只为了怀念妹妹,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妹妹。
©《银河铁道之夜》是对妹妹的祭奠诗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也一样一次次地写妹妹的身影:从蓝色的镜子里,妹妹纤细的身影飘然而出,他坠入黑暗中,仿佛已经死去。
妹妹你将去的地方是秋天和黄昏,蓝色的野兽在树下沉吟,寂寞的池塘静卧黄昏。
从文化角度,“妹控”大概出自一种深层心理,不论是源自一种保护欲,还是别样情感的转移。
因为它确实广泛存在,才会在ACG领域发展出了一整套妹萌文化,甚至是“骨科”文化。
反正,“妹控”题材总能拍的好看就是了,因为,它总能那般亲密无间,又带着些许禁忌味道。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以下解读为视频解说稿整理,只与电影有关,脑洞解说非唯一真相,欢迎质疑,但恳请看完全文B站解说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0616393/《快把我哥带走》的剧情简而言之,就是许愿把我哥带走的妹妹在愿望成真以后,渐渐发现哥哥对妹妹的爱,再次许愿能把哥哥留下的故事。
二刷电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观影时听到那些疑问的声音久久不能释怀,也看了网上对电影的评论,顺着这些质疑解读下这部电影:一、两个家庭的复制黏贴哥哥换走后,时秒以为的家庭问题也随着时分一同换到妙妙家里。
她看到了妙妙父亲像自己从前的父亲那样是个酒鬼,也看到妙妙的母亲就像自己从前的母亲那样对丈夫万般失望,对家庭毫无眷恋。
相反,时秒心中象征家庭圆满的餐厅没有倒闭,而她的父母现在也会像小时候一样和她在餐厅庆祝生日。
但镜头闪过母亲在时秒转身后不再微笑的脸,以及父亲在抽屉里偷偷藏着的酒瓶,证明时秒和妙妙的家庭并没有互换,而是两个家庭复制黏贴。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既然时秒父母的问题并没有被换走,她和妙妙家庭情况为什么能如此一致?
更神奇的是,时分和两个不同的家庭里的相处细节也一模一样,比如哥哥经常凌晨接妙妙酗酒的父亲回家,对应时秒联想到自己父亲醉倒家门外,哥哥会调晚自己的闹钟为父亲收拾掩饰。
再比如妙妙父母办理离婚后哥哥选择了不辞而别,对应换回来的哥哥留给自己那一张张叮嘱的字条和做好的灯绳。
她在妙妙家庭看到的因,总能对应自己身上呈现的果。
所以时秒才能在这些因果里理解哥哥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对她的爱。
细思推想,时秒和妙妙两个家庭已经是bug一样存在的重合,时秒却从未觉得奇怪,反而会顺着妙妙的家庭情况审视过往自己没有发现的真相。
二、配角的单薄虽然电影里开心、万岁和万幸的戏份很少,但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线和性格特点。
但反观妙妙父母,虽然在主线情节里面不可划缺。
但如前所说,他们的人设包括对儿女的态度和时秒的父母一模一样,不同的仅有演员的面孔。
而且双方父母的形象都十分单薄,有影片甚至抨击,在这部电影里父母的角色如同摆设。
再看妙妙这个角色,她和时秒乍看有很大的不同。
电影强调妙妙爱追星,时秒则是一个暴力少女。
但撕掉这些标签,可以发现不再是独生女的妙妙和昔日那个拥有哥哥的时秒,面对同样事情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她们遭受哥哥的欺压会不情不愿地屈服,发现家庭的危机更愿意去逃避,相信父母总会和好。
所以她们和家人的相处状况,在家庭爆发问题时发挥的作用完全一致。
(关于时秒要妙妙面对父母离婚那段后面详述)三、时秒的许愿时秒在准备第二次许愿的时候,已经知道愿望会成真,真正许愿时却没有许愿把哥哥换回来,反而许愿不管哥哥在什么地方,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个许愿不像是弥补错误,更像是对远去的亲人一种祝愿。
而这个时候,时秒并不知道哥哥即便换回来,还是要跟父亲离开的。
在第三次许愿的时候,影片给了开放式的结局,本应在剧情设定上理所当然的愿望成真,却成为留白。
而这两次许愿,时秒都没有许愿父母的感情问题消失。
按照剧情来说,只要父母复合,哥哥就不必离开,为什么她宁愿祈祷哥哥幸福,甚至在最后忍不住祈求哥哥能回来一起面对破碎的家庭,都没有许愿父亲不再酗酒、父母能感情和好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重新分析这部电影。
《快把我哥带走》的剧情一直以妹妹时秒的视觉展开。
可以理解这是时秒在向观众讲述自己少年时代的故事,所以里面融合了她对世界的认知和期望。
真实中,时秒根本不可能知道闺蜜妙妙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人,她甚至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对生活对家庭的看法,背后有什么样的苦衷。
年少的她所看到的,是总不在家的母亲,和终日酗酒的父亲,她和父母之间从来陌生。
所以在影片里呈现的父母形象才会如此单薄。
而哥哥换走后她看到妙妙的家庭和自己家庭完全一致,这暗示着真实世界里,哥哥时分从来没有被换走过。
影片展示哥哥被换走后,时秒看到妙妙家庭的矛盾,其实是未来的自己在以第三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年发生的一切。
那个即将破碎的家庭,那个笨拙地在保护妹妹的哥哥,以及躲在哥哥羽翼下看不到阴霾,却总是抱怨哥哥很坏的自己。
妙妙也许是真实生活里时秒的闺蜜,一个热爱追星的独生女。
但在时秒许愿换走哥哥以后的妙妙,却是那个在经历家庭破碎的年少的时秒。
因此,已经决定许愿让哥哥回来的时秒,在发现妙妙的父母要离婚以后,会着急地拉着妙妙想挽回家庭的破裂。
但妙妙反驳的话让她意识时光倒流重来一遍,也许自己依然无力改变现实。
所以两人争吵后,再一次在妙妙房间的那段对话,其实是时秒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未来的自己让过去的自己认清哥哥的好,而过去的自己也让未来的自己认清有些事是无法改变的。
真实生活中,哥哥时分跟随了父亲离开妹妹。
也许他们长大以后,妹妹终究能让哥哥知道她也是爱他的。
可是她永远都没有办法收回那年生日曾经伤害过哥哥的话,也没有办法回到那个晚上,及时追到车站对那个曾经用心保护妹妹却黯然离开的少年喊出那一句:哥,你把我落下了 这就是青春的拼图,曾经打落的错过的遗憾。
即使后来醒悟,拼命在堆满浪味仙的池子里打捞到嘴唇发白不放弃,也无法找回缺失的那一片拼图补全完整。
所以妹妹选择了用这种魔幻的方式重塑了她的记忆,就如同开心作弊帮她拿到了稀有卡。
长大的她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也不应该左右父母分开的决定,她并没有许愿父母能够重新在一起。
但至少在那段记忆里,她可以因为许愿成真及时懂得哥哥的好,而不是在真正的离别以后再追悔莫及。
大概就是被开心帅到了(*^▽^)/★*☆
开心一把抱起时秒(星星眼⭐️)。
开心为时秒买下卡片,还买下防护道具。
影版的开心帅我一脸血。
公主抱什么的😊明明后面感动的我一直哭,结果被中间这一点小插曲给撩到了(*^▽^)/★*☆讲真,几位演员的演技给一万个赞,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登上荧幕。
“快把我哥带走”“我希望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无论他现在在什么地方,都希望他是最幸福的人”“哥,你落下东西啦”“你落下我了”“请把我哥带回来”
影片结尾,时秒说了一句催人泪下的话:“哥,你忘了带样东西,你忘了把我带走。
”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拥有时,我们不在乎、漠不关心,直到失去了,我们才会意识到他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到最后我们只会后悔当初。
珍惜眼前的人和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可贵。
造成时分、时秒兄妹的分离,还有家庭的因素,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不会索取很多,只要给他们完整的一个家,给予他们一个家的温暖,足矣。
改编挺大的,没有抽出漫画中的某一段情节而是在保留设定,主题不变的情况下编的全新的故事。
反正本来就是兄妹日常,漫画也还在连载,所以无可厚非。
哥哥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妹妹,而当时分成为了妙妙的哥哥,时秒才有机会发现时分隐藏在恶作剧下的温柔。
那些未说出口的,曾被误解的好意,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刻,总是煽情的。
“原来我曾经那么幸福。
”“希望我哥不论在哪儿,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快把我哥带回来!
”一起打打闹闹的日子,即使有再多不如意,也是掺着蜜的。
——有你陪我长大,多么幸运。
FLY组合出场率挺高的,我也特别喜欢《头条都是他》,尹深真的迷人🙈主演演技通通在线,影院一直充满笑声,到后面是笑中带泪,感动得一塌糊涂可是看到那个手机里的蜡烛又破涕为笑,开心公主抱时秒的时候全是起哄声。
可能还是电影时长原因吧,只保留了主线,没有过多交代其他角色,觉得漫画里“万岁”的设定也真的很有意思,但电影里并没有过多表现,多少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快把我哥带走》出自热门动漫,火遍中日,收获不少忠实读者。
之后还播出了电视剧,圈下不少忠实观众。
大聪诚然没有看过这IP的任何作品,一小白直接看了新鲜出炉的电影版。
讲真,《快把我哥带走》全程看得大聪挺尴尬的。
和大家说一个小插曲,大聪真有一个亲生妹妹,小本人七岁,也是一起打闹到大,或许正因为真有兄妹,所以《快把我哥带走》首先给大聪的感觉是——不真实。
当然,没人愿意看真实无聊的生活,电影出于生活但更是生活的浓缩,所以电影有时候为了戏剧冲突,让影片角色夸张化,以表达出电影要的主题可以理解。
就好比《快把我哥带走》建立在二次元IP动漫基础上,所以大聪能理解兄妹的言行举止,都非常二次元化。
大聪所理解的二次元角色,就是性格容易逆天转向,表情夸张丰富,这些在二次元动画里十分好表达,角色帅气脸蛋可以瞬间秒怂来制造喜剧效果,也可以眼中带火让观众跟着角色燃到爆炸。
但是如果把这些二次元角色,改成真人影视作品,就会产生违和感和尴尬,这不光是国产电影没能完善好,就连日本多次漫改真人也逃不出这个魔咒。
比如《死亡笔记》,《银魂》,《进击的巨人》等。
当然也有大聪认为改编得不错的《浪客剑心》,那也是因为这个作品的严肃性,使得角色性格比较统一。
国内的漫改真人也经历过重重磨难,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二次元改编作品,之前的《闪光少女》,只是加入了二次元的元素,并不是二次元改编作品。
《滚蛋吧肿瘤君》算是漫改真人路上比较成功的了,不过影片只是基于片段式的格数漫画,故事和执行还得归功于导演韩延把握比较到位。
于是韩延又有了《动物世界》,影片惊艳的同时,其实还是能让人感觉到漫改真人所带来的违和,比如影片中一些烧钱的特效,很难和故事主线相呼应。
有人会说漫威和DC漫改电影就很成功,大聪认为那是美漫角色始终贯穿于一个性格体系,而日本为主的亚洲角色,会从中分裂出角色本身的性格。
绕了这么大圈子,我们说回《快把我哥带走》。
看完电影后,大聪还去看了几集漫画和动画,能明显看出在影片中哥哥人格分裂般的性格塑造,其实在二次元的动漫世界中十分自恰。
而在真人版《快把我哥带走》中,哥哥的性格两极分化,并没有形成二次元应有的人物夸张效果,反而造成了人物的不讨喜,让人看得十分尴尬。
说直接点哥哥白天像大龄幼童一般总是捉弄妹妹;到了晚上面对酗酒的父亲,又像倾听过万千家庭的知音主播,为家庭分担着一切。
彭昱畅在演绎疯癫一面时,还是觉得表演太过了,一个十几岁的哥哥总是瞪眉毛瞪眼睛手舞足蹈,并不觉得可爱,而是觉得脑子有点傻。
当影片出现哥哥背着酒醉的爸爸回家,然后又和妈妈去见叔叔,大聪甚至大开脑洞认为,哥哥是不是有人格分裂呀?!
或者说,其实妹妹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专门欺负她,一个哥哥专门保护她。
当然这些脑洞在影片中都没有看到,影片到了哥哥怪异性格揭晓时刻,才明白真相,原来哥哥是为了保留妹妹对家庭的圆满幻想,才做出欺负妹妹的幼稚行为。
虽然影片结局很感人,同时也成为了观众给影片拔高分数的感情落脚点,但大聪还是得先吐槽后赞许。
吐槽的地方在于,影片里哥哥的转变,为了转折而转折。
一般而言在影视作品里为了塑造立体的主角,角色要在2个多小时里,经历所谓的人物弧光转变,在《快把我哥带走》中,哥哥就从一个欺负妹妹的坏哥哥,变成了爱妹妹爱到让人发麻的哥哥。
但问题在于,哥哥前面欺负妹妹是解决问题唯一途径了吗?!
比如前面哥哥为了不让妹妹知道父亲酗酒,做出了对妹妹的各种恶作剧,这种恶作剧除了出发点是“为你好”,但整个过程和结局都是失败的,如果哥哥真的是这么深思熟虑的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整治父亲酗酒问题上,而不是欺负妹妹上。
再来是拼图BUG,说好是全家旅游,最后变成买电动车给妹妹,但无论是全家游还是电动车,玩拼图中奖都是有风险的,哥哥前面偷了妹妹的猪钱罐的钱去玩拼图,就好比我偷了家人的钱天天买彩票,彩票中了全家欢天喜地,但彩票会这么容易中吗?
还有父母吵架,哥哥为了不想妹妹看见,假装捉迷藏,如果真的爱妹妹,就真玩捉迷藏怎么了!?
哥哥真的需要给妹妹一个这么不好的印象吗?
OKAY!
或许影片有一个自圆其说的韩式煽情解释,就是哥哥知道兄妹会分离,所以要给出一个坏印象,到时候兄妹分离时妹妹就不会这么痛苦,反而妹妹会开心哥哥远离自己。
这是典型的韩剧男主得了癌症不想拖累女主然后故意在女主面前说不爱你了你走吧的那种套路。
那么问题来了,在妈妈没带哥哥去见叔叔前,哥哥就知道父母要离婚了吗?
哥哥就知道他要兄妹分离了吗?
难道哥哥是先知?!
再退一万步讲,如果哥哥真的未卜先知兄妹分离,上演典型的韩剧爱情分离套路。
那在血脉亲情上也说不通。
大聪自己有妹妹比较有话语权,哥哥要是真的关心和爱妹妹,就算父母离异导致兄妹分离,兄妹之间依然可以保持原有的亲密关系,并不需要事先上演一出苦情戏来淡化分离之痛。
毕竟亲情不是爱情,父母离异造成兄妹分离难道以后兄妹就不是兄妹了吗?
此外《快把我哥带走》是不是二胎宣传片今天不展开,但影片针对的观众群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影片正是利用了独生子女没有亲兄弟姐妹的空缺情绪,然后填补大家对如果有兄弟姐妹的幻象。
但对于真的有亲兄弟姐妹的观众来说,可能想象的空间就没有这么大了。
截一张大聪和亲妹的聊天,她对《快把我哥带走》的感觉是这样的。
不过不吹不黑,《快把我哥带走》吐槽了这么多,大聪认为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不少。
首先影片填补了兄妹商业国产片的小空白,让国产类型片在多元化道路上更上一层,虽有不足但足显珍贵。
虽然影片在前面大半段哥哥的夸张戏份too much,但第三幕真相揭晓时刻,依然能感受到哥哥的不合常理出牌的一番心意。
在整个家庭中,哥哥愿意为了妹妹,为了父亲和母亲,自己默默承载着这一切后果,确实让人感动。
这也引发大聪延伸的思考,在国外父母如果离异,这个家庭有2个以上小孩的话,法院一般会尽力把这些小孩判给一方,而不是分别判给父母,这么做的理由是父母的离异已经让小孩承受了很大伤害了。
如果这时因为父母离异还人为拆散兄弟姐妹,就显得更不人道了。
小孩没办法在父母陪同下成长,但要尽量做到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下长大。
而国内大聪亲身听过那些父母离异朋友的经历,这些离异家庭如有兄弟姐妹,几乎都是拆散的,也就是父母离异小孩有2个的话,原则上是各方各带一个。
理由是分担经济压力,父母两边也有后代依附,当然也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
这不是大聪随便猜测的,写这段话的时候还查了一下国内相关法律条例,确实我们国内是这么主张的。
《快把我哥带走》很好的把父母离异跟谁走的冲突点用在了哥哥身上,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无奈,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哥哥用他那笨拙的方法论,去填补父母留下来的创伤。
而且影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哥哥移花接木到了闺蜜家庭中,从而妹妹用了上帝视角去了解了真相。
《快把我哥带走》这电影就像主角哥哥一样有分裂症,让人尴尬的地方实在让人受不了,但让人泪目的结局,也算收获了一大把众人鳄鱼眼泪。
要真给《快把我哥带走》打个分,那就勉强及格吧,再多一分给张子枫。
关注《大聪看电影》微信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写在前面:没看过漫画,没看过电视剧。
有种暧昧的亲情叫兄妹。
你们喝过同一瓶水吗?
吃过同一碗饭吗?
睡过一张床吗?
相互打过一架吗?
我有。
我有个妹妹。
亲妹。
哈哈哈,作为很多哥哥一样,爱作弄我妹,爱骗我妹,爱欺负我妹。
我承认我幼稚,我自私。
但是,她可是我亲妹啊。
在这前提下,电影里面很多一些人(像热短评第一那位)觉得时分就是造作,就是装,就是演,就是毫无逻辑的,我告诉你们,这真的再平常不过了。
这很生活,只是把很多很多不同兄妹之间发生的事聚在一对兄妹上表现而已,这不能叫作毫无逻辑吧?
然而,跟很多哥哥一样,我也讨厌我妹,爱哭,爱问问题,爱跟着你,爱烦着你。
我承认她真的好讨厌哦。
但是,我可是她亲哥啊。
在她怕黑的时候关(开)灯,在她不会做作业的时候装一下大哥哥的威风,在她考砸了的试卷上签下我妈我爸的签名,在她被欺负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
老爸老妈跑计生的时候,迎来了我妹,接然而来的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另我经常想要是没有我妹就好了,快把我妹带走吧。
哈哈,可惜不能像电影那样过个生日,许个愿,吹个蜡烛就成真了。
也万幸不能成真。
换个人生固然不错,但是我想我还是挂念我的那个跟屁虫。
我习美术,所以我跟屁虫也喜欢看漫画,电视剧上演之前她跟我说,哥!
快看,快把我哥带走!
哈哈哈!
如果是真的就好了!
我回了她一个字,滚。
直到今天看过了电影版,我又有了快把我妹带走的傻念头。
无论是两个人的捉迷藏,我漏了东西你帮拿,哪里都有三八线,你的东西我就是看不顺眼,吃东西永远都不能吃两份,还是给我咬一口这个!
就一口!
你的雪糕像坨屎!
我帮你舔圆!
总之你吃不了这么多!
等等,我哥始终是你哥,那个幼稚鬼;我妹始终是我妹,那个麻烦精。
就像跑在前面的时针,跟在后面的分针,我会罩着你,你当然要被我欺负啦。
所以不要等到你哥变成别人的哥,你妹变成别人的妹(注意!
这里不要有歧义!
)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幸福过。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幸福,不应该是除2,应该是平方。
什么哥不哥的,明明在谈恋爱嘛……
竟然几次飙泪,妈的,这是我多年来很少哭的电影。这不是一部超现实的片子,它就是现实,只是用了超现实的手段。虽然有点表演上的问题,但是能把我煽哭,我也认。
生活中认识哥哥这种人,无论用什么理由开脱,他带给人的确实就是痛苦,永远远离这种打着关怀名号侵略你的人。赶紧带走,这辈子不想再碰到这种人,快走不送。
挺用心的,但不是我杯茶,所有的梗都太套路了,有点无聊
显然没有把握好漫画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角色行为不像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剧情大多极为幼稚,很想一拳打死这个哥哥,保护妹妹不一定要做的这么过分
刚刚看了点映,最后被感动哭了。彭昱畅搞怪的地方很好笑,认真的地方又很温暖,子枫真的把失去哥哥前后变化演的很好,还挺喜欢这个电影的。
妹妹十七岁了又不是七岁,真当啥也不懂么!强行反转,强行煽情,独生子女不懂泪点在哪里,很无聊。比闪光少女差了十条街吧!
好想有个哥哥
快把这烂片撤走!特么的,表演这么夸张,剧情这么幼稚,竟然还有人说看哭了,我勒个去。。。可能是不适合我这年龄段?
中途差点变骨科
5/10。从坏哥哥到好哥哥的转变过程、叙事节奏都有点突然,把握得不够合理。大量运用反转制造泪点,如哥哥故意调慢妹妹的闹钟害她迟到、借捉迷藏之故抛下妹妹自己打游戏,理由是不愿妹妹发现父母吵架,但对父母离婚的刻画十分刻意,过分夸大哥哥的照顾作用,即使是换走哥哥后时秒变成独生女,她父母照样离婚,家庭破裂的解释十分单薄。为满足女性市场对‘‘没有男友,有哥哥就行’’的消费心理,把爱情披上了亲情的外衣,时秒遇见时分卖掉他限量版的手办、膨化食品的拼图给苗苗买一台电动车后,奋不顾身地在活动中抓取膨化食品以找限量卡,时分在转学之际特地骑车来找时秒并表达之前误会她喜欢自己,各种暧昧的处理呈现的是一个二次元般美好但不立体的亲情,太过亲密的诠释兄妹情总难以代入现实。结尾遮挡画面的火车象征有阻力也绝不分开,未能击中泪点。
彭昱畅真是中国男星之光,娱乐圈的瑰宝。请让我和他谈恋爱,蟹蟹!
整部电影的缺点要说我可以罗列一整篇 剧情逻辑硬煽情演员通通都有问题可这还是我从几年前追到现在的漫画啊 两个主演都是神还原 我漫画里的人终于活蹦乱跳出现在了荧幕上 就这一点我就超开心了也不知道哪儿戳我反正就是硬生生哭了半场(那些diss时分的人你们根本就不懂这部漫画哼!
剧情三星,给兄妹俩流畅松弛的演技加一星。
很好哭啊!郑芬芬还是可以的
有感动到,后面哭的稀里哗啦的,想有个哥哥。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姐姐,我跟我妹没有相处的那么好,仍旧不知道要怎么改变。
好的选角是成功的一半啊!像张子枫和彭昱畅这种满脸胶原蛋白超有亲和力的小孩一起演戏就很让人有看的欲望啊!而且郑芬芬确实会拍,搞笑、温情、心动都兼顾到了,这种题材能拍到这个程度很难得了!
有点甜,但有些地方强行煽情,可能年纪的原因看着有点假。
用固有的爱情片模式去套用家庭类型电影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剧情有点强行煽情,强行反转了,导致人物有点立不住。不过我还蛮喜欢彭彭的,他演得也还可以,三星鼓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