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哭到尾,尤其是米莫看到窗外的绞刑架,知道自己被判了死刑,在狱长办公室里与女儿告别,第二段就是行刑前米莫与大家告别时,这两段看的泪如雨下,还好结尾处有反转,happy ending的结束让人心里没有那么难过。
面对7号牢房里各色各样的罪犯,米莫告诉女儿欧娃他们都是病人,在监狱里呆上一段时间,病治好了就会出去的,这是一位智障者对监狱的理解,然而现实里的监狱有何尝不是呢?
犯罪之人说来都是社会的病人啊!
宗教部分运用的恰到好处,我想对于土耳其来说宗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有主来主宰,尽管是作恶多端的罪犯也是会上天堂的。
对于7号牢房里的罪犯来说,送给他们的礼物就是米莫和欧娃,更是他们带来的一束光,一束人性之光,每个人都想快些治好自己的病,早日回归社会。
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尤其是米莫和欧娃,让我一度以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另外,看完影片,在写评论之前才知道是翻拍的韩国同名电影,所以韩版的也必须要看。
没有看韩国原版,直接就看了土耳其翻拍的《七号房的礼物》(7. Koğuştaki Mucize)。
这种弱小者对抗权力,尤其是暴力机关权力的影片似乎在许多国家都能够引起共鸣。
在片中是社会最弱势的有智力障碍的父亲Memo和她7岁的女儿Ova,在对抗军官的权力。
而人性的美始终在最黑暗的时候能够展现出来,给人予希望和力量。
即便是监狱中关押着的恶人,他们的善良本性也被唤醒,偷天换日协助Memo越狱,甚至代替他去死。
影片一开头的日期是2004年7月24日,以女孩听到土耳其正式废除死刑的新闻开始。
2016年开始,总统埃尔多安又意图恢复死刑制度,这导致了国内的反对声,以及来自欧盟的抗议。
作为欧盟的入盟候选国,土耳其从1987年申请至今仍然没有获得通过。
欧盟根据《欧洲联盟基本权利宪章》第二条,明定禁止执行死刑。
所以2004年废除死刑也是作为加入欧盟的重要条件之一。
导演Mehmet Ada Özteki在总统埃尔多安要恢复死刑的这个节骨眼拍摄这部片,用意也很明显。
影片设定的背景是1980年代,这时候正值土耳其军队政变后当政时期,一片风声鹤唳。
土耳其军队统治的历史贯穿整个土耳其共和国现代历史以及几代人的记忆。
将土耳其带入现代化的国父凯末尔同时也讲土耳其带入军人独裁时代,在他死后军队仍对土耳其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
1960年发生第一次军变,到1980年已经是第三次。
最近一次军队政变则是发生在2016年。
街上军人驻守以1980年底为背景的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死刑不是拿来惩治真正的恶人,而是成为权贵阶层报复弱势群体的工具。
中校(Yarbay)可以让医生将一个明显智力障碍的人诊断为正常人,也可以一枪毙掉唯一能证明Memo无辜的目击证人。
在这样黑暗的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父亲、女儿和奶奶的浓浓亲情。
Memo被周围的人看作傻子,但他对女儿的爱却是单纯无私,让人羡慕的。
爸爸和女儿的暗号“Lingo Lingo,Şişeler”到处回荡。
连老师Mine都羡慕Ova,向Ova述说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像Ova的父亲一样拥抱自己。
监狱中7号房狱友结成了兄弟一般的友情。
在大家的策划下,Ova混进了7号房和Memo见面。
混黑社会的狱友Askorozlu也被感动,一口气会见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表示出狱后要改过自新。
Memo与女儿在狱中相见最后,另外一位狱友Yusuf替Memo赴死,他认为自己伤害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希望去拯救其他人的女儿,那个人就是Ova。
顺道提下,Yusuf的女儿吊死在树上,树在土耳其语中是ağaç。
Yusuf替Memo上绞刑架,绞刑架在土语中是darağacı,词源亦是ağaç,“树”。
监狱长Nail知道Memo是无辜之后,没有畏惧中校的权力,仍追求正义,和上尉(Yazbaşı)安排Memo越狱,并协助Memo和女儿Ova一起逃亡海外。
在黑暗中这些人性的善到处在流淌,就像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阳光一样沐浴着大地。
打动观众的同时又会让人觉得太过理想化。
现实中大部分的弱者是无法迎来这样的大团圆结局的。
不管如何,反映普世人性的好剧本总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尤其是社会不公正的记忆或现实,以及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所以,《七号房的礼物》才值得那么多国家套上自己的历史记忆翻拍。
前两天把韩版《七号房的礼物》看过,今天再把新版《七号房的礼物》看完,感觉总体来说翻拍得不错。
两版的故事情节都差不多,但新版加入了宗教、结局较美满、男主奶奶等亮点,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因为大部分翻拍的亮点在其它影评都有所介绍,这里只讲几个个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1.逃兵在我看来,这个逃兵一开始是懦弱的,从他逃离部队和没有在古堡等奥娃就能看出。
后来被抓回部队时,他竟然把事实真相向中校全盘托出…他很善良,但过于单纯,结局也是被中校冷血地处决。
2.上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一开始典狱长叫上尉的真名,上尉很生气地说不能这样叫他,要用军衔称呼他。
看到这里,我本来以为这个上尉和中校都是高高在上、不许他人冒犯的人。
但后来,上尉帮忙找目击证人,后来还和典狱长一起实施“偷龙转凤”的计划,这时典狱长直呼其真名,他也不会有一开始的反应了。
他是个好军官,只是无奈有一个冷血的上司。
3.中校中校这类人其实挺可怕的,心里存在黑暗,又位高权重,可以用很多手段去释放内心的黑暗。
结局没有交代中校的下场,但我相信中校应该会上军事法庭吧。
最终黑暗不能蒙蔽住真相,不能战胜正义。
另外,影片中有几处过度煽情的地方,这也是我减了一颗星的原因。
在几处奥娃和她爸爸打暗号的镜头中,采用了慢速播放的方式,并且使用了特别伤感、催人泪下的配乐,个人觉得有点过度煽情了。
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很好、很让人感动的翻拍电影,最近快下映了,推荐大家去影院支持一下。
以温情的基调,讲诉悲伤的内核。
监狱题材的电影,总是很能引起思考,并且往往是在催泪与感动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不止一方面的立意。
《七号房的礼物》也一样。
不同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孩童友情传达关于战争的反思、对孩童世界的关怀。
《七号房的礼物》是以父女亲情体现对于制度、法律甚至是阶级的质疑。
从中,很难以寥寥几语说尽其中丰富的内涵,只是觉得,七号房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地方。
而在老师的推荐下看完这部电影的,作为法律人的我,不可避免的会往法律层面去深思。
在阶级权力面前,司法的公正性究竟该如何得到保障?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面对那些难以清楚表达自己、同影片中的父亲一样的人们应当如何有效的去关怀?
又如何在这样的关怀中保障其他人的正当权益?
这不禁又能使我联想到许多社会上的现实问题……真是一环又接一环,一层又另一层……这就是观影的意义所在吧……还有好多想说的,只叹文字太浅薄、只叹记忆易那曲调唱出的——这尘世有大人物,也有蝼蚁,仆人——你可曾心生不解与困惑——你可曾对此发问过?
……
电影的某几个情节挺催泪的,智力障碍的爸爸+懂事的小女孩,这组合本身就很容易出泪点。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小女孩的妈妈其实才是最不幸的那个吧?
根据当事人(男主)描述,应该是一场被安排的婚姻,没有结婚仪式没有恋爱,就见了一面然后带到卧室不可描述,然后女儿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去世了。
所以这是一个女性怎样的一生呢?
电影中做了很多美化,但是想想就能大概推测:要么妈妈是个正常人,被安排了这么一场“婚姻”,要么就是妈妈也是残障人士,稀里糊涂的结了婚生了孩子然后因为某种原因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个大叔申请人,带着自己智障的儿子来做单身声明,说是回老家结婚用的,但是这个儿子明显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同事多问了几句,大叔还挺不高兴,觉得他要给自家延续香火,关我们什么事…摊手…当然电影本身还是相当不错的,很治愈,推荐!
以上纯属个人偏离主旨的一点点想法~另外想说,7号房的大哥,有点像金刚狼啊哈哈哈,这个人物是全剧中我最喜欢的了。
算是一部不错的翻拍,没有直接依葫芦画瓢。
很多地方的情节改动得更贴合实际,让土耳其版没有了韩国版略做作的表演痕迹。
奶奶和逃兵两个角色的加入也很有意义,综合来看,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是可以和原版媲美的。
一个是更贴合现实的描述感,但结尾的替死情节又让整部电影的节奏脱落和断层。
相比之下原版可能在这里还是更胜一筹。
极具戏剧性的故事。
将军女儿与疯子玩耍意外落水死亡。
将军一味地要疯子强行认罪处死刑公诸于众。
相处中,狱友典狱长守护官皆感染与疯子的至真至纯的友谊,父爱,相信他的冤情,更是与将军倒着干,移花接木满天过海,送出监狱送去国外逃离迫害。
好哭,至真至诚的感情!
剧名七号房的礼物,包含着多种含义。
疯子与女儿的出现,改变狱友的精神状况,思想。
因爱的自杀也能悔悟为爱活下去。
杀人魔老大想回归家庭,不再过早送人做天使了。
父女二人的故事,感染改变着周围的人,对狱友们来说是一个礼物:同时,被感动的人们也回赠父女一个礼物,送出疯子免死!
爱是相互的。
奶奶说,他儿子虽然智力不及同人,但他给女儿的爱一定比别人多。
他至真至诚,不会撒谎,永远是一颗真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需要的是钱吗?
人,需要的是物质生活富足吗?
我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全部都不是。
而是爱。
所以奥瓦才会在Memo的陪伴之下感受到爱和温暖,才会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且就是这种看似不健康的健康陪伴,才让奥瓦成长的如此茁壮,所以真的是你赚钱给孩子比较重要吗?
我觉得从来都不是,孩子需要的不是吃一顿好吃的,也不是有一个新的书包,孩子需要的永远都是有人陪我玩,有人陪我一起成长,我觉得这才是全天下的孩子都需要的事情。
所以《我是山姆》中,小女孩才会离不开自己的爸爸;所以《七号房的礼物》中,小女孩隔着监狱的两道墙喊着“暗号暗号”的时候,爸爸才会激动地冲出来喊“瓶子瓶子。
”
所以孩子们永远最需要的就是爱,无条件的爱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永远都是爱,你看Memo与自己女儿奥瓦交流的时候,从来都是奶奶不允许这样,或者是两个人见面的时候一起蹦蹦跳跳的,又或者是两个人一起放个羊啥的,其实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一样,做错事情的时候,大人严厉的批评孩子说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或者是大人根本不听孩子们的解释。
Memo一直相信奥瓦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虽然Memo一无所有,但是这份坚定的爱是无价的,谁说只有懂得了一些道理之后才能够教好小孩子呢?
我看未必,我看小孩子需要的就是陪伴。
当孩子们拥有这份无条件的爱和陪伴的时候,小孩子往前走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背后空无一物,才不会觉得脚下是万丈深渊,才能昂首挺胸大踏步地往前走。
所以,Memo的爱是无价的。
---有时候你觉得无法治愈的人,恰恰是最好治愈的人--- 土耳其监狱里面的大哥简直笑死我了,大哥把监狱搞得跟个公寓似的,大家都是工友,平常的时候一起干活来着,然后这天来了个新人名字叫做Memo,这个人还是一个傻子,大哥就在纳闷呢,怎么傻子都被关进来了呢?
然后就发觉事有蹊跷。
傻子在大哥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大家一直都在疑惑到底七号房的礼物是谁,奥瓦是Memo的礼物,Memo是七号房的礼物,他们两个都是七号房的礼物,他们两个治愈了周围的很多人,让这个世界还有爱和温暖与阳光,让人茁壮成长。
幸而一切风平浪静地走过去,幸而一切都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不然隔着屏幕哭泣的我,第二天门都出不了,眼睛要肿成两个大核桃了。
其实有时候你觉得无法治愈的人,比如大哥,其实大哥是最好治愈的人,这是一个好大哥。
虽说土耳其是翻拍,又感觉到它不止是再讲一个这么简单的故事。
比如独眼巨人一意象,它看到了逃兵,看到了故事的真像,看到了小女孩的执着,逃兵也并不是害怕死亡……我觉得逃兵这个角色又给人留下太多的疑惑。
为何逃兵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一个神经病洗白?
百度了一下伊斯兰教信仰的原意,顺从,和平。
总之这部电影瑕不遮瑜,很喜欢。
每当和女儿谈到要如何方可如何的时候我总是很避讳,我总认为爱就应该是无条件的,面对教育有时又茫然,不知道如何才算无条件的爱,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看到了天使间的爱,太喜欢欧娃小演员了。
第一次看土耳其电影,太神奇了。
每当和女儿谈到要如何方可如何的时候我总是很避讳,我总认为爱就应该是无条件的,面对教育有时又茫然,不知道如何才算无条件的爱,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看到了天使间的爱,太喜欢欧娃小演员了。
第一次看土耳其电影,太神奇了。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背景差异,人物设定、剧情推进甚至是镜头调度,都非常刻板和空洞,硬挠痒痒肉的催泪手法老套无趣。比起韩国版的“无罪”结局,一个完全靠“性本善”堆砌出的替死情节,过于塑料
似乎是第一次看土耳其电影,景色蛮美的。剧情略微狗血,即使没看过原版也能猜到剧情的程度,小女孩的演技有时有点捉急,但是本土化改编做得不错。
监狱戏大大弱化了,没有了反差比,对情感冲击观感减少了很多,本土化改编尚可
傻子演得太假。结尾太过不现实,被那么多人知道的调包计很容易露馅。小女孩演得蛮好,两颗星给小女孩
用小女孩一尘不染,天真纯洁的心灵感化牢房里的每一人,犹如裹满阳光和种子的礼物播撒在每位囚犯心中并开出绚烂的花。“你犯的罪,即是你得的病“,即便是囚犯,也有凛然正义和人性光辉。两位大小天使心理年龄相仿善如璞玉,父女亲密无间若如胶似漆的恋人,奥娃简直是天上下凡的小天使!又可爱又帅气的爸爸,我也好想拥有~!!!老师心善人美,很喜欢重情重义霸气威武的阿斯罗佐老大哈哈哈!第二次看土耳其电影,已然迷上了中东风味馥郁的配乐,附带醉心绝美的景色,好想去土耳其玩儿!!
黑老大和老婆跨服聊天那段我笑拉了
在影院哭到不行,观影效果显著,改编的的角度和力度还是颇有想法,把原片韩国里不切实际的监狱藏小孩并生活的癫狂喜剧做了合理处理,更多凸显军统控制下,体制内也有好人,小女孩选对成功了一半,监狱内的牢友依旧可爱,主角演智障和太奶奶都挺催泪,整体这是个乌托邦,还是太美好了,视听语言略陈旧,但整体都挺成熟,推荐观影,以及原来土耳其有那么多美女
这个小女孩也太可爱了吧。这个玩意儿看的真的是从头哭到尾,眼睛都哭肿了。
世人爱神,可是神又何时爱过爱他的世人?
该突出的没突出,也没太感动,全当做体验一些土耳其风情。小女孩是真好看,长大了更好看,老师也好看
还好结局圆满,不然多让人绝望啊。
感人
3.5★,翻拍本土化问题处理地非常好,政治的困境与宗教的救赎点缀了好人蒙冤的苦情故事。影片煽情意图过于外露,点到为止或许比用力稍猛更有余味?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人道与强权的对抗。开头与结尾泄了气,不妙。
看哭,与韩国版比有过之无不及,并且,经过改编更为阳光,给人以希望。世界还是会越来越好的。不要预设立场,民族,信仰,你可以看到的是小女孩的善良感动了所有已经沉沦的成年人。
先看土耳其版本,很细腻。细腻而平庸。每次都想感慨,编剧太难了,不落窠臼太难了。
为典狱长点赞,计划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三星半。翻拍片,但没看过韩原版。感动有,但更多的是不信,太多剧情bug,任何一个环节连不上就根本不可能成立故事,未免过于理想化。可是本土化做得不错,加上当地z教因素,稍许合理化一些。牢房一哥线颇诙谐。
监狱里的氛围感和韩版相比,韩版更童话一些,土耳其版更现实一些,结尾的改编是我没想到的。哪怕在最恶贯满盈的地方,能够唤醒善良的,依旧是爱,也只能是爱。
导演很细腻,很多小细节,转场不错
平庸至极…而且某教别天天道貌岸然好嘛,我对你们的天堂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