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金子

친절한 금자씨,复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主演:李英爱,崔岷植,金时厚,南一祐,金秉玉,吴达洙,李胜欣,金富善,罗美兰,托尼·巴里,高素熙,李代延,朴明申,吴光禄,宋康昊,申河均,刘智泰,姜惠贞,尹珍序,柳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日语年份:2005

《亲切的金子》剧照

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2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3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4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5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6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3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4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5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6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7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8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9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20

《亲切的金子》剧情介绍

亲切的金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子(李英爱饰)20岁时,就因被控“诱拐儿童”入狱而成为头条新闻,人们惊诧于她的美貌、她的年轻。 在13年的牢狱生活中,有着天使般容貌的她是狱中绝对的模范。金子尽心尽力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狱友们都称她为“亲切的金子”。表面上金子似乎比谁都诚实守纪,但内心里的复仇火焰一天也没有熄灭。 当金子出狱后,她还是马上展开复仇计划——它已经暗中策划准备了13年之久的,而狱友们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帮助着她。 金子的仇人是当年让她入狱的白老师(崔岷植饰),那是什么让他们在13年前结怨呢?金子又将怎样复仇呢?能否成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法少女伊莉雅:无名少女枪口之下恐惧暗夜娘娘今日不上朝婚事绝望写手第一季食人岛燕赤霞猎妖传终极报复招魂不安感第三季想听到说相爱内布拉斯加白暮的编年史上帝的国度定格恶魔笔仙归来雨过天晴与狼共舞2蜘蛛网中的女孩雪之少女全新的你狂蟒之灾4不管我怎么去想我不受欢迎这件事都是你们的错!钱形警部昆仑神宫珠光宝气的拉各斯人这个少侠有点冷极盗家族原生之罪第一季

《亲切的金子》长篇影评

 1 ) 一个失败的结尾....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今天终于做了个了结.关于电影,一提到三部曲,我首先想到的是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可能这三部电影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实在太深了,所以我并不喜欢别的什么导演再拿什么狗P几部曲来说事.朴赞郁,亚洲电影中的异类,请允许我这样说他.至少在看完<老男孩>之后,我就有了这样的感觉,我想老昆和我的想法也差不多,不然也不会给他那个评委会大奖.或许是<老男孩>带给我的惊喜太多,我抱着当初看<发条橙>的心态,打开了<亲切的金子>,憧憬着库布里克走后若干年后的亚洲导演能把三部曲重镑结尾的精彩重新演绎.但正如我标题所写,<亲切的金子>是失败的.这话说的可能有点重,也许当你看到这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辞藻对我的观点进行口诛笔伐.但我实在没有从这部号称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终结篇中看到他任何的进步.相反比起第二部<老男孩>更有倒退之嫌.好吧,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了前半段--东施效颦的华丽首先,在整个电影的色彩基调上较上一部没有太大改变.朴赞郁在电影色彩表达上延续了<老男孩>的风格.不可否认大量不同色块的运用,可以使电影看起来更显华丽.一般法国电影,或者说法系电影喜欢这么干.但在这种手法已经被别人用过了,而且自己也模仿过了以后再次玩这样的把戏,就会让人感觉视觉疲惫,而且毫无新鲜感觉.如果单从色彩和剪辑这两个角度去看的话,整部电影的前半段,我还以为我自己是在看<天使爱美丽>的韩国版中部-无可奈何的单薄其次,影片中间剧情单薄,跳跃,再加上演员功底不深,导致电影中部好象营养不良.例如:李英爱和她女儿对话的桥段,导演这一段的意思明显是要突出母女之爱,衬托崔的罪恶,为最后的鞭尸埋个伏笔,但李的表演好象完全撑不起整个剧情.结果就草草收尾,引入那几家人.后半部--莫名其妙的沉重最后,结尾很领人诧异!李在一段好象喃喃自语的对白之后,当人们正逐渐走进李的内心世界之时.莫名其妙的出来了几家人.而且这个时候整个电影的色彩基调也被调成沉重的褐色.于是最后的几十分钟里,我们看到的是那几家受害人对崔的"凌迟之刑".导演想表达的血腥效果,对人性批判的效果是达到了,但金子呢??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在最后关头被导演放到一边,俨然成了个群众演员....匪夷所思...而且整个"凌迟"的过程显得过于臃肿,情节拖沓.我想这应该是导演故意留给自己的时间,用来表达血腥和人性这两个东西的.但这情节实在是离主题太远了.你知道,当你在一部电影中看到一个和主线剧情毫不相干的桥段时,即使它再精彩也会让人昏昏欲睡的总体说来,这部片子整体不如<老男孩>,<金子>应该是属于那种狗尾续貂的东西.是一个失败的结尾....

 2 ) 我还是不爱看韩国电影

我从来不喜欢韩国电影,就更不要说是要看了。

记得唯一看过的一部就是一部喜剧,吵吵闹闹的就结束了。

但是<亲切的金子>改变了这一个错误的观点,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单单金子脸上红红的眼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杀气。

但是影片的前半部分却有些让人感到纳闷。

‘传统’的一部韩式电影,徐而不急的叙事,让观众充满了期待,想要一探究竟金子是如何手刃仇人的。

但是剧情突然一转,一下子仇人就被抓到了,而且毫无还手之力。

让我不禁捏了一把汗,还有一个小时呢,这导演要如何继续剧情的发展呢?

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之前的担心纯属多余。

前面只是foreplay罢了,真正的高潮在‘群戏’。

看着一大群面露凶光的受害者家属,快感油然而生。

李英爱的演出绝对杰出,里面的杀手形象现在已经深入我心。

 3 ) 杂。。亲切的金子

大多金玉其外的东西,总会有败絮在其中。

这就好比说人无完人一样。

朴赞郁《亲切的金子》最初就在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

往深里去,却又觉得其实这出戏,这出戏里显露出来的行色人性善恶根本与完美与否无关,只不过是深藏在人性本善之下的恶的一次华丽冒险罢了。

很多评论都说了,这是一出华丽的复仇,导演利用一切美好的华丽的外在为血腥的暴力与残酷披上嫁衣,而作为人的道德底线也在这华美掩盖下被硬生生的拽出来,却又是潜移默化的。

从影片开头金子砸掉牧师手中那代表纯洁重生的白豆腐开始,这已经就是在向某种伦常挑战了。

像是信仰。

从13年前金子进入监狱那抬头的一瞥开始,这个计划就已经开始。

在狱中,人们都称其为“亲切的金子”,因为她的复仇计划需要他们,无论是出于利用或者真心,她将自己善良与邪恶发挥及至。

正如影片中金子发出金色光芒的脸,她此时已经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神,她的目的是善待一切,来操控一切。

一步紧接一步的复仇计划在出狱后,全盘在计划中进行。

本以为金子会用那把特意为复仇而造的镶银雕花手枪毙了仇人,导演却嘎然而止。

接下来的镜头便是全篇高潮与出彩之处了。

仇人白是个至今逍遥法外,并利用金子作为替罪羊的变态小孩杀人狂,或许只是因为自己无法生育。

理由看似很脆弱甚至疯狂。

像法国导演欧容在《挑逗性谋杀》里阐述的其实杀掉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理由一样。

相对着的,金子的复仇,却是有很多理由,包括含冤13年,包括替惨死的孩子们报仇,且被阐述得让人心疼,使人同情。

这是否和导演的些许观点相同,大抵罪人都是有其悲哀性的。

紧接着的受害小孩的家人,聚在教室,甚至包括了当年审讯此案的警察在内一起,他们讨论着如何处置这样的仇人白。

导演对整部影片的完美调控在这一段完全展露无疑。

包括报警还是私刑处理,包括各自动手还是一同行动,各人姿态与丑恶嘴脸在这一刻暴露。

想想他们只不过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要他死,要他死在他们所有人手里。

而我们亲切的金子这时又做回了她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位置。

她主导这一切,所有都在她的掌控中。

最为黑色的一幕要数十来人坐在教室外面的椅子上,身穿雨衣手拿序号等待着手刃仇人白那一段。

有些如同安妮的文字,温柔的残酷,直白的隐忍。

仇人的命就在这些人的手下结束,致命的不是手拿水果刀的中年妇人,不是手举斧头的中年男子,而是并未披雨衣,相对于恐慌的其他人异常平静的老妇人,她的武器只不过是一把剪刀,从仇人白的后颈直插命门。

原来人都是可以歇斯底里的,原来人都是有着罪恶本源的。

当然,他们本就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刀斧这样的狂魔武器并不适合,一把剪刀就足够泄愤了。

好一出黑色幽默!

再来说说金子,可以说她的身上无处不隐喻。

红色蜡烛,红色高跟鞋,红色盖眼膏,点点连衣裙,还有为了赎罪砍下手指后包扎起来的雪白小手指。

不可否认的,金子是美丽动人,充满诱惑的。

然而从开头就跟随着她的小指白绷带,在每一幕都显得扎眼,这好像又在说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那么一点点的不和谐是不是正是完美外在掩映下金子那充满罪恶的心?

影片最后,在处理完仇人白的尸体后,众人聚集在蛋糕店内,金子分给其他人的蛋糕全是黑乎乎的,这出自她手的黑色蛋糕,就像是这出华美的复仇,她精心烹制,然后喂给每个有牵连的人吃,沾染黑色的嘴,如同泯灭在黑暗中的人心。

但是金子没有吃。

她而是做了一个象征光明与鲜亮人生的雪白蛋糕给女儿,在雪花飘舞的夜晚,照亮全场。

金子说,你要活的雪白。

这分明就是在忏悔和赎罪的说,我活得是黑暗的。

可当女儿挑起蛋糕一口自己吃,一口喂给金子时,她仍没有吃。

她只是不顾一切的将脸扑在白色蛋糕上。

但她知道,即使满脸白色,全身白色,她的心仍旧如皑皑雪天里她的一袭黑袍,始终格格不入。

这既是一出华美的复仇,更是一出淡然的救赎。

复仇的是人,手刃仇人,以眼还眼;可救赎的是心,是金子曾经迷茫和无知的心。

在影片中,穿插的金子与19岁少年的爱情,金子与失散女儿的亲情,则是对于她的救赎。

仍旧是从13年前金子进入监狱的那一撇开始,她就迈入了一个深渊。

这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却也是通往天堂的深渊。

13年前年轻的金子只是个无知的物质少女,无意怀上的孩子巧合或注定的成为被要挟的筹码,因而入狱。

这一切看似可怜却又咎由自取。

那么位这样的迷途是否应该付出代价?

为叛逆的青春付出代价?

那么13年的牢狱就是代价。

这看似过于残忍的代价却又是救赎,对于13年前迷茫与无知的救赎。

整部片子,就好像五味杂陈的调味瓶,辛酸苦辣皆备;又是单调空白的人生白卷,空空如也。

你需要用怎样的姿态,怎样的笔触,怎样的手法,怎样的力度,去书写,都是你的事情。

但是记住,任何书写,任何行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同仇人白,如同复仇金。

 4 ) 随谈

犯罪片多少有些类型片的问题,这部实在没有任何框定感,或者说,亲切的金子不属于任何类型。

光女主就够五星了,萝莉熟女样样精通,纯洁圣女做着一开枪脑浆横飞的美梦。

同朴赞郁以往电影一样隐喻无处不在,连色彩也在讲故事,反而真该讲故事的地方倒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比方为金子铺好“正路”的牧师为什么给白老师通信?

第一遍我是没看出来。

金子抓到白老师的时候电影才到一半,我想复仇都快结束了剩下半部拍什么,虐杀部分拍上半部么?

但后半部分才是重中之重,朴赞郁用非常非常黑色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受害者们的私刑,他们不相信法律审判,一方面不是法律无能,而是不、解、恨;另一方面才是法律无能处,因为法律管不住无良媒体,无论是说罪犯的犯罪细节或是挖掘受害者的八卦,都在给受害人再次加害,没有不可恶之处,但法律从没有一条为庸众定罪,从没有,直到500转发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对后者无能处朴赞郁一带而过,对前者“不解恨”这点突出表现,没错,即使文明再怎么发展,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心理一直都存在。

如同《脑男》,逍遥法外的犯人必须手刃,哪怕因此变成杀犯人的机器也在所不惜。

新闻过了会烂尾,记得某次爆炸案连环杀人案 的人数渺渺,但对于受害者,新闻永远不过时,所谓低犯罪概率在当事人身上即为百分之一百,无可挽回。

除开真正关心事实的当事人,“旁观者”也未必接受统一的惩罚方式。

取消死刑或虐刑本是出于人道主义,但很多人无法接受犯下无人性之罪的犯人寿终正寝,更不相信他们会“变好”。

现代司法让所有类型的犯罪都用同一种方式惩罚,即使不是受害者,某些多愁善感的旁观者也未必能认可。

即使对社会有功、曾经多么善良也并不能为他们扳回几分。

很多人接受天海佑希的女王理论,这些罪犯的心弦,一根不剩。

这是出于正义吗?

未必,是出于人们心中对所谓恶的惩罚更多一些,正义清晰明了,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罪恶边界模糊,稍有沾边便成为众矢之的。

为了定义正义,杀戮罪恶成了最正义的行为。

 5 ) 可能大家是不是有点忽视了育树的地位

看到很多大神深挖电影里的小细节什么的我表示很汗颜,我既没有看过老男孩也没有看到那个天生杀人狂,然后我觉得我可以避开这些谈点其他的东西了。

看完电影虽然对这种以暴制暴的手段觉得很过瘾,对那些家长回头问金子要钱的举动表示有点膈应(开头那个我还算可以的理解的,虽然很讽刺但是毕竟他们家境限制住了,那些钱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但后来一个个的。。。

恩),以及觉得女人狠起来真的是非常帅!

然而还是被育树小天使圈了粉,真的人是一种看脸的生物,毕竟育树是剧中男性的颜值担当。

个人认为这种年龄经历差别如此之大的相恋现实中还是有点少见的,而且还是一个接盘侠,但是并不妨碍我对他们的喜欢。

但是这两天把所有跟育树有关的话题整理了下发现在这部复仇电影中对育树的关注真的是非常低啊,忍不住要长篇大论一番了。

诚然,剧中的金子对育树都不怎么关注,但是鉴于原作者以及导演的拍摄方法,我还是觉得育树的影响及意义,要比金子所想象的多得多才对:1.两人激情完毕,金子首次出狱后向别人吐露了当年的实情。

这对于像李金子这种复仇女神而言其实并不是那么合乎她的脾气的,自然也可能有因为育树跟死去的宏穆年龄是一样大的,本身育树存在于电影中意义的一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对比,用他跟金子的好对比后来宏穆对金子(其实也就是金子自身)的不原谅。

但是从这一点上说育树对于金子而言本身已经在潜意识中占了一定地位了,我没有仔细研究过金子在狱中到底将实情讲给了多少人,但是明显是出狱后没有告知任何人却为了育树开了先例,即便后来她告诉了自己亲生女儿也是在很久以后了。

2.全家出游。

那个“全家”还是育树自己讲的,原话是:这是不是一家人一起出游呢?

(大体这个意思吧),那个时候还有珍妮在,育树已经欣然接受了自己跟她们是“一家人”的设定(我当时挺无语的,毕竟他只比珍妮大5岁。

看上女儿的话我还可以接受,看上了妈妈。。。。

不过的确能看出育树是一个很纯很正的人啊),虽然金子全程想的是怎么将狗当做白老师然后开枪弄死,但是后来进了教室,育树教珍妮学韩语的那一段很有寓意,先是大哥后是爸爸,其中意思是不是:你应该叫我大哥,然而我成了你的爹。。。

粗略看过原著并没有看到这一段,但是我觉得导演加进去毕竟是有深意的吧。

3.所有复仇结束,大伙一起分吃了那个代表着白老师血的蛋糕时,然后那个姐姐开头大家伙一起问金子要赎金,这个时候大家尴尬的不行,有家长在讲安静的时候是天使经过,这时候育树顶着风雪走进了蛋糕店打破了这个局面,大家纷纷离开。

个人认为此处代表的意义是金子复仇完毕,代表新生活的育树走了过来,她应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当然她的内心并不肯原谅自己,这也就是后来宏穆出现堵住她嘴巴的原因,因为并不想听她苍白的解释,毕竟她做过的事情始终是存在的。

但是出现在此处的育树满载代表洁白的大雪打破复仇的尾声的哀庆,在大家都认为是天使经过的时候如同天使一般走进金子,确是的确有深意的。

4,不过育树的地位自然比不过珍妮,毕竟血浓于水。

结尾金子拿着白色的蛋糕,终于被珍妮原谅的时候她终于有勇气面对新的人生,电影之中育树一直在她身后跟着她的,小说之中也说的是他在不远处看着金子跟女儿抱在了一起,大雪之中终于有了面对新生的勇气的金子,执意要跟在跟随自己的女儿和深爱自己的默默守护的男朋友,我觉得如同育树唱的歌词中的一样,这一次金子应该真的回头去看他了,去看那个一直在自己身边的男孩(?

)男人(?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金子自己讲的是自己入狱的时间跟育树一般大,而那个时候金子还是可以讲不正经的女孩,不会挑对象,未婚先孕,早恋,被包养。。。

她在狱中呆了13年半,穿着入狱时穿的衣服,仿佛除了后来又惨遭毒手的几个小孩和自己已经13岁的女儿外在没有什么证明这是13年后而不是当年,这13年仿佛是不存在的,无缝衔接,入狱前和出狱后金子做的都是复仇,复仇结束后,当复仇这段时间都被摘除,金子身边的仍然是自己的女儿,已经上天补偿给当年不会择偶的自己的一个不离不弃的男朋友。

再有就是,原著之中金子去福利院偷偷看资料的时候实际上跟根植(也就是育树)一起去的,她的女儿的重要性对于她而言毋庸置疑,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育树让他参与,作者有心了。

虽然是复仇的电影,但是我却读出了一丝丝温情,我会羡慕金子,在一切尘埃落定后,还能找回自己奢望已经的人生,找回自己心爱的女儿,找到一个真爱的情侣。

即便差别太大,年龄悬殊,此间之中,又算得什么?

 6 ) 美丽的李英爱

这部片子中,第一次看到李英爱的表演,原本我是只看到过她在电视里的大长今的宣传片。

美丽温暖。

然而在这部片子中,她显然是另一个极端,妖艳而冷酷。

有时候,看到变身太厉害的女演员,总会不自觉感叹女人这种生物的不可捉摸。

再进一步想到,顶级的高手都是大隐于市,那么周围的人……呵呵。

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

我觉得从结构上来说,不是很严谨和漂亮。

如果要突出金子复仇的主题,把在监狱的辛劳和出狱后处心积虑的安排相互呼应起来,那么片子会更好看。

但是导演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想说复仇,他是想说救赎。

如果只是复仇,就应该把电影的高潮安排在杀死白老师的那一刻,可是电影还往后拖了不少时间;如果只是复仇,那么就不应该让金子找到女儿,不应该让女儿还这么可爱活泼。

最后一幕场景,导演把黑衣的金子和白色的女儿放在一起做了对比,嗯,其实这样做,反而让片子显得主题比较浅,我觉得是一个败笔。

另一个不足之处是,片子中几处试图幽默,但是并不是很成功,因为主题性质是比较沉重的,而且导演还是没有到凌驾于这些沉重的东西之上,达到举重若轻的水平。

看了几部韩国电影之后,发现很多导演很有才气,但是还是缺乏一点控制力和气魄,有些片断有些自作聪明的嫌疑。

比如这部片子中金子在其女儿养父母家中的表演,我一直看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金子的心请变幻也实在跳跃大了。

不同意上面有一位的评论:这部片子有宗教性。

这部片子其实是反宗教的,比如神父出卖金子,把手枪制作图画在佛经上等,都是表达了这个意思。

 7 ) 仇恨和爱一样必要

很高兴能看到不一样的李英爱。

此篇并不像一般的复仇的电影,充满疯狂的血腥镜头,甚至到最后成了变态杀人。

我对于看到那些受害家属惊恐的眼神感到欣慰。

这才是最原始的人性。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原谅。

当金子在已经血肉模糊的白老师头上又补两枪的时候,她那充满眼泪的眼睛里,有大块大块黑白不明的笑容,那么艰难和肯定。

她那么辛苦地准备复仇,在最后仍然能够留下最微妙的一点真善美。

那些略显苍老的面孔里,有非常另人唏嘘的东西。

在平安夜,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很值得。

 8 ) 片段的狂欢

这个片子是到盛世小西天看的。

电影资料馆今年重新成为了我的最爱。

20元的票价相当物美价廉,影院效果不错,电影时间固定,片子也都有谱,比现在的影院排片要强许多。

最起码不用扑到影院后为中文配音还是原音调时间,还要在影院附近徘徊。

更何况还有生煎,总之异常符合我连吃带看的简易追求。

电影资料馆的放映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

去之前一般会看看豆瓣评价,以判定是否值得去。

以往的习性是只看周四场,周五一般直接忽略,具体原因也搞不清楚。

结果这个礼拜过得浑噩,周五还以为是周四,好在后窗惊魂从电视上看过,觉得相当一般,错过就错过了。

恰逢变故,为了捍卫我习惯的庄严,毅然前往。

豆评上说此片不错,尤其是看了论坛里关于细节的讨论,这让我如临大敌——难道此片意识流如此严重,以至于很多人看不懂,所以开帖讨论?

像我这样的脑残、三俗症患者是不是看不明白?

结果,一目了然,哦耶,我变聪明了!

从整体上看,片子很简单,内容也非常清晰,前半截的拍摄手法非常招人喜欢,前后跳跃式的片段,第三人称的旁白、现状与监狱场景的串接,人物性格的反差对比,简明交代出入狱的原因、复仇行动的组织、复仇联盟的构建,现状的网织,毫不拖沓。

但是从白老师入场开始,片子变得有点繁琐,似乎为了交代得更明晰而刻意勾画,个别情节有雕琢用力的痕迹、有韩剧的啰嗦倾向,以至于大概1个小时20分钟的时候,我有点不耐烦,个人觉得这个片子如果能压缩到1个小时40分钟,可能会提高观赏度。

但是,好在导演以勾引心魄的片段,压倒了整体拖沓的缺点,适当弥补了缺憾。

不得不说,学哲学的导演有其优缺点。

这表现在:对一个事物多视角的引入和表达,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比如第三者旁白、金子的视角、女囚的视角。

但导演犹嫌不过瘾,又引入了鬼魂或幻象的视角。

以小男孩的幻想表达人物内心的折磨和赎罪过程是必要的,但过于频繁出现,甚至在珍妮睡觉的时候两次出现,有画蛇添足的意味,甚至有降低整个片子品质的嫌疑。

尤其是导演大量使用象征意义的意识流手法,比如白老师化身为狗的幻想,珍妮与金子相认时的旷野与天空云朵排字、金子在澳洲被珍妮用刀相迫时跪伏地上的姿势,金子给女巫喂饭时当场添加漂白水,以及白色代表的清白,飘雪的黑夜,红色的眼影等等,很能反映导演的哲学偏好。

此外,导演的哲学意味还表现在对人性的讽刺,比如,白老师餐桌XX,老婆还搂着桌上的碗筷防止落下,XX对话以及若无其事继续吃饭;家长的聚会,从观看绑架影片的咬牙切实,到个别人在行刑前的害怕、互相推卸责任,既懦弱真实又痛苦;从有人试图远离罪恶,到罪恶的群体行为吞噬个人意愿;从事后众人高唱生日快乐歌,庆祝自己从悲伤与复仇的重生、祝愿孩子往生,到全部关注赎金能否确定打回自己的账户,让人感叹,悲伤之上是金钱;以及从抓阄到纵贯全场的旁观,强制犯罪的金子是为了个体的复仇还是众人的复仇,让人无法言说。

但是,这种异常真实的反映,使本片超越了简单的犯罪片、惊悚片,深入到了轻微的反讽层面。

个人觉得导演的哲学意味,还表现在对片子的面面俱到上,基本上每个情节都照顾到了,这倒让我有点吃惊和赞叹。

这从金子出狱后的居所、工作、工具等就可以感觉出来——从同性恋的朋友那里弄来房子、从间谍那里弄来枪支的细节图、从换肾的莫逆之交那里找到打造枪支的人、从被迫口交的女囚那里打造枪支上的银色装饰、让被暴打的女囚成为布置的眼线、以及吃得死死的工作地老板教会金子做蛋糕的技艺,导演可是一点都没落下,想得相当周全;再如,复仇前被金子拒绝的清清白白的豆腐,到复仇后,拼命啃吃洁白的蛋糕,前后呼应,同时点出金子追求清白的十三年之路;最大的周全,我觉得还是表现在绑架男孩的幻想上。

绑架撕票的男孩时刻侵扰金子,让她备受愧疚的折磨,但这孩子的幻影并未因复仇成功而完全消失,因为杀人并未赎回金子的罪恶,身为一个胁从者,金子有自己无法推卸的责任,即便她有断指的诚意。

可以说,厕所抽烟孩子的幻想,是我最为欣赏的。

但是,面面俱到的背后就是百密一疏,说得越多,漏洞越多。

比如,牧师怎么突然变成了白老师的工具,即便为了教众敛财,基本的道德常识还是有的,这个被拉拢的过程缺乏铺垫。

再如,金子复仇的心理历程、复仇工具和复仇联盟相当紧密,但是复仇不是想象,这玩意是真刀实枪的上场杀人,一个女人的体力、智慧,精密的谋划与相关训练必不可少,这可不是捏着一条狗打一枪就OK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硬伤——金子如何预防白老师的反攻?

飘雪的夜,金子搂着自家姑娘走夜路,我在银屏下担心得七上八下:这要是半路窜出个强奸犯,金子如何反抗,或是当地治安很好?

当白老师派人杀金子,金子居然能反抗得了男人的迷药、不断与男人扭打,甚至成功,这个就有点胡闹了。

再如,白老师的影册上放满了金子的照片,这说明他对金子的复仇有相当的心里预期,那么他怎么能不知道自己的老婆是眼线?

还非要牧师先生拍下来?

以及他还敢吃自己老婆做的饭?

再如,侦探先生从一开始不相信金子是杀手,为什么会在还原犯罪现场的时候,帮助金子选择正确的枕头?

如果说他是为了满足金子入狱的愿望,难道此时不正代表他明白金子有不可言说的隐情?

如果他明白,又放弃后期的追查,为什么会在雪地里和一众警探发现雪地里孩子的遗体?

而且十三年后才发现遗体?

如果说是金子密告的话,但搜索到孩子遗体的时候,金子正在白老师家里搜影带。

这就说明白老师并未告诉金子所有的真相,否则金子不会翻个底朝天才从桌子底下找到影带。

所以基本可以推想,白老师当时并未告诉金子杀人藏尸的地址。

还有,警探为什么会突然成为胁从者,甚至杀人指导者?

因同情金子?

如果是同情,为何十三年不闻不问,未做追查?

因事情过于恶劣?

那他大可躲开,不必将自己牵涉进去,成为群体中的一者,而不是将罪恶引入深处。

以及,金子的渴求入狱,丝毫未给警探留下线索,到后面埋怨警探为什么不细查下去,从而可以拯救孩子们等。

总之,身为犯罪片所累,导演们总会偏好以种种故作玄虚,试图与剧情、与观众玩藏猫猫,从而提高片子的观赏性和悬疑度。

他们自得其乐,试图设计出种种巧妙,然后躲在不易察觉的角落里,在观众迷惑的时候突然跳出来得意的大喊,“你没有发现这一点吧,哈哈哈”。

结果却时不时被人发现,他跳出了的时候居然没穿内裤……当然,以上都是细节。

本片的最大缺点实际在于情节过于简单,片段化的丰富描述压倒了情节的构建。

这种手法会让观众在现场相当满足,因为它淋漓尽致,勾画丰富,极大地取悦观众的瞬时观感,但是在观影结束后,却觉得余味不足,经不起推敲和再现。

或者换个角度说,片段式狂欢是本片的特点和亮点。

我很难说清楚是导演热衷于驾驭形式,还是最终导演被形式给驾驭了。

如果说开头的片段式的情景交代,让大家赞叹于摄影手法与导演思路的话,那么中后阶段,尤其是仇杀盛宴,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导演迷失在细节放大上,这就好像看日本的鬼怪片,导演被吸去影片反噬了。

所以当很多人回味,包括我回味起来,能深刻记忆的是:前女巫浴池口交、金子给女巫喂饭时加漂白水、白老师餐桌XX、白老师暴揍绑着老婆后吃饭、众家长杀人争执、警探杀人指导、杀人过程、分吃血蛋糕等等。

这些场景如此深刻、如此细微,让人无法自拔。

它损伤了影片的整体性,又成就了影片的精彩性。

这样评说这部影片似有吹毛求疵之嫌,我废话那么多也似乎口水过多之嫌。

总体上说,整个影片还是很不错的,去看吧,保证让你很尽兴

 9 ) 《親切的金子》:復仇的眼淚

作為復仇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親切的金子》回歸到復仇的最根本命題:宗教。

這在《原罪犯》中避而不談的主題,在《親切的金子》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金子:如果我可以審判,甚至行刑……要處理宗教與復仇的關係,很容易會跌入善惡二元,或是原罪與救贖的俗套。

當然《親切的金子》沒有離開這些復仇的主題因子,但一出手,已經相當與眾不同。

金子一方面站在聖母的位置:她總是親切的,在充滿罪孽的監獄裡閃著金光;但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復仇者,她絕不寬恕!

所以這個「親切的金子」一方面帶著微笑、一方面卻內藏殺機:既是聖母,又是巫婆。

更重要的是,金子充滿著魅惑:她是善良的──受到她的恩惠的人總會幫助她實行復仇大計;她是美麗的──紅色眼影、紅色的高跟鞋,一種非人性的直觀的美麗,直憾心扉,無從抗拒;她是親切的──因此她的槍會聽到心跳和近距離看到汗珠的滴下。

金子的多重性引申至宗教的層面,已經顛覆,甚至推翻了宗教的淨化功能:金子一開場便把牧師的豆腐掉在地上,後來牧師收了別人的錢……不單如此,導演把金子的角色推向更加徹底的角落。

她的復仇大計成功了,她可以審判,甚至行刑:她用槍射向白先生的腳,白先生再不能逃跑,上了刑場──顯示了金子有設置刑場的權力。

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金子站在宗教的位置?

在電影末段,金子利用錄像帶把真相帶到眾人的面前:她總知道所有的真相,而且不理會在場的探員(法律和理性規範失去了約束力)。

在整個復仇的處境中,金子處於一個最高的位置:她可以煽動眾受害者行刑,把行刑合法/合理化,行刑的時候,她只露出雙眼,冷眼旁觀。

行刑的門聲行刑一段,無疑是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金子的親切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整個審判和行刑的標準──她成為了道德價值的最高指揮,沒有人懷疑她的審判能力,只有服從。

要注意的是,這段審判要處理的不再是惡有惡報、以眼還眼等膚淺的倫理命題,而是復仇作為填補一個世界的缺口的同時,反過來把缺口更清晰地呈現出來。

這個世界的缺口正是災難:受害者目擊了自己的孩子死去。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重新表述這恐怖並且致命的傷痛。

我們的直觀感受意識到這人生的大缺口、大深淵。

而理性(如法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去填補這個缺口。

於是宗教為代表的道德律令去介入,並且填補這個缺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個做壞事的人理應得到懲罰!

懲罰的手段正是直接的復仇:親刃的快感與死亡並存。

只有復仇才能填補災難的深淵。

然而《親切的金子》的高明之處在於意識到:填補與暴露並生。

暴露了填補的不可能性之物是進出刑場的拉門聲。

眾受害者在等候行刑的時候,當門一打開,全都表現出恐懼的神情──行刑還是受刑?

在這特定的時刻,他們感到恐怖、復仇的冷意、他們猶疑……這些神情正暴露了行刑的漏洞:復仇,可以嗎?

有效嗎?

生日蛋糕:幻見的天使導演當然為這場復仇提供了答案。

災難沒有因為道德律令的介入而消失。

行刑之後,眾受害者彷似得到新生:他們分生日蛋糕、分甘同味了。

他們幻見天使在他們的頭上飛:善總在他們的身邊默默守護他們。

可是最後這群分甘同味的受害者,還是希望拿回贖款、還會問:下雪了,路會難走嗎?

然後便各自回到自己既有的生活裡去。

當金子抹去復仇的眼影,幻見受害的孩子,她不能說話,只能無力地看著他的消失:復仇,令她走進了人生的曠野。

復仇的眼淚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封鎖》裡曾有一段觸目驚心的比喻:「生命像聖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國語。

翠遠(小說中的女主角)讀它的時候,國語又在她的腦子裡譯成了上海話。

那未免有點隔膜。

」金子的女兒是金子施愛的對象。

她與女兒的關係正好是宗教與人的關係:溝通的隔膜、翻譯的距離。

女兒說的是英語,金子說的是韓語,她們的中介是字典。

這裡揭示了語言的局限性的同時,正表現了宗教/道德律令的無力: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她們「仰望」著上天掉下來的「白雪」──人總是在仰望,站在一個低的位置;而金子穿著「黑色」的衣服──世上沒有完人。

她始終沒有吃那白色的食物──但她總是渴望著。

金子掉下復仇的眼淚,正因她看到人世間一個不能填補的缺口,意識到生命裡深沉的絕望,同時為復仇三部曲劃上一個傷感的句號。

http://ericlwk.blogspot.com/

 10 ) 关于金子

关于金子么么观影手记16《亲切的金子》[韩]导演 朴赞郁编剧 Seo-Gyeong Jeong 朴赞郁主演 李英爱 崔民植★★★★☆ 所谓复仇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第三部《善良的金子》,被几乎所有影评人盛赞为华丽的复仇。

真的很华丽么,其实只有红色的鲜血和红色的眼影而已。

大家都说这基本上是三部曲里面倒数第二好的,也许能和《老男孩》打个平手。

我没看过之前的两部,所以也不好妄加比较。

只好单调的就事论事了。

李英爱的红色眼影和卷曲的黑发以及她的面无表情,我爱这些胜过与爱这部片子。

哦,还有那带点点的连衣裙。

复仇的女人最甜美的装束。

如果让她穿成普通劳动人民状,还谈什么复仇呢。

一个追求美丽和精致细节的女人,才会实施如此这般细密的复仇计划,连处决罪人的枪把上,都要有漂亮的银雕。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最后一段,从他们讨论如何处置那个人面兽心的绑架犯直到一切刑罚都实施完毕,他们围坐在咖啡馆,静静地吃蛋糕,喝咖啡。

这是为一段让我没有睡意的地方。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他们个个都穿着满是鲜血的雨衣坐成一排,唯有那个老奶奶,一身貂皮大衣,表情严肃,静静地走进去,没一会又静静地走出来,一尘不染。

镜头一转,一把剪刀直直的插在那罪人的后颈。

这才是真正复仇的力量。

如果老奶奶也如屠夫一般对这罪人猛砍十几下再搞个狗血淋头的造型,这片子也便不能被称之为“华丽”了,所谓的华丽便是对任何事物诠释的恰到好处,比如鲜血和愤怒。

这样的情节不知道是编剧想到的还是导演想到的,我最近总是分不清楚导演和编剧的职责,貌似在电影里面,导演是万能的,可是我又总是为编剧报不平,没有了编剧导演怎会能发挥的基础。

一个事件的发展有百万种可能,最极端的就是那第百万分之一种,电影中的事情总是朝着这个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大踏步地前进,最后演变成和真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另类局面。

我想这就是电影存在的必要了,总要有些极端的想法影射出来,世界才够虚幻有趣。

《金子》便是这种电影的典型。

世上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填补它空白点。

让音乐亲吻你另外值得一说的便是它的原声了,巴罗特式的管风琴,合着日常生活中惯有的场面,你会觉得如果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承受痛苦和复仇的压抑似乎也是些许值得的。

古典的配乐告诉我们,生活原来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就好像巧克力就酒,无意间就搭配出了另类美丽的味道。

我就时常的幻想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倘若有某某音乐的配衬,那么生活一定完美许多。

可惜的是我可以假装这些音符的流动和存在,无奈别人却对此一无所知,于是我们似乎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此,是否就可以说,任何人的世界都是难以探寻并进入的呢。

后话:很早之前便看了片子的介绍,被吸引得就好像小狗寻觅骨头一样的到处刨,结果看过之后反而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想象中华丽,其实对于电影还是不要有任何期待得好。

影评人写的那些东西无非有两种,吹到天堂和打入地狱,无论哪种,都和事实基本不符,所以孩子们,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吧。

《亲切的金子》短评

很好。

4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创佳,D5

9分钟前
  • 戏作三昧
  • 较差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原本以为会看的很过瘾,结果发现视觉冲击力并不强。崔大叔戏份不多还死得这么惨。。。

12分钟前
  • coco果果
  • 还行

大 杂 烩

14分钟前
  • 有寂
  • 较差

一星给李英爱 电影负星

19分钟前
  • 全是妖孽哇
  • 很差

关于复仇关于原谅 人啊 就不能太过圣母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总得有些时候使自己失去冷静的阴暗面才能丰满自己,所以啊 复仇时该刺多深就多深 绝不能因为怜悯而少两寸。但是人也要坚持自己的天真 理解真相背后的迫不得已了 也要懂得原谅 一辈子抱着憎恨而活太过难受 所以啊 在掰手指数清楚妈妈道歉的次数之后还是应该抱抱她 给予她温暖。人啊 就是这样一个难以捉摸的矛盾体——重要的是自己要“真” 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样的话 无论在监狱或者地狱 都能活出人见人爱的魅力。PS 沉迷在李英爱美丽的眼睛中不能自拔 连鱼尾纹都是美的。

23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典型的追加拍摄,依靠前作的名气,找个你请我愿的靓妞,拿个模式熟络的本子,追加一部,极大化利用这一系列的人气,还赚个“三部曲”,“史诗片”什么的名头,名导不都这么干么?

26分钟前
  • aphrodite
  • 很差

结尾太拖沓了

30分钟前
  • 苹果
  • 较差

节奏过于缓慢,很难接受。

33分钟前
  • 好好活着信仰q
  • 较差

还不错

36分钟前
  • 教主饶命
  • 推荐

棒子国电影。

39分钟前
  • 山木
  • 较差

总体来说是我心目中的神作 电影语言超合意 李英爱怒赞w OST用古典包装 Paganini 24Caprices No.24 In A Minor 过场音怒刷存在感!还有好多大键琴 宗教救赎味很迷人 这片子有一些冷幽默 也可以理解成以乐写悲吧..集体施刑就很cult 舍法治而选道德式审判 却仍然避免不开理性 秩序 个体施行能力 够讽..

42分钟前
  • c. velasquez
  • 力荐

乱七八糟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47分钟前
  • alone_forever
  • 较差

作为复仇系列第三部 相比前两部确实很一般阿

49分钟前
  • Kai
  • 较差

对电影来说,“无来由的变态”这种角色,大致相当于古代戏剧里的降神装置,除了显露作者的无能和猥琐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我要复仇》和《共同警备区》里没有什么变态人物,却格外走向了暴烈、绝异的叙事风格,这两部片也因此成为朴赞郁少数能看的作品。勉强为李英爱加一星。

53分钟前
  • 之神
  • 还行

应该是复仇三部曲里面拍的最华丽的一部~风格画面结构都是~ 但跟其他两部比起来对这部的好感不多~ 集体杀人那段很妙~很黑色幽默 但镜头冷静中性~朴赞郁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崔岷植真的是变态专业户!!

55分钟前
  • 红桃小藕片
  • 还行

D+/ 假如说老男孩是用残酷至极的规则与干脆利落的结构直接拷问人对爱的承受度,那么金子就是用繁复的枝节冲淡对人物本身的理解空间并强加假模假式的群体道德探讨。当剧作冗余感满溢后,无法全身心投入节奏的观众便只能冷对堆积的炫技了。吹了个大的到头来就这么点事的空洞感。当然李英爱很棒。

5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执行这一惨烈、凄美和华丽的审判。

1小时前
  • 黑胖砸儿
  • 力荐

复仇就复仇,找来受害者家属来一人一刀手刃仇人也没问题,但是为什么要整体都搞得神神叨叨的,很多细节都猜不透在表达什么?有的人物都不知道为什么存在,有些话也不知道说了有啥意思,导演和编剧是精神分裂吧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或许是我的境界还不够

1小时前
  • Zack Zhao
  • 还行

金子

1小时前
  • 雕刻時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