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Babylon Berlin Season 1,Berlin Babylon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莉奥妮·贝尼希,拉斯·艾丁格,米谢尔·马蒂切维奇,弗丽茨·哈勃兰特,延斯·哈泽尔,卡尔·马克维斯,耶迪斯·特里贝尔,

类型:电视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剧照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2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4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5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6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4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5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6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7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8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9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20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一副生动的魏玛浮世绘

片子的主线很明确,就是为了给科隆市议员销毁不雅录像带,但这一条主线放在纸醉金迷,暗藏危机的魏玛共和国的背景下就很有意思。

各种真实历史事件构成的支线是本剧最大的亮点,第四国际为了翻盘,给远在土耳其的托洛茨基运送黄金

德国共产党在5月1的流血事件

军国主义的黑色国防军的复仇。

魏玛建制派对黑色国防军的提防和遏制。

每一条支线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再加上本剧对于战后的ptsd的士兵l

失业的工人,没有生活保障的底层人民。

夜店里奢靡的德国人

种种魔幻场景的叠加描绘了一副魏玛共和国的浮世绘。

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市面上都少有对魏玛共和国的详细研究,所以像巴比伦柏林这样的德剧与其说是娱乐作品,不如说是一个文献,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在希特勒上台前,那个两极分化严重,国家内部阶层撕裂,秘密组织阴谋政变的魏玛共和国的样子,也给希特勒为什么上台留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2 ) S1(二)夏洛特格里安CP线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必有剧透 按季更新 第一季共三篇第一季夜总会这场戏算是两人发展的重点。

胖警察在广场上看到两人买烟的场景就看出来两人之间互生好感,那么夜总会这样一次借工作之名的非正式约会则是关系的发展,尤其男方明显被夜店里充满活力的夏洛特深深吸引了。

荷兰人夜总会这个异装癖Club的场景也选择的好,有几个方面都表现了对格里安来说打开了新世界了,一是夏洛特笑他约9点那地方要半夜1-2点才去呢,二是摄影师小哥的出现格里安其实很震惊吧但是大家都安之若素,不能显得自己像个科隆来的土包子吧,几方面都让人感觉柏林是很自由的地方(所以他给嫂子打电话就开始有了想让她来柏林的想法,因为这里自由啊没人会说我们啊,看得出来他已经向往柏林了)。

从演技爆棚的异装癖歌手这里获得重要情报后两人放肆跳舞的场面也太欢乐了,之前格里安去那个小酒吧跳舞就看的出来他很喜欢跳舞舞技出众还能翻跟斗(想说那时候跳个舞真不容易啊运动量太大技巧要求太高比郑多燕要累多了吧)。

这个铺垫就是想说两人兴趣爱好很一致啊,先是相互有好感现在发现两人还能玩得到一块去多好啊。

(夏洛特那么喜欢玩如果发现格里安去了酒吧是个很无聊的人该多无趣)之后就有点俗套的互问有没有结婚啊有没有对象啊这类问题,没事问这干嘛呢,说明互相好感都增进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发展的前提。

这里格里安说的是我的事情没那么容易(想起来就沉重啊),但那晚的夏洛特应该给了他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离开俱乐部后的戏是个要仔细推敲的地方,尤其是对话部分。

男主提出要送她回家,家,对女主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那个贫民窟的家,那个一地鸡毛的家,她可不想露怯,于是就委婉的拒绝了,说自己还不回家还要去别的地方。

格里安应该很难get她是因为这个原因回绝了他,所以有点困惑,那么晚了你还要去干嘛?

因此好像还问了一嘴。

刚要走她突然好像想起来什么,问做你的助理谁会给我钱吗?

格里安不知怎么回答说了句我们(的工作关系)不是才刚开始吗?

为什么突然问了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

试着理解下。

女主生命中大致三类男人:第一类是男客户,这里就别说什么道德问题了,饭都吃不饱家人都养不活,马斯洛需求理论了解一下,当然后期胖警察因为关键时刻帮她出钱葬妈,对他产生了一些依靠感,超越了客户和相互利用的关系,这另说;第二类是朋友,比如那个学解剖的逗比,可爱但早亡的小警察,他们都是朋友,都属于有好感床单可以滚一滚,但也别太认真的类型,(郊游游泳时格莱塔问夏洛特,你喜欢他(指逗比)吗?

夏洛特说你怎么会这么想?

可见夏洛特心里是很清楚的)这姑娘后期晚上不愿意回家去,都去这些朋友家留宿,也是个寄托,但注意只是朋友,不是男朋友,她当时回答男主的是我可连男朋友都没有呢。

第三类就是认真的对象了,当这样的理想型出现的时候,她是想要争取的,但是她考虑的不是我如何千方百计接近你,而是我需要先把自己变得更好,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这时候问报酬的问题呢?

有人付薪水给我=我可以慢慢放掉之前那份皮肉生意了=我可以考虑一场认真的爱情了?

而为什么是男主?

我觉得可能是在女主掩藏在机智敏锐表面下,那些她在小心掩饰的苦大仇深、千疮百孔,她在男主身上也找到了类似的东西吧。

这就要回到男厕所那次偶遇了,男主最狼狈最不堪的样子,不过如此了。

她无意中救了他,他表示有件事要拜托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抢答,我知道我懂的,做了一个保密的手势。

男主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她太感同身受了,这是一种从心底里的共鸣与理解。

经历过此事的两人,再相见必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夏洛特,她看到了格里安身上别人都看不到的一层底色,并不是表面那样风光的官二代。

两者之间彼此都产生了一种更深的联结。

这每一次的交汇,都是庞大剧情中的一小点,但是每一点都如此连贯与合理,随着剧情徐徐展开,不紧不慢,简直是深谙点到为止的马老师。

 3 ) 有点德国版长安十二时辰的感觉

第一次看德剧,而且在一天内飞快追完第一季,实在太想分享这部剧了。

这部剧从剧名上来看,Babylon,巴比伦,乍一看很快就能联想到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关键词有奢侈繁荣黑暗糜乱等等;和Berlin并列,恰好可以暗示1929年柏林的情况。

说实话,囫囵吞枣看到最后一集,才慢慢品味出一部分剧情,但概括起来也很简单,主线故事是来自Köln的警官二代男主小泪沟(要是不抓住他的部分特征在一堆男演员里我真的辨认不出来)来到Berlin帮助他父亲寻找并销毁记载着德国正在参加选举的高级官员丑闻的录像带,副线是他正好也碰上了在Berlin活动的第四国际的地区领导人为支持在土耳其的领导人而运送一大笔黄金、各派产生了斗争。

1929年的柏林是什么情况,我看完剧以后狂补历史,豆瓣里有写的特别全特别好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了解了历史以后,我更感兴趣的是剧里对此进行的阐释,豆瓣里有一个概括非常恰当:满目疮痍的世界里的众生相。

Jeder einmal in Berlin,每个人都该去一次柏林,但是这时的柏林是什么样子呢?

我倒觉得,有点类似于中国晚唐时期的长安:繁华背后是满目萧然,有点长安十二时辰的意思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是,不细细看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每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反过来说,就算是看下去了,人,也不能定性或好或坏。

这个剧,细细的线索太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眼看不完,我才看完第一季,还有第二季,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剧啊。

 4 ) 为什么是巴比伦柏林?

《圣经•启示录》中这样写道:“巴比伦大城倾倒了!

倾倒了!

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国,将以色列的圣城耶路撒冷拆为一片废墟,近万犹太人连同他们的国王,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巴比伦之囚”事件。

灾难中的犹太民族恐怕正是这样的亡国之恨,让犹太人在旧约里将此处愤怒地称为变乱之城。

在巴别塔的传说中,巴比伦国王妄图造出通天的巴别塔,而被上帝忌讳。

上帝把人类分裂成不同语言的群体,高塔因人们无法合作而停工。

巴别塔暗示人类的狂妄自大,最终走向战乱丛生。

1929年的柏林也是这样一个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动荡不安的城市。

历史上著名的魏玛宪法,现今的《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许条文,它真正的民主思想无法在魏玛时期实现。

最后魏玛共和国选出希特勒这样的元首,专制独裁,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比伦柏林是典型的小切口大制作。

导演巧妙地选择这一时期的普通人,警察局的风纪检查员,作为一切事件的关联者。

男主颜值在线他是科隆来的警官,格里安。

表面上在扫黄,收缴无数黄片,而暗地里还背负着其他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不光彩的,直接地揭露官员的黑暗腐化。

最后一集格里安在夜总会放纵格里安完成“使命”后又将何去何从,是第一季留下的谜。

他患有战后PTSD,处于政客、黑帮、国防军权力的漩涡,他在柏林如浮萍一般,没向任何势力靠拢。

他的同事沃尔特属于国防军一派一战后期德国战争失利,为应付战争的庞大经费,人民生活艰难。

这时工人举行罢工,大规模游行示威,掀起民主革命。

社会民主党宣布建立魏玛共和国,成为执政政党。

而国防军把战争失败归因于这场革命。

“如果没有革命,我们会取得胜利。

”这样荒唐的说法,在当时却被大多数人认同。

这列火车是黄片胶卷外的另一个线索。

表面上火车里装着德国最大钢铁商,尼森的货物。

而尼森与国防军在一条船上,火车牵扯到许多势力,国防军、社会民主党、“红色堡垒”、黑帮、苏联。

这些人指的是黑色国防军除了国防军走私的武器外,火车上还有一车厢的金条。

阿列克谢·卡达克夫是“红色堡垒”的核心人物,他们要将黄金送往伊斯坦布尔,资助托洛茨基革命。

卡达克夫的情人,斯维特拉娜觊觎着金条,同时这个女人身份成迷。

夜总会的狂欢斯维特拉娜唱着“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徒手随风”,一边是乱世浮华、纸醉金迷的狂欢,另一边是由于她的背叛,遭到苏联使馆屠杀的“红色堡垒”成员们。

斯维特拉娜冷酷聪明,贪婪毒辣,非常美艳格里安与女主夏洛特,也在共同调查这列火车。

夏洛特在调查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但她最初接近格里安,却是别有阴谋。

夏洛特被威胁夏洛特住在贫民窟,白天在警察局做临时的文书工作,夜晚去夜总会跳舞,还与有钱的顾客进行性交易。

但她从未向贫穷、肮脏、黑暗的生活妥协,她聪明而有野心,坚定地朝目标努力。

这时的警察局,有53个男厕所,但只有5个女厕所。

女性在社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的挤压,即使受过教育,许多女人仍找不到工作。

为了生存,她们从事卖淫。

我们跟随着夏洛特穿过贫民窟,看见街道上失业的人群,乞讨的儿童,色情场所中纸醉金迷的警察和官员们,排着队进教堂庇护所的妇女,手眼通天的黑帮。

夏洛特眼睛里的光芒,是压抑阴暗的环境中充满生机的美好。

正如她第一次在厕所偶遇格里安,给浑身抽搐的他喂药。

即使周围有再多的阴谋漩涡,他们未来发生的爱情,是治愈对方的强大力量。

 5 ) 巴比伦一样的柏林及其身后的魏玛共和国

——《魏玛文化》摘录(我或许也会将此评论的内容同样放在这本书的书评里)

魏玛文化7.7(美)彼得・盖伊 / 2005 / 安徽教育出版社“...,难怪有许多“好的德国人”,比如像海德格尔,会把柏林看成是现代的巴比伦而不愿去住在那里。

”1.关于柏林1)作者说:哈斯出生在布拉格,最后却完全认同柏林,他在那里以写电影评论成名,同时编辑《文学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杂志,然后“我发现我所认识的柏林人很少是真正在柏林出生的”。

不过,“只要好好用力呼吸柏林的空气,很快就可以成为柏林人”。

哈斯深爱柏林,这个城市让他变得多愁善感:“我特别喜爱柏林女人机灵快速的说话样子,也喜欢剧场、酒馆、街上以及咖啡馆里人们那种敏捷反应的样子——那种凡事无所谓却又认真专注的姿态,整个气氛是那么可爱迷人,冷静却不冷淡,一种说不出的机动性感觉,他们热爱工作,随时准备接受重大打击——然后再继续生活”2)茨威格记载了通货膨胀时期的柏林:“柏林,”他写道,“已经转变成为全世界混乱离谱的中心,酒馆和许多游乐场全都在一夕之间关门大吉,我们在奥地利所见和这里相较,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说明德国人是如何爱搞怪和多么变态,许多弄成柳腰细身的男孩子,乔装成女人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每一位高中学生都想在外面赚外快,在阴暗的酒吧里,我们可以看见高级公务员及高级财务官员和一些喝醉酒的税收肆无忌惮地打情骂俏。

及时古罗马时代秀多尼奥斯(Suetonius)时期的众酒徒狂欢清洁,都比不上这里化妆舞台的嚣张淫乱,许多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在警察的仁慈目光下,若无其事般滑着舞步。

这真是价值崩溃的时代,连许多想来号称秩序最稳固的中产阶级亦难幸免,一样跟着一起疯狂。

许多年轻女子都骄傲选成自己是性倒错,在柏林的学校里,一个16岁的姑娘如果被怀疑仍保有童贞,会觉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2.关于青年及传媒青年(右翼青年),......,结果都会是他们牺牲自己的青春并把自己束缚在政治冒险和狂乱的意识形态上面,或是伪装成新形势的老式工业和军事官僚机器上面。

“年轻人导出乱闯,追随错误的神和领导者,但还是坚持像追寻清明和精神的律则。

”“然而,这些年轻人身处杂音、冲突的诉求方针、纳粹的血腥集会以及共和的病态环境当中,他们如何寻找到清明和精神的律则呢?

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电影,只是徒然引发混乱。

”作者接着举出《大都会》的例子,并认为其只能算是一部“缺乏想象力的狂想影片”,“只讲究画面构图,内容却十分贫乏空洞”。

“父亲的复仇和全能的母亲,可以说是魏玛共和时代最常见的两大重要主题,而此两者对年轻人而言都是深具破坏性的”作者提到著名的宣传家和出版家苏尔坎普(Peter Suhrkamp)描绘并指出了父亲复仇的必然结果:“这些年轻人的思想都是一些经过伪装的本能冲动,在他们的讨论之中,把个人的观念引申成为世界观”。

然后,他们努力攀附于英雄崇拜,“没有英雄他们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所适从,但是他们从来不了解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危险,以及什么是现实的冷酷法则”。

总之,他们根本还未真正长大,现在,由于精神和经济的需要,他们就投向反知性的行列,把思想看成是无能的象征,所以对自由主义的党派不屑一顾,然后聚集在平凡而可靠的保护伞地下,他们喜欢“被训练、然后随时准备为命令他们的人效命”。

他们欠缺的是一种“真正的革命观念”。

然后作者写道:“这是1932年魏玛共和的真实处境:清明的视野和政治的无能、恐惧、怀疑以及非理性希望的时刻。

表面看来中产阶级的政治人物仍在运作他们的政治,但对其他人而言,危机实在已经迫在眉睫”3.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章最后一段几个月之后,希特勒成为德国的总理,魏玛人开始四处逃窜,身上带着魏玛精神,逃向伊索寓言式的放逐,逃向死亡的终结阵地,有的自杀——在柏林的公寓里听到敲门声后的自我了结,或是在西班牙的边境上,或是在巴黎租来的公寓里,或是在瑞典小村庄里,或是在巴西的某个镇上,或是在纽约的旅馆房间里。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带着魏玛精神继续活着,活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有的在实验室,有的在医院,有的投向新闻事业,有的在剧场上,有的走入大学的学术园地,在各自放逐的他乡异国,让魏玛精神真正开花结果。

本书遗憾的是:目录对应章节处有一段文字那段没在正文中找到。

那是:创伤需要时间去治愈,并不是摇旗呐喊就能治疗创伤。

真正的进步依赖“木匠按部就班地工作,铁匠拿着铁锤不停敲打,还有商人仔细算计等等”。

这一段写的亲切朴实,又谦卑。

书后附录有魏玛共和的政治简史。

如果想了解相关时期一些内容,此书可略作浏览用。

 6 ) 炒鸡值得二刷的片子

瞬间看完了两季,真是过瘾!

精彩!

不过因为太想知道情节,提前刷了剧透。

所以要看的人千万别剧透,这样会更好看。

我认为编剧很巧妙,虽然巧合颇多,但是不至于被人诟病。

最后的结局也是出乎意料,又很温馨。

刚开始看,因为条线多+脸盲,云里雾里的,直到第三集才找到一点感觉。

于是最近二刷,才发现,好腻害!

第一集就开始和第二季呼应了,所以这部片子非常值得二刷,编剧实在独具匠心。

关于男主我很喜欢他,从《我们的父辈》就开始爱上他了,自带忧郁气质,眼神里有戏,带着一颗美人痣,令人过目不忘。

追了他好几部戏,品质都很不错,德剧翻来覆去也就这几个演员。

这部戏中,最后胖警官Bruno与他撕破脸皮对决时,鄙夷地说,男主拉特只会照章办事,没有自己的目标和立场,好像打心眼里看不起他。

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男主一开始可能是这样的,经历了战争,再回来工作,听命于父亲执行秘密任务。

但是经过一系列事情以后,他也有了自己摸索的方向和前进的使命,那就是作为一名警察的恪尽职守。

不然他怎么会持续追查“红色堡垒”的秘密行动,这本和他没关系啊。

最后警局委员先生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向政府低头,“他们输了”。

但是男主坚持到了最后,自己拉着女主单独行动,这就根本不是懦弱、没有立场的表现,甚至要给他一个大赞。

不过,他在战胜自己这方面,做的还没有女主好。

在处理个人事务方面,他存在好多彷徨、内疚、犹豫的情绪,优柔寡断。

相比之下,女主比她利落多了,尽管做应召女,令她背负家人的鄙视,但是也感觉她活的潇洒、理直气壮。

这部戏里的角色大多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亦正亦邪,所以很立体,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更不可能以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们。

比如胖警官Bruno,其实我很喜欢他,对人仗义,又有自己行走江湖多年的经验和城府。

对妻子和家庭是照顾的,但是在外面执法时拿钱、嫖娼也是闭着眼直接来的。

比如Greta,豆瓣上好多人都喷她啊,但是生活中就是有很多这样没头脑的女生啊,本质不坏,对爱情有渴求,容易被人利用。

不然她怎么会稀里糊涂生了孩子,不像女主一般小心?

生娃还扔了,所以她和女主是一对反差。

总之,第一季因为要交代各种人物背景和线索,又交织着时代背景,有些错综复杂。

第二季明显紧凑很多,让人停不下来,后半段更是让人手心出汗,值得二刷的片子。

精彩!

 7 ) 关于制度的一些思考(不针对剧情)

如果地球真的总量守恒,那么维持高福利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是否终将走向帝国主义,同时依靠不断侵略、扩张也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的唯一选择?

历史总在不同地区再次上演,而对于帝国时代已经到来的部分西方列强来说,类似于苏维埃政权有没有可能即将到来?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从民主共和制向社会主义革命迈出的第一步,就只有经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这唯一道路才能够实现吗?

也许经历其它道路而走向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或政治上产生荒谬和反动也并非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也绝非对与错之分,在此之外,公正是否应占据更高位置?

无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本身已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其实万物应归自然所有。

回到人类社会,在目前这个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很期待看到非集体非个人、非公有非私有、非资本主义非社会主义的,符合当前和即将到来的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制度诞生。

 8 ) 大爱德剧

第二季比第一季精彩的多…尤其第七第八集。

我对女主一直持保留意见的,居然在第七集中溺水而死,却被男主契而不舍的急救后苏醒了,那一刻被俩人情真意切的画面所打动。

傻白甜的小女佣被所谓的男友成功的利用了,送你两个白眼…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永远下线。

可喜可贺的是格里安的哥哥居然没有过世,一直生活在他的身边,貌似没有怪罪弟弟的意思,最后相认时格里安内心得到释放,哭的是稀里哗啦的。

两季看完证明是部好剧,逻辑推理性强,还原历史真实性,不可告人的政治丑闻使德剧不得不火。

 9 ) 为什么男主总是拿不好枪

如题,枪都拿不好还做警察,太窝囊了。

第一次枪掉了,第二次放衣服兜里被人抢了,第三次从后面指着别人都被人打掉了,后面还没看。

他就不能拿好自己的枪?

死有余辜啊。

下面凑字数的。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学习吧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可能是

 10 ) Me gustan

从没有一部剧像有那么多角色让我喜欢的,卡洛特、布鲁诺、夜总会老板。

卡洛特有梦想又担当,还不怕死;布鲁诺整个持权欺人的坏警察,顺手牵羊、打疑犯、动私刑,但后面听见枪声立刻动手去就拍档,最后居然陪格里安烧了录像带,还以为他怎么着也借机揽个大利呢;夜总会老板喝止手下好Man,虽然我觉得他是怕大家误伤自己哈哈哈。

无奈对相关历史背景完全空白,所以好多地方都没看明白,夜总会老板和医生一群人唱歌那段是不是表示他们是反战的?

得找些书补下课了。

各位演员的演技都好棒啊,由最没料到的主角开场,枪丢了还差点被疑犯毙了;瘾君子可悲又可怜,不过他也忒厉害,连保险箱钥匙在哪都知道……所有人的样貌都非常有特色,大爱选角导演。

实景,群众聚集的场面不糊弄,还有每段舞蹈的场景也超有感,只可惜女伯爵男性装扮压不住场(能让我惊呼的只有男装梅艳芳)。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短评

德国女人能有今天,是因为他们不会修饰美化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

4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力荐

战争与丑闻,大时代与小人物,人性与弱点。不知是有了“利益”才有背叛,还是有了“背叛”才有利益——人类永无止尽的立场与信仰。女主有点扮猪吃老虎

8分钟前
  • Alto
  • 推荐

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德国,多线叙事,以人物为点揭开社会这个面。比较精致。

11分钟前
  • 
  • 还行

扫盲了魏玛德国 悬疑没啥意思

13分钟前
  • 小鱼小鱼小鱼
  • 较差

推荐

15分钟前
  • 金豌豆
  • 力荐

或许是好的作品,但我不太能理解,而且有点不适

19分钟前
  • protoit
  • 较差

我这人完全没法抗拒Raymond Chandler-esque风格的东西

21分钟前
  • Madeoan_
  • 力荐

同样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混乱图景,伯明翰人火拼,柏林人狂舞,本质是一样的。置景上道具明显高大于角色,衬得人像蝼蚁般渺小。欧洲片里马经常成为很重要的隐喻,为什么?

26分钟前
  • 色盲五题
  • 较差

质感很好。这是时代剧?多线叙事讲了个寂寞。要把所有叙事看做描写?

30分钟前
  • 聪郎
  • 还行

人生第一部德剧,德国国家级导演提克威作品。1929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浮世绘,贫民、警察、政客、苏共、黑帮、纳粹全部登上舞台。第二集的交叉剪辑与最后一集神似罗拉快跑的桥段大呼过瘾。

32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这剧告诉了我们柏林的夜生活早在一百年前就是12点才开始的了。看来今天的柏林夜生活只是继承了传统而已。但是这种剧我真的不行,太平淡了…看完一集都没有好奇心看下一集那种德国人的无趣感……

37分钟前
  • 野兔
  • 较差

帮爹销毁porn录像带的过程中被卷入了各方势力的争斗,故事线稀巴烂,质感是不错其它一无是处,女性角色只有被虐的份

41分钟前
  • i
  • 很差

发现德剧很容易就拍出一种魔幻的感觉。

42分钟前
  • Becka
  • 还行

44分钟前
  • w
  • 还行

野心和 大西洋帝国 后两季一样大,要搞成“一个时代的浮世绘”的样子。最大的问题是。。。。男主和女主的戏全剪掉的话这个片子会好看很多。。。

49分钟前
  • 农历腥臭牛年拜
  • 还行

《教父》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在1929的柏林遇见了《杀手里昂》里的波特曼,一起去探案。

53分钟前
  • 栗子酱
  • 力荐

故事平庸,节奏缓慢,人物塑造普通,剧情和时代脱节严重,放在哪个时代那个国家都无所谓,不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男主老的也太快了,又干又瘦,一脸疲倦和褶子,我的父辈里还没这么夸张。

58分钟前
  • nOrio_26
  • 还行

魏玛的黄金时代,《白丝带》里暴力涌动的时代,小胡子崛起的时代,托派流亡柏林的时代,也是自由派如纳博科夫的爹流亡柏林的时代,总之,德国的柏林,欧洲的柏林,纳粹的柏林,俄国的柏林,这剧里都有了……

1小时前
  • 力荐

时代风起云涌,各方势力角力,主线却是给一个政客找色情录像带……

1小时前
  • 奥蒂安斯
  • 还行

看到第二集了。

1小时前
  • Aide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