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片看了一半都不想看了 不要什么大牌明星也不用什么大场面 真正好的战争电影不是玩火药飙眼泪 而是对真实的还原以及当时人和人性感情的描写 战争电影不是看完了让人喜欢战争而是看完了的人不想世间再有战争 个人认为这才是战争电影的真谛 (以下是自己发牢骚)老是走人家走过路 走一遍就得了 还来回走 都快走出坑了 为了求稳赚不赔就请流量明星 为了效果就模仿一点也没创新 咳……不说了
三星看爱国的面子/什么鬼?
港鬼一堆不说,编剧太任性了,起爆器按下去不响原来交代人家忘说按下去+转一下,一苇要批评你了!
钟汉良啥都会,就是不会按💣引爆器!
擦擦擦!
逃亡路上都说锅炉要炸了就他妈任性加煤!
爆了吧都暴露了挨枪子的我死不瞑目,马上都解放了,一苇同志你别TM害我好不好?
不会水还要下水?
一帮人在一起就歌女上错岸了!
反派猪脚都特么要杀人撤离了还特么玩绳索机关,国军真蛋疼!
坦克里到底几个人?
就是不死,开坦克~等等神操作,看在你爱舞女的面子上原谅你了!
交换人质漫天飞子弹,居然死的全是甲乙丙丁?
老子藏在墙角你炮弹怎么贴墙垂直下来的?
还有楼顶神秘香港人跑来跑去炸别人结果8字比试跑来跑去还是被一苇同志大拇指干掉了+特写死飞人一次!
你说你死的冤不冤!
楼顶的迫击炮怎么飞进百货大楼的求曲线,难怪要扇你狗日的,变着法想让老子女人命,不懂事!
既然炮弹飞进去了杨幂全尸死在弹坑里那就没问题了!
舞女枪法绝对练过,指哪打哪,没当兵浪费了!
一苇同志死一老婆和儿子导演安排赚了一个老婆2个闺女,值了,晚年生活很幸福!
再说一句:打仗藏教堂最安全!
干干净净!
艹!
电影院泡了4场,爱奇艺重温了N遍,胸中脑中都热血喷涌,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钟汉良先生所饰演的姚哲。
一、1个真实的普通人 姚哲从一个软弱的只顾个人的军需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有家国担当的军人,每一步成长都有厚重铺垫,引发点也很鲜明,性格、内涵、行为都显得丰富而真实。
姚哲这个形象立起来了,除了人设,导演引导,演员的功力也不可小觑。
演员要走进角色,需要充分调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才能与角色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段越高明,形象塑造就越丰满,越自然,也越能把观众带进剧中去。
太过则造作,太浅则敷衍,而钟汉良先生对诠释形象火候的把握,很不简单。
二、2个平凡父亲 剧中两个主角虽属不同阵营,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父亲。
一个爱女如命,为女儿可以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也可以当人质挡炮沙上刀山下火海;一个勇敢无畏,为了信仰可以舍小家,脾气还有点躁。
一个的父爱是显性的,竭力铺排,尽情展现,一个的父爱是隐性的,竭力压制,偶尔宣泄。
为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了追求没有战争的世界,两个父亲从完全不同的两个立场到携手并肩作战,最后还整成了"一家人"。
三、3次主题升华 1. 一语双关。
整个影片情节连贯,节奏鲜明,马婶用生命探路的场景,是姚哲在整部剧中承上启下的过渡,这个场景很关键。
先看马婶:他把姚哲推下车,用生命开车探路,口中喊着:“告诉老蔡,找到解放了,给我说一声儿”。
一语双关,点明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再看姚哲:他跌坐在地上,把孩子的头深埋在自己的怀里,脸上虽然写满痛苦,但不再有恐惧和退缩之意。
对于马婶之类的人能那么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好像也不再心存疑惑,姚哲走向了真正的蜕变。
2.探寻光明。
带着一大群人死里逃生,在一片被炸的废墟中,姚哲看到一道从石头缝里投进的光亮,这里的表情、眼神和动作太戳心了。
身子很自然地向上伸展,满是尘灰的脸上写着温柔和渴求,特别是那双眼睛,把黑暗中对光明的仰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钟汉良用他超强的细节处理能力,把对光明的探寻、渴望,在黑暗中见到一丝亮光的欣喜、感动,非常鲜明地展现出来。
而战争中的人们,不就是为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吗?
3.怀中托孤。
姚哲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射向蔡的子弹时,是本能的反应,当他救下的那群人去迎接光明时,他慢慢地倒下去了。
“解放,我尽力了”再次一语双关,主题得到再次升华。
四、4次场景渲染 第1次,与女儿分散,父爱让他歇斯底里。
他撕心裂肺地质问,痛苦而凄厉:“你们为什么不救我女儿,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眼睁睁看着我女儿,你为什么见死不救。
难道GCD都是无儿无女,铁石心肠吗 ?
”;他歇斯底里地哭吼,悲怆到崩溃:“小兰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你开枪啊!
” ;冷静下来后,他温柔而果敢:“你们先救小兰,我就带你们进去,我可以当人质。
” 第2次,炮火中,他舍命扑向孩子。
这是整部剧中渲染得最出色、最动人的一场戏,也是整部影片的飙泪点之一。
战火中,女儿绑着炸弹喊着爸爸朝他飞奔而来,父亲姚哲丢开手中的炸弹引爆器,一边奔向女儿一边不停地喊“趴下、趴下”,然后九死一生,抱起并护住女儿,往回跑。
声音、动作、表情、背景,用慢镜头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艺术处理相当具有感染力,父女俩的演绎都相当精彩,震撼力超强。
大凡做了父母的观众,都低挡不住这种感官和情感的双重刺激。
第3次,船上挨打,水中救人,姚哲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救赎。
为了不至于让一船人死得莫名其妙,姚哲用直男的标配去提醒已经失去理智的蔡:“她死了”“你老婆死了,没救了”,话一次比一次直白,被打得一次比一次惨。
得知是蔡的儿子救了小兰,他一脸愧疚,被责怪害死蔡的儿子,脸上全是悲怆,但始终在强调一句“不是我的错”。
钟汉良这里对表情的处理相当相当到位,凄楚、委屈、无奈,又有一丝倔强。
第4次, 怀中托孤,姚哲留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为什么这么冷”“我是不是要死了”他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曾经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和女儿性命的普通男人。
他害怕流血,却口中鲜血喷涌,他害怕死亡,但死亡已经临近。
“解放, 我尽力了”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也只能耳语,解放就在眼前,他却要永远离去。
为了解放,多少人身不由己,多少人竭尽全力,多少人献出生命,又有多少平凡的人留下了姓名?
解放了,天亮了,享受着盛太平的我们,记住了这个战争时代的普通人,他叫姚哲!
这几个场景都渲染得非常棒,每一场戏,钟汉良表情、动作都拿捏精准,用非常有层次性的表演把观众代入剧中,所以毫不意外地,姚哲在炮火中奔跑,我在荧屏前奔泪。
五、姚哲的5次浅笑第1次,“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面部僵硬,无奈尴尬一笑;第2次,“怕不怕”“乖”,嘴角上扬,满脸温情,拥抱女儿,亲吻额头,温暖有力的一笑;第3次,“你别骗他们,他们没钱”,拿回结婚戒指,笑容里一抹温情甜蜜;第4次,带着受伤女儿,冒着枪火回来接蔡,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第5次,拿出自己藏的武器,“Mg产的,来了他们就跑不掉”,嘴角略过一丝得意。
5次不同的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一个为孩子委曲求全又温暖有力的父亲,一个在战火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平凡人物。
他表面上是怂的,这是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会的生存方式,并非真怂;他暗中又是聪明而果敢的,对所处环境十分清楚,更从没泯灭善良。
影片从头到尾都很紧张,除开最后迎来解放的欢笑场景,整部剧都难得见一次笑容。
姚哲受的是双面夹击之险,走的是死里逃生之路,他的几次浅笑太戳人了,比哭还戳心100倍。
六、留白的艺术 作为战争电影,除了要具备戏剧一贯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主题展现,还需要展现弘大的历史背景。
100分钟的电影,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故事的铺排、人物的塑造、环境的烘托、思想的升华,就需要用一些手法,比如渲染,比如留白。
留白太多,观众费解,会显得跳跃;留白太少,会有把观众当傻子之嫌,所以,这种手法的运用,分寸很难把握。
这部电影就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从小孩手中赎回戒指时,姚哲那一笑的背后,究竟有一个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
“你没有我能有今天”“表上有一颗蓝宝石”“我怎么不是百姓,我没上过战场”“我们早就知道守不住了,还有很多人都在等着你们。
”这些话的背后,给观众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也算是非常尊重观众的智商了。
七. 结构上的讲究 1.前呼后应,统一完整。
一开始出场:“你在这儿等着,爸爸一会儿来找你”;结尾处托孤:“如果小兰问 你,我去哪儿了,随便编个理由,她很好骗,会相信的。
”一开始出场,姚哲抱着小兰,然后放下;蔡抱着小兰,走在影片的最后。
2.对比烘托,形象鲜明。
前一秒被吓得浑身发抖,小心翼翼地询问:“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下一秒非常老练地偷印章盖戳,沉着、坚定,眼神毫不游离。
前一个镜头还在恳求:“如今的时局,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能给我条生路吗,能放我出来和女儿一起吗?
”下一个镜头就一脸铁定:“他是独狼,我信不过他”...... 3.起承转合,上下勾连。
一开始是怂非怂视为“起”,多次被抓多次逃跑视作“承”,马婶牺牲、穿上被揍、水中救人三连“转”,携手斗坦克共迎解放“合”。
带着八米厚的粉丝滤镜,我也要说解放了是部烂片。
周一围像疯子钟汉良像傻子,杨幂演死尸的时间比演活人还长,主角小女孩就是烦人精就会爸爸爸爸。
家国大义完全没表现出来,双线故事也没讲好,大事件跟小人物的形象都没立住,白白浪费我两个小时。
눈_눈钟楚曦好看是好看,但是最后她杀那个boss那点就离谱,能独自开坦克冲国军家属开炮的boss面对她的枪时,完全不反抗不躲避,给足时间让她四肢都射中一遍最后一枪爆头,甚至还让我看出来了晋江文里混世军阀强迫倔强歌星乖乖就范的味道,清冷大美人在歌厅唱歌被军阀一眼看中,但是军阀十年前杀了她爸她妈,歌星偷偷藏抢想杀了他报仇,却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捏着她的下巴屡次说“你,是杀不了我的”,结果歌星加入中国gcd🇨🇳 ,助力平津战役,救了军属,救了人民,而且亲手解决了那个军阀大佬的性命,解放新中国,毛主席万岁。
内容、情节、演技等不做评论,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评论标准。
只说槽点:1. 虎头,不知道什么尾!
就没有然后了。
精彩的电影开篇,以为是一部高技术含量的战争碟战爆破片,最后……只有爆破、爆破、爆破、爆破,可怜郭麒麟了,听说还因为这个影片的爆破受伤了,但是太不值当了。
2. 人物客串?
郭麒麟,以为不是男二也是男三,至少男四吧,最后莫名奇妙的就领了盒饭。
这部电影,对于郭麒麟,可能唯一收获就是进入主流商业电影的龙套圈吧。
大潘,以为会是最后改邪归正,在营救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人物,最后那一棒子,全都打没有了,真的就全都没有了……尹子维,以为是反派中唯一技术男,但是我看到的却是,跟主线没有任何联系的幽魂龙套酱油。
杨幂,死的冤枉呀!
剧情中都已经躲在楼上了,怎么就被炸一楼坑里了,那几句可有可无的台词是早已经看透这个电影的未来?
她这酱油打的,跟导演关系得有多好,才来客串这个角色呀。
邵兵?
是我错过了什么吗?
没找到人呀?
3. 不太值得我再列举其它槽点,懒得说了!
我一直在想这个锅谁来背,导演?
编剧?
演员?
可惜了了,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坨翔!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军事顾问也是当年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对整部电影的指导非常大。
“城市战争”是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一大特点,“空间感”是影片着重体现的部分。
不论是高处建筑、街巷、还是下水道、河道等地点,硝烟与战火无所不在。
李少红表示影片最难拍的还是战争中的运动镜头,希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嵌入式”战争视角。
为了最大程度再现当时的老天津城,制片人沈羽倩坦言,剧组不仅真实还原了劝业场、百货大楼、西开教堂等当时的地标性建筑,并且按照1:1比例还原重要战场——解放桥。
大到城市置景,小到土木石块,剧组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去还原
整个影片的背景是沉重而真实的,但凡对那段历史有些了解的人。
但影片中所呈现的故事情节,人物表演完全无法立足。
情节尴尬演员尴尬。
能感觉出来编剧对历史还是很清晰的,比如说我军强大的炮火。
但是没有通过影片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一幅真实的画面。
各个场景的情节不连贯,不真实,表演成分太浓。
在看各个角色的演员为了表演而表演,完全没有那种白战老兵的感觉。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一般当兵的只要还活着,大多数都是经历了好多战争的,可以说是百战老兵毫不为过。
反观电影中的演员的这种表演。
完全是当做警匪片。
什么样的电影请来钟汉良、周一围等明星主演,杨幂和郭麒麟客串却没有红?
答案就是《解放·终局营救》(原名解放了)。
这部电影改了两次档期,最后上了网络平台都悄然无息,但是道具却让人眼前一亮,有些甚至比大决战系列做得完善。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军服的细节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服军服,近年来的国内影视剧还有不少进步的空间,大部分剧组满足于类似美军的样式,这部电影却有一些亮点,比如:片中的国民党的尉官和校官级军官都佩戴了兵种领花,也就是1946年起开始实行的美式兵科符号。
比如万三(潘斌龙饰)佩戴运输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
姚哲(钟汉良饰 )佩戴军需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和钥匙组合。
运输和军需领花钱卓群(姜皓文饰)佩戴宪兵领花,样式为莲花、交叉手枪和刑具。
宪兵领花而钱卓群从炮兵部队借调来的炮兵军官佩戴炮兵领花,样式为大炮的侧影,但是有点走样。
炮兵领花而其它影视,几乎清一色马马虎虎用步兵的交叉步枪样式领花,哪怕《大决战》里那个著名的“缴枪不缴女人”片段,里面的女兵也是错误地采用了步兵的领花。
另外,片中的主角姚哲经常穿着一件酷似美式M44(艾克式)夹克军服的军上衣,为西装领制服,这和其它影视中那种酷似美式绿色军常服的军装是截然不同的。
短夹克式军服解放战争中确实有照片表明,有些军官穿过这种军装,比如蒋纬国手下的装甲兵军官就穿着这种西装领夹克式军服。
注意后排军官军服有说法指出,这种军服叫做民国36年制式军官夹克,具体的资料还有待发掘。
片中的宪兵部队除了佩戴了宪兵领花以外,佩戴的钢盔上正是宪兵特有的“莲花”帽徽,并佩戴宪兵帽徽。
不过遗憾的是,宪兵臂章样式错误,片中是1949年1月天津战役前夕,此时的宪兵应佩戴圆形的獬豸(xiè zhì,传说中能断案的神兽)臂章。
但片中并无表现。
片中的宪兵片中的宪兵军服道具,似乎沿袭自2014年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是莲花图样加上宪兵两字,这个说法来自《中国百年军服·增补版》。
但根据海峡对岸的资料记载,1946年起宪兵就开始佩戴圆形獬豸臂章。
宪兵将军制服(注意将军军服不佩戴兵科符号,而是佩戴梅花)大炮坦克《解放·终局营救》中展现了解放军在主攻天津之前发起的炮击,镜头中的远程火炮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这种大口径长身管的重炮,这确实是中国装备过的一型颇为特殊的远程火炮——德国15厘米sFH 18式榴弹炮。
大口径重炮中国称之为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确实是特供版本,为特殊的32倍口径,而不是德军自用的30倍口径,射程也从13千米增长为15千米,并采用了改进版的炮架,重量更轻,便于在当时道路交通情况较差的中国。
另外两种交错摆放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分别是德国105毫米le. FH 18和日本九四式75毫米野炮。
两种火炮大型武器的道具估计应该都是专门制作的,能做出这些曾在解放战争中出现过的火炮,可见道具组是用心了。
当年《大决战》里那些激动人心的镜头,比如攻打锦州的炮兵齐射镜头,画面中大部分都是苏制远程火炮,这其实和历史是不符的。
不过,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中国从德国获得的150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少得可怜,在抗战中还蒙受了损失,缺少弹药和零部件。
就参加天津主攻的四野来说,炮兵部队大部分是缴获的美式和日式榴弹炮。
因此,也许这里出现少许美式M1/M2式155毫米“长脚汤姆”榴弹炮加上相当数量的M2系列105毫米榴弹炮,搭配大量日式75/105毫米榴弹炮,更为合理一些。
车辆方面,本片中除了著名的美式威利斯吉普车之外,还出现了“美国中吉普”——道奇WC63吉普车。
中吉普卡车则是美国道奇T234卡车,而不是拿老解放卡车来冒充。
美式卡车最后来看看坦克,电影中的解放军使用的是日式97式坦克,基本是符合历史的。
日式坦克但是国民党军队的坦克,虽然比前十几年各种电影电视中的谢尔曼坦克、59式、T-34以及M26潘兴等等情况好了不少,但是依然型号不对,酷似美式M24轻型坦克。
国民党坦克这里说酷似,其实是相对有点像而已,和真正的M24坦克,差别还是很大的。
真正的M24从戏份来看,这辆M24坦克左冲右突,甚至直接冲进房子里,个人猜测是不是导演要求的?
推测一下道具组和导演商量的结果:导演:我看外国战争片里,虎式坦克虎虎生威。
道具组:天津战役里只有国军战车第三团。
导演:都有什么坦克?
道具组:只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日式坦克。
导演:那整个解放战争呢?
道具组:还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美式、苏式和意大利坦克。
导演:我要虎虎生威,炮炮惊人,懂吗?
道具组:只有拿出小车大炮的二战美军M24轻型坦克。
编剧和导演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剧情的问题,解放军拿下天津,只用了29个小时,迅速消灭了华北的一支劲旅,给北平的敌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产生了另外一个典故:“天津守军就是开城投降,29个小时也不可能完全把城市移交给共军!
”和那个“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两者的感觉是很接近的。
编剧和导演完美回避了这个最精彩的看点,虚构解放军的一个炮兵观察组如何在天津城内和国民党宪兵周旋,各种枪战和钻地道,最后给女主角梅艳(钟楚曦饰)安排了旗袍长靴捆绑,令人摸不着头脑。
难怪档期一改再改,让有些潜在观众最后失去了兴趣。
电影的最后,在色彩方面的应用可圈可点,不过庆祝仪式上如此奇怪的标语,不知道是剧组言不由衷、精神分裂,还是表明自信呢?
庆祝仪式顺便,两个编剧之一史建全,自从《鬼子来了》和《血性山谷》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好作品。
两个导演之一李少红,著名的感情戏导演,居然执导这部战争片。
令人不解。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
总的来说,演员表现的都很不错,特别是军需官姚哲,故事也很紧凑,难得的战争好片之一。
但有些故事细节被导演忽略了,剧本再加强点就完美了,要向周星星学习啊。
比如说姚哲开车回去救人,但只救了蔡兴福,那其他人呢?
去码头在被埋伏的情况下,怎么找到船的?
结局大BOSS在战线吃紧的情况下还搞来一辆没人开的坦克。。。。
都经不起推敲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无语,这片拍的太烂了。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都太烂了,这部的大片令人毛骨悚然。
绝对是中国战争片中反战效果极好的一部,但是拿解放战争反战的确很不合适,在这个大前提下,观众只能在复杂的情感下观看这部电影。1949年平津战役,天津的反动派绑架了很多驻北平军兵的家属,企图借解放军之刀杀掉他们,进而破坏北平的和平解放。一位解放军侦查连连长和国军军需官在天津偶然相遇,联手击破这个阴谋。本片爆炸场面极多,迫击炮炸遍全城,让观众能充分体会战争的残酷,但也仅此而已。每个角色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不合常理,易怒且冲动的侦察兵、疯狂泯灭人性的国军宪兵队长、什么都会开却什么都不懂的军需官、需要心理准备才能开枪射杀仇人的歌女。整个故事建立在这种角色上很难成立,观众未免觉得故事太假,这并不是国共之间的解放战争,而像是超级英雄与纳粹分子的《美国队长》,仔细一看果然有好莱坞团队。
看完八佰再看它,并不比八佰差多少。
首先特效可以,战争场面可以,爆炸镜头太多了,剧情而言,钟汉良那条父女线很充实,也很真实,姚哲牺牲的镜头很传神。杨幂很快领盒饭了,忽略不计。王迅那个角色很感人。
李少红麻烦继续拍小成本文艺片吧……这电影居然弥漫着满满的香港连续剧味道
还不错的电影。年末看到解放天津的场景,为了北平和平解放,天津打得十分惨烈。电影就发生在这里。多少人没有迎来胜利的曙光。钟汉良的演得很好,他和小女孩儿的戏,硝烟战火中一个父亲的心愿。
钟汉良爱了
全程炸到尾呀!
巷战场面爆破画面很好。感觉因为时长的缘故前面有些剧情细节剪辑稍微仓促了。最美的一幕,是光明从外面照进黑暗的时候。钟汉良那时的侧脸真是绝了。
战争场面还行,剧情逻辑就不怎么的了。
终于看到一部,战争场面不用大决战的电影了,三星鼓励一下。
5分。给了一个理由,然后就是各种没事找事扯着发挥。服了周一围,这种题材都能油。丁晟鸡贼是卖肉,李少红则是煽情。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战斗场面还可以,钟汉良的角色有弧光,其它都是工具人。
做作,干革命就不别那么多儿女情长了好不。。。为尹子维而看,不过他戏份不多。
扶不起,这坨真TM太稀了
感觉档期有点吃亏,剧情其实挺适合国庆档,剪辑还是有不足,不过战争场面的宏大,叙事视角的精巧,演员演技也不错可以弥补很多,尤其表演小演员!!演得太到位了…姚哲最后牺牲那里赚足了观众眼泪。
神奇,为了小哇打个及格分,我妈找到了这个片子,我一看居然是2019年的,真是扑得无声无息再一看这阵容,我真是得感慨一句资本的力量真强大,整部片子挺莫名其妙的,这妆容
只知道钟汉良的任务是要带女儿离开,他离开的时候我都泪目了。但其他人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感觉像无头苍蝇似的。以及 都天津总攻了,司令官不想着指挥战役,就追着这几个人。
我太南了!
缺点:部分起承转合略生硬;反派心理刻画有点欠缺;某些角色工具人,删掉不影响;后半部情节赶了,能看出删减痕迹。 优点:演员演技全体在线,没人掉链子;故事说得通,没把观众当傻子;特效能看出花了钱了,不是五毛;无硬煽情,这点最好。
钟汉良或成最佳看点
故事太弱了,满片的狂轰滥炸很多都毫无新意更无意义,既费钱还不讨人喜欢。如果主创打心底里认为这就是好看的战争片的话,那他们的思维未免也太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