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就像一个童话。
也许,作为讲故事的人,我可以这么来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音乐之神将一架钢琴摆放在一片青葱翠绿的森林之中。
只有真正拥有钢琴天赋的人,才可以弹响它……海和修平,两个少年。
修平是大城市的孩子,受过正统而严格的钢琴训练,时刻都把“成为像父亲那样的钢琴名家”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而海,却由于出身下层社会,没有接受过任何有关音乐的教育。
唯一同他相伴的,是被人丢弃在森林中的那架据说谁也无法弹出声音的钢琴。
初到乡下,城市少年修平受到班里同学的挑衅。
他们打赌,像修平这么胆小懦弱的人,是无法演奏森林中的钢琴的。
这时,海挺身而出,他倔强地回击了坏同学对修平的欺侮,并且带着修平来到了森林中……阳光穿过密林的缝隙,照射在那架传说中的钢琴上,宁静而安详。
海说,他做见证,要看修平亲手弹奏那架钢琴。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专业的钢琴手修平根本没法在钢琴上弹奏出哪怕一个音符;反倒是海,一个连钢琴课都上不起的穷学生,却在琴键上演奏出一曲动听的旋律。
对此,修平虽然为海的天赋所折服,却在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
他不愿意在这方面输给自己的好朋友海,所以更加努力地练习。
而海,也在修平的启发下,对音乐这门艺术产生了兴趣。
尽管嘴硬地说自己讨厌有束缚的音乐,却总会逃课跑到音乐教室,对着一干音乐大师的画像,大弹空气中的虚拟钢琴。
“你怎么又逃课跑到音乐教室来了?
”森林中钢琴的真正主人,前钢琴名手,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师阿宇野出现了。
“我只是抽时间来祭奠下莫扎特而已!!
”海不耐烦地指着一张画像大声说道——可惜那张画像上,印的是贝多芬。
就这样,阿宇野成了海的音乐老师——其实之前他在钢琴之森见过海一次。
当他看到那架只有二十年前的自己才能演奏的钢琴,居然被海轻易地操纵于鼓掌间……对音乐和生活的热情,再次燃烧在阿宇野心中。
因为手受伤,而被迫结束艺术生命的前钢琴名家阿宇野,再次找寻到了他原本以为,再也无法听见的声音。
他用自己的方式训练海,送他参加比赛。
并且发誓,要把整个世界的精彩,呈现在海的面前。
两个对音乐迷惘着的少年,和一个对生活差点失去热情和信心的成年人。
他们的人生,终于被一架梦幻般的钢琴连结在一起。
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我只能说,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架钢琴,也找到了发自自己内心的独有的声音。
修平说,如果没有遇见海,他很可能会讨厌钢琴也说不定——于是,他找到了音乐中所不应缺少的爱和快乐。
阿宇野自以为艺术生命已经终结,却又从海的演奏里听到了自由和对生活的爱——于是,他找到了希望以及人生中新的目标。
海自从结识了修平和阿宇野,也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他不再反感千篇一律的努力,也终于体会到超越自我的真正成功——他找到的,应该是技巧和内心的双重突破。
我相信,经历过同音乐以及自我交锋的海,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海。
虽然没有赢得比赛,但展现在他面前的整个世界,必定是全新而充满活力的。
其实这部影片还有许多地方,会让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动。
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生活。
回想起我的钢琴老师曾对我说:“即使你以后不再弹钢琴,只要仍旧爱着音乐,你同音乐就有着专属于你和它的缘分。
如果你有一天不再爱音乐,那么就算你每天坚持练琴,有朝一日勉强自己站上舞台……你的音乐也是死的,它同你恩断缘绝。
”关键是“爱”,是“快乐”。
爱与快乐,不因人们所处的阶层地位而有薄厚之分,也不以技巧能力为标准而有云泥之别——这才是音乐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最丰厚的赠礼。
热血少年之间的友情啊,太窝心了。
海跟修平道别后跑着离开,一边挥泪一边喊加油,修平远目。
这一目其实真的很窝心啊。
囧然发现我很难表达东西出来啊!!!!!!
里面的音乐真的很好听,会让人有也想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的冲动(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如果闭着眼睛听的话,感觉想有人在我脑袋里使劲弹一样,心脏也跟着一上一下。
总结,电影这东西是要分时间场合看的。
一直觉得日本的动画片,或者连续剧有种浓浓的夏日情节,就是故事都发生在夏天,其实在日本夏天非常短暂,也许是因为这种短暂,让很多人很向往夏天,于是有了很多夏天的故事。
这种夏天的味道,有种让人平静的力量,当天空变的蔚蓝,森林郁郁葱葱,女孩子穿在裙子在微风中伫立,仿佛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很多美好的回忆都会在这个夏日里,让你的记忆一点一点复苏。
不是很懂音乐,听不出钢琴弹的好坏,但是那个夏日森林中弹奏的钢琴声,配合着月光,竟然如此美丽和浪漫,仿佛一个童话。
那个叫海的男孩子把森林中的钢琴当作玩具,能弹奏出像月光一样的琴声,没有拘束,没有限制,喜欢就是喜欢,不为谁而弹琴,不为比赛,只是喜欢钢琴。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弹出最美的旋律,这就是天才。
海就是钢琴选中的手,在月光森林里只有他能让那台废弃的钢琴发出声音,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靠着勤奋,靠着努力去,和理智的喜欢去追求音乐的梦想。
难得是修平的男孩子并不因为,钢琴选择了海,老师选择了海,而没有选择他而对海心生愤恨,他还是会把海当作朋友,当作努力的目标,并一直鼓励海去面对钢琴。
也许这种纯洁的友谊,只适合小孩子吧,也许很多年以后,当他们再次相遇,因为不同的境遇和才华,这种友谊会消失殆尽,甚至变成愤怒。
但是当我们看到蔚蓝的天空,白云在夏日里感受微风拂面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关于月光森里里钢琴的故事。
一个为了努力成为钢琴家的目标而比赛;一个顺应自己的心及喜欢弹钢琴而在其他人建议下比赛,二者都有不同的结果。
修平以一直以来的努力换来学懂了从讨厌钢琴转变成要去喜欢,明白了自己弹钢琴可以不是因为家族的关系,可以不去跟有天赋等的他人比较;海变得更加懂得钢琴,不会单单去模仿他人,有自己的一种方式去弹。
我觉得比赛的结果不是说明哪一种的态度比较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只要相信它,喜欢它,或让它更加适合自己就是最舒服了。
好美的电影,月光从很密的枝叶间射进来,森林深处弹钢琴的少年,……小时候我要有这么一架钢琴,恐怕也就坚持下来了吧?
练琴之所以苦,是因为有目的且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的原因吧?
要是放到森林里,不需要考级不也成了一桩美事?
海要是女孩子就好了。
海的妈妈也很可爱,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乐观善良。
阿字野很有型很有爱呀!
音乐很棒,尤其是配上了这样的画面!
不过话说回来,天才真是不公平的存在呢,艺术这玩意儿也真的是靠天赋。
月光,破碎又交织,轻透如同琉璃。
山岚露珠交替潜行,巨大的树冠将夜空割裂成一块块蓝宝石,借助奶白色的月华与莹亮的星耀,在浓重寂静的暗夜里散发着优雅安详的光芒。
风划过树梢,如小提琴弓弦交错,一首安详的摇篮曲,万物也随之恬静沉睡。
梦境,是关于叶子的绿色低吟;还是关于含羞草纤细的舞步;或许是关于郁金香那盛大、繁华的黄金般梦想?
黑白、快慢、华丽与质朴、忧郁与喜悦、悲伤与救赎,细碎的节奏牵引着生灵不安定的脚步。
沉醉吧,歌唱吧,卸下灵魂的重压吧,阖上你沉重的双眼,与此旋律共游宁静之乡。
湖上风、池中月、水里花,虚幻与现实交融,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真实——细碎的旋律是花瓣坠落时声响;激越的指法是溪水冲破万嶂叠崖、直入山涧。
纡徐的琴声徘徊于此林间良久,于暗夜之中展开巨大的、洁白的灵魂双翼,与纯美的精灵们共同起舞。
每一个音符,都是赤子之心,是卖花女孩的银色长裙——一针一线,如此纯粹简洁。
每夜每夜,呼吸着森林的清新空气,枕着三角钢琴上铺陈的月光入睡,把一切不安、恐惧、忧虑都抛诸脑后。
身边只有那变迁交替的四季与永远不变的清风明月,还有手下那架肃穆沉稳的钢琴。
都说优美的曲子如水,倾泻而下,毫无阻滞。
他的琴声却如云,游移飘散,纯美而毫无心机,带着阒静的目光微笑着俯瞰这尘世。
从他眼中,雨宫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个有着澄澈眼神的少年,是真正的爱着钢琴的声音,爱着粉红色的莫扎特,爱着深蓝色的肖邦,当然还有那片广阔的、幽静的绿色森林。
“难道雨宫君弹钢琴时不快乐吗?
”一之濑疑惑地问雨宫。
雨宫沉默地苦笑,心碎又无奈。
这个早熟的少年过早的背负着家人和自己给自己强加的期许,咬紧了牙关撑下去,练习与技巧是他生活的唯一内容。
没有什么童年的疯狂和快乐,有的只是过早的担当、追赶与自勉;除却胜利间隙那微小浓烈的喜悦之外,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
舒伯特也好,门德尔松也好,都是音符与技巧的叠加,即便到了顶点,也不过是流畅的将曲子机械重复。
他太忙碌、太匆忙、太稚嫩,没有时间去感悟去理解去诠释。
“我和他是不一样的!
”雨宫黯然的想着,算是给自己逼近绝望的心一个慰藉。
外婆家的石筑房里,窗外是高高的树影,知了百无聊赖的叫着。
一扇窗户,外面满是夏日风,里面满是悠扬的旋律。
墙角柜台上像框一尘不染,穿礼服的钢琴家爸爸在镁光灯下微笑着注视远方。
这样自信的眼神,就是雨宫心中最高远的坐标。
他早早的觉醒,拼命的向着父亲追赶,原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到达那样的高度。
此时,然而,眼前却突然出现一株高的令人窒息的树木,它头顶沧溟星空,脚下是坚定、朴实、宽广的土地,而后眼神干净无暇的一之濑带着他那漫不经心的笑容,问道“你快乐吗?
”。
那个寂静的夜晚,伴随着被震撼的命运与灵魂,透过纵横交错的月光,雨宫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NO·1”。
当一之濑纤细有力的指尖游移在黑白键间,雨宫的自信与自负一起被震碎。
然而他是如此坚强、善良的孩子,他没有哭泣,只是微笑,把眼泪都咽回肚子。
他知道,软弱与认输没有用,或许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他愈加刻苦的练习了,纤细的双手更加有力,灵巧的指法愈加严谨。
“我和他是不同的!
”出身音乐世家的他,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他的童年不美丽、不浪漫、不诗意,他无法如一之濑般枕着钢琴、随着自然的清风明月而眠。
在学院与比赛中渐渐长大的他清楚的知道走上职业钢琴之路的艰辛,他的生命之弦是紧绷的,容不得半点错失与浪费。
钢琴,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但是有了朋友,真的变得快乐了许多。
孩子的心真的很大,即便是一之濑向他怒吼“你保护好你那女人一样的手好了。
我不用你管!
”;即便是知道一之濑会参加钢琴大赛成为自己的劲敌;即便是听到了一之濑那天赋之曲,再一次明了自己输了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朋友。
雨宫一定永远不会忘记吧,那天一之濑快乐地对他说:“真的很高兴有你这个朋友,因为,我与会弹钢琴哦!
”关于友谊的宣誓,盛开于此夏、永绽于此生,即便经历风雨侵蚀、时光变更,也依旧不会改变。
朋友,是个美如兰花般的字眼。
知道雨宫还是要走,一之濑放学后守在楼梯口,夕阳染红了他小小的背影。
衣衫邋遢的他表情却严肃:“你以后一定要成为全日本第一,否则,我和你绝交!
”一个夏季就这样悄然而逝,回家的路上,梧桐叶哗啦啦高唱着离别的歌谣。
不哀伤,只是惆怅。
雨宫带着那抹稳重的微笑,接受了这铭刻于心的离别赠言。
“如果不是遇到了他,我这一辈子都会恨钢琴的吧!
”看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风景,他默默的想着。
或许他会改变吧,就凭着他那样急切的向阿字野老师:“我也能弹出像一之濑君那样的钢琴吗?
”我们就一定有理由相信,雨宫也能够弹出色彩斑斓的钢琴。
而一之濑,则继续带着他那万事不加诸于心的轻松与释然,伴着一身星光朗月,走入钢琴的金色殿堂。
世事真是可笑,只有“少爷小姐们才练习的钢琴”,竟会成为贫苦少年的玩具。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召唤,他那被赋予神性的双手注定要弹奏出另一段光辉传奇。
纵然生活困窘、身份卑微,只要有钢琴,一切都会变好。
一阵风过,拂起躺在琴盖上少年的衣角乱发,音乐之神借助月色将他轻轻拥抱,如同母亲般温柔慈祥。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森林月光,就有洗涤一切纷扰不安的碧水清泉。
钢琴之森,梦想,伴随音符飞翔。
2007年这一年有日本三大钢琴漫画之称的《交响情人梦》《神童》《琴之森》都推出了新作。
其中《交响情人梦》作为最为人知的一部,在06年推出真人电视剧以后紧接着在07年推出电视动画,讲述天才学长和天才学妹从合作到相恋的故事。
《神童》也推出改编自原作漫画的真人电影,讲述身患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天才钢琴少女与钢琴专业复读生之间淡淡的爱情故事。
此外还有今天要讲的由madhouse制作的剧场动画《琴之森》。
虽有天才却无关爱情,而且在满是天才的音乐漫画中,还出现了一个并非天才的普通琴童。
这是琴童与天才的故事,是虽然讨厌钢琴却从小立志成为专业钢琴师的琴童雨宫修平,和赤脚弹奏只有他一人能弹出声音的钢琴的天才一之濑海之间的故事。
即将参加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预选赛的雨宫修平因为外婆生病从东京转学到乡下,在这里到遇到同班的一之濑海。
在学校旁的森林深处有一架只有海才能弹出声音的钢琴,雨宫听着海在森林里赤脚弹奏的琴声很受感动。
他们的音乐老师阿宇野在听到海可以弹奏这架本属于他的钢琴后要收海为徒,并要求海也参加预选赛。
这两位被钢琴选中的两位少年注定在这个夏天相遇,注定要在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相遇,未来也注定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相遇。
整个片子节奏非常好,100min的影片,前60min讲钢琴少年的相知相遇,后40min讲钢琴比赛。
从两人相识开端,彼此相互欣赏发展,海也参加钢琴比赛为转折,钢琴比赛预选赛为高潮。
一气呵成,顺畅无比。
影片的主题是钢琴和孩童。
被钢琴选中的两人通过彼此对钢琴的执着重新认识了钢琴。
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的深层意义归结为天才与勤奋的探讨,是的,钢琴要独自忍耐枯燥的练习,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雨宫还在追求绝不出错的极致追求时,海已经超越了这种极致,赤脚弹奏出只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天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合规不逾矩地弹奏本身就已经放弃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能性。
在琴童的世界里,我们都是雨宫修平,却心里渴望着一之濑海。
除了探讨天才与勤奋以外,雨宫和海作为两个孩童都为彼此展现了最大的真诚。
真诚是孩童普遍的天分,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和世事的经历,这种天分都会被逐渐磨损。
动漫里真诚的孩童是我们潜在的期待,我们期待在孩童时代普遍的真诚就算历经沧桑也不会被磨损丝毫:雨宫虽然对成功渴望,却不会让这种渴望扭曲了他善良的内心;海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大人们那些流脓的污秽并不会沾污他明澈的双眸和修长的手指。
所以,动画让雨宫遇到了海,让海遇到了阿宇野。
让他们有这样的人来纠正他们在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偏轨,让这样两位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母亲来保证他们最起码的生活。
这就是动画一直给我们的慰籍,它温柔地回应我们的期待。
本作改编自漫画家一色真人的原作漫画,该漫画从1998年开始连载,2000年一度暂停连载,2005年恢复连载。
2007年被改编为剧场版,200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第十二回漫画部门大赏,原作漫画也于去年完结。
剧场版改编了漫画里的小学篇,漫画的中后期两人一起参加了萧邦国际钢琴大赛。
一色真人表示,自己是在看到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于198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电视重播时获得了灵感,剧场版里海也曾绊倒在肖邦的作品下。
一色老师还为漫画找到一个传说作依据,传说莫扎特死前曾交待把《F大调钢琴鸣奏曲曲K280》交给一位二百年后住在森林里的少年,这个住在森林里的传奇少年,就是故事的主角海。
说起一色真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她的名作搞笑幽灵漫画《花田少年史》应该不陌生,一色真人在《琴之森》停更的那几年就是去画这部热门作品了。
一色老师的作品中人物线条粗重,乡土气十足。
但都是些纯真善良保有童心的角色,雨宫和海就是如此真诚待人的孩童。
就算她漫画里的成人世界也是如此,无论是妓女,耕地农民,还是欠租房客,她笔下的成人世界似拙实朴,让人大笑中带有温馨。
《琴之森》原作漫画本来是以天才海为主角,但监督小岛正幸和编剧蓬菜商量以后,决定以雨宫的视角切入。
笔者认为这个选择非常巧妙,以雨宫这个勤奋练习的琴童的视角切入,不再只有天才的独唱,而是了天才和琴童的对比,增进了剧场版的真实感和深度。
此外,剧场版的成人世界里并不是像一色真人笔下那么纯真善良,这方面对海的生活环境的刻画就比原作漫画要真实的多。
海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最底层,他要给居酒屋打工,要忍受醉酒男子的训斥和对母亲的调戏,还要和学校里比自己高一头的大胖子打架。
从雨宫的视角切入,给海的生活环境以真实的刻画,让这部片子的真实感倍增。
真实感不仅仅来自人物的刻画,还有强力的制作团队和高强度的作画实力。
该作不仅有日本顶级音乐制作团队,还来捷克爱乐乐团担任弦乐配乐,更邀请到世界级钢琴大师阿什肯纳奇为片中钢琴演奏场景配乐。
阿什肯纳奇作为常驻日本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以70岁高龄首次为动画电影配乐。
本人对录制非常严格,即使普通人听不出来什么差别,他自己称有时候在左手小指下落的一瞬间速度就已经慢了。
剧场版制作之前无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原作漫画爱好者都很担心,会不会出来以后整个片子的钢琴演奏都成了阿什肯纳奇大师的风格。
但大师本人表示自己的钢琴演奏只是为了配合整部电影的整体需要,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会根据片中不同人物的演奏风格也根据人物性格加以调整,成片中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
阿什肯纳奇大师本人也担任了该作的音乐顾问。
除了演奏了片中的钢琴演奏场景,阿什肯纳奇还演奏了由NHK资深音乐人篠原敬介亲自创作的电影主题曲,篠原本人对于外国音乐家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这件事也感到非常自豪。
虽然基本上在音乐大厅录制,但也根据片中不同的场景,森林,教室,琴房,比赛大厅,音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加适合不同的场景需要。
监督小岛正幸曾导演过一色真人的热门漫画《花田少年史》,自己也在早年看过《琴之森》,当时还在想“如果有人来做这个动画就好了”。
后来映画的时候自然就找了导演过一色老师作品的小岛监督。
小岛自己也没做过音乐相关的作品,也是欣然接受了。
作画上有关钢琴演奏的部分按照脚本-演奏-分镜-作画步骤来,虽然乐谱本身几百年都没有什么更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奏习惯,按键深浅快慢,抑扬顿挫都有所不同。
因此只得先将大师的录制用影像拍摄下来,再画分镜,最后再画原画。
最初小岛监督觉得演奏的场面用2格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用用2格作画画阿什肯纳奇大师弹奏的影像,成片效果里弹奏的太快了根本看不见手指。
所以最后采用了逐格作画。
键盘用了3D制作,手指的移动都是手绘,钢琴机身的黑色部分也有手映出来。
小岛监督和音乐制作人冈田花费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制作后半段30min的比赛场景。
先是根据阿什肯纳奇演奏的场景画了分镜,再画原画,最后再贴音乐。
贴着贴着又有些变动,音乐制作人设计师都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再改动。
整整制作了7个月,实在是很折磨的一件事。
在预选在的比赛中,本来是想让修平和海以及誉子三人分别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的第一到第三乐章,但因为第二乐章不是很流行,最终让修平和海分别弹奏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选了更适合誉子的巴赫的意大利风协奏曲赫大调BWV 971第3乐章。
由于本作并没有续作推出,所以在后半段比赛中突然蹦出的誉子其实是有些突兀的。
誉子在原作漫画中后期有很大发挥空间,但小学篇中并没有多大占比。
如果不推出续作的话,其实誉子这部分可以缩减一些的。
原作漫画于去年完结,不知道这部作品什么时候可以改编成tv动画。
《四月》大火以后,期待这部漫画也可以再掀音乐动画作品的热潮。
(本文已发表于antitama)
两位满怀才情的少年,不论那个刻苦付出的雨宫还是那个随心而至弹出曼妙曲子的天才海少年,钢琴让两人相识相知,牵系牵绊。
共同追求动人心弦的音乐,只是一个为了简单的快乐一个怀揣着钢琴的至高梦想。
海君,在森林中稀疏阳光和柔美的风月的安宁怀抱中,对着挚爱并且可能是唯一的朋友的钢琴弹奏不属于人间属于自己和森林的打动人心的曲子。
海从小便对钢琴热爱,因为钢琴能给他生活中极少获取的由心的快乐,校园生活习以为常的打架,家的不温暖。
他因为对琴的喜爱渐入佳境,对琴有着最原始也最完美的深入,那是属于他的打动人心的曲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最安静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之于海的这片森林。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努力的去追求,去付出,很拼命,也很执著,甚至有些太过用力,用力到忘记了最初的本真。
没有爱了,就不懂得如何去弹出最感人至深的音符。
机械地去做去完成,不是爱的本意,所以,没有快乐,也没有发自内心的东西。
这些,都是修平与海的差别。
一个自小练钢琴的富家公子,与一个自小只能在森林里弹破旧钢琴的穷苦孩子的差别。
如果没有遇到他,也许,修平会恨上钢琴。
可是遇到他了,这个在森林的月光下幸福弹琴的男孩,这个用心在与音乐与自然交融的孩子,教会了他更多书本外的东西,发自内心的东西。
天赋与生俱来,勤奋应该鼓励,执著本就没错,可是,懂得享受懂得用最初的那份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应该的。
也许已经忘记最初的那份爱了吧?
爱过什么的?
为什么触动过心的?
想要用什么来让自己的心充满的?
想要怎样让生活充满幸福的意义的?
什么是让自己感到踏实和安心的?
什么是让自己在茫茫大地间阔然挺立而艰难前行也无所畏惧的?
在森林里,月亮下,那一瞬间弹出的音符,跳跃如星辰般散落的感动,是直入人心的,那份爱。
没有爱了,请不要再执著。
不管是你的梦,还是某个人。
只是偶然间发现这部电影,当时看到介绍说“07年度最感动人心的动画电影”,其实看过很多宣传盖过实际的片子,于是开始的时候并不认为它会带给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当看完的时候,我想说,这个电影给了我震撼。
从配乐和画面来说,影片中的画面葱茏和年轻的感觉,加上悠扬的钢琴曲的主导,不知道可不可以用完美来评价,我只知道,随着剧情的推移,影片可以带动观众内心的感情,将每个人内心最温暖而且善良的一面小心的捧起,就在那样的时刻,你是不是也会想起曾经小时候一起打闹的玩伴,初中的时候一起分享秘密的知己,高中的时候一起为了目标互相鼓励的好友……还有自己在理想的世界尽情遨游的日子。
总之,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音乐真的太棒了!!!
虽然很久没摸琴了,但有冲动找出K310弹一下
月下森林的琴声很美,剧情很老套
回归自然,坦承内心。PS:CV阵容真强大啊,麻由由、国民彩、神木、千鹤。。。
各取所需
还行。
3 太假了;一濑海真的不是女的吗
用一个女声来配一个男孩子,再加上那脸相又太过女性化,让我看着听着不时得为自己强调下,这位是个男的!!除去这点,整部片总让人莫名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天才是天赋异禀,天才又得将天才之为责任?!
真的看不下去的一部动画电影。触键和钢琴的音色都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逐渐完善,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就算天赋再高也不可能弹好,动画描绘得如此粗糙与随便,这让同样有天赋又每天为目标努力练习的孩子情何以堪?动画未免幻想得太过美好了。虽然是动画,但与现实偏差太多,实在无法接受
这是一个关于少年与钢琴的故事,也是一则关于艺术本体性的探讨,作品用纯真的视角叙述了这个故事,细腻的心理描写,描绘出主人公自己对艺术的认知,也正如最后所抛出的观点:“比赛不应该拘泥于国家、标准、尺度” “对于他的钢琴来说,日本太狭隘了”。--短评《钢琴之森》『Tab』
有点失望的日本动漫电影!
自由环境,不受繁文的约束,独立的人格思想,才是生活,才是真正的艺术。
儿童剧
真是不好看。。。
人物虽然很一般,但森林中的那架钢琴很漂亮。
声优没选对。包括主角海。那个凶巴巴的胖子。违和感很重。曲子倒是不错的。短暂的学琴经历告诉我,钢琴真的要天赋,手指的力量不好,内心永远无法传达到指间,这令人很悲伤。不过好在我有一双欣赏音乐的耳朵
这种画风就看不下去
角色行为逻辑很奇怪,小混混不像小混混,野孩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钢琴家一家更不用说,最不能忍的是雨宫妈妈好像没有自己的生活,所有重心都在孩子的钢琴成绩身上,更过分的是她居然叫自己的儿子「修平さん」,什么鬼!彩姐和神木dd的配音节奏很奇怪,尤其彩姐还有很多气音,看得我快要窒息了
故事没吸引力 有点无聊
当那个女的在一个很唯美的图片背景下,坐着一个会飞的马桶弹着钢琴的时候我真想摔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