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怎么说呢…比《姜子牙》好一点。
整个片子的感觉非常割裂,仿佛在鸡汤中掺杂着救援,然后“紧急”的感觉也不十分明显,废戏很多。
男女主的感情戏加的毫无必要,并没有起到任何升华的作用。
完全不如加给蓝盈莹的角色,毕竟她的对象在任务中死亡了,该有点撕心裂肺的感情迸发,但是它没有,它轻飘飘的就过去了。
每当我看到明显以往林超贤的场面,觉得这片子好看起来了,就要搞点鸡汤……这让我不明白,我的情绪落脚点该在哪?
还有张国强的潘主任,您能不能说点人话?
您那是指挥的样子吗?
一说话就打官腔,我宁可听彭于晏的台湾腔,至少听着顺耳,情感真挚。
废戏如下:比如说辛芷蕾角色的人设“严格,一板一眼”在里面就没有被体现。
有一个人离职,这场戏也没有啥意义。
彭于晏角色的小孩,一个拉男女主CP的工具人,而且CP的感情毫无增温过程。
王彦霖角色在演习事故后和另外一个男生抱在一起也就到此为止,他们的拥抱并没有给救援队的兄弟情起点缀作用。
看完都过了一周多了,终于想起来给他评论一下了,唉╯﹏╰,不得不说,真的有点失望。
为嘛我最近看的电影,第一句都是有点失望啊,要死……可能是我太期待红海行动的导演和彭于晏了,万万没想到期望太高就是失望了吧。
其实一细想,我已经看过很多部这个导演拍的片子了,有《破风》、《红海行动》,还有就是这部《紧急救援》,同一个类型的片子看多了,总会有些疲惫,但这个导演还真是我行我素,一直都没有变过,也的确没有失望过,除了这部。
也不知道是我终于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开始疲惫了,还是这片子真的有问题。
相比较《红海行动》的紧凑和纯走故事线的剧情来说,这部片子的元素则是将感情和事业杂糅在一起了,这对于一个也不知道算不算擅长感情戏的导演来说,还真的很难把控。
丧偶的父亲与儿子相处,还有专业能力够强的女机长,按理来说,元素够多,应该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但最终把着墨点放在了儿子眼睛出问题上,我总有一种前面的铺垫很……累赘。
毕竟刚开始我以为是父子亲情元素,然后出现女机长,我以为是爱情元素,再后面孩子出问题,又转回亲情线,我希望看到的紧急救援的各种专业场面也只不过是男主爱情、亲情的一个催化剂。
片子中,我看到了很多的救援,有高空峡谷,飞机坠海,油井爆破等等危难中去救援的事例,但太多了反而杂乱,而导演还加上了亲情和爱情线,对一部电影来说,元素过多就容易模糊焦点,也容易让人不明白故事的侧重点。
亲情和爱情没什么不好的,但你完全可以拍一个爱情片来完美渲染,中间穿插救援就好,这个主题就很鲜明了,而不至于以紧急救援为名。
本来不想提的,但提到女机长,我还是想说一句,刚开始我以为女机长的出场如此专业,后面肯定有非常值得书写的部分,但除了峡谷中,我并没有看到足够体现专业性的部分,后续她也一直都是以一种女性友人的身份存在,比如对孩子很好,喜欢男主,鼓励男主等等,而很少体现她的专业性,那我觉得她这样的人物设定就很多余,像是在故事中点缀的花瓶,就像害怕种族歧视必须加一个黑人演员一样,害怕说职业歧视,才加了个女机长一样。
我相信各行各业都有很出色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必须要比男性更出色才能在各行业立足,我不相信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部分,既然出现了这样的角色,除了编剧导演没有好好挖掘她背后的故事以外,我觉得没有别的解释,否则就是生造了那么一个人,原因嘛,无非也就是上面的理由了。
还有最终孩子生病,父亲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必须冲上战场去营救,我可以理解导演的想法,中国有太多这种无私奉献的人了,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和推崇。
毕竟如果救援队伍中少了一个人,这个救援队就无法执行任务的,我觉得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吧。
别人的命是命,哪怕你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但亲人的命总是命吧,亲人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可或缺,没了自己就不行,所以无法陪伴亲人必须亲上战场,可这是对你伙伴的极度不信任吧。
你的伙伴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吧,在中国,英雄主义是没办法活下去的,每个人都应该只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少了一个,可能会出问题,但至少总有替换的螺丝可以上吧,所以还是不太能理解拍出《红海行动》的导演,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剧本来描述紧急救援。
毕竟《红海行动》当时可是跟《战狼》做比较的(其实是拉踩,含蓄点吧),很多人认为红海行动才是体现中国团结精神的片子,不像战狼那么英雄主义来着。
所以对这部片子,我真的有很多的失望。
回过头来再看,我发现一个规律,林超贤导演很欣赏彭于晏,彭于晏也的确非常棒,无论是体型还是专业能力都很出彩,但这两个人只要一合作,这片子就扑,玄学这种东西还真是难以言喻,我觉得不得不信邪,导演你以后还是认真考虑下吧。
还有,剧本好好挑一下吧,如果喜欢这种刺激的片子,就少一点感情戏吧,亲情和爱情点缀一下的那种,期待导演未来的新作。
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的英雄们,忘我工作的另一面是怎样的呢?
在《紧急救援》里,可以看到救援队员们英勇背后,也有身为普通人的那面。
他们可能精神压力大到普通人难以想象,会哭、会恐惧、会担心那些担心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但还是要认真训练、做好准备,甚至是任务中随时牺牲的准备。
高谦和赵呈之间的战友情让人感动,兄弟生死与共。
赵呈和文珊之间的感情线同样能引起共鸣,这条线的剧情也是全片里最细腻的一部分。
他们就像从死神手里抢人,不可预料的爆炸,危险重重的急流,还有很可能下一秒沉入海底的坠毁客机,一个不小心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而高谦带领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虽然被赞誉为“英雄”,可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心里有一个足够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向前冲,就像高谦对方宇凌说的,“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有人勇敢的往前走才能完成”。
他们这伙人必须勇敢,因为他们一旦退缩,就可能出现救援失误,造成人员伤亡。
海上钻井平台救人的戏里,就出现了特别惊险的情况,经验老道的丁一受伤,年轻的霍达临危受命,高谦已经进入平台救援,如果机长、绞车手、救援队员配合不默契,别说成功救出伤员了,全军覆没也说不定。
大量的海上戏份,既让人感觉人类的渺小,又不得不感叹自然的阴晴不定。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饰演文珊的蓝盈莹坦言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希望英雄们要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电影中的文珊从侧面表现出救捞队员和家属之间聚少离多。
这个人物很重要,代表的是救捞队家属群体,她们是站在英雄背后的人,每当救捞队出任务,对文珊而言都要经受一次精神上的高压,心理压力很大,焦灼的等待,时时刻刻的牵挂,想为奔赴险地的爱人做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付出,安静祈祷。
所以,现实中救捞家属看完影片后表示,“文珊和赵呈的故事就是我生活的缩影,这是影片最感动我的地方”。
这对小情侣,平时相处有多甜蜜,最后结局就有多遗憾,格外让人心疼。
恋人之间专属的期望,特有的甜蜜瞬间,在这条带有悲剧意味的故事线里,反倒有种苦中作乐的心痛感。
有个细节让人难忘,文珊制作着拉花咖啡,沉静的等待恋人归来。
“咖啡”用味道暗喻着救援队员与恋人之间聚少离多的苦涩常态,蓝盈莹本人的形象也比较贴合角色,一个因等待而焦急的眼神,就让文珊的沉静中暗含的坚强与苦涩感更有说服力。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终于拍上了婚纱照,却不想赵呈在之后的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婚纱照竟成了两人最后一次合照。
看到赵呈牺牲以后,文珊还站在人群里等他回来的那个画面,我的心都要碎了。
电影中有几个特别虐的镜头,一个是高谦和赵呈因为飞机坠海,两个人在水里无法呼吸,只能交替吸一瓶氧气,而赵呈在看到兄弟因为水压鼻子耳朵流血后,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他手臂被压住,无法逃生,不想连累对方。
濒临死亡时无声的推让,特别虐心。
还有一个是赵呈牺牲后,文珊穿一身黑色连衣裙跟大家站在一起,向爱人、兄弟、英雄致敬的那幕,庄重肃穆,无以复加的心痛,太戳了。
蓝盈莹的表达也细腻有层次,她在戏里有三种哭,第一次是赵呈死里逃生,和文珊见面时,她看到恋人受伤时心疼和释然的落泪。
后面两次落泪都是在赵呈牺牲的时候,呈现方式却各有不同,其一是刚得知恋人死去时,睹物思人的撕心裂肺,另一是平静之后淡然的落泪,表面上看起来已经风平浪静,可是眼神中依旧是灰败和绝望。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条线虽然不是主线,但是却是让我触动最深的一段,人人都知道救援队员出生入死的救人,是舍小家救大家的英雄之举,可做英雄背后的代价,和每一个英雄之家那些看似微小实则沉痛无比的付出,却在这里让我感动身受。
电影真的很震撼,救捞队是在用血肉之躯,不顾个人安危,救援他人,守护大家。
如同结尾时,出现的字幕他们这群人“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人啊,是因为害怕才懂得选择勇敢,每一个勇敢无畏的人都值得我们鼓掌和尊重。
同样的,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战场,为珍惜的人竭尽全力,赴汤蹈火。
剧情也太老套了吧,导演拿90年代港片和美片的模板完全复刻了一遍:一部电影,要有三段救援。
第一段表现救援工作能力的炉火纯青。
在第二段救援,男二要领盒饭。
男主因此受刺激,回归家庭。
再蹦出来一个以前救过的人来感恩,正遇另一个大救援。
这时家人出现问题,男主要在工作和家人之间做选择,而之前对男主工作充满排斥的家人一定会站出来说,你去工作吧,做你自己,家人一定会支持你。
然后第三段救援是全剧高潮,场面一定要宏大,男主一定最后身处囹圄,这时拍大家痛苦的表情,然后男主再灵巧的逃脱灾难。
最后的最后,影片一白,男主和女主和家人全须全尾生活在一起。
按理说,美国大片也这个套路,我看的也很乐呵呵。
再加上电影院观感加持,真不能差成这样。
但真的让我在观影五分钟后就知道如果这是我花的钱我就可以义无反顾离开影厅。
导演拍完真的不从头看一遍的么?
对话都不通顺的好吧。
提问跟回答都不是一个问题。
以前港片时间紧凑,我们看一个大概。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会对现在出品的电影继续保有滤镜。
拿当年那招放到现在就是导演的偷工减料。
文戏武戏简直不是同一个剧。
滤镜都不一样。
没有任何衔接,支离破碎的堆积在一起。
各种梗真的生拉硬凑,我看的时候脚已经开始挖我的快乐魔法城堡了。
武戏也拖沓,没有一点紧张感。
文戏就是在过家家,一见面就冲突。
然后给个魔方就相爱。
一上来那两个机长突然不干了,危机前机长副手不干了。
安排这些戏都是为了啥?
说句题外话,现在电影院声音都故意播放那么大声么?
发现越是这种动作片声音越大。
后半段捂着耳朵看小说,等结束。
首都电影院西单店 LUXE激光厅 和老板娘和她妹妹不知道该干嘛了,只能打发时间请他们看电影,结果就买了三张单价人生第二贵的电影票,发现首都电影院厅的座椅颜色都不一样,貌似是按照位置不同定价,这倒是同步英国。
说回电影本身,奇烂无比,或许是因我付出的票价过高,300多看了个这种垃圾,所以更加放大了我的情绪,但这部在看前本来就不太感冒的题材和故事,再加上其与林超贤前作两个《行动 》的反差巨大,使得这部无论如何营销、重新剪辑,失去了贺岁档的光环,它都注定扑街地血本无归。
缺点我可以说出一万个,救援这个题材个人就觉得挺无聊的,很难作为大银幕电影拍得好看 ;一味的堆砌动画质感的特效视觉奇观,还不知廉耻的引以为傲;强行想复制《行动》系列搞一个无聊的各司其职的小队,结果人物一个都没立起来;强行为了人物乱编的可以在任何一部电影中看到的无聊的故事;尬到想骂人的慢动作耍帅;强行想渲染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片式配乐,连春晚的歌都比它好听,实在是听觉垃圾;彭于晏沦为卖肉卖屁股的工具真是悲剧。
直接导致我整场昏昏欲睡,这可能是我近期睡的最香的一部电影,更加形成反差的是一到救援,廉价特效和死人这些导演自以为卖点看点的场面我就不自觉地睡着,军乐一毕我就醒了。
全片唯一的看点就是那两个小孩子,尽管笑点也很老土套路,但哪怕是大人的话从小孩子口中说出,这种反差也还是让人讨厌不起来。
看完《紧急救援》后,我就一个感受:累!
片长134分钟,动作戏和文戏不断切换,但节奏把握的太差!
明明看着一段救援戏还挺紧张,结果过一会就结束切入到文戏走轻松诙谐路线了,导致观影情绪不上不下的,完全找不到一个好的释放点。
并且文戏让人觉得突兀且无趣,这部电影我想看的就是全程无尿点的救援行动,穿插这么多糟糕情感戏是在干嘛…而且明明可以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文戏,例如山中训练直升机出现故障而在瀑布悬崖旁迫降的一段,这一段对男女主感情也没起到升华的作用,就是变相解释了之后副机长辞职的原因,可这对于整体剧情而言根本无关紧要啊,不明白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导致电影这么长。
想说剧本是真不行,片中分四段救援戏,太散了,没有特别突出的高燃点,其实好好讲个两段就行了,贪多必失。
并且情节套路,让人完全猜得到后续发展,看到给男二都安排了感情戏,就能想到他之后铁定会牺牲,果不其然。
而男二牺牲的那段还让人看得头大,明明因为救援时间到达了极限,上级为了队友们自身的安全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结果还英雄主义上身,就非得多救一个人,结果人没救到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搏自己的命就为了换取那微小的几率,他也有爱人在等着他安全回家好吗!
另外救援人员不是更该注重纪律吗?
听从命令发挥团体作用才应当是摆在第一位的,救援人员的命也是命!
所以这种「造英雄」式的桥段设计并不会让我觉得感动,只会反感!
这片看得太累,并且就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
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救援队的各种随身装备了,灭火弹有意思,还有片尾彭于晏在海底望着沉没的残骸那一幕确实壮观,最后彭于晏身材是真好!
除此之外,完全没什么记忆点。
恐怕是再过段时间,这片讲了些啥我就都得忘了…
凡事都讲究个未雨绸缪,你看这刚过去的双十一,提前半个月几大电商就开始造势,大街小巷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你再看看国足,11月14号输给叙利亚,主教练里皮愤然辞职,2022年悬了,已经有球迷开始展望2026年世界杯了;再说到电影,这圣诞节还没到,这春节档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
几乎每一年的春节档都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可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最强春节档”的答案永远都是“下一年”,2020年春节档也必将延续这一态势,《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中国女排》、《囧妈》等一众种子选手已经蓄势待发。
过年嘛没有硬菜成不了席,《紧急救援》无疑是春节档里最硬的一道菜。
林超贤+彭于晏的黄金搭档,奥斯卡最佳摄影+《泰坦尼克号》的美术指导鼎力加盟,这样的顶级制作想不爆观众都不允许!
影片制作费高达7亿,是《红海行动》的近2倍,要知道《红海行动》在2018年春节档上演逆袭好戏,收割36亿票房,跻身内地影史票房前三,那么《紧急救援》的最终票房给人以无限想象力。
近日,《紧急救援》片方发布了“混剪预告”,不到两分钟的片子里回顾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精彩片段,也首次曝光了《紧急救援》的片花,三片混剪毫无违和感,一言不合就是枪战爆炸戏,飞天遁地更是家常便饭,让人血脉喷张欲罢不能。
作为林超贤三部曲,三部电影在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取材于真实事件,都是“直来直往不服就干”的硬汉电影,可是在画面和投入上,却是在进行着一次次的升级。
先说《湄公河行动》,这是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华语片,也是当年国庆档的惊喜,之前的林超贤已经凭借《逆战》、《激战》等作品被观众熟知,而《湄公河行动》则是他的一次厚积薄发,影片聚焦金三角湄公河,13位中国公民无故被杀,有张涵予和彭于晏饰演的缉毒队队员与泰国的大毒枭展开了生死对决。
影片剧本是公安部直批的,场面火爆,从头打到尾,各种大尺度让人咋舌,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主旋律电影也能这样精彩刺激。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人看到了林超贤驾驭主旋律大片的超能力,海军找到了林超贤请他拍一部“海军宣传片”,于是《红海行动》诞生了,本片是国产战争片的里程碑作品,有人批评《湄公河行动》文戏太少,在《红海行动》里林超贤干脆砍掉了文戏,138分钟有100分钟是抢占爆破,叙事,人物,枪战,爆炸都无可挑剔,断肢、断首、割喉、爆头等限制级镜头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就是这样一部无女主的硬核战争片成了当年春节档的黑马,低开高走成为春节档的大赢家。
《红海行动》后,国家各部门都盯上林超贤了,这一次林超贤携手交通运输部带来了《紧急救援》。
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严重事故,随时可能倾覆沉没,交通海上应急救援队立刻前往救援,火舌肆虐,爆炸迭起,他们潜入绝境,拯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前段时间同样是“救援题材”的《烈火英雄》引发关注,几个月后林超贤将给陈国辉亲身示范如何拍好一部救援题材的主旋律电影。
《紧急救援》至少有三大看点。
第一看点:林超贤如何虐演员7亿制作,更大的场面也就意味着演员必须接受更严苛的挑战,这一次演员们又将接受怎样的“酷刑”呢?
林超贤给每位演员量身打造了专业的救援服,每套造价6位数人民币,穿着这些救援服拍戏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苦不堪言。
这是林超贤和彭于晏第四次合作,之前在林超贤的严酷调教下,彭于晏生生练出了八块腹肌,可是还不够,在《紧急救援》最新发布会上记者问他合作这么多次是否已经对导演形成了免疫力,彭于晏苦笑着说:“林导每次都会升级,他有自动升级系统。
”为了拍摄激流救援,彭于晏吊着威压被扔进大海,有一次威压缠住了船底出不来,彭于晏在海底以通海吃海喝,被救上来后表示痛并快乐着。
别以为海上救援只有海上戏,他还要出没于山上、火场、天上和泳池,彭于晏上天入地,辛苦得很过瘾。
而另一位演员王彦霖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拍摄时因为水压问题,耳朵甚至出现了短暂失聪。
而女演员辛芷蕾为了拍摄,每天要花费6小时学习潜泳和各种泳姿。
她也公开“吐槽”:“我也做好了准备才敢来,没想到这么苦,真是切身体会了‘魔鬼导演’的威力了!
”面对演员的叫苦不迭,“魔鬼导演”林超贤亲切地表示:加大力度!
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我就是要他们必须做到,因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后观众的期待到那儿了,我不能辜负这个期待。
”第二看点:场景和感情戏如何真实还原。
《红海行动》里对战争的写实程度直逼好莱坞战争大片《黑鹰坠落》,这一次反映海上救援,主创也是煞费苦心,他们在福州长乐机场的拍摄基地里1:1地搭建了一座救援中心,在停有三架直升机的停机坪后面,救援中心外墙上“交通运输部”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另外,《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都是“英雄主义”作品,是英雄砍掉文戏问题不大,观众只需要看英雄拯救世界就可以,而《紧急救援》讲述的是一个个平民英雄,要想拍得真实接地气必须有适度感情戏,文戏是林超贤的短板,但他迎难而上给新作适量加入了感情戏,武戏或许能决定票房,但文戏才能决定导演的上限,林超贤能否真实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救援队员值得期待、第三看点:电影外的“明争暗斗”作为万众瞩目的春节档,电影外的故事往往要比电影本身话题性更高,影片中彭于晏出生入死叫人提心吊胆,影片外林超贤也没闲着卷入了两场“缠斗”。
第一场是他和陈思诚的“恩怨录”,两人在两年前“结下了梁子”,《红海行动》作为黑马后来居上打败了《唐人街探案2》,两年后《紧急救援》再次遭遇了《唐人街探案3》,两部作品间免不了一场“恶斗”。
第二场是林超贤和陈可辛的暗暗较劲,港片落寞后许多香港导演转战内地,但都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这些导演里转型比较成功的就是陈可辛和林超贤了,林超贤自不必说,而陈可辛也通过《十月围城》、《亲爱的》、《中国合伙人》等作品一步步号准了内地观众的脉,有意思的是两个导演一个风格内敛,情感细腻,一个热情奔放,情感直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次《紧急救援》和《中国女排》正面碰撞,也是两位香港导演一较高下的竞技场。
说了这么多,《紧急救援》绝对是春节档上的一道主菜,在于同类影片的竞争中它已领先了半个身位,我们给《紧急救援》定个“小目标”:30亿保底,超越《流浪地球》算及格,接近《战狼2》甚至超越它也未尝不可?
哈哈,与其在线贷款吹牛,不如春节档我们一探究竟,2020年大年初一,《紧急救援》和你不见不散!
1.林超贤在片子里加了不少残酷的东西,有满地的尸体、有烧焦的骷髅、甚至有孩子做开颅手术的镜头。
尤其是那片头盖骨,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在故意试探国产类型片的底线。
这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开始变本加厉。
但从成年观众角度出发,我还是欢迎的。
2.残酷的一面带出“我就是要与天斗”的主题,非常好,有种“硬劲”,但是被前半段的平淡又偏喜剧的文戏(尤其父子线)给消解了,这不知是对票房的妥协,还是自己迷失在类型复合的左右摇摆里。
3.本片本质上是动作冒险,所以,第一观察点还是动作戏好不好。
我觉得称不上杰出,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还是有的。
动作戏好不好,我的评判标准有两点:一是有没有清晰的动作逻辑,二是有没有营造清晰的空间感。
对比去年郭帆的《流浪地球》就可以看出,林超贤的水准在国内属于第一流。
以最后天然气船爆炸为例,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彭于晏是不可能活着出来的。
但是林超贤还是用了很多技巧让你至少在观看的时候不反感,甚至愿意去相信。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是环境管理,把最大困局明确聚焦在“高温”和“封闭”这两件事上,然后建立了“爆炸——船身断裂——海水涌入——灭了高温——创造逃生通道”这一逻辑链,明确回避掉“封闭空间爆炸的压强”“沉船有巨大漩涡”这两个客观不利条件;二是情感管理,搞一下父子云同步激励和去世战友道具激励这两招,把逻辑都讲得比较清楚。
虽然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片导演的基本功,但这在国内甚至还是稀缺的。
所以看本片的动作戏,还是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4.全片非常分裂,这一方面是因为残酷一面与喜剧一面没有调和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四场救援行动相互间是没有联系的——当然也没什么好办法,除非突破写实的范式。
四场动作戏,最精彩的是海面迫降的飞机,空间、动作、情绪都是完整的,拍得非常好。
第二好的是压轴的天然气船救援。
比较差的是漂流卡车头,最差的是开头的钻井平台。
为什么差?
就是好莱坞行活的味太冲,我都以为主演是岩石呢。
5.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本片还是有很大欣喜的。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国产片要想讲电影工业能力,只能看看冯小宁和张建亚。
现在看,真高兴那两位令人尊敬的先行者、老前辈成为了前浪。
类型片是电影的重要一极,与好莱坞相比,我们要补的课太多太多,继续慢慢补吧!
棒透了…當今中國場面最為浩大的災難救援片了,8億人民幣的預算,場面完全拍出好萊塢的水準,4大救難場面,從鑽油井,到懸崖急流,再到空難救援,以及最後的運輸輪救援,場面一次比一次升級。
災難題材好萊塢常拍,但是災難救援題材好萊塢不常拍,畢竟執行起來相當困難,但是林超賢做到了,災難場面爐火純青的調度堪稱林超賢當今作品的集大成,《紅海行動》看到後面讓人審美疲勞,《緊急救援》在每場救援之間所穿插的文戲是富有人物情感的,彭于晏與小兒子的父子互動非常好,林超賢在怎麼像麥可貝,他的文戲功力還是有一定水準,看豆瓣有人說整部片被文戲拉垮,我只能說我不予置評。
撇除開頭因為片長考量而刪減的前戲,直接進入救援大場面,而導致人物情感欠缺鋪陳而扣分外,《緊急救援》是一部無論在技術面以及劇情面都有一定水準的商業大片,空難救助場面是4大場面最佳,林超賢把空難救援拍的太逼真了…特效非常給力!
彭于晏在這部片帥炸,應該是繼《湄公河行動》後最好的演出。
跟很多电影一样,男女猪脚出场配置都是单身且没有情侣,本片走先抑后扬的路线,但是很生硬,第一次见面就理念碰撞互不相让闹出矛盾,按照套路他们将在任务中互相理解萌发感情,后来这个套路倒也没走歪,但安插了一个小孩,同样很生硬,前边负责卖萌,后边负责生病,挺讨厌这个角色的,删了也不影响剧情,飞机坠海和油井火灾都有队员死亡,看得有些上火,这是在拿人命煽情。
亲人正要做手术,生死未卜,怎么还有心思去救人,你当观众都没有经历过至亲生病么,强行伟大反而显得虚假。
小孩脑瘤不是原发肿瘤,是骨肉瘤转移而来,这种情况下做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不但要花钱,还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总评二星3分,救援人员有危险,有伤亡,很正常,可是明知道很可能会搭上性命了还不放弃,最后果然死了,你叫我该同情还是该骂人,完全可以安排成突发意外来不及反应。
真的各方面都很平庸。
永恒IMAX 摔机炸船,看得出经费在燃烧,颇多专业术语和装备,就是剧情有点刻意
四场救援戏太多,应该有轻有重
没办法,大家对林超贤的预期太高了,以及大家不爱看情感戏。但回到作品本身,真实场景与表演带来的震撼效果,依然是华语类型片里的工业标杆。
能难看到这个程度我震惊了!除了彭于晏的屁股,文戏一地稀碎,特效场景一眼看假,除了炸就是炸,让人怀疑林超贤走了卖拷贝路线,没有一点扎实东西,这啥垃圾剧本。
有的电影缺点是少一口气,少一根主线,而这部电影的缺点是多了一口气,多了一条情节线(比如孩子生脑癌)。#20210208
真想派超人过去拯救他们,话说救援队的装备好先进啊,看得我眼花缭乱,他们穿的是宇航服么!
海上救援主题一出,觉得林超贤似乎想把全部的国家部门合作一遍,不知道下一部选择什么题材。救援队的勇气才是最触动人心的部分,蕴藏在真实生活里英雄主义浓郁又热烈,让人不禁泪流满面。很希望国产电影能多一点这类题材,让观众认识到更多可敬可爱的中国英雄。
拜拜了您嘞
男女主磨合 赵呈会死 男主会消沉一段时间电影情节的走向也太好猜了不过几场救援的场面拍的不错体能训练的那段也让我有新鲜感没有感情戏可能会更好小盆友很可爱
对于电影所展现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支队伍,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值得尊敬和歌颂的英雄,那么当我们暂且放下联想和移情,回归作品本身呢。人与灾难的对峙在想象空间上其实是较为难以拍摄的类型,最终无论是调度出发点还是情感落脚点都仍是在人,林超贤亦意识到了这点,但难以规避动作片大导身份沉迷于制造爆炸和噪音不舍丢掉自身卖点,其实大可不必,甚至可以拿掉第二场救援戏亦无妨。情节编排如怪兽特摄片,几次灾难如不同“怪兽”袭来,最终英雄与孩子的命运连接亦是老套路,林应该看过郭子健的《救火英雄》,但明显没领悟到要领。文戏与武戏呈分裂状态且为所欲为般随意发生,距离参照系彼得·博格或科辛斯基还非常遥远,可惜了强挤出来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个人表达。序幕过后“林超贤”三个字以身兼三大要职的气势出现,但都差强人意,有些飘了啊导演。
不及格,虽然敬佩这些援救队员。但剧情……
开头特效比较差,假的让人脚趾扣地。剪辑问题很大,很不流畅,转场突兀有断层,情感割裂,就谈不上有什么节奏。文戏尴尬,努力想哭,哭不出来。内容上也没什么内核和主题,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林超贤大概只是挂个名。
海上救援主题非常感人,时长不短但是没有一点拖沓的感觉。从小人物的平视角来讲平凡救捞队员的付出尤其能打动观众,加入的一条亲情线稍微抻缓了节奏但也增添了温情——你的爸爸也许就是超级英雄。很容易为这些有原型的故事动容,是他们让这个世界更加可爱。
林导对于主旋律题材的执导能力毋庸置疑,《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以及此部《紧急救援》都以高超的水准完成。彭于晏是内地少有的养眼兼实力派演员,与辛芷蕾一道深入刻画了海上救援人员的无私与伟大。片尾的两行文字依旧印象深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致敬,和平年代的海上救生员。
主演都蛮好的。剧情和cg好拉胯。后面主角死了更科学也更升华吧。不说别的,脖子扭成那个角度还不死?你和一枪打死几个惠子的抗日神剧有何差别。
一段救捞人员在海上救助遇险人员的真实,针对油井失火、公路塌方、客机坠海、油船爆炸等等,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而是一个群体的专业和默契,传递的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能量,或许能激起很多共鸣吧,感受到了这些守护生命于危难之中的无名英雄的伟大,表现了片中人物面对困难、接受挑战、获得勇气和成长,也揭开海上救援队这一高危职业的神秘面纱,更传达了中国救捞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跟红海和湄公河比真的差太远…文戏总不能一点都不用心吧,连兄弟情都很尴尬,深水下氧气瓶推来推去...?
一星给彭于晏,两星给画面。看完内心有90%是“就离谱”。真就不把救援队员当人?恭喜高谦在年终末尾还能喜提2020年最惨男主称号。
彭于晏身材真好,每次都忍不住大赞他的自律!海陆空都拍了一大遍,光从视觉感受上看,这部电影的体验值绝对一流,肾上腺素飙升。救援场面让人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拍的太紧张,适当加入的家庭戏不小心就戳到泪点。这个题材值得所有人去看,记住那些始终在奉献的人。敬我们最可爱的中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