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很少看韩片的我,还是忍不住要称赞一下这部奇思妙想的爱情电影。
精神病院里的女孩,在她幻想的世界中用双手食指伸出的钢铁机关枪对周围的白衣大夫们做无差别的激烈扫射,而大夫们则在她的臆想中纷纷倒地、慢镜的运转中竟颇有些吴宇森般的暴力美感——不得不说是很酷的构思、很酷的分镜和很酷的故事。
好吧,我承认我不喜欢Rain,但他和女主角在这部片中的表现还是让我感到惊艳。
不过,再好的演技也会需要优秀的编剧来支撑。
你可以把这部片当作单纯的喜剧来观赏,也可以从中一窥人类心思的究竟——故事中精神病院里的人们,其实很大程度上取材自现实中普通人的种种心理障碍。
机器人也无所谓——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具备这么优秀的编剧呢?
我真的很想知道。
http://www.leeforce.com
当她跟她妈说我觉得自己是个机器人的时候,她妈没有否认,只是担心她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被认可和支持的力量非常强大。
她会承认她自己,完成自我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放肆任性活自己。
而且只有完成了自己,才能够传递自己的能量。
单身男女里面也是啊,高圆圆奶奶看到两个男人争圆圆的时候,在一边加油叫好,让人捧腹,这样开朗的态度才好。
我想按自己的意思过一生,也要过有意思的一生。
「朴赞郁太酷了﹗」散场的时候,我激动万分地拉着同伴说。
自从看过《原罪犯》之后,我已经成为了朴赞郁粉丝。
《再造人之恋》甫上映,便满心期待地跑去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在这片中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再造人之恋》不是一套科幻片,女主角并不是再造人,她是一个认为自己是再造人的精神病患者。
她和她那自以为是老鼠的婆婆一样,被家人、社会排挤。
因为觉得自己是再造人,她插上电线打算要充电,结果触电昏迷了,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导演在电影的第一幕已经表明了来意。
女主角在工厂里干活,一排排的穿著红色制服的女工跟着广播的指示把电子零件组装起来,再放到输送带上。
看下去,便知道这片子其实是卡夫卡《变形记》在网络时代的一个变奏,女主角拿着鼠标跟自动贩卖机、跟收音机说话,却不愿意跟人类沟通。
其实,她并不是不愿意跟人沟通,只是没有人愿意理解她,并接纳她认为自己是再造人的想法。
那个粉色的精神病院里没有一个坏人,没有一个会伤害人的人,他们只是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及行为。
这片子承继着复仇三部曲的暴力美学,也有好几场血腥的场面,但来得没那么沉重。
用了粉色的场景作包装,但内容仍然是环绕仇恨,这些仇恨始于个体的被迫压,始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在复仇三部曲里,我们看见的是冤冤相报,人与人的仇恨被推到极致,复仇者都是冷静、铁石心肠、计划周详的人,他们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去复仇,可是最后仇复了又如何﹖都已经是活死人。
在这部新作里,导演温柔地展示了一条出路,似是对前作的一个总结和呼应。
这片子走的仍旧是超现实的路线,比较《亲切的金子》,我觉得他这次在意象的运用和处理上更为出色,意象纷呈得来比较浅白和有系统,观众就不用像解哑谜一样,比较容易代入。
故事发展不谈了,不过他这次拍得很感人,也有很多笑位,当成一个梦幻的爱情故事去看,也很到位。
可是,最后一个镜头,他们两人在山头的荒地里等到天亮,那一个wide shot,真让人有种天地茫茫的感慨。
我很喜歡電影的英文名"I'm a Cyborg, but that's OK." 官方網站超靚,去看:http://www.cyborg2006.co.kr/http://thereisnothingreal.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_3962.html
真正看懂这部片子的人会感动,会深思,然后看不懂的人会笑它幼稚,笑它低级,笑那些病人是多么傻多么蠢。。
这正是导演的创作目的所在,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接受这部片子不是,这世界本是如此,相信爱这部电影的人内心都留有一分未被世俗污染的纯洁。
精神病院么?
其实是爱心充满着每个角落。
那个吃饭的场景,太美好了。
电子管;米饭电子修理卡--终生生命保障;5下变3下的响指;吞咽的一下微小的响声;大家的cheerful。
问题从这里解决。
回忆...回忆起了精神原因的一切。
机器人么,哼!
现实世界中人为造就的mental压力,才是真的吧!
也许机器人就从砸烂录音机开始...精神世界的梦幻。
第一次真正的约会,在雨中开始,在雨中结束,富兰克林的取电也被导演用上,佩服!
喜欢这部电影,带给我了太多以前没有的元素。
那样的一个心理房间环境,那样的一群另类朋友,还有谈话的医生。
整个电影环境的搭配,让我想起了艺术在医院小组。
嘿嘿,有意思的东西!
从这部片子开始,我有点佩服韩国的情感片了,方糖等之内的片子不再少数。
在我所接触的内陆电影中,很少有这种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这么奇特的情感影片啊!看真正的个人价值,看美国大片!
现在要看情感类型的,还是看韩国片!
(注:在我个人了解的范围之内,也许以后会有改变,因为其他的某些思想我并未接触!
)。
其实是爱心充满着每个角落。
个人眼中浪漫到极致的恋情通过这部电影展现出来,我很开心是由现阶段我最爱的导演朴导用他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
网络语境中,癫公癫婆多含贬义,我往往不爱这样喊。
我想暂时贬词褒用,因为找不到更可爱的词。
因为,我也很疯,喜欢这部疯癫又不装逼的电影。
电影里的种种浪漫,的确让饱受现代烂俗爱情片的套路荼毒的我耳目一新。
男女主平静地发疯,男主用自己一个个行动证明:我们是同类人,白衣服人眼里,你有病,我也有病,但我愿意和你做各种疯癫的事情,陪你和售货机说话,帮你付咖啡圆梦,和你在雨夜里寻电,为你研发奇怪的装置,甚至帮你给电器们捎信,我们疯到一块儿去了。
看到男主戴着蓝兔面具打乒乓的第一眼我就心动了,后来那些友爱的行为不比那些消费主义绑架的爱情观更浪漫吗?
蝙蝠?
电影编织了一个甜蜜的梦,这也就够了,有时放放松也挺好的。
可是也就只有精神病人才能做出这种行为了,对呀,现实生活中谁会爱你爱到陪你成天发疯呀,快节奏的时代快餐般的爱情,电影的确勾画了一幅幅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美轮美奂。
现实呢,身边的恋人按部就班地心动,➕V,套路化地试探,娴熟地暧昧,再逐步开启那千篇一律的爱情生活,短短几月内厌倦分手,连分手的理由也大同小异。
本属于爱情的偶然与曼妙在这个快节奏时代荡然无存,即时通信,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最后形成了这样的玩意儿,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工业化呢?
片中的精神病人群像也让人眼前一亮,看着平时在朴导电影里说着各种中二台词的演员们忽的用各种可爱的方式诠释自己异于常人之处,我嘴角的笑容就压不下去,丁字刘海的礼貌大叔,贪吃会飞的胖阿姨,通过镜子看人的漂亮女孩,善于讲故事的蓝毛衣阿姨,在这样一个乌托邦,他们相互理解与尊重,画出最大同心圆。
精神病人们却有着比正常人们还正常的道德标准,这种反差感不比什么职场强人恋爱脑之类的套路化人设迷人?
我不想叫他们精神病,这个词的语意已经被泛化地极具侮辱性了,添个字,叫精神病人。
朴导善意地将他们的特点都设置地人畜无害,讲故事发生地放在精神病医院,而非一座类似阿卡姆那样囚禁反社会分子的牢笼。
这样的“非常规精神病人”不也正像我们每个人吗?
只是他们在某一点上太过极端而已。
我觉得有自己生活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地方,有时我们自己都察觉不到,朴导童话般的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汇聚到了这里。
网上现在有许多话题都体现出被按部就班的生活束缚住的人们想平静地发疯的心理状态,我也喜欢,曾经也尝试过实践到生活中,但化解自身对眼光与议论的情绪负担的成本远大于一时发疯的快乐,18岁就放弃了,朴导描绘了这样一个近两个小时的发疯梦,激动地我想给他打钱。
看看男主的各种示爱,极致的浪漫我想这也是一种悲观但现实的映照吧,不知朴导自己想表达什么,我对这点很感同身受。
这儿让我想起了《绿洲》里的幻想,天马行空的手法,大师就是大师啊感谢《机器人之恋》,让我在这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收获这样的惊喜,看到了疯到极致的爱情。
有能模仿朴赞郁的AI就好了,希望近十年技术能进步到这种程度,我不敢奢求,若能有,我要用这种风格试试各种类型的电影,看看还会有什么惊喜,或者,希望朴导再拍半个世纪的电影,多尝试几种风格。
关于本片导演朴赞郁早期看过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老男孩》《我要复仇》《亲切的金子》。
因为画面独特,剧情重口而印象深刻。
后来又观赏了《斯托克》和《小姐》,不得不说虽然两部电影拍摄主题以及背景不同,但画面置景都充满艺术感且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另一部短篇作品《三更2》中第三部分《割爱(Cut)》也是朴赞郁导演,里面有断指、松紧带控制的情节,与《机器人之恋》里的部分情节有微妙的某种呼应。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朴赞郁的作品,名字像一个品牌,只要电影导演“朴赞郁”三个字,就让人有兴趣。
与其他几部不同,《机器人之恋》是一部爱情为主的影片,偏好暴力血腥黑暗的朴赞郁会如何表达爱情也是我所好奇的,带着这样的好奇心点开了小清新的电影海报……
《机器人之恋》电影海报
关于海报海报让我想起俄国画家 夏加尔 的作品,画中人物脱离现实漂浮在空中,画面色彩充满生机,超现实又浪漫梦幻。
画中女人是夏加尔的妻子贝拉。
(网图有色差)
夏加尔作品《生日》
夏加尔作品《The Promenade》看完《机器人之恋》后,我感觉虽然电影男女主角是精神病患者,他们的世界天马行空异于常人,画面不乏血腥暴力,但是爱情是那么浪漫唯美纯真,甚至是我们可望不不可及的。
就像夏加尔画中带给人的感觉一样。
关于片头
片头:机械齿轮&演职人员姓名 片头冰冷的机械在转动,依次呈现出演职人员的名字。
电影制作时一个仿佛巨大的机器,需要无数的齿轮零件紧密的配合运作。
涉及剧透开篇在工厂中展开,女工人们身着红裙置身于墨绿色调的工厂内。
工厂一望无边,工人们坐的十分整齐,画面是稳定的对称结构。
女主英君就是这里的工人,而相比其他女工,英君显然是比较特别的。
她怪异的举动渐渐打破了工厂死气沉沉的氛围。
红绿色调工厂中&对称结构
女主进入精神病院前女主正在听着广播的指示操作电器,背景音是女主妈妈在精神病院和医生讨论女主病情。
(工厂这段应该是发生在医院之前)医生问道女主是否不吃饭,实际上女主认为自己是机器人,只充电不吃饭。
而她的妈妈好像并不清楚,因为女主都是祖母抚养的。
而女主的妈妈是一个颠三倒四的人,后面剧情也有体现。
背景音:女主妈妈在精神病医院咨询女主情况
女主妈妈颠三倒四
女主与祖母感情深厚女主妈妈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一次回家发现女主的祖母在喂耗子。
祖母坚信自己是只耗子,且特别爱吃腌萝卜。
可以预见女主受到祖母很大的影响。
女主祖母喂耗子
外婆认为自己是耗子 女主妈妈与耗子是兄弟姐妹工厂里,女主正隔割开自己的手腕……
而女主认为自己是机器人 正想办法打算为自己充电?
插入电线……
切开手腕…插入裸露电线……绑上胶带……
看着都疼
绑上胶带……
插入插座……真刺激……通电。
妈妈说女主是普通人,不是机器人也不是耗子果然是朴赞郁,这种情节也能想到。
我们的女主冲出了现实世界的捆绑,倒在墨绿色的工厂地面以及血泊中。
让大家成功发现了他是个精神病的事实,然而周围的女工仿佛只是一副副躯壳而已。
事实上祖母对女主产生了影响而这时,女主的脚趾亮起了彩灯,看到这里我还以为女主真的是个机器人要走科幻路线。
电影呈现了许多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都这样了 ,能没事吗……
影片正式开始影片正式开始
女主顺理成章进入精神病院医生正在讨论女主的病情。
这时女主身边出现一个中年女人不断地对她讲话,并推着病床四处游走。
看到这里不觉得中年女人是精神病患者。
背景的病患是奇形怪状,与工厂相比这里是奇异的也是自由而富有生命力的。
一名中年精神病患者开始给英君"编故事"中年女人带女主看正在打乒乓球的男主(Rain饰演)凭借精神病患者特有的丰富想象力给男主编排了一段辛酸过往。
推着病床遇见了正在打乒乓球的男主——戴着兔子面具的Rain
下列都是中年精神病患者的想象
生无可恋的女主
……
一点幽默看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要马上信以为真,这可能只是精神病的想象。
接下来中年女人又编排另一个特别“重礼节”男人的故事,说他和一头牛柏拉图式的恋爱被村里人送到了这里。
接下来是中年患者编排另一位男性患者,说他和一头牛恋爱这时医生出现了,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刚刚中年女人都是编的。
他是个精神病患者,谁让我还带着正常人的脑子看这电影呢。
但其实中年女人出现时和女主说的话也是生活中正常人常有的情节,总感觉这是在讽刺什么。
医生制止了中年患者继续“胡说八道”
医生向女主解释中年女人的病情
医生像女主解释中年女人的病因,原来是得了说谎的毛病。
夜晚来临。
戴着祖母假牙的女主女主晚上戴着祖母的假牙到处游荡,和自己的“同类”(电灯)讲话。
男主应该是刚刚用电动牙刷刷完牙,关于电动牙刷后面还有篇幅。
对应女主假牙特写戴着面具的男主和与电器说话的女主女主就这么相遇在自动贩卖机前。
机器人是可以和自动贩卖机讲话的这时男主开始翻女主的包,因为他的人设是个小偷,而且什么都能偷不被人发现。
女主也确实没发现他的存在
这个眉毛很有个性 女主以为自己是机器人和自动贩卖机说一声就可以取茶。
就在这时男主为他投币。
女主取到了薏仁茶,这一段真的很暖了。
男主偷偷为他投币
很早前,某个朋友看松隆子的「告白」,无意扫过,触目惊心。
所谓的日式"菊花与刀",非常真切。
腹黑的东西,不是没接触过。
只是,常年的欧美风侵染,也适应直白表达、夸张行动;所谓的隐忍、或者说口蜜腹剑,也并不是正统东方教条。
所以,「再造人之恋」,一开篇,就被恶心到不想吃东西。
作为精神病人中的两个自闭症患者,慢慢靠近、互相取暖守护的故事。
接受腹黑,得有勇气。
一部电影,起码分了三次看完。
每次都希望,坚持坚持,看到结局。
对于内向的小孩,自闭多少常见。
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外部一片嘈杂音。
完全封闭。
一般,都是儿时受过刺激。
而分离的委屈和痛苦,影响至深。
你也可以注意到,他们有相似动作--比如仰头,把泪水锁入眼底。
所以当电影高潮,小女孩开始自然流泪,你就知道,她终于,打开心扉了。
小男孩的经历,更是骇人。
所以宁愿相信,他在一步步了解小女孩并到最后真心帮助她时,也是一个"自愈"的疗程。
电影随处可见的残忍血腥,开头即是,纯白场景,然后血流如注。
所以小男孩用原子笔,细细于女孩背上画一个门时,信任和被信任,格外温馨。
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是一片奇幻森林。
能够无意踏入,需要机遇,电影结尾,彩虹淡出,总算松口气,知道,有他俩作伴,不会孤单了总算。
可是,走出了奇幻森林后,才应该是现实的开始啊?
不该有部续集,教教如何继续嘛?
电影英文名--I am a cyborg, but that is OK!是的。
看到最后,你真的确认,演员林秀晶有个秘密"曾是机器人",而绝不相信,演员Rain,经历过那些种种。
他分明纯净的像个天使。
或者,算伯尔尼的牧羊人,唱着小曲,来救他的公主!
也莫名的喜欢他起来。
无限的美好 抢食的猪 满伏的光 流水的钟 石墩的象 铁面恋上机器人 浩瀚无垠的遐想 韩国人自己的T-800 拿出牙刷 涂好牙膏 打开量子领域 摩擦飞天 韩式修仙 为你 唱约德尔歌 带你 去找限时的奶奶 奶奶的假牙 吃不进的米 手里 一颗铁球心 背后 一扇将来门 盛满光的叶 罩密的林漪 站着拥吻的人 朝闻道 活着的目的 你要好好生活 我也好好生活
机器人也无所谓,不能吃饭,我为你制作终身保修的米饭电子管;寻找生命的使命,我陪你雨天一起等雷劈。
英君的困扰 英君有三个困扰。
一是自己是个“机器人”,但因为向妈妈保证过,不能对别人说。
二是奶奶被白衣人带走的时候,告诉她生存的目的,但她没有(无法)听清楚,所以一直为此苦恼。
三是想杀死那些带走奶奶的白衣人,却因为同情心而下不了手,那不能有的“七宗罪”(同情、伤感、心动、犹豫、空想、内疚和感激)遵守起来还真困难。
被送进精神病院后,英君遇到了一顺,那个专门偷别人东西的奇怪男人。
虽然他莫名其妙的偷了自己的“星期四”(内裤),但因为困扰,英君还是找他帮忙。
小偷一顺 一顺从小被母亲遗弃,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不擅交际,常被人忽略,以至让他觉得自己会慢慢慢慢变小直到消失。
他开始偷别人的东西用,开始不停的刷牙,延续证明自己的存在。
英君找他帮忙,他当然义不容辞。
有些一见钟情的味道,不然干吗去偷人家的“星期四”呢。
另外林秀晶(英君)那小小的个子,是很容易让人想要去保护的。
他发现英君最大的问题是不吃饭,但偷走她那可以和机器对话的假牙或同情心并不能解决问题。
(对其他病人也一样,偷走他们的“病”,并不能让他们解脱。
)理解,尊重,加上适当的方式,而不是想当然的去生硬的改变。
于是一顺“发明”了米饭电子管,让英君可以顺利的补充能量。
赢得了信任,拉近了距离,自然的情感流露也渐渐摆脱那所谓的“七宗罪”。
在帮助英君的同时,一顺也找到了自己。
导演朴赞郁一直强调说,他这次拍的是部商业片,是由两个偶像演的爱情片。
所以电影里的精神病院不是现实里的精神病院,里面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各种温馨幽默的细节和想象。
精神病院和病人 精神病院里还是比较民主的,有一个大大的院子,病人们可以自由活动。
医生们也很可亲,不是扼杀个体与自由的顽固可恶分子。
病人们有时会歇斯底里,其实都很可爱。
他们只是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无法摆脱过去或为幻想着迷。
因为人们的所谓标准规范和自以为是,他们才成了异类。
“大场面” 想象中的大屠杀和吃第一口饭,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
一个欢快肆意,想象与视觉结合;一个细腻含蓄,幽默与温情相溶。
一动一静,为影片增加了气氛和娱乐效果。
飞行袜 可以和米饭电子管相媲美的,是由薄荷和柿子作成的飞行袜。
穿着它能飞到那个美丽宁静的草原。
每个人都有一个那样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可以尽情的回忆和畅想,无论喜怒,给自己一片清澈。
那个超长的吻 在告别奶奶之后,一顺来了安慰英君。
英君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头,两人接吻。
一直一直,不停不停,到太阳都要下山了。
这个吻也充满能力,让虚弱的英君可以一直停留在半空。
吻毕,一顺冽嘴一笑,露出那副假牙(接吻过程中从英君嘴里跑过去的)。
这是我笑的最厉害的地方,有些恶心,呵呵呵呵呵呵。
有些色情的对话 一顺陪英君一起去完成她的使命。
帐篷在雨中被大风刮走。
一顺:现在干什么呢?
英君:先脱掉湿了的袜子吧。
一顺:可湿的不光是袜子啊……就湿了袜子吗?
大雨过后,升起一道彩虹。
英君没有等来她的使命,不过身边有了一顺的陪伴。
爱情给了他们新的力量,可以面对过去未来,可以感受每一刻的存在。
这海报看了十多年了一直没看 一直以为是拍复仇三部曲之前练手的片子 没想到是06年的 为啥要拍这部?节奏太慢了 充满想象力吧 十指扫射 林秀晶还是很耐看的
林秀晶的气质真的很适合这种风格诡异的片子
想象力天马行空
以前看的,还有点意思。
天马行空的故事还是挺美好的,但中间还是睡着了。。。
很奇怪的电影……
"七宗罪": 1.同情心 2.忧愁悲哀 3.慌张不安 4.犹豫不决 5.虚空幻想 6.罪恶感 7.感激之情
又怪诞又可爱又神经质,据说是朴赞郁拍给自己女儿看的童话式作品。林秀晶在里面真心消瘦。
韩国精神病院
朴赞郁还是那么神,虽然我对神经病题材并不来电,但是这片使我想起王小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怪诞,荒谬。暴力美学。非常富有想象力。可惜它太怪了,不是常人的审美。
朴赞郁对我的胃口,结局令人唏嘘
蠻搞笑的。rain幫女主角進食那里讓人看了好感動哦。
...神奇啊,这样一本具备所有吾死穴的片居然看了两次都没能坚持完....当然朴还是个好导演,只是不适合拍偶像片...
我是真的不知道该给5颗星还是1颗星......
记得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提过,“robbers”通常是代表着做梦人的父亲。朴一顺这种不断帮忙偷走(拿走)别人东西的行为,冥冥中也弥补着英君从未提及过的“父亲”角色吧。 成功让英君吃饭那场戏好好玩,其他病人都在自动自觉遵守着一顺的指令,跟英君保持一致步骤进食,场面像百老汇舞台剧,可以拍出来的spectacle,很认真在强调着这种疯狂本身和表演有多相似。
当精神病其实不赖,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既干净纯粹又挺带劲的,而且居然有他妈的爱情滋润,比生活于现实中的正常人幸福多了!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觉得没太大意思,之前对老朴期望值有点高,所以有点小失望来着。
林秀晶为什么会疯掉?她无法接受家人把喂养老鼠的外祖母送到老人院,并因为自己没有把假牙给外祖母、令之无法进食而罪疚。外祖母象征自身的起源,自身的起源是污垢不洁的,令人排拒——所以要维持正常的家庭秩序,外祖母必须被排除,送到老人院。齐泽克口称的革命主体:「标举具体秩序中的例外之处,将之视为真正普遍性的唯一所在。」而女主角就是因为不能接受对他者的排拒,不能接受机器的暴力(医护人员对外祖母的不礼貌),不能接受自己的无力与疏失,终于就把自己想像成cybrog。在军政金三位一体的未来中环规划(具体秩序),皇后码头当然是一个不得不排除的厌弃物,即使它的空间格局本身铭刻了这个城市的殖民历史,但也会被排除。排除当然不会礼貌,在议会上都已经够不礼貌了。我们一起来当林秀晶吧。
好无聊啊
我没有看懂,谁能解释一下...诡异的爱情电影...
商业方面没的说。作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