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出品,色情与暴力是必须有的,但和当年经典的Rome相比,真的太拖沓了。
主角表现力不够。
亨利八世,同时具有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血脉,心心念念想要创下不世伟业,他的确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因为政绩,而是因为情爱。
所以镜头下的亨利八世成了被安博林迷的神魂颠倒的毛头小伙子,他狂躁、喜怒无常、爱人爱的没有原则,我无法接受被表演成这样的亨利八世,他的野心、他的心机、他的帝王之气,统统不见了。
史书中的他不是作为帝国继承者被培养的,亚瑟的死将王位与王后一同强加于他,如果凯瑟琳能够生下王子,谁说他们不能琴瑟和鸣呢?
他想要一个继承人想的发疯,只有健康的继承人才意味着无后顾之忧的传承,与其说他爱安博林爱的要死,不如说他渴望一个能合法给他诞下王位继承人的女人。
即使不是安博林也会是其他女人,只是那一刻,刚好是她出现在他面前,所以大英帝国的历史拐了个弯,他看不到未来,可我们是知道的,安博林没能给他带来儿子,历史荒谬的开了玩笑,她没能生出儿子,可却为这个帝国生下来最杰出的女王。
凯瑟琳是最高贵最名正言顺的王后,可是她给这个帝国留下的却是被称为血腥玛丽的女儿。
历史颠了个倒,荒诞的不像是真的。
配角个个出彩。
红衣主教沃尔西的一生见证了帝王恩宠的反覆无常,他的权倾天下来自于亨利八世无条件的支持,而他与安博林家族的不和却带他走上绝路,贪污、叛国,罪名是真的,但他被抓捕时声声哀鸣至亲的情人也是真的;托马斯.莫尔曾是亨利的挚友,他曾写就《乌托邦》、热爱家庭、文采斐然,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好先生,他同时能下令烧死异教徒,残忍与慈悲都是他的一部分,人性的复杂由此可见。
都铎王朝最灿烂的岁月还未到来,但灿烂之前的酝酿来自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来自于英法神圣罗马帝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分分合合。
亨利八世和王后们的故事充满了阴谋、血腥,那只是大英帝国史很小的一部分,而偏偏是这很小的一部分,却成为了史书中亨利八世的全部。
It’s a secrets.You’ll never know.But you know you love me.Yes.we love gossip.如果这绯闻是宫廷绯闻,那么你知道的,它必定是充满情色和死亡的,爱情与金钱权利分不开,政治携带阴谋,谁都无法完全的独立。
如果绯闻的主角正好是帝王,那么阴谋必是最大的阴谋,权利顶峰总是催发人的无限潜力。
You don’t know my all secrets当亨利八世吼出这句时,我被他震撼到了。
当亨利八世因为疯狂的迷恋Anne Boleyn,而不择手段和Catherine离婚,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只是个被情欲挑逗得心迷意乱的家伙,恰好遇上了Anne Boleyn这样棋逢敌手的女人。
Anne Boleyn确实就像她父亲说的有着一种危险的美丽,不可被征服的野性。
亨利八世为了离婚,不惜找人诋毁Catherine的清誉,让我怀疑他是真的相信Anne Boleyn通奸,还是已经厌倦,急于摆脱,已获得重生。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要隐瞒Catherine和他成婚时是个处女好让婚姻无效,而碍于面子,他却隐藏Anne Boleyn并不是个处女。
为了让他的权利最大化,被所有人认可,狠狠心也是可以处死当初的老师,最欣赏钦佩的Thomas More。
因为Thomas More,无法把自己最珍视的气节丢弃,宁可坚持自己的信仰赴死。
红衣主教Wolsey将自己的宫殿献给亨利八世,全心全意为他的意愿服务,一样还是被处死了。
红衣主教Wolsey知道要得到宠幸就得时刻准备将自己最珍贵的献上。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侍奉的主子喜怒无常。
Anne Boleyn知道他所赐予的都有可能收回。
但是又怎样,有着无上权利的王,为了自己的私语,就是可以随意处死谁。
脱离了罗马教皇的他是除了上帝之外的最大的王。
“高处不胜寒”,因为私欲,因为君王不可软弱无人倾诉痛苦焦虑,要时刻威严,多少秘密被亨利八世隐藏在心。
过多的秘密是一种负担,情欲是个出口,杀人可能也是一种快感。
虽然每一次处死那些曾经亲近的人都让他不安,颤抖,但是他更渴求那别人的死亡给他带去的重生。
“逆我者死”,为王的威严用尸体堆砌,“伴君如伴虎”,昨天可能还在畅谈理想的良师益友,今天也可能成为阶下囚,昨天还是同床共枕的亲密爱人,今天也可以亲手送上断头台。
王室的秘密是王室的伤口,却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Anne Boleyn在断头台上说’Please judge me kindly.’可是有多少人真能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呢。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传媒塑造世界观的时代,大众对他们的了解从电影上要比从史书上多。
我形我素的Anne,生前不在乎别人的嘲讽,居然会在意后人对她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里的Anne和《都铎王朝》里的Anne是不一样的,和历史上的那个Anne更是不一样的。
所有的秘密也就真的只能被历史淹没了。
男主角的眼睛太漂亮了,霸气,蛮不讲理。
饰演Anne的女演员Natalie Dormer把Anne的媚诠释得很有分寸和渗透力。
刚出场并不惊艳,却是越看越好看。
我很看好这个女演员,要比斯嘉丽•约翰逊的性感外多一份天真和狡黠,如多加努力会是个演技派的好演员。
风景优美的爱尔兰田园风光,华丽的宫廷布景,精美的服饰,男女的香艳镜头,只是不知道没有了Anne的第三季,在人物故事上还会有什么新亮点。
至少我可以给你承诺前两季绝不是《Gossip girl》那种绯闻级别的高中剧。
《都铎王朝》第一季,满目的浮华香艳,也不过是华丽衣饰下的肉欲和虚荣,就连大国之间的联盟都可以一再背弃,更何况那些说不清是欲望是刺激还是习惯的爱情。
只是在某一个时刻,我也差点信以为真。
看到第九集,玛格丽特公主睡袍上满是血迹,跌跌撞撞地冲到仆人面前,然后倒地。
我再也想不起那个曾经傲慢而美丽的女人,她站在布兰登面前,只淡淡瞥了他一眼,说道:他竟然派了一个连公爵都不是的人来(具体的话我已经忘记了,意思应该是这样)。
从傲慢,到好奇,到喜欢,到爱恋,到怀疑,到抗拒……终至于绝望悲伤——这或许是所有女人前仆后继无力抗拒的心理历程。
又或许我们可以,只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绝望地说,她只是没爱对人。
布兰登是个浪子,浪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新鲜。
所以他的眼神总是那样无辜而清澈,这样的他或许只能说是可怜吧——他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份多么丰盛宝贵的爱情曾被呈现于他,却又被他遗忘和丢弃。
而玛格丽特,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却在短暂的盛放后迅速地萎谢——后宫中的女人,又有几个逃脱了这种不能自主的命运?
Softly love and to love softly,Dew on the sycamore branch,By the creaking gate,Where my heart hurries afterwards,Through the path of wheat,Along the briar to that stone,Under which I lie.
近两个星期一直在看《都铎王朝》,对于都铎王朝的理解顿时变得清晰起来。
WEB迅雷上刚刚更新到第九集,亨利八世,性格极度乖张,可以在得知亲叔叔被刺杀后诺无其事的和侍女嬉戏,和法国国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摔跤,为了政治需要不满12岁的亲女儿(那个著名的血腥玛丽)先后被许配给法国王太子、王太子的弟弟,以及她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表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可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为了皇后旁边的侍女安·博林,冒着被开除教廷的危险要和王后离婚,他曾经说过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哪怕教皇开除我一万次教籍,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于是在得不到教皇的允许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廷,通过了至尊法,宣布自己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首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幸运的安·博林在成为新的王后后,并没有继续幸运下去,因为她没有生下亨利八世期望已久的儿子,而因为莫须有的“通奸罪”被处死,在她之后,亨利八世,因为不用罗马教廷的准许,很方便的先后离婚结婚了四次,而后处死了其中一个妻子。
虽然这六个王后只给亨利一个儿子,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却是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血腥玛丽(第一个王后所生),和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安·博林所生)。
无疑,在38年的统治中,亨利八世是非常熟练的玩弄帝王权术的,即使是权倾一时的红衣大主教沃尔西也不敢对他有任何欺瞒。
但是他也有困惑的时候,在船上,和莫尔漫不经心的谈起,有人送了他一本书,《君王论》(哈哈,那个著名的马基雅威利),书中反复讨论了“a king is to be loved or to be afraid”,莫尔随后问他,书怎么样,亨利八世苦笑一声说“没有你那么,那么的乌托邦”随后又提起一个权臣要杀自己。
于是两人都沉默了。
我想此刻是亨利八世困惑的吧。
都铎王朝因为有了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而顿时变得血腥和香艳起来,延续了一百年的宗教改革,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摇摆不定,无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被冠以“异教徒”而上了绞架,其中包括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信仰天主教,死后被罗马教廷追圣,和德兰嬷嬷一样),轮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继位之后,玛丽信仰天主教徒,转而迫害新教徒,被冠以“血腥玛丽”。
因此一个诺大的英格兰,因为亨利八世的个人情欲使得无数人上了断头台,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宗教信仰。
PS: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but I love you ”“You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You can love, perhaps a year, a month, a day, even for the hour, and in an hour, you do love well in deep, but after the hour, you love not, you love another, another, and then another, your love is the most generous ,is most wounding.” PS:本文参考了部分资料http://liuxiaoyan1213.blog.163.com/
(芷宁写于2007年8月27日)如果16世纪的英国有八卦杂志或网络,那么亨利八世一定每每荣登封面或首页,现今的事端女王希尔顿家的败家放荡女帕丽斯比之亨利八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亨利八世那惊世骇俗又疯狂刺激的一生,向来是现代娱乐介质争相描绘的对象——那是一段被丑闻折腾地最为频繁且厉害的英国历史。
仅以《亨利八世》命名的影片就一箩筐,另外在讲述他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影视作品中,他也是必提之人。
关于亨利八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知道他先后娶了六个老婆,两个被他砍了头,两个被他休了,一个生孩子死掉了,另一个也就是最后一位,因亨利死在她之前,这位才女得以安享天年,成为再嫁型王后。
人们也都知道,亨利八世为了娶新老婆,而引发了堪称历史上影响最大、长达八年的休后离婚案,更由此引发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也是之后一系列新旧宗教之间血腥争峰的始端,如玛丽一世统治期的“血腥玛丽”。
Showtime有线台的历史剧《都铎王朝》第一季,从都铎王朝第二位统治者亨利八世统治中期开始讲述,内容涉及宫廷中常见的权势、政治斗争和宫闱混乱,不过,这次关于亨利八世传奇的再现有一些不同以往,首先,该剧集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服饰和装饰的华丽绚烂,如亨利的高领皮革装、安妮·博林的漂亮配饰等等。
再者,最重要的变化是,所选演员皆是青春靓丽型,看过亨利八世画像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胖家伙,个子不高,且小腿发达,即便年轻时也肥嘟嘟的,而这次由帅哥乔纳森·莱斯·迈勒斯饰演的亨利八世,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身材健美,这位曾得过金球奖的爱尔兰演员演绎了巨蟹男亨利八世的多面性,争强好胜、多情滥情且多才多艺(都铎一族是英国历史上最具有才华的皇室,尤其在语言和音乐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迈勒斯表现出了亨利八世那敏感而神经质的一面。
有场较有趣的“亨利溺水”戏,似乎是为了激发亨利对生活的“自察”,身为国王却没儿子——貌似被诅咒了的命运。
当亨利和随从们路过一处沼泽时,众人提出绕道,亨利却逞强:这难不倒英国王国。
他撑起一根木杆,欲跃过去,不料却大头朝下栽了进去,等他被拽出来之后,就真如脑子进水了般,开始惶恐起自己无子的命运,质疑和大他六岁的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的婚姻是否合法(凯瑟琳原为其嫂),并且开始怕死,怕的要命。
在英国发生大范围瘟疫的那场戏中,亨利的畏死再现的颇具特色。
青春靓丽的演员整容和精美奢华的服饰场景,都不是本人看该剧的理由,对我而言,《都铎王朝》第一季的看点是由山姆·尼尔扮演的沃尔西大主教,当最后一集里沃尔西自杀时,不由得想到以后的第二季还会不会吸引我看。
山姆·尼尔,这位活多久就能演多久的澳洲演员,参演过诸多著名影片如《死寂》、《侏罗纪公园》、《钢琴课》等,不久前的《不可抗拒》也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他出众的演技。
在《都铎王朝》中,老戏骨散发出了极佳的演艺水平,将这个被固化了的人物演绎出了新内容:沃尔西会做人,将好胜的亨利从英法开战的边缘拉了回来,还把缔结和平条约的功劳恭让,“陛下,您将作为新世界的构建者而铭记于史册”;他工作勤奋,在他被谗言击中离开后,亨利指着内阁们怒吼:“你们谁都比不上沃尔西,我现在才知道他做了多少工作……”;他嗅觉敏锐,能向时而动,总能猜对亨利的心思,只可惜,察觉到亨利想娶安妮·博林的他,费劲口舌用尽办法也不能使教皇特使否认凯瑟琳与亨利的婚姻(罗马皇帝查理五世是王后凯瑟琳的亲外甥,教皇开罪不起),这便是他的“滑铁卢”;因太了解亨利的秉性,他预见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不同意他离婚,那我们的宗教将无法在这个国家立足。
”有一场戏,当亨利对沃尔西表示不满时,向来为了满足亨利的欲求而心力交瘁的沃尔西侧过身子手捂住脸,难过地叹息流泪,仅仅这么一个举动,山姆·尼尔已将沃尔西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刻画了出来。
当然,沃尔西也是贪婪善玩权术的,他借机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翻翻手掌就能将亨利的前秘书押往伦敦塔,给关得神经了。
当最终走投无路的沃尔西在狱中自杀时,令人不免想起了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克伦威尔今后的轨迹——当沃尔西需要帮助之时,克伦威尔不仅躲避,而且还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他致命一击,之后不久便开始了克伦威尔掌控权势的时代,若干年后,在克伦威尔为亨利娶来的第四任妻子克利夫的安妮令亨利反感后,亨利在离婚的同时,找了个理由杀了克伦威尔。
不知在砍头的那一瞬间,克伦威尔作何感想。
而彼时追求安妮·博林的亨利表现得像个疯狂的初恋者,又写情书又送珠宝,后来当他想砍安妮·博林的头时,他解释不了当初为何为了安妮而弃前妻,于是,他居然宣称安妮当年对他下了咒。
此一时,彼一时,断头台上的安妮·博林会作何感想。
当然,她的结局在该剧集第一季里还没上演。
一心想把持朝政的诺福克公爵大概也没料到,他有两个侄女被先后砍了头,这两个可怜的棋子便是安妮·博林和亨利的第五任王后凯瑟琳·霍华德。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2297507_d.html)
FBI Warning:本文纯属拉闲片扯咸蛋,且内容为限制级,不喜勿入,未满13岁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同时,本人,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一样刻苦努力学习英文,并且致力于研究法国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们,并以此文共勉之:追忆大学时代,为刻苦努力学好英文,专门买了本朗文英语词典(其实是为了跟同学用英语骂人时候不吃亏),朗文词典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骂人的词语的,率先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除了可以学会用英语骂人以外,其实还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当你考察一本英语词典词条是否完备的时候,随便找几个骂人的词汇查查解释的是否详细,就知道这本词典好不好了,理解这些词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不能因为你看了穿靴子的猫,觉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猫猫很可爱,就管其他你喜欢的人也叫Pussy,因为从听着的角度理解起来完全可能跟你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
再比如:我们的金鸡鞋油,翻译成英文也不能叫“golden Cock”一样,那就不是金鸡了,而是“金蛋子儿”了。
虽然看朗文词典,对这些词汇有了不错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却有相当大程度的疑惑,这就是——French,大家知道这是法国,法国人的意思,但是除了以上解释之外,朗文英文词典里对于French还有一个小三儿含义,French同时也有“口jiao”的意思,如果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不理解,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意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French上,就像China这个单词,既是中国,又是瓷器,是因为以瓷器为特色代表了中国这个国家,那么French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呢?
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好童鞋,也不能就这个问题去问老师,不然肯定会惨遭校园暴力,那问谁呢?
没谁可问,所以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当时还没有百度百科啊,也没有美剧啊,所以据此来看,这有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这样爱学习的好童鞋的天才问题才能有完美的答案(同时又不被老师和家长抽鞋底)昨晚为了等洗澡水烧热,看了半集集《都铎王朝》(第一季,第二集),在第18分30开始的一分钟内解决了从当年遗留至今的疑问——French与“kou交”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实之前也略有提及,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国王在大主教的斡(wo,音读握)旋之下与法国国王签署“万世和平条约”,随从就表示,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入乡随俗啊(学习法国国王享受一下法国的淫乱体验),当晚英国国王睡前,由英国驻法国大使的女儿“玛丽”前来侍寝,英国国王对她说“我对你听闻很多,你已经来法国两年了,告诉我,你都学了哪些法国宫廷礼仪?
”……,”玛丽童鞋答道“陛下,您允许吗?
”,看到这里,还觉得这台词太突兀了吧,简直可以跟吴宇森《赤壁》的台词相媲美了,俩人都在前戏阶段了,突然开始讨论宫廷礼仪了,竟然还允许不允许的,难道要先朗诵一遍“三从四德”?
,结果英国国王说“允许”之后,玛丽同学马上俯身低头以实际行动来了一段“口活”(此处画面由国王上半身视觉影像和您对他下半身的想象共同组成),至此这个困惑我这么多年的陈年旧问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可见,美剧就是美剧,其台词都是有历史渊源和考证的,就是比《赤壁》有文化,有底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French的这一小三儿含义的历史渊源大概是法国是这种“口腔体操”的最早发源地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因此这个French前两个众所周知的含义和这个小三含义具有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所以造成了朗文词典对它三位一体的解释,都说法国是浪漫国度,据此,我们借鉴中国历史的二元考证法(史书+实证,本文即朗文词典+都铎王朝的历史还原影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French的小三儿含义最早是在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初步可以断定不晚于都铎王朝期间英法万世和平条约签署时间的前两年(因为这时候,玛丽已经在法国呆了两年了)时间有限,考据匆忙,难免有所遗漏,请各位英文学习者,历史考据者,各位美剧童鞋不吝指正,我洗澡去了,88
亨利八世统治前期权倾朝野、一时无两的红衣大主教Wolsey因未能说服教皇同意亨利离婚而失势,进而成为宫廷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最终亨利为了离婚、为了实现生出男性继承人的强烈愿望,在Cromwell的怂恿下,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之机,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自封为英国国教之首,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
Cromwell成为亨利统治后期的权臣,而他所主张的新教也逐渐代替Wolsey等老派所代表的天主教成为英国的国教。
英国国王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之首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由一个国王的离婚案件所引发的一个国家的宗教变革确实非常戏剧化,但是在这一戏剧化的演出中牺牲也是很惨烈的。
英国宗教改革的斗争非常浓缩地体现在Wolsey, More和Cromwell三个人身上。
当宗教改革刚刚从德国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天主教欧洲国家将其视为异端和最可怕敌人,予以残酷镇压。
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在那些年据说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新教徒。
在英国,红衣大主教Wolsey是个非常有智慧,也非常现实的人,他对世俗权力关心大大多于对宗教“纯洁性”的洁癖,对宗教改革者相对宽容。
Wolsey死后,More 被任命为首相,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视新教为洪水猛兽和终极罪人,于是英国也开始把强硬的宗教改革者送上火刑架,不过More 烧死的人比其它天主教国家少多了,大概还在两位数以内。
不幸的是,More的精神洁癖同样不允许他同意亨利的离婚诉求,见国王坚定地走上了与天主教廷决裂之不归路,More主动辞职,希望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More最终为了捍卫理想,拒绝承认亨利为英国国教之首而被处死。
笑到最后的是出身贫贱、经历复杂、知道存活才是唯一目的的Cromwell。
历史上有人认为他是坚定的新教徒,是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认为他视More为死敌主要是宗教意见之争。
但电视剧中很明显地弱化了他的宗教诉求,认为他是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小人,而新教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他帮助亨利完成离婚,进而获得宠信并击败More成为第一要臣的一个工具。
六百年历史硝烟散尽,在我们无神论的中国观众看来,什么天主教、新教,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而他们之间还要互相争吵,辩论到底谁是天使、谁是恶魔、谁才是一颗红心的基督徒更是丝毫没有必要的事情。
同样的,本世纪那些穆斯林宗教狂热份子、那些自杀式人弹也是既莫名其妙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在哀叹中国人缺乏信仰,但是当你读过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当你到过西班牙南部那些美丽城市中不再有犹太人居住的犹太人区,你会发现,也许没有信仰并不比有信仰更加危险。
正如电视剧中Wolsey死前对上帝的自白:我难以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可宽恕的;但我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真正邪恶的人是那些自以为离神更近的人。
(I’m not an evil man. The real evil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mselves closer to the God.)http://echoineurope.com/blog/?p=6
《都铎王朝》是男主亨利八世,由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饰演,还有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还有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
查尔斯 不过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身材也很性感。
亨利八世 对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土地经济繁荣时期。
而对于历史,一切都是围绕亨利八世展开,改编的也很成功,了解英国的王朝世界。
和《罗马》、《风中的女王》都有些相似。
尽管讲述的主要是亨利八世和妻子们的故事,本季集中在凯瑟琳王后和安妮博林身上,这部剧还是集中了这些人的关系,让我思考,也在回顾,历史更多是人与人么?
历史不就是人写就的么:亨利八世&王后凯瑟琳阿拉贡的凯瑟琳不是一无所有的。
作为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政治的联姻永远不是看上去男欢女爱那么简单。
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父亲正是懂得西班牙势力的重量,才不顾一切的讲凯瑟琳留在英格兰。
而丧夫又不能归国的凯瑟琳下嫁于小自己6岁的次子亨利,不得不继续着在英格兰的生活。
婚姻对两个人而言都不简单。
更何况凯瑟琳的丈夫是亨利八世。
更何况亨利八世的王后是阿拉贡的凯瑟琳。
后世对于亨利八世的评价,大多来源于他的六个妻子和早夭而又不和的儿女们。
他不过是个普通男人,喜欢漂亮姑娘,热衷于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好大喜功,喜欢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I情所困。
凯瑟琳拥有着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父亲、支持哥伦布探险的富裕冒险精神征服了格拉纳达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的姐姐胡安娜的儿子,她的外甥,继承所有的查理五世,不仅是罗马皇帝,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
两个人的政治联姻是否幸福,我们无从得知。
但两个人的婚姻,不是二人能够决定的。
亨利八世&玛格丽特剧中的人物设定有问题,亨利妹妹没有叫玛格丽特的。
唯一一个玛格丽特嫁到了苏格兰,最后成了国王的祖母。
玛格丽特是亨利的妹妹。
血缘亲情在一开始似乎对于亨利无关紧要。
但当失意的妹妹海外归来,嫁了个小贵族,并最终死去时,亨利还是伤心的、生气的、无奈的。
亨利八世&安妮博林演安妮的这姑娘长得真不错。
把安妮那股子狡黠的机灵,诱惑的魅力都演出来了。
安妮嫁给亨利也不全是真爱……1.姐姐失宠,家中朝中无人,老爹很不放心2.她和姐姐都在法国宫廷中侍奉过,法国宫廷,想想她姐姐,安妮真的能保持童贞or童真?
3.要嫁早嫁了,长得美,妞儿自然不愁。
之前还想嫁另一个人人来着呢我觉着,恐怕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满足安妮的全部要求和幻想:专一,强大,富有,热诚……当然,也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没有谁天生受虐狂,更何况是不可一世的国王玛格丽特&小贵族小贵族很有意思。
本来玛格丽特也很有意思,害死了葡萄牙国王之后,嫁给小贵族,基本就走传统女人路线了,狂热的爱着一个可能不那么爱自己的人,失去了公主的骄傲、独立、理智。
小贵族四处勾搭,不然怎么爬上公主的床的……基本上,只要是人,是女人,就没有他不敢想的。
有段对话很有意思:在法国会见国王和王后时,小贵族意图勾搭王后,劝解王后说这是报复。
王后说:你家的漂亮媳妇是不是也是这么报复你?
其他:华丽的背景,发亮的服饰,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历史角度讲,故事有些拖沓;从剧情角度讲,人物的神态速度到位极了我个人觉得凯瑟琳演的非常不错。
在仅有的几次出场中,都以端庄高贵的服饰神态架出了个人的风范,好歹也是赫赫大名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哎,她对婚姻的守护,对女儿的荫庇,对欧洲事务熟练而不失优雅的斡旋,个人非常喜欢啊啊啊。
要说输,不过是输给了一个男人的心,一个想的而不可得的愿望罢了
“Had there been tabloids in 16th century, Henry VIII must have been the coverboy for every issue!” His power and charisma earned him not only record-breaking 6 wives, but also numerous impersonatorson the screen. To his relief, the actors are more dashing than the man in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s masterpiece.Based on 3 books“It’s Good to be King”, “The King, the Queen and the Mistress”, “King Takes Queen”, this series present viewers a panoramic portrayal of early and middle life of the eventful monarch, including his divorce to Katherine of Aragon and marriage to Anne Boleyn. Simultaneously, another movie involving this hot plot, “The Other Boleyn Girl”, which is starred with Natalie Portman, Scarlett Johansson and Eric Bana is on, too. However, this Hollywood-based casting list does not give Hollywood-level performance. In general,the upper half moves on too slowly while the lower half just flies byimagine when you suddenly step off a Chinese train in Spring Festival and jumps on an Eurostar.By far the crowned series of Showtime has won the nomination of “Best Television Series – Drama” in 2008’s Golden Globe Awards together with other 4 nominations and 9 wins. However, one thing must be declared that this series is not intended for historiansthere are quite a few of details that do not match historical facts. For example, for aesthetic expectations’ sake, Henry was no older than 30 when he started to court Anne Boleyn therefore he remained the charismatic Renaissance king.As to the performance of leading roles, versatile Jonathan Rhys Meyers certainly revives an amibitious and lustrous kingin spite of the controversy whether his build really resembles Henry VIII’s, he does a really stunning job, hence garnering himself a nomination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Television Series – Drama” in 2008’s Golden Globe Awards.Then comes the notorious Anne Boleyn played by a Reading native Natalie Dormer. After her brilliant performance in Casanova(2005) opposite late Heath Ledger, she comes up with yet another breakthrough which totally eclipses the other Natalie’s. Compared with the Hollywood Natalie, this Reading Natalie is less ravishing in face but more intriguing in play. Her gypsy appearancethe pointed chin, delicate nose and seductive eyes better outlines the charm of enchantress Anne for whose sake Henry VIII splitted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set up the Church of England. From Natalie we are overwhelmed by Anne Boleyn’s fiery traits and excessive desire for crown, as well as her myterious, irristable charm over Henry.The uprising actor Henry Cavill also presents a charming Charles Brandon, the brother-in-law and favorite of Henry VIII.But there is vagueness in change in character during his start from nobody to noble.The supporting roles are impressive, too. There are seven Thomases: Cardinal Thomas Wolsey(Sam Neil), Thomas More(Jeremy Northam), Thomas Boleyn(Nick Dunning, winning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Television” in 2008’s IFTA Awards) , Thomas Wyatt(Jamie Thomas King), Thomas Cromwell(James Frain), Thomas Cranmer and Thomas Tallis, with actors almost all from United Kingdom. It signifies that a crew labeld “UK-based” works out sheer superior to the UN-based The Other Boleyn Girl( Portman and Johansson from US, Eric Bana from Australia).Besides the thrilling performance, the technical staff also add points to the series.Extravagant costumes and fancyful hair and makeup, together with outstanding shooting, this panorama is almost flawless.In a word, this is more a thriller interwowen with love, lust, conspiracy and religion than a factual fastidious historic drama. Also, a must-see. Looking at the tagline“Bed, wed, behead!” ,you already sense the tension and fascination.
香艳是真香艳,无聊也是真无聊。
如果說作為歷史劇的話,未免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改動太大太多,如果說只是想拍一部改編宮廷劇的話,演員大多數都不夠養眼,劇情也撐不起來亨利八世除了渣男的屬性之外,在政績上還是頗有成果的,但是這劇里小喬演的亨利簡直就是一個荷爾蒙過剩🐔大無腦的傻瓜,另,就我個人的偏好來說,因為喜歡伊麗莎白,所以一直不喜歡瑪麗,連帶著也不喜歡瑪麗的媽凱瑟琳,但是看了這個劇之後,重新思考了一下,覺得凱瑟琳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無論是作為公主還是作為王后,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作為母親,她的高貴真的是與生俱來
看的昏昏欲睡 跟rome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啊
原来欧洲古代国王都只能有一个妻子的,其他的情人再多都是偷情,还有很多是大臣的妻子呢!哪像中国,直接建立一个后宫想要多少女人就要多少女人,
历史在哪里?
再智慧贤明的王后也抵不过丢却信仰的国王。沃尔西充满争议的一生结束了第一季,第二季应该是以安博林被砍头而了结吧。略情色。
加入过多美国文化元素的历史剧
我out了我一看就头晕。
就为了看乔纳森大叔!!!
重口味··
在这部剧里面,过于突出美国价值观对欧洲历史的阐释,16世纪的英国虽然已经由中世纪过渡至启蒙时期,但是编剧所强调的所谓的欧洲的联盟、和平等等很多普世价值观强行进入作品中,显得别扭且生涩,最终毁掉这部剧。唯一的希望只能是政治正确离开影视作品,尽量贴近历史,让剧作更加真实可信。
what a fucking waste of time
岛国历史上就是一夫一妻制,国王离婚几经波折。这婚从开头离到结尾,离了整整一季。。。
不要笑 一场离婚讲了一季 不是因为注水 而是因为“法律” 这是东方封建制度下从未存在的
剧情拖沓,离婚能拖个一季还没离完,有的剧情又流水账,观感很差
英国国王离婚记,离了整整一季,到最后也没离完,且待下季。
受众很窄的片,其实第一季都是在讲亨利离婚,到最后,还没离成
本来是想了解都铎王朝相关的历史这些的,但是电视剧真的主要集中在亨利八世的感情史了,整个宫廷真的yin 乱啊
虽然情色是这部剧的噱头,但是这个年轻而又帅气的king还是很有魅力的嘛
这个亨利八世一点也不像……而且还有点锉……and咆哮男……为什么安博林看上去还好……倒是凯瑟琳像亨利的娘让人很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