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人,他寧願做一條魚,常與非常顛倒的世界里,他已無法回歸人類的生活軌道,於是他光著身體,在夕陽中走向大海,他最愛的海,第一次是快樂,第二次是哀悼,最後一次是皈依。
他真的可以融入大海嗎,了無牽掛的?
最後唯一託付的人,竟是害他變成這樣的醫生,他說萬一、萬一、萬一,尚元追來問的話就全部告訴他;珠真一點都沒有喜歡過他的事實,他說我知道。
藏在魚頭下的人類變得寡言、平靜地接受一切,仿佛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他一定對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失望透頂。
電影試圖將卡夫卡式的荒誕感擴大:魚人上吊自殺未遂,只因他沒有人類的脖子,那只能稱作魚鰓;為媒體傾倒的輿論怪力下,一張含糊不清的照片、一張嘴、假到不行的幾聲哭訴可以冠人以猥褻的罪名;重新接受實驗后,他完完全全變成了一樣試驗品,被注射過多的藥劑昏倒也不會喚起別人的同理心;卞醫生研究成果變成奢侈品,會長說價格不是由商人決定,是由人們的慾望;魚人爸爸在急診室前只關心賠償金多少......荒謬得可笑可悲。
如此的細小情節還有一些,但是可惜的是,一部電影本容納不下這麼多的點。
若想全部涉及,就得承擔失去重點的風險。
顯然這部電影沒有焦點,主題模糊。
原本是個很好的題材,也恰因為可說的話太多,面面俱到就會失敗。
輿論可造人也可殺人、沒有背景的熱血青年與冷漠社會的對峙、以及異類的生存問題,種種,淺嘗輒止一般,沒有觸碰到核心。
可它還是讓我看完后感到壓抑,想導演構想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裡也一定有很多想法不能言表。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異類,對別人而言的異己。
有時候人們萬眾一心,共同應援、共同敵視,可當範圍縮小、再縮小,到兩個人,卻不敢輕舉妄動,彼此揣測猜忌試探,甚至疏遠,自尊與驕傲都脆弱得一擊即破。
生活經驗的不同、看待事物理解的差異,使我們無法達成共識。
我們有心溝通卻無力更靠近一步,就像珠真叫他下車,他低下了頭。
他別無選擇,即使下車了又能怎麼樣?
不過是一個拖累,害怕不被接受,無處可去,被排斥,失去。
寧可保持現狀。
事實上他真的無處可去,走來走去,被小孩子揍了一頓后回到尚元家里,說,他只想過平凡的人生。
鱼叔推荐的,本来觉得这种片子要不就是恐怖片,要不就特别恶心,结果很出乎意料,居然让我非常专注的看完了!
微信都没看,看完心情很压抑!
看着片子鱼人伸着hello的手蹼,一堆人笑着,类型写着喜剧,谁知一开始就节奏感很强,倒叙穿插手法,一路黑色幽默讽刺,真是扎心!
从年轻人的恋爱观,学业观的讽刺,到职场记者,律师,教授的讽刺,还有亲情,社会舆论的讽刺!
越看越心酸!
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很喜欢,尤其最后鱼人走向大海,在海中遨游!
真的很赞!
最后都不忘了黑色幽默,太赞了!
鱼人从为了钱变成鱼,又从鱼想变回人,最后确毅然决然想要做真正的鱼,只有那里才没有丑陋世俗伪善,做人虽是高等动物,其实还不如做鱼更幸福!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做人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极力推荐!
批判现实主义。
我想影片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欲望无穷膨胀的讽刺,欲望让这个社会变得畸形,让人性渐趋黯淡最终泯灭。
当博士气冲冲质问资本家为何区区抗寄生虫药物要卖到如此高价的时候,资本家只是笑着回答:药品的价格不是我决定的,是欲望决定的。
是啊,记者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而对鱼人谎称自己想要拍纪录片帮助他打赢官司、博得同情;律师想要打赢官司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择手段,最后更是成为了欺骗民众的议员;女主想要钱财把鱼人卖给制药公司,因为炫耀欲与虚荣心在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男友成为鱼人博得眼球,却在现实中拒绝与鱼人交往;博士一味追求自己内心偏执的理想,弃鱼人本身的尊严与痛苦于不顾,当他俯下身来看着倒在地上的鱼人对实验人员说“他也是一个人啊”的时候,我觉得讽刺极了,就像一个小丑,姿态忸怩竟然让人想笑;而鱼人的父亲似乎满脑子只有那一笔丰厚的赔偿金……但是欲望中又隐藏着星星点点的人本性之善未灭,记者对真相的追求,律师开头帮助弱势群体以至于付不起事务所房租,女主角真实的眼泪和呐喊,博士面对鱼人最终的忏悔,鱼人父亲在鱼人离开后深深的担忧与长久的沉默……人啊,总是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现实面前被染色被改变,在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就像那杯被人故意泼在身上的咖啡,却又能在黑暗中进化得足够强大,甚至不惜伤害别人。
人真是复杂的动物。
当然最可怜的还是鱼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要看了,后半部分看得我有些泪目。
但是我仍羡慕最后他选择了海洋,再也不用听聒噪的指责与欺骗,再也不用看这个社会的丑态与残忍,再也不用忍受没有任何过错仅仅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遭受的折磨,再也不用受尘世纷扰之苦。
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
看介绍是李光洙主演,没看内容就点开来看,看到最后,90多分钟的电影,光洙的面容只出现了两次,一次陷害他的录像中,一次结尾的遗照。
很难说内心的感受,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角的电影啊ಠ_ರೃ关于电影中所称的鱼人,我的理解,鱼变人,变的是人头鱼身,所以是人鱼,比如人鱼公主;而人变鱼,朴久是鱼头人身,所以叫鱼人吧(^○^)。
而关于朴久被注射的金枪鱼变异蛋白,为何却是鲫鱼模样,他到底是河鱼还是海鱼的争论,倒没有仔细研究!
(◎_◎;)抛却主演的问题,其实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还是有一定的深度。
朴久是一个大龄但是事业仍无起色的普通人,普通到初中同学都不记得有这样一位同窗,他追求的也是这样一种平淡而普通日子。
为了生活,他可以去剧组扮演一匹马;为了生活,为了30万他参加了人体实验,不成想1000人的实验者中只有他发生了突然变异。
从此他不仅尝到了生活比他想象中更加残酷和无情,而且更尝到了生活变的不再普通,再也回不去了的痛苦滋味。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欲望充斥着每一个人,功名,利益,自私,没有人为了追求真正的真相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那位制药公司的会长说的对,价格不是商人决定的,是市场。
而决定市场的是人的所需。
还是欲望。
媒体人关注焦点的转变影响到了大众,人们从同情朴久到支持制造公司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自此,朴久失败的人体实验没有人再去关注,朴久所受到的伤害更没有人去同情,他被社会彻底抛弃了。
所以到最后,他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变回人,宁愿以人不人,鱼不鱼的样子,即鱼人生存,在浩瀚无边的大海,独自孤独流浪。
那个记者,有着媒体人最后良知的人,最初也是想利用朴久事件成为真正记者的人,到最后终于彻底醒悟,像朴久希望的那样,去追求真相……
比起人类社会的喧闹和对人性的失望,朴久或许更向往海洋能给他的安宁,最后科学家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社会一直如此,舆论风向跟着上层人的意愿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绝对清醒反而是错的,控制人性的往往是欲望,而不是所谓的正义,当世人都荒唐糊涂时,又有几个人能明白理解真相呢?
整个社会偏激式的冷漠,愚昧的荒唐,但是无论变成什么样,依旧有人会一直爱你。
<图片1>一部电影,九十多分钟。
从片头心疼到片尾。
为李光洙心疼,为朴久心疼。
这是光洙第一次当主角呢,竟然只在遗相露了一次脸。
剧里最无辜的是朴久,没人为它想,这人间容不下他。
律师对朴久说,你得有个好的形象,来笑一下。
他笑不出来。
鱼头好像太大,太僵硬了。
他抖了抖鱼鳃,鱼眼瞪了老大。
律师没了办法,又说,你再试一下。
他终于笑出了声音,肩膀在不断的抖动。
可裂不开嘴。
抖动的肩膀像是在哭泣。
这是一个男人变成鱼人的故事。
可不是什么浪漫的美人鱼传说。
人身鱼头,只有怪异。
如果你的身边出现这么个鱼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你怎么来我这了”“他们知道我住哪?
我没地方可去了。
”“你好像误会我们的关系了。
”他好像真的误会了,可是他变成鱼人后,第一个找的人是这个女孩。
他喜欢她,也信任她。
没有理由。
可是她把他买了,卖给医药公司。
朴久确实是个傻瓜,他相信所有的人。
记者来救他的时候,他跟他走。
拍纪录片,他也配合。
律师说要怎么怎么打官司,他也没反对。
父亲只在意赔偿金的事,他还是没有反驳。
最初的时候,朴久变成了一个“英雄”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吧。
他变成了大众的娱乐对象。
但是没有人是关心他的他永远的闭不上他的鱼眼,他茫然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好像不曾了解过这个世界。
终于他还是被大众厌恶,嫌弃。
一张恶意剪辑的照片,两个告状的人,猥亵罪名就这么安在了他的头上。
律师父亲都在指责他,他没有说话。
所有人走了,只有记者的时候,他说。
“我没有,我没有干那事。
”也许在朴久心里只有记者是相信他的。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又成了朴久。
你终会发现,其实变异的不是朴久,是除外的所有人。
朴久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走多久。
一身伤还是回到了记者家。
“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这是他第二次说这句话。
意思是这世界真的容不下他了。
他蜷缩在浴缸里,不出来。
真的像一条鱼。
医生再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朴久挂在悬梁上。
画面暗黑的,有点墨绿色的色调。
鱼眼还是瞪大着,闭不上的。
可朴久没死,他没有人的脖子。
医生说只是伤到了鱼鳃。
愚蠢的自杀方式啊,他好像真的不能变成人了。
朴久隔着门,就听见外面的争吵。
说要放弃官司的律师,只关心赔偿金的父亲。
他是不是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
记者看着朴久被送进医药公司,朴久要被医药公司做人体试验。
这是记者最后一次看见朴久。
结尾的时候朴久终于露了一次人脸,是遗相。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心疼朴久,还是心疼李光洙。
那遗相的笑容真灿烂,鱼头是笑不出的。
这个世界好像把鱼人遗忘了。
“现在就只有你去想鱼人了。
”不对啊,记者是记得的。
女孩说,“如果连你都忘了他,那他不是太可怜了。
”“其实你是可以变回人的。
”监狱里的博士又说,“可是,他拒绝了我。
”如果有一天,我也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我想大海也会是我最好的归宿。
人心真的很复杂,人是最自以为是的。
这世界浑浊无比,陷在淤泥之中,谁都出不去。
但是朴久终于还是解脱了。
我也好喜欢,好喜欢,这蔚蓝的大海,真的很美丽,很美丽。
后记:其实我每个人都是朴久,也都是伤害朴久的人。
你看着他的鱼眼,很大,很无辜的看着你。
他拿着水壶,不停喝着水。
听着你不断的嫌弃。
却还是默不作声。
唯一希望的是,我不会有一天真的对这个世界绝望。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男主久的愿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却做不到。
刚开始奢望能变回人,到后来看清了一切后,可以选择变回人,却宁愿做一条鱼活下去。
这是对这个社会有多绝望,他明白了就算身体能够变回人,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回"人"的生活。
记者刚开始是想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弱者,把事实的真相让所有人知道。
刚开始也是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利用久,到后来慢慢发现记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人们知道的"真相"不过是媒体编的谎言而已,媒体操纵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知情权。
最后是社会的舆论和媒体扼杀了久最后重新成为"人"的机会。
在香港电影节戏目已看到,觉得有趣。
但最后没有赶上排期,落空了。
其实只是看电影的海报已经相当有喜感,估计是一般喜剧形式,最后还是人变鱼,鱼又会变回人,闹剧一场!
但故事的开展与发展,就是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更好就是没有猜到剧情与结局的形式!
幸好,故事有猜到的,也有猜不到的!
在故事的整个篇幅来看,始终觉得鱼人的外观真的十分违和,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副可以拍成恐怖惊栗片的样子,就是给他一副软弱善良的心在里边,令人怜爱又难以向他伸出友谊之手,这是存心的吗?
虽然故事还是牵涉到利欲与人性,生态与发展等多元数的问题,但是印象不太深刻,这也是没有找准主题而使到大家不给予好评的原因!
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鱼人对于社会的抛弃,亲人的嫌弃,朋友的唾弃,最后放手离开,回归属于自己的一片海这段,好像理所当然,但又有谁可以做到……但它做到了,因为它是鱼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海里就是一片可以被认可的世界了吗?
相信会比在人类社会来得自然吧,需要逃脱的是猎物的追捕,但目标明确,为了生存,斗智斗力。
如果在人类社会,有时候你挖空心思也无法逃离一场精心策划,一个不经意的唆摆,一场储势待发的言论。
你在人群中,可以瞒天过海,但你是鱼,又怎能逃离人类的目光呢?!
电影是取材于现实又反应于现实,更超脱于现实的存在!
人在追求真相的同时,有多少个可以好似鱼人一般,坦然将事实摆在面前,不作遮挡,不作掩埋,当最后被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所认同,再无话题与好奇的时候,安然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遗照是“光洙”,真心的有一点喜感略过!
故事梗概,光洙出演的年轻人参与了一次有偿医学实验,结果突然变异,成了一半鱼一半人的生命体(不是美人鱼那种人鱼额)。
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观影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这个世界的恐慌。
因为什么?因为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
剧中,起初大众态度是很自然的两面性,有追捧,因为喜新厌旧好奇心无限大;有咒骂声,因为这样稀有的存在和人类文明有悖,俨然是个妖怪我们应该打压他。
正所谓一个硬币的两面。
投放于现实,可以应用到同性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教会我们,当新锐观点出现时候我们要努力去说服对方,不允许对立面存在?
然后努力去同化所谓的异类实现天下大同?
对于后一种态度,忍不住多说几句。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打妖怪?
给出的一种解释谈到,出于自尊心虚荣心“人类特别喜欢征服自然。
征服自然不够劲,得把自然拟人化的妖怪给干了,才叫爽脆…于是人类打他们就是征服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个虚构的沙袋。
说难听点:人类需要把妖怪编得坏坏的,然后才好去光明正大的揍。
”2.舆论导向。
电影里,受媒体影响,公众出现了几次态度的迂回变化。
例如:Byun教授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混合记者们曲解信息的强大能力,硬是把一项试验说成了应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
这也不得不谈及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
曾在著名学者Innis Harold教授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话,他提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介质,本身其实带有非中立性,故存在“偏见”。
另外在新兴传媒时代,营销手段和幕后操作完整控制着舆论走向。
换句话说新闻传媒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试图得出一个结论。
然而真相则被悄无声息地覆盖起来。
比如,电影当中有一情节颇为离谱,因为一个照片借位,在完成制作后被用来控诉鱼人先生对护士小姐有过精神猥亵。
导致鱼人先生凭空又多了一项罪名,遭受到比原先更加残酷的迫害。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搜索》实则与该电影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在一篇名为《杀人诛心,残酷未满》的影评中,作者曾写到“那些你在网上骂过的,被妖魔化的人,你在骂的那一刻可曾想过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局部真相,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相。
很少,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这种道德优越感,享受惩恶扬善,居高临下的快感,自得于自己唇枪舌战的智慧,宣泄长久压制的情感。
屌丝们要逆袭,真相什么的统统不重要。
” 补充一点,该文后半部分谈到的利己主义,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尤其是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提到的第三种悲剧观点。
3.所谓羞耻。
鱼人先生有过这样的对白:“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
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片空白。
孩子们也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对,上吊自杀。
可是他忘了自己一半是鱼,鱼鳃反而救了他一命。
此处情节有种以乐写哀的意味,凸显出绝望和悲剧色彩。
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鱼人先生作为受害的一方没办法好好活下去。
他的台词里最多的就是低眉顺眼地给所有人道歉,反倒做错事的一方变成了国民英雄般的人物。
类似的,比方说一桩女孩子被玷污的案子,受害者除了最初收获的一点点同情最后还是过得很艰难或者被抛弃;然后强奸犯反倒不会受到多少惩罚依旧平静活着。
那么何为羞耻?
究竟是谁感到耻辱?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非常有意思的剧本。
近年来韩国电影事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每个角色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
鱼人先生多舛的命运到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你以为上演的是“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而半鱼半人的他则被放逐于沙滩?
”并非如此。
个人而言,欣赏这样的故事结局,不是单纯的悲剧也不是单一的喜剧。
悬念留在这里,给观影后的你们去评定。
关于键盘党,网络暴力一系列的话题有机会还能讨论更多。
最后,关于电影配乐,给个好评。
有反复出现过的,略显荒诞的背景音,运用手风琴为影片增添不少戏剧性。
《突然变异》的的确确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佳片。
由韩国跑男里的长颈鹿——李光洙首次担纲男主角的电影,用喜剧的内核拍摄的悲剧题材,导演也是很棒棒的,艺高人胆大,剖开当代社会的丑陋一面,讽刺了媒体造神和与妖魔化现象!
仔细探究民众闻鸡起舞的分化对立,以荒诞的寓言包装人性的残酷和冷血!
男主角渴望还原为人,到最终放弃为人,这一过程真的是耐人寻味!
光洙李光洙
坏人成了人们眼中的好人,真正的好人却成了万恶的坏蛋。那些不被身边世界的错乱颠倒污染的灵魂才是真正伟大的灵魂。片子怪诞,却又极有深义。虽评分较低,却真是好片子。推荐。
挺好的黑色幽默啊
夙昔有士,欻焉墜塵,舉國嘩然。俾人笑哂,教人悲涕,兹一人,亦一魚之事。
我一直想,李光沭从头到尾基本没怎么露出过脸,但看完片子隐隐觉得他演技还真的不错,虽然不知最后露的那个屁股是不是他的。电影很好,剧本也很好(很多人会看不懂),电影就是应该带着这样批判和讽刺的目光去看社会才算得上是艺术。最后,当初他选择放弃做人,做一条鱼的时候,我竟然会那么理解他。
我只想问,这什么狗屁东西?
小清新了些,闷闷暗暗的看着好着急,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奈何演员太轻~~
好看,看完还有点难受
还不错。
想表达的很多 表现力却很不足显得不伦不类 要是换个导演和编剧 这种题材分分钟上升到熔炉辩护人层面
可怜wuli光洙
什么都想说,却又什么都没说,创意挺好,执行太差,可惜
鱼人在海里自由自在的游,在黑暗社会人不如鱼的时候,何不做一条鱼呢。格格不入还是寻求自由
资本驱动一切,资本运作一切。英雄成了骗子,骗子成了英雄……黑白也许也简单,正如成王败寇那般简单。
失望 平淡如水 浪费了好题材 前面大部分探讨一个fish man的孤独人生 后半段探讨如何当一个好记者 论异种生存的难度 舆论 笑点不少 然而宝英妹纸跟光洙居然没有真正感情戏肯定是在逗我 人们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而惧怕新的东西 便去骂它驱逐它 然而新的东西并不是原罪 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社会
在这样的变异世界做个正常的人不可以,做条鱼也许还是可以
很棒的创意,立意也异常有现实意义,而且我对海鲜类毫无抵抗力qwq
2022-06-19想看。
有点没有想好就拍了,也可能是控制不好,但猎奇的拓展着实难以自己和观众兼顾。
用一只鱼人的故事来展现人性泯灭世态炎凉,可惜节奏慢的让人睡觉,剧情深刻但不够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