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真的是本电影剧情哦:一帮有文化的傻子(电影中)找了一个没文化的傻子来完成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可笑),结果这帮有文化的傻子被这个没文化的傻子给出卖了(预料),关键时刻傻子他爹变身超人救了众傻子们。
但傻子他爹却牺牲了,傻子不服气,想去找一帮瞎子(那么多日本人拿着枪就是打不死任何人)算账,结果没文化的傻子成功的害死了那帮有文化的傻子,一个不留。
以下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傻子中枪被人扔了河里,奇迹般的复活了。
这下傻子更加不服气了,于是埋了那帮有文化的傻子,找来了三国穿越过来的五六位将领,自己也化身了赵子龙,六七人能量爆发大杀特杀上百日军英勇夺黄金的科幻故事片。
又一部想去电影院看,结果最终没看成的电影。
算是佳音的粉丝,从他演话剧时就很喜欢,所以一直挺期待这部戏的。
话说某天看电视才知道这角色,还是徐铮推荐给宁浩的,给力给力。
特效很好,除了最后结尾有点太扯,整个故事都还行吧。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期待《无人区》,可能真看了还是会骂娘的吧,哎。
120925晚1306
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是像我一样,在之前完全没看过任何有关《黄金大劫案》的介绍、报道、预告片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导演宁浩”这四个字,就兴致勃勃、充满期待地走进影院的。
我想应该有不少。
因为宁浩值得信任。
我没看过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香火》、《绿草地》这些作品,我也没看过宁浩那部传说中的《无人区》。
宁浩的电影我就只看过两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
也许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宁浩什么,也许是我误会他了。
那么我就说说我之前所认为的宁浩吧。
那时候,我认为宁浩是国内为数不多认认真真讲一个好故事的导演。
对于商业片,宁浩是少见的有着一份虔诚的导演。
也许他更期待自己能拍艺术电影,但至少他也不会觉得拍部商业片就是糊弄一下那帮庸俗、土鳖、不懂艺术的大众的简单事儿。
他认真地设计故事的桥段,结构起情节来,充分尊重每一个可能走进电影院里的人。
这种对待商业片的认真、虔诚和细致的态度,我在好莱坞的导演中见到过,却很少在中国导演身上见到。
就因为宁浩的这份对观众的尊重,和他的细致认真,我作为一个观众,也一定会回报他的尊重。
我会觉得,看宁浩的电影,不花钱进电影院而是买盗版碟或下载看,就是对不起宁浩,对不起他对观众的那份尊重和认真。
所以,我不需要知道《黄金大劫案》里有哪些明星,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仅仅导演是宁浩,就足够成为我花钱去电影院看的理由。
看完的结果是深深的失望,还夹带着愤怒。
我承认只给一星是有失偏颇的,但那种失望和愤怒之情绝不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看了一部烂片,而是因为,我所认为的宁浩,是不应该拍这样一部电影的。
也许是我自己对宁浩一厢情愿了,但我真的不明白,宁浩的这部电影是怎么回事?
宁浩究竟是怎么回事?
整个故事的各处都经不起一点推敲,在重要的转折点上,全依靠人物的小宇宙爆发扭转剧情。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导演敷衍、潦草、随意而又极不耐烦地在编织这个故事,甚至到最后他自己也越来越厌恶这个故事,于是让男主角天神下凡般开着一卡车毫无来由的王水,以及更加无来由的装甲车,消灭了所有日本人而作结。
导演在电影中安排了很多情感点,或者叫做情怀吧。
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有男主角与同伴的友情,还有男主角从一个混混转变成爱国者的昂扬之情。
但无论哪种感情,导演都极不耐烦而敷衍地草草交待一下就了事了。
男主角给女主角用两支叉子做了朵玫瑰,于是女主角就爱上了这个才见过两次面的人;而女主角给男主角送一次药,给乞丐送了点钱,男主角也就爱上这个自己欺骗的人。
陶虹那帮爱国会的人,全都是符号化、看不到内心情感的人,以至于他们最后的牺牲让人实在感动不起来。
郭涛演的父亲是很不错,但他与儿子的情感戏也还是太少了。
范伟的神父则更是不知所云。
到最后,男主角何以完成了自己人格的升华,成为了英雄,也是一笔带过。
我突然想起老师跟我谈到《泰坦尼克号》时说过,在历史上,泰坦尼克号沉没那晚发生那么多精彩而动人的故事,但卡梅隆却最终选择只以Jack和Rose的爱情线贯穿全片。
这既是好莱坞的大拙也是好莱坞的大巧。
因为放弃了那么多更复杂而纠结的感情,所以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才尤为地动人和永恒。
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如果导演从一开始就放弃佟大为那条线,而把所有笔墨放在妓女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上,也许妓女最后舍身换女学生的行为就不会那么为人所诟病了。
而宁浩在《黄金大劫案》中试图放进更多的东西,但却没有一样东西是他真正在用心去讲述,这么多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没有一个,宁浩试图认认真真设计,以打动观众。
有的只是敷衍,一带而过,仿佛急不可耐地要快点把这个故事讲完。
最后那辆神奇出现的装甲车,也许是宁浩在不知如何收尾的情况下,看了《大魔术师》造成的悲剧后果?
《大魔术师》的结尾我已经觉得过于癫狂,有欠控制。
但那毕竟还是喜剧片,毕竟尔冬升在电影的整个后半段就一直试图让观众明白,别认真对待这部电影。
可《黄金大劫案》的后半部分,一直在讲牺牲,主要角色一个一个死去,而最终消灭了日本人的是一辆从天而降的装甲车?
我难道应该把这理解为宁浩的幽默吗?
也许《无人区》对宁浩的打击真的很大。
也许宁浩承受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
但我真的想对宁浩说,他不应该这样透支观众对他的信任,更不应该放弃他在讲述故事时那份对观众起码的尊重,而不是现在的敷衍。
宁浩的新作<黄金大劫案>最近被炒的沸沸扬扬. 宁浩算是中国导演圈内有自己风格,特立独行的一个.看了宁浩的疯狂系列, 这回自然想看看宁浩又要怎么疯狂一把. 可是看了他这部最新作品, 不能说让人很失望, 只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怎么也找不到原来那个宁浩. 那么咱们找找原因,这次,到底是谁害了宁浩. 一方面,是宁浩自己害了自己. 首先说说剧本. 豆瓣上一位知名影评人士对于这部电影就一句话---没有人能在流沙上修筑城堡. 我想,这个流沙,就是指的剧本吧. 这个剧本,无论是从故事主线,还是到具体情节, 用的都是类似电视剧里的把戏, 没有一点新意.故事主线,讲的的是一个小混混如何变英雄,外加阐释其心路历程.具体情节上,夹杂着抗日救亡, 父子情深, 富家女爱上小混混等情节. 上述这些故事元素在国产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千篇一律. 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就应该主动回避这些元素. 如果你非得用这些元素,那好,最起码在结构上玩一点花样吧.可令人惊讶的是,以玩故事结构出名的宁浩非但没有回避这些足以使自己作品落入俗套的情节元素,而且连设置复杂的叙事结构这一点都省了, 直接是平铺直叙. 这就直接导致了这部电影的平庸.这让我想起了昆丁的<无耻混蛋>. 虽然用的也是俗套的故事和主题,可是人家最起码在叙事结构上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是颇具功力. 这两点都是本片无法比拟的.另外,我不明白宁浩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风格,改学姜文了.这部片子有点刻意往<让子弹飞>的方向上靠, 可是出来的力道却连<让子弹飞>的一半都不到. 第一,<黄金大劫案>也有像连珠炮一样的对话, 可是完全找不到土匪和师爷对话的那种硬度,这可能是演员的缘故吧.毕竟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位影帝凑在一起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黄金大劫案>也有隐喻, (比如说, "救国会"用一些电影特技就把日本人的黄金骗到手, 以此来隐喻美国人侵略我国电影市场的手段), 可是这些隐喻比较发散和不统一,想讽刺的东西太多,反而达不到讽刺的效果. 而<让子弹飞>讽刺的东西就一个---中国人生存的现状,而且句句戳中要害, 讽刺效果就十分强烈. 第三,<黄金大劫案>也探讨了国民性,可是远没有<让子弹飞>探讨的那么深刻. 关于国民性的探讨, 姜文是一把好手. 在<鬼子来了>里,姜文就已经崭露头角.而宁浩根本不擅长这种深刻的东西. 无论是其处女作<香火>,还是后来的疯狂系列,都体现着一种小人物的黑色幽默, 这才是宁浩所擅长的. 宁浩片子的腔调不应该是深刻的,而是戏谑的. 看来, 放弃自己固有的风格, 追求超越是一件极其有风险的事情.玩好了就完成了蜕变,玩砸了就有可能一蹶不振.另一方面, 是中国的这个电影圈子害了宁浩. 其实,这部片子的不出彩,总结起来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无人区>至今还是没有拿到公映许可证, 投资的回报变得遥遥无期,宁导要急于用一部电影来收回上部电影的投资.其实也不是宁导要收回投资,是给电影投资的大佬们要收回投资. 如果宁浩真是要搞艺术, 他根本不会在乎收益. 关键是成名以后就会有人给你投资,你顶着压力还得稳赚不赔, 这就有点身不由己的江湖味道了. 二, 呕心沥血之作<无人区>尽管被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宁导也做了无数的牺牲. 而结果是到现在这部电影还被某个有关部门幽禁着, 不让播, 宁导看来真的是怕了,耗不起了. 经过了这次思想的牢狱之灾, 宁导再拍出来的片子恐怕也是畏手畏脚的了. 三, 就这样, 拍了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黄金大劫案>, 有关部门依然不依不饶, 大刀阔斧地剪掉了不少. 我看网上有本片相关人士写的影评, 他们看的是原片,透露的有些情节在电影院版本里根本没有出现. 剪来剪去, 最后允许公映的部分也许就和导演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 以上三点, 总结起来, 全是体制的原因. 在这个体制下, 你追求纯艺术, 要么被禁, 要么没人看,要么混国外, 好不容易做了点妥协, 混出来了,却发现上了这条路, 就会一直妥协下去, 再也回不来了. 宁浩以及这群中国导演的故事,远比他们拍出来的电影精彩.
看完这部电影,再上豆瓣网,满以为是一片骂声,结果,,好评不少么,而且相当部分的好评首映前就发表了,真是司马昭之心啊。
对此本人实在看不下去,尽自己细小的力量去拉低一下的分数,为的只是那些还没有进影院看这部片的人,不要受那些托的影响,还是不要进影院看了,以后出来dvd看看足够,因为它实在值不回票价。
首先申明,我对宁浩毫无个人意见,相反,在观看此片之前我对他印象颇佳,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让我有惊喜的感觉,疯狂的赛车我也觉得是上乘之作,因为不管在故事情节还是在叙事方式,都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加上台词的点缀,让人看了很“爽”。
虽然说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可以去延伸,但我觉得对于此类类型片来说,已足够,毕竟不是每部片都能让人去思考人生的。
然而对于这部片来说,我丝毫没有看出来以往宁浩的影子,如果说这是一个不知名导演或者那些所谓的名导出的片子,我倒也没那么大反应,毕竟中国的烂片实在太多了,我大多也是付之一笑,然而这部片的导演确是宁浩,我没有意外,只是遗憾,一个有才的导演也可能要开始堕落了,或者说这也是中国国情使然吧。
片中的角色我总觉得是在演小品,就是在那儿说说自以为有趣的台词,关键这些台词还不是那么有料,故事逻辑性一塌糊涂,日本鬼子表面上很精明,关键时候一些简单的顺带关系都想不到,抓了小东北,竟然想不到去抓他的老板,而且黄金得手后,竟然还给了小东北这么多金块去随便瞎用,这不是去找死么,哪怕你去溶一下再用呢。
还有就是洗金水也就是王水,乖乖,导演还知道王水,关键是如果你一知半解就不要去用了呀,王水连金都能溶解,居然还搞了个油罐车来运,关键还是满满的一罐,还去撞墙,稍微知道化学的童鞋都知道,王水是由盐酸和硝酸按比例合成,谁去准备这么满满一罐成品王水呢,难道谁准备去溶金佛?
亮点出在最后的,在日本鬼子全城戒备的城市中,突然出现一辆我方装甲车,我估计要么是通过超时空转移的,要么是大卫科波菲尔变出来的。
诸如此类,全片比比皆是,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宁浩居然要主角去模仿小沈阳去取悦观众,难道他不知道小沈阳在南方是没有市场的么?
对此我很鄙视。
我在观影回家的路上一直在发牢骚,结果副驾驶的老婆给我了一句话给惊醒了——不怕你不懂,就怕你深究。
小时候,每逢学校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总会把家长叫到学校里,一脸关切地问:“某某家长,某某最近家里没出什么事吧?
”然后摸摸我的头,嘘寒问暖的神情总是让我和家长诧异间又带些感激。
家长总是摇摇头,然后说,挺好啊。
老师便会借着说道:那不应该啊,按某某的水平,不该考出这个成绩啊。
今天,我也多么想摸摸宁浩同学的头,关切地问:“没事吧你?
”我没有要人生攻击的意思,宁浩是我欣赏并且喜欢的导演,石头和赛车一遍遍地看,每次都能感叹细节的巧妙,当朋友嗤之以鼻地说,不就是抄盖里奇的么,我总是全力地解释与维护。
可以后朋友跟我说,你看你看,那个宁浩始乱终弃,不要盖里奇,改昆丁了,我又能怎么说呢。
是啊,宁浩,你都不爱盖里奇了,去抱昆丁大腿了。
关键是,你当初“致敬”盖里奇的功力哪儿去呢?
愣是把无耻混蛋搞成了大魔术师,我一度以为自己又回到了2012年的寒假档。
当然,平心而论,已经好久没有看电影笑出来了,而且确实笑的很由衷。
可,我觉得,按某某的水平,不该拍出这样的片子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不要让无人区上映了,就让这样一个反制度的传说流传下去吧!
伪满时期,时局动乱。
关东军如狼似虎,革命组织救国会相机而动。
在这片看似晴朗的天空下,绰号小东北的无业青年游走大街小巷,靠坑蒙拐骗混日子。
偶然的机会,他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关东军将有一批黄金送往防护措施严密的大和银行。
有笑有泪,但因人而异。
宁浩以前的电影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荒诞和荒谬。
而这部电影则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么惊奇。
虽然影片本身从开头的正常年代剧到结尾处魔幻现实主义的衔接过于突兀,对爱情的描写也不够娴熟,但必须承认宁浩还是中国导演里最会给观众讲故事的。
没想到这还是个浪漫主义的故事,故事再荒腔走板,被浪漫主义一包装怎么也不过分,就好宁浩讲故事完整这口,故事结尾太漂亮,还逼出我几滴眼泪。
何况还有一批好演员。
中国人演中国人,日本人演日本人,清清爽爽。
2006年,一部《疯狂的石头》带着横空出世的幽默一炮而红,成为成功小成本电影的典范,也让我记住了一个新生代鬼才导演的名字——宁浩,此后2009年,他带着自己的又一疯狂系列之作《疯狂的赛车》顺利的进入亿元导演俱乐部。
疯狂,成了宁浩的一个标签。
但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的1月25日,我拿着北京三里屯美嘉电影院《疯狂的赛车》的票根出来,我对自己说,假如宁浩的下一部作品叫《疯狂的火鸡》又或者什么《疯狂的扫帚》之类,我就再不会去买票看,因为,一个导演如果永远只玩一个路数,他不值得被期待。
所以,不得不说,宁浩不傻,他要拍自我突破的《无人区》,不过《无人区》显然用力过猛,折了,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去正式解释为什么折了,这部电影的上映也变得遥遥无期,但我对他的期待却越发浓厚了。
时隔3年,他带来的新作可喜的不叫《疯狂的劫案》而叫《黄金大劫案》,即使在《无人区》碰壁之后,宁浩,仍然没有放弃丢掉“疯狂”帽子的路。
但没有了“疯狂”,我们看啥?
一个东北小屌丝的励志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黄金大劫案》的故事,我觉得是一个东北小屌丝,利用并爱上了一个白富美,最后白富美死了,小屌丝成了精神上的高富帅。
在这部电影中,宁浩还是将自己最擅长的一些手法保留了下来,比如一个故事的基本设定,就有宁浩一贯的风格,将各种立体丰满的单个人物放在同一个事件中,碰撞出一个有想象力的故事,以及宁浩在疯狂系列里面对于小人物大英雄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的惯有命题。
一个东北小混混,一个伪满洲国的影后,带着身边的剧组人员组成的一个救国会,一个煮着东北疙瘩汤的神父,一个拥有飞刀神迹的疯爹,一个富家千金,一个似乎还未完全泯灭良心的伪军头子,一个不那么傻逼的日本军官,土匪军团……他们这一群人都围着这一堆黄金转,在1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去塑造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且这些人物都与最后的结果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宁浩在两部疯狂系类里面练就的本事这次仍然得心应手的用在这个电影里。
至于这次故事的结构有所转变,多线叙事变单线叙事,反而少了以前宁浩电影的那种观影快感,不凌厉,也缺乏一种需要动脑筋的紧张感。
个人而言,这次的这个故事相较于他之前的作品故事有点俗套,也许他放弃疯狂之路第一个想丢掉的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更希望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去拉近跟大众之间的关系,毕竟很多电影观众在电影里并没有太多动脑筋的诉求,电影还是一个娱乐产业,电影对于我们大多数苦逼的上班族而言,只是一个放松的消遣方式,在电影院里的一个多小时,我们爽了就行,不管是哭还是笑。
不憋着,放声笑痛快哭疯狂系列里面的宁浩是幽默的,虽然宁浩说自己并没有刻意的去打造一种黑色幽默,但他设置的那些像是不断在挠你痒痒的笑点还是被观众买单并推崇,即所谓的荒诞不会让你开怀大笑的“宁式幽默”。
相对之前的宁浩,这次在《黄金大劫案》里面,无论是十字架上的小东北还是用东北方言各种耍皮子,都让你想笑不憋着。
这个电影的上半场,笑点的铺设较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笑点包袱更直接有效,可以让你欢畅的笑个够。
而下半场则开始着力煽情,煽情可能才是宁浩这次最大的转变,一个颂扬民族大义的故事少不了一些狗血的桥段,牺牲,只有牺牲才能让一个人更彻底的觉醒,如果说以前宁浩的电影是不见血的,那么这次,看吧,后半段血淋淋的,一个最后成长起来的爱国混混,他失去了友情,爱情和亲情。
老爹那碗最后都没吃上的疙瘩汤也是整个电影最大的泪点之处。
不说爱你的男人未必不爱你宁浩讲爱情,本就是一个稀罕事。
他此前擅长的就是讽刺,深刻的批判主义,一种年少轻狂的劲儿他有,但要说浪漫细胞,我觉得他真没有。
在《黄金大劫案》里面,我觉得那段感情戏拿掉也不损这个电影故事的完整性,谁说英雄身边就一定要有个女人呢,可以是很纯爷们的故事,但有了这段戏,也让这个电影的元素更丰富了。
每个电影都会给人不同的解读,我觉得宁浩启用清纯的程媛媛来演绎一个白富美的千金小姐,与屌丝小东北之间的短暂却可以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是他对于观众的一种妥协,如果说宁浩以前的粉丝都是精英的话,那么这次,他想贪心的一网打尽。
如果这仅仅是一种妥协,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他讲得不深刻的原因了,但总体来说,我认为他是及格的,至少他抓住了一些爱情最基本的论点,而这些论点也让当下的观众有一些共鸣。
比如程媛媛问一个有权势的追求者:你爱我吗?
那人回答:在大街上问这个问题下流。
虽然这也是一个让人发笑的地方,但是这不也正是现今当下的未婚者的迷茫和矛盾吗,在适婚年龄的我们,会为了爱情而结婚,还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当程媛媛最后问小东北:你到底爱不爱我?
小东北否认了,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爱她。
爱有很多种方式,让我想起我们女生不是也经常会问自己的男友,你爱不爱我吗?
当言语不能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更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爱,不猜测,只相信。
宁浩如果要传达的只是这么简单的爱情观,那么,足够了。
《黄金大劫案》并不是宁浩的终点,只是他导演途中的某一站,我不想去评判他这个电影更多情节设置上的不合理和漏洞,我更愿意支持他转变的勇气,在经历过更多的人生以后,宁浩想表达的东西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种带有批判讽刺意识的东西。
中国电影在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必然会有艰辛的一段摸索之路,直到足够强大跟好莱坞电影抗衡,有人说宁浩的作品总有国外电影的影子,《疯狂的石头》抄《两杆大烟枪》,而这次的大劫案又有《无耻混蛋》的影子,模仿再超越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这个电影里表现的主旋律影子,是否是宁浩在《无人区》黄了之后对于审片制度的一种妥协呢?
而将故事放在三十年代,也许也是为了避开现代社会固有的一些体系风险,让宁浩可以踩着边缘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值得看和思索的电影,可以骂,不捧杀。
带好友去看,结果看完对方说,也没你说的那么牛逼啊!
那日本军官的军服纯扯淡,一个用手能揉成花的叉子最后能尼玛挡子弹?
富家千金还要去负责押运金条!?
我只能干笑着说军服不用较真,没几个哥们懂得这是现在的军服。
叉子必须要能变化,不然。。
情节咋继续?
开始必须是银的,软乎,你才能弄成花,之后必须硬气才能挡子弹啊!
亲。
神马不锈钢铝合金,总之一定要牛逼!
千金必须押金子,不然就爱不上流氓了。
没有那一幕哪里能有煽情戏,导演让他出现在那,你就必须出现在那!
最后的酸水必须量大到水漫金山!
不然怎么能灌满地下室?!
最后的装甲车必须从天而降,这样尼玛才有震撼的赶脚!
难道你不觉得那是在对《大魔术师》结尾的致敬么?
开篇必须给黄晓明做广告,各种《匹夫》一堆《匹夫》,但是这样也不能拉动匹夫的票房。
亲。
蜂蜜必须是夹带广告,必须重复,必须让你看出来,我这是广告。
主角必须够2,配角必须弱化,日本必须脑残,这样才能有意思啊!
过去劫皇贡都知道要审慎一下,但是必须有这样二逼的主角,这样才能暴露啊!
不然谁暴露啊?
配角必须全灭,这样才有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啊!
亲!
女主角必须死,不这样肿么可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亲爹必须疯癫,不疯癫没反差!
死前必须葛优,这样才是子弹飞的致敬。
人生不能没有疙瘩汤,神父不能没有酸菜。
不然没有记忆点,大家更不记得有谁了!
直到看了资料才知道那爹是郭涛去的,真是【坑爹】里的战斗爹了!
情节必须一波三折,关注必须不能呲逼!
不然你就是打压中国的天才,不然你就是文艺里的装逼青年,青年里的二逼导航!
总之,时间必须长一点,这样才能撑满,所以主角必须死去活来。
不然一定不够莫名其妙。
必须要融合禅学,抗日,以及脑残的日本人,必须有各种角色的打酱油。
看完必须发帖子,发帖子必须给高分,不然你丫就是枪手!
必须只能说好话,说没意思的都滚犊子,说扯淡的,都尼玛不懂拍电影。
说难看的,有本事你拍一个看看。
瞎呲逼的,必须水军拍死,找出你的祖宗十八代!
昨天去看了《黄金大劫案》,结果看完遭LD骂惨了,原来说了不要看国产电影了还带她去看。
尼玛的<黄金大劫案>真的是最近看的最垃圾的电影了,真的是烂片中的战斗机。
情节粗制滥造,不合理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了,里面的中国人、日本人、所有人都是弱智的。
随便说几个:1.整部片流淌着民族主义的汁液。
果真是什么烂片披上抗日救国的旗号就可以出来骗钱了哇?
尼玛还有义和拳,几把飞镖在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中间穿来穿去,抓日本大佐如探囊取物,尼玛咋个不整个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刀枪不入、然后摸个血滴子出来把日本人全部干掉喃?
真的是sy伤身,yy强国哇?
2.情节太弱智了。
其他不说,日本大佐本来是想拍成老狐狸的,结果却笨到家了,小混混投降后,他居然想不到这个小混混是陶红的司机,陶红还帮他掩饰过的。
照之前这个日本人的凶残,早就该把陶红抓起来满清十大酷刑了。
尼玛最后土匪还有装甲车开到市中心来,未必是空降兵还是地钻钻儿嗦。
啥子救国会的人到哪儿都是大摇大摆,随进随出,尼玛日本人全部是猪哇?
3.到处都是抄袭的痕迹。
大量模仿周星星的《功夫》,整个就是二人转版的《功夫》。
都知道新桥段不好想,但尼玛也不带这样糊弄观众的吧。
4.最关键是不好笑啊,老大。
不需要你拍的逻辑好严密,可以天马行空,但劳子花几十块买个笑总不过分吧。
全片没几个笑点,为了逗笑观众,导演演员看起了还是下了狠手的了,估计宁浩是把压箱底的包袱都用出来了。
但是老大,压箱底的包袱也太古老了吧。
我不指望能从头笑到尾,但仅有的几处未免也太少了吧。
太失败了,看了这个电影像吞了一只苍蝇那样不舒服。
宁浩也不行了,开始骗钱了,国产导演还有几个能够相信的喃?
姜文?
陆川?
还有哪个?
荒诞不等于剧情弱智,有点学姜文的意思
太欢乐了,音乐也很棒
o(︶︿︶)o 唉
咱回去拍疯狂系列成不求您了
因为东北话加一星
不愿意评论宁浩了 这一星给的是我莫名其妙的看哭了 豆瓣都够腐酸了 五毛党门还在持续不断的泼王水
狗血的剧情 宁浩该歇歇了
我真无所谓评分这个事,也不愿意把民族情结和爱情什么的扯上关系在这部电影里。还不错,个人而言。
没有人能在流沙上修筑城堡。
内容好丰富的喜剧。。好多次以为要结束的时候都还没完。。
跟那谁看的第一个电影啊···&gt;.&lt;
没啥意思,有点可乐
很鸡肋的一部
看睡着了
《无耻混蛋》中国版,超五星级的“中国电影”。比宁浩之前的电影都完整,技法上也成熟,电影的质感像初中时代看的一场露天电影《国际大营救》。另外用时髦的文化词儿来说,就是所谓反身性策略的在地运用。
搞笑不是几句东北味就能的。看得出宁浩有很深的电影情节。
还不错了,虽然场景唯美的假的过分,街道也很冷清,后期剧本就是乱来,但还不错了!
以往宁浩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盖·里奇式黑色幽默本土化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接地气的故事和笑料展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然而在看过他这部所谓的最高成本、最强制作后,不得不由衷感叹“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还是继续幻想《无人区》好了。
国产的喜剧,黄渤只是跑龙套,宁浩有点后力不足啊
还真的有点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