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认知里,“背叛”并不是个好词;但在《记忆》第四集中,它却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多面体。
几个人物心中都有“背叛者”——大部分指向朴泰硕,然而不同信息拼接出的后者却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即便从朴泰硕本人的角度出发描述他自己,“背叛”也至少是一个中性词。
“为了忘记痛苦,我将心深深藏起,只相信头脑生活到现在,结果却被我深信的头脑背叛。
说不定是我背叛了自己。
曾被深深藏匿的心命令我的脑袋,务必要尽力坚持下去,直到心脏停止跳动那天。
”这自白陈述了一个“双重背叛”的事实:朴泰硕并非只有精英律师理性冷静甚至冷酷的一面,温暖善良才是他人性的底色,但进入社会后他选择了实用(理性)主义的生存方式(对应“头脑”),这是对自己感性(对应“心)的背叛;当他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人生目标,却被一直倚赖的头脑背叛——患上阿尔兹海默症,面临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郑辰和朴泰硕形成了一对奇妙的组合,虽然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心灵却在逐渐靠近。
对朴泰硕而言,这个年轻人意外地成了一面镜子,让他看清自己一直的路,更看清自己的本心。
在人生变成一团乱麻的时候,这个简单的人反而成了最有力的“快刀”。
所以,朴律师会由衷地笑着说:“我是习惯性不相信人,而他的习惯则是相信人呢。
”“就是说,他脑子不太靠谱。
”后一句评价是由“上层社会”逻辑得出的结论,因为面前的李代表正是这个阶层的典型成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道理朴泰硕懂;至于他的真实想法,看他脸上不自觉浮现的笑意就知道了。
这个从草根奋斗上来的名律师发自内心地希望眼前的年轻人克服困难,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进,而另一方也感受到了这种关切并笑着接受,最初的沮丧被旺盛的干劲代替。
也许,两人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么日后的互相支持也就可以期待了。
至于当初选择“头脑”而不是“心”的原因,男主角已在自白中道出:“我一直认为自己为家人奔跑奋斗至今,但却突然发现,今天才是真正在为家人奔跑”,“更重要的是,我有家人需要守护,无论用什么方法我都将守护我的家人。
无法守护家人(的)痛苦,记住这感觉的不是头脑而是心脏。
直到心脏停止跳动前,这份痛苦不会停止”。
最初的“家人”只是自己的母亲,后来又加入了妻子和儿女,朴泰硕从未放弃这一份责任,但即便用尽全力仍然无法躲开命运的捉弄——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一场车祸影响了三个家庭:李代表的家庭,朴律师与前妻的家庭,以及他离婚后重组的家庭。
李代表的家庭看来纹丝不动,但每个人的神经都无法不被这一事件牵动,即便只是多年后与之相关的一个消息都让他们紧张不已。
朴泰硕建立的第一个家庭如何破裂剧中尚未展现,不过从前妻的生活状态及这两人的对话看来,与他们应对东宇之死的方式差异有很大关系:因为无法在失去东宇后的生活方式上达成一致,所以无法维系婚姻。
如果没有结束这段婚姻,男主角仍然会全心全意维护家庭,自然也不会有后来与徐英珠的结合。
看起来一切早就尘埃落定,然而与车祸有关的人与事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揭开真相的节奏已经重启,并且不断加快。
想要掩盖事实的李代表一方不会甘心束手待毙,作为躲在暗处又富有资本的力量,阻挠调查的手段一定不会停止,只会变本加厉。
韩律师出于私人感情也站在李代表一边,在医院中的人脉将成为对朴泰硕极大的威胁,最直接的杀伤力就是掌握后者的病情。
作为食物链顶层的成员,申永镇的傲慢自矜也会召唤他手中的权势打击男主角,客观上成为李代表家族的帮凶。
至于朴泰硕的两任妻子,其实她们有一个让我略感意外的共同点,就是与年龄不相称的少女感,但这少女感的成因又是不同的:罗恩善的丧子之痛把她的心永远封印在那一年,拒绝与东宇挥手作别,而徐英珠是标准的温室花朵(目前看来),一直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所以看一切也都是温暖的。
这集开头我一度以为自己猜错,但徐英珠终究还是没能顶过压力,其实这也并不怪她。
两任妻子一个认为他背叛儿子,一个以为他背叛自己,朴泰硕这锅背得够冤。
PS. 男主角是在东宇死后才进了现在的事务所,而且入职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在调查车祸,他之前的生活和跳槽的原因究竟是怎样,实在令人好奇。
《记忆》的开头让我想起《家门的荣光》:同样是充满戏剧的冲击力,同样是先破后立探讨人生与亲情(第一集反正就是用来彻底地破,后面再把“立”的过程娓娓道来),同样是以一个剖面精准迅速地展现剧中的各色人物,甚至连演员都有重合之处(对,我说的就是全卢民演员);但是16集和54集的差别足以让两个第一集有所不同。
作为一部迷你剧的开头,《记忆》的第一集不仅要交待必要的背景、人物和情节,还要足够紧凑,为后续展开留下充分的空间,定准全剧的节奏。
用了一集的长度,《记忆》讲了一个两天里发生的故事,然而男主角朴泰硕律师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事实是在离这一集结束不到五分钟时才公布,难道这病情不是故事发展的直接动力吗,为什么来得如此之晚又如此仓促?
这个诊断的确姗姗来迟,但对病情的暗示却早已多次出现:忘在家里又记错位置的钱包,醉酒后分辨不清的两个家,以及不止一回忘在办公室的手机。
与呈现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相比,电视剧更重视刻画朴律师精神上的震颤——除了常人都会有的反应之外,他还有更复杂深沉的情绪,因为不久前与金博士的交锋——在如此的剧情安排中,戏剧张力充分释放,人心微妙隐秘之处得以清晰显现。
第一集虽然把大部分篇幅用来叙述朴律师与金博士的交锋,但并不偏离全剧的主题;相反,它很像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开篇的“楔子”,用相对较短的故事引出关键内容,预先点出作品的思想或主题。
“人生中的不幸,会在某天突然降临,伴着可怕的寂静,让人猝不及防。
”这句话在本集出现三次,每一次的意味都不尽相同。
第一次作为旁白出现在开头,由朴律师说出,而且前面还有一句:“正如他所说”。
这里的“他”是谁?
正是韩国医院的医学权威金博士,朴泰硕要在医疗案件里迅速解决的大麻烦(内部举报者)。
在不肯手下留情的对手面前,知道自己败局已定的金博士带着屈辱、愤怒、不甘和绝望说出了这句话,话语虽然在剧中是第二次出现,从故事的时间轴上看却是最早。
这句话第三次出现时,观众们听到的仍然是金博士的声音,显然此处是写实的叙述,用画面和声音说明“朴律师头脑中想起了金博士的话”。
有意思的是朴泰硕的反应:扬起嘴角轻蔑一笑,然后坚定地说“不会是我,绝对不是”,可是一转身还是难以掩饰脸上的惊慌和恐惧。
与之比较,剧集开头的“正如他所说”等话语在故事时间轴上反而是最靠后的,其中有一种回顾的意味。
平静镇定的语调似乎传达了这样的讯息:男主角说话时已经接受了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说到声音,其实就涉及到对朴泰硕这个角色的理解。
他的声音很有辨识度:不算圆润但短促有力,声调有点尖利,像是刻意提高的结果。
这种略显浮夸的声音和行车时不计后果全力超车(同时还不忘一心二用)的作风,都直观地展现了他的性格:精力充沛,富有野心,希望出人头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就这些特点来说,金博士可以说是韩国医院里的朴泰硕——连未来的医院院长都对他心存忌惮——除了出众的专业才能,还有打击竞争对手毫不留情的强硬作风(以至于给他带来“鬣狗”的绰号),而且在医院里追随者众多,看他与未来院长碰面时身后的人数就一目了然。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强人也有走投无路的一天,纵使再有才华,再有野心,取得再多的名利,个人的渺小也无法由他(她)的主观努力而抹去,这是人生的悲哀,却也是抚平浮躁的清凉。
朴律师患上和金博士一样的病症,看起来像是因果报应,实际上则大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一直所向披靡的强人金博士遭受不可挽回的失败,在交涉中赢了他的朴律师,看似力挽狂澜却很快面临人生最大的危机,而他还不自知(就像酒馆扭打被人拍下一样)。
强人往往沉溺于自己一连串胜利建构起的华丽幻象,却与人生的要义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医疗案件这个“楔子”足够引发观众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思考,朴泰硕的故事也是一样。
当然,编剧为朴泰硕的个性做了更细致的解释:还记得朴律师的医生好友吗?
他在喝酒时的责问透露出朴泰硕出身寒微,没有背景。
在与新进律师郑辰的对话里,律师事务所的同事说“就他那学历能当上骨干”,虽然有点轻蔑和不甘心,但足以反映出朴泰硕在学历上也不占优势。
没有一手好牌的男主人公是在真切的压力下奋斗成为社会精英的,先天的劣势既让他自卑也激励他向上攀爬,但原有阶级的残留尚存,这也就是他略显浮夸与“粗鄙”的风格来源所在。
郑辰虽然也家境平常,但他是个追求高尚的法学院高材生,在知识资本和道德资本上都胜朴律师一筹,所以他瞧不起后者在办公室里的自high,而朴泰硕面对准备辞职的郑辰时也是紧张而不自信的——不信请看他的手部特写。
“阶级”将成为男主角重新整理人生时的重要关键词,不信?
且看下回分解。
这部剧似乎很喜欢通过手部特写表现人物内心,不仅是朴律师这样的主要人物,申会长准女婿也不放过。
剧中其他的细节处理同样可圈可点。
场景前后呼应的例子不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得到申会长给的酬劳后,朴泰硕志得意满地开着车,打开音乐大声跟唱(插播一个疑问:车牌号码好像换了,所以这是申会长给的新车?
可看起来和原来那辆没什么区别啊。
懂车的朋友请来拍砖),镜头视角转换,朴泰硕的车一马当先,保持着笔直的行车轨迹,而旁边开始有车快速赶上乃至超越了它。
这里似乎是一个隐喻:朴泰硕实现了人生目标(某种程度上说达到了人生巅峰),因此准备享受自己努力的回报,也不需要再为追赶别人而劳碌奔忙,但这惬意的时刻不会持续太久,原先被甩在身后的人和事会带来新的压力。
大部分故事都在第一集埋好伏笔,看预告金博士的死并不意味着这场医疗案件的余波完全平息,后面还会牵出多少暗线?
申永镇不是一个简单角色,年轻的外表包藏的是一颗冷酷老练的心。
看官方放出的人物关系图,事务所里给郑辰“上课”的人居然属于申会长的阵营,这种小人物一般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卑劣作用,在本剧中将走向何方令人好奇。
故事线索和人物太多,这一集剧评里铺得太开就显得冗长了,不如以后视情况分别讨论。
有两个地方还没搞清楚,请各位指教:1.朴泰硕在前妻家门口说的“金庾信”是什么典故?
2.护士发现金博士自杀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虽然基调有点沉重,《记忆》不失为一部耐咀嚼的好剧,至少从第一集看是这样。
本文属私人观影记录,纯属私用 无意供他人阅读 发作影评,只因豆瓣短评,字数写不下 建议他人不要看韩国自杀率一直名列前茅。
世卫最新统计,170多个国家中,位全球第2:http://apps.who.int/gho/data/node.main.MHSUICIDE?lang=en这一集中尤其体现。
朴律师对承浩说:「因为那不是真相,如果你愿意真心向东宇请求原谅,就对你所犯下的罪,承担应有的责任!
不要以这样自虐的方式卑鄙的逃跑,你……做了什么事、有多卑鄙,一辈子都别忘!
永远记住,尽你所能地继续生活。
不是讲出了事实,就能获得原谅,请求了原谅,也不会结束!
真正获得原谅的方式,是你一辈子背负沉重的负罪感,用尽你所有的力气活下去!
我会一直看着你到底以怎样的方式活着,怎样请求着原谅向前迈进,我会一直看着。
」同时配乐、表情和气氛,高强度的「道德观」,压得人喘不过气。
包括最近朴槿惠三次电视道歉,韩国民众在光华门游行……还有世越号沉船事故时,韩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个三流国家。
在中国,很难见到这种现象,以及承浩这种高强度的负罪感。
因为49年以后,尊崇实用主义的新中国,并没有这么强的「道德洁癖」。
而这种道德洁癖和高严要求,和韩国的自杀率,可能不无相关。
先看的《未生》,很喜欢吴科长。
发现这部剧男主是他,就看了这部剧。
本来很喜欢这部剧里演一开始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医生的老头,结果第一集还是第二集他就死了。
这部剧整体并没有让我觉得惊艳,也就还行吧。
相比同样是tvn周年纪念的《未生》和《我亲爱的朋友们》,哪怕是我觉得没有那么那么好的《signal》,这部剧还是差了些。
整部剧的配乐过多,把剧情反转和渲染气氛全部交给了配乐。
有的时候觉得剧情还好,没有怎么样的时候,配乐一下就起来了,搞得好像有这么特大事件发生一样。
最后特别说明下,尹邵熙(饰演女秘书奉花)好漂亮呀。
记忆,是一种效果很好的眼药水。
不管是开心的,痛心的,都能勾起一股股止不住的眼泪。
看完signal之后,发现又找回了看韩剧的乐趣,柔和的色彩,整洁的环境,得体又时尚的穿搭,干净的妆容,养颜的面孔,细腻的情绪。
随手点到这个吸引我的封面。
又是一个关于失忆的故事,从初恋500次,到脑中的橡皮擦,再到依然爱丽丝,各种电影都展示了疾病的无情和遗忘的残忍。
相较于这种境遇下的人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这种时刻愈发被烘托出来。
影视展现的角度更多是“疾病无情人有情”此类对比情绪,但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从苦难中挣扎出来,找回人性人情中珍贵的彼此呢?
回来评剧:1.男主—朴泰硕律师。
意气风发的年纪,中产的物质与社会地位,原来一切都是写好的剧本。
对不知不觉中来到身边的不幸,暴露些迹象,或是轰然而至,不知哪一种是幸运或不幸。
可能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但对男主一定是幸运。
初期,给了大家接受的时间,给了大家改过的机会,给了大家重温旧日的空隙,给了大家认真对待生活的决心,也给了大家最后温暖的时光。
所以朴律师一定是幸运的。
演技精湛不提,大叔怎么看都比小鲜肉有味道呀。
2.银珠。
可能这辈子记忆最深的两个韩国演员一个是孙艺珍,一个就是她了。
看了又看里善良到让人生气的银珠,一如既往的贤妻角色。
适合什么就演什么,不需要做无谓的突破,可能是演员的一种宿命。
人终究做不到两极,即使是演戏。
写到这里发现,是不是自己也正在走上这种病的路上,初期。
十几集电视剧看下来,居然记不住几个人的名字,多少情境就是日常中的自己啊。
3.前妻—女法官。
面对失去儿子的痛苦,我也一直不能认同女法官无法走出阴影的选择。
不能理解为何两个同样痛苦的人,不能继续生活。
但后面男主与女法官的一段对话,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不同选择下的意义。
外在的放弃,是内心中无法释怀的逃避,因为太深,太痛,不能触碰,以至于不彻头彻尾换一套生活,整个人生都将无法继续。
而对过往的坚持,也不仅是持续的缅怀,更是找到真相的勇气。
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妻子,这样的法官怎能不让人欣赏和爱慕。
工作的专注,为人的和善,都是这个女人身上的光彩。
一句真善良的夸赞,或许是对肇事角色在冥冥之中的嘲讽,但更是一种良心的唤起,一种细腻的关爱。
一段法庭上的对白,是对他人的关爱与鼓励。
这些常人看似矫情的段落和言语,正是日常中我们吝于出口,或羞于表达的爱与勇气。
面对恶,要有直面的勇气,面对善,更要有鼓励的勇气。
这样的女人收获同事法官的表白时,一点不显突兀与仓促,表白的男人同样可爱。
4.表白男。
送至路口要搬家的表白;办公室里“我喜欢你,喜欢到想和你结婚”的现场求婚。
庭审现场,轻拍手的敬佩与鼓励。
都在这个细腻的男人身上体现。
5.一对职场恋爱小青年。
奉善花和郑辰,翻译应该是这两个名字。
一个高冷,一个傲娇。
同样另类的人却有着同样的善良。
温暖亲情剧集中,插了一小段搞笑和甜蜜适度的爱情线。
就像意式咖啡可以加奶加糖,酌情适量一样,适口。
年轻人的爱恋,就是这个样子啊,一股愣头愣脑的情绪,一把揽在肩头貌似我可以为你扛全世界的勇气,一份战战兢兢试探的小心。
年轻人就可以啊,喜欢,就在一起。
6.朴律师妈妈。
最精彩的是在马路上两个人互知实情后泪眼相望,双手的拉拽与捶胸,全部在“无声”中演绎。
是啊,所有情绪都懂的时候,怎么还需要语言呢。
整部剧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没有美剧你一句我必须一句的疯狂信息输出,没有国产剧里为了凑台词的不知所云,没有夸张的瞪眼撇嘴。
话少,真好。
韩剧,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眼药水。
在第三集中,“通奸”意外地成为高频词,串联起不同阶层的喜怒哀乐。
这个听上去不太光彩的词首先却和两位社会精英联系在一起,多少有点反讽的意味。
韩律师不那么高贵冷艳的一面在这集开始展现,与李代表单独相处时柔肠百转,面对黄会长虽然竭力维持仍是节节败退,只能在人后流露弱者的不甘。
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韩律师的内心戏基本都在脸上,而她的情人——李代表的表情往往波澜不惊,要听话听音注意肢体语言才能整合出他的想法和情绪,这对“cp”也算有互补之处。
另一个和“通奸”扯上关系的是朴泰硕的父亲,这位的“为老不尊”也颇令人无奈。
不过借由“通奸”本身和它的当事人,编导引出了事务所深藏不露的大Boss黄太善会长,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朴父为什么不招家人待见,把朴母形象从“慈母”拓展至果决明理的独立女性(以她的年龄和阶层来说,能做到这样真不容易),顺便让朴律师的丈母娘出场形成有趣的对照——扮演这个角色的是粉红女士,穿着粉色套装的粉红女士,制片方你们是不是太调皮了一点(2333)?
由“通奸”这个关键词出发,第三集不仅推出了一个个“点”(人物),而且进一步编结各点间的关系网,在关系中展现人物特性,埋下剧情伏笔。
这集里有趣的另一个地方在于出现了许多老人家:李代表的母亲,朴泰硕的父母,徐英珠的母亲,还有申永镇的父亲(兼车博士的准岳父)。
如果再细分,朴泰硕夫妇的长辈比较接地气,而另外两位老人家就比较重视外人的眼光:黄会长敲打韩律师:“虽不露声色,但做大事的人,行为举止要端正,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压力肯定很大。
”申会长警告儿子:“很多双眼睛在看着呢,不要轻举妄动。
”这与其说是老人间的不同,不如说是阶层间的差异经过岁月的积淀更加鲜明稳固。
生活在大众目光里不仅是荣耀,也是危险,外人动机驳杂的窥探让一切变得复杂。
看似生活优裕,却无法否认名利地位是资本也是枷锁,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供养不起的“白象”。
当这些资本受到威胁时,贪婪和恐惧会驱使“上流社会”的成员不择手段,做出触碰底线的事。
老一辈已经在自己的阶层安稳下来,可年轻人的情绪和思想难免有些波动。
申永镇的暴力倾向逐渐坐实,这本来也在观众预想之内,出人意料的是车博士情绪不稳原来不是一时的应激反应,而是“小伙伴”申永镇的暴力导致的长期障碍;恐怕连申永镇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懦弱的家伙竟然会把旧账翻出来进行威胁——即便内部等级分明,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把柄在“服从者”手里,人人各怀鬼胎而又心照不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仔细回想,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新生代,这个阶层在为自己解释时的套路完全一致:“因为有XX现实利益,所以要……”虽然朴泰硕浸淫其中几十年,这个“潜规则”早就谙熟于心,然而他对法律的理解终究还是有温度的,因此当人生的重大变故与复杂挑战同时降临面前,固有的善良还是会指出一条与惯例不同的道路。
这种与“主流”的分歧在与李代表、韩律师的对话中已经进一步显现(之前通过奉善花的叙述点出),日后则会在行动中愈发突出。
在少年一代里,李承宇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长大了,好在他没有被环境腐蚀,也没有像车博士一样崩溃,但他的执著终究掺杂了罪恶感的压迫。
或许当年他还太小因而无力承担一切,那么现在时机来了——他不是不想直面惨淡的人生,但从他频频闪躲的眼光看来,现在需要一个有力的正能量的推手。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朴正雨面对校园欺凌手足无措,对家人的爱让他不敢吐露实情,在单纯温暖和为他人着想的方面,他与李承宇有了跨越阶层的共性。
“迎接”朴正雨的三个男生里,有一个走在边上和另外两人略有距离,不时向正雨投去忧虑和关切的目光,最终还是选择沉默。
未来解开校园欺凌这个“结”,很可能在这个表现出同情的男孩身上有所突破,或许他会成为一个暗中帮助朴正雨的角色。
朴泰硕的两任妻子都在经历压力的累积,目前看来徐英珠的爆发可能来得更快。
她的生活范围相对较窄,无论是对纾解烦恼还是对搞清真相避免误会,这都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对她有所隐瞒,更让她无法把握现状。
失眠症是个信号,反映出她的疲弱精神,亲情和爱情上的双重“危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误会)已经让她喘不过气,现在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了。
两个梦有点刻意,不过在营造戏剧感上可以给高分。
抛开这里的设计是否合理,至少结果我们看到了:朴泰硕开始意识到过去有哪里“不对劲”。
追寻真相的过程,就是他补足人生的过程,自然也是剧情未来展开的情形。
半夜肠痉挛睡不着突然看起了《记忆》真实的生活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甜蜜中偶然承担一些苦涩,而是茫茫苦海中一点甜......现实就是不论被生活如何蹂躏,弱小的人们还是要一点点地面对、解决,因为放弃没有意义,无关痛痒,没有任何力量能帮人们摆脱这样的现实......就像大叔在《记忆》里的角色,经历着无穷无尽的“糟心事”,面对疾病,面对恶权,面对死亡,冲天大喊为什么这么对他,他做错了什么......但最终解决一切的仍然只能是自己。
最近一直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身上没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倒是烦心的痛苦的事情不断地出现......有多久没有真心为自己的事而笑了,是不是每次笑都只是因为看了段子听了别人的生活......不能痛痛快快地笑,还好现阶段还能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一个人在外地生活,给家人打电话明明是在说笑却突然眼角湿润,走在路上,自习室里看着书,发着呆,随时,随地,没来由地都能哭出来......我想是不是再过些日子,再“成熟”些,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呢……人在生活、疾病、命运面前太无力了......人生或许本就是一片黑暗,支撑着继续往前走的或许是微光甚至只是想象中的微光......但,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不是批判现实有多黑暗,而是明知前途黑暗死寂,还是要到“前方”去......tvn的《未生》和《记忆》都在说这个道理......所以打动人的其实并不是一见钟情,不是腻腻歪歪,不是莫名的爱得死去活来,不是绝症车祸兄妹恋,而是同为生活蹂躏之人,同为这条黑暗路上的行者,友人亲人爱人,在强势的命运面前还能抱团取暖,勉励陪伴,这是世上仅存的幸福,大概也是命运对惨淡的,必败的人生,最大的施舍了吧……正是因为这样,大概如果真的遇见所谓幸福,也是感恩着哭着迎接的吧......说人不过是世间一芦苇,一点也没错。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是一部"착한 드라마(善良电视剧)"啊. 某一集的时候, 看着看着就突然这么说出声了.如果没弄错, 是老搭档金智友作家和朴赞弘导演在非KBS的第一次合作, 这对从学校1开始数十年姻缘的编导组合. 虽然从第一帧开始就非常有质感, 但到3集末才真正觉得好看, 画面和声音传入大脑后的三秒内大概是上演了一场剧情演技和节奏的齿轮都对上了的"现在开始要精彩了"的宣告式. 很可惜因为这是个只要粉红or装逼就能拥有假象热度的时代, contents trend leader在几集不见起色的收视之后就放弃了宣传naver首页甚至不见通稿. 偏偏这样的剧, 利益相关者能给的一二集的通稿时间还不足以显示出其价值.开播前介绍, 阿尔茨海默+律师, 那阵正好同样人设的Remember还在播出, 多少人会和我一样内心一句"你逗我呢". 然而等真正点开这部剧你就知道同样人设的不同深意, 不是特意对比, 而是我认为在设定人物特征时作家是否考虑到其对剧情的推进, 而剧情是否又丰满了人物这两点非常重要. 这里记忆的编剧做到了.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困难的电视剧, 主角一人身上多条线的同时推进, 比起要处理的事件更是要解开的关系. 虽然主人公的人物设定是律师但到最后一集才出现了法庭戏, 显然律师角色自带的炫酷并不是关键. 看起来很无聊的前半部分, 正是有非常多要处理的关系, 朴泰锡和现任妻子及前任妻子, 和初中生儿子以及死去的孩子, 和他父亲母亲, 和他公司同僚前后辈...这个角色存在于各种关系即各自日常中. 所以当最后四集节奏瞬间加快也不杂乱, 正是前面下足力气的关系处理.因此我们看到15年前的肇事逃逸案件, 谁是凶手作家在引出事件的同时就告诉我们了, 各种事件案件都是能简化就简化. 记忆要讲的故事并不是如何找出杀人凶手, 也不是如何与财阀抗争, 而是会发生各种事件的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不能轻易判断对错的我们的人生. 还有, 如何去守护住我们的人生(的价值).基于此, 我才会感受到, 这是部善良电视剧. 在各种爱和努力之间, 感受到的善良.演员部分, 这大概是我看到李圣旻最专注的演技, 投入度之高甚至让我担心每一次CUT声之后的情绪调整.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有人会觉得未生的科长大人才是真理, 当然那也是非常优秀的表演. 想到08年, 李圣旻还在金恩淑的剧里打着酱油. 又一次验证了那个道理: 只要肯拼, 定会有出头日, 什么时候都不算迟.金智秀和朴真熙作为剧中的现任妻子和前任妻子, 字面来看并不少见的间接关系从某个点开始变成了直接关系, 两位女演员和其角色间的chemi非常美丽. 互相的体谅和应援, 即使不说话也在传达的声音, 温柔却有力. 而金智秀的存在大概是为了证明, 大舌头不是声音演技蹩脚的借口. 虽然有先天性的发音问题, 但丝毫不影响其台词传达力, 作为门外汉依然认为这是专注的力量. 角色比原本想象中小的宋善美, 戏份虽少但又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多多少少, 看过长篇家庭剧也看过短篇中篇爱情剧, 甚至还有独立电影. 这回发现的魅力是, 克.里.斯.马. 另外作为演员, 不在乎戏份多少能一直好心态地饰演各自角色, 也是一种帅气.还有发挥稳定的李俊昊, 偶有惊艳的汝会贤, 南多凛也有了成人演员的氛围.金智友和朴赞弘在07年曾给我重重一击(当然不是负面), 那年因为魔王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再看其他电视剧. 魔王是用锋利的剑, 伴着犀利和苦痛, 最后划破黑暗看见阳光. 几年后作家导演们换了方法, 讲的还是善良故事. 我想他们定是善良的人.
<图片1>如果阿尔兹海默症是礼物,你敢不敢接受?
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拒绝。
然而,这并不是你拒绝了就可以忽略它已经在你身体里存在的事实。
是的,其实这道题,根本就没有选择。
剧中的朴泰硕律师经历了震惊→无法接受→被动接受→主动接受,这样一个痛苦、艰难又充满内心挣扎的过程。
与其说他是在和阿尔兹海默症斗争,不如说他在和自己交战,最后他用没什么可以失去、不留后路的方式勇敢得站在了大众面前、15年前被自己错判的嫌疑人面前、再审主法官的面前以及他自己面前。
最终,他和那个倔强的自我,握手言和。
开篇的问题,是剧中朴律师的感悟,剧到中后段,他不仅不再认为患病就是地狱,反而将疾病视作提醒他踏上正义良心之途的礼物。
<图片2>朴律师身边的两个得力助手,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化身,这样无条件支持理解他的工作伙伴,哪里去找?
而一个能让后辈长久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的上司,又该去往何处寻觅?
编导理想化的设定,尽管有些脱离现实,然而的确可以在剧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两位助理在工作中彼此倾慕,慢慢靠近,愈发默契合拍,为了支持朴律师,携手离职又并肩入职。
为这部沉重题材的作品增添了些许浪漫清新的气息。
<图片3>朴律师最终欣然接受了患病的现实,在接受的过程中,他也彻底梳理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
他心怀感恩,被家人的爱包围。
无论未来如何,他都会好好创造今天的......记忆。
<图片4>饰演李灿武代表的演员全卢民,近几年演技越来越娴熟精湛,出演作品的整体质量、关注度也很不错。
和《家门的荣光》时相比,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这剧他一出场即给我留下了气度不凡的深刻印象,说实话,颇为意外。
如果主角真的就是零漏洞的人设,那就不是TVN剧的了吧。
头几集就爆出个大炸弹,朴泰硕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症,即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不过光是这突如其来的病症就够令人哑然,紧接着像是腐坏的水果一样,一件一件坏事或者原先的苦痛慢慢袭来。
比如,朴律师与前妻的儿子东宇死于一场车祸,肇事司机逃亡至今未找到、亲生父亲被莫名卷入一场杀人案、与现任妻子所生的儿子接连二三的表现异常在校犯事、以及,其实在这所有糟心事背后,是一场巨大阴谋,自己忠心卖命的上司其实当初挖自己入司,是早有预谋的一个充满心机,犯罪感和操控性的行动。
故事较俗套,剧情稍显狗血,重复煽情片段太多,角色较脸谱化,没有血性,有通俗韩剧的影子。配乐较好,主要角色演员表演得很真诚。两星。
前面非常棒!!最后一集有点仓促
3.0漏补。
还不错,但不是我喜欢的题材,虽然感动了很多次。男二长的帅列,呵呵呵。
http://www.dysfz.net/movie9945.html
一个人有可能随时随地,任何时间突然失去记忆还是挺可怕的
是个好故事,大叔好有魅力。虽然我只看了有尹素熙的部分hhh
为什么看的人那么少,真的特别好看,当年看的时候几乎每集都在吸鼻涕
这部剧制作其实很精良,所有的人都特别投入,但是情节略拖沓、煽情过猛,而且剧情简介真的就把16集的副线说了出来,so……没有迅速看下去的欲望。以及李俊昊和尹邵熙颜值演技都棒棒哒。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关于亲情,关于友情,每集都戳泪点,哭惨了,赚足了眼泪。呜呜呜,疾病永远能勾出人类最柔软的一面,当然现实中也会有不堪的一面。主角演技真的棒
想哭,喜欢主角的缺陷和人性,但是这种人性总是在某一种特殊情况下显现也是剧本的一种缺憾
没有loveline的tvN电视剧永远不会令人失望。
喜欢奉善花小姐
好看
记忆渐渐消失的同时如何守护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亲情的故事
精彩,采用电影的手法,精简,节奏舒畅,角色鲜明,环环相扣。演员真挚感人,扣人心弦。
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人 某些时刻 会不会也忘记自己得了老年痴呆
忘记 真可怕
之前也有很多剧提到阿尔滋海默,但都是点到为止,这部剧很好的诠释了患者的状态及对周边的影响。因为我的奶奶也是这个病去世的……希望更多人关注阿尔滋海默,关心阿尔滋海默患者,也希望未来医学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李成民大叔演技爆炸,最后表白李俊昊和南多凛^_^
可怜的东宇…ps:想不起演姜贤旭是谁,貌似见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