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拍的惊悚恐怖片,bug挺多也能勉强理解着看,但身为作家的女主是如何从水中逃生变成冷血杀手的,属实让人不解。
剧情方面我猜到了马修没有被勒死,并且以为他虽然弱智,但良知尚存,当时也是被逼无奈才对女主实施的强奸,最后也是他救了女主,并协助她复仇的……但最后发现我错了,这就是纯粹无脑的复仇爽片,不知道警长的女儿后来怎样了?
许多年前看过,算是重温吧。
老婆没看过,所以她有点惊心动魄。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爱安静的女作家,专门来到一个偏远的肯定是美丽安静的荒岛上,写她的小说什么的。
岛上山低水绿,草木依依,女作家躺在她租住房子的走廊上,万籁俱寂,只有空气,时光仿佛停下来,世界如此空灵而美好,真是世外桃源啊。
当然,这一切都是表象,是罪恶即将展开的前奏。
几个恶棍,包括当地的警长,垂涎于女作家的姿色和身体,对她伸出罪恶之手,由故意挑衅,到侮辱、殴打、蹂躏,做下种种令人发指、不可饶恕的勾当。
岛上那些美好的事物,转眼间面目狰狞,充满邪恶,女作家喊天不应,求地不灵,似乎只剩下死路一条。
当然这依然是铺垫,仿佛弓箭,当观众的情绪绷到极点,利箭以万钧之力飞出,也便到了报仇雪恨之时。
女作家奇迹般生还之后,复仇之刃开始大快朵颐。
就像受过中国文化熏陶一样,她在惩罚歹徒时坚持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原则,甚至加重了还治的力度和方式,歹徒们莺歌燕舞,仿佛乡下杀猪季节。
画面虽然不雅,但是感觉还是挺解恨的。
因为几个恶人死的痛苦不堪,老婆不忍目睹,嘴里发出恐怖的叫声,也算是宅心仁厚😊。
女作家在痛快的干掉五个仇人之后,电影就完了,连结尾都没有。
讲感觉呢,就像坐在火炉边听一个以牙还牙的故事,简单明了得很。
没有什么宏大叙事,也没有什么精巧构思,单一,粗糙,几乎没有技术含量,以至于可以轻易推断出导演下一秒将呈现什么。
豆瓣6.5分,挺不错的分数,这种单刀直入阐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估计大多数人是满意的。
必须吐槽的是,女主角的选择不够水准啊,单薄,干瘦,身体和姿容均差强人意,居然让歹徒荷尔蒙爆发,鬼使神差的引来杀身之祸。
另外,女作家的生还也是个谜,在被5个强壮的恶人凌辱之后,寒冷,饥饿,遍体鳞伤又精疲力竭,她是怎么活过来的?
之后又朝气蓬勃的干掉几个壮汉,身体怎么恢复如初的?
电影里没交代,猜又猜不出,大概也只有导演晓得。
看完电影,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样的片子,不过是在抒发复仇的快意,然后揉和了情色和暴力的一个美国式的快餐电影,根本不用纠结于其中情节逻辑,只用明白主题是女孩被侵犯了,然后回来以暴制暴血腥报复,然后欣赏情色和暴力的画面就好了。
但最终,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除了胖子被乌鸦啄空的眼睛,警长血灌瞳仁,另外一个被盐酸泡烂了的脸,让我觉得更加挥之不去的是几个男人这种临时起意的恶意,是那么难以想象。
让我很在意的,是这样的片子在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无论是五个男人对女主的侵犯和后来的毁尸灭迹,还有女主的复仇,都让人觉得除非这个地方是法律真空地带,否则双方都不能可逃脱。
抛开这个让我很在意的逻辑死穴,抛开法律的约束,即便是说犯罪者自觉可以逍遥法外的情况下,光是讨论几个男人这样临时起意的加害一个女人,事后还要毁尸灭迹,这样的恶意已经膨胀到让人触目惊心了。
用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我早知道不行,但没有办法理解和不能想象还是觉得隔着一段距离。
人的自私、唯利是图、目光短浅、损人利己我尽管有时也觉得匪夷所思,但与这样的恶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看有影评人说几个男人有个自我说服的过程,他们单方面地说服自己女的来到乡间就是为了“找乐子”的,而且那个女的也放开放,当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除了为首的男的在湖边钓鱼时这样评价过女主,此后并没有丝毫看出这样的痕迹。
我只看到了女主在他们进屋时苦苦的哀求,只看到她痛哭流涕,只看到他们无端地折磨她从中取乐。
特别是后来警长的加入,让我对这样的恶更觉得毛骨悚然。
当女主唯一可以求助依靠的人,居然变成了向她施暴的人时,那种无助比肉体上的痛楚更让人绝望。
几个男的,只是为了一逞自己的色欲,凌辱、拳脚相加、强暴,最后甚至要毁尸灭迹。
这种已经不是那种激情犯罪,不是那种一时糊涂,而是那种根植心中的恶念,那种毫无怜悯,视他人为草芥的残忍,让我觉得和原本想象中淳朴的乡间风格格格不入。
50/100翻拍1978年的电影简单回顾下1978年开头铺垫长而浪费,各种镜头···中段话多又暴力,我搞不懂为什么不直接一次轮上就好了,非要女主跌跌撞撞走了一段路再来强一次。
后面的复仇苍白无力吊死切鸡鸡开船弄死两个。
翻拍有:吊晕鸟啄眼死硫酸毁容死拔牙切弟弟死枪插菊花,散弹射爆菊花死对比第一部是多了一个警长因为警长也是够坏的,所以选择反杀全部是对的。
不然就是幸存之后会想办法报警,然后坏人被绳之于法,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历尽艰辛,遇到了油嘴滑舌的被告律师,犯罪人假惺惺地表示了他们的悔恨和抱歉,被判做几年牢或者和解了。
本片的剧情线索一目了然:就是一个女作家为寻找灵感来到穷乡僻壤,却遭到一伙流氓的侮辱和轮暴,女作家死里逃生,多年后,她重返故地,开始复仇。
1、剧情单薄,人物不多,刻画不够深刻,半个小时能讲完的故事却讲了100多分钟;2、“强奸和暴力”这种东西对于一部小成本的B级片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噱头和描写对象,但是导演和编剧却没有利用好,所以看起来又不够过瘾和刺激,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另外,我想暴力、凶杀这种东西在本片里应该是贵在真实,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其血腥程度;3、再谈一下剧情,一部电影要想好看,就必须让观众产生足够的兴趣,去主动地追寻情节的发展,然后反观本片,没有用的对白和场景太多,实在让人无法提起胃口。
综合评价:5.0(10)
影片女主一出现,男性凝视就将她紧紧吸住,打量,评论,意淫。
于是女主的个人存在马上就在这种目光下跌落至一片单维度的性载体,于是她的社会功能只有被男性玩弄或者等待男性玩弄,也就是说,她的存在状态只得由男人决定。
影片中的暴徒们并不是不懂法律或者激情作案的野蛮人,他们有计划有分工,并且在社会的另一些场景里,他们能表现出理智冷静、顾家、懂浪漫等美好的品质,只是他们却没有一点儿对女性痛苦的想象力。
我想这种想象力的丧失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之中,从丰县到唐山,从82年的金智英到金福南sha/ren事件始末,女性的痛苦在各时各地都上演着。
片中女主将那些男人对她说的话反施其人之身,利用私刑酣畅淋漓的完成了复仇。
而现实中,去填补那些缺失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我唾弃你的坟墓 (2010)6.72010 / 美国 / 惊悚 恐怖 / 史蒂文·R·蒙若尔 / 莎拉·巴特勒 杰夫·布兰森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
我在看前半段男人对女人进行凌辱时,是一直有不适感的,但是发现这种不适感没有后半段女人报复男人时的不适感强。
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男人,虽然我知道女性被强奸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是永远无法想象到那种痛苦的程度的。
而这部影片却将那种痛苦在后半段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人被男人强奸时的痛苦就像,鱼钩拉住眼皮的痛觉,盐酸腐蚀面部的痛觉,剪刀剪断生殖器的痛觉,枪插入肛门的痛觉。
想到这些,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强奸这种行为到底有多么的残忍。
以后再也不看av了,因为当av里男性随意摆布女性时,我能感同身受的明白av中女人的痛苦了。
我期待这部翻拍就是奔着色情、暴力与复仇情结来的,结果很难不说失望。
据说,影片上映时删减了半个多小时的片长,如果是真的,导演真不该妥协,即使限制级被加高又能怎么样,这片儿的噱头和卖点不就是所谓的暴力和色情么?
剪了你就能通过放映回本乃至大赚么?
结果证明显然不能,这片估计只是在极少数的影院上映了,而且反响寥寥,因为我们连骂他的声音都听不到,如果DVD不加点料,估计是稳赔不赚了,而且我觉得剪掉的也未必好到哪去,此类型的片子只能通过DVD来盈利,虽然本片的成本本就不高。
不是我多么BT,抱怨完全是就片子本身来说的,原作水平在那放着呢,你怎么翻拍也弄不出什么内涵深度来,讨影评界的欢心,还不如做好本职工作,玩好卖点,迎合死忠们的口味。
QJ镜头可以克制,但是后面复仇的部分就该放开,玩出新意来。
翻拍看似在剧情逻辑上下了功夫,结果造成逻辑更加不通,漏洞更多。
比如五个变态将个小树林搜了个遍,步步关卡,女主角到底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
警察去森林公园找女儿,汽车所在的位置离四周树林都有一段距离,警察就在不远处,那女主角是怎么钻进车后座而不被发现呢,说是一直在车里根本不可能不被发现,女人也不必等他咋呼一阵回车再动手把他打晕。
原版女人复仇的手段有色诱和蛊惑,这多少可以抵消女人前似羊后如虎的生硬转变,但是新版女人复仇的手段只有蛮力,色诱放弃,这就让女人一铁棍闷倒一个个大汉显得生硬无比。
是的,这会几个恶棍有头脑多了,色诱未必管用,可导演可以在复仇上多些铺陈多些花样,口哨男和DV男还算有点意思,其他几个一点劲头都没有。
这都什么时代了,在电锯先生等一干新秀面前即使甘拜下风,也不能差太远,怎么也不能让原版甩下几个身位啊?
同为禁片翻拍,坟墓和魔屋无论从影响、质量、钱途,还是诚意上都差了不少。
也许导演有诚意,只是没弄明白自己的定位。
淫人妻女者,妻女必被人淫。
如果这样的诅咒能够成真,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
话说mm遭受的虐待的确非人,不过她的报复方式也相当发指。
从作案方式来看,一个弱小女子又怎能办到?
所以,这部片子除了给暴力爱好者以感官刺激之外,就是告诉管不住下半身的男士,玩火危险,小心自焚。
看这片子真锻炼心里承受能力。
我去吐先。
影片鲜明的分为两段,女主角身上被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前半段描写种子在她身上如何生根发芽,从而在下半段盛开出鲜艳夺目的复仇之花。
影片的角色不多,难得的是这不多的几个中还有明显的缺心眼:女主角Jennifer:年轻貌美,偏偏要去人迹罕至的陌生地方独居,不知道在美国类似这样的事情多不多;行凶者Matthew:连个话也说不好,精神上明显有残疾;行凶者Stanley:与一般的犯罪者致力于消灭证据不同,他酷爱自己创造证据,把犯罪过程拍的甚为详细;许多人都因为这点诟病影片,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才显得真实么,偏执狂和SB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比比皆是。
导演不知道是处于票房考虑还是想表现真实,将暴力和色情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细腻地向观众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重口味画卷。
前半段的偷窥,骚扰,强暴层层递进,实在是令人恻恻。
同样的好风景,同样的湖边,同样的法律之外,同样的丧失人性,原以为这又是个《伊甸湖》类型的片子。
但当女主角投入河中后,整个电影却从《伊甸湖》升起,直接跃迁至《杀死比尔》。
Jennifer吃一堑长一智,化身复仇女神,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将平时只能付诸于作品的离奇和跌宕融入了复仇计划。
这几天许多人在讨论面对Q J究竟是该拔刀还是递套的问题。
在个体来说,递套无疑比拔刀显得安全,但从整体来说,一个逢Q J便递套的社会只会助长Q J者的嚣张气焰。
有时候讲理是讲不通的,必要的时候以暴制暴是最佳选择。
以本片来说,女主角成功的虐杀式复仇令人,至少令我一舒胸臆。
比起在一个没有死刑的国度通知官府然后墨墨迹迹打上一个可能长达数年还不一定有胜算的官司,选择复仇来的简单果断。
乱世用重典,盛世尚宽刑,对社会如此,对于个人也不例外。
对付这样的恶人不需要拯救派,只要降临派就好,不杀不足以泄愤。
影片前半段女主角的求饶和后半段行凶者的求饶相映成趣,人总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除了Johnny宁死不屈意外,其余四人面对生命的威胁都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没有正视淋漓的鲜血。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没错,但有一个前提是值得。
饶恕也是相对的,在你得势时没有放过别人,自然不能指望别人得势时放过你。
其实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时候总是太过自信或是得意忘形而忘记了度。
风水轮流转,凡事不要做绝。
当你不可饶恕的时候,只知道一味的叨咕sorry和please有个毛用!
前面一个小时好慢,最后40分钟赞,这几个死法还是很吊的
波在大点就好了
就觉得这电影爽!之前女主越被折磨得惨烈,之后女主报复时越发有快感!
甚爽!
一般
太恶心了。。。女主角卖相还不错
绞绳,拔牙,捕兽夹,猎枪爆菊,鱼线勾眼皮,盐酸浸人面,女主花样百出的复仇方式很Cult。剧情漏洞百出,复仇大快人心。
老版的比这个好
看来翻拍的片子很少有不落入烂片窠臼的成功品啊,勉强给一星是因为觉得复仇手法还算满足了报仇的快感
看的想吐
盐酸男是亮点
极度后悔和不愉快的观影体验!管你什么禁片地位,放在当年这种老套的桥段搭配各种猎奇血腥大胆禁忌的细节可能真的很震撼眼球吧,现在再来玩这一套就完全是恶趣味。虽说坏人怎样千刀万剐也不过分,可是沉溺于以暴制暴的后果就是受害者定位失焦,变得与暴徒无异而更令人觉得悲哀啊。法律还是有存在意义的
原作为世界十大禁片之一,翻拍之作算得上与时俱进。对于喜欢血腥虐杀电影的人,算得上是福音。只可惜,我不在其中。
嚓。。。。吊眼皮
口味有点重的偏~
禁片
剧情什么的都是浮云,唯有虐待场面可看点,但也是乏善可陈~
牙根痒痒的爽没了
这种情况下以暴制暴才是王道
我觉得最佳的观看方式应以53:16为分水岭,男的看前半部分女的看后半部分,当然啦如果是重口味也可以把顺序调转。如果拿78年老版相比倒也不是一无是处,画面清晰度的确有所提高,女主也还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