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么这样就结束了吗?
还是根据一本特别著名的小说改编的?
两个世界大国这么轻易地发动战争而且美国总统还一脸发泼地大喊:我才不考虑什么情况呢,这些人要杀我!
哎,就算你说得过去毕竟大国博弈嘛可是就靠主角的几句话两个国家都不放手了核弹也不发了这怎么可能呢难道美国的局势是靠一个人操纵的吗难道世界的和平是靠一个人支撑的吗看惯了美国式拯救地球的英雄一向都很喜欢这一次却感觉很假还好小本的颜我喜欢但是深度?
没有
片子一开头遗失的核弹为整部影片定下了中心,而且我相信大多数的看官也会和我一样,以为这部影片就是关于争夺这枚核弹,或者一方放在哪威胁另一方等等的斗争故事,万没想到这枚核弹竟然在影片一半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先兆地爆炸了,而且是中心城市,真他妈下本。
好歹也得有点去寻找核弹的场面吧,这都来不及。
电影里出现的关键人物比较多,这点稍微有点烦,有的关键人物也就出现一两下,但是如果不记住的话又跟不上剧情。
谁能没事记得那个什么俄国总统身边那个老臣什么样子。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后面美俄的冲突看得也很刺激,差点又是世界大战了,节奏把握的也还不错。
不过最后美俄总统同台做演讲时同时把欧洲法西斯势力解决的画面没有把握太好,不知道是不是当时这方面经验不足的原因,而且也还是有点突兀的,虽然最后自圆其说地描述“早上的订婚都知道,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知道的?
“ 也许有可能两个小时的长度对这种故事情节来说还是短了一点吧。
看了很多评论,很多人感觉不明白为何叫恐惧的总和。
电影里高潮阶段的演绎很好的表现了互相之间的恐惧如何导致事情渐渐失控,最终差点毁灭了彼此与整个世界,这种恐惧深深根植于人的本能,让人怀疑如果掌握核按钮的总统真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否会表现的比电影里好一点,毕竟他们也都是人,在某些形势下,人很弱小。
影片中俄国总统开始给人以权威不足,难以掌控局面的感觉,最终却比美国总统表现的更有理智一些,得以化解互相的毁灭,这其中他们相信对方确能毁灭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前提,毕竟谁也没把握在一波核突击中获胜,使他们在恐惧中本能的想赌一把的同时也强烈的想退缩。
另外一点另外唏嘘的是,即使在危机中,人类的层级意识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作为底层情报分析师的主角几乎没办法跨过这阶层的鸿沟把真实的情报传递到最高决策者那边。
现实世界中美苏掌握过核武器的领导人在卸职后回忆关于核按钮的相关事情时也感觉压力重重,仿佛一人掌握全世界的命运兴衰那样,责任太大,但本质他们也只是凡人,幸好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那种危机,大概除了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吧,他们其实已经被吓得够呛了。
然而极端情况下,理性并不可靠,恐惧可能会压倒一切,长远看在武器的毁灭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破坏性事件的危害必然越来越大,尤其是各国各利益组织群体各自追求各自利益的情况下。
解决的办好或许是一个强大可靠能克服人性弱点的组织监管一切吧,并不需扼杀一切危险的苗头,而是在危险足够重大的时候能及时有效介入解决它。
一部典型的美国大片。
整整两个小时,情节不错,画面什么的都不错,但还是觉得有点长。
影片中的惊喜来自于核弹居然爆炸了,哈哈,一直以为就像其他狗血情节一样,最终核弹不会爆炸,坏人被绳之以法,美国佬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但是,爆炸了,哈。
不过还是有点小遗憾,总统居然没有被炸死,艹,万恶的美帝老总,每次总是命大没边。
回到片中,题目叫恐惧的总和,感觉怪怪的。
什么是恐惧的总和,想破脑袋,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历史上,人类的恐惧有很多。
早些时候,古中国也许是西方人心中的恐惧:中国的强大,技术的先进,富裕,神秘等等,当他们还在茹毛饮血之时,我们已经步入了文明社会。
我想,一个国家超过当时世界太多时,她便会成为所有的恐惧之和或者恐惧之源。
到了近现代,当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打开我们封闭的国门时,轮到我们恐惧了,我们对于新近科技的恐惧,对于中央之国梦破碎的恐惧。
这时候,那些未知的科技、武器,都是国人恐惧之和。
直到现代,核武器的出现,将恐惧之和到了究极化。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力量能多大,以前从未想过。
现在已经到了能毁灭全世界。
核武器,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恐惧之和抑或之源。
片中,当两国总统均决定动用核武器时,他们心里均是怕对方率先使用核武器。
那些下属纷纷叫嚣着必须动用核武器时,我想他们并不是很勇敢,而是他们藉此发泄心中的恐惧---借用核武器。
当两国的恐惧之和爆发时,那就是核大战的开始吧,也就是地球灭亡之时,那时,我等屁民自不必多说,而那些点燃恐惧之和的人,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我想,(胡诌。。。
)片中的恐惧之和就是人类心中的恶。
总想着,你打我一下,我也必须还你一下,而不去想会导致什么后果。
另外,片中的美国总统也太热血型了吧,发生那么大的事情,不冷静下来想想,不去调查事件背后的真相,不去想想这样做对俄国人没有好处,而是一直大叫着,他们差点杀了我之类的,无语。
本,可能是片中的人类恐惧之和爆发时的那一道消冰化雪的亮光吧。
很好看的电影,引人入胜。
911事件后,一切都敏感起来,因为害怕再度触怒回教徒,影片将主要恐怖分子从原著中的穆斯林教徒改成新纳粹主义份子。
影片中提到新纳粹分子思想的一段话很有哲理:由于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传播不再需要以某一国家整体作为载体。
网络、媒体会把它传播到没一个角落。
信徒们不再是某一国的公民而是许多不同国家的信仰者。
希特勒太笨了,完全不需要同时和美国俄国作战,只需要让他们打起来就行了。
小说的原作者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几部电影,恐怕对影迷来说就如雷贯耳了——《猎杀红色十月》、《爱国者游戏》及《燃眉追击》,他本人也赢得了军事小说大师的美誉。
让人期待爆棚的摩根·弗里曼在高潮(如果这片子有高潮的话)来临之前莫名其妙地死掉。
给阿弗莱克安排一位女友似乎是想表现导演对婚姻、人生的珍视?
可惜这部分情节的蜻蜓点水让让女主角唯一的作用就是点缀风景。
那位中情局特工的出现似乎是想让片子显得更有谍战味儿,可是一没技击二没枪战,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让主角去趟乌克兰的桥段有啥作用。
90%的篇幅都在宣扬和平、理解,可《教父》似的结尾却让这些主流价值观彻底狗血...让人忍不住感叹:这编剧的价值观还真是混乱啊!
谍战、情感、黑幕.....这么多卖座元素似乎导演哪个都想抓住,结果就是那个都肤浅得一塌糊涂,整体结构更是散乱得好像小猫玩过的毛线团.....
凡是轮到俄罗斯人出现的时候 光线永远是昏暗无比 甚至透着幽幽的绿光那俄罗斯的总统像极了地狱里的撒旦却又给足了他一副游移不定懦弱无助的表情这就是美国人眼里的俄国人?
凡是轮到他们自己的时候便是一派光线充足的荣光之所这就是他们卑劣恶毒的地方了而至于庸俗我只能说 美国人拍摄这种类型的电影非要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么什么电影都是一个美国人拯救全世界能不能换个套路拍啊而这次你拍这部电影又是在宣扬什么呢 想表达什么呢世界需要和平?
人类需要爱?
我们应该放下偏见,忘掉恐惧走到一起来?
真可惜我没看出来 看到的依旧是帝国情结你们美国人害怕了 有恐惧了 全世界就该一起恐惧了么?
曾经 看24的时候没这么厌恶过看I AM LENGEND的时候没有这么厌恶过但是这次确实卑劣到一定程度了THE SUM OF ALL SICK!!!!
在纳粹阴谋家的操作下,将一枚小型核弹在美国引爆,从而想引起美俄核大战!
地球危在旦夕之刻,情报分析员凭借精准的分析,让美俄总统将按在核按钮的手指移开!
整部电影在刻画美俄双方总统在纠结是否主动进攻使用核武器时的紧张气氛,周围大都是鼓动战争的鹰牌军官,在如此紧张情况下让自己冷静下来确实不易!
而本片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处:1、美国核爆时的画面处理也未免太小儿科了,根本就未突出核弹的威力和对人类的伤害!
2、在美俄双方已知道阴谋的幕后黑手的情况下,对几名真凶却都采取暗杀的情况来处理,有些不合逻辑啊!
2019-6-131973年以色列一架军机被炸毁在戈兰高地沙漠 29年后 一阿拉伯人挖到战机上以色列制造的核弹并找买家 买家说一文不值但是为了卖家在战争中牺牲的儿子给了他四百美元 买家转手卖给一纳粹份子五千万美元俄罗斯总统死亡 另一新总统上任 CIA主管摩根找到一曾经是海军陆战队退役现在是历史学家的男主 男主女友在医院工作 男主很了解新总统 摩根带男主去俄罗斯调查核工厂遇到新总统 新总统说美国就像睡别人老婆的小三 摩根等人在核工厂发现少了三个科学家 摩根让卧底去调查 克里姆林宫有摩根的线人 男主带女友去白宫记者招待会 其间突发事件俄罗斯用化武炸了车臣 男主告诉美国总统肯定不是新总统干的 但是新闻里新总统承认是自己下令 新总统私下询问是谁下令的 手下告诉他是两个共产党将军 新总统要解决他俩 新总统承认是自己下令是怕世界说他软弱 卧底发现三个科学家和买家都在乌克兰废弃工厂制造核弹 摩根派男主和卧底去乌克兰 二人发现三名科学家被杀 核弹不知去向 核弹被安置在巴尔的摩一体育场 总统与摩根等在看球赛 男主查到核弹在巴尔的摩通知摩根 摩根带总统离开 核弹爆炸因为核弹较小所以伤害不算巨大核辐射都吹到了海里 总统车队被掀翻 男主追查核弹来源发现主要装置是美国制造 纳粹买通俄罗斯将军 将军下令袭击美国航母 航母被炸 总统在飞机上联络俄总统 男主找到摩根 摩根受伤太重死亡 总统下令攻击了俄罗斯一军事基地 男主找到证据通知总统手下但是被挂断电话 总统下令隐形飞机攻击并开启核武 俄罗斯不甘示弱也开启核武 男主闯入国防部说服高层给新总统发消息 新总统决定首先撤退 美总统也撤军 美总统与俄总统见面签署协议握手 卧底暗杀了买家 纳粹是奥地利富商被克格勃用汽车炸弹炸死 俄罗斯将军被开枪打死 俄总统身边的克格勃就是摩根的线人 克格勃找到男主送他和女友新婚礼物 男主说早晨才提亲问克格勃怎么知道的 克格勃笑着离开
跟核弹沾边的电影多了去了,也许现在你看到影片简介里再出现核弹已经有点腻歪了。
光靠核弹制造的那点紧张感,已经无法再刺激你那疲劳的神经细胞了。
的确,往往这样的片子里核弹在就要发射之前的那一刻都被阻止了。
这部片子不太一样。
首先,这部片子里真的有一颗核弹爆炸了,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巴尔的摩,总统差点报销。
好不容易让观众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总统真的都急了。
那种紧张的状态不言而喻,你轰我航母,我炸你空军基地,全面核战争面临一触即发的白热化状态。
面对此种情景美国国务卿都心脏病发作了。
其次,这部片子的立意不太一样。
虽然美国和俄罗斯是有敌意的,但是这部影片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敌对双方,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一伙纳粹分子。
纳粹分子想制造争端引发战争,做得利的渔翁。
先是在车臣使用化学武器,再引爆核弹,还让俄军收到错误指令攻击美军航母;迫使美国还击轰炸了俄空军基地。
眼见战事升级,双方就要使用核武器了,这位英雄的CIA探员拼命阻止,把真实的情报告知两国总统,最终阻止了这场阴谋。
这位英雄还是似曾相识的形象,他是小人物——一名普通的不被注意的CIA探员,因为其独有的洞察力和智慧受到关注,凭借其执着的精神最终阻止一场战争,成为大英雄。
最后看到俄美两国除掉阴谋制造者,两国领导人一同发表讲话的时候顿时有一种天下大同、世界和平的感觉。
剧情无厘头,主角光环强大到左右核战。西方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同样是战略情报室,漂亮国是从上往下的柔光,熊国就成了黑成一片从下往上的暗绿色,为什么这样拍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式主旋律毫无新意。
前面铺垫得太长说理充分,搞得像正剧不像商业片了。中间忽如其来地核弹就炸了,习惯英雄挽狂澜的模式一时都愕然了,英雄还没出手你就毁灭了?呵呵,后来小本力挽俄国的危局去了。其实还不错啦,值三星半。由于场面不够浩大,说理多于猎奇,故不能给四星。
突然真的发生了爆炸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事情上欠考虑很多地方
2008.5.22
如果那枚核弹没有爆炸,那么这部电影只能够算是一部流于恶俗,第n+1次神化美帝的宣传片。影片的高潮在于核弹爆炸之后,美俄两国领导人的博奕,影片没有过高抬捧美国总统,也没有故意贬低俄罗斯总统,当然影片中俄总统气场总是弱一些。一些参谋类的角色才是主宰命运的英雄,比如雷恩还有俄罗斯前kgb。看
美式个人拯救惊天危机的早期剧本。
当年的本阿弗莱克还是可以看看的……
老美主旋律,CIA间谍关键时刻联系不上自己家总统,却能跟老毛子总统对话,然后自己家总统还不能随时切断通信,这种设定是什么神仙想出来的哈哈,不过有一说一年轻时候的大本是真嫩啊
天士力佳片有约。。
记着给爸爸看
没差点困死我…刚进入21世纪的美国人是有被害妄想症吗…
大部分的剧情都是在渲染毫无意义的、不合逻辑的紧张气氛。为了突显男主,所有人都必须不停的无脑宣泄情绪。最终男主在一众蠢货中历尽千辛万苦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务。不幸的是:大本的表演并不足以让他塑造一个聪明人,他更适合演有钱的傻子。
老片子下载了重看,这部片子里除了核弹轰平巴尔的摩体育馆之外,最爽的一幕就是饱和攻击航母的镜头了,让军事空大呼过瘾。当然你若只想看看这两幕,看预告片就可以。对军迷来说此片还算及格,对一般观众就算了。老汤的小说本来就写得冗长而繁琐,还是电影看起来比较舒服。你只要看着过瘾就好
昏昏欲睡
这个美国英雄有高度
很经典的反恐片
纯粹扯淡
后半部分节奏很紧凑。
其实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美国主旋律大片……
多少人在YY美俄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