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1.0

ゴジラ-1.0,超大作怪獣映画,哥斯拉:负一,Godzilla Minus One,G-1.0/C

主演:神木隆之介,滨边美波,山田裕贵,青木崇高,吉冈秀隆,安藤樱,佐佐木藏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哥斯拉-1.0》剧照

哥斯拉-1.0 剧照 NO.1哥斯拉-1.0 剧照 NO.2哥斯拉-1.0 剧照 NO.3哥斯拉-1.0 剧照 NO.4哥斯拉-1.0 剧照 NO.5哥斯拉-1.0 剧照 NO.6哥斯拉-1.0 剧照 NO.13哥斯拉-1.0 剧照 NO.14哥斯拉-1.0 剧照 NO.15哥斯拉-1.0 剧照 NO.16哥斯拉-1.0 剧照 NO.17哥斯拉-1.0 剧照 NO.18哥斯拉-1.0 剧照 NO.19哥斯拉-1.0 剧照 NO.20

《哥斯拉-1.0》长篇影评

 1 ) 挺好莱坞的一部哥斯拉

如果这片子不是因为奥斯卡而且还上了网飞,我估计是不会去看的,而且这片子在欧美很火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其特效成本低而嘲讽漫威这几年的大制作烂片罢了,片商把这片子放到欧美市场倒是很聪明,作为一部纯日本影片能在欧美拿到这么高的热度挺成功的。

看完之后发现这片子其实是挺好莱坞的一部片子,把男主角换成美国大兵,成长弧线就是典型的PTSD治愈过程,后面的老兵开船完全就是《超级战舰》的翻版,最后男主角干掉哥斯拉也很英雄主义。

最后弹射座椅那段,我觉得改成让男主角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一方面能做到电影里的伏笔给观众惊喜,一方面也让男主角从过去的“怕死“到后面的”为了正当的事死去“这个成长弧光更加完整,最后他知道自己被上司救了之后也算是脱胎换骨,知道了生存的真正意义。

这片子特效确实不像过去我看过的日本电影,确实做的很真实,怪兽部分也没有那些漫改片里特别强的CG感。

剧情上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如何用当时的科技来对抗哥斯拉,用有限的手段来解决如此巨大的怪兽确实很难,最后的解决方式也比较戏剧化。

关于反战部分,其实这片子差一点就能达到新的高度,因为片子里的角色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这次是”受害者",是”被侵略者“,他们这次扮演的是保护自己国家的角色,所以只需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去扮演的是”哥斯拉”的角色就行,哥斯拉在本片也确实是个完完全全的反派,然而片子还是在这里止住了,变成了纯粹的对“生命宝贵“的歌颂。

看片子之前没想到神木是主角,我对他的印象还是在浪客剑心,听神明的话和SPEC里,主要也是他的娃娃脸实在是看不到成熟的部分,但这部片子的化妆挺好,而且是我少见的在一部日本电影里看到了男主角坑坑洼洼的脸,不带滤镜不带化妆,挺真实地表现了男主角的状态。

安藤的角色比较酱油,戏份不是太重。

女主角不太熟悉,一开始以为是吉高由里子,后来发现不是。

另外日本电影一般音乐都不错,这部片子音乐就比较一般,估计是预算不高没请到著名音乐人吧。

 2 ) 并非招魂,但洗白实锤

经历了惨烈战争,东京两次被毁,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仅靠民间力量,用没来及跟美帝一决高下的大杀器,以神风特攻队的方式,就战胜了美国爸爸用核弹喂养的超级哥斯拉(这是不是暗示,被迫接受天皇“终战”的日本不服气,神风队加一亿玉碎,干翻美帝不是不可能),保家卫国,终结二战(备战哥斯拉时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到结尾问“这战争终于结束了吗)……嗯,日本不仅是战争受害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捍卫者,特别是神风特攻队。

比起赤裸裸宣扬日本核弹受害的《永恒族》,还是本片本片更具诱导性,可惜文戏又臭又长,对人物刻画聊胜于无,让这锅味增汤风味大损!

话说,这个哥斯拉长得就不咋精神,原子吐息威力虽猛,但前摇也太长了,去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争霸,确定不吃瘪?

有意思的是,这电影海军夹杂着空军,就是没有陆军,两军还真是相互不待见啊!

总之,跟美帝拍的哥总伯仲之间…

 3 ) 感伤神话与重写历史——《哥斯拉-1.0》批评

作为哥斯拉70周年诞辰的献礼,《哥斯拉-1.0》自去年上映以来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

就票房而言,本片在日本国内仅次于《新哥斯拉》位居系列第二,而其海外收入更是超越了本土,成为了美国票房第三高的外语电影。

就口碑而言,本片目前在IMDB评分为7.9(系列最高),烂番茄98%(系列最高),在日本影评网站Filmarks上也和1954年的初版以及《新哥斯拉》并列系列最高分。

《哥斯拉-1.0》还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这也是非英语电影首次摘得此奖项。

平心而论,2023版《哥斯拉》是一部将商业性和文艺性平衡得较好的作品,视觉效果相较其成本而言也算得上相当出众。

这些优点固然有助于影片的成功,但其现象级的表现还是更多有赖于时运与情怀。

作为纪念系列70周年的作品,本片在配乐、年代设定,情节走向和诸多细节上都参照或致敬了1954年的第一版《哥斯拉》。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咬列车、记者临危不惧拼死报道等段落也都翻拍自1954年版的经典片段,难怪有国外网友将其戏称为哥斯拉系列的《原力觉醒》。

54版与23版对比1

54版与23版对比2像星球大战或哥斯拉这样的国民品牌,哪怕电影中规中矩,缺乏亮点,只要能成功唤醒观众对经典的记忆,打好情怀牌,票房都无需担心。

如此看来,山崎贵可谓相当幸运,能够先后接手哆啦A梦和哥斯拉这两个在日本数一数二的人气系列。

当然,山崎贵的履历也证明了他是这类工作的“保险”人选。

作为日本资深的视觉特效制作人(《新哥斯拉》的特效就是他负责的),能为影片在技术层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他招牌式的叙事风格:聚焦个人悲喜,用煽情手法处理怀旧题材,也多次成功赢得了大众的好感。

作为哥斯拉的忠实粉丝,山崎贵在他的成名作《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三部曲第二部的开头,就曾让一只CG版的哥斯拉肆虐于东京街头,拍摄《哥斯拉-1.0》也算是圆了他多年来的梦。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中哥斯拉的镜头其实,抛开种种表面的相似,2023版《哥斯拉》与1954版在气质上可谓南辕北辙。

相比于54版高瞻远瞩的反核寓言,23版是一部太过典型的山崎贵电影:俗气到有些廉价的剧情,努力展现个体的伤痛与希望,整部作品充盈着浓浓的感伤与恋旧。

这些从《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开始就已经成型的标志性元素,固然不会在艺术电影节受到青睐,却让普通观众一次次深受感动,甘愿买单。

过分的感伤与煽情并非总是有害,只是当这种风格与二战时期的帝国主义日本相结合时,情形就变得微妙起来。

从《永远的0》到《阿基米德大战》,山崎贵对于帝国主义晚期与战后日本的执念无需多言。

《哥斯拉-1.0》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永远的0》的姊妹篇,同样以神风特攻队成员为主角,同样是战后受伤而残缺的个体相互扶持,重组家庭,同样在影片最后让一直显得软弱的主人公完成救赎,展现出英雄的光辉。

《永远的0》和《哥斯拉-1.0》对比将神风特攻队成员塑造为让大众仰慕的英雄,山崎贵两次达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关键在于其讨巧到有些狡猾的叙事技巧:只关注普通民众的具体经历,将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背景虚化处理,悬置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本片中最魔幻的设定不是哥斯拉,而是二战刚结束的日本竟看不到美国驻军的影子,就连日本政府都因为十分荒唐的理由而让民众在怪兽面前自生自灭。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依赖民间力量的叙事,与革命时期“群众路线”那样的进步思想不能相提并论,其核心是深度的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家庭与社群的重要性。

此外,对政府的不信任也是保守主义的重要标签,好莱坞电影中政府在灾难\反派面前不作为,民众依靠自己化解危机的桥段早已泛滥。

相较于1954版,《哥斯拉-1.0》在精神上更接近前年上映的《壮志凌云2》,都是在一个舆论撕裂的动荡年代里重新拥抱传统价值,不管是日本人开飞机打怪兽还是美国人开飞机打敌军,只要消灭了邪恶力量,生活就依然美好。

《壮志凌云2》与《哥斯拉-1.0》从这一角度看,2023版《哥斯拉》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世俗神话。

影片以充满温情和个体关怀的感伤主义叙事攻破观众的心防,搭配主人公洋溢着道德感染力的救赎之旅,赐予人们在不满现实时渴望的慰藉和信念。

在保守主义思潮日盛的日本本土,人们能从中找寻到失落的“大和魂”;而大洋彼岸的不少美国观众在受够了自由左翼文化运动对影视界的“入侵”后,对本片亦是如遇知音,借助对其的赞美来抨击好莱坞日渐“政治正确”的倾向。

可以说,《哥斯拉-1.0》正可谓生逢其时,碰上了一个对“讲述神话”有着深切需求的年代。

正如中国观众在欣赏《阿甘正传》时难以察觉影片对美国黑人民权和女性主义运动的遮蔽及曲解,缺乏第一手历史经验的美国和西方观众也很难意识到2023版《哥斯拉》对历史真相的隐瞒与重写。

作为一部描绘日本民众应对战争带来的创伤及各种后果的电影,哥斯拉竟然是全片登场的唯一反面形象。

民间群体齐心协力抗击怪兽自然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也让退伍士兵化身英雄显得名正言顺,但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最终使得本片精心编织的“抗哥神剧”变得像是一座悬浮于真实历史之外的孤岛。

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政府和军队高层在片中完全缺位,而代表善良正义的民众对前者的谴责也只止于他们对本国士兵生命的忽视(相比之下,在他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又算的了什么呢?)。

生于芬兰,曾旅居日本的作家Kaisa Saarinen在她的影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片中的民间力量和国家政权间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只是后者因战败后的去军事化而失去了行动力才需要动员前者,两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这次进攻的对象恰好是一只“非政治”的怪兽,如果下一次的矛头指向某个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结果又会如何呢?

54版,16版和23版哥斯拉或许,正是因为山崎贵自《永远的0》以来对重振战后日本精神的执念,他才在本片中将哥斯拉塑造成了彻底的反派,成了神风特攻英勇气概的注脚。

即使在1954版中,同样带来灾难的哥斯拉依然受人同情,它自身也是核试验的受害者;16年《新哥斯拉》中的怪兽更是处于持续的痛苦中,映照出人类在消减世间苦难时的无能为力。

1954版和《新》都以人类的自我反思收束,而2023版则在一片民族主义的欢庆中迎来了大团圆,该死的只有哥斯拉。

1954版《哥斯拉》有着难得的国际主义视野,对科学技术潜在危害的警惕至今仍极具意义;《新哥斯拉》则片如其名,旧瓶装新酒,狡黠地对当代政治与权力展开解剖和嘲讽。

相比之下,《哥斯拉-1.0》则生生在令和时代拍出了昭和风范,看来片名中“-1.0”的真实意味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4 ) 不反对战争只反对战败

看开头男主拒绝作为神风特攻队一员自杀式空袭,以为是借鉴了佐佐木友次的经历。

所以想当然认为不敢开枪是因为生性善良,如同《血战钢锯岭》的男主。

一直到哥斯拉出现前,我都以为本片持如此反战观念。

结果男主在破木船上轻松摆脱阴影开枪射击哥斯拉,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

平安回家后,男主同女主吐露心声,说出“这次我想认真活下去”的台词。

这时我才了解到,原来男主并非是出于反战观念不愿开枪,其实是想开枪求玉碎却有贼心无贼胆!

何其荒缪,为了摆脱哥斯拉带来的死亡阴影奋而开枪。

如果将哥斯拉替换为敌军(美、中、俄、朝),按照电影逻辑。

只要是为了活下去,杀死别人都是合理的?

人权可不是如此自私而低级的理念啊!

小日子如果这么纯个体、纯日本人视角,躲在阴影里看不见旁人式自我理解二战史,那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对此真实的历史,佐佐木次男回到日本后,因为逃跑不受家人待见反而一个人生活,并不觉得有错,也没有为害死他人而自责。

说到底,害死这些“战友”的人不是那些决策者吗?

为什么一切都要从自身寻求答案呢。

可悲又狭隘!

战后这些曾经的军国主义执行者也并未有抵抗“哥斯拉”这样翻身的机会,反而因为军人身份被瞧不起。

(具体可参见《麻雀放浪记》)影片却要将二战时日本军人塑造为英雄?

这就好比国内写历史同人我“大清八旗”踏平寰宇一样可笑,只能说折射了不少日本人可笑的民族主义。

在日本遮遮掩掩的历史教育下,究竟有多少日本人为曾经的“皇军”战后悲惨遭遇同情?

女邻居抱怨男主如果毫无畏惧牺牲日本就不会战败,是否代表了日本主流观众的意见与心声?

实在是让人好奇。

 5 ) 哥斯拉:助力每一个支棱不起来的灵魂

这是本片的男主。

是的,我没有搞错性别,《哥斯拉-1》的男主是一个如假包换堂堂正正的美少男,童星出道的他从小就被当做面容妍丽的少年来对待,以至于出道至今,年过30的神木隆之介在大多数日本人心中的印象仍然是少年时那个可攻可受,化起妆比肩美少女的样貌。

于是,为了能让天下人看到雄起的自己,他决定参演这部大气磅礴,充满着男性荷尔蒙气息的哥斯拉电影,饰演无畏的神风敢死队,势要展现出自己男人的一面。

毕竟,哪个男人不喜欢哥斯拉呢?

哪个男人能够拒绝与一个又大又黑又硬而且可以时不时射爆的怪物同台较量的机会呢?

那么,哥斯拉能让这个不举的灵魂支棱起来吗?

本文严禁打角因为男主在片中的名字太长,我们就叫他阿坤吧。

阿坤吧是个很怕事的人,虽然被招进了神风敢死队,但借口飞机坏掉临阵脱逃,谁料却见证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作“哥斯拉”的怪物上岸肆虐。

我们的阿坤吧本以为自己可以举起20mm口径的大枪射爆怪兽,但在关键时刻,却发现自己支棱不起来。

南无三,这是何等泄气的事情,你能想象当怪兽就在你的面前时你的枪却不给力的场景吗?

就好比你已经斋戒沐浴,准备好了一包上好的餐巾纸和满满一硬盘下载好的老师们言传身教的学习资料准备好好学上一夜,这时候你的八大姑三大姨带着七八十个小孩突然出现在你家门口的场景一样。

这件事情给阿坤吧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战后回到家乡后,这次不举的梦魇也一直让他夜不能寐,总觉有未竟之事。

后来他遇到了带着女儿的年轻女性典子。

因为阿坤吧支棱不起来,所以虽然有如花似玉大姑娘送上门来,却也只能望眼欲穿,无法甜甜蜜蜜,如胶似漆,柳影花阴,颠鸾倒凤,琴瑟和谐,比翼双飞,巫山云雨,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水乳交融,夫唱妇随,爱如潮水,共度良宵,两情相悦,阴阳调和,举案齐眉,卿卿我我,云朝雨暮,男欢女爱,烟花风月,鱼水之欢,夜月花朝,儿女情长,倚翠偎红,拨云撩雨,干柴烈火,春风一度。

而美军在太平洋的核弹试验,也让曾经只有十米高的幼年哥斯拉,超进化成可以随时随地支棱起来身高好几十米的怪兽。

哥斯拉变大后,大摇大摆前往日本,你说海洋这么大,为啥哥斯拉那么青睐日本,大概是因为砸它的核弹和日本多少沾亲带故吧。

影片还特地说了哦,日本的美国爸爸也发现了这么大一条鱼往日本那里游,但是爸爸还有很多别的事要操心,于是便好心地送来一份圣诞祝福,希望日本人民武运昌隆。

于是,当哥斯拉一步一个脚印来到银座中央时,阿坤吧与哥斯拉,历史性地第二次会面。

日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然而哥斯拉在经历了美国的核试验后,已经变得又黑又丑又硬又长,刀枪不入水米不进,任你炮火洗地,我自岿然不动。

阿坤吧对这哥斯拉又羡慕又恨,羡慕的是这个哥斯拉代表了自己所缺憾的一切,恨的又是他自己手无寸铁,更无法伤哥斯拉分毫。

哥斯拉看向了这个渺小的人类。

“你想要支棱起来吗?

我来教你怎么做。

只见哥斯拉气沉丹田,运起核爆心法,待真气运行九九八十一个周天后,怒目圆瞪,从肺腔中喝出一身干呕,继而一道闪亮的固液混合物便喷涌而出,这边是哥斯拉赖以成名的大招原子吐息。

不管阿坤吧有没有学到,哥斯拉逛了一遭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哥斯拉爽了,银座像是一个哭哭啼啼被糟践的女孩,日本人傻了眼了。

之前美国爸爸开溜的时候,没告诉咱会这样啊。

美国爸爸靠不住,日本政府更是一群饭桶,这个时候就需要民间专家集思广益。

首先出厂的是台湾省台北市市长,前台大创伤医学部主任 柯文哲先生。

他面对哥斯拉的危机,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idea。

是的,人们恍然大悟,无论哥斯拉多么强大,都还是要吃东西的不是吗,只要把它的肛门缝起来,拉不出粑粑,那么纵使哥斯拉身形巨大,也会被憋死。

可是,谁去缝呢?

世上岂有那么坚硬的针线,可以缝上哥斯拉的肛门吗?

哥斯拉对策其一:失败。

接下来镜头给到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老师。

张维为非常直截了当,觉得针对哥斯拉不需要什么花招

日本人听了连连摇头张维为老师表示日本人还是不够自信

哥斯拉对策其二:失败。

在日本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刻,一位勇敢的男人站了出来,虽然他早已退休,但他退休前的那些语录,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哥斯拉的原子吐息,说到底还是一种激光攻击,只要日本把环境搞差,天天起雾霾,就完全用不着担心原子吐息的攻击。

有防御的盾了,那么怎么主动出击捉拿哥斯拉呢?

局座又想了一个好方法

是的,俗话说得好,以柔克刚,以屈求伸,以弱胜强,虽然咱现在没那么梆硬,没那么挺括,但是柔有柔的打法,弱有弱的战略,把哥斯拉缠上之后,人类自有那轻揉慢捻抹复挑的技巧,让哥斯拉来个海底过山车。

战斗开始了,日本先派出了两艘舰娘让哥斯拉射爆,大破退场。

虽然哥斯拉的射爆很强,但是呢,哥斯拉不能连续射爆,我们一般叫其不应期。

就在哥斯拉的不应期间,日本人立刻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整套精油开背,泰式按摩,头肩颈刮痧,老中医正骨,古法采耳,东方足部护理,深层肌肉按压,淋巴排毒。

端的是给哥斯拉整了个全套加强的超级大保健。

但哥斯拉在这挠痒痒一般的攻击中,非但没有被打败,还舒服得积攒了精力,马上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射爆。

日本众人绝望了,难道哥斯拉真的是不可以战胜的吗?

在这时刻,远远的天边传来了飞机的声音,众人一看,竟是阿坤吧驾驶着飞机带着大炸弹冲向哥斯拉的嘴。

是啊,众人恍然大悟,核酸检测是镌刻在地球所有生物dna中的恐怖之源,哪怕是哥斯拉也曾被三番五次被各种又粗又硬的杆子捅进嗓子眼。

而哥斯拉的嘴和嗓子,也正是其最脆弱,也最敏感的部位。

只要攻击那里,就还有一线胜机。

于是阿坤吧驾驶着战机,在众人的加油助威声中,撞入了哥斯拉的嘴中,在阳痿多年后,阿坤吧终于坚挺了一回,曾经倒瘫在地无法支棱起来的灵魂,也终于爆发出了超绝的能量。

一瞬间,巨大的哥斯拉头,炸了。

哥斯拉带着不甘沉入海底,希望下辈子能改过自新。

演过这个角色,和象征着满满荷尔蒙属性的巨兽决一生死,神木隆之介心想,他应该终于摆脱了女性化的形象了吧。

如果我说他长得像吴京,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呢?

 6 ) 要带着别人对你的期望好好活下去。

很好看很好看。

特效非常非常好,场面很宏大,是一部合格的灾难片儿该有的样子。

我觉得完全不输给美国拍的哥斯拉。

小女孩儿演的很好,很可爱。

男主虽然不完美,长得也不帅,还是个逃兵,性格也有很多缺陷,但很真实,不像中国电影的男主,总是完美的人设,这才是一个真实生动的人,这样才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完成到电影结尾时角色。

性格的转变也能让观众切身实地的感受到角色的成长。

日本电影就是这样急转直下,让人猜不到下一幕剧情的发展,和日本文学中常用的那种摧毁美好事物的变态美学很像很像,越是可怜美好的事物越是要摧毁。

就说男主这么熟悉,原来像周深,终于想起来了。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煽情,却依然很有力的打动了人心。

不像《长津湖2水门桥》这部电影,志愿军即使怎么打也打不死的神话,就算死也要用360度无死角的慢镜头加煽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吴京的死亡,这就是让人恶心的地方。

快到结尾了,依然是这么出乎意料,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煽情,只是在大家的一片错愕中一头扎进了哥斯拉的嘴里,这正是电影极强张力的表现所在!

一直到了最后一刻,电影仍在反转,男主打开医院门的那一刻,二人相视,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大哭了起来。

双方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拯救对方,也一直在贯彻整部电影的主题,要为了那些希望你活下去的人努力的活下去。

这是一部很纯粹的怪兽片儿,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能让观众看的很爽,很开心,就是讲一群人类如何打败怪兽的故事。

观感上很像《盟军敢死队》,两个多小时的剧情丝毫不拖沓,就像鬼灭之刃的大结局,缺了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击败无惨,缺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都不可能暂时的击败哥斯拉。

还好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不像《照明商店》那么虐,以为男主车祸去世的女主在上吊死前看到了男主还活着的短信,却没办法把自己的脖子送出绳套,只能活生生的抠掉了所有的指甲,最后被吊死在屋顶的悲惨结局。

这部电影的男主如果没有贯彻这部电影交给大家的宗旨,一心求死,想和女主团聚,那么他就见不到女主了,正是因为他还有牵挂的明子,还有很多希望他活下去的人,所以他更要带着女主的那份希望好好的活下去。

 7 ) 只谈视觉效果

视觉效果奖。

很多人说名不副实确实,其实有些过了。

我是美术,只想谈谈视觉效果。

这个视觉效果奖的关键,其实是我们如何定义电影的视觉效果。

不怕五毛特效,只怕用五毛特效来拿观众当傻子。

我们想一下,徐克拍的《倩女幽魂》有什么技术,就是王祖贤一边脸打蓝光一边脸打红光,放点烟,没了。

但那个是视觉效果。

传达到位了即可。

这个比拼电脑特效的风气,应该是从过去《星河战队》获得最佳视效奖开启的。

到卡梅隆算是一站,别的不比,花钱肯定是最多。

但是我们看《阿凡达2》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是无效的特效。

拍那么多幻想水下海景干什么。

想看水下世界,直接看高清国家地理多好,为什么要花钱去做一个模仿真实海景的高仿海景?

所以视效的定义应该是以给观众的视觉感受为基准的,而不是花了多少钱,做的细不细。

说回这部的特效。

直接的对比就有两个版本。

美版《哥斯拉大战金刚》宇宙的视效,还有一个庵野秀明版的。

别的不看,就比原子吐息这一下的视效。

首先就要强调,原子吐息的运镜一定要包括在视效内。

因为没有这个一下大摆头的运镜,你这个原子吐息的威力出不来。

然后接原子弹大气浪摧枯拉朽。

从哥斯拉蓄力到发射,日本的两个版本都比美版要好,美版的光柱做的细,但是那种不可阻挡的感觉出不来。

总结一句话,视效视效,取决于效果。

是给观众视觉奇观和由视觉奇观带来的感觉才是视效。

都是原子吐息,为什么威力的程度感觉就不同,就差在这。

 8 ) 并非招魂,但洗白实锤

经历了惨烈战争,东京两次被毁,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仅靠民间力量,用没来及跟美帝一决高下的大杀器,以神风特攻队的方式,就战胜了美国爸爸用核弹喂养的超级哥斯拉(这是不是暗示,被迫接受天皇“终战”的日本不服气,神风队加一亿玉碎,干翻美帝不是不可能),保家卫国,终结二战(备战哥斯拉时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到结尾问“这战争终于结束了吗)……嗯,日本不仅是战争受害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捍卫者,特别是神风特攻队。

比起赤裸裸宣扬日本核弹受害的《永恒族》,还是本片本片更具诱导性,可惜文戏又臭又长,对人物刻画聊胜于无,让这锅味增汤风味大损!

话说,这个哥斯拉长得就不咋精神,原子吐息威力虽猛,但前摇也太长了,去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争霸,确定不吃瘪?

有意思的是,这电影海军夹杂着空军,就是没有陆军,两军还真是相互不待见啊!

总之,跟美帝拍的哥总伯仲之间…

 9 ) 为哥总不值!

讲的哥总中美男计,但哥并不是大男主。

戏份比任何一部中美女计的KINGKONG片里的靓仔都要少。

不过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特效看起来真的挺贵,尤其扫平银座那场戏。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个人错觉,有些特写镜头还能看出面部微表情。

片尾 credit特别注意了VFX的部分,人员名单稀稀拉拉两三屏吧,和漫威片每次浩浩荡荡的排场根本没法比。

这 ROI 确实值得一个奥斯卡。

看的是东宝自家的“轰音”厅,银幕下方有两组肉眼可见很高级的大喇叭。

这个轰音技术,网上没找到细节资料,官网介绍机翻如下:“可以全身感受轰鸣声的声音剧场。

使用等压系统的低音炮被引入剧院。

等压系统驱动彼此相对的扬声器单元,产生的功率是普通低音炮的 1.5 至 2 倍。

我们将打造一个让空气颤抖的体验式声音剧场,这是其他剧场无法体验到的。

”实际体感和这个描述基本一致,哥总的每次登场,地动山摇。

片尾字幕走到最后,会出现连续的巨响以及哥总的吼声,这个时候,银幕上的字会随着声音一下一下抖动,最后一屏“监督山崎贵”尤为明显。

身在东京,真真有种哥总要破楼而入的感觉😂 (不知道是幕布真的在震动,还是做的效果字在抖)人类戏比较减分。

上一次大银幕看神木DD应该是剑心,他的肢体动作在漫改片里就还好,到了这种现实题材,完全达咩。

不过我好像是第一次看这种颗粒度的战后东京。

那个时期,他们那边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之前从来没有想过。

表达方面左右模糊。

作为观众可以做出自己的解读,在不同语境之下,可能有很大差异(和腐眼看人基一个道理至于日本民众如今的主流声音是反战还是反战败,我只能说个人的感知是前者。

愿意稍作了解的,可以油管看看 Asian Boss 那期日本人怎么看《奥本海默》延迟上映和核武的街采。

如果说由于二战敌对关系无法和对方共情,那至少可以看看,大家都经历了最近几年**特殊管控(虽然程度不能相提并论),他们的年轻人在担忧、警惕些什么。

 10 ) 这十年里最好的哥斯拉电影

这十年里最好的哥斯拉电影,比2014年的美版要好,比哥斯拉2怪兽之王要好,比庵野秀明那版要好,也比哥斯拉大战金刚2好。

如果你看过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你会发现-1.0很多地方都在致敬初代,比如相差不多的时代背景跟人类用来杀死哥斯拉的方法。

跟初代《哥斯拉》一样,片中登场的怪兽只有哥斯拉一只,哥斯拉出场的次数也并不多,而且这只的定位并非美版的正义使者,而是拥有压倒性力量的纯粹反派,一种天灾般的可怕存在。

同样跟初代《哥斯拉》一样,影片绝大部分时间都聚焦在人类身上,80%以上都是文戏。

但是这部的人类戏却写的很好,不仅细腻感人,最后甚至还挺燃的。

男主角很像“二战版碇真嗣”,后面别人带他看新式飞机的时候,还给我一种“高达男主角见到主角机”的感觉,一下也给我看燃了哈哈哈。

总之狠狠地打脸了美版的垃圾人类剧情,也给那些总逼逼“看怪兽打架爽就完了要啥剧情”的浅薄小屁孩好好上了一课。

如果硬要说瑕疵的话,就是这版哥斯拉的造型还是不够帅气,小脑袋大屁股有种雷德王的既视感,我还是喜欢最终战役那样的造型。

《哥斯拉-1.0》短评

比老美版好看,焦点还得是聚拢在人身上才行,讲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讲人在灾难面前活下去的念头。然而它又并不诚挚和纯朴,背地里在忙活着修正历史。一边声讨军国主义,鼓励人本精神,批判政府,颂扬百姓,诉说着“应以未参战而感到自豪”和“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展示着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沉痛伤害;另一边却以战争尚未结束,全民自发参战,男主必须重新得到曾目验过自己当逃兵的机械师的认可下,大和魂方能归体,神风特攻精神才得以存续来塑造对抗哥斯拉的姿态,并且明示催生出怪兽的老美就是灾难本身,归咎其为日本人由始至终不幸的元凶,上一场战争失去的雄心和虎魄,势必要在这次夺回。这般反复横跳的表达可谓是即当又立,山崎贵到底是在反战还是反战败由君品鉴。男主撞脸周深不打紧,关键在反应是僵的,表情是扭捏的,估摸演技还没周深好。

3分钟前
  • 在下三水
  • 还行

35人的特效团队能到这个水平,确实牛逼!特效不错之外,音效也很顶,被炸到手心冒汗了。这类怪兽电影的出现就是明电影院存在的必要。不只是战后社会的重建,也有人类感情的重新链接,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人组建了一个家庭,这何尝不是一种战后生存过家家。反战之战,隔靴搔痒,中心思想和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一样神经错乱。很重的鼓点搭配哥斯拉的脚步,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巨兽进行曲》的气势,可惜没有血浆飞溅的画面,不够cult。开着战机炸怪兽,周深牛逼!

6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一场臆想中的本土保卫战,既想战时存活下来,又想战后避免耻辱,就是日本人的两大宏愿,居然都实现了,再加上政治正确三全其美,哥斯拉堪称圆梦巨人

9分钟前
  • 轻如纸张
  • 还行

纠结于这部电影究竟是“反战”还是“反战败”的人,恐怕没有看过日本真正的反战电影

10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

哥斯拉系列的小前传。故事挺不错的,讲述了战后不同人群抱团取暖,在面对怪兽时又能舍生取义。重点聚焦的是人和情感,而不是怪兽,人物形象也很丰满。甚至部分爱国情节和人物表现,都有点像中国人的情怀,比如那句“总得有人做”。至于怪兽方面,哥斯拉在影片中难得出现了两版不同形象,一个是受到核辐射之前的幼态体,一个是辐射变异后的成熟体,并且明确将美国在太平洋的核试验作为哥斯拉变异的重要背景。总体来说,影片除了男主角有点丑,没什么重大缺点。

11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力荐

这,很一般吧?

14分钟前
  • 沙子
  • 较差

周深大战哥斯拉

15分钟前
  • 阿拉丁
  • 推荐

这片就很割裂,54版的反战主题,又融合了时下反战败的思潮;zf不顾百姓死活,民间自发组织打怪部队,又认为武器再好一些就可以避免更多死亡,结尾用神风队的方式完成一击还活了来……这并不是导演山崎贵的私货,反而这个人算是非常圆滑,在这部70周年的电影里融入了各种倾向的暗示,导致无论是左还是右,都能解读出不同的观点,但反作用就是双方也会认为这片是自己对立面的。

1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1500万刀不到的制作费,交出这样的特效水准,也确实值得拿个奖了。看得出导演挺喜欢斯皮尔伯格,第一场水上遭遇战,把水雷换成氧气罐,几乎就是《大白鲨》名场面的升级版,这版哥斯拉那长得跟霸王龙似的大脚掌,看着又会秒穿《侏罗纪公园》。民用船集结帮忙还挺《敦刻尔克》的,怪不得诺兰也喜欢啊。

20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周深进军国际影坛的第一部作品,无奈演技普通。一开始看到皇军的背景设定有点自然生理性抵触,但逐渐明白这其实是一部日本人自己的开国大典,是日本国民信心在战败之后被转移到一个虚构角色来完成重塑的必然产物。东宝的制作虽然不似好莱坞特效那般华丽,但是对观众的情绪都是更好的调动。在这片子里看到了很多日本过去灾难影视作品的良好素质,作为奥特曼一代能够轻松带入。另外对于情节中最后对哥斯拉的处置,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也带有传统电影的古典感。

21分钟前
  • 竹和
  • 还行

这都是啥拧巴扭曲变态的的价值观啊,导演还一个劲的输出个不停。要不是有哥总,简直是负分。哥斯拉可以被评最佳主角了吧,蠢萌蠢萌的。剩下的人类演的都是些什么鬼。要看哥总的原子炮,总共就开了三炮,没看够…………谁要看那些人类破故事。

25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较差

文戏秒杀欧美的哥斯拉啊,这个才叫怪兽电影里人类角色怎样演出自己的存在感。氛围和设定上,意外地贴合1954年的起点作,沉重、压抑、茫然、恐慌,哥斯拉不是一个实体而更像一种现象与情绪,刺激着人们去反思战争、选择未来。另一点是海上场景很多,最初孤舟远海里突然被哥斯拉追击的气氛非常有压迫感,结尾战舰拉线利用氟和气垫让哥斯拉七上八下的视觉也挺有冲击,哥斯拉背棘一点点耸立发光仿佛限制器解除然后使出原子吐息的造型很震撼。唯一遗憾可能是哥斯拉本身反而由于近年特效怪兽片的泛滥而显得平淡,出场也更多作为了背景吧(不过上浮时仿佛套着游泳圈的样子还……挺可爱的)。

27分钟前
  • 亲爱的猥琐猪
  • 推荐

@ Majestic | 好久没在影院看过这么爽快的灾难片了。这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恐怖。哥斯拉是奥本海默。

28分钟前
  • 庸爻儿
  • 力荐

最大感觸:小孩哭的確比哥吉拉吵

31分钟前
  • 晚熟的西兰花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哥斯拉啊,传奇哥斯拉都拍成科幻片了

33分钟前
  • 粵語殘片
  • 还行

就这特效水平,在日本来说应该算很高了,但拿奥斯卡最佳特效是不是在开玩笑?

35分钟前
  • 夜无汐
  • 还行

大银幕Dolby版。两星半。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日本输掉了真实(二战),就必须要在另一端赢下虚构/幻想,所以通过哥斯拉再次开启战争,相当于一次reset,用视觉特效赋形,这当然是一种技术致幻的白日梦了。对于哥斯拉作为死者亡魂的化身这一期待并未达成,只看到了成倍的苦难与虚幻的胜利。全CG制霸太美式方法了,除了哥斯拉的日式造型保有之外,可以说特摄味所剩无几了。倒是片中的几次原子吐息(核破坏)有着较好的呈现,因此加上半星。

38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最讨厌夹私货的本子反战片, 搞得自己好像受害者一样

42分钟前
  • cloud9
  • 很差

比好莱坞版好太多了。哥斯拉和其他怪兽的出现以及它们的破坏,是因为人类的破坏在先,如果忽略了这点,那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杀人爽片,好莱坞就是这么做的,以杀戮为乐,感官刺激,无头无脑,毫无营养。

47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大概只有🇯🇵人和炸了🇯🇵人的🇺🇸人会喜欢看 价值观炸裂 屁股歪到天上去 所谓的“批判”与“反思”不仅无比浅显 而且完完全全就是淡化矛盾蔑视历史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令人讨厌的男主 还要被逼着看他纠结大半部电影为什么自己当年没有去送死 男主故事的节奏又磨叽的要死 只能说对不起我完全无法共情这么一个角色 但至少关于哥斯拉的部分做的还不错 海战算是为这个系列加入了一点新的创意 除此之外... 还是不要折磨自己了

49分钟前
  • Aequitas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