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电影有着很高的要求:剧情片就要要揭露社会,展现人情才过关;喜剧还得喜得有大智慧才能行;恐怖片不光看效果,还要求摄心。
不过我们大多数时候看电影,不就是恰巧和朋友吃了顿饭,顺便走进了影院,或是无聊时候随意在电脑上搜索了一下嘛?
既然我们选择电影的方式那么随意,为什么又要要求这随意给我们带来的一定要是人生哲理大智慧?
看电影嘛别那么计较,好剧烂剧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就像最近莫名压力山大,脑子糊涂城一锅粥,还真只有这玛丽苏泡沫之夏能入得了我的眼,解得了我的忧。
剧情越雷,人设越不可思议,才能逼得人把积聚在心里的郁闷连同影片一起吐出来。
让人痛痛快快的吐个槽,不正是这类玛丽苏剧给我们的快感嘛?
哪怕你处在生命低估,看一看电影,觉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也会有个大王子欧辰在未来等着我对我百般宠爱不离不弃,也会有个酷酷的洛熙对我爱的深沉说着“你不来找我,我便不去找你”的约定。
内心似乎一下子舒畅,仿佛这个每天拒绝被叫阿姨仍然敌不过岁月的自己一下子又回到了学生时期,还可以重新来过一般。
如此说来,玛丽苏意义重大啊!
《泡沫之夏》算是很久以前的电视剧了不过,何润东,大s等等主角的演技……浮夸的演技……依旧历历在目……不过,那是因为还没有看到电影版……当看完电影版的之后,你就会觉得,电视剧版的还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电视剧的女主角至少是美的………但是电影版竟然让一个网红校花演,没有演技,蛮尴尬的还是……男主角真的没记住是谁……所以……就算是没有电影看了……记得……能不来就不来……
<图片1>当影视圈都在追逐图书IP时,青年文学似乎又如夏至炙热。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IP给电影带来人气基础,也得面对观众们的惯性对比——当那个人物从文字变成具体的人、当脑海中的自建画面遭遇银幕上导演的设想,很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观感:感动得像久别重逢,又或者郁闷得似幻想破碎。
后者居多。
大概是因为片方只注重IP自置的人气潜力,淡忘了一本书能成为IP,是因为文字荡漾出的丰满故事。
小说和电影,一个是文字艺术,一个是镜像艺术,它们是有N多不同,但重要的一点是想通的:故事力。
没有哪部经由时间淘沙后,成为经典的电影佳作,不是因为超强的故事力。
从严肃庄重的《白鹿原》、《金陵十二钗》,到青春爱情的《何以笙箫默》《致青春》《小时代》《泡沫之夏》……一路看过,「不要带着那本书的既定印象进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太难。
就好像春天的繁花常伴着飞舞的柳絮,夏天的裙袂要面对瓢泼的雨水。
70万字的《泡沫之夏》,被结构成98分钟的电影,一番大刀阔斧,记忆里的那本书,不可避免地七零八碎,柳絮满地、雨水狼藉。
被割伤最狠的,恰恰是故事。
如果说王全安拍摄《白鹿泉》,在各种紧迫地赶剧情进度的话,那么《泡沫之夏》则采取了相反方式:喝茶一般,缓慢,漫谈几句,继续慢。
脑子里的剧情都推到200页了,它还在第10页晃悠;然后发现需要赶进度了,直接哗啦啦翻过190页追上来,继续「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在想,慢的理由是什么呢?
当我盯紧画面时,好像意会到了原因。
整部电影,都洋溢在一片学院派技术化的摄影构图、苦心设计的打光点、无限小清新与无限土豪式的布景之中,这种方式呈现出的画面,只能慢下来,才能在银幕上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好美啊」的感叹。
讲真,即便有观众是冲着爱豆买票,也还是来看故事的。
观任何不以推进故事的炫技术,都是喧宾夺主,否则大家在电脑上搜集1000张高清风景图做成幻灯片,设置成自动放映也会美到窒息。
这是现在青春类型片的一个误区:画面必须唯美,摄影、布光、布景、服装等,都得围着唯美转,由此也得了一个名字:PPT电影。
按照这一标准,《三傻》《爆裂鼓手》等等,完全不合格。
以上说的这些,可以总结成《泡沫之夏》的两个观感:画面很美,赞,但太过追求画面美;剧情很慢,不赞,太不讲究剧情进度——两者的主次关系颠倒了。
电影,毕竟是超越生活的美好存在,适当地高于生活,也能理解,否则每天看看朋友圈就行了,无需去影院。
其实我想说的是,面对《泡沫之夏》这种片子,一向很宽容,之前看《小时代》,全3部,我也就中途出去一次而已,其他都坚持在影院看完了。
但这个「高于」也得有个限度。
你可以说因为男主家产万贯,所以去学校都出动车队和直升机(李泽楷当年也不敢)、衣服穿过一次就扔掉(王思聪也不会这么干)、一冲动就买个神贵的哈勃望远镜(根本没法买)、艺术品拍卖父子俩竞价(完全不懂经济)……为了构建白马王子和水晶鞋,哪怕夸张点,这些可以有、可以忍。
但是,诸如TAXI车身上贴着美元计价签等细节,这就很过分了,连最玛丽苏的韩剧和日漫都不敢这么干。
还是那句话:多一点专注故事和表演,少一些浮夸摆设,很多人看完都会不吝多给一颗星、多做一次自来水,这部电影,才不会像片中的泡沫一样,观众出来就破了。
提到演员们的表演……只想说,《泡沫之夏》只是一部青春片,美女帅哥们可以用颜值遮掩演技的僵硬不足。
但「演员」之名在于「演」,而不完全是「颜」,否则美空上、斗鱼花椒虎牙熊猫里全是演员,如果下一部电影无法靠颜值了,怎么办?
无论什么时候,吃演员这碗饭饭,请对的起「演」,才更有底气去「路演」。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诚谢轻拍。
先撸一下剧情:从福利院被收养的尹夏沫考上圣辉学院,开学第一天晚上就顺利勾搭游乐场老板之子,第二天又成功制造了再遇富少的机会,并得知其为学院老董欧式集团公子欧辰。
傻白甜富少对花瓶女主展开浪漫攻势,这时,养父又收养了异性好友之子洛熙。
欧辰和洛熙为夏沫大打出手迫使洛熙退学,夏沫投向洛熙的怀抱。
此时,欧辰管家西蒙调查出洛熙追求夏沫背后的动机,夏沫又对欧辰敞开怀抱。
欧父不满夏沫身份低微,夏沫受自尊心驱使离开欧辰,重新召唤洛熙。
欧辰以老爸名义帮助夏沫找到父亲为她命名的星星再次俘获夏沫。
一年后欧辰出车祸失忆,夏沫迫于欧父压力只能暗示欧辰自己的身份,无奈未果,只好又转而去找签约英国唱片的洛熙......一部电影最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核,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价值观。
一部电影如果失去具有说服力的价值核心,那么华丽只是凭添空洞。
夏沫这个主人公被创作者赋予一种貌似人格独立、是非分明,实则内心软弱、思想落后的人格特征。
她自以为机锋的讽刺富少手指很粗,脸很红——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应该建立在逻辑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个被全校女生竞相追捧的男生做此想象,颇有故作清高的嫌疑。
导演要在一部电影里塞下一部书的情节,必须有删节可以理解,但是女主频繁在两个男生之间跳来跳去怎么看都是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旧时期女性形象,从内到外的孱弱。
就这一点看来,已经输给《我的少女时代》的林真心和《初恋这件小事》的小水一大截,后两位认定了可都是从一而终。
她对权势的抵抗是消极的,甚至自己都抱有门第之见,这是赤裸裸的贬低自己,弱化底层价值。
如果说误会欧辰踢走洛熙的桥段尚有正义之心,那么受欧父胁迫放弃欧辰的举动只能被视为懦弱之举,她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差距不能太大(以免自己还不起)。
也就是说她从不曾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富足而自豪过,取而代之的是物质条件不对等产生的自卑。
更甚者,如此多的缺憾都被黄灿灿一镜到底的呆滞木讷放大数倍,她扮演的夏沫和编剧刻画的夏沫同影片传达出的爱情观一样肤浅而经不起推敲。
另一主角欧辰则复刻了此前多数影视作品中的富少形象:为追求爱情不惜一切代价;而单纯、痴情得近乎脑部发育不全,则是一种戏剧夸张:一个大四的富二代每天的乐趣是竞拍一些艺术品和古董,对于男女之事还处于初中生水准,一张娱乐场优惠券就可以拿下,而求爱戏码全要管家教。
那么我不禁想问:他为夏沫付出的一切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他借财大势粗之便送鲜花、包饭堂、改进观星设备、以父之名使用哈勃都不属于他自己,唯一的勇气之举是为选择夏沫离开家——无奈离开了父亲的荫蔽,又选择了夏末养父母家作为保护所,不能不说比起《公主小麦》里的南风瑾差距略大。
在欧父霸权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熏染下,欧辰所做的“富二代该做的事”失去了为爱情无条件付出的冲击力,而更像是对父亲忽略自己内心需求的任性发泄。
如果他靠自己努力获取的财富帮女主找到星星,他对女主的爱才算是刻骨铭心,因为真爱没有捷径可走。
编剧自己估计也深知爱情来的过于唐突,以至于最后说失忆就失忆了,连一个尚有余温的爱情星火都没给他,也算自圆其说,可惜发带这个道具全被浪费。
罗仲谦的欧辰很帅气,但是由于编剧的原因,这个角色被塑造成一个懵懂纯情又有点任性呆萌的富二代,完全是为了满足少女心而存在,尴尬的是角色本身并不能给少女安全感,他自己都需要保护。
客观讲,该片唯一拿得出手的估计就只有颜值了,某些镜头严禹豪略似年轻时的钟汉良。
画面看似唯美,构图实则平庸。
张国柱到开场一个小时零五分钟才出场,归亚蕾、金燕玲只有一场戏,三个老戏骨纯粹是友情客串来的,戏份稍多的张国柱基本没什么发挥。
为捧他们的场的话,基本你被骗了。
除了核心崩塌,还有什么问题呢?
第一,台词非常弱智。
为了铺垫泡沫和星星的关联,强行塞进这样的台词:“你怎么不去吹泡泡啊?
”“泡泡一碰就碎了......”“那你教我怎么看星星?
”“现在是白天,晚上才能看。
”听得我一脸懵逼——话说,这样穿凿附会得太明显真的是小瞧了观众的智商好吗?
宋莉莉在阴谋揭穿之后威胁夏沫:“你想打官司告我们啊?
律师费很贵的哦!
”请问,宋莉莉你这个智商,男主再怎么傻白甜也不可能喜欢你啊,人家没钱,人家男朋友给不起吗?
第二,演技非常傻缺。
黄灿灿作为新人,愣是将一个角色从三维世界的有血有肉演得二维世界的单薄平面:收到通知书,本来是件高兴事,莫名其妙的不高兴,我还以为是剧情让她装一下,再来个surprise,谁知道我想多了。
念台词的时候每一句都是一个调调,尤其是一个字一个字念的时候,看得我那个尴尬癌分分钟能致死。
“我——不——喜——欢——你!
”这究竟不是在演机器人啊,语调稍微有点情绪在里面好不好啊?
得知洛熙骗了她,那个难过也是流于表面,初吻都被他抢走了能请你别那么镇静好不好啊?
最后跟欧辰讲故事的时候,那个小表情分明在可劲的暗示他自己就是那个新娘,就是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挣扎和不舍......严禹豪在年龄上虽跟黄灿灿没有违和感,但是全片都在扮冷傲,没有剧情铺垫他是怎么喜欢上夏沫的,以至于结局出现得让人猝不及防。
第三,剧情非常突兀。
最好笑的是:老子跟儿子竞拍古董,还每次都高三倍。
我想请问欧父,你的钱确定是你自己赚的么?
你跟自己儿子较劲花的还是自己的money,你的动机何在?
脑门被门夹了也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吧?
欧辰对夏沫的感情也是莫名其妙,倒不如把后面无聊的追求戏腾挪一点给感情铺垫,不要一个晚上几分钟就定情了,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洛熙让尹澄送选并不好的画作参赛,理由是那帮评委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老天,这个玩吉他的骚年是得有多自负就能对绘画艺术做此评判啊,感情评委个个都不如他吗?
老戏骨归亚蕾的演技是无话可说,但是安排的这一场跟夏沫的对手戏也感觉是强行塞入的。
论理夏沫也在这个福利院呆过,但是院长完全不记得,那也罢了,她眼里只有洛熙嘛。
可是,既然不了解夏沫,她凭啥初见就要把洛熙交给夏沫了呢?
这也是洛熙计划的一部分?
不得而知。
宋家人的脑回路也是简单到粗暴,你花那么大精力整这么个阴谋拆散夏沫和欧辰,那你至少也应该在你家闺女和欧辰有一星半点希望的前提下进行才说得过去?
可人家欧辰正眼也没敲过你家闺女,都是她在强行投怀送抱。
都快破产了还这么不上心,好歹你也整个什么幺蛾子啊——什么都没干,我也是醉了。
最后夏沫离开欧辰,离开就离开了吧,关键她迫不及待的去找洛熙,话说不是跟洛熙有约么,你不找我,我不找你?
难道是怕过了最佳受孕年龄吗,这么恨嫁?
另外,我丝毫看不出洛熙对夏沫的感情表现在什么地方,貌似事业比她重要。
第四,冲突非常之弱。
该片大部分时间平铺直叙,镜头无设计感,比食堂里没油盐的汤还要清淡寡味。
欧辰和欧父的关系论理非常紧张,是一个爆破点,可是片中两人关系时坏时好,削弱了冲突力度。
唯一的冲突戏(欧辰背着父亲购买哈勃使用权被发现)也没有什么张力,欧父说的那句“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我也可以收回来”,这哪里听起来像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儿子说的,感觉是对包养的情妇说的话吧?
洛熙利用了夏沫感情,不见夏沫任何的矛盾,洛熙的“爱上你,不在计划之中”,也完全就只是过嘴瘾。
而欧辰和宋家姐弟的冲突更仅是以撞车门了结,夏沫和欧父基本上连正面冲突也没有,欧父说什么,夏沫就怎么干。
这不至于说穷人就该这么卑微吧,你作为女主光环呢?
总之,可以作为爆发情绪的渲染情节都那么一带而过,好像导演赶着交工似的。
另外,该片音乐从头到尾都是不痛不痒的钢琴曲,听来亦是寡然无味。
整部电影用的桥段都是前人用过的,什么高富帅遇上平民女啦,为了达到目的出卖感情啦,身份悬殊豪门不容啦,出个车祸就失忆啦,要说有什么意外的,就最后夏沫厚着脸皮去找洛熙最让我意外,那你对欧辰的感情算什么呢?
这部片你到底想讲什么?
人要随份从时,相时而动吗?
不仅如此,导演似乎还暗示:门不当户不对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夏沫一开始就不该对豪门子弟有奢望,一开始就只配和一个世界的洛熙相伴。
若果如此,碎掉的真的不止泡沫,还有观众的三观呐。
看完全片,我不记得任何一个人的眼神里有内容,即使是青春片,你也要塑造出真正的人物,不可能用灯光师、布景师、造型师去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鄙人认为这部被叫做电影的超长剧情mv真的是用片名解释了一切:夏天的泡沫,空有一层浮华的外表,轻轻一吹,就破碎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没在这世上存在过一样。
这部电影真的,如果你有时间没事情做想看这部剧就算了吧~还不如玩贪食蛇,说实话,男主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夏沫的弟弟也还行,退一万步说男二都还看得过去,女主真的是没选好~完全无演技,看得我都想跳上去演啊!
那台词说的!
特别是电影院那段!
她说完了台词男主开始说,那个对比,分分钟~黄灿灿念台词真的就是在老老实实的念台词啊,尴尬癌真的是犯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一点就是剧情太跳跃了,可能电影时长有关系,但我觉得该剧是把不该着重的地方着重,该着重的地方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不演,如果不是因为还依稀记得电视剧的情节~真的是会让人看的一脸懵逼,整部戏剧情进展太快又太杂乱无章,前面太过拖拉后面速度又太快,最后又是车祸+失忆,万年老梗不嫌腻啊!
这部戏对我来说唯一优于电视剧版的就是男主比何润东帅,其他真的是……惨不忍睹,黄灿灿还是去找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来演比较好,毕竟自身的长相而言并不太适合这种角色,我一直觉得她长得算硬朗风的,演硬朗的女性角色应该会比较出彩一点,毕竟现在能演硬朗风格的女演员还是比较少的,她或者演活泼一点的那种都会好一点,这种角色她演不出内心戏来,可能演杉菜都会比这个角色适合她,不是她的粉也不是她的黑,认认真真分析了的~主要感觉这部剧没给她演艺之路开个好头,反而还遭黑,演技也确实还需要磨砺,看了这部戏,我瞬间发现其实很多演员演技还是可以的,是我要求太高啦~哈哈哈,还是希望她能成功,就是演技真心需要磨砺,来自路人的真心劝告!
给的一分是给男主的~弟弟颜值也还行^_^
当打发时间看的,看完心情挺好,想着打个三星,毕竟看得挺开心,当狗血剧看也没什么期许,但是看到电影简介我就很郁闷了。
这电影和我看的似乎和简介不一样,讲点良心好吧?
出来圈钱的吗?
这么明显真的好吗?
情节完全不一样。
没看过电视版,没看过书,不认识女主,也记不住脸,看评论才知道是个网红,我猜硬照应该很好看吧,出来拍电影纯属找骂。
当然拍不拍是你的自由。
男二演得很搞笑,演技尬得想扇人,对了,还很吃藕,其实整个剧男演员都吃藕。
就算抛开这些主观审美来看,这电影是来圈钱的没错了。
哦,唯一一个优点就是,画面还算好看。
被评了2.8分我也是醉了,想着看看有多辣眼睛👀!
结果开头就看不下去了,颜值剧情不想吐槽,只想赶快关掉!
真的太辣眼睛,晕死
又是听别人说,看这个片真的是从头至尾的尴尬,根据我以往的尿性,那绝壁是要去看看的呀!
但是看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重的羞辱,真的很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看过,怕大家质疑我的智商呀!
把过气的二流超大号玛丽苏小说拍出来就算了,你敢信女主是武大樱花女神黄灿灿演的,唉呀妈呀这年头网红不仅能睡天王,还能演电影了呢!
这让北影上影中戏的那些苦苦寻找机会的专业演员情何以堪呀!
随便找个小戏骨都能完爆了她!
至于这个幼稚的剧情神马的我都不想说了,还不如去看海飞丝的广告呢!
午后下了一点雨,太阳出来后,雨水蒸腾到空气中,愈发闷热,突然想到《泡沫之夏》上映了,赶紧买票去看。
看完电影出来,天气已然放晴,阳光烘干了烘干了水分,又恢复干爽的夏天,感觉像吃了一根冰棍一样的爽快。
回顾内地电影市场上青春片的兴衰之路,应该算是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开始的吧!
但是台湾青春片的调调无法被模仿和复制,几年来内地用无数部惨不忍睹的青春片去尝试、探索,编造各种曲折离奇、大起大落的故事,却鲜有佳作问世,而引进台湾的青春片太少,这也正是我迫不及待去看《泡沫之夏》的原因。
其实,《泡沫之夏》是那种有点“过时”的电影,小说2007年出版,距今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了,在2010年被拍成过同名电视剧,可以说,这是一个旧IP,熟知小说或电视剧的观众会对电影中三个主角的爱情了然于胸,即便是没有任何了解的观众,也不会否认剧情上缺乏亮点——典型的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故事,感情的路上几经坎坷先是第三者从中作梗,接着是父亲反对,最后两个人终于要结合了,又碰上更大的意外。
影片把这样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设定就这样直白的摆在观众面前,没有任何伪装和修饰,整部电影像黄灿灿的眼神一样,干净、明朗、清澈,这样的形式,说到底只要台湾电影才敢这样拍,因为他们知道最后给观众传递出来的是真诚和感动。
来自武大的黄灿灿,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才叫“小清新”。
之前只出演过《爱情麻辣烫之情定终身》的她,谈不上有过人的演技,但正是这种青涩的表现,反倒极符合影片中夏沫的角色定位,一个步入大学,刚刚接触人情世故,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生,她天真的眼神和稚气未脱的面庞,不需要涂脂抹粉,展现出的是天然雕饰的美,和一副与大学生相符的气质和容颜,这是导演在选角上的成功,也是值得大陆导演去学习的,对比一下,我们到底是有多功利、多不自信,明明是校园电影,为了票房选择有名气的职业演员,最后年龄错位的尴尬很让人出戏。
《泡沫之夏》解决了这个问题,演员的表演自然流畅,罗仲谦饰演的霸道总裁,不管做出多么荒唐的行为,都不会让观众范尴尬症,只会觉得有趣。
而两个男主角罗仲谦和严禹豪,性格一热一冷,形成鲜明对比,让这段三角恋也显得极为特别。
除了三个主演,配角看点更多,金燕玲、张国柱、归亚蕾、郎祖筠都参与其中,当然最有意思的当属九孔,看惯了他的谐星形象(特别是前几天才在《陆垚知马俐》里演一个搞笑的超市促销员),这一次一本正经的管家形象是一大亮点。
《泡沫之夏》像一缕明媚的光、一汪清澈的水、一丝暖洋洋的风,影片中有青春懵懂,有爱意朦胧,哪怕是三角恋情,也能拍的如此唯美和温暖,这更像是一幅缓缓拉开的精美画卷,以至于看到最后“泡沫”破掉,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希望制片方能接着拍第二部吧!
把夏沫和欧辰的感情延续下去。
本以为冲着黄灿灿的人气这部电影也应该不会太差,结果啊结果,伪人气吧,不出名的演员,尴尬的演技,从来没有看过哪部电影是这样的,我看的可能是假电影,台词功底那么差,也好意思放原声?
注定了这部电影的票房不高,当然,时代的审美在改变,这种玛丽苏的多个男人爱女主的梗也已经不再收到追捧。
相比剧版的泡沫之夏,我感谢大s,
辣眼睛,为什么要这么侮辱“有钱人”啊,有钱人招谁惹谁了。
我都在想,这一版是想捧谁吧,要不然拍来干嘛,要长相没长相、要气质没气质,连最起码的精致环境都没有,目的是什么呢!
看到 tree /F 输出滚屏的气场我以为哈勃望远镜会炸亮一片夜空 女主角 tts 般的台词很出戏 没培训就上台 每次他们在外面谈星星我都看不见天上星星
这……霸道总裁,车祸失忆……我觉得女主是渣女诶
看了小说去看的剧,标准偶像剧
明晓溪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泡沫之夏》,拍成电视剧时,虽然黄晓明演的洛熙太垃圾,但是何润东演的欧辰太赞,大S演的泡沫也还过得去。总之电视剧当时还是非常火爆的。拍成电影后我特意去看了一下,真的很烂,罗仲谦演的欧辰简直就是傻大白,武汉校花黄灿灿演的泡沫很一般,而且配音超难听,唯一的亮点是严禹豪演的洛熙,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你们看看这个演员看着顺眼是不是在他身上看到了小哇的影子[偷笑]
对于一个本就玛丽苏的小说言,电影改编无疑是尤为困难的,当然这所指只是针对真正的佳作,而《泡沫之夏》显然并不会在这一范畴中,其所另辟蹊径以毒攻毒的方式,凭借演员与剧情的完败,以更为糜烂矫揉造作的呈现,不仅再度挑战了观众对电影的认知,更超越已小说玛丽苏的高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人家就是雷剧 这么多人认真地打一颗星也是醉
玛丽苏经典,苏到麻木。青春校园的玄幻剧情,做作 的表演和剧情,反面案例的必看烂片。泡沫之夏
又开始反思都看过啥电影了 看在舍友那么喜欢灿灿的份上 尊重剧组人员 我最低打三分的😂
没办法还原原著的浪漫气息,女主角演绎的不够生动活泼,感觉只是练台词,男主角又没那么帅气,有点失望
看过小说夏沫的人物形象和小说里相符🤗
我觉着挺好看的呀,咋这么低分
笑死我了,本年度最优秀的搞笑片!全程无尿点,我连厕所都不想去就怕错过任何一个包袱hhhhhhhhhhhhhhhhhhh
..............................................
现在青春类型片有一个误区:画面必须唯美,摄影、布光、布景、服装等,都得围着唯美转,由此也得了一个名字:PPT电影。多一点专注故事和表演,少一些浮夸摆设,很多人看完都会不吝多给一颗星、多做一次自来水,这部电影,才不会像片中的泡沫一样,观众出来就破了。
一般吧,演技都挺糟糕
电影版解救了电视剧版!泡沫之夏是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拜托你们放过它好吗!!!!!!
其实还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