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关算尽,周密计划的人,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制裁。
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很喜欢男主角最后倒在血泊中的背景音乐
刚看完《the lord of war》,顺着豆瓣的评论于是看到《千层膏》,看完了最后才知道这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男主角的名字。
只是,大概真的也不是人人都那么聪明吧。
不知道那软弱的一枪要了他的命没。
英式英语听起来虽然很gentle,不过大概真不适合我这种嫩头青,我是说我还要在这部片子中努力的分辨各种不同的英语口音,很累。
长的非常棱角分明的男一号很合我的口味,尽管大家都说他很俄罗斯,不过俄罗斯也谬啥不好,男人就该长成这样。
老实说,第一次看还是感觉很混乱的剧情,从头到尾都非常紧张,但过于庞杂的分支让人很累,我想我得抽个时间再看一遍。
这个SB世界就是layer cake,你在第几层?
完全可以再去看所谓的励志,热血,亲情,温馨的电影,可当到这个年龄,这些电影看了会不会觉得有点假。
看了layer cake,至少没那么假,也没那么真。
但确实是不同的。
只记得男主角觉得开始觉得自己挺牛逼了,人聪明,事业小成,兄弟蛮多。
可事实是还只是一个小卡,很小的卡,但很幸运和聪明。
大卡拿了小卡本来要赚到的钱,退休了。
小卡从此成了大卡,等着下次又可能成大卡的小卡出现来送钱。
年轻时常崇拜哪个大佬,老板,名人,觉得太牛逼了。
现在发现他们都是一般人,骨子里都是农民。
不过就是卡司大一点,对付农民工有用的,对付他们一样。
最SB的就是像主角的中间层,没有任何幻想和奇迹,成功了就是奇迹,失败了就是幻想。
这个SB世界就是layer cake,你在第几层?
社会很残酷,所有的利益貌似一个大蛋糕。
片中所有的人都在为着自己的那一份而不择手段。
如果你卷入,那么请不择手段。
如果你没卷入,那么看好你的蛋糕。
《千层糕》,新007丹尼尔克雷格04年的作品。
这个男人虽然算不上倾国倾城的英俊,但绝对是个硬朗的猛男。
他饰演一个把贩毒当成事业兢兢业业来做的黑道分子,可惜谨小慎微机关算尽也没能使他达成功成身退带着大把退休金和漂亮女友隐退江湖安享余生的愿望。
只差那么一步,他死在了情人的猥琐前男友的枪下。
可悲的命运。
夹心,味道的来源。
中间人,做生意的艺术。
每当看到是Daniel Craig的片子,我总是很不遗余力的想推荐。
第一次看到他是电视上播《幻影夹克》那会,台一调到那,那深邃的眼神,湛蓝里透出一丝灵动,这就是吸引,盯着屏幕10秒钟后便调台了,我想记住那眼神。
王家卫评论梁朝伟说,他的眼神里有神,而张国荣的眼睛里有故事。
回头找剧照的时候,才发现那会的他,那个角色,并不是像如今的他在荧幕上的形象,那种与风流倜傥英姿飒爽甚远的邋遢的样子,眼神里依然有故事,这注定了Daniel不简单,他会发光,照耀到每个人的心里,所以他能被挑选为007。
要不是前几天翻出了几年前的《看电影》来温习,那么今天挑片子看的时候我一定会错过这部《夹心蛋糕》,这片名真好,直接呼应了一句台词,做生意的艺术就是做好中间人,Daniel被夹得很酷。
I'm not a gangster, just a businessman. And my commodity happens to be cocaine. ——可卡因商人——My name? If you knew that, you'd be as clever as me. ——并且没有名字—— Well I'm honored. But for me this is all over. I'm getting out. ——唯一想法是收手。
这三句台词很简单的交代Daniel饰演的没有名字的人的背景。
这中间得还有个故事,至于是怎样的直接借用影评人的一句话吧“This is a clever drug dealer movie set in the UK. ”我想表扬的是这部影片出剧情以外的东西,镜头和剪辑,配乐与台词。
非常出色!
也许看过的人,都觉得台词里太多fucking了,但我觉得ok,这些都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很有代表性的黑帮犯罪电影,兼备文艺片的慵懒和传统英伦的优雅,同时犀利,精准独到。
其实整片基调起伏不大,张力却足够了,角色的情绪是隐藏在镜头背后的,这些华丽的修饰也并未掩盖演员的表演,内与外,深与浅揉合得非常恰当。
也许是太对我的味了,可能说得有些夸大,希望别介意。
下面说一下小花絮,前段时间看了《火炬木小组》,很长时间泡在威尔士口音的英腔里,今天看这部英国片,格外的觉得听得舒心,不像以前对英腔还有那么一点不习惯,刚想到那部剧,马上在这里又遇见了一个熟人,《火》里面的owen。
还是那么cute。
故事涉及太多人物,对于外国人名字又记得不清,又很多情节和述说,看到一大半还没明白咋回事!
但是凭借着又一次伟大的觉悟,我又猜到男主角最后功成身退但会因为抢了别人的女朋友,这件小事,而被小器的小男人杀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别去抢小男人的女友,虽然他很差劲,但是正是因为他差劲,他会做一些你想像不到的蠢事致你于死地!
就算你本已很小心,也很聪明,却也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所以小心!
小心!
再小心,别惹小男人!
相对于西方世界的黑帮电影,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则更偏好于英伦的黑帮片,倒并不是说美国的黑帮片不够好。
毕竟美国的《教父》、《美国往事》这样的作品属于黑帮片的经典之作,美国黑帮片在风格上总体偏重于写实,当然也有象昆汀塔兰蒂诺这样的另类。
但就近几年来看,美国的黑帮片没什么出彩的作品,倒是英伦的黑帮片另树一帜大放异彩,尤以新锐导演盖里奇为代表拍出了《两杆老烟枪》、《掠夺》这样漂亮的作品。
但盖里奇自从和麦当娜结婚后,拍了部喜剧题材的影片《踩过界》却引来骂声一片,于是歇了一阵后开始重操旧刀,最新黑帮片《左轮手枪》却迟迟未能面世。
在黑帮片漫长的真空期里,影片《夹心蛋糕》却带给观众新的惊喜。
《夹心蛋糕》的导演马修•沃恩也是和盖里奇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他们两人一起合作成立了斯卡电影公司,共同制作了影片《两杆老烟枪》和《掠夺》。
这一次他从制片人转而亲自执导了这部黑帮电影。
基于他曾经作为盖里奇作品的制片人,因此在他的黑帮影片《夹心蛋糕》中仍不可避免有着盖里奇作品的影子,但这并不是问题。
如果说他从盖里奇处学到了不少好的技巧,但同样也在自己的电影中避免了盖里奇那种MTV式过分花哨的画面剪切。
应该说马修在这部自己的作品中溶入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影片有了自己的标签,而非单一的盖里奇式的。
回过头来谈谈这部电影,就个人以为这也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的黑帮电影中的佳作。
影片中的出现的主人公是个规矩人,当然不是指正常社会中的,而是指黑社会当中。
他在黑社会中安安份份地做他的毒品中转生意,其次绝不和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混混打交道避免惹上麻烦,只等有一天能够安然地退休享受生活。
说实话在这样的黑帮片里你挑不出一个好人,在盖里奇的电影中早就领教过了,不过在一大帮混蛋当中主人公还算是个说得过去的家伙。
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名字,事实上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他其实代表了大部分毒贩的思维方式,把毒品交易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从中获取超额利润。
主人公甚至幻想毒品交易的合法化,如陈列于超市的商品。
西方的黑帮片与东方典型的香港黑帮片不一样的就是,他们很少讲义气之类的情感东西,利益才是驱动一切的至高动力。
就象马克思说的那样,为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人们愿意铤而走险。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围绕着斗争的还是那些利益。
其实相对于黑帮电影的暴力场面,我欣赏英伦黑帮电影的是它并不非常血腥却很有趣,加之一些冷幽默,让影片看起来非常轻松。
而并不仅止于此,更加关键的是它那些独特巧妙的局情设置和不同条线的交汇产生出的结果。
相对于盖里奇过分的散乱众多的人物线索,马修在《夹心蛋糕》中的主线和主人公还是相当清楚的,虽然也有一些复线围绕在左右,总体来说让观众在观赏中还是容易领会的。
在《夹心蛋糕》中的主人公办事小心,在江湖中尽量避免惹上麻烦。
但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麻烦。
因为老板给他的任务,他随之而来陷入到两个大麻烦当中,有可能连命都搭上。
其实到这里我渐渐明白了影片的片名“夹心蛋糕”的含义,一个小人物事实上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当影片中主人公面临这一大堆麻烦时他最终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危机,而他正好被夹在当中。
这其实也是英伦黑帮片熟悉的套路,镜头常常对准那些黑帮小人物,有趣之处就在于在这个大鱼吃小鱼的黑社会之中,小鱼如何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大鱼的捕食,甚至利用环境和复杂的帮派关系来反戈一击。
当我们的主人公明白自己的危难处境后,于是开动脑部机器寻找使自己安全脱身同时又得利的办法。
看到这个阶段时我们基本知道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同时也知道这个影片有可能的结果。
果然他骗过了大部分人,但只是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影片巧妙的设置,还是让我们领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小人物还只是大人物手中的棋子,弱肉强食,动物世界的基本原则。
虽说与盖里奇以往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导演马修有节制的对影片进行了控制,并没有让《夹心蛋糕》玩得跟盖里奇的电影那样张场,画面剪切得象MTV式眼花缭乱。
不过他在场景的转换上保持着漂亮的手法,衔接得天衣无缝,还是有着奇妙的技巧活,不过并不显得张场。
对于影片中的诸多出场的黑帮人物,在人物的刻画上依然非常的鲜明和夸张化,使每个人物看起来都特征明显得代表着自己在黑帮中的地位。
但是与盖里奇那种极度幽默和夸张的表现手法相比,马修在这方面是相当内敛的。
虽说象《夹心蛋糕》这样的黑帮电影基本上是属于娱乐片范畴的,但是马修并没有如盖里奇那样让整部影片充满了娱乐元素,从而看起来有趣精彩但在是非观念上概念模糊。
我个人觉得马修最后让影片出现的这个出意料的结尾多少接受了东方黑帮电影的一些理念。
仿佛在说着一入江湖深似海的无奈,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由不得你的,并非想离开就能离得开的。
道出了当你朝自己的人生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时,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归宿,连回头都变得困难。
虽说象这样带着批判性的说教并不多也并不刻意,但仍然对影片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使影片的层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眉间尺
黑社会不好混阿同志们,哪怕你是精英人才……未来邦先生在此片中的遭遇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结尾那一枪,满有点和谐的意思。
不过不谈情节,从风格上来说,我还是更喜欢《snatch》或者《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出来混得想全身而退,从此以后和美女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很难,让主角死去,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的死法让我觉得有些滑稽,出乎意料。
就英音听着好听 故事讲的好烂。。。
我说这电影好盖里奇的味道,看导演的简历才知道,他是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的制片人。也是盖·里奇与麦当娜婚礼上的伴郎。。。
这么棒的切换和结局,还有这猪脚~~
剧情其实还可以再无聊一点。小本就几分钟的戏份。。。。
47分的时候滚石乐队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响起来,好久不听还真亲切,爽歪歪~
其实能把一部含有黑帮、犯罪、悬疑、毒品等元素的作品拍得如此无聊温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整部影片就如同最后一枪一样,想要给观众一种惊讶、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的感觉,但其实是挺蠢的安排。
什么渣叙事。
匿名先森虎口脱险并带领一干兄弟成功上位的故事,虽然前情夹杂的频繁笑点已经暗示并反转不断,但结局依然来了个给力冲击,柳暗花明却又前功尽弃。丹尼尔这几年已然化身007,这部04年的作品倒像是热身尽管一场动作戏也没有,白费了一身肌肉。。小本真心演技派!老湿就摆摆pose拍拍照吧。。
故弄玄虚的配乐和剪辑,其实就讲了一点简简单单的故事
人物关系太复杂
年轻的聪明男孩在哪里?剪辑像嗑药了
快进看完,有点盖里奇的影子
电影拍得着实不怎么样。
我他妈真不懂底下给这片评分的脑残粉是些啥心态,不是“专门来看Ben“就是”男主角不好看“我能理解这世界已经被颜控所占据了,但看片特么的能不能好好尊重下导演尊重下剧本,这片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你们不管特么的就因为觉得丹尼尔克雷格长得丑就给两星一星的我看了真是心塞。。。再说丹尼尔到底哪里丑
【B-】完全没看懂,晕乎乎的,难道我智商太低了?
剧情有点不知所云。邦德兄的蓝眼睛还是这么帅。结尾崩坏。
6 |混黑道要想活的久最重要的不是比谁老谋深算,不是比谁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结尾时不要对着身后的镜头说话装B,要看路
QAQ咋觉得无聊呢就BGM好听
daniel craig因为演了这个才被选为007的吧?
有意思。冰箱冻人和找女儿的设定在《绅士们》中得到保留,明显能看到两者一脉相承,但《绅士们》更商业、更快、更贴合市场。马修沃恩玩盖里奇的东西还是不如盖里奇自己玩的好。当然了,玩来玩去都是那一套。有时候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讲故事的嘴唇更性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