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讲述了青春的故事,是80后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电影《匆匆那年》讲述了年近三十的陈寻在90后女孩七七追问下,回忆起了自己与初恋女友方茴的旧日时光。
当年近而立的陈寻再次回忆这段纯真感情时加入了思考和反省。
这既是陈寻的青春记忆,也是属于80后整整一代人的匆匆那年。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
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
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
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
个人对于匆匆那年的情节并不是很感冒,但是由于网剧拍的很不错,所以对于电影抱有期待。
但是看了电影之后,只想全程快进。
由于种种原因,最近才看这部影片。
听周围的朋友说不好看,我也抱着随意看看的态度看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可以烂到这个地步。
影片的灯光、色调都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但是怀旧并不意味着扮丑。
没错,倪妮本人长相还可以,但是并不适合剧中的妆容。
从服装到化妆,她始终展现的都是一种土的感觉,完全没有高中生的清纯,就算是八几年的高中生也不会扮相如此,何况匆匆那年的背景并没有那么遥远。
建议影片的服装设计师、化妆师采纳致青春的妆容,同样式怀旧主题,明显致青春给人感觉好很多。
除了倪妮的扮相,其中的男性角色也是一言难尽。
魏晨在流星雨里面还是一个阳光少年,在这部影片里硬是变成了土里土气的乡下人,男主也是不忍直视。
除了服装、灯光、妆容的问题,电影的节奏感也明显不对。
整个影片中的故事是断开的,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播放着,各个片段之间的连续性很差。
如果不是对故事本身有所了解,那么看完电影估计会十分不解:这部影片,到底讲述了什么?
上述不足已经完全让人失去了看电影的欲望,同时演员的演技也并未出色。
整部影片让人完全看不下去,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烂的青春系列电影,不排除有更烂的我没有看过。
如果说整部影片有什么亮点,是配乐无疑,匆匆那年的主题曲给整部影片带来了亮色,能坚持下去只是为了听完音乐。
王菲的嗓音很特别,歌词写得也很好,搭配着这首歌能够使得整部影片质量稍微有所提升。
可以说,是匆匆那年的音乐拯救了这部影片,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依旧很烂的现实。
这个原著没看过,但是我相信它一定很青春小说,很好看。
张一白是很文艺的人,之前拍的好奇害死猫,把刘嘉玲拍成女神一样。
虽然他是一个满脸胡子的大叔,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文艺的心。
所以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表情特写,犹如豆瓣相册一般的逆光清新大照片。
配合怀旧的气息以及那些关于初恋的致青春故事。
青春这个词最近有点被用烂了。
从中国合伙人到致青春,翻来覆去的青春故事。
还好这个故事没有像致青春后面有太多职场的描写。
暂且就当做是一个青春的校园故事去看。
看到一些画面你甚至都能想到当年青春文学里最流行的那些小四体、落落体,什么好看的肩线,雪白的衬衫,阳光透过她的发线……诸如此类。
细节描写太多了,往往就会让人觉得主干情节很弱。
我觉得也许这本身是青春文学的一个短板。
就是感受太多了……明明就是一个平淡的故事,因为感受和心理描写太多,所以就变成了一个12万字的小说。
可是那些心理描写和所谓的“云朵在头顶裂开,光的罅隙里的那个少年”诸如此类的描写,一旦变成画面,多美好都掩盖不了空洞。
这个很作很纯的故事,没有暗黑,没有反复,甚至没有翻转。
就是青梅竹马,移情别恋,所以你和别人上床我就和你们宿舍的人上床,最后你说孩子是你的,然后我们因为这一道伤口再也回不去了……等你过了那个年纪,再看这种故事,你会觉得,当初的自己怎么那么矫情?
郭敬明早年有本小说,我当时喜欢的要死,叫做《悲伤逆流成河》,现在我觉得它如果原封不动改成小说,该是多么的乏味可陈。
那些曾经打动我的,其实不是女主角的经历,男主角的性格,多变的故事情节,而只是所谓的【心情句子】。
呵呵……可句子怎么能变成画面呢?
我相信倪妮在那个出租房门口站了一个晚上,内心戏应该是极其丰富的,可是在电影里……就只能是那样。
彭于晏最近出现的太多,导致有点腻。
郑恺真的是随时都有小惊喜啊!
尤其被说分手的那场戏,那小眼神……好赞!
为了你多给一颗星啊!!
倪妮,小清新是清新,可每次没有眼妆都觉得眼眶好白是几个意思?
就是感觉怪怪的……那个妹子,就是规规矩矩吧!
魏晨。。。
自动无视。
陈赫,曾小贤你好最赞的是歌曲!
当和那个灌篮高手我曾经以为到结尾机场的时候,大家都问那黄毛,你是谁啊!
你为什么一直问,我以为机场的时候黄毛丫头把头套一摘说,老娘就是方茴啊!
可惜,没有发生呢
我去,这个电影刷新我青春片的认知,上床做爱什么的,根本没有那么疯狂,导演影片用的时间线可以加一分,所有演员的表演加一分,不能更多了,青春冲动的代价就是这个吗,导演想表现什么我也是不明白了,好好的电影为什么这么拍,还不如何炅的栀子花开,虽然平淡但是没有狗血和人流,感官上要好很多。
导演想表达淳朴的少年初恋,可是用错了地方,男主+一星女主减一星还好了,也就这样吧,主题曲再加一星,希望以后有改进。
我为什么会去看《匆匆那年》?
因为我的电脑坏了,拿去苹果店修,排队仨小时,没事干,直接走进对面商城的影院,正好这片子场次合适。
说实话,《匆匆那年》确实带来了感动。
看过很多日韩爱情片,漂亮的校服,纷飞的樱花雨,热闹的学园祭,风吹过青草河堤,夕阳漫上葱翠田埂,美人美景如画,而在我们的记忆相簿中没有参照物。
《匆匆那年》把8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拍成了电影,正中靶心:《还珠格格》、《灌篮高手》、欢度千禧、申奥成功、韩日世界杯……而对中国校园生活的描绘,相信90后观众一样能产生共鸣。
清晨的升旗仪式、课后的篮球场、空荡荡的教室中沐浴在金色夕阳里的宣传委员;备战高考的自习、拥挤的大学宿舍、军训的夜里唱歌、为联欢晚会准备节目……撩拨回忆的弦,几乎是屡试不爽的大招。
怀旧这张牌,怎么打都不旧。
真心觉得溜冰场上那场戏背景音乐配得太漂亮,《还珠格格》的那首《当》。
其实动力火车那“哈啊哈啊哈啊啊啊啊”的歌声响起,相信不少人都能心潮澎湃(虽然动力火车拿这首歌参加《我是歌手》成绩很不堪,但不是歌的错)。
倪妮说:彭于晏我们分手吧!
片刻安静后背景音乐唱到“不能和你分手”。
彭于晏说:什么?
我们好上啦?
于是精神振奋打架开挂。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须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感谢琼瑶漂亮的词。
琼瑶歌颂的理想爱情:纯洁、专一、永恒……《还珠格格》轰动世界,因为其爱情观是普世的,外国观众不需要了解清宫,不需要了解中国,就能为之感动。
《匆匆那年》虽然多次借用了《还珠》的插曲,甚至将小燕子的声音作为家庭戏电视里的画外音,但是《匆匆》与《还珠》的精神内核是相背离的,下文将细述。
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青春爱情片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中国电影产业中。
这当然符合中国文化产业的一贯做法,什么火什么能赚钱搞什么,就好像现在书店里仓央嘉措的书扎堆,其他诗人没了踪影。
《匆匆那年》所属的这类影片,其情怀和杀手锏正是:那些年+致青春。
也正是因为这类影片瞄准了中国特定群体作为有力的潜在市场,创作之初就存在“量身定制”的倾向,只有经历过那些年那些事的人,才能很容易产生共鸣,而除了撩拨回忆之外,影片便几乎别无长处了。
选择了描绘群体爱情的宏观视角,对爱情的刻画亦只停留于现象,肤浅薄弱,这样的电影成了一剂开给感情失意者的麻药,让找不到天长地久的人躲进回忆的幻梦中篡改记忆,让不忠不纯不努力的爱人为曾经犯下的错找到自我宽慰的借口,还要留下一个美妙的希冀。
这不是治愈,是催眠。
我断言,停留于此等追求的中国青春言情片只能感动中国,确切地说,只能感动特定一代的国人,却不能感动世界。
其实细细分析《匆匆那年》,或者《那些年》,还是能解读出许多中国特色。
中国人重兄弟感情,喜欢群聚,小伙伴读书时一起玩,老了结婚了要发请柬聚会。
总之谈恋爱好像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一妈子人的事。
谁和谁在一起了大家起哄,谁出轨了众人道德审判,喝酒K歌看球赛,反正恋人可以分开,兄弟死活要在一块。
爱情片我喜欢“情有独钟”。
我记得权相宇牵着李宝英的手走进教堂,心酸遗憾只能把她托付他人;我记得郑宇成手忙脚乱地脱下白衬衫为重病失禁的孙艺珍擦身;我记得全智贤和车太贤那个两年的约定……你说韩国爱情片太假,我说这取决于你的爱情观,取决于在你的预期中,人可以为爱情做到怎样的地步。
彭于晏理直气壮对倪妮说:你可以打我,骂我,但你绝对不能说我不努力。
好啦,高考少做一道大题13分没了确实是壮举!
但是那之后呢?
轻易地跟着毕夏飞,分分钟同居了,你跟我说这叫努力?
努力分手还差不多……无论是剧组里,还是观众里,这样的人大概很多,于是,电影和观众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狼狈为奸,借回忆之朦胧,为往事翻案,为自己正名。
不想五雷轰顶,不敢说中国没有爱情,只弱弱一句,当代中国爱情观惨不忍睹。
你怎么能指望一个搞不懂爱情的国家拍出搞得定爱情的电影呢?
所以成长分离辩证法搭配催眠麻痹方法论,组合拳疗效好。
为何初恋女友一定清丽脱俗,结婚对象一定粗俗不堪?
若真这样,敢不敢不结婚?
《匆匆那年》啊,这帮成年人除了打架以外不掌握其他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婚礼上老伙伴们一拥而上群殴银行行长时竟响起灌篮高手主题曲企图与高中篮球比赛的热血时代做呼应,可叹啊,凭什么认为这样一场精神失常荒唐至极的闹剧可以象征青春热血情怀的回归?
植入,哦不,插入广告力度之大完爆《变形金刚》系列。
《匆匆那年》这首歌是彭于晏在中学热恋期时为倪妮写的,为何这少年当时就有那么高的觉悟写下林夕才能写出的这么苍凉的歌词?
吐槽是没有尽头的。
还是夸夸吧。
很多画面挺唯美,青春怀旧的腔调拿捏得很正,男女主角看着挺顺眼,通片总计大概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是不能忍受的,剩下的一个半小时并不怎么摧残观众。
最后,这事儿我虽然不太了解,但是这帮1999年的高一学生背的书包,款式好前卫,放在今天都不过时。
我文笔什么的一直不好,请大家憋介意啦。
我最爱的作家是八月长安。
除了八月长安的小说外,最爱的就是匆匆那年。
我不是什么喜欢九夜茴去看她每一本书的人,只是偶尔听人说到这本书就去看,完全停不下来,看了两遍。
各种片段马哭死。
虽然已经大三,但是少女心一直在,看高中时期的时候各种传纸条的情节或者回家一起走啊两个人偷偷的笑一笑啊这种情节我根本不能忍好么看到这些我自己都觉得好像在书里脸上都是害羞的笑。
大学开始虐的时候更是动不动一点小虐我就哭得要死啊。
真的是匆匆那年,能看出太多人的影子。
电视剧出来到结束,我个人觉得除了赵烨进监狱这个情节其他我都能接受,很多人说杨玏这个演员太老,可是我觉得他一口北京话穿白衬衫传卫衣就是有那种范儿!
(个人感觉啦)然后我知道了有电影,我微博关注了张一白关注了九夜茴关注了官微。
卧槽那个宣传幅度,简直铺天盖地啊。
预告一版接着一版。
彭于晏很多粉我知道,我对他不喜欢不排斥,可是他电影里的发型是什么鬼卧槽。
还有陈赫,你跟彭于晏用的同一款头套??
苏凯明明那么帅的一个人造型师你想干嘛!!!
你看小说了么你!!
林嘉茉长大后的那身一身毛的大蜜即视感是个啥!!
然后看到有点映,还那么多场,我们这种三线小城市居然也有我立马就买票和小伙伴一起去了。
好了电影开始了。
看过那么多宣传微博,我也知道那个黄毛是七七,知道是90后,可是你也不用搞成那种造型吧。
七七不过是番外里的个人,把她搬进来我也没意见,可是怎么她就成故事讲述着了,张楠哪去了!
而且还什么国外回来的摄像大拿,明明书里是一个拼死拼活考上个二本的姑娘啊!!然后彭于晏,一开始我特别担心他的台湾腔,听了一会儿还好,比他之前的好多了我谢谢他。
可是我们陈寻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呢!
北京话的脏话听上去超好听啊喂!
还有陈寻的发型吐槽多少遍都没法停,什么鬼!
什么鬼!
造型师陈寻跟你什么怨什么仇啊你要搞这个头套!!
乔燃,你就安安静静唱个什么花开那年好了嘛,也算是个安静的美男子。
你那个造型是个啥,真的丑哭了!
痴呆儿童么!
读作文的时候啥语气。
就跟人家方茴纠结了几句丁香花有没有哦五瓣的然后给她找了个五瓣的之后你就写了个作文?
哎,但是魏晨打架那篇还挺man的。
我其实挺喜欢张子萱的,一开始我也觉得演的挺好的说得过去,可是走廊里苏凯来拒绝高一一的时候之后你一个人在那说话的时候是在哭么,哭不出来你就憋哭啊,突然说出一堆我以后还会对他好什么的内心戏是什么鬼。
陈寻喊方茴,然后方茴回答哎那边。
尴尬的我都不敢看屏幕,对,我就是尴尬综合症的人,就是那种看到电视里又尴尬的戏份我自己都觉得尴尬的那种人。
申奥成功那边那个特效我也是醉了,能不能稍微走一点点心啊导演!
那么假你自己能忍!
分手之后一起吃饭那场是我最期待的,看小说的时候哭到泪流满面啊。
居然是以林嘉茉无理取闹开始的?
林嘉茉是那种人么!
不要把肉夹馍搞得那么讨厌行吗行吗!!
打架就打架,哭就哭,干嘛突然一个胖乎乎的老板走出来搞笑!一秒破功啊靠!
郑凯是个演技派,演的挺好的。
可是导演,怎么就不能让我们赵烨上大学了呢!你照着原著会死么!
黄头是啥,我们赵烨没那么二流子气好么,也不是路边小卡车摆摊的!
林嘉茉也不是跟苏凯一个学校!!
噢对了!
苏凯!!!!
我去,这演的是苏凯不是曾小贤好不好!!!!
能不能做点心!!!
林嘉茉会喜欢这种人?
头套土成那样。。
各种贱兮兮搞笑是我们苏凯大队长么!!
那是曾小贤!!!
明明一个很悲的基调的故事,搞那么多故意搞笑点出来干嘛!!
从溜冰场那边我就开始失望了。
内心就开始咆哮了,草泥马张一白你在干嘛你在恶搞么,这是暴漫版匆匆那年嘛喂!!
对了,还有你的造型师在哪里,你过来,真的,你过来我们谈谈!
原著九夜茴明明那么帮着宣传,所以我之前觉得再不好也应该还可以,原著都这么支持了。
可是我真的不懂,除去很多不得以的压力什么的而且我也知道没那么多郭敬明,可是你自己的小说你怎么能允许变成这样啊喂!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喜欢的欢迎交流评论啦,可以加微博一起欢乐的吐槽噢。
微博:橘生淮南则为枳w Y^o^Y )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青春片永远那么火爆了,都是因为太!
好!
聊!
了!
太适合和小伙伴们一起,边撸串边吐槽了!
甚至为了能边撸串边吐槽,不得不四处发微信说:“诶!
你们赶紧去看那个狗血片去啊嘿!!
” 就是这样,吐着吐着,就顺便回忆了自己的青春……而《撒娇》呢,虽然挺好看的,但是除了“怎么可以吃兔兔”以外,其它那些群魔乱舞般的都市生活,感觉只有三里屯的野模儿和绿茶婊们可以互相聊起来。
所以有时候,电影票房好坏,也要看可聊指数。
比如《星际穿越》到底在讲啥?
《京城81号》是真是假?
郭敬明和韩寒谁更招人烦?
说到底,很多时候人们去看电影,还不就是为了饭桌上和大家有个事儿聊!
所以,好聊,才是接地气。
用沈玉琳的话说,从外太空到内子宫,只要能让大家high聊起来的,就是接上地气儿了。
以下是特别好聊,随便一吐都是一地的《匆匆那年》:1、哇塞,陈寻刚上高一就沉迷于健身了是吧?
这一身腱子肉真的是高中生该有的体型吗?
拜托导演能不能找些真正的年轻人来演啊,彭于晏浑身上下散发的中年人气息,简直就是筷子兄弟演高中生——老男孩啊(歇后语)!
2、你们大城市生活条件可真好,竟然1999年就喝上伊利酸酸乳了……3、但是为啥2000年旱冰城还贴郭富城海报啊?
2000年周杰伦已经出第一张专辑了好吗?
就算是中学里的文艺青年也早就进化到听朴树许巍了啊好吗!
再说21世纪以后,谁还滑旱冰啊!
那都是80后小学初中经历的事吧!
到底拍的是不是大城市啊!
吃的喝的都安排的那么一线,文娱生活品味却安排的还不及边疆啊。
4、魏晨的新概念作文写的那么肉麻,老师竟然没有大嘴巴抽他,倪妮大学怀孕去堕胎,梁静什么的那一群人竟然当众怒斥她,有没有搞错啊,以为是万恶的80年代么?
21世纪的大学生早就允许结婚生孩子了呢???
5、为啥中间桂纶镁和廖凡的白日焰火组合会出现啊…还有毕夏穿的那是什么啊???
那是大学女文艺青年范儿么??
那是丽江回来的文艺婊吧…………6、内地所有青春片,都要以一桩不幸婚姻举办的不幸婚礼为结局,也太浮夸了吧!
而且最后,不是心理扭曲的大龄男女主角,在同学的婚礼上相遇把人家婚礼变自己互相泄愤的主场儿(《将爱》,《致青春》),要么就是结婚的对象都是一些不着四六的煞笔(《同桌的妳》,《匆匆那年》)。
为啥我认识的人,没有一个这么丧的啊?
而且我同学里,就算最后没跟大学同学结成婚的,基本上对年轻时经历过的煞笔前任也是只有嘲笑毫无挂念啊!
为啥不能像《那些年》那样,给沈佳宜安排一个可以为了挡初恋和柯震东接吻的人啊?
我们恺恺难道娶不了张子萱,就得娶个河南谐星吗!!
7、学霸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高考为你舍弃13分…但是2001年,高考,真的,还考,物理,吗?
难道,不是,考理综吗…………8、申奥成功那天晚上我也去北京游街了,我,我爸,我同学,我同学她爸,一起打了一辆车,从廊坊到北京,花了100块钱,在大街上溜达到早晨,还混在人民大学大学学生队伍里去看了升起。
据说我同学为此走出了骨质增生,过了几年直接考上清华了。
想想当年,原来我爸也是个有激情的中年人呢!
不过,这段是用绿幕拍的,而且抠图抠的跟屎一样啊,哼!
9、郑恺、陈赫、张子萱演的都比较不错,尤其陈赫,生动刻画了一个人在社会的蹂躏下,从男神到男屌丝的过程,相信陈赫转身时那世故、憨傻、回归自我的一笑,能让很多毕业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纯爷们都忍不住落泪吧!
但是在当年的篮球场上,郑恺摔倒的那一刻,陈赫为啥不撕他名牌儿呢?
ps.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彭于晏和倪妮的戏份,就更好了!
10、看完以后,主题曲必须这样唱:“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只有等别人兑现……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匆匆那年》和《致青春》,简直每一句串着唱都能接上。
11、然后想起来,魏晨在英国的酒吧问候方茴的时候,其实是在mao live house吧……哈哈哈哈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促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 彼此无挂也无牵我们要互相亏欠 要不然凭何怀缅”影片讲述了痴心的方茴爱着阳光少年陈寻 温情暖男乔燃一直保护着自己心爱的方茴 还有赵烨 林嘉茉五个人的友情 青春 记忆的故事影片采用倒叙 以陈寻的口吻讲述回忆起匆匆那年与方茴的时光 陈寻是属于校园里校草级别的人物 帅气 阳光 乐观 自信 乐于助人 是很受人瞩目的人 因为打赌而莫名其妙的爱上了方茴 开始了一段纠葛的爱情 他在高考的时候因为想和方茴在一起而放弃了一道大题 但是在大学期间却出了轨 辜负了方茴方茴是一个如丁香花般的姑娘 安静 做很多事情都是很被动 在初中的时候一个男生喜欢她 因为方茴打架死了 之后死了的这个人的哥们儿们一直认为是方茴害死了李贺 一直找她的麻烦 陈寻一帮人一直帮她解决麻烦 从而让方茴又一次打开了心扉 爱上了陈寻 但是陈寻的背叛 让她为了报复而把初夜给了别人 从而失踪 一直让陈寻背负着罪恶感 方茴的身上总是有一种明媚而忧伤的感觉乔燃一直暗恋着方茴 在感情中他选择的最傻的方式:守护 之后他出国也一直没能忘记方茴匆匆那年个人觉得是一部很忧伤的电影 很有泪点 小说中有很多经典台词都让人感觉悲伤方茴:可能人总有点事 是想忘也忘不了的我真的很爱过 也真的很恨过 可是那些爱啊恨啊就那么匆匆过去了 现在想想我其实不后悔 如果再让我选择 我还会这么来一遍...我觉得小说比电影更有感觉 推荐去看看小说“不悔梦归处 只恨太匆匆”
青春片真是越来越难拍了,主要是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难伺候。
其实我们到底想看什么呢?
有回忆的人看的是回忆,有现在的人看的是现在,看过原著的人要看电影对原著的忠诚度,没看过原著的人要看一段讲得不错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的人吧,也就是最难伺候的观众群,他们为什么去看电影呢?
一般都是因为无聊。
他们对电影有什么前期了解呢?
从各大网站预告片小广告微博朋友圈转发还有影院上线新片预告等等渠道得知,这是个青春爱情片,阳光小鲜肉和艺妓小女神演的,看名字《匆匆那年》,喔,还带点儿怀旧。
问他们对本片有什么期待?
答:首先得好看。
怎么样算好看呢?
这才是埋藏在他们心里最深最摸不着边的问题。
比如说选角儿吧,演技好是绝逼不能足够的,大多文艺片的演员都带着话剧舞台功底,演技要奔放有奔放要细腻有细腻,爱看的人从票房就看得出来,稀少。
所以除了会演吧,多少还要名气够大(不够大人家可能都没兴趣看也就别提观后感了)、形象够好(有句俗话说丑人恋爱不叫恋爱叫作怪)、年纪够小(就算是彭于晏那张万年十八岁的脸去演高中生也一样会被吐槽他大叔的年纪给画面平添一层沧桑感)、背景够干净(有人会因为某演员总演同一类角色而觉得恶心,也有人会因为某演员形象太多变而不能接受)等等——对于曾经畅销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我们还有附加条件:饰演者必须得符合老子看书时心中浮现的那个形象!
必须得!
不然要老子怎么入戏!
有钱买票看电影,就是这么任性。
对演员的要求提完,再来说说剧情。
还是那句话,剧情要好看,嗯……我不要看那些滥俗的情节,谁说初恋就是早恋,谁说早恋就那么纯洁,跟韩剧似地不到结婚不上床骗谁呢,哪有这么美好的。
这是前几年的说辞,现在我们有了《致青春》、《同桌的你》,说法又变了。
早恋、劈腿、怀孕堕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过不过了,早恋就不能有好结果吗?
初恋就一定得以失败告终吗?
大学生发生性关系永远不知道带套吗,怀孕要是那么容易的话,那么多家不孕不育医院靠什么混饭吃啊?
——如果问起来,你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你们在青春期里做过什么事?
读书,读书,胡思乱想,读书。
其他内容,无外乎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我们在每一部青春片里都看得到的。
我们要求那么高,是我们自己的回忆太美好,还是我们如今生活惨淡,太渴望被从心底唤醒出一些美好?
不论如何,这些都够了,我们所在乎的,友谊、爱情、理想等等,说到底也就是关乎于“执著”二字;我们想从电影里得到的不过是对“执著”的一点怀念、妄想、坚持或期待,因为我们单靠自己无能为力。
身为80后的前一半,也算是与陈寻方茴他们同年高考毕业进入大学阶段的人,坦白说在“唤醒”功能上,《匆匆那年》做得还不错,当然,原著小说是电影故事性最有力的基础,电影剧情除了将讲述者由“方茴”个人改为“陈寻、赵烨以及婚礼上的众人”,还去掉了“陈寻发小”、“林嘉茉与陈寻的微妙关系”等旁枝末节,其余基本一条主线顺下来没有什么改动,也没什么必要改动。
结局处对“苏凯”的设定虽然很意外但喜感加5分,倘若按照原著的情节,早就没苏凯什么事儿了,苏凯这个人,本来就是性格有些模糊的,用来突出林嘉茉的,这种改动不仅无伤大雅反而作用更突出,干嘛对曽小贤这么大意见啊,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结构和剧情需要完全不一样,为啥有人这么任性就是不能懂。
好吧既然说到这里,也就顺势来讨论一下该片的电影元素。
我个人是觉得呢,导演在早年拍完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之后,也是致力于将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进行到底”的。
字幕、独白、时间轴的安排以及永远在表现的两件事儿:执著和奋不顾身,加起来就是执迷。
《匆匆那年》里每个人都具备执迷这个特质,陈寻与方茴,赵烨对林嘉茉,林嘉茉对苏凯;且说苏凯,推理财的态度那是多执迷啊。
就算是不讨喜的角色沈晓棠,从开始就佯装对陈寻与方茴的关系视而不见毫不过问到勾搭下手强吻定情同居什么的,明知道陈寻对方茴的感情还死活要参合这一脚,也算是执迷不悟的一种。
正因为我们老了,再没有继续傻逼的资本了,才能在这些小傻逼的故事里找到种种现实生活无法带来的快感,谁年轻时还没干过点傻逼事儿,话就是这么说的——一句话足矣原谅所有人犯的所有错。
所以张导讲故事有点儿流水账的小问题还计较什么呀还,《致青春》剪辑这么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你们也不都看得挺欢畅。
一个感情故事,从开始不停吐槽到后来看入戏了看沉默了看揪心了看落泪了,它大体就是好的,就算事后你想起种种细节设定不那么合理,就算你出了电影院就把它忘了,它也是对的。
我们一直强调的观影快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
就比如我,昨晚看完片,也是现在才理智起来,觉得有些话必须得客观说,是吧?
硬广如此硬,苏宁伊利是一家这种也就算了,为啥年轻时喝普装伊利有钱了不能回送个经典有机奶特伦苏什么的呢,绿色伊利还栓个绳儿的镜头感太惊悚。
还有造型服装是谁负责的啊,谁能告诉我英国海归为何就一定要穿成英伦范儿啊,为何英伦范儿就一定要穿红裤子啊,怎么觉得跟乔燃的性格就那么违和呢,差点以为丫感情受伤改取向了好吗。
对了,怀旧音乐,除了灌篮高手和张信哲,我们有王菲,有四大天王,有后街男孩,2000年,我们已经有了周杰伦……导演你造吗,我们可以劲歌金曲AB面连续播放不重复的。
想来想去,我对电影本身的意见还真挺少的,我原以为我是黑呢,原来我是粉啊,那还写什么评论,简直太任性了。
《致青春》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机,带动了一部又一部的青春系列电影并且票房纷纷过亿。
其实仔细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受众面广,谁还没个青春啊?
我没钱我没势我没颜值,但我一定有过青春,这个是零门槛的。
然后,80 90后的无病呻吟,70 60后的怀念过去,谁不想再去感受青春。
那么重点来了,难道我们的青春就是逃课打架甚至流产吗?
不,那只是其中一种青春而已,它存在,但不多。
编剧为了剧情为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为了情节的张力来着重表达青春的不羁,这可以理解。
但,当一部部打着青春棋子的电影里都充满着这些负能量青春时,那似乎就偏离了“青春”蕴含的美好。
倪妮那发型以及故作迷离的眼神,彭于晏那一口台湾腔加突兀的下巴我就不吐槽了,但是当陈赫和郑恺出来时我分分钟以为回到了奔跑吧兄弟,感觉下一秒他两就要联手撕掉彭于晏这个渣男的名牌,然后大叫一声:彭于晏,OUT!
然后全片,完。
导演也是MV导演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啊。
一大堆毫无必要的慢镜头、虚焦的夸张运用和白莲花一样矫情的拍摄角度,感觉下一秒这部MV的歌曲就要响起:等下一个天亮,把偷拍我看海的照片送我好吗。
当彭于晏吃避孕套那里我只想说一句“要两个一起吃才是最好”。
当两人各自找到炮友时我想说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当他们在树上刻名字时我想说一句”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
当方茴人流拒绝麻药时我想说一句”我将身体的疼痛放大到极致来麻痹自己“当方茴人流完出来两人抱在一起时我想仰天长叹一句”请你俩坚定的做彼此的天使,别去祸害他们了!
“哦,我真是非主流。
但让我用七个字描述这部电影那就是:非主流,无病呻吟!
呀,忘了对这部电影里作为专业歌手的演员魏晨说一句:”你喜欢的是丁香花,而方茴是白莲花,所以你注定得不到她。
真是委屈你这全片唯一的清流啦。
“还有,何时能不再”绑架“青春。
备胎。。。
除了影片的色彩和主题曲外,一无是处。
手法可以, 更接近一般人的感覺, 最留下記憶的, 在匆匆而過的時光中, 不是最屌就是最酷.....
男女主都作
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却仅剩了些许年代符号的拼贴。何况,这些符号出现的机会甚至还没有广告多。高中时期演员与角色年龄差距过大让影片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大学时期则只剩作死与琼瑶剧。这是一部对电影缺乏基本尊重的圈钱片,反复慢镜、抒情音乐与莫名其妙的伤感。打开广告,还是广告,不晓得在干什么
华语青春电影进入走马观花走火入魔的时代!
不难看啊,初恋,都不会难看的。
14年看,四星,评价是:青春的伤痕,比同桌的你男性视角要矫情浪漫得多。剧情虐心,梁翘柏音乐温柔忧伤大气有《美国往事》即视感。17年再看,先看了一遍剧这个就相当差了,牵强,做作。最怕情不知所起。倪妮演得不差,却总感觉不是方茴。郑恺相对服帖。其他都是狗屎。下次不要学致青春,匆匆就是匆匆。
青春是回忆中那一抹青绿色。
彭于晏的港台腔好出戏,这种青春电影真类似
当一部片子只剩一群没演技的当红小生谈着不着调的爱情,这样毫无内涵的青春片还有什么意思吗?我的青春是淡淡的且充满正能量的,是偶尔迷茫但认准方向就绝不回头的,不是一大堆慢镜、虚焦和怀旧金曲拼凑成的无病呻吟的青春。那些没事儿就怀旧、看个烂片也泪流满面的成年观众,你的青春是有多幼稚无聊。
彭于晏,郑凯不错,陈赫又演男神,渐渐变贱
比《致青春》《同桌的你》好看。毕业晚会齐唱“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唱到“我爱你,是多么坚定的信仰”看着这个热闹的少年奔去拥抱;得知背叛,雪天里倔强的分手;聚会上卑微的求和,看到朋友气到揍他呆若木鸡。一切都可以看到自己在爱情里的影子。“方茴成了我一辈子戒不掉的心痛”是多么心酸。
男人最重要的是姿势。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这个电影采用的插叙手法,回忆着当年青春时的事情,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手法,觉得挺乱的,记忆最深的还是王菲的那首《匆匆那年》好听!
倪妮的颜我吃。就喜欢倪妮这种气质型的
听听歌 看看胸 注:彭于晏跑起来
个人觉得比《致青春》要完整,也没那么牵强。是值得鼓励的青春片。以及,我求求各位七零后别他妈觉得九零后一个个都是火星来的样子可!以!么!?
像这样的电影里怎么会没有出现车撞死人的烂桥段哦,该有时没有。还有,陈寻你这个渣男你的努力也就13分而已。
好想再当一次高中生,趁着肤白貌美屁股没毛,追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