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玩应就别挑剧情,当然,也没什么剧情。
制片方终于清醒了一回。
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想吃什么?
巨型怪兽打架?
给你吃个顶嗓子眼。
这就对了,照这么整,至少还有几年好日子。
有趣的是,其实这个系列的很多设定还是很值得谈一谈的。
比如怪兽的吃,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不是废笔。
只有描写怪兽吃什么,才能让观众自动完善脑补怪兽的生态系统,才有真实感。
对比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来看,这一点更为明显。
那个版的金刚是吃竹子的,为什么吃竹子?
体现大猩猩是杂食动物?
不是的。
是为了体现他是素食动物,降低他的攻击性心理暗示。
而这个系列的金刚,从骷髅岛到现在一共3部。
顿顿吃肉。
为什么描写它吃肉。
是要表现他很有攻击性,连平时的觅食都是生死决斗,日夜练武,提高攻击性暗示。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难题,哥斯拉吃什么?
它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
现在只能设定成吃核能。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光吃核能,很难让人信服,他是怎么能长那么大,长那么胖的。
金刚IP越来越娱乐化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金刚这一经典角色的新篇章,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电影制作和娱乐行业的某种趋势。
金刚这一IP的演变,似乎正在逐渐消解我们对电影艺术的严肃性期待。
与漫威英雄系列相似,这些作品常常以轻松幽默、无太多深度的剧情为特点,似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很快这种模式商业遭到了失败。
然而,近期《死侍与金刚狼》的国内同步上映,又让我对漫威的这种“轻松”风格是否将再次风靡产生了好奇。
观看《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我不禁思考,如今的影视作品是否正朝着短视频化、娱乐化和子供向的趋势发展,而那些曾经深入人心的严肃作品,比如老版本的《金刚》,是否已被归类为所谓的“文艺片”,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娱乐口味转变的反映?
1. 电影艺术走向短视频化时代我之所以谈及这些,是因为在我心中,2005年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部影片以其超长的时长,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洗礼。
高中时期的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仿佛世界观被重新塑造,那种强烈的真实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种真实感所带来的情绪压力,与《闪灵》中的压抑感相似,让人暂时忘记了娱乐的本质,完全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观看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时,虽然仍能感受到一部分社会议题的探讨,但整体风格已逐渐偏向娱乐化。
再到《哥斯拉大战金刚》的第一部,这种商业化的气息愈发明显。
我在当时给出了两颗星的评分,而今天看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这部作品似乎更多地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娱乐需求,成为了一种“子供向”的娱乐产品。
2024年6月18日,我写下这篇电影日记,以此记录刚刚看完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我并非是那种排斥爆米花电影,或用文艺片来标榜自己精神世界的人。
实际上,我挺喜欢这种商业大片带来的娱乐感。
然而,当我看到金刚这个IP在演变中逐渐从严肃的议题转向更为子供向的内容时,内心还是感到了一丝感慨。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金刚这个形象时,它在我心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帝国大厦的顶端,这个来自恐龙时代一般的生物傲视着人类社会,它让我对自己所处的钢筋水泥环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它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并非那么伟大,也并非那么了不起。
这些记忆,伴随着我成长,每当看到与金刚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时,总会让我回想起那段时光。
2. 彼得·杰克逊的奇迹影像2005年,当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购买了《金刚》的DVD9碟片。
与其他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用了三张光盘来呈现。
看完后,我深感彼得·杰克逊的才华。
他通过这部视觉奇观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社会和地球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较为严肃。
我记得,当时周围的人,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甚至以为这是一部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时候,人们对于电影的期待和认知,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在我看来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这部电影将金刚与一位貌美的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代化处理,没有过于强烈的暗示。
同时,在价值观设定上,它依然延续了反战的主题,通过战争场景中的贪战恋战者的遭遇,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这部电影找到了真实历史与编撰历史之间的微妙平衡。
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我们无法直接言说的事情,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3. 电影市场的“甜蜜陷阱”谈及《哥斯拉大战金刚》,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其内容明显向子供向倾斜。
在影片中,哥斯拉在城市间肆虐,大楼坍塌的场景与日本的奥特曼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楼体的处理追求简单化和刺激化,使得除了小朋友外,成年观众在观看时很难产生代入感,仿佛是在看一部动画片。
虽然这样的设计在娱乐层面确实有其效果,但结合金刚这个IP多年的变化来看,它确实从最初的严肃性逐渐转变为更为轻松的内容。
这种变化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电影产业需要不断拓宽观众群,特别是吸引年轻观众,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类似地,《007》系列中的邦德角色也经历了从夸张喜剧到实打实的转变,甚至借鉴了《谍影重重》系列里,带有是使命感和沉重感。
这种变化不仅是为了迎合每个时代观众的喜好,也是为了适应传媒方式和沟通方式的演变。
虽然这样的变化并非坏事,但对我而言,金刚这个IP的转型确实让我感到一丝遗憾。
它曾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思考,但如今更多地被赋予了娱乐和轻松的色彩。
以上就是我对《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
怪兽片最好的就是震撼的场景,炫酷的特效,其次才是紧张的剧情,顺畅的逻辑,怪兽宇宙本身就包容了一切,看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究极战斗,让人大呼过瘾,特斯拉线少显简单,金刚线内容就很丰富,如果说是遗憾,就是人类线变现有些过多,单纯的看怪兽才是最好的。
越多的物种,越多的战斗,才能满足观影者贪婪的心,确实很好看,打击很精彩。
(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怪兽宇宙重磅之作,就是这个样子,故事潦草,剧情稀碎。
说是大战,其实更像是联盟抗敌,或者按照豆瓣上说的就是摇人大战。
故事线以金刚为主,金刚领衔主演,哥斯拉主演,人类客串出演。
主要讲述刚哥寻找故土,一路冒险,最终通过摇人决战,把事情聊透,不对,应该是打透。
电影故事没什么说的,特效这块说实话虽然看着很逼真,但美术把关的估计是水平差点,给人满满的绿幕感,就是很假的感觉,没什么代入感。
因为人类是客串出演,所以本片编剧真的可以偷不少懒,猜测整个电影台词部分不超过五张A4纸。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的,就是金刚对小猴子做表情的细节,虽然就是那么一下,但把金刚拟人化表现的很好。
其他方面如果说战力的话哥斯拉绝对最吊,金刚斗大鳗鱼那段居然没有详细展现,这个有点不够,其实那段应该会很精彩的,这个系列不知道还能走多远,口碑票房都一般——《哥斯拉大战金刚2》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1.小女孩是不是半亚裔?
和欧洲人在一起像亚洲人,和亚洲人同框又极度像欧洲人。
欧亚的头骨区别太大了,再一次感受到明显异族的感受。
亚洲人头骨和脖子的比例好好看。
我永远会觉得头小的人脖子粗显壮。
2.他们是怎样创作出特色有趣的人物的呢?
演员的表演也许也有加成。
这次是牙医,几句台词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蚊子什么的。
黑人的戏份则有些假和尴尬。
3.恶人的武器也是用心设计了的。
对他们来说,想象力和落地都真的好容易啊,羡慕。
4.女主好像安妮海瑟薇啊。
而且长相相像的人果然声音也很像,就像这英。
5.这次对地心奇观的展现不太多了,还好第一部已经足够满足了,第一部刷了三五遍来着。
6.和宫崎骏一起看的,所以雨林飞虫荧光探险等等常有穿越。
后来看《草木人间》却没有穿越感。
感受到中式山水和他们的确完全不同。
7.大扑楞蛾子出来,想念哥斯拉打仗的片了,还是那种大怪兽打来打去打来打去的爽啊,那部好像也刷了三五遍来着。
8.小姑娘长相正处于青春期尴尬期,但仍然不失小时候的面貌。
小时候真像小仓鼠一样可爱。
2024年3月29日,我看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说实话,第1部我之前没有看过,我是冲着两大巨兽互殴的戏份来的,但是说实话,26年过去了,CG特效制作确实更加牛逼,但是紧张的氛围感却已不再。
九十年代那会儿,漫威宇宙还未开启,侏罗纪掀起的恐龙旋风,在内地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来来着,甚至我感觉就是恐龙类电影题材的巅峰之作了(因为侏罗纪电影取材多在远离人群的森林地带),当然哥总严格来说不是恐龙。
同理,05版的《金刚》也采取了类似的故事架构,留有大片的影视片段在都市取材。
对比二者就很容易的发现,那个时代的故事剧本都是聚焦在人与兽之间的对决,这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在特效尚未发达的阶段,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观感上的刺激,更多的是一种源自人类原始恐惧的震撼。
包括同时代的奥特曼系列也是如此。
也许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是漫威宇宙的发展,人们对于击败巨兽已经没有什么执念,现在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的剧本,也已经改成了兽斗模式,但是兽斗模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种类要足够多,比如宠物小精灵或者数码宝贝这种,数量足够多是可以支撑起一种所谓的家族概念的。
但是如果仅凭少数几种,甚至是本片的双主兽模式,就会让观众感觉乏味和毫无悬念,且因为人类全程仅仅是旁观者,所以也难以有当年看98版哥斯拉那种紧张到肾上腺素飙升的代入感。
当然,如果你没有看过以上……那就确实是一部视觉冲击力还不错的爆米花电影就是。
本片剧本上的几大败笔我简述一下:一个是反派大boss实力一般且技能太过于单一。
二是机械臂的使用,在巨兽类电影中其实是很违和的。
三是反派出现太晚,双主兽合作过早暴露,悬念也就很早就没有了。
过节期间如果想找什么消遣娱乐,看电影永远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用动脑但是特别爽,看完很解压的大制作,当然一定要在电影院里。
比如哥斯拉大战金刚,怪物大战系列里面的老对手,一言不合就是开干,屏幕上打个飞沙走石,天崩地裂,好像顺便就把身边的,现实的,无处不在的腌臜泼才一道砸个稀巴烂。
电影一开始,导演就给大家讲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道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就算你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无敌金刚那也不行,这个镜头给人的印象之深,以至于后面的两个小时中我的耳边似乎总有人在说,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等到金刚戴上那个本来是为了治疗冻伤而准备的金属手套,我相信不止一个人会和我想到,这不是漫威动画里面的灭霸附体嘛,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期待它会不会打个响指,一切灰飞烟灭的那一幕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堪称复联系列的最亮时刻。
最后的半小时大决战确实挺精彩,拳拳到肉,虎虎生风,对得起电影票,对得起俩小时,为此我可以忍受3D眼镜架在鼻梁上的不适以及旁边不断飘过来的爆米花香味,这种爽片还是要到电影院才能获得最佳体验,越是好的电影院越是值得,如果搁在手机上,那真是没必要折磨自己。
正方出场选手哥斯拉+金刚,反方出场选手雪魔+刀疤王(不好意思,我又出戏到狮子王了,反正坏人一定要来一道刀疤才够威风),加上一个时不时打酱油但是关键时刻确实挺关键的小红毛猩猩和一个一直说很强大确实很强大但是一直没有看出来到底怎么强大的摩蛾拉。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哥斯拉大战雪魔的场面,那必须是冰火二重天,双方除了以撞撞撞,顶顶顶,碰碰碰为主要杀伤方式的物理攻击之外,就是喷!
你喷烈火我喷寒冰,俩个喷子打得不亦乐乎,要说为啥最后哥斯拉占上风,那一定是那一款粉色充电套装太迷人,就像你的手机电量显示一样,不过人家可不是充电俩小时,待机五分钟。
至于金刚单挑刀疤王,就和人类打架差不多,无非是规模大点,速度快点,破坏力强一点,看片的时候就一直在琢磨那些被强行拆迁的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台伯河两岸,到底是谁来负责灾后重建啊?
虽然去研究一部怪兽打怪兽一直从头打到尾的片子如何人物设定似乎有点无聊,不过反正无聊嘛,你就瞎琢磨琢磨,说不定就没有那么无聊了,说不定你就会发现好莱坞在政治正确这条康庄大道上已经越走越邪乎,都快要魔怔了。
比如片子里那个碎嘴,聒噪,啰里啰唆但是运气超好,逢凶化吉不说说不定还掌握反转钥匙的一般都是个黑人,而且通常还是个胖子,简称为黑胖子。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个一开场就威风凛凛,满嘴脏话搭配满身腱子肉外带满屏刺青的角色通常会交给一个白人,嗯,通常也是个胖子,大家都叫他老白男,一般来说都是第一个领盒饭的,而且死法通常有点蠢,no zuo no die, 屏幕外的观众都知道他要挂了,他还在那里不停地哔哔哔。
怪兽片里一定会有个熊孩子,只是这个熊孩子有时候是拯救世界的预言家,有时候就纯纯的是一个熊孩子,至于拿到哪一个剧本,一般取决于颜值……以及性别,默认的规则是女孩挑前一个,男孩挑后一个,长得好看可以先挑,但是他们都会活到电影结束,再苦不能苦孩子。
怪兽片里面的女主角很重要,但是这个重要性和女主角的智商,能力,演技等等统统没有关系,只决定于一件事,那就是她的颜值,这就是为什么那部最著名的金刚最受大家欢迎,因为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最漂亮,相比之下,这部的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就差远了,人和人果然不能比。
至于其他的男人,统统不重要,能让大家分得清是哪一张脸就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哥斯拉大战金刚:帝国崛起,那就是剧情嘛,那是肯定没有的,好看嘛,那还是挺好看的,记得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 ◀ ▶ ⭐ ⭐ ⭐「怪獸電影」的想象已然殆盡,陳詞濫調於沒有靈魂的特效巨製,一掃嚴肅基調與史詩色彩,尤其沒有令人敬畏的奇觀呈現,視覺效果的精度實為一般;【金剛】和【哥斯拉】的風貌各具不同升級,傳奇巨獸【金剛】看著愈加年邁,續了一撮白胡子,替了新牙,裝備了機甲拳,不知道它捶胸頓足的時候胸會不會被自己的「機甲拳」錘痛?
而【哥斯拉】的背脊設計采用了粉紫色調的進化,倒是非常符合「霓虹國」之印象,它於羅馬競技場裏像貓咪一樣蜷縮著休眠的樣子頗為可愛!
【金剛】於這部電影成為了核心,而【哥斯拉】則飾演類似前來助陣的救兵角色,他倆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利用「雪魔」之威搞獨裁的暴君「刀疤王」,另外【魔斯拉】也加入戰局,另外「雪魔」被【金剛】騎了!
「人類」的互動總是傻乎乎的,貌似【金剛】在「人類」眼中永遠都是一個身披卡通色彩的「孩童」!
人類的戲份更註重以圍繞心理歸屬缺失的【Jia】的情感動態和其深入「地心世界」的叢林冒險來進行「伊維族」部落歷史的無言探索,表現基本上更偏向於是一部「兒童電影」;【Dan Stevens】飾演的「獸醫」,一個集各種BGM的男人!
對於「地心世界」的危險性表現近乎沒有,因為「飛艦司機」穿著一件襯衫就來啦!
亞當·溫加德 ★ 男 🔥 42 R 🔴 2024 🔵 美國🟣 2024 ▲ 4月 🟣 ➊ 🟣 24線下 觀影 🟠 萬達影城(龍鼎萬達廣場 CINITY 店)🟣 Ⅱ ≈ 115分鐘🟣 原聲音軌 ★ 內嵌 中文字幕 🍁 ★ ★ ★ 2 0 🍁《哥斯拉 X 金剛》系列 ∞ 第2部 作品
中影博里人声隆,IMAX更是观众盈门,除了两边侧幕,中间座位几近涨满。
好奇这么汹涌的观众,票房都去哪儿了。
铺天盖地,不留一分钟间隙,豪掷千金地打。
两位巨兽沉迷于动力波战争,挥舞一只大黄蜂联名款的全金属手臂,无差别地铲平世界上一切地标级的历史古迹。
眼睛暴饮暴食,被撑得留不下一根皱褶。
美中不足的是巨兽太懂人情世故。
窃一直以为巨兽电影的机理在于敢把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拉下马,一屁股坐塌其万物之灵的桂冠,让这些习惯不可一世的玩意儿深切体味一把生如蝼蚁的卑微渺小,完全没料到的是巨兽这么通人性——哥斯拉是大自然的守卫神,金刚更是人民群众的超大码萌宠,在与哥总搏命拼扑之时,都不忘要照拂人类的玻璃阳台,还时时与小女孩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金刚的地心社会更是按人类的威权等级的序次来缔造,以天下奉一人,最后金刚战胜刀疤,也不过是新王换旧王的人类社会进化俗套。
很难想象,自1933年问世以来,金刚已经91岁高龄!
在其绵亘不绝的推陈出新中,这个系列毕竟也闪现过彼得·杰克逊和骷髅岛的智慧之光。
新版再次沦为挑唆中二少年暴力的热血读物,莫非是真的活出了“人老就罢了,何苦成精”的人生大明白(087)?
不知不觉“怪兽宇宙”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了,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恰好是十周年节点上映的系列新作,所以第一感觉是这一部绝对不简单。
原以为前作《哥斯拉大战金刚》已经把怪兽系列拍到头了,但是定睛一看GxK的海报,不觉眼前一惊:这个阵容,你确定给我看的不是《复仇者联盟》吗?
首先是这个怪兽阵容,真的是太逆天了!
光是海报上曝光的,就已经有五大怪兽了。
哥斯拉金刚两个核心顶流就不说了,这一部又增加了两大新怪兽:“刀疤王”耍得一手骨鞭,不仅鞭法犀利,而且还能操控别的怪兽,更有一身PUA能力,引领猴子大军复辟,只为一血前耻、统治世界;雪魔是又一上古泰坦,拥有冰封吐息的技能,战力能和哥斯拉匹敌,而且视觉观赏性极强。
另外,导演只真的懂观众啊,真是要啥来啥,千户万唤,摩斯拉终于惊艳回归了。
这下子,这团战有法师对波,有坦克肉搏,还有奶妈开大,美如画啊!
再就是这一部的战场是实打实地来到了地心。
其实要呈现地心之战还挺不容易的,因为要塑造一个不同于地表的领域,充满新的生物和奇观。
但从效果上来看,影片是成功了的,因为有很多未知的生物和生态,为这场大战增添了很多威胁和不确定因素。
而且还有全新的人类文明出现在这里,正是与吉雅血脉相关的伊维族,这个种族的文明一出场,确实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另外,必须得提一嘴,这一部人类戏份真的是令人舒适,全员都智商在线,不仅成为了怪兽大战的神助攻,而且还义务担任了起了讲解员,真的是“很有分寸感”,有感受到被主创尊重!
话不多说了,强烈推荐,一定要到影院去看!
骂都懒得骂了^^
粉色哥斯拉也太好看了吧!睡斗兽场的哥斯拉好可爱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缺点就是竟然还有人类戏😂希望以后能打两小时hhhhhh
隔段时间来检视一下现代电影特技和音效制作技术又去到了哪里。
特效倒是拉满了,但动作戏不够出彩,尤其是最后的大战,有种泄气的感觉,刀疤王作为反派BOSS还是太弱了,总得来说不及上一部,但怪兽们给足了画面,哥总和靓仔一齐奔跑的画面有种莫名的喜感
虽然名为“哥斯拉大战金刚”,但是故事的主线还是金刚,哥斯拉纯粹就是打酱油,而且还睡在斗兽场,太搞笑了……
《哥斯拉大战金刚之猩球崛起4》,从第一部的领地之争、兽王之争,再到这一部的亦敌亦友、携手作战,是观众想看的那种爽片。进化的哥斯拉+套了钢拳的金刚VS百里玄策(刀疤王)+王昭君(雪魔),从埃及打到巴西、从地心打到地表,五兽混战,赏心悦目、精彩绝伦。两个小时的时长,有90分钟都和巨兽有关,重心终于不再是人类了,导演加鸡腿。地心特效1⭐、打斗场面1⭐、奇珍异兽1⭐、再➕1⭐给导演。
哥总我爱了 哥狠话不多
金——字——塔——好久没在影院看到如此爆米花的爆米花电影了,成年人的奥特曼。最后,罗马人痛失斗兽场。
华纳怪兽宇宙系列的辨识度越来越低,而好莱坞特效大片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了。编导毫无创作才华,过于保守地套用冒险片的类型公式,人类角色全员面目模糊,剧情走向也是处处落入窠臼。完全忘了几部前作的内容,没想到续作里金刚的戏份能比哥斯拉多这么多,仿佛看了半部《猩球崛起》…沿袭了各自单体电影的设定,对金刚完全拟人化,而看待哥斯拉则用了一个更外部的视角,明显有工具化的倾向——不得不说是有点厚此薄彼的做法。
场面挺热闹,但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把关于异类的电影拍成了超英片。
真的一颗心都不想给如果这么看不起我哥总的话,你不如改名叫金刚之无敌铁拳的传承,哥总纯纯在这部电影里打酱油,战力疯狂下降,打斗堪称小孩子过家家,最后boss也是草草结束,传奇,如果你没钱的话可以不用再拍了。
挺好看的。最大的硬伤是,刀疤王奴役了那群猩猩几千年,啥也没造出来,还是露天生活。
还行?有一些画面有点恶心令人不适。剧情流畅但多少有些落俗套,没什么眼前一亮的东西。是一部就算说是10年前的电影也不会觉得哪里过于前卫了的电影
哥总最帅
开头的BGM和第一部一毛一样,连多首BGM也没有变化,反派设计也….那么猩球崛起,无比偷懒,没人想看长臂猿当大boss还控制雪魔好吗?就像乌姆里奇控制伏地魔当大反派一样可笑
看得我如坐针毡,全是stereotype
看完这部超级大烂片,我只想说:刀疤王有种凯文杜兰特的即视感… no offense
纯纯怪兽打架片,没那么多要求可以看看
不愧老相好,千里相会,见面就要扑倒求抱抱,哭死
差上一部较多,但勉强能及格。开头金刚捕猎进食磕到牙那里我就感觉不太对劲,后续金刚的部分也是,一直在赋予金刚类似“人类”的情感,完全破坏了怪兽应有的人外感,这点上哥斯拉的处境好点,因为戏份较少,没有损毁它怪兽之王应有的威严。我看过有说法认为演员不该参加太多综艺,会破坏演员的神秘感,我很赞同,并且认为这点上电影里的怪兽也一样,无论是哥斯拉这种大怪兽,还是异形这种中等体型的怪物,亦或是杰森、迈尔斯这种Slasher也一样,不应该给他们太多“人性”刻画,保有神秘感才会让观众敬畏。人类戏份一如既往的多余且俗套,而且这部存在感太高,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