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早上看完这部电影,虽然俩女主的颜值不算女同片里较佳的,但是却又最最符合目前相爱年轻女孩们的模样。
大概是尤其符合我与女朋友吧,所以此篇影评大概我会结合自己的故事(・ω・) 从一开始允珠(姐姐)就比较主动,智秀说,你要是有空沿着这条路看到一个石柱子,再转进去小巷子里的小酒馆,来喝酒我请客。
允珠隔天晚上拉着同事就去了,还嘴硬说是同事说要来。
进店了坐着也心不在焉,一直四处张望她在哪。
不由得想起自己刚识她时,想和她多相处一阵,我说我想去邮局拿个东西,我找不到你能陪我去吗,事实上邮局离我们家特别近233 两人经过双方互撩郎情妾意阶段睡过之后,开始了甜蜜的约会,在小酒馆里,智秀让允珠和她并排坐,衬着鹅黄色昏暗的灯光,智秀偷亲了她一口,两个人的的情意就这样溢出屏幕来。
后来允珠与自己的男性朋友见面,他问她有没有找男人,她只顾着自己傻笑,“怎么老说男人男人的。
” 晚上允珠傻乎乎的等智秀下班,特别开心的说我告诉我朋友啦,我说我有女朋友了!
“你告诉朋友我们的事,你这样会没有朋友的啦”智秀笑着说。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种感觉,或许是我和她都是长发吧,也比较女孩子,时常也有男孩子追,身旁都是直人朋友,即使我们在一起一年多后身边的人也觉得我们是单身。
有时候我好想向整个世界宣示我甜蜜的爱情,最终只是放在了心里,我们的爱情啊只有漫天的星星见证过。
后来允珠去智秀家,智秀生怕允珠在家多待一下,当着爸爸面的时候也特别紧张,这和咱们国家的情况很像,千万别随便出柜,以及爸妈总是以为我女朋友是好闺蜜系列。
接着智秀由于各方面原因或是压力,家里介绍的男孩也还不错,便试着约会了,因为到了适婚的年龄,也想让家人不要太担心。
她对允珠变得特别冷漠,冷暴力。
这种寂静无声的暗示你该走了,我们该分手了,我现在不是很希望看到你。
比直接莫名的说分手更令人心寒。
允珠什么也没做错啊,然而也无可奈何,在电车里看着窗外默默的哭。
大概过了一段日子之后,尽管不尽人意,但允珠还是默默的修复自己的生活。
某日,秀智坐在相亲男的车上,问他有没有做过坏事,相亲男反问她做过什么坏事,她说:“撒谎”。
看到这里我知道她会去首尔找允珠。
果不其然,然而允珠虽然明明还很爱她,但是又怕再受伤,那样刺痛的再受伤一次,选择了对她冷漠相对。
她们许久再见的地点选择了那个偷亲的小酒馆,秀智让她过来并排坐,允珠没有动。
“你不过坐来吗,那我坐过来了。
”智秀靠在她身上,大概有很多话想说吧,又不知如何说,从何说起。
但俩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再长一点,智秀对允珠示好,黏一点,抱着她轻声的说“我想你了”。
允珠一切的伪装冷漠都融化了。
之后大概是两个人还是分不开吧,可是现实怎么办却让人更惆怅,最后一幕允珠在阳台抽烟,平静又有些许压抑。
整部电影背景音乐做的恰到好处,拍出来的感觉比较写实,就好像是身边人的事情一样。
我也在电影里找到不少共鸣。
我与她也曾有过很多非常快乐的时光,跟电影里演的快乐相差无几,但到今天分开半年多了,断断续续在一起三年,然后突然告诉我,觉得我们之间,说是爱情 好像太过了。
那一刻好像过去的种种都被否认了。
那天晚上差不多一宿没睡,没流一滴眼泪,就觉得闷。
甚至到现在对自己的爱情观都有些怀疑。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撒谎。
但那句话出口真是太令人绝望了。
也更怕遇到下一个爱的人落到同样的结局,抑或是到了电影中女主们的年纪,遭遇同样的境遇。
如果电影还有后续,但愿是个晴朗的结局,两位姑娘事业爱情双丰收,家庭和睦包容。
而我也要相信爱情啊,还是会遇到这么一个温和柔软的人,有着最舒适的怀抱。
影评有剧透,献给我最爱的人。
电影不长,细究起来,每一个片段都可圈点。
逻辑性不强,只是感受很深,从三处对比说开来。
1. 起床困难电影一开始就是女大主起床困难,上课迟到。
但是不管多困难,还是起得来,而且看得出,她功课不错,灵感与责任心爆棚的一个人。
后来遇到了女小主,再次起床困难,这次起床困难就压根不起了,课也不上了,会展也不参加了,在女大主的心里女小主就是全世界,其他事儿爱咋滴咋滴,解释一下就行了。
女大主从来没有把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说给女小主听,一方面,出于她对女小主的疼惜,没必要拿自己的不顺心来困扰自己心爱的人。
另一方面,只要见到女小主,女大主整个世界立刻就能阴转晴,所有的不开心也都瞬间烟消云散。
女小主的不顺心,细数起来也就只有喝醉酒那次。
另外还有回家以后所经历过得一切,她从来不将这些事情说给爱人听。
女小主的隐瞒与女大主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她应该是受困于环境压力(反对同性恋)心里纠结,不愿意也不可以将自己的事情说给女大主听。
女小主为什么喝醉酒,跟谁喝得酒,电影没有直接交代。
来吧台找女小主的那个女人应该是前女友身份,女小主烦弃的言语表情以及前女友的卑微态度,能感觉出来是前女友对不起她。
代入式想一下,如果你的前任来找你,是怎样的交谈内容会让你心情不好?
除了对感情的放不下可能会难过,是不是还有一种情绪是对环境压力的内心挣扎?
比如这个人真好啊,但就是没钱,不能在一起啊。
但对于弯着的感情,最大的压力就是世俗看法。
看得出来女小主的前女友已经结婚了,很可能当晚她们的交谈内容是这样的,“对不起啊,我伤害了你。
”“哼。
”“我没有办法,我不得不结婚。
”“哦。
”“你怎么办?
你难道不怕世俗的压力?
”……之后自己就痛苦地喝酒去了,借酒消愁。
能够看出女小主从小长大的居住环境不属于大富大贵型,但条件也不差,算得上是吃穿不愁的普通小康家庭。
这个背景设置得很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人,不像万贯家财的人敢闯敢干,见多识广,包容性强。
也不像底层穷人那样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更能活得洒脱。
大体来讲,普通家庭的价值观折射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正常上学,正常上班,正常结婚生孩子,同性恋这种身份很难被这种家庭所理解。
在这种家庭里,气氛大多和谐,家庭成员之间也都心疼心爱着彼此,逆反情况很少,也没有那种能为了什么与父母决裂的基因。
女小主回家不抽烟了,不化妆了,这都是长辈们所期望的乖乖女形象。
看看女小主跟她爸爸的日常,平平淡淡的,健健康康的。
她爸参加了个婚礼,回来就唠叨羡慕别的老爸能把女儿送到女婿手里,催着闺女找男朋友。
这就是社会与家庭带给女小主的压力。
当女小主从首尔搬回了家,从一个人穷兮兮地自由自在的生活回归到了温暖的父母家庭,周边环境变了,自己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卸下或者穿戴上伪装。
女小主说住了五年的环境不认识了,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女小主开始向现实妥协了,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了没那么多困难要面对的父母家庭,是啊,那样的日子多简单,不用拼命生活,不用面临指指点点,唯一需要放弃的就是自己的内心。
临近结尾处,女小主提到的“撒谎”,在我看来是在说她自己对自己说了谎,自己用谎言来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在这种“直女生活”里可以开心快乐,但最终自己还是骗不了自己,回到了首尔,去拥抱自己的内心。
还有一个细节,女小主是基督徒。
基督徒耶,这是多大的禁锢。
但是应该是不是特别虔诚的,吃饭的时候仅仅是“康桑阿米达”,不虔诚也为后来态度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
2.女大主男闺蜜态度的转变男闺蜜刚登场在工作室里与女大主聊天的场景能够看出他对女大主有意思,眼神为证。
另外,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是不会直接间接打探这个人的目前感情状况的。
后来,女大主在及其失落的时候亲了男闺蜜。
男闺蜜的那种拒绝,流露给我的是赤裸裸地嫌弃。
他之前对女大主的那种喜欢因为女大主的同性恋身份消失殆尽,他的这一下推开,并不是出于理性责任感,就是赤裸裸的嫌弃。
内心独白大概是,“我擦,一个同性恋在亲我,太特么恶心了,推开推开!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包括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都在嫌弃这种事情,虽然表面上这样说想一起喝酒,那样说支持你,但是掩藏在内心里的那种无法接受,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
插一句,我特别喜欢这个拍摄手法,没有过多的废话,单单是通过在窗外对于表情变化的拍摄就把女大主告诉了男闺蜜她的事情和男闺蜜内心的变化讲述了出来。
女大主也会顾虑到周围人的接受程度不是逮谁就跟谁说,“我恋爱啦,是个女人!
”但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这份感情当成是一个负担,你要是能理解,我就说给你听,你要是接受不了,那我就不说,但我也不在乎你的想法。
所以女小主那句“你到处说会没有朋友”女大主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起初我也没当回事,以为这只是女小主心疼女大主,跟女大主撒娇的表现。
但后来我当回事了,这是女小主内心真实的想法,她不会随便说,她是在保护自己。
3.典型的室友这个对比就太明显了,之前的几次出场我还以为俩人是闺蜜,哎哟我去那个和谐。
这说翻脸就翻脸,为了戏剧张力,稍微有点夸张,但这也算是将社会大多数人内心深处对同性恋嫌弃的一种外化吧。
女大主在整个电影里面能看出来不是那种强硬性格的人,但是对于舍友的爱搭不理,她强硬的推开门,“我做错什么了吗!
”
是啊,我就是碰到了一个人,然后相爱了,我做错什么了吗?
影片中有过几处对于女大主为什么还不找男朋友的讨论,我觉得在女大主遇到女小主之前,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女孩子,她也在等待自己爱情的到来,只不过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人。
她是比较典型的没有把自己定位到是直女还是弯女的一类人,她寻找的只是纯粹的爱情,我碰到你,爱上你,珍惜你,无论你跟我性别是否相同。
相比之下,女小主应该是比较明确自己是弯女,但是缺少了一些面对自己的勇气。
我相信女小主也是爱着女大主的,开头处,女大主从来不去酒吧,但是为了去碰女小主,带着朋友走了很远的路去了女小主打工的地方去碰女小主。
这个地方有个细节,女小主一进门马上就认出了女大主并且打了招呼。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一个地方碰到了熟人,是不是要先确认一下才能肯定是他然后再拍肩膀呢?
女小主能那么快认出了女大主,况且还是在背面,这说明这段日子以来女小主也一直在期待女大主的到来。
虽然有些地方我觉得讲得不够满,但这真的是个细腻的好片子。
尤其觉得女大主演得好,看到心爱人时候的开心,小鹿乱撞,见不到时候的想念,傻乐,感情不顺利时候的难过,愤怒,痛苦,每一个细小情绪的把控都很到位,演尽了在一段感情中的酸甜苦辣。
两个人的进展其实说快也并不快,当爱情到了来,抓住爱情的速度就是那样的,无关于性,只关于爱。
季节背景也恰到好处,“有你在,的冬天,总下雪,我不知道,冷。
”早晨起床那种对伴侣的腻歪拉扯,“再睡一会嘛,不让走!
”买小礼物“讨好”对方,在对方心中加分。
吃饭要坐在一起才肯吃,吃着吃着还想要亲亲。
最后那个结局挺好的,开放式结局,原谅还是不原谅,都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吧,导演没有给千万个哈姆雷特下定义,也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真正的爱情无论弯直都是一样的,当你面对着这个人,不在乎车子房子,无所谓有没有孩子,只是想跟她在一起,看着她就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未来生活,这样的你才是找到了真正爱情的你。
望相爱的人再勇敢一点,望社会再宽容一些,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相爱的权利。
很早之前就在期盼这部电影了,如果说《小姐》带给我的是爱情里的希望的话,这部《恋爱谈》带给我的则是关于爱情的无限心酸。
女孩子之间的感情真的好细腻,有时候一个眼神就可以明白对方的用意。
不过在这部片子里,我想所有人看到的也不仅仅只有百合吧,带入自己去想,自己何尝又不是在爱情如此卑微过呢,低到尘埃里去爱一个人。
我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也说不出多专业的语言,我不知道是否是导演的刻意,画面特别朴实,几乎是给我一种DV手拍的感觉,全然没有电影镜头的艺术感,而这看起来让这个故事更贴近生活,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演员几乎也是素颜上镜,并没有多加粉饰。
可以说这部片子演员的颜值都是一般的那种吧,没有什么惊艳之处,可能女一第一眼看上去还并不是那么的漂亮。
但是我觉得这正像那个默默无闻的自己,相貌平平,没有第一眼就可以吸引到别人的本领,小心翼翼地在爱情里摸索着,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一个人。
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并没有主动,因为害怕被拒绝,你在我的眼里是发着光的,几乎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卑微的我又何以与你相配?
当你对我主动了,我很惊讶,面对你缠绵而细致的亲吻,我不禁涨红了脸。
在所有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会常常忍不住傻笑,会忍不住想把你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会忍不住在你离开的日子里想你。
明明同样是同样出自灵魂的爱情,却遇到截然不同的结局。
影片里室友的反应真的很真实,也是现实社会里大多数人对待同性恋者的看法。
我不知道我曾经多少次听到过这样的话语:“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我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不要是同性恋就好了。
”可是这样的言论和反对又有什么区别呢?
柴静在《看见》里曾写到:“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爱情,应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
” 对此我深以为然。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甜蜜,关于爱情里经历的那些心酸,关于被爱情一次次伤害终于在一次酩酊大醉后的突然成熟,关于一句我想你了后终于崩溃的心理防线。
是的,我爱你,所以我担心你在酒吧工作的安全;是的,我爱你,所以虽然我并不富有但是我愿意为你支付房租;是的,我爱你,所以怕你担心我才不愿意把自己在外面受的委屈让你知道;是的,我爱你,所以我才敢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你家楼下只为了见你一面;是的,我爱你,所以我也才在你说了一句我想你了后又沦陷了。
可是呢,看似热情大胆的人往往最后畏惧,沉默寡言的人往往爱的最深。
遇见你真的让我好着迷,我愿意穷尽一生只为了解你你是否知道?
看完电影的感受就是突然有一刻很想哭,是的,遇见你是如此让我着迷,你可不可以和我一直到老,你可不可以不要和别人坠入爱河?
打了很多字但最后还是给删了,我想问句:你,还好吗?
——给曾经的某个人。
1.特地看了一下,导演是位女性,出乎意料。
女性创作者最容易感情泛滥干扰叙事导致整个故事充满鼻涕眼泪,一拧就能拧出水来,这个片子没有。
同性恋爱会遇到的问题说到了,没有办法地横在路中间。
但也没有再去强调什么。
女主的室友面对她的出柜质问的时候,她说“我不知道这是要说的事”。
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
一切都像是从女主的日记里走出来的,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执拗的冷清的温柔。
从未谈过恋爱没有什么,轻易地被她吸引没有什么,第一次亲吻和做爱时的退缩和坚持没有什么,去看看她长大的地方没有什么,被冷暴力没有什么,她不明不白的回头没有什么。
其实都在心里,一步一步,很重。
“我不会把我想的说出来”,她喝醉的时候说。
只有特写镜头看得到她想说的。
生活中出现了从没有过的悸动,克制不住的笑容。
被喜欢的人看了一眼,很快地红了脸。
不知道往哪里躲她的视线,只好把脸捂起来。
又羞,又笑。
喜欢着,就一直想笑。
要是能一直一起呆着就好啦,离得很远就去找她,风冷夜深也要等,很没成年人该有的骨气和自尊也要拽着她,不要走,再呆一会儿吧,十分钟可以吗。
不行的话,五分钟可以吗。
她露出那副冷冰冰的样子掉转身,“走吧”。
……“嗯”。
眼睛虽然红了,但是仍然乖乖的,对着空气说。
一团白气,热热的,很快散了。
2.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克制的片子让我几乎一直在流泪。
大概是太真实了,太小了,太细微。
“喜欢”这个情绪能实体化的话,她的很多表情都能成为它的拓片。
她很喜欢她,但是一次都没有在她面前流过泪。
那些饱满的、快要超负荷的感情,喜和悲,都像是一片细叶被一颗露珠压弯,就快要掉落了,不过真的掉落了也没有什么。
一片叶子总要遇到一颗露珠,在它还青翠着可以承受一些重量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片尾女二回头找她,第二天早晨她抽着烟的样子,让人想起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那句, “我将只是萎谢了”。
特意去查了一下,她是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长久孤独的人是有一套自处得怡然自得的方法的,才不会愚蠢到寻死觅活,因为他们知道戏剧性会透支自己本来就不多的生命热量。
所以去爱又被伤害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去死,去仇视和自我折磨,去为自己曾全无自尊感到羞惭耻辱。
不会。
只是一辈子只有那么一次的炽热全情,此后再也不会有了。
用完了。
看了你许久,眼泪就快出来了,可我又想了想,都过去了。
我不是原本就一个人吗?
我会再度习惯的。
时间在自我修补的时候格外漫长,我撑不住了也许会想念你,想得不得了,慢慢再用时间把它稀释掉就好了。
这些都没有什么。
只是自此萎谢了。
看『恋爱谈』,像是独自行走在落了雪的小巷,后路结满了薄冰,抬眼有微微的光亮,厚重的雪靴踩在松软的脆冰上,踏过整个世界心碎的声音。
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敏感,是银针着心的短暂刺痛,故事讲述素朴直白,掌镜运用圆滑干净,生活流的影像风格恰似两位主角稍施粉黛的脸。
最喜欢的场景是清晨吻,活泼的女孩执笔要为爱人画眉,安静的女孩慌忙颔首弄乱了头发。
画面又浅又淡,情愫愈热愈浓。
恋爱谈,是与你一蔬一饭、见你一瞥一笑、为你一哀一蹙、念你一世一生。
同你在街尾点燃的香烟化了灰,雪风一吹便幻作欲雨的乌云;被你在暗巷搂住的热度失了温,杯盏一浇便闪过苍白的雷电;伴你在看得见阳光的早晨躺过的棉被,话音一落便被阖起了故事的结局。
影视剧集沿着戏剧的轨迹拉扯或厮守,然而现实帘幕下的你我却始终难将爱字说出口。
我很想你平时这句台词也听了不少,也有更沉甸甸的表达,别离开我;也有更轻盈的说法,真对不起;还有更贵重的对白,我好爱你。
我想每一句话,我们都互相说过吧。
无论是沉重的还是轻薄的,都不如这句克制更惹人眼泪。
分手时是撕心裂肺的吗,分手时是歇斯底里的吗,所有的呼喊早已变成内心戏千百次上演,最后我们互相安慰认真拥抱但却假装没有眼泪,近乎偏执的捍卫自尊保留虚无的体面。
明明曾经一丝不挂,却在最后害怕赤裸。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允珠和智书的拥抱与接吻也一定发自真心。
为了爱情我们终有牺牲,学业友谊是其他。
我惋惜遗憾却只是恼火自己,但不负你我想爱不是克制。
智书的父亲催促她去找男朋友,唯一一句外界的催促,就让我们觉得压力大到无法呼吸。
不禁让我重新审视,外界的压力究竟是不是一个借口,也许并不是爱情的死亡原因,只是自己的懦弱我不愿承认。
你说黎明前才是最冷的,而我却缴械在子时的恐惧。
允珠去酒吧赴智书最后的约,收起狼狈相顾无言。
想起我曾面无表情直面的赤诚,曾假作无心忽略的渴望,甚至最后慌不择言撒过的谎。
也许,爱是克制。
你知道吗,再平淡无奇的台词只要放到合适的场景里就会有杀伤。
智书问姐姐你要给我买烟吗,智书说这是第一次来姐姐家呢,允珠问智书你喝水吗,最后的最后,阳台又一次飘起了烟圈但这次是允珠,不是智书。
每一场恋爱都要先表白才能接吻吗,每一个结局都要仪式感的说完再见才分手吗,每一点冷淡都要戳破后横加指责吗,每一段感情有因果就一定要分出对错吗,每一次久别重逢都要去解释无辜吗。
不需要的。
以及,允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我认为电影的结尾是谨慎的HE。
尤其当长发女说到她人生中做的最坏的的事是撒谎时,她已经愿意去面对内心真正的情感,逃离那个一成不变的城市了。
故事说的是所有同性爱都会面临的问题。
然而电影好看是因为它不去评判,不表达立场,只是讲述两个女人在爱情故事里的情感经历。
观者感同身受这份爱情的无奈和艰辛。
一系列意外将两个注定要在一起的人的目光碰到了一起。
爱情是甜蜜的。
如同所有的爱情一样,她们也因为经济上的不宽裕而产生摩擦。
然而最终给这份爱情重重一击的是同性爱都无法逃避的家庭压力。
短发女在痛苦中自由落体式的下坠,甚至想投入男人的怀抱中减轻痛苦。
这段看得很不忍。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真实反应亚洲地区同性爱面临压力的电影。
接地气的故事和细腻的演绎促成了一部佳作。
我没有觉得故事在说什么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他们还没有失去彼此。
也没有后悔莫及什么。
他们还是在恋爱。
最后的这个状态也是恋爱的一部分而已。
毕竟,我们只是“恋爱谈”。
导演把恋爱里的细枝末节到倒出来,摆好了给你看。
不给你方法,不给你道理,不给你结局。
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2岁了还没谈过恋爱的艺术生允珠,是个很单纯的人。
从她生活的状态和她所学习的东西来看,她一直在钻一口井。
别人在恋爱,在工作,在进入社会正常运转流程,她一直在“回收站”里,扒拉着别人不要的东西,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艺术表达。
因为太单纯了,她从来不懂隐藏自己的心情。
对智书的好奇,和她聊天时羞涩的低头,恋爱后和友人聊起她时难掩的笑容。
因为一直在钻一口井,她恋爱起来就像她生活一样,像一只行动迟缓的小熊,都有点笨笨的。
笨笨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表达自己的不舍,表达自己的难过。
她喝醉酒跟男性友人说的话,真的看了眼泪直掉——“我什么都做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学习也做不好,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
她最后搬家,接下了一开始拒绝导师的活,除了因为智书而开始的抽烟,其余一切都像要开始新生活的样子。
以前看到智书就开心得不行的她,再次见面就是硬邦邦的杵着,低下头,一言不发。
我觉得更像是动物受伤后的应激反应。
既然我张开手时你回应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一个满是刺的背影,那我就走吧,躲开你是不是就好了。
那段时间,因为这段感情,两个人都很难啊。
允珠学业,友情都在受挫,但是和智书见面时却不想让她担心这些,展现的都是自己的笑颜,喝酒聊天的时候说的都是那些陈年笑料。
智书要应对一个要和她相依为命的爸爸,一个关心她,爱她,希望她能早日过上普通的,安稳的生活的爸爸。
远离了自己喜欢的,可以自由恋爱的环境,回到了一个保守的小镇上,她也在挣扎。
但她也没有和允珠说起过这些。
虽然在小镇见到她,都冷着脸,完全不像很想念她的样子。
智书虽是情场老手,但感觉她擅长攻,而不擅长守。
她准确的知道怎样让一个人心动,却不知道一个人心碎的时候要怎么安慰她。
听到允珠突然说起“不然我还是做个家庭主妇把”的时候,也就随口问了问,再没问下去了。
允珠看着文静,但因为单纯其实很大胆。
智书看着大胆,但因为世故其实很怯懦。
允珠想她的时候,会不管不顾地跑到楼下等她。
智书来首尔一趟,允珠说不方便出去她也就回去了。
在首尔的酒馆里亲允珠,说别人看到怕什么。
在小镇里,却连手都不会牵允珠的。
允珠谈了恋爱,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喝醉了酒会抱着智书说呀什么时候见面呀,智书却会说,你这样把我们的事情到处说的话,你会没有朋友的。
动情时的心动,与现实生活冲突时的困苦,两个人的言不由衷。
因为不想让对方担心而不说出口的气话,丧话,就这样慢慢累积,爆发。
允珠在回程的车上流的泪,在回程当天吐的酒,就是她自己默不作声的道别。
其实跟这样的人谈恋爱也有点可怕。
她自己就默默地完成了很多程序。
她已经用很多东西和你道别了,但是她是说不出口的。
看完有点怅然。
有些话还是应该多说出来。
想念,不舍,生气,难过。
想你在身边,需要你在身边。
都要说出来。
不要猜。
不要瞒。
经不起的。
一个都市中平凡的学生,平凡的相貌,平凡的专业,平淡的生活。
每天上课,去旧货店淘材料做作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你知道等会要去二楼第一间教室上课,明天要交一份计划报告,三个月以后是作品deadline,两年后的夏天会举行毕业典礼。
听别人说着【羡慕羡慕】,你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直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
】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你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一个随意的背影,浅浅地映在了你的眼里。
人的一生有七十个365天的话,人与人重逢的会有几天?
便利店里,你认出她的背影,帮她买下一包烟。
她很好看。
你们在门口抽了两支烟,她邀请去她打工的小店。
分开后,你开始在工作时傻笑,好可爱,你觉得那种感觉很奇妙。
第二天你就去了那家小店,一步一步,毫无察觉地走进了她的圈套。
你觉得她似乎发现了你暗藏的情愫。
也会不经意又深情地表示对你的好感。
没有恋爱过的你,突然想要谈。
在她家度过了奇妙的一晚,一起共享丰盛的午餐,在酒吧的黑暗角落一转头的亲吻,寒风萧瑟里等她回家,从怀里害羞着拿出温热的烤番薯,双手奉于她的面前,说出那一句【想在你这儿加点分嘛】。
你想,那不就是爱情的模样吗?
那不就是谈恋爱的状态吗?
可是爱是什么?
是顾城的微风里不说话就好,也是张爱玲的蚊子血饭粒子。
你的深情跌进她的套路里,她步步为营,时间分寸拿捏精准;她的心也为你而动,因你如此单纯,如此可爱,如此投入,如此温暖……像极了从前的,她自己。
你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后一起生活?
】你问她【如果不回去,应该是不可以的吧?
】她笑笑不说话,离开了你们生活的城市。
你的平淡生活经历了甜蜜,唯一的走向是失望和痛苦。
她惊讶于你的来访,她催促着你的离开,她冷淡着你的关怀,她是父亲口中、那个没谈过恋爱的女孩。
曾经甜蜜的你们只剩你的热烈她的冷漠房间里的静默无言,她从未提起你的存在,她听从家命在男人的副驾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而你,终于不再去找她。
人心要经过多少次失落的折磨才会长出一层薄膜,不为抵抗,只为隔绝。
平凡的失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要死要活,没有逆袭复仇,只有时间细碎的磨砂声,一粒一粒一寸一寸地治愈。
当你答应曾经拒绝了的工程作业,当你想忘记却搬去她爱住的屋塔房,当你再一次在酒吧赴她久违的约,发现她似乎又变成了原来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女孩——不坐过来吗?
要亲亲吗?
你似乎有些精神恍惚,爱过、失望过、恨不起来……甚至可能还爱着的这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要怎么面对呢?
你问过自己吗?
你爱着的那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该如何与ta相见?
以眼泪?
以沉默?
以随风散去的烟圈?
—————————分割线—————————尝试新的影评写法,写完很开心!
这部电影,说的是爱情,与性别无关。
如果由于刻板印象就忽略了它的本质,未免本末倒置。
电影属于朴实类型,演员素颜上阵的时候较多。
智书很好看,邪魅一笑很攻啊,各种套路很老司机啊;允珠很可爱,细节处理很好,初恋的青涩傻笑,失恋的强忍泪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爱情与现实,在平凡人的世界里总是无可避免地博弈,不管对象是男是女。
是随众将就,还是为爱坚守,心其实早就会给出答案,只在于,你要不要听。
我写完这个影评我再去写我的作业。
连刷了三遍,因为我想要重温允珠心碎的声音。
其实我看这种抒情文艺片我常常跳着看。
影片一开始,都是智书明里暗里的撩着允珠吧。
我觉得智书不过是想要在离开首尔之前在狠狠的爱一把,或者来个ONS。
有什么大不了呢,既然她都决定回到老家去过世俗的所谓中规中矩的生活。
可是她没有想到,撩到了第一次恋爱的允珠,第一次爱上女生,愿意把自己的第一次给智书的允珠。
看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大家都说这部电影非常的真实,所以才打动人。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在允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上一秒还那么甜蜜的爱人下一秒就变了样子。
影片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场景还是事件我觉得都在相互辉映,一样的事情场景,只不过允珠和智书的位置变了。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爱的比较多的人温柔。
比如允珠去智书老家找她,她们往上山走的时候或者那一整段,智书的态度都非常的疏离。
总是很快的走在前面。
完全忽略掉了允珠的感受。
还有允珠等到最后一班车也不愿意回去,反而去智书家楼下等她说她实在太想要见智书了。
智书的反应,我没有看到心疼,没有看到无措,没有看到她的进退两难。
我只看到了她的不耐烦一直怕被发现的窘迫。
然后冷冷的说了一句走吧,就带允珠去了30000won的廉价酒店。
到这里,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女朋友这么对我,我可能就真的走了,搭最晚的车也要回去。
因为我不想我的存在让我的对象觉得添堵难堪。
可即便如此,即便智书的态度再差,再冷淡,所有没理由的冷落,不解释疏离,在允珠眼里她都愿意在试一次。
所以她在义无反顾的再一次,在冬夜跑去智书楼下说她想见她。
可能允珠是第一次爱一个人吧,所以才这么勇敢,这么果断的回去,试图用那包用体温一直暖着的食物再从智书心里为自己加一点分。
心疼允珠,所有心疼允珠人难道不是心疼曾经的自己吗。
因为每一个我们都曾经为爱借酒消愁,以为只要我在不顾一切义无反顾一点。
她就会愿意,哪怕在现实的缝隙中,寄出一点点爱人该有的样子。
影片最后十分钟,是智书, 我本来想打想通了。
其实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智书只是忽然觉得。
她怎么不来找我了。
她只是想念允珠的横冲直撞和饱含深意的爱。
爱的比较多的人总是温柔。
一样是回家路上,走上坡走楼梯。
允珠会停下来拉智书的手。
允珠舍不得让还等不到车回家的智书自己坐车回家,所以允珠还是领智书回家啦。
倒水,脱衣服,让她睡床上。
我不想被你吻,不想被你撩以及不想你再回来。
都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被你拒绝后的我有多狼狈。
最打动我的两个场景。
从廉价酒店出来后,允珠做坐高铁回首尔,很想哭却不敢哭,不敢用手擦眼泪只好扭头用大衣上的领子把眼泪撇掉。
最后一幕,当智书试图强吻允珠两次没有成功,最后紧紧搂住允珠说我好想你。
允珠手足无措。
眼泪一点一点的盈眶。
我觉得这些眼泪是委屈,是心酸,是许多想说没有说出口的话以及想问没有问出而没有问出的为什么。
允珠本来已经做好准备朝着你飞奔而去,你转身就说不要了。
只要你给我看百合,我们就是好朋友!... :q
仿佛就是身边朋友的故事,仿佛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开心的时候谁又能料到以后有可能会伤心呢?伤心的时候还真以为自己挺不过去了呢,也不好好的嘛~
完全可以体会的心情,恋爱中那些无解的事实。
一部没有配乐的电影果然是挺尴尬的
就没什么特别
恋爱的小细节都很真实,后半部分就非常俗套了。
女主角太丑了!!看不下去!我老公说亲热戏拍的一点都不唯美!比男的还怂的女的!
能感到挺真实细腻的,但是对我没有什么感情共鸣。
初恋初吻初夜都是同一个人,然后还遍体鳞伤“输的不是一段情,是一生”
马马虎虎及格的感情,普通人的情感展现的很细致,但是和其他电影比显得过于平淡,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已经看不了这种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角色了。
你好多习惯都是她教会的,你觉得她最酷又美,第一眼就看到。后来你变成了她,她却站在了你的角度。恋爱这件事,你一直会改变但这种变化无关与进步或者成长,只是get到新的生活习惯而已吧。两个人相识到最后,过程细节很有趣且小细腻,值得一看。
我的心里还有你,只是生活已经让我容不下你了。
“为什么坐对面啊,不来我旁边坐。现在要分开坐了吗?那么,我坐过去呗。你没有想我吗?想我了吧。要亲亲吗?”
碰到喜欢的人恰好喜欢自己,是生命中最好的事了。想到对方会忍不住笑出声,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再不是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偷看对方先夹什么菜,并排坐时突然的吻,半睡半醒时翻身环抱,买好吃的揣在衣服里想让她开心,把脸埋进被子里用力闻对方的气味,如果还有回程的公共汽车就再坐一会儿等到没有为止。可危险的是除相爱之外的一切琐碎。两个颜值很一般的演员,只有第一个晚上的剧情好看,其他就有些莫名其妙。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爱看燃烧女子的肖像那种节奏的
23.11.11 初看单纯认为讲的是同志在社会阻力下无法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重看发现其中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周遭的挤压把处于出柜不同阶段的爱人磨成不同形状 困在两相隔绝的时空里 智书和允珠刚认识时也是她决定搬家之时 她的时间是断裂的 只需抛出请求不必得到答案 她的空间是做减法的 首尔房间的旧物被逐渐打包转移到老家 她的存在是灵活的 在不同的自我呈现间切换自如 而对于自我认同发现新大陆的允珠而言 她不可避免地带着旧有的社交惯性来处理新的关系 试图从一堆废弃物中创造灵韵 但不兼容的生存方式只让她的创作、感情乃至自我都搅成一团乱麻
我还是不喜欢韩影的调色。
真好。超爱。稀松平常的拉拉情。极具生活化,却也不缺那些上下互文的创作痕迹。结尾收得不能再棒,或许她们会一直在一起,或许很快就又分开,这都不重要,因为她们都找到了自己。
感觉两人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