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轰天潜舰,哈里逊福特K19,煞星号潜艇:K-19

主演:萨姆·斯普卢尔 ,彼得·斯戴宾斯,克里斯蒂安·卡玛戈,Roman Podhora,Sam Redford,Steve Nicolson,连姆·尼森,拉维尔·伊斯亚诺夫,蒂姆·伍德沃德,莱斯·施拉普内尔,肖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2

《K-19:寡妇制造者》剧照

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7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8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9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0

《K-19:寡妇制造者》剧情介绍

K-19:寡妇制造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K19是苏联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影片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是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奖获得者。 亚里克西(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亚里克西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但是两人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母性光辉蜩之记化外之医神奇盗走达芬奇关于爱我所知道的一切尸奶俱乐部夏天的滋味温莎之谜坏牧人迷恋荷尔蒙打怪任务巴黎之子唐琅探案战士第一季离别延期,一周王者无敌苏乞儿舐犊情深马加利亚内斯魔游纪4:白骨之姬骨语我黄金光辉的人生恋者多喜欢地陷让我告诉你卡罗尔·马蒂厄拂晓的尤娜OAD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Oh!我的幽灵鬼青柠之味

《K-19:寡妇制造者》长篇影评

 1 ) 美国思维的典型,但还是荡气回肠

虽然有人说这部影片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虽然有人说这片子是票房毒药,但看了还是觉得震撼,毕竟里面还是有很多人性的东西。

勇气;抉择,国家,职责,怯懦 等等。

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哈里森自不必说,就是里面如那个跳海逃生的小配角表情都看起来很真实。

看着看着,我就把自己代入了影片的环境,想象着人面临着这样的危急时刻会怎样?

那第7个进仓修理的人思想转变也比较自然,他是最了解辐射危害的人,他自然最害怕,何况,他还有远方的未婚妻在等待,他还只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军校毕业生。

表现人性的真实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毕竟人性是相通的。

忘记了哪本书上写过:战争就是两帮极度恐惧的人面对着面相互厮杀。

所以,在那样的环境里,害怕才使正常的,恐惧并不可耻,而恐惧中做出正确的抉择才是可贵的。

只是结尾有点... 多此一举。

 2 ) 萨利机长14年前的加强版

对比K19和萨利机长两部经典影片,一个讲述的是在失去与海军总部无线电联系下舰长的指挥,一个讲述的是在极短暂反应时间无例行指导下的指挥。

两部共同点都是无上级指示情况下一线指挥官的个人决定。

个人决定,就要探讨深植根在指挥官心底的使命是什么,这是本片探讨和歌颂的核心,也是比萨利机长更加深刻之处。

K19舰长(哈里森饰)是个人抱负、组织使命、人性光辉的交汇点和爆发点。

当发现反应堆温度再次升高,维修失败,爆炸可能摧毁美军基地进而引起NATO报复,K19舰长从个人抱负角度出发应该要求把潜艇开回苏联基地,从组织使命角度出发不把潜艇交给美国人不接受美国营救是底线,从人性出发有义务解救全艇官兵,同时为了世界和平把潜艇下潜牺牲潜艇全员避免核战更是对人类的责任。

哈里森福特忍耐的表情下是复杂的使命思想争斗,直到他被剥夺舰长权利,而又被戏剧性的归还,当副舰长说用'请求'而不是'命令'去向全员告知实情时候,舰长已经放下了苏维埃官员的身份,而真正作为一个人、作为同舟共济的兄弟请求全舰官兵下沉。

拥有毁灭力量的军人应该以和平为最高使命!

舰长的决策,那些穿着防化服冲到反应堆的官兵,冒着10分钟辐射从此变为怪物的辐射,淋漓尽致散发人性的光辉,影片为每一名进到反应堆的情景都配上了教堂里的颂歌,反应堆里的每一秒都值得千万人点起蜡烛为之歌颂。

影片震撼之处就在于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不禁联想到2000年俄罗斯K141(库尔斯克潜艇)全员阵亡事件。

从苏维埃到俄罗斯,老兵不死,军人的传统永存。

 3 ) 真正的英雄

影片给我只有一个词“震撼”,面对巨大危险的时候,他们没有背叛祖国,依然在竭尽全力的抢救潜艇,哪怕为此付出生命,当回到祖国,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们依然彼此忠诚,并没有卖友求荣。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审判席上Captain Polein对这船长说:“It would be an honor to sail under his command again.”这是同生共死的情谊,这是军人之间的忠诚,尤其是结尾"To comrades"

 4 ) 居然基本是史实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submarine_K-19wiki上有很好的介绍1 ‘洗礼’时摔的香槟真的没有碎。

电影里是一个女人给潜艇洗礼,实际上是个男人,这是很不吉利的2 去修理反应堆的7人在之后一周内都死了,之后几年内又死了20几人3 真的没有装后备冷却系统。

船上也真的没有防辐射服,都是防化服4 真的跟美国驱逐舰取得了联系,并且最后由苏联潜艇救出人员5 船长在2006在戈尔巴乔夫的奔走下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5 ) 胡言乱语

原来只是演习。

出航前酒瓶没撞碎,船员:我们被诅咒了。

Gulag(古拉格):苏联集中营,在史达林时期是迫害异己分子的工具。

隔着栏杆的离别之吻。

下潜至极限深度300米,船体被挤压并多处出现凹陷。

浮上冰面,冰面破裂,潜艇露出。

试射导弹成功。

船员在冰面踢球,合影。

喝红酒防辐射。

无辐射服,自杀式抢修反应堆散热器。

真正的勇士与懦夫的强烈对比。

甲板上一排船员冲着美国直升机露屁股,哈哈哈。

这段的背景乐配合画面挺带感的-露屁股+气势恢宏的背景乐。

为了防止潜艇爆炸波及到附近的美军驱逐舰继而开启战端,潜艇下潜。

第二次抢修反应堆,懦夫变勇士。

-你的海军生涯就会结束,他们会把你送到古拉格,像你父亲那样。

-那样就是家庭传统了,不是吗?

-他是我们的艇长,他是我的艇长。

28年后墓地前再聚首。

-这些人牺牲了生命,不是为了一枚勋章。

是因为那一刻来临的时候,那就是他们职责所在,不是对海军尽责,也不是对国家尽责,而是对我们...他们的同志尽责。

所以...为同志们干杯!

 6 ) 同舟共济

这是一艘倒霉透顶的船,搭载着一群倒霉透顶的船员。

看了一些影评,似乎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表现苏联官兵不计个人牺牲,为国家而战,宣扬爱国主义的影片...这其实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这部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人类在面对困难时被逼出来的团结一心的精神。

我记得邓尼茨说过,为什么世界上各国语言都有同舟共济或类似的说法,而没有“同营共济”来形容陆地生活的?

这是因为,在喜怒无常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共济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同舟共济是一种什么概念?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为战友堵枪眼,而是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要有高度责任感。

艇长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指挥全局。

副长的职责就是成为衔接艇长与船员的桥梁,监督命令的执行或是反馈船员的不满。

航海长的职责就是领航,机电长的任务就是负责技术维护等等。

一名合格的军人应当尽到自己的职责义务。

从本片中看,虽然船上人员都有各种性格缺陷,尽管船员与艇长关系恶化,但他们大多数都把职责放在第一位,从一盘散沙直到形成一个优良的团队。

K-19虽然发生严重事故,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船员已经在职责范围内为同伴付出了最大努力。

他们并不是喊着国家口号去战斗的,而是出于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K-19事故是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主要是由苏联政府造成的,事后却要让K-19官兵们充当替罪羊。

苏联解体之后,K-19幸存的官兵们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为死去的同伴默哀,点出导演的真正意图。

这部电影的确是在唱颂歌,但并不是为苏联政府(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部美国电影),也不是歌颂苏联官兵对国家如何忠心,这部电影歌颂的是K-19的128名成员在接踵而至的危险当中同舟共济的精神。

本片故事与历史上K-19事故存在很大出入,导演也已声明只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所以不应该以看待历史片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

导演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7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

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

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

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

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

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

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

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8 ) 拷问人性

看大家都在说美国人美化或者丑化苏联人。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部电影归根结底讲的是人性。

为什么说是k19是widowmaker,因为苏联技术没达到啊,k19还没合格就开始出发,党内高层游玩,k19缺的东西却没补全,一切都很慌乱着急。

医生死了直接来了个晕船的赤脚医生,药还给错了。

细节没有检验准确,直接上路,这导致出现这么多的死亡。

而且核潜艇竟然连防护服都没有,这简直灾难。

一切细小的东西没有供应充足,导致大批遭遇核辐射以及死亡。

不相信什么迷信,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

最讽刺的是潜艇的官兵为了国家为了潜艇在拿命换,后面的官兵却不及时救他们,让等待货运船,让分发新鲜水果,那些当官的到底知不知道核泄漏啊,让他们去感受一下试试。

不慰问前线战士,却问罪是否叛国,领导人基本大法。

不过我觉得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这样。

所以还是问一句党是什么,国是什么,你是为谁而效力。

poor normal people

 9 ) 关于duty

我时常会问自己:“如果由我来指挥这样一艘破船,我是否能做得比剧中的captain更好?

和他比较起来,我还缺些什么?

”毫无疑问,K19是一曲关于duty的英雄主义赞歌。

但当在一个team里,大家对各自duty的理解都不能统一,各自打着小算盘,甚至于互相拆台,互相看笑话时,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是否有足够的授权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惩恶扬善”呢?

能带领一个属于army的team是幸福的,因为完全的服从能确保你能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胜利!

 10 ) 我们的答案是相同的

起初想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对武器暴力美学的渴求。

想象着能一睹潜艇冷发射,或者ss-20的英姿。

可是导演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方向;如何看待集体主义的爱国行为?

作为一名学生,一个有点偏科研的大学生,最深的感触可能就是自己工作沉重的责任感。

假如我们设计了一艘实战用的潜艇,是否敢像亚里克西一样,毫不犹豫的测试它的极限,相信它的坚实?

在冷战期间,苏联人在军事上有过很多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

其原因无非是技术落后或者违反科学常规的盲目提高建设速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盟一号的事故。

就是被写进小学课本的“感人”的小数点的故事,一个被大环境掩盖了的航天悲剧。

关于cccp暴风雪航天飞机,我们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呢?

可能如今只有孤寂的“登月火箭王”才能能理解苏联科学家们无人理会的辛酸吧。

为了赶在美国之前的登月,强行提前发射时间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宇航员。

但是谁想过他们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呢?

说到底,人类精英们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棋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Polenin船长要忠实的执行Vostrikov船长的命令?

为什么政委剥夺了Vostrikov船长的职权,Polenin却逮捕了他们?

我想说,问题一旦提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都是不能谈的。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论他是否是被迫的,他就是叛国的。

人自然有权利说自己有权利“把枪口抬高10cm”来让自己能面对自己的良心。

不过那是对别人,对于军人,生命和祖国永远是祖国是第一位的。

而生命永远都是第二位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部下的。

Vostrikov所考虑的永远是祖国,即使是向美军求助,也是在毁坏潜艇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Polenin的自尊是什么;“随时为祖国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同志们。

”所以Vostrikov和Polenin在最终的高度上都是一样的。

他们在某些必要性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是并不阻碍什么。

无论东西方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疑问的。

我们的答案一定是相同的。

只是这部影片是美国人拍的,让苏联人回答。

如果让苏联人拍一部电影,美国人也只能像这部影片一样回答了。

矛盾只是战争与人性的矛盾,永远没法令所有人安心接受。

有关电影的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新的反应堆长官最后牺牲自己去抢修反应堆?

没有什么比责任更好的解释了。

寡妇制造者,是一个深刻的名字。

在建造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在航行的时候死了很多人。

潜艇的目的是为了在敌人毁灭祖国的时候给敌人制造更多的寡妇。

但是所有人,无论苏联人还是美国人的努力却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寡妇制造者呢?

只能说不是制造更多的寡妇,而是和平,才是对寡妇制造者最大的褒奖。

《K-19:寡妇制造者》短评

一波三折,灰暗的伏笔早已埋下,切实值得守护的红线,是身边一起欢笑,共度生死的人。

4分钟前
  • 月色莫名
  • 还行

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幸存 凡是与战争有关的 不都可以叫寡妇制造者

7分钟前
  • 條·陳大條的條
  • 还行

一般般,看到的是 No 作 No 殆。

9分钟前
  • 雪狮子
  • 较差

毕格罗这部比享誉盛名的《拆弹部队》好很多,个人觉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出这种人道惨案。

11分钟前
  • 王二白
  • 力荐

必看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爷们啊

15分钟前
  • FUNNI
  • 推荐

本来是成色一流的电影,但是从上校开始要寻求美国帮助,而舰长不同意开始,电影就彻底垮了。意识形态倾向性与历史虚无主义浓度严重超标。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是:自己的英雄,需要自己拍摄。任何其他大国(大国加重点号)拍摄的其他大国的英雄,全都会是拍摄方意识形态的反映。

20分钟前
  • 宋一坤
  • 较差

好莱坞有拍全世界故事的能力,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掌控军事题材的强大气场,但哈里森•福特、连姆•尼森等英美系演员来演苏联军人,还是让我有点出戏。

25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这演技,真绝了。

29分钟前
  • 最烦装逼
  • 推荐

能见到一点点导演成熟期的雏形,不过后来很风格化的声音处理方式在这部片子里还没有形成。个别段落能看到一点点《雁南飞》的影子。

32分钟前
  • 靖然
  • 还行

如果是真人真事的话,那么所谓的国家利益和gong产zhu义确实很丑陋

35分钟前
  • lumiere
  • 推荐

赴死的战士,他们悲哀,他们荣耀

39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推荐

前苏联的核潜艇事故。这电影我最想不到的是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又一次惊到我了。电影质量且不论,单题材而言这世上有多少女导演具备胆识和兴趣执导如此雄性气质的电影?我觉得她骨子里比大男人还大男人。

40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Oh captain,my captain, ,,两大男主都分别演过STAR WARS 的新老传。。。音效不错的一部片。

45分钟前
  • k-pax
  • 推荐

看过的潜艇片中,最好的一部,这个节奏跌宕起伏,紧张刺激,又让人揪心。ps:所有的独裁体制,都是法西斯。

50分钟前
  • 井口之蛙
  • 力荐

故事有点瞎折腾,但是好看啊。

51分钟前
  • swan
  • 推荐

..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荣耀

54分钟前
  • 神游少年欣小欣
  • 还行

哎,看到这种军人题材的我就想到我家那位,真的,好舍不得他吃一点点苦头。电影就有点乏味,站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还有点看头,其他的不过是牺牲和奉献的老一套,而且还没有感人的地方。

59分钟前
  • 圆橙子
  • 还行

被黑暗抹去名字的勇敢心。

1小时前
  • 加长凯迪拉克扎蝴蝶结
  • 还行

导演你那一年还在玩儿煽情呢

1小时前
  • 超大杯兔兔冰
  • 较差

一群没受过训练的衰仔还在潜艇上不停作死最后力挽狂澜,高级黑

1小时前
  • momo
  • 较差